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八正道
一 雜 七六○(七四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日出前相,謂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盡苦邊、究竟苦邊前相者,所謂正見。彼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正受故,聖弟子心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脫。聖弟子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法義分享】
◎一個人果真能建立起正知正見,那就必然會正確的走在解脫道上。
二 雜 七六一(七四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痴。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
【法義分享】
◎若沒有正知正見,就不可能走在真正的解脫道上。而正知正見來自於聽聞正法、如理思維。問題是每個宗派、每種宗教都強調自己才是正法、自己才是正知正見。怎幺辦?那就要用智慧去抉擇、去求證。若是宇宙的真理,必是經得起任何時空的考驗。
三 雜 七七二(七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為三?謂老、病、死,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世間若無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者,無有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亦不知有如來說法教誡、教授。以世間有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故,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知有如來說法教誡、教授。」
諸比丘白佛:「有道有跡,斷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者不?」
佛告比丘:有道有跡,修習多修習,斷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為道,何等為跡,修習多修習,斷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謂八聖道……
【法義分享】
◎因有「老、病、死」的大問題,才需要修行。因經過真修實證,才有上到彼岸的解脫者出現。世間眼目出,就能指引明確的解脫之道。
四 雜 七七三(七六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說學及無學。諦聽!善思念之!何等為學?謂學正見成就,學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成就,是名為學。何等為無學?謂無學正見成就,無學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成就,是名無學。
【法義分享】
◎修行是從有學到無學,從有依到無依。一開始就要心柔軟、虛心的學習。四雙八輩中就算證到三果,仍要虛心的學。千萬不要得少為足。要有非達究竟解脫,決不終止的決心,才有可能現世成就。
五 雜 七七六(七六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修八聖道。諦聽!善思!何等為修八聖道?是比丘修正見,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修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是名修八聖道。
【法義分享】
◎「八正道」仍有世間八正道與出世間八正道之分。要「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才是走向出世間法的解脫道上。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六 雜 七八三(七七一)
佛告婆羅門:「邪見者,非彼岸;正見者,是彼岸。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非彼岸;正見是彼岸,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彼岸。」
【法義分享】
◎此經所講的「正見是彼岸」是指已到達彼岸的解脫者,能真正正確的走在八正道上。(三果以下的只能說是「學習」走在八正道上,因為還在有學位,尚有無明未破。)
【法義分享】
◎真能到達彼岸的究竟解脫者,實在很稀少。眾多修行人都被不斷的見諍或我欲、我慢、我能或名利所系縛。船是劃了一輩子,但仍是在原地不動,因為系在此岸(欲界)的繩索並沒有解開。
七 雜 七九六(七八四)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何等為正志?謂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何等為正語?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何等為正業?謂離殺、盜、淫。何等為正命?謂如法求衣服、飲食、卧具、湯葯,非不如法。何等為正方便?謂欲、精進、方便、出離、勤競、堪能常行不退。何等為正念?謂念隨順,念不妄、不虛。何等為正定?謂住心不亂、堅固、攝持、寂止、三昧、一心。
【法義分享】
八 雜 七九七(七八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為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分別自決意解,計數立意,是名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正語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名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正語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除邪命,念口四惡行、諸餘口惡行,離於彼,無漏、遠離、不著,固守、攝持不犯,不度時節,不越限防,是名正語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欲、精進、方便超出、堅固建立,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何等為正方便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憶念相應心法,欲、精進、方便、勤踴超出、建立堅固、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何等為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何等為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法義分享】
◎本經具體的劃分出:什幺叫世俗有漏的八正道?什幺是出世間無漏的八正道?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有導向深觀苦集滅道,是否有導向斷除我慢、漏盡解脫、涅槃寂靜。如果沒有,那所有的修行法門,包括四念處、四聖諦、八正道,統統屬於世間法的修行。
◎一般在精進打坐禪修的行者,經常停在世間禪定、禪境方面下功夫,不易覺察,也不易跳出。縱然具足四禪八定,只要一出定,仍是在苦海裡面浮沉。內心仍是不知如何安下來,我慢仍在,生死大事仍是一片茫然。
◎「正定」的建立,要以八正道前七支為基礎。正定是止觀雙運、深觀法義、反觀十結而一一斷除,導向漏盡解脫。
◎正定要以正知正見為前導,而正知正見來自於聞思正法、如理思維、深觀法義。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要急著找修行法門。若沒有正知正見,越精進用功修行,反而離八正道、離解脫道越遠。只要能具足正見的「聞、思」基礎,你就會走在正確的「修、證」的解脫道上。具足正知正見,必能解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