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無邊無際的擴展…
如何將修行與日常生活融合為一並運用於其中呢?如何將所聽聞、理解的佛法透過「解行合一」實踐出來?當我們聽聞佛法、學佛之後,若只是停留在頭腦知見、裝填一些佛學名相概念,或以為自己已經很懂了,而去跟別人比劃、爭辯,實非正確學佛的方向及心態。學佛就是要學習佛陀的「佛道無上誓願成」及大慈大悲憫眾生的胸襟。如果把學佛意義更具體的顯現,其實就是「自凈其意」,凈化我們的身、口、意,修正我們以往錯誤的行為及不正確的觀念知見。
真正的學佛修行是修正我們自己的「身行」、「口行」、「意行」,不是越修越行,或是自恃越修越行之後再去修理別人。如果能真正理解佛法的要領核心,其實學佛修行本來就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應用,融入在歷緣對境中。如果學佛無法與日常生活結合,如此的「解行」是脫節的、不正確的。當我們聽聞佛法之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去體悟、處處去求證--什麼是「無常法印」?什麼是「緣起」?什麼是「無我」?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檢驗、印證的。打坐、禪修時候,當然是可以讓我們體悟精進,但更多的印證而且更深刻、更活用的佛法,都是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之中。
如何把修行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呢?平常在工作之時,就可以先好好的修「身行」,我們身體的各種動作,當下每一天不管正在做什麼,都能夠保持清醒明覺──清楚覺察自己正在洗衣服,也清清楚楚覺察當下洗衣服的動作及過程;若正在炒菜,一樣清楚覺察自己正在炒菜的過程;如果要走路去上班、搭車、開車…等整個過程,都要清楚覺察。當我們在處理公務或洽談各種業務,一樣在這過程中,都要清楚覺察,這就是把修行融入在日常歷緣對境中。
這是相當不容易,需要慢慢去開發,真正的覺醒就是在歷緣對境中時時保持清醒明覺,從中不斷的覺醒、覺醒,然後將來才能夠真正的「覺醒」過來。修行的一個很重要的要領,就是清楚覺察自己當下的工作、動作,把「身念住」先開發出來。
「身念住」的開發就是把「身行」先清楚的覺察,再來是「口行」。我們每天必須要講很多話,對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上司、屬下、…等,都有很多講話的機會,在這講話的當下,也一樣是修行的好機會。「口行」當下就是要去觀察到我們的嘴巴正在講話,這就是「口行」。以前我講話總是很快、很衝動,就像機關槍一樣一直要講給別人聽,卻從來沒有仔細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這就是沒有在修行,沒有在修「口行」。
要如何修「口行」呢?當下把講話的速度稍微放慢一點,然後要清清楚楚的聽到自己正在講話的聲調、聲音及內容,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喔!其實是相當不容易啊!因為我們在歷緣對境時,通常都是很快速的就衝動反應,急切著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少清楚聽到自己正在講話的聲音,但修行就是要修「身行」、「口行」、「意行」,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每天在講話當中也都是最好的修行,我們能不能在講話之中就清楚的覺察,現在有沒有衝動?講話速度是快?還是慢?我現在講話的音調、聲調到底是高亢?還是柔和?講話有沒有正在展現我(傲)慢?講話有沒有慈悲?有沒有在顛倒是非?有沒有在加油添醋?此時不只在修「口行」了,連「意行」都已經在開發、在觀察,本來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把每天的動作安住在每一個當下而清楚覺察,包括我們的講話、走路,都能夠清楚覺察,這樣就是把修行跟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
再者,學習把我們原來狹窄的心量逐漸打開,透過「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將心量擴大到無量無邊無際…,原本我們的心胸狹窄,容納不下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優點,很容易瞋恨、嫉妒,當下馬上要覺察到自己當下有沒有在瞋恨別人?有沒有在嫉妒別人?而且還要把這種心態馬上轉換過來──多欣賞別人的優點,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贊嘆別人的成就,隨喜心發露,這樣每天就可以把惡緣轉變成為善緣,把惡因轉變成為善因,這些都是在修行。
柔軟、慈悲是世間最大的力量,心量要逐漸無邊無際的擴展,當有任何的瞋心起念,絕對不要責怪境界、怪東怪西,而是要反觀到我們的框架又在現形了。當遇到不如己意的情境發生時,要當作是境界的考驗,也是無常的展現,心境及心情是放下而自在。此時也是我們最好自我反觀的時候,不必一昧的怨怪境界,因為已經發生了,而且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當我們要求境界的改善及如何與境界達成和諧共處,那真是要有很大的智慧。換做以前的我也是會責怪外境,想辦法強力去改變及扭轉外境,也是很容易怨嘆生氣,但經過一年來的學佛體悟,現在對一切原先認為的吵鬧聲或不可抗力的逆境,就不再黏著執著的排拒起瞋,而學習著以寬容慈悲的心量讓這些境界穿流而過,心境上得以保持平靜而安祥。
常常聽聞學佛之人討論「與空相應」,雖然不知道這些名相及境界的實質意義,但我卻相信真正的佛法核心是慈悲心的展現及心量的無限擴大,當我們心量無邊無際的擴展,就能夠包容體諒所有的境界及六道眾生。當我們的心量能如虛空一般的無邊無際,那就是與空相應吧!不知道我的體會是否是正確的?但我知道此是我現在最大的挑戰及功課──以慈悲心、柔軟心善待一切眾生,不去比高比低、比上比下。
以往的我總是自視甚高、爭強好勝、不服輸,也不容易真誠贊嘆、佩服一個人,經過一年學佛的歷程及蒙受空海法師的智慧與慈悲感化了我,讓我這又臭又硬有如「糞坑裡的石頭」漸次改變,不再有爭強好勝的念頭,不再比高比低、比優比劣,我只是盡我的一份心力,能夠幫助更多的眾生離苦少苦,漸次消溶我是、我能、我慢,雖然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消溶「自我」,但已經能很快速的反觀檢省,空海法師要我能將遭遇到的所有情境及起心動念觀察得更幽微深透,隨時保持清醒明覺。我也深深的覺悟到過去真的是自欺欺人、不知不覺的自以為優越,但實際上是毛病、缺點、壞習性一大堆,因此也漸漸能去包容體諒別人習性的展現,但這個體諒及包容的背後,絕對不是透過刻意造作或壓抑、偽裝的做給外人看,而真的是要透過反觀檢省之後的體悟─自己並沒有比別人更優越、高明。況且以我這般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沒讓我打從心裡的信服而真誠蛻變,天王老子來也一樣難以讓我點頭,而這也真是我這個頑石的壞習性。
現今我漸次體悟到「柔軟、謙下」才是大智慧的展現,也是此生唯一前進之路,於修行路上,沒有想擁有任何的成就或掌聲,只希望除了能了悟生死大事、離苦得樂、得大安心大自在之外,並願意將我這一期的生命奉獻出來幫助更多的人離苦少苦,不論是站在任何的崗位上或扮演任何的角色,沒有爭強好勝或應該站在什麼的重不重要職責上,眾生是平等的,更期許自己能夠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人事物,沒有誰才是了不起或有大小、高低、尊卑之分,小小的螺絲釘也是同等重要的角色,而同時也時時觀照自己是否有生起我是、我能、我慢之心?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若不能夠自己先心安自立、法身具足、為法做見證,否則只是嘴巴說說,那也算是在構築夢幻世界、顛倒夢想、自欺欺人。
從現在開始,每天不斷的勉勵自己要慈悲善待一切眾生,心量無邊無際的擴展,這就是把學佛修行與日常生活結合一體,融入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