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問答

三五五、什麼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麼?

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觀呼吸。觀呼吸就是觀察吸氣與呼氣的過程及變化。觀呼吸目的是將散亂的心收攝下來,讓心澄靜下來,以便對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如實深觀。

三五六、修出入息念應具備什麼條件

答:1.持戒;2.少欲、少事、少務,放下攀緣;3.飲食適量;4.晚上六點到十點,早上二點到六點;5.找個安靜的地方,到山林中最好。

三五七、佛陀坐禪時候怎樣修行

答:佛陀閉關專修,主要是用「安那般那念」法,一切學人都可用出入息念。

三五八、用出入息念坐禪有何優點?

答:可深(入深定)、可淺(攝心),可窄(專註一點),可廣(擴大到面),可止(專修定力),可觀(觀三法印)。

三五九、佛陀與樹有什麼特殊因緣

答:佛在樹下出生;樹下悟道;在樹下說法;在樹下涅槃

三六o、觀呼吸修法有次第嗎?

答:1.深呼吸,攝心念,排濁氣;2.數呼吸,攝心念;3.隨呼吸(跟走),意念隨氣息從鼻頭到腹部上下流走;4.客觀的觀察,不幹擾氣息。

三六一、出入息念與四念處是怎樣的關係

答:要修好四念處,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換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處就能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離。

三六二、修出入息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答:1.要有正知正見的法義聞思基礎。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勝行。3.了解四念處內容

三六三、修出入息有何成果?

答:可修止、可修觀,也可止觀雙運,達到斷結、證果。

三六四、觀呼吸有什麼方便之處

答:呼吸身體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外緣隨時可修。走路、做事、洗衣、做飯,五分鐘、十分鐘都可修,省時、省力、省錢,十分方便。

三六五、修出入息念,怎樣讓止與觀配合?

答:通過觀察呼吸的進出,讓心澄靜下來達到止,進一步去觀呼吸生滅變化,因為呼吸本身是一個法流。

三六六、修出入息念的要領是什麼?

答:讓呼吸自然的進出,把覺知放在當下,放在出息或入息上,清清楚楚,如實觀察就好。不要用自我意識去掌控呼吸,不要引導,放鬆、自然。從粗呼吸轉到呼吸身心隨之寧靜下來。

三六七、打坐的要領是什麼?

答:放鬆、穩定,腰椎挺直,不要用力,讓呼吸自然進出,如實觀察。不要用自我意識去掌控,因為進入止觀雙運,身心不可以繃緊,越放鬆越好。

三六八、修出入息念十六階的內容是什麼?

答:第一階,觀察長呼吸情形:1.什麼是長呼吸?2.發生有什麼感覺?3.對身體有什麼影響?4.觀察氣、身、心三者連鎖反應,互為因果關係

第二階,觀察短呼吸情形:1.什麼是短呼吸?2.發生有什麼感覺?3.對身體什麼影響?4.短呼吸與長呼吸有什麼不同?

第三階,認識呼吸支配身體:1.呼吸身體息息相關,呼吸支配身體呼吸溫柔,身體跟著寂靜安定,舒適。呼吸短,呼吸粗急,身體跟著躁動不安、煩悶。呼吸長是正常的展現,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現。如發怒、激動、疲勞時呼吸短促

身體秘密肉身稱為身,呼吸也稱為身,二者不能分開。呼吸身體的支配者。

第四階,調節呼吸:使呼吸逐漸平穩,身體也隨之定靜,心因此達到禪定

第五階,觀察喜受:詳細了解、觀察喜受發生情形

第六階,觀察樂受:詳細了解、觀察樂受發生情形

第七階,覺知心行:觀察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種種妄想

喜受、樂受→支配心→心生貪愛→抓取、執著。喜受、樂受是煩惱痛苦的根源。

第八階,覺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樂受支配心的力量,從而不生貪愛之心,讓心穩定

第九階,覺知心:觀察心的各種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間觀察心的狀態:是喜是樂、有貪無貪、散亂還是定靜、污穢還是清凈

第十階,令心喜悅:控制心使心處在法喜之中。這一很難修,只有反復訓練,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階,令心等持:控制心由動入定,內心平靜、無念、清醒。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

令心喜悅就是心處於動的狀態,法喜充滿。令心等持是內心平靜穩定,能以平等心對待一切。(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階,令心解脫身心穩定,心與境不黏著,心不被境界牽著走。令心清凈,了無一物,擺脫了各種妄念解脫自在

令心解脫方法:1.認識各種妄念,包括善念,令心動盪不安,污染了我們的心。2.妄念引導身、口、意造業,業力牽引,感受種種果報。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三階,觀無常:觀法的演變。不觀外境,只觀自身。

觀長短呼吸無常,觀身行定止無常,觀尋、伺、喜、樂、一心無常,觀禪定無常。觀喜受、樂受無常,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無常,令心等持、令心解脫無常一切都無常

第十四階,觀離欲:觀見並脫離慾念。因觀到萬事萬物的實相是無常的,所以脫離執著放下貪愛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見到慾念在消退。觀無常是因,離慾念是果。觀無常程度如何,離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階,觀滅:觀煩惱痛苦滅盡。

脫離慾念,消除貪心煩惱痛苦也隨之消滅。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欲貪滅盡,煩惱滅盡。滅還有體證到空的意思。觀無常是因,離欲是果;觀離欲是因,煩惱滅儘是果。

第十六階,觀舍遣: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擔;舍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執著

三六九、修出入息念的難點在哪裡?

答:最初期讓心靜下來的練習是難點,因為心散散亂亂,雜念紛飛,已成為堅固習氣。改變固有的習氣,讓心靜下來,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所以開始練習時,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堅持幾個月,沖破這一難關。當心能靜下來,後面的修程就容易了。

三七o、修出入息念的步驟是怎樣的?

答:1.觀呼吸有進與出,呼吸長,呼吸短,清楚知道。

2.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觀丹田的一起一伏。

3.把注意力從丹田擴大到全身,觀全身如氣球,隨著呼吸,一縮一脹。

4.把注意力從觀氣息移到觀心臟的跳動及全身的血液流動,體會全身上下,都跟著心跳在脈動,像海洋的波浪。以上四步是方便前導、是手段最重要目的是接下來去體會生滅變化的無常無我法印。

三七一、通過修出入息念,觀到身心是什麼狀態

答:身心在每一個剎那都一直在脈動,每一個脈動又是一個生滅,從中體會到身心是個無常的流體,一直在流動,剎那生滅變異。進一步去體會身心與大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七二、呼吸和心跳是自我意識在掌控嗎?

答:人一出生,呼吸和心跳就沒有停止過,即使在睡眠中,呼吸和心跳仍在進行著。從中可以體會到,身心是一個無常的流體,一起在生滅變化,而生滅變化又是自然的,不是自我所能掌控的,是無我的。

三七三、怎樣去體會無常生滅變化的流體?

答:身心放鬆,保持明覺,活在當下,放下自我意識,沒有思維,才能接上當下的剎那生滅變化的頻率,體會活生生的流體。

三七四、出入息念的十六階前一到十二階修的是什麼?

答:是修止的過程,是讓心越來越敏感銳利,就像磨刀,磨得鋒利。這些都是做準備工作,是手段

三七五、觀無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答:放下抓取。過去一直抓常、抓我,當體悟到實相是無常的、是抓取不到的,即使抓取到了,也不自己的。因為實相是無我的,於是放下抓取,遠離顛倒夢想

三七六、什麼是無常的現在?

答:有生滅、有時間相,有一個「我」在體悟「無常」。

三七七、什麼是永恆的現在?

答:當坐穩在每一個剎那生滅變化的點上,當下的一剎那具足過去和未來,沒有時間相,就是涅槃寂靜,也叫常,也叫永恆的現在。唯有徹證無常自我消失,才能體證到永恆的現在。

三七八、為什麼說觀呼吸最好的禪修方法

答:1.攝心效果好。2.呼吸本身即在宣說無常無我的法印。

三七九、人在呼吸的時候要體會什麼?

答:體會大自然地、水、火、風無條件無所求的養育我們,支撐我們,應生起感恩之心

三八o、第三雙眼指什麼?

答:智慧眼、心眼、覺性。

三八一、修行動力怎樣產生?

答:唯有接觸死亡,深觀生死大事,才能產生修行動力

三八二、無常是中性的,怎樣理解中性?

答:客觀的實相世界是中性的,無常、無我也是中性的。中性是說它有好,也有壞。但是綜合起來看,好、壞相加,是不好也不壞。從狹小的角度看,有好、壞之分;站在高處,全面的、綜合的看,沒有好壞。當了解「無常無我」是中性的,不再逃避、不再懼怕,才能全然的接受「無常無我」的實相,放開自我的抓取。

三八三、為什麼說體悟地水火風空對斷除我慢有非常大的幫助?

答:你能夠活著,能夠做什麼工作都不是「我能」的結果,是大自然水火風各種因緣在長養你、支撐你。當你越去體會,你會生起知足感恩之心,同時我慢也會大大降伏。

三八四、走在解脫道上的人心境是什麼樣的?

答:身心越來越柔軟快樂安詳,心花朵朵開。修行到後來就是反璞歸真,出離苦海,內心安詳、快樂

增補:

259、原來佛陀一生所示現的,都是在告訴我們什麼?(72頁)

答:原來佛陀告訴我們:法,就是在自然中。法,就在大家的眼前。當空海師父在大自然中見到法的時候,如夢方醒,才知道為什麼以前佛陀他們修行大部都在森林裡面?空海父親自取材於大自然而製作的很多幻燈片,也都是從實際例子讓大家來看到,大自然這些活生生的法。

260、什麼叫「布薩」?(72頁)

答:在佛陀時代,修行人半個月誦戒,提供大家檢討,改進的聚會。在基督教叫做「告解」。

261、空海師父關於禪修證果的兩個承諾是什麼?(73頁)

答:一是只要你的聞思基礎具足又有適當的因緣,七天到十天要證初果,都是應該沒有問題的。二是只要有證初果的證量,以後再經過一段期間的聞思,深度又不一樣,那麼下一次禪修,要證二果,三果,就可以逐步上來。

262、請簡述出入息念十六階?(73-74頁)

答:身:⑴.長呼吸 ⑵.短呼吸 ⑶.一切身形覺知 ⑷.身形休息

受:⑸.喜覺知 ⑹.樂覺知 ⑺.心形覺知 ⑻.心形息覺知

心:⑼.心覺知 ⑽.心悅 ⑾.心定 ⑿.心解脫覺知

法:⒀.觀無常 ⒁.觀無欲 ⒂.觀滅 ⒃.觀斷。

263、在修行方面,要如何逐步提升呢?(73頁)

答:一是先把自己身體呼吸要先覺察好,這是首要的。

二是逐漸要從點線面……要先明覺,先覺察到。

是從內身、內受、內心、內法擴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是從外身、外受、外心、外法,在擴展到內外身、內外受、內外心、內外法。是這樣逐漸去擴展的。

264、在修出入息法時為什麼要應用七覺支?(74頁)

答:七覺知是在調整修行過程中的松緊與緩急,是對症治療的葯,你是在用功修行,但因為松緊拿捏與掌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自己不一定能夠覺察到,這時候善知識會協助你怎麼運用七覺支,把松緊度調整到合適的中道上來,進行止觀雙運,所以應用七覺支它是一個重要的對治與調整。

265、參加禪修一定要剋期求證嗎?(74頁)

答:不是這樣的,要有「依遠離」的精神也就是以無條件無所之心修行。即使參加禪修,也不要有預設的心理,就一定要剋期求證,什麼時候一定要開悟,一定要證到什麼果位……你越是抓得很緊,就越是得不到。修行解脫動力與決心是要有,但是要能夠拿捏到要全然的放,只有全然地放下才能夠有一切,修行中那一種不用力,那一種放舍,需要你慢慢地琢磨出精髓。

266、打坐姿勢一定要雙盤才行嗎?(77頁)

答:不是這樣的,不要在外相上計較,重要的是你要坐起來感覺舒服、輕松、穩定能夠放鬆,不要彎腰駝背,要正直而不僵硬,至於結什麼手印都沒關係。真正要進入止觀雙運,你的身心不可以繃緊,不要勉強在那裡盤腿,背不要靠,不要用力,眼睛要閉或微閉或微微張開,隨個人習慣,以輕松自然為好。

267、何謂「止念面前」?(77頁)

答:就是把你的覺知放在你的當下,放在你的眼前,把你的身心,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面前來,拉回到眼前來,從十八層天外面拉回來,拉回到現在,覺知當下。

268、修出入息法,當心散亂時應該怎麼辦?(78頁)

答:當心散亂時,可以透過幾次的深呼吸,把原來比較散亂的心拉回來,然後再恢復自然呼吸

269、修出入息法胸悶、呼吸急促時該怎麼辦?(78頁)

答:要馬上檢查一下,你的心是綳得很緊,要立即放鬆,這時隨時覺察到,就隨時放鬆,只要有胸悶的現象,就說明你在意念操控,干擾呼吸修行的要領就是放鬆,當你慢慢掌握到放鬆的要領,就很自然進入寧靜狀態

270、試說明「隨」呼吸的全過程?(78頁)

答:「隨」就是呼吸的全過程當我們呼吸從鼻腔進來,到胸部、到腹部、再到丹田、整個胸部會擴大,丹田會漲起來,這是從上到下。那麼在呼氣的時候,又從下到上,這整個全程都知道。

271、怎麼掌握出入息念的點、線、面、空呢?(79頁)

答:一是這個「點」可以放在鼻孔或人中附近,也可放在鼻腔內。

是從鼻孔這一點開始,逐步下移到丹田,從一個點,去慢慢覺知到呼吸的全程,丹田的上下起伏,這就是「線」。

是從丹田開始,再把你的覺知擴大到全身,把全身看成一個丹田這就是「面」。丹田的起伏比較明顯,全身的起伏較微弱,當你的覺察力提升,就可以把它擴展開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是從全身,在放大到整個虛空。要領還是放鬆,不要去操控它。把你整個的注意力擴展到整個虛空,就是內身、內受、內心、內法再擴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272、如何回到當下這一剎那,去體會無常法流,進入到言語道斷的世界呢?(80頁)

答:我們全程的生命事實都是每一個剎那一直流動、一直變異,能夠體會到每一個剎那生滅變異,你要身心放鬆,因為無常生滅變異,只有在當下這一剎那,你才能體會到。當你能夠慢慢進入回到當下這一剎那去體會,就可以進入到言語道斷的世界。因為就只有當下這一剎那生滅變化,當你體會到剎那的變異,然後它這一點不會停下來,它會一直跳,一直跳動,一直在流動變化。因此,只有每一個剎那而已,當你體會到這裡,然後講說現在體會到什麼?當你在透過你的思想想像、透過你的語言,說出什麼的時候,它就已經流走了,當下那一秒、那一剎那已經流走了。你跟當下現在的頻率已經錯開了。如果你真的進入實證,實際體會無常你是言語道斷,心領神會的,全然的放鬆,只要你還有抓取、造作、想像、作意、都還活在自我意識裡面。自我意識跟當下生滅變化的法則頻率,是沒有辦法銜接的。我們整個的修行,是要你慢慢回到每一個當下,要坐在無常剎那生滅變化的那一點上,這個很重要

273、請說明無常的粗、細、微細三種狀態?(81頁)

答:一是無常很粗的狀態:看到一個人的老病死,一個人發生車禍說是無常這是很粗的無常

二是較細的無常狀態:比如自己眼花了,身體各部器官運轉有毛病了,要治療、要恢復,自己每天吃、喝、拉、撒,吸一口氣進來,呼一口氣出去等,看到海水後浪推前浪的不停打來,這屬於較細的無常現象

三是微細無常狀態:如自己身體脈動,心臟的跳動,流水也是剎那生滅變化的,風的流動也是剎那變異的,這些是屬於微細無常

274、什麼是心法核心?(81頁)

答:重點不是放在呼吸或脈動上面,而是在生生一直剎那跳動的那一點上,這就心法核心要去體會到,要坐在每一個剎那這一點上面,必須要身心柔軟。如果身心僵硬,因為它是生生的流體,你的頻率不可能跟流體的頻率搭上的,所以要很清醒的活在每一個當下,才能坐在無常剎那生滅變化的這一點上面,這樣就能夠很清楚的體會到無常生滅變化的法印。

275、掌握打坐放鬆的要領有什麼好處?(83頁)

答:如果你掌握全身放鬆的要領,當你愈放鬆、愈無所求、身體裡面的氣血氣脈愈能夠通暢,就能夠很自然地運轉,很暢通的運轉,若你有企求,有在用力,你的內心是繃緊的,這樣反而會阻礙氣血流暢。

276、什麼是真正的見法?(84頁)

答:真正的見法是來到活在每一個剎那,去坐在無常生滅變異的那一點上,這才是真正的見法。

277、在「觀滅」時,怎樣去體會無常法流?(84頁)

答:觀滅的深義,因為當下的每一點,都是一直在生滅變異,一直在生滅變化,你知道的那一個剎那,它馬上就消失,成為過去,即知即滅,即知即滅,當你的心進入很微細的時候,會體會到你知道剎那,它馬上就成為過去,即知即滅,所謂的滅,事實上它都是在一直生滅生滅,即生即滅,即知即滅、即生即滅……所以體會無常法流,是真正坐在那一剎那的點上,所謂的「坐」是很深、很微細這一點能夠體會、能夠做到就是坐在「滅」上面,一直無常的現在,因為無常就是一直剎那即生即滅,即生即滅,這時候還有生生滅滅,亦即覺知到每一個剎那生滅生滅當你這一點坐穩之後,就可以體會永恆的現在,就可以進入涅槃寂靜,當下的每一剎那,就具足過去、現在,都在這當下一剎那這是超越時空,這時候「時間相」才會斷掉,你是活在每一個剎那

278、空海師父講修出入息念時,為什麼再次強調聞思的重要性呢?(85頁)

答:是因為聞思對修行來講實在太重要了

一是為什麼佛陀講: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體會、體證到現象界的生滅現象,才能體證到涅槃寂靜,這絕對不是以頭腦去預設,都是可以實際去修正到的。

二是當你有正確聞思修之後,只要經過幾次的禪修訓練是可以見法的,所謂的見法、斷結、證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確的聞思,就會有正確修行就能夠掌握到止觀雙運,處處都可以見法。

四是每次聞法,然後在歷緣對境時,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隨時把法應用上來,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剎那都在修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