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 問答

五五七、二元對立世界怎樣產生的?

答:二元對立人類頭腦中的產物,是以「自我」為標准劃分出來的。實相世界沒有好壞、美醜之分,它包含一切,是一體無分別的。

五五八、自我劃地自限之後,後果是什麼?

答:自我從一體的實相世界,劃分出自己想要的夢幻世界自我劃地自限之後,從此活在二元對立世界,落入了無邊的苦海眾生一邊是要的,另一邊是不要的。要的就追,又追不到;不要的就逃,又逃不了,於是苦就產生了

五五九、為什麼說一些修行也在構築夢幻世界

答:如果用自我在修,就是在構築夢幻世界自我是有所得、有所成,他要獲得肯定,要有所展現。所以越修越厲害,越修我慢越大。

五六o、眾生最究竟的家在哪裡?

答:所有的法,包括「三法印、四聖諦」,都是引導我們回到最究竟的、實際的家——空。解脫者最終的依止,一定要體證實際存在的——「空」。回到家,才會安心自在

五六一、怎樣才能來到不生不滅世界

答:體證到「空」。

五六二、怎樣讓心胸來到無量無邊?

答:了解空的特性,體證到空,心與空相應,才能展現出無量無邊的心胸。體悟到空就是體道,與空相應就是與道合一。

五六三、什麼是實相?

答:實際存在的相貌,如大地風雲經。

五六四、修行人面經典和實相,常犯什麼毛病

答:鑽研經典,在文字上下功夫而不去了解實相,更不去體悟實相。這是見指不見月的嚴重錯誤觀念

五六五、先有解脫者還是先有實相?

答:實相就是實際存在的相貌,先有實相的存在,後有解脫者。

五六六、修行人抓佛陀、抓大師對嗎?

答:修行目標不能放在經典上,也不能抓佛陀、抓大師。因為佛是指月的手指經典是尋寶的地圖。當有了聞思基礎之後,應把目標鎖定在了解大自然、體悟實相上,以大自然為師

五六七、什麼是畢竟空?

答:打開心胸,心與空相應,與空溶為一體。

五六八、「若生、若住、若異、若滅」,怎樣理解「若」字?

答:若字表示好像。若生、若滅,表面上看好像有生有滅,其實只是形態上有變異,本質未變,從中體會不生不滅

五六九、如何理解生死不是我的事?

答:解脫者了悟生死大事,已經體悟無生了,就是體悟到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個法界的事,如果還有自我、還有我慢、還有煩惱、還有苦,生死就是你的事,因為還有一我在生,有一我在死啊。

五七o、什麼人無生死

答:體證到空,與空溶為一體的人生死,因為空無生死

五七一、怎樣理解《心經》里的「無智亦無得」?

答:無智:就是沒有世間的世智辨聰,不耍小聰明,不會有我慢,反璞歸真

無得:修行解脫,沒有得到什麼,因為本來就存在,本來就擁有,只是過去不知道。解脫後才發現。自己與佛陀完全一樣,不欠缺什麼。所以修行過程,就是轉念。

五七二、三世諸佛靠什麼成佛的?

答:靠四念處、靠止觀雙運,體悟法界真理實相,開啟智慧,大徹大悟成佛

五七三、《心經》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心經》是解脫者證悟的世界。《心經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顯現空的特性。空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到空,才能遠離顛倒夢想而到達究竟涅槃

五七四、修行是從了悟老、病、死,到後來看透「死」和「生」的深義。什麼深義?

答:沒有「死」,也沒有「生」。從整體上看沒有生死;換言之,從片段來看有生有死,但其本質是不生不死的。就如同河水流入大海,與大海溶為一體,河水並沒有消失。從法界來看,死亡是回歸法界,與法界溶為一體。

增補:

443、為什麼要把心經》編入《阿含解脫道次第》之中?(253頁)

答:《心經》在聞、思、修、證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是詮釋證果的世界,證果的內容,很具體的將之描述出來,如果沒把它編入進來,雖然在《阿含》裡面有談到類似《心經》方面的內容,但還是不夠具體。於是,可以使《阿含經》的深義更能夠發揮出來,更可以顯示出《阿含經》裡面所講的「空」、「涅槃」、「無為」方面的深義。

444、空海師父看到「歷劫求選擇」後體悟到什麼?(253頁)

答:看到「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覺得很震撼,後來體悟到,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沒有超越二元對立,在二元對立世界裡,你是沒完沒了。在滾滾紅塵娑婆世界,永遠對立沒完。

445、為什麼說界限戰爭的導火索?(255頁)

答:因為界限就是二元對立,只要有對立,那麼沖突、矛盾就會存在。你的內心有多少界限有多少框框,沖突與戰爭的危險就有多少,因此界限就是沖突、戰爭的導火索。自我所造成的二元對立世界,就是無邊的苦海

446、佛教所講的苦海是指什麼?(255頁)

答:佛教所講的苦海,就是自我所構築的夢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也不娑婆世界

446、何謂「等覺」?(255頁)

答:「等覺」就是泯除一切的二元對立觀念,溶入不可思議的一體世界,但也不凡夫想像的沒有是非善惡觀念

447、什麼是學習走在正道上?(256頁)

答:在三果以前,你所修,所走的八正道都是在有學位的階段都是學習走在正道上。不是說知道了正道我也會講八正道,然後就已經走在正道上了,都還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448、什麼是真正走在正道上?(256頁)

答:真正證悟到四果阿羅漢的無為世界才會真正走在正道上。

449、我們真正要回到的家是哪裡?(257頁)

答:佛陀要我們回到自依止、法依止、法界依止,真正的依止是宇宙本體的這個空,才是最終的依止。只有本體的空才能夠為你的真正歸依處。因此你要真正回到家,一定要來到體證這個空,這個「家」是一個實際的存在,那就法界

450、佛陀是如何從不同角度來描述空的玄妙呢?(258頁)

答:如無為,如是難見、不動、不屈、不死、無漏、覆蔭、洲渚、濟渡、依止、擁護、不流轉、離熾焰、離燒燃、流通、清涼微妙安穩、無病、無所有,涅槃亦如是說

451、從本體空上,從哲學名相上是如何談空的?(259頁)

答:從本體空上:佛教所講的第一義空經,都是直指宇宙本體,《心經》所講的空,也是直指宇宙本體,因此空是實際的存在,空不生、不住、不異、不滅。空無邊無際無質礙,空本無名,貼上什麼名簽都可以,不一定執在文字相上。

哲學名相上:空性、性空、頑空、斷滅空、壞空、空無邊處想。

452、空海師父將來要退隱,其用意何在?(261頁)

答:就是提示我們,修行目標不要鎖定在指月的手指上。如經典佛陀師父。真正要見法,要來到以大自然為師,處處以大自然為師,以法界為師,因此師父說我不希望你們抓人,不可抓人相,只有到大自然去處處見法,到後來你才能與空溶為一體,你才能與法界溶為一體。

453、何時能夠真正返璞歸真?(261頁)

答:就是放下過去顛倒夢想的抓取,放下過去海中鑿河的錯誤願求,照見到過去的顛倒夢想,不會再去海中鑿河了,不會用我慢去修了,此時才能真正的返璞歸真

454、如何理解「觀自在」。(262頁)

答:不要界定在人相上,「觀自在」就是你要觀察到很自在,到哪裡都能夠見到法,而且能夠進入如實觀,如果真正能夠處處見法,你當下就是觀自在菩薩這是要講你,不是講別人。

455、如何理解「行深」二字的意義?(263頁)

答:你要用功來到深度的止觀雙運,你的心要很平靜,要很柔軟,未必要進入深定,但是你的聞思修都要不斷地用功,才能來到深度的止觀雙運。

456、何謂「八不」緣起?(267頁)

答:即生滅、常斷、一異、來去。是龍樹菩薩中觀今論》中: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緣起開示中道的。

457、拈花微笑的真義是什麼?(269頁)

答:佛陀在靈鷲山上面(靈鷲山講的是法界大自然界)佛陀處處在法界裡面跟你拈花微笑,因此要去看到無常,看到無我,看到空,這樣才能夠真正了解何謂拈花微笑,你真正看到法界處處都在微笑,要能看到佛陀跟我們拈花微笑。當你真正看到在大自然中會會心微笑的時候,你就會處處見法,你就不會去海中鑿河,不會再去顛倒夢想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