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十

趣品《圓覺經》  之十 

(第三章  普眼菩薩所問章)

於是,普眼菩薩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世尊圓滿解答了普賢菩薩的問題以後,這時呢,圓覺法會上的第三位大菩薩,普眼菩薩,以他的大慈悲心,觀察到了在座菩薩們的根器尤其是咱末法時代眾生們的根器,還需要更加具體的修行指導,所以呀,他就準備替咱向世尊問法。

哎,關於這位普眼菩薩,到底是誰,並無定論。有人說呢,他就是《華嚴經》上面那位名叫普眼的十地菩薩,哎,就是找了半天,怎麼也找不到普賢菩薩那位菩薩。因為呢,以十地菩薩的證量,是無法衡量普賢菩薩之無邊功德的呀!

也有人說呢,普眼,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別名,翻譯不同而已呀。

還有人說呢,哎,韋陀菩薩也叫做普眼菩薩那是在遙遠劫以前,韋陀菩薩最初成道的時候,是在寶華琉璃佛法會上面,當時確實名叫普眼菩薩。不過,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韋陀菩薩通常叫做真童身菩薩,因為呀,韋陀菩薩雖然示現天大將軍身,護持如來正法,可是呢?他卻不染天欲,再美麗的天女呢,他也不沾染,以童子身,專心護持佛法修行人。

另外呀,同名普眼的大菩薩們,那是數也數不清的,為啥呢?嗨,相對於咱的文字組合來說,菩薩們就太多太多啦!那遠遠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呀!

——所以呢,既然《圓覺經》裡面,沒有加以說明,咱哪,也就不要去追究菩薩們的來歷了,這一位大菩薩呢?咱就叫他普眼菩薩,無論他到底是誰。

哎,既然叫做普眼菩薩那就應當具備普眼三昧,啥意思呢?就是說呀,盡虛空,遍法界,都好像是菩薩眼睛一樣,他可以輕松地遍觀整個法界,以及當中的一切事物,乃至於一切眾生心念呀!

中國古時候呢,也有這樣一位類似的牛人,他呀,是一位禪師,哎,唐代的雪峰義存禪師,他曾經對自己的弟子們說:

「盡大地沙門一隻眼,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屙!」

——意思就是說呀:這整個大地都是沙門也就是你們師父一隻眼睛,嘿嘿,那麼,你們大家,到底在什麼地方拉屎呢?難道拉在我眼睛上嘛!

——這一來,把弟子們都弄得面面相覷,啞口無言啦。

 

沒多久,北方的趙州禪師,從一位行腳僧那裡聽說了這件事兒,這位行腳僧呢,當時就在場。於是,趙州禪師馬上告訴行腳僧:

「你回去時,替我捎把鐵鍬給他!」

——這啥意思呢?就是說呀,俺趙州可不買你雪峰的賬,你呀,忽悠別人可以,俺呢,隨便找塊地兒,挖個坑,就屙屎!

 

閑話少說,咱繼續來看這位普眼大菩薩,以他的普眼三昧呢,把咱大家的根器心念,都觀察得明明白白,知道咱大家還需要更為具體的修行方法。所以,就準備替咱向如來請法。

於是,普眼菩薩大眾當中,從座位站起來,先來到中央,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然後起身,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行三圈,又回到了剛才禮拜佛陀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說道: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雲何思惟雲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

 

在第一章,文殊菩薩請問如來的因地法行,世尊用「知是空花,即無輪轉」等等,來回答,直顯最圓頓的大圓智慧。其修行則是不假次第,頓斷無明

第二章呢,普賢菩薩請問,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是為了大家開方便,世尊則用重重遠離的離幻法門來回答,最終呢?漸修而頓悟,雖運用次第,卻終究又超越了次第。

——這前兩章的妙法,的確不是普通人可以輕易起修的,嚴格說來,所開顯的,都是菩薩境界呀!

 

所以,到了第三章,普眼菩薩大慈大悲,要替咱們大家,替咱這些凡夫來請法,以便呢,給咱一個修行思路,幫助咱們開悟自性開悟妙圓覺心呀!

因此,普眼菩薩恭敬地向佛陀請問:

「大慈大悲世尊啊!但願您哪,為參加這次法會的諸位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詳細講說修行菩薩道的次第,啥次第呢?第一步,對於圓覺法門對於如幻三昧,等等,眾生應當怎樣進行具體的思維觀察?第二步,在這樣觀察的基礎上,眾生應當怎樣調整並安住自己的心呢?總而言之,對於尚未開悟的芸芸眾生,您將會教給他們哪些方便法門讓他們最終都能開悟妙圓覺心呢?」

 

哎,這第三章呢,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因為呀,普眼菩薩專門為咱請問了,從具體思維觀察,一直到開悟自性修行方法。嘿嘿,開悟?誰不想啊!

所以呢,對於本章的內容,您可要留心呀!仔細學習,仔細觀察,仔細體會,仔細實踐,您哪,承蒙佛陀菩薩的大慈悲開悟有望啦!

 

緊接著,普眼菩薩繼續說道:

 

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在向佛陀發問以後,普眼菩薩呢,又進行了一些補充,特意說明了方便法門的重要性。哎,如果沒有方便法門的話,作為凡夫,作為初發心凡夫菩薩,咱哪,對於這樣深奧的圓覺妙法,以及如幻三昧等等,往往就會不著邊際,不知道,究竟該從哪裡下手實修呀!

有鑒於此,普眼菩薩特意說道:

世尊啊!如果那些尚未開悟眾生,沒有正確的方便法門指導,就不會有端正的思維修行,那麼,當他們聽到您講說,如此深奧的如幻三昧的時候呢,他們心裡就會迷惑不解,因此啊,對於妙圓覺心,就沒有辦法悟入。」

「所以呢,懇請您運用大慈悲心,為了我們大家,也為了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善巧開示方便法門呀!」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普眼菩薩這樣請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以表示極大的誠懇與恭敬。並且呢,像這樣的請法儀式,竟然重復了三遍,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由於普眼菩薩虔誠請法,法緣已經具備,這時啊,世尊就準備予以解答,為咱大家講解開悟覺性的妙法呀。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當時,看到菩薩如此虔誠地請法,世尊啊,就對普眼菩薩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向如來請問如幻三昧的具體修行次第,還有如何進行思維觀察並安住心性,乃至於請如來善巧開示,種種開悟覺性的方便法門,等等。」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啊,承蒙世尊慈悲說法的允諾,普眼菩薩心生歡喜,和在座的大眾菩薩們一起,默不作聲,靜靜地聆聽世尊的教誨。

世尊輕舒圓音,說道:

 

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世尊呢,首先從總體上來回答普眼菩薩的問題,告訴咱用功修行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要隨時擁有離幻的正念才行

 

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對於那些初學佛法,剛剛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眾生們來說,如果他們想要求證如來清凈圓覺之心的話,應當怎樣入手呢?他們應當呀,隨時端正自己的心念,讓自己的心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這一小段經文非常重要,它是咱所有人修行的起點。現在呀,有很多人都想開悟,無論是學佛的,還是半學佛的。

——啥叫做「半學佛的」?

——嘿嘿,就是那些三心二意,有一搭,沒一搭的學佛人呀!

哎,想要開悟,本來呀,是好事兒。為啥呢?您沒聽人說過嘛!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他不是好士兵呀。那不想成佛和尚呢?肯定不是好和尚啦!哎,居士呢,也是如此呀!

要想成佛,第一步,他先得開悟才行呀!然後再悟後起修行修行而證聖果,於是才能發起廣大妙用,普度一切眾生,最後一步呢,自然圓滿佛果啦!哎,這是成佛的四部曲,俺給它總結四個字:悟、修、證、圓。第一開悟,第二修行,第三證果,第四圓滿成佛

就算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比丘也就是地藏菩薩,哎,他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也說得很明白呀,他不是不成佛,而是呢?先幫助咱大家成佛,然後,他再成佛。真是無盡的大悲心呀!

但是,眾生度得盡嗎?會有眾生都度完啦,只剩下了佛陀的那一天嗎?

——絕不會有的。佛經裡面說得清楚:眾生界無盡,不增不減呀!

——那咋辦呢?這地藏菩薩還能成佛嗎?

——嘿嘿,沒問題。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二品的末尾,世尊這樣讚歎地藏菩薩

「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世尊說的很清楚,一方面隨喜地藏菩薩功德,另一方面呢,也做了授記,告訴地藏菩薩,你廣度眾生的偉大事業,即將圓滿結束了,你很就會親證無上菩提也就是成佛呀。

哎,問題來了,您說,等到了地藏菩薩成佛的時候,還會眾生嗎?

——嗨,這不廢話嘛!就算是在凈土當中成佛,三惡道固然是不會有,也還有數不清弟子們呀!那都是眾生啊!

——哎,這不自相矛盾了嗎?您自己說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呀!咋還沒度完,您就偷偷成佛了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啊!眾生眼觀佛,無非是眾生;佛眼觀眾生,無非是佛呀!您看人家都是眾生,可在佛眼裡,那都是佛呀!

哎,普觀一切眾生,無非是佛,究竟平等平等平等,如幻不實,那才是佛陀圓滿覺悟之境呀!

 

所以呀,咱大家都應當發願成佛,也必須如此,才能叫做「新學菩薩」,就是剛剛發心學佛菩薩呀!菩薩菩薩,只有發了菩薩心,才叫做菩薩呀!啥叫菩薩心呢?就是自利利他,同成佛道之心啊!

如今呢,有很多人大言不慚,連絲毫成佛的心也沒發過,成天發的呢?都是些貪圖名利之心,竟然還說自己是學佛的人!您哪,騙鬼去吧!連鬼都騙不了哇!為啥呢?人家大鬼小鬼都有神通呀,您心裡頭想啥,人家一清二楚哇,咋騙人家呢!

——嘿嘿,最後,忽悠一下自己罷啦!您哪,撈點兒名,撈點兒利,死了直奔大地獄,哎,就留著自欺欺人吧!

 

好,這一經文告訴我們,首先,您要發成佛菩提心,那才算是「新學菩薩」。其次呢?就算您不是學佛人,是普通人,所謂的「末世眾生」,您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ok!那也沒問題。

——為啥呢?因為呀,當您「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這個時候啊,其實,您就已經發起了真正的菩提心。

——「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就是想成佛,想覺悟也就是開悟自性,想開悟凈圓覺心呀!

——這個想要覺悟美好願望,不是菩提心,又是啥呢!菩提,就是覺悟呀!

 

好,咱繼續。當您有了想要覺悟的這個美好願望,無論您是誰,無論您學佛的資歷如何,都無關緊要。您哪,已經具備了開悟的先決條件——您有了一個正確修行目標!它,也將會是您開悟覺性,乃至於最終成佛的源動力。恭喜您!

問題是,您能否確認:自己真地有這個美好願望嗎?您真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覺悟嗎?

——您確認?ok!那就沒啥好說的啦。

 

接下來,僅僅有修行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咱還得具備開悟的基本心境。哎,這就好比種地一樣,一塊良田,是豐收的基礎哇!

——咱得把咱的心,變成一塊兒開悟良田

咋變呢?如佛所說:「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就是說啊,必須要讓咱的心,樹立起一個正念,啥正念呢?在《圓覺經》前兩章學習的基礎上,咱呢,已經知道了,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如幻的空花相,哎,咱知道並相信了這個道理,這不算困難啊!於是呢?咱就得落實它呀!

哎,落實它的方法,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遠離一切虛妄幻化境界」:遠離名和利,遠離慾望追求,遠離偉大事業,遠離斤斤計較,遠離面子,遠離感情糾纏,遠離吃喝玩樂,遠離名詞概念的分別執著,遠離胡思亂想,遠離一切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種種現象,這,就是正念

——同時呢,這也就是大乘出離心,非常可貴。

必須要告訴大家的是,能擁有這個正念,擁有大乘出離心,切實擁有這樣的觀察,那真是了不起修行啊!時常擁有如此正念的人,他的心,就已經變成了一塊開悟良田。豐收,指日可待呀。

 

好,下面請聽世尊關於實修的進一步開示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當咱擁有了大乘出離心發願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哎,這就修行人的正念和善願。咱哪,就開始行為上的實修吧。

 

世尊告訴咱們:

「想要求證如來凈圓覺心的人,在擁有遠離幻化之正念基礎上,首先哪,要依止於如來常常開示的奢摩他法門也就是要實踐止息妄念修行。」

「同時呢,還有三件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好:第一、持戒,就是要把自己所受的戒律守持好;第二、安排好自己的弟子們,處理好各種事務,以便呢?在實修的時候,不會為了一些雜事而分心;第三、要準備一間比較安靜的房間,在裡面遠離雜事專心靜坐,修習奢摩他,平靜內心妄想分別。」

 

這是實修的入手和準備工作,還有幾樣必備的東西世尊沒說,啥呢?嘿嘿,就是要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喝,有的用,有的拉,有的睡呀!

——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必不可少呀。

 

說實在的,單就前面這些準備工作,如今的世道啊,就很少有人能夠具備。為啥呢?

您看,有錢的人呢?沒時間。哎,其實不是沒時間,是捨不得浪費了陞官發財的大好時光,來進行這無聊修行遊戲呀!

普通人呢?更沒時間啦。哎,為了養家糊口,這邊要付房貸,那邊要付孩子的學費,等等,要不斷地奔波忙碌才行呀!哪有這閑心,來靜坐修行呢!

窮人呢?可能有時間,沒事兒干呀!但是,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哪有條件修行靜坐呢!

 

——那出家人,總該有時間,有條件了吧?

嘿嘿,也未見得呀!為啥呢?您看,名僧大德忙著弘法和人間大事兒,沒空啊!執事僧們,忙著管理寺院和接待信眾也沒空啊!普通清眾們呢?哎,寺院常住都會給他們安排事兒干,也不會有空,弄不好,還得受氣啊。

佛學院里呢?混到了法師這地步,那還行,相對自由,不過,您得講課呀!年輕學僧們呢?哎,輕松,他就省吃儉用,把微薄的生活費攢起來,一年以後,嘿嘿,買個廉價的筆記本,弄個無線上網,爽啊!這玩遊戲,網聊,比那狗屁禪修有意思多啦!

禪堂里還行,哎,每天五支香、七支香的,專門靜坐。不過呢?除了個別禪師大德之外,大部分啊,奢摩他認識他,他不認識奢摩他。啥意思呢?他不佛經他就自己的行,想咋修就咋修,蒙著頭就往前闖啊!

哎,要說最了不起的,是住山,艱苦修行,並且又能夠適當學習佛經的那些苦行僧,或者住茅棚的那些師父們,他們哪,只要不故弄玄虛,都不簡單呀!

 

哎,以上是修行的先決條件,第一、持戒;第二、把事務都安排好;第三、在一間安靜的房間裡面,專心靜坐,平息妄想。當然,不要忘啦,發起大乘出離心,遠離一切虛妄幻化境界呀!

然後,正式思維觀察,也叫做思維修,就可以開始啦:

 

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哎,世尊說法,看似隨口道來,不假思維,實際呢?非常嚴謹呀!您看,普眼菩薩請問「菩薩修行漸次」,以及「雲何思維」,等等,世尊在這裡就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哎,也就是思維觀察的具體修行方法

同時呢,世尊還照應了第一章裡面的內容,其中說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等等。究竟咋妄認出來的呢?當時沒說,現在呀,世尊順便給予了解答。

 

於是,在持戒無事,而專心靜修的基礎上,世尊這樣開示咱們思維觀察的修行方法

「在妄想靜下來以後,大家應當堅持進行這樣的思維觀察:我如今的這個身體呀,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組合而成的。」

「所謂的頭發、汗毛、手腳和牙齒,皮膚肌肉、筋和骨頭,骨髓、大腦和污垢等等色法,都屬於地大,以堅固、凝結為特性。」

「唾液、鼻涕、膿和血液,津液、口水和口沫,痰、眼淚精液精氣,大便、小便等等,都屬於水大,以浸潤、濕滑為特性。」

「全身上下的暖熱之氣,則屬於火大,以熱能為特性。全身上下的運行周轉,則屬於風大,以運行、動能為特性呀。」

「這樣一觀察,身體就被化解成了地、水、火、風,四大特性各有歸屬,就在此時此刻,自己這個虛妄的色身,到底在哪裡呢?」

「於是啊,就知道了,自己這個色身,終究是沒有啥固有體性的,它只是把地、水、火、風四大組合在一起,把人家四大當做是自己的相貌罷了,其實,和幻化沒啥區別呀!」

 

要注意的是,地、水、火、風四大,是對於物質屬性的四類描述,並不是四種固定的物質呀!依據《楞嚴經》所說,四大是遍佈於整個法界的,無處不在的。因為,所謂的『大』,就是遍布的意思。換句話說呢,就是每一樣東西裡面,都同時具有四大屬性,只是比例多少不同而已呀。

另外,液體和氣體,同屬於水大,以浸潤為特性不應當把氣體劃歸為風大,除非呢?是運動的氣體,其運動屬於風大,而氣體本身,仍屬於水大。對於那些半凝固的東西,它既可以屬於地大,也可以劃歸水大,這並不矛盾也不重要啊!

 

這段經文世尊一面解答普眼菩薩關於思維修的問題,同時也開解了第一章當中,關於「妄認四大為自身相」的問題。下面,世尊繼續說道: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這一段,世尊則進一步開解「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的問題,也引導咱們,繼續進行如幻三昧思維修,進行思維觀察:

「正因為以地、水、火、風,這四大為緣,它們虛妄組合在了一起,才有虛妄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

虛假色身之內的六根,與外在的四大境界也就是色、聲、香、味、觸五塵,內外發生作用就有了一種虛妄的,攀緣和識別的能力——妄想緣氣,在其中積聚了起來。這種虛妄攀緣的結果呢?就會內心留下影子這就是法塵,同時,它也包含前五塵的影子在內,所以合稱六塵緣影。妄想緣氣和六塵緣影之間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它,就被錯認為是自己的心。」

 

那麼,接下來,這個六塵緣之心是否長久呢?是否真實呢?世尊繼續為咱講解:

 

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世尊教咱們繼續進行思維觀察:

「各位善男子!這個六塵緣之心它是虛妄心。因為呀,一旦沒有了六塵境界它也就不存在了。」

「如同前文所觀察的那樣,地、水、火、風四大,其屬性各自分解:堅凝之性歸於地大;浸潤之性歸於水大;暖熱之性歸於火大;動轉之性歸於風大。那麼,除了這四種特性之外,也就沒有另外的六塵境界,可以存在了。於是呀,其中積聚的妄想緣氣和六塵緣影,也就隨著四大的分解而消滅啦。在四大分解以後,終究沒有一獨立的六塵緣之心,可以被找到啊!」

 

在這裡世尊幫助咱們進行觀察,咱的這個虛妄心,也就是塵緣之心也就是思維分別之心它是對應於六塵境界而有的,哎,心和境界相互依存呀!

——有人說啦,不對吧?我的心獨立於外界的呀!它自己沒事兒就會胡思亂想啊!

——嘿嘿,您心裡頭胡思亂想的那些東東哇,不管是啥道理,還是啥景象,等等,都叫做法塵呀!法塵裡面的內容呢?就是前五塵的影子組成的呀!離了這些,您的思維心,還有啥用啊?它不就空了嘛!它也找不到了呀!

 

好,咱再來看看,六塵境界是由啥組成的呢?對,四大呀!那麼,四大特性各有歸屬,這就叫做分解,不是說刻意要把它分開,而是呢?進行一下分類,觀察一下各自的來源,就清楚了:堅凝之性歸於地大;浸潤之性歸於水大;暖熱之性歸於火大;動轉之性歸於風大。

——除此之外呢?啥六塵都找不到了。

——六塵尚且如幻不實,它所對應的,那個相互依存的六塵緣之心也就是那個思維心,隨著四大的分解,也根本就找不到了。

 

所以說,經過這樣一系列的觀察,清楚了,咱的色身,咱的妄想心,原來都是如幻不實的呀!既然如此,咱又何必執著於它,何必把它當真呢!

 

哎,這樣的觀察,也就幫著咱,消滅了對於身心執著,於是呀,身心幻相,隨念而亡啊!當然呢,不是說死了,而是說呀,它,不再障礙內心自在啦!它,回歸它本來的如幻了。不再被咱呢?錯認為是實有的啦。

 

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在大體破除了對於身心執著以後,咱就明了了,身心的如幻不實。哎,這時,不再需要思維觀察,要當下明了才行啊!於是呢?清凈智慧就顯現了。

咱哪,繼續聆聽世尊開示

「各位善男子!像這樣進行思維觀察的眾生們,當如幻色身寂滅以後,他們如幻的思維也就隨之寂滅了。當如幻思維心寂滅以後,所對應的如幻六塵也就隨之寂滅了。當如幻六塵寂滅以後,一切生滅的幻相也就隨之寂滅了。當生滅的幻相寂滅以後,那個不屬於幻化的,也不屬於生滅的,本來之性,它向來如此,沒啥好寂滅的了。」

「這就好比啊,鏡子髒了,只要用抹布一遍遍地擦磨,當污垢除盡了以後呢,鏡子本來的光明就重現了。」

 

——哎,就這樣簡單,您哪,初步開悟了。

——如果您真地肯進行如此觀察的話,反覆聞思修之,堅持不懈,一念離相,「垢盡明現」是早晚的事呀!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滅」,並不是一定要把它消滅,而是指的「寂滅」。啥叫寂滅?本來不生,叫做「寂」,有而非有,叫做「滅」。當咱們遠離了對於一切事物執著之時,不再錯認為它是實有的,那麼,一切事物,本來寂滅;一切事物,當下寂滅。

是的,這不好理解,不僅不好理解,也難以講說呀!《法華經》雲:「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嘿嘿,不過呢?如果心已離相的話,說也無妨啊!所以,經文里接著又說:「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世尊如此,沙門如此,一切佛弟子們,皆當如此啊!為啥呢?常隨佛學嘛!

 

好,在這一連串兒寂滅當中,就是咱通過思維觀察,把混亂的思緒收攝起來,先變成清晰有序的正思維,再逐漸遠離幻化,最終,一念離相,開悟清凈覺性的過程

——哎,要在佛經的引導下才行啊!要依照經文老實學修才行啊!最上品的佛弟子,不一定是最聰明的,而一定是最踏實的。不要自己沒事兒,總要胡亂搞些花樣,胡亂搞些發明創造,總要顯示一下,自己很了不起,出類拔萃呀!嘿嘿,那您就永遠在幻化當中呆著,慢慢享受您那粗重我執和我相吧。

 

所謂的「非幻不滅」,就是指本性不滅,當然,您也可以叫它清凈覺性,圓覺妙心,真如佛性,等等。

——它在哪裡呢?

——您看,當您遠離了對於幻身的執著,那麼,虛妄的六根,就寂滅了。當您遠離了對於幻心的執著,那麼,虛妄的六識,就寂滅了。當您遠離了對於境界執著虛妄的六塵,就寂滅了

這時,在六根、六塵和六識,都寂滅的時候,您呢?該幹嘛呢?您死了嗎?哦,還活著,還明白著呢!

——哎,真到了這時候啊,您的心裡就沒啥好想的了,沒啥好分別的了,沒啥好牽掛的了。內心極為平靜,沒有了波瀾起伏。最終,甚至沒有了念頭的起滅,哎,這就叫做「幻滅亦滅」,連如幻的生滅念頭,也寂滅了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在念頭寂滅的那個地方有一東西,它不曾滅,也不需要再去寂滅。它,就是咱的覺知性,已經全然離開境界沾染的覺知性,它,朗然獨覺,明明白白呀!

——當它赤裸裸地跳出來的時候,您呢?嚇了一跳!但是,您卻非常清楚,就是它!因為呀,在此之前,它一直伴隨著您的妄想心,只不過,一直被您忽視了而已呀。

雖然說,就在生活裡面,覺知性無處不在,但是,由於分別、牽掛與執著,無形的它,幾乎沒有顯露的機會。人們對於它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思維推理的階段。可是,一旦,當咱的心離開境界沾染以後,它就赤裸裸地出現了。雖然沒有任何形相,但是,當您觀察到它的時候,您清楚地知道,毫無疑問地確信,就是它!它就是您,您就是它。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為真切的東西了。

——除此以外,都是虛妄

 

——有人問,為啥會有如此的確信呢?

——嘿嘿,難道您來到了大街上,無意中,和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親爹,出現在了您的對面,您會不認得嗎?您會不確信嘛!

——所以說,這件事兒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呀。覺知性也罷,佛性也罷,清凈覺性也罷,本來心性也罷,妙圓覺心也罷,等等,它們都是回事兒。

——認識它的方法,就是「幻滅滅故,非幻不滅」,也就是說呢,如幻的生滅念頭平息之際,非幻的清凈覺性,它,當即朗然獨存了。

——在這個修行經驗,真切地發生的時候,那一剎那您的心境是異常明朗的,您比誰都清楚,它,沒有生滅;它,超越無明;它,是一切的源頭

——此時此刻,您,真地開悟了。而且,它,給您帶來了一系列修行的收獲,哎,碩果累累呀:

第一、從此以後,您真正開始有了降伏煩惱能力煩惱也會迅速減少;

第二、從此以後,您不太會被境界迷惑了,是的,您還有一攀緣和分別習氣,但是,它們越來越沒有力量啦;

第三、從此以後,一切佛經、祖論當中的法義,您都可以輕易地通達,是的,字和詞還是需要查閱的,知識,還是需要學習的;

第四、從此以後,您知道以後該如何修行了,因為,您的智慧眼已經打開。

第五、從此以後,您的出離心菩提心,會自然增長,不再需要刻意地觀察,您的心境會越來越寬廣;

第六、從此以後,您不會再畏懼死亡,您,已經看穿了生死假相

 

哎,如果具有這些功德,至少是大體具有,那才叫做開悟覺性呀!即便如此,通常,您也還只是一個凡夫,嘿嘿,一個開悟凡夫菩薩啊!

最初的開悟覺性,可能還不夠廣大,也還不夠透徹,那麼,經過如下的進一步觀察,悟境會得以拓展。世尊繼續說道:

 

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

 

「各位善男子呀!這時,你們應當知道,一切身心境界,都是幻化的塵垢而已。當你們徹底遠離了,對於心境界的攀緣執著以後,一切境界相就隨之消融了。於是,十方虛空,乃至於十方世界,完全顯現為清凈覺相。」

 

哎,剛才咱說了,雖然您已經開悟覺性,但是,還是有不少攀緣執著習氣的。在這裡呢,世尊引導咱們,繼續進行思維觀察,繼續消融幻覺塵垢

文字雖然很短,修行時間可能需要很久。哎,經過了開悟後的反覆觀察實修,您呢,徹底放下攀緣執著習氣,於是,如幻三昧初步成就清凈覺相得以顯發。您哪,開始了轉凡成聖之路隨喜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