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三章 成道、成佛、解脫自在

第卅三章 成道成佛解脫自在        
 
  有人問到無常之事都會消失嗎?「無常」是告訴我們現象界的一切,都是不斷的一直在變異,這是「常」的真實義,佛教用「無常」的名稱,如果對此名稱有正確解讀就好,如果錯誤解讀,就比較容易落入一種消極悲觀,認為什幺事情無常,什幺事情都幻滅,什幺事情都空,於是「空」容易落入一種斷滅空、頑空。學佛修行之後,然後就越來越是消極,這樣就是沒有正確的解讀,這不是佛陀的錯,是眾生沒有真正理解「無常」的深義,只是從文字面上理解,就容易解讀錯誤,變成是負面的。

  事實上,「無常是一個中性的詮述,現象界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一直變異,但是這個「異」更傳神,它不是變動、不是變化而已,不要以為長江、黃河的水就是這樣,一直在波浪、波浪、流動、流動,你以為它一直在動,你以為它光只是在動,事實上它在動的當下,它本身質變、量變,「變異」更能夠傳神,就是中國的《易經》所詮述的,就是現象界的一切,它不斷一直在剎那的變化、變異。當你了解「變異」之後,就會知道你現在所抓的,還是用這個形狀跟大家解釋,以「冰、水、雲」方面,讓大家更具體了解「無常」,一方面當你清楚正確了解之後,才不會懼怕「無常」,冰塊本身沒辦法長久保存住原狀,它一定會變化,包括冰塊本身要形成,不是冰塊本來就存在,也是因緣條件具足,才形成冰塊。

  但是,又會因為溫度的不同變化,加溫、加熱進去,它又會變成水。當你放在那裡都不去動它,大自然就會讓冰塊溶為水。當它溶為水,又有陽光照射,溫度上升之後,水又會形成水蒸氣,然後又會向上,於是形成雲。代表現象界的一切是不斷的,就是無常,冰也會無常因緣生、因緣滅,因此「無常」在宣說各種現象界一切,它都是緣生緣滅,而在過程裡面,因緣又不斷的在變、不斷的在變,因緣不會都停在那裡的,它會一直在變,因為整個法界、大自然的地、水、火、風都在變,不可能去求一個常,你不也不行啊!你想不老、也不可能啊!你想不成長、也不可能,因此整個大自然現象就是不斷在變異。「無常是在宣說現象界的一切都在變異,但是不管它怎幺變異,從冰變成水,冰跟水是有所不同,水又變成雲,外相上是有所不同,有人問:無常之事都會消失嗎?

  在《阿含經》裡面有講到「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用了很傳神的「若」字,表面上看起冰好像是消失,但是它是真的消失嗎?它是好像消失,「若生、若住、若異、若滅」好像是消失,但是事實上它並沒有真正完全的消失,只是轉變成水,這樣而已。如果認為無常之事都會消失,沒有正確解讀,又會落入斷滅空,以為死了之後,什幺都沒啦!以為變異之後,什幺都沒了!但是,你要抓常也不可能,你以為斷滅空,也不是!整個法界因緣就是不斷在變化、變化,當這些雲、這些冰,變成水、變成雲之後,又在整個虛空、整個大自然中,不斷在飄動,也不說我們原來是從這一塊冰轉變來的,認為我是一個家族,不能、不會跟其他的混合,因為這也是不可能。也不會說這些雲一直飄、飄,飄到另一個山頭上面,大家在山頭又一起把這些雲降下來,然後又在這裡結成冰。

  所以,我們這些冰又在這裡形成,認為說這些冰的前一世是這樣,然後這一轉到這裡……,這是人類一直在抓「真常」的現象事實上,整個法界形成這些雲,這些雲也不全是這些冰,它已經跟其他的雲不斷混合,就算它降下來行成為冰,也不是以前全部這些原班人馬變過來,整個法界都是不斷一直在加加減減、變化變化,一直在錯綜復雜的變化,就是緣起甚深你不要以為說同樣的一個人,同樣的他在變化、死了之後,又投胎成為另一個人,然後這個人不變,又變成另外一個人,都是變成一個真常。事實上,那是無我、怕緣起,其實法界不是這樣的一個不變,同樣那些演員演來演去,都是不斷錯縱復雜在變化,這就是無常緣起甚深,這裡的冰跟這邊的冰,已經都是不一樣的演員了,它有可能這邊的雲過來,它裡面有二分之一,是原來這一片雲,但是它還有其他的雲又加進來,包括說你的出生,也不光是媽媽就能夠決定的,還要有一爸爸的血統,a跟b加起來,不是單獨的a跟b,它又是一個新的生命體出來,a、、b不是數學公式那幺單純的,就只有a跟b這樣而已,不是!「無常」是代表一切現象不斷在變異,錯縱復雜的變化,並不是說真正完全的消失,不是斷滅空。

  有人問:「阿含解脫道」有否輪回、有否因果?如果以最簡短來講,當你還沒有究竟解脫以前,那是有輪回的;如果究竟解脫之後,你是脫離生死輪回。「阿含解脫道」在講向初果、證初果到三果的階段,都是有輪回、有因有果的階段,到證阿羅漢是斷除生死輪回。所謂「斷除生死」並不是說這樣以後都是沒有因果,不是這樣!《心經》的世界,就是講述四果阿羅漢世界,所謂「無苦集滅道」。我們一般都講有苦、集、滅、道,有「五根」、「五蘊」,有地、水、火、風,有所得、有所求這些,為什幺《心經》講的都是無……、無……、無……,《心經》講的都是四果阿羅漢世界。只要還有「自我」,「自我」就還會繼續抓著,當「自我」抓著之後,它就不放,不放就會繼續再投胎轉世,就會繼續結你下一世的種子

  所以,輪回是說只要還有自我、我慢,就會繼續有輪回。如果你的「自我」消失、我慢斷除,輪回也止息。《阿含經》前面所講的是向初果,從向初果再證初果、到三果,都還在自我有我慢的情況裡面,是協助大家從「有為法」,逐步上來、深入。但是,我們後來講到比較深奧的,是要來到四果阿羅漢,是要來到「我生已盡」,就是沒有輪回了。「自知不受後有」就是生死鍊已經斷除了,然而也不要以為說這樣就沒有輪回,這樣是不是斷滅空呢?如果要回答這些,事實要在比較高級禪修班時,我們來回答這樣比較理想佛陀都把這些歸入「十四無記」,因為在你還沒有實修實證我再怎幺跟你講,都是用你所理解的語言文字思惟框框去理解,你理解的「有」,跟我所講的「有」,不一樣!我說「無」、我說「空」,你理解的「空」跟我所講的「空」,不一樣!因此就是要有實修證,這都是屬於《心經》的世界

  你用語言文字去詮述,沒辦法真正解開《心經》的奧秘,一定要實修實證的。所以,大家在還?有究竟解脫以前,是有輪回的、有因果的。在我講課的過程,好像對因果方面講述的比較少,為什幺我不特別一直強調因果方面?事實上,《阿含經》裡面所講的就是因緣因緣產生出來的就是「此有故彼有」,要正確的解讀。「此有故彼有」的「此有」就是因,「故彼有」就是果,你種下什幺樣的因,種下什幺樣的因緣下去,它就會得出什幺樣的果。如果正確解讀緣起法、因緣法,就不會沒有因果觀念,你種下什幺因,就會得出什幺果。如果是在無明苦海裡面,你一直在抓取、種下錯誤的因,將來就是得到錯誤的果,就是得痛苦的果。因此,怎幺會沒因果?!以原始佛法來講,就是讓你清楚了解整個因緣法則因果法則讓你清楚知道說你將來要得什幺果,現在必須要播種什幺樣的因。

  如果你要得到解脫的果,現在就要走解脫道,現在就要播種解脫的因。比較深入的講,有的宗教師、有的宗教就會一直說你過去世是怎幺樣,你過去怎幺樣啦!你前幾世怎幺樣啦!我們不否定說有過去,就如同我們不能否定有昨天也不否定有明天昨天明天都有,沒有昨天,怎幺會有今天?!沒有今天、怎幺會有明天?!但是,不管多久以前的昨天昨天……,那些都已經過去了,你所能夠活的、所能夠掌握的,就只有現在。不是說我昨天以前做了那些,都不算、都不認帳,以前向銀行借的錢,銀行還是會要向你追討,怎幺會不算帳呢?!該還的還是要還。所以,在證到阿羅漢,就是「所做已做」,該償還的、你要償還,至少要做法律上,我們對眾生、對社會沒有虧欠,該償還的債務、我們要償還。

  以原始佛法來講,因為你要到究竟解脫必須要明了因果,此有故彼有,你種下什幺樣的因,就會得什幺樣的果,而這個因又是一種多因,果也會形成多果,多因、多果,因為因緣是在變、在變的,你過去種下是惡因,有可能為我們現在多種善緣,不斷的「品種改良」,它一樣可以改變成為善的果出來。在原始佛法來講,現在要直接切入到當下來用功,因為你所能夠掌握的就只有現在,不要老是一直追悔過去,我過去世怎幺樣啦!有的人還會跟你講說:你過去世是在哪裡出生啊!不信可以到那裡去找,看看有沒有這些啊!你過去世怎幺對不起人呀!要趕快怎幺樣去彌補、去賠償……。

  當然,我們並沒有去否定這些,但是如果你在這裡繞,你會繞個沒完沒了,過去的這些已經是過去,記得!你整個的果是呈現在現在、在當下,不管過去加加減減你的成績怎幺樣,現在總成績就是現在、當下,當下呈現出來的就是最好的,你所能夠掌握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也要對過去我們有意、無意中,所傷害的眾生,在無明中所造的這些業,我們也是要有慚愧心,要有懺悔的心是不錯,然而最究竟、最好的,就是反饋世間、反饋眾生我不是在那裡一直懺悔,或是一直在那裡消災,不是這樣啊!你懺不完的悔、消不完的災,還是沒有解脫啊!最好的一種反饋眾生方式,彌補過去的錯誤,彌補過去對眾生的這些傷害,最好的就是證阿羅漢

  所以,並不是說走在解脫道上,就否定因果,不是這樣啊!當你走在解脫道上,事實上一方面你看到自己過去的無明,也願意改頭換面、洗心革面,你願意讓過去歸零,歸零就是讓過去死掉,過去是無明,造了不少傷害眾生惡業,沒關係!我過去的歸零,然後願意從現在開始,好好善待一切眾生,願意從現在開始,好好走上究竟解脫之路就像說原來大家都在苦海裡面,我今天越早一點脫離苦海,學會游泳、脫離苦海將來才能夠真正反饋眾生出離苦海。真正的慈悲,不是一直在懺悔懺悔懺悔,一直在那裡消災消災,這樣會背負著很多的包袱,你放不下!能不能把這些暫時放下?然後以無限的慈悲之心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渡,真正對這世間大慈大悲,最大的反饋就是你早日成佛、早日解脫自在都是要有魄力、要有氣魄,你要敢承擔、敢放下

  「阿含解脫道」並沒有否定因果,就是因為很清楚了解因果,知道過去所做這些,我都會承擔,我願意去承擔,但是我將來怎幺去反饋世間、反饋眾生呢?我從最究竟的解脫邁進,我要反饋世間,也是做最高等的反饋、做最好的反饋,就是一定要邁向解脫,不然你再怎幺樣反饋,如果你還在苦海裡面,怎幺樣去幫助眾生呢?大家只是互相?縛而已。所以,真正的懺悔,真正要反饋這世間,就是要早日成佛解脫自在。過去已經發生事情你不可能去改變它,過去已經發生的,已經是一個事實你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從現在開始,怎幺樣去改變當下的因緣,整個能夠掌握的就是現在,我們一再的用各種方法都是希望大家能夠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唯有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整個命運才會扭轉過來,整個生命才會脫胎換骨,都是要了解清楚,了解因緣法、因果法,我現在怎幺樣好好播種善因,跟眾生廣結善緣,將來才能夠得到解脫的法。

  所謂「歸零」,並不是逃避責任,不是說沒有因果。去年你向朋友借一百萬,然後你說我現在修行我現在歸零了,那些錢都不算了,你還要去承擔!「歸零」是你現在當下認清,我欠人家一百萬,我現在怎幺把錢還清,讓自己能夠成為無債一身輕、解脫自在,因此歸零就是現在不再造諸惡了,願意從現在開始好好邁向解脫道。

  (第一節)這兩位都是代表比丘尼,到他們的面前事實上也是帶有一種挑釁,或是帶有一種質問,不是真正要問法。當然這些修行者也是慈悲來回答,他們就到屍羅比丘尼前面就說:「眾生雲何生呢?」你們常常在說無常無我,能不能告訴我眾生是怎幺生出來的呢?「誰為其作者?」背後的作者是誰呢?創造者是誰呢?「眾生何處起?」眾生從哪裡來呢?「去復至何所?」死後又去哪裡呢?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呢?

  屍羅比丘尼就回答:「汝謂有眾生,此則惡魔見」你說有一眾生這是邪見!這裡是要破斥,因為眾生一般都是執著一個真常不變的我,這裡說「汝謂有眾生」,你以為有一個真常不變的眾生在那裡頭出頭沒的投胎,佛陀這一見解就是邪見,並不是沒有眾生,而是他要破斥你以為同一個人,幾百萬年前也是那個人,然後幾千年前也是那個人佛陀說像這樣都是屬於邪見--「惡魔魔見」。當然,是比丘尼的回答,然而事實上他們都是受到佛陀的調教,等於間接是佛陀在回答的。

  「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事實上,現象界的一切,「空、陰」要分開,「空」是講宇宙本體,「陰」就是現象界的地、水、火、風,也就是地、水、火、風、加上空,然後因緣不斷的變化,眾生就這樣慢慢出來。現代啟示錄、現代創世紀,都是在宣說眾生是怎幺來的,是整個法界因緣,要破斥我執。「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沒有一個真常不變的眾生在頭出頭沒。「如和合眾材,世名之為車」就像一輛汽車,它是由很多的材料組合起來,才形成一輛車。這一輛汽車要形成,也不是汽車本身在決定它要形成車子。「諸陰因緣合,假名眾生」「諸陰」就是各種因緣條件,包括地、水、火、風,還有加上空,這些因緣緣起就會產生,緣盡的時候就會消失。

  所以,當它緣起的時候,現象界會存在,但是「存在」又不永恆不變,「假名眾生」的「假名」,它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但並不否定有這樣現象的存在,而它會不斷的變化,因此我們就給一個假名,叫做眾生有一個公式,x由非x所組合而成,大家要慢慢去靜思、好好去體會,非x又是由非非x所組合而成其他的以此可以類推。現象界裡面,你能夠舉出來的一切,都可以帶進去,現象界舉得出來的,放在最前面,然後再把它解析出來,包括你、我、他,包括耶穌佛陀,都可以套入公式裡面,佛陀肉身是由不是佛陀的元素材料所組合而成耶穌也是,你、我、他都是。一朵花也是由不是花的那些,是由大地、由水……,地、水、火、風、空、還有種子組合而成。但是,種子也是一樣可以帶進去,也是由不是種子因緣條件組合而成,我們不是在文字遊戲,要好好去體會,當你能夠體會出來,包括說眾生一直在探討的第幾識,包括很多宗教一直在探討的靈魂,都一樣啊!

  靈魂是由不是靈魂的那些元素所組合而成,色、受、想、行、識的識,不管第幾識,也是由不是識的那些材料元素所組合而成佛陀所講的「識」,也是因緣條件具足而生,當地、水、火、風、加上空,有機的生命體的「識」就會產生,因為問題已經是解答的相當深,都是讓我們去了解什幺叫做「無我」,是要破除我們的我執你要證阿羅漢成就四果阿羅漢,就要破除那些我執、我慢。

  (第二節)又有人到毗羅比丘尼面前,問說:「雲何作此形?」我這個身形是怎幺來呢?「誰為其作者?」誰是我這個身的作者呢?「此形何處起?形去至何所?」前面是眾生,現在是講身形。他回答:「此形不自造、亦非他所作因緣而生,緣散即磨滅」身體的形狀不是我們自己在決定,不是現象本身在決定,記得!應用非常廣!任何現象的本身,都由不是現象的各種因緣條件組合而成,只要能夠講得出來,你都可以帶進去。所以,佛陀就一直很讚歎說:哇!緣起啊!實在是太深了,緣起甚深!「此行不自造」就像說你身體也不是自己在決定,難道是你決定頭部要長出一些頭發,然後鼻孔裡面還要長一些毛?難道是你決定眉毛要長橫的嗎?我鼻子要長直的嗎?是你在決定嗎?包括你的五官要這樣構造,為什幺會有十隻指頭呢?為什幺有兩條腿呢?都不是你本身在決定。

  日本的道源禪師,他到中國修行之後,有相當多的體悟,回到日本,有人問他到中國學了什幺?你體悟了什幺?他就回答說:我發現到眼橫、鼻直。一般人覺得眼橫、鼻直有什幺!你會講這也沒什幺,是要你看有沒有神通感應,能不能跟我講一些比較特殊、奇怪的?你跟我講這些,沒什幺呀!眾生就是不死心,道出眼橫、鼻直,就是來到看山又是山,是對法界緣起甚深的讚歎。如果你還在神通、求感應、求……,求一些奇奇怪怪的、比較特殊的那些,還看不到平凡、平實、平淡之中的一種偉大,你就繼續去耍弄,就再繼續吧!因為你不死心啊!還看不到真實的「無上甚深微妙法」。

  「此形不自造,亦非他所做」不是另外有一個大力神,然後在那裡造作,有的人就想說:我是父母親造作的。但是父母親也不是本身決定說有一卵子我要形成什幺樣的;我有一精子我要形成怎幺樣的,將來要造出怎幺樣的一個模型……,他也沒辦法啦!他只是藉助一些因緣,然後生下你。所以,人類只是藉著大自然法則的一些因緣,然後繼續有這樣的因緣不斷演變,所以「因緣而生」,包括一個受精卵的誕生之後,受精卵要形成,也是一樣要有因有緣才會產生。再來,當它形成之後、要成長,也是一樣!要地、水、火、風、空,不斷的各種元素再具足。因此,都不受精卵本身在決定,也不是你的父母親本身就能夠決定,都不是的!試管嬰兒還是人類要藉助大自然條件、元素,人類只是一些雕蟲小技而已,人類能夠改變的是極有限的,沒辦法無中生有人類能夠改變的是極有限的一部分,只是一些雕蟲小技,沒有大自然的這些元素、條件你不可能用得出來。

  一個試管嬰兒、一個種子,你出來了,沒有大自然因緣條件--地、水、火、風、空,嬰兒也不可能成長,胚胎也是要來自大自然因緣條件人類所能夠做的,都是屬於枝流末節的一些雕蟲小技,你要去看到這些,自我、我慢才會臣服。「如世諸種子」這裡講到種子種子是由大地而生,「因地水火風,陰、界、入亦然」種子是由地、水、火、風、空這樣,才形成這樣的種子如果你要去追第一因,就永遠也追不到的,包括說一粒稻穀,要去追討這一粒的第一因,它的第一代是哪裡來?你能夠找得到嗎?你找到一萬年前,我要再問你一萬年前的這一稻子又是怎幺來?好啊!一百萬年前,這一粒它又是怎幺來?所以,也不是單純的像達爾文所講的進化論要去看到是整個法界緣起甚深,不是單獨物種本身在物競天擇,你們物種本身在決定,不是啊!都是整個法界因緣

  「如諸種子,因大地而生,因地水火風,陰、界、入亦然」五陰、六界、六入處,這些身心、一切眾生,也都是由地、水、火、風、空這樣,演變而來的。「因緣和合生,緣離則磨滅」因緣條件具足眾生就會產生;因緣條件具足就會消失。「舍一切愛苦,離一切闇冥,已證於寂滅,安住諸漏盡」眾生因為不了解「無我」,因此一直很貪生怕死的,把「自我」抓得很緊。當你了悟原來的「我」是怎幺來的,「我」幻滅之後,它又是回歸哪裡。當你清楚了悟生死大事之後,就會清楚「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你的長相要長成怎幺樣,也不你在決定,你要生成男、要變成女,也不是我們本身在決定,都是整個法界因緣

  大自然的展現,男、女的人口數,竟然會維持相當穩定的比例,而且男眾還會比較多一點,因為要做戰爭的折損,知道人類是在二元對立,男眾在戰場上的損傷比較多,於是會維持一個平衡。大自然是這幺奧妙,背後不是有一個大力神在創造、在操控。如果有一個大力神在操控、在創造,神也是法界的一份子,只要他眾生,一定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生。我們要了生死大事,才會大安心、大自在,因此「已證於寂滅」,我慢、自我就會消失了。「安住諸漏盡」就會安住在槃涅寂靜解脫世界。但是,不容易啊!「自我還沒有臣服法界你是不可能安住在槃涅寂靜世界,不可能安住在「無為」的世界有的人在禪修期間覺得可以體會到「無常」,也可以體會到「無我」,這樣是不是就能大安心、大自在呢?要看你的「自我」有沒有真正消失,「自我」要消失,不是用修的,不是用暗示的,不是用欺騙的,「自我」要消失,一定是來自於臣服法界,如果尚未真正完全臣服法界,「自我」都還會展現我是我能、我慢。如果還有貪、瞋、痴,表示還沒有臣服,還沒有體會到法界展現的「無我精神:還有瞋恨心,表示沒有體會到法界所展現出來的超越二元對立

  真正的解脫者,無論是佛陀耶穌老子,一定是來到臣服於法界,因此耶穌不是協助人家去抓取他,要信徒把他當作偶像崇拜,而是協助大家去認識上帝,回歸上帝懷抱,意即回歸法界,由於耶穌也清楚知道自己法界中,所扮演是什幺樣的角色,自己與法界的密切關係,因此他是完全臣服法界,於是就能夠引導出把一切榮耀歸於法界,絕對沒有說大家能夠如何如何,都是因為我很厲害啊!我是一個大師,我是一個上師我很厲害!你們要來抓我,你們要來頂禮我……,不是這樣!真正的解脫者,他們一定都是臣服整個法界佛陀所講「無我」,才能夠真正展現出來,整個法界展現出來,就是「無我」的精神

  【法義分享】深觀緣起、緣生、緣滅,深觀身心內外現象界的實相,有助於破除身見、我見我所的幻相。「五陰、六界、六入處」就是從不同角度去解析身心、內外、萬事萬物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由各種因緣不斷錯綜復雜、演變而成。此中,沒有任何超級人格化的大力神在操控,也沒有一個「我」在推動。沒有一個人在操控說要讓風怎幺吹,也沒辦法有一個人在說要讓大海、海流怎幺流,海洋怎幺流是法界自然在演變,是隨著因緣在演變,因為本來就是無我」,只有因緣聚散而生滅。在因緣未聚合之前,「我」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找出一個大力神,神祂是眾生,一樣啊!眾生是由眾生所聚合成,了知實相、了知「無我」,就不會被一些宗教師牽著鼻子走。揭開生死之謎,就能夠「無為」的溶入「空」,安住於涅槃寂靜解脫自在當你了悟生死大事,就能夠「已證於寂滅,安住諸漏盡」的深義。所以,真正要解脫,真正要體悟「三法印」,都要回歸法界來體悟。《心經》所詮述的是一個解脫者體悟的世界,但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以更生活化、更活潑的展現,把他所體證的,以及所展現的,加以深入、又很淺出,很生動、活潑的講出來,是非常好的!如果你聞思修證、證量夠,可以消化整個法義、溶入當下,展現出解脫者的生命意義

  (第三節)「時,彼赤馬天子白佛言:『世尊!頗有能行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不?』」有一位赤馬天子,亦即孫悟空,是問佛陀世尊:「能否有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不?」能不能有一方法,因為我覺得世間苦海、是不好啊!有沒有一方法可以出離不好苦海?然後找到一個永恆不變、很理想凈土極樂世界呢?找到不生、不老、不死的一個境界,因為我怕死呀!我怕老死啊!能不能去找到這樣的世界呀?佛陀就告訴他:「無有能過世界邊,不生、不老、不死處者」很肯定的告訴他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向心外去求法,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一個永恆不變世界、沒有死亡的世界佛陀說: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的厲害就在於此,對現象界、眾生的一切,包括整個宇宙日月星辰,他都很清楚的了解,沒有一樣是恆常不變的,沒有一地方是恆常不變的,因此佛陀講說無常法印是超越時空的,過去、現在、未來如此,在此地球是如此,到他方世界也是如此,真理就是真理不信就去求證,偏偏很多後來的人不去求證,然後還是一樣要去找「常」。佛陀一直宣講「無我」,但是眾生就是一直要去找我、找我,佛陀在此就講得很明白,沒有「能過世界邊,而至不生、不老、不死處」,如果有,只是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世界而已。這時候赤馬天子就回答佛陀:「奇哉!世尊!善說斯義」你真說得實在太妙了,為什幺赤馬天子會有這樣的一種讚歎與迴響呢?因為他曾經鐵齒硬牙,一直在追、一直在找,而且是用他的神通廣大,不斷的去找。如果他沒有這樣找過,實在也不死心啦!因為他去找過,但是真的找不到

  因為佛陀這一句話他就很佩服佛陀說:「你講的實在太好了,我真的去找過,就是找不到啊!」繼續聽他說:「如世尊說言」就如同你所說的,真的沒辦法到他方世界去找一個不生不死地方。「世尊!我自憶宿命,名曰赤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廣大,離諸愛欲他說佛陀啊!回憶以前我的名字叫做赤馬,叫孫悟空,我做外道仙人修行修到很高、很厲害呀!得到一般所謂的成仙成佛,成仙的是會飛的,可以飛來飛去,做外道仙人我得神通廣大,得到的神通是非常巨大的,「離諸愛欲那時候也克服各種愛欲。「我時,作是念」那時候我有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橫射過多羅樹影之頃,能登一須彌,至一須彌;足躡東海,超至西海。我時,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寧可求世界邊。作是念已,便即發行,唯除食息便利,減節睡眠,常行百歲,於彼命終,竟不能得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之處」。

  就講:以前啊!我做外道仙人修得神通廣大,真的沒有幾個人能比,那時候我的神通是能夠怎幺樣呢?就像箭穿過兩棵樹,箭飛得很快,穿過兩棵樹之間。事實上,可以說是能夠在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就從這座山跳到那座山,就像悟空翻個跟斗就十萬八千里,真的是描述得很傳神,翻個跟斗當作是一秒好了愛因斯坦他們都把這些算出來,光速一秒是三十萬公里,現在假設孫悟空,修到神通很廣大,能夠以光速搭著光速火箭,如果他們的神通很廣大,放下那些就是以光速火箭,也就是形容他們的速度非常快,就可以離開地球去找他們所要世界,因此說「我有以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翻一個跟斗就十萬八千里,以光速再去出發,然後去找極樂世界

  「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寧可求世界邊」於是想用神通去找一個很滿意、沒有變化、沒有生老病死世界,因此就不斷出發一直去找,在過程中,他真的也用生命去修、去找,除了吃飯、大小便、睡覺之外,就是不斷的一直再找、一直再找,但是「長行百歲」,光速一秒是跑三十萬公里,三十萬公里就是一秒鐘,光速繞地球七?半,因此「光」從太陽出發,來到我們地球,總共需要八分鐘,「光」一樣有它的速度,像現在的天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推算出來,認為極速是光速,最高的就是三十萬公里。如果以三十萬公里來算,天文方面的距離都是以光速、光年推算,以「光速」一秒鐘,然後跑一年,赤馬天子孫悟空用光速的速度去跑,也就是從這個星球,跑到另外一個星球,從這個地球跑到另外一個地球,從這個太陽跑到另外太陽系……,不斷的去找,然後跑了一百年,已經找過很多、很多的星球,甚至找過很多的銀河系,但是還是找不到

  所以「長行百歲,於彼命終」過來那裡也是死,沒辦法啊!還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夢幻世界,「竟不能得過世界邊」還是超越不了宇宙的邊,還是沒辦法找到凈土,沒辦法找到不生、不老、不死之處佛陀就告訴赤馬:你向心外去求法,永遠找不到的,現在告訴你一個能夠找到凈土,真正讓你解脫自在秘方,一個最好、最高的方法,於是佛陀就告訴他,「佛告赤馬:『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佛陀就講:你向心外去求法,絕對找不到的,我今天只「以一尋之身」,只在我當下的身心裏面,就能夠找到「世界邊」了,「世界邊」就是出離苦海事實上,前面赤馬天子就是要找尋出離苦海,找到他所要理想世界佛陀就講理想世界不在他方,當下你的身心能夠凈化,就會發現世界在這裡,槃涅彼岸在這裡

  「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世界」就是苦海,赤馬天子以為「世界」是外面客觀的世界,以為苦海是外面整個客觀的存在,以為是苦海,所以他要向心外去求,永遠也找不到啊!佛陀講「世界」不是外面的世界苦海不是外面的苦海苦海就是你的「自我」,你的「自我」所構築的夢幻世界。如果能夠凈化下來,凈化你的貪、瞋、痴三毒,貪、瞋、痴能夠止息,「我慢」能夠止息,不生不死世界就會現前。所以,最終的答案就在當下、就在這裡,不要到他方世界去找,你找不到的。

  佛陀就繼續再解釋:「何等為世間?」記得!這裡的「世間」就是苦海,不是外面的世間,什幺叫做苦海?什幺叫做世間?「謂五受陰」「五受陰」就是你的身心,你的身心就是你整個的世界,你的「世間」就是在你的身心裏面,苦海是在你的身心範圍。「謂五受陰。何等為五?」就是色、受、想、行、識,「是名為世間」。眾生學佛之人,咸少清楚具體明了佛教所講的「世間」是什幺,以為世間五濁惡世,以為是外在世間,因此我們要出離外在世間,以為台灣不好,於是就要移民到其他國家……。如果你的心態不改變,縱使移民到美國你還是苦啊!而且就算你現在生活美國,也未必能夠很心安自在。縱使你移民到澳州、移民到加拿大,一樣啊!那邊還是有兇殺,還是有搶奪,還是有政治社會不安的問題。所以,佛陀就勉勵大家要清楚知道,什幺叫做世間?什幺叫做苦海?清楚了解之後,才不會出錯啦!

  「何等為色集?」什幺叫做「色集」?苦海是怎幺樣聚集過來的呢?「色集」就是世間是怎幺樣形成的呢?你的苦海是怎幺樣形成的呢?「謂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為世間集」。「何等為色集?」就是「世間集」,苦海是怎幺樣來的呢?因為有了身心之後,沒有清楚了解你的身心是怎幺來的?結果就一直認為:這是我啊!我的、我的……。於是就不斷一直在貪生怕死,很怕「無我」、貪生怕死。「當來有愛」就是一直在貪生怕死,一直在抓,一直在鞏固自我,一直在保護自我,然後不斷的在貪啊!在抓啊!因為有自我的保護,就會在抓很多我、我的、我的,於是就「當來有愛」,因為貪生怕,然後不斷的貪啊!喜呀!俱呀!就是不斷的抓我、我所,然後就抓來很多的苦。

  「彼彼染著」不斷一直在抓嘛!抓嘛!在執著嘛!這樣「是名世間集」,你的苦海就這樣出來。所以,不要以為說你得到的越多就越快樂錯了!你抓得越多,反而你的憂、悲、苦、惱也跟著越多有的人認為「百子千孫」好幸福!你的子女越多,你所擔心的、你的煩惱、你所操心的,也會越多!「雲何名為世間滅?」什幺叫做苦海消失呢?「世間滅」就是怎幺樣才能夠苦海消失呢?「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舍、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如果能夠清楚了悟何謂「無常法印」,能夠溶入「無常法流」不抓,必須體悟到「無常法流」才會不抓。

  再者,體悟「無常法流」,你是不抓外面而已,如果沒有體悟到「無我」,還是會不斷的抓取「自我生命你還是放不開。因此,你要體悟到無常法流,也要體悟到「無我」的法印實相,這樣內、外才會都不抓,全然的溶入整個法界裡面,原來的貪生怕死就會消失了。因為你了悟生死大事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原來的那些抓取都會完全的斷除、舍、離。所以,你不會貪生怕死,不再懼怕無我,不會有我慢了。如果能夠體證到「無常」與「無我兩個法印,就能夠斷除自我、我慢。如果能夠深觀整個法界的實相,也就是無常無我涅槃寂靜就會跟整個法界溶為一體而解脫自在修行要來解脫自在,就是苦海滅、苦海的消失。

  「何等為世間滅道跡?」如何能夠到達解脫自在境界呢?佛陀告訴我們一條「八正道」,循著八正道,循著阿含解脫道逐步一步一腳印的走,扎扎實實的做,自然就能夠來到解脫自在世界。「赤馬!了知世間苦,斷世間苦;了知世間集,斷世間集;了知世間滅,證世間滅;了知世間滅道跡,修彼滅道跡。赤馬!若比丘(各位修行者)」如果能夠「於世間苦若知、若斷,世間集若知、若斷,世間滅若知、若證,世間滅道跡若知、若修。赤馬!是名得世界邊,度世間愛」。

  真正解脫自在,不是向心外去求,凈土不在他方世界凈土就在當下,你的心能夠清凈凈土馬上現前,你的心能夠清凈,「阿彌陀佛」馬上現前給你看,所謂「阿彌陀佛」,不要又想像成一個什幺樣的形象,不是啊!如果你的心能夠清凈,當下就可以看到整個法界跟你講經說法。所以,當我們在戶外禪修,極樂世界的鳥叫聲,有沒有在跟你說法音?有沒有聽到?當下你就在凈土世界裡面,那些鳥都在宣說「無常法印」,一枝芒花也在說法印,宣說緣起甚深。「若比丘世間苦」如果在苦的實相,真正能夠清楚了解苦海的實相,而且決心要斷苦海輪回,「世間集」那個貪愛清楚了知,也決心要斷、「世間滅」,涅槃彼岸苦海的消失這些,也清楚知道今天如此聞思修是有意義的,決心要去證悟到這樣的境界,「世間滅道跡」也好好去知道了解,也很努力去修,這樣很快就能夠「是名得世界邊,度世間愛」,很快就能夠出離苦海,遠離顛倒夢想,而解脫自在

  所以,凈土不生不死地方是在當下、現在。真正了悟不生不死世界必須要徹底了悟什幺叫做生生滅滅;清楚知道生生滅滅,才能夠知道什幺不生不滅;清楚知道什幺是苦集滅道,將來有一才能夠證悟到無苦集滅道;清楚了解苦海、如何出離苦海將來才能夠解脫自在

  剛才在休息的中間,發生了一件事情,也印證無常法印,剛好讓我連想起「阿含解脫道」課程,要整個全部完成,實在也不容易呀!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為什幺?可能我個人的感觸比大家更多一點,在上一章的課程中,發心錄像的師兄發生車禍,沒辦法過來,結果由別人來代錄,但是因為使用儀器不是很純熟,錄起來的效果不是很好在這樣的因緣之下就沒有錄成。但是今天這一次呢?在錄像的時候,竟然啪!在無常情況之下,一台七、八萬塊的錄像機,就這樣壞掉了。因為不是當事人故意的,我們怎幺樣來彌補,大家一起來承擔,這是我們大家的。只是說這一事情,也讓我連想起上一次講到這一章節,也出現一些情況,因此成道成佛解脫自在,是要經歷、經過一些考驗,看你有沒有恆心、有沒有道心、有沒有決心?還好我們今天有兩台攝影機,可以把這些再繼續留下來,還可以再繼續再上課。所以,你要成道成佛解脫自在它是有一些考驗,看你有沒有道心?道心夠不夠?要有非達究竟解脫、絕不終止的魄力及決心,才能夠有成。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未曾遠遊行,而得世界邊;無得世界邊,終不盡苦邊。以是故牟尼,能知世界邊;善解世界邊,諸梵行已立。於彼世界邊,平等覺知者,是名賢聖行,度世間彼岸也就是「度世間彼岸」。佛陀就說:向心外去求解脫,向心外去求凈土,你找不到的;佛陀我不必啦!我就在身心內好好靜下來去了悟實相,看清了實相之後,「未曾遠遊行,而得世界邊」不必到他方世界去找,當下、此生、此地,我就能解脫自在呀!「而得世界邊」就是能夠出離苦海,「世界邊」就是出離苦海解脫自在,一個人「無得世界邊,終不盡苦邊」,如果不知道「世界」講的是什幺,苦海的是什幺,怎幺出離苦海呢?沒辦法出離的。

  事實上,苦海講的就是你的身心。「以是故牟尼、能知世界邊」由於我釋迦牟尼能夠清楚了知什幺叫做世界、什幺叫做出離苦海,「善解世界邊,諸梵行已立」因為我清楚了解什幺叫做苦海,因此能夠到達解脫自在。「於彼世界邊,平等覺知者」就是對苦海平等覺知」,很重要呀!佛陀講說覺悟、覺醒,覺悟什幺?世間苦海就是二元對立你現在怎幺樣去清楚了知實相,然後超越了二元對立,「平等覺知」就是不管原來你所要的、或是你所不要的,不管原來你所界定惡的、或是界定善的,從二元對立裡面跳脫出來,來到一體的世界才能夠解脫自在,即謂「名賢聖行」,這樣才能夠出離二元對立世界,來到解脫自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度世間」就是超越苦海,而到達涅槃彼岸。當你真正到達彼岸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彼岸就在此岸,涅槃極樂凈土就在當下,就在這裡呀!於是你才能夠大安心、大自在,不管你到哪裡,你都自在呀!

  【法義分享】本經中所?述的「赤馬天子」,就是孫悟空。赤馬天子搭乘光速火箭(一秒鐘跑三十萬公里),要出離這個他覺得不可意世界、不可意世間,本來因為他覺得這個世間不好,處處都是遇到他所不想要的,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於是就是一直想要出離覺得不可意世間,認為這個世間對他太不公平了,這個世間是一個苦海,於是一直想去追尋他心目中理想不生不死世界。但是,他用了很多生命去修、修,修出廣大神通,有了這些神通之後,又一直去跑、去追,跑了一百光年,還是找不到世界邊」,還是找不到一個理想世界,因為到哪裡都還是無常無我,到哪裡都還是有老、病、死,還是沒有找到理想世界,就算再跑一百萬光年,還是找不到世界邊」,因為宇宙是無邊無際的。

  如果把整個宇宙世界、十方法界當做苦海,就永遠找不到凈土的;如果你認為客觀的世界苦海、是五濁惡世,而千方百計想移民、想出離,就算你再跑一百萬世,也還是在苦海裡面,因為都是眾生自己在顛倒夢想苦海就是「自我」所構築、所造作出來的夢幻世界,「自我會有很多的要與不要。客觀的實相世界有很多、很多是「自我」所不想要、不想看到的,因為「自我」否定,於是「自我」就否定實相世界,而另外構築他所要理想世界。「自我就會想說:「為什幺會有冬天寒冷呢?不要有冬天,不是很好嗎?我要去找一個沒有冬天的地方……」好啦!你找到赤道那邊沒有冬天,但是當你到那邊之後,又會一直在抱怨:「為什幺太陽這幺猛、這幺烈呢?為什幺天氣這幺嚴熱呢?能不能讓太陽小一點?能不能讓那個光不要那幺強烈?……」又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世界,又覺得這個地方太熱了。

  於是你又一直在去、一直去找,「我能不能只要有春天、不要有夏天、不要有冬天?」於是你就要祈禱:只要有春天就好啊!一年四季都如春啊!問題是理想理想事實呢?法界不會因為你在門簾上面寫著「一年四季如春」,你的家裡面就天天如春、就不會有夏天、不會有冬天,不會啦!你要一年四季如春,不是去求外境來符合你的心意,而是怎幺樣去做你的心境、你的內心是一年四季如春。不管是夏天,也是安心自在當你遇到冬天,也是安心自在眾生喜歡只要花開就好,不希望花凋謝,哪裡有一種花不會凋謝的,不會凋謝的花就是塑膠花,它不會散發芬芳給你,它裡面沒有什幺生命

  因此,真正活的、真正有生命的,它一定是生滅變化的。眾生呢?我只要年輕就好我不要老、不要死,我希望一個沒有死亡的世界……。但是佛陀很明白告訴我們現象一切都是一直無常變化,眾生理想理想你想要歸想要,事實法界還是一樣照常運作,你做再多的法會讓你不斷的消災,地震還是照常發生,颱風還是照常來。你要了悟這些實相,然後把這些錢投入在怎幺去做安全方面的防範,像我們的公安、品保方面,怎幺把它做得好一點?你要了解「無常」,把無常係數一定要算進去。具有無常的觀念就會加強公共安全方面的防範,不要太信任說我們這樣在做就是安啦!都不會有事的!如果疏忽了,問題就會發生

  所以,你要真正去了無常法印,才會來不生不滅,不要向心外去求。實相世界是中性的,是離苦樂兩邊的,如果不去面對實相世界,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世界,永遠不會實現,而且你都會覺得「世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世間對我太不公平,這世間對我太苛薄,我怎幺會如此歹命……」事實上,很多的怨天尤人,往往都是因為我們一直在不了解實相,而一直在構築我們所要夢幻世界,當你有一天真正如實了悟實相之後,就會解脫自在。記得!你吃過的很多苦,不要還在怨天尤人,那些苦都在提醒你,不要老是活在夢幻世界,不要在那裡構築你的夢幻世界,回來認清這個實相。因此吃那些苦都是有意義的,你要解脫,從苦、集、滅、道啊!當你沒有了悟這些苦的實相,就沒辦法真正找到解脫道的,因此吃苦就是吃補,吃苦都很意義的,故而要珍惜每一個因緣,每一個因緣都有相當意義

  一個真正要邁向解脫的人,就是要有大丈夫氣勢,過去所做所為這些現在歸零,但是不管將來呈現什幺樣的果,我都承擔,而且就算逆境也能夠從逆境裡面去逆增上緣,它也可讓我成長;遭遇到順境也可以從順境裡面,能夠不被境界所牽走,一切順、逆境都在成就你,知道嗎?不是說遇到逆境,然後就在逃啊!埋怨呀!就在怨天尤人啦!因此基督教有一句話,「一切的境界都有上帝的美意」,能不能從一切境界--不管是順境或是逆境裡面,去體會裡面可以讓你增長智慧讓你見法。

  佛陀知道一切問題的根本在於「自我」,因而設計出一條安穩解脫道,協助眾生逐漸認清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回來反觀我慢諸結,再深入看到最深層裡面原來是貪生怕死的「自我」在作祟。像我們在講解脫道,很多人聽了非常法喜,但是也有很多人聽了不高興不喜歡有的人也會怕,有的人甚至還會以監聽的心態來聽。我所講的只是幫助你們解脫,如果有人不善用此因緣也沒辦法!所以,要深入去看到「自我」在作祟,只要善於顛倒夢想的「自我」破滅,苦海無邊的世界就會消失(此即世間滅)。你的苦海是由自我」所抓出來的,出離「自我」的夢幻世界,就是「得世界邊」,出三界、出離苦海,而到達彼岸。此處很清楚的說明,把解脫方法目標弄清楚之後,才不會枉費你的生命,從此不再顛倒夢想,而能夠很純樸、很知足的活在實相世界裡,解脫自在

  (第四節)「雲何為學?所謂學者雲何學?」有學位要學的是什幺呢?「隨時學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增上意」就是「增上定」,有時候講「增上意」,有時候講「增上心」,有時候講「增上定」,事實上講都是相同的,因為我們的心常常都是心猿意馬,一直到處奔跑定不下來。所謂「修定」,事實上是讓我們的心,能夠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記得!各種法門都是讓我們能夠讓清醒明覺,把心安靜下來,因為當你定下來之後,才能夠止觀雙運」。記得!不要又落入在定相、禪相上面,否則又被定相、禪相牽引著走,又浪費掉生命了,因此「持戒」是幫助我們。

  所謂「增上」,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幫助我們邁向解脫。你所持的戒律也要能夠幫助你邁向解脫;你所修的定,也是在幫助你推向涅槃彼岸。當你有止觀」,因為持了戒,你會減少惡緣、增加善緣,各種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你的解脫之路就會得很平穩、很順利,加上你的心能夠定下來,能夠「止觀雙運」,就能夠開啟智慧。所以,不是「定」裡面產生「慧」,「定」是一個過程、一個工具,當你有了「定」之後,要去善用它,「定」是幫助你來到「止觀雙運」,因為「觀」不是在禪相里、打坐裡面怎幺去觀想,不是那個觀想,「觀」、是當你的心靜下來,打開你的智慧眼、打開你的法眼,在法界裡面處處去見法、去看到實相,什幺叫做「無常法印」,什幺叫做「無常法流」,什幺叫做「無我」,經過這樣如實客觀的去了解,透過「止觀雙運」去了悟了實相之後,就會有所體悟,就能夠開啟智慧,就是後面所講的「慧」。

  記得!「慧」是來自於「止觀雙運」開智慧,不是說你是在那裡「定」,在那裡一直打坐、一直打坐,到後來就會開啟智慧……?如果沒有應用「止觀雙運」,只是在世間禪定上面,都是屬於「世間定」,縱使你坐得再久,就像「冷水泡石頭」,你就算泡得再久,石頭還是石頭。有學位是在向初果、然後證初果、到三果的過程,你所要學的就是戒、定、慧,整個展開具體來講,就是三十七道品,濃縮過來就是戒、定、慧。

  屍婆就告訴佛陀:有學位是要學這些,「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也就是證到四果、無學位的阿羅漢,「當於爾時,復何所學?」阿羅漢解脫者他們到那時候還學什幺呢?「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乃至正智善解脫,當於爾時,(清楚的)覺知貪欲永盡無餘;覺知瞋恚、愚痴永盡無餘,故不復更造諸惡,常行諸善。屍婆!是名為學其所學」一個解脫者、四果阿羅漢,來到「無學位」,這時候清楚知道他的貪、瞋、痴,都已經是永盡,一定是要「永盡無餘」,才是稱為阿羅漢,不是說一時的「一時心解脫」、「一時的止息」。有的人打坐時,覺得很殊勝、很舒服,這時候都沒有貪、沒有瞋、沒有痴,就像有的人認為參加禪修期間,都沒有貪、沒有瞋、沒有痴,覺得自己解脫了……,這頂多隻是一時的解脫,能不能禁得起境界的考驗?能不能禁得起歷緣對境的實際考驗?

  如果是一個真正來到四果阿羅漢當你在禪修的時候,也一樣解脫自在當你在歷緣對境、滾滾紅塵裡面,也一樣沒有貪、瞋、痴,都是必須要來到貪、瞋、痴永盡無餘,就是四果阿羅漢。這樣的人是怎幺樣呢?「不復更造諸惡,常行諸善」,我們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有一句「佛性戒諸心地印」,就是一個真正的解脫者,他的內心裏面是有「道共戒」,外表上看起來,他好像不是死死板板的,持著一般人所持的戒相,但是事實上在他內心裏面,他是大慈大悲眾生,對眾生沒有瞋心。所謂「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但是真正戒律核心,是你不要去瞋恨眾生,不要惡意去瞋恨眾生,不要去傷害眾生,跟眾生廣結善緣。

  所以,一個真正的解脫者,了悟、掌握到這些原則,然後他看到整個法界這些,體悟到跟眾生是一體的,於是他眾生是一樣,以愛己之心愛護每一個人,他裡面是沒有瞋心的,不管他是怎幺樣的「順行逆行天莫測」,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的「或是或非人不識,順行逆行天莫測」,就像濟癲禪師,後來又有把他神佛化了,其實我覺得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在他的優點裡面,事實上裡面也是要展現出靈活的一面,但是如果又太把他神格化、玄虛化,變成讓他太離譜,這樣也不好事實上,他要展現來到解脫是很自在,表面上你看不出他的真正德行,但是對他的內心來講,他是沒有瞋心、沒有貪心,因此他是「不復更造諸惡」這是確定的,而且他的所作所為,都只是默默在反饋這世間,「常行諸善」這樣。

  已上到彼岸解脫者,必是「不復更造諸惡,常行諸善」。但是這裡的善、惡,不是凡夫眼光中的善惡標准凡夫只能夠看到外表、外相,凡夫是用個人的好惡標准去界定。記得!一般人的善惡是從自我」的標准去界定,順我則是、逆我則非,通常一般人還是不太容易了解,或是甚至你也不以為然,自己覺得是正人君子,覺得是非、好壞都判定得很好,我是一個知識分子,像我這都很清楚的知道,是非、好壞我都可以界定得很清楚啊!尤其甚至像我可以像大法官一樣,可以判定你是非、好壞,我都很清楚啊!

  然而眾生不容易看到這背後,除非你是一個解脫者,只要還不是四果阿羅漢解脫者,記得!你都是從「自我」的好惡標准去界定,這裡面很多都是帶著你的主觀意識,順我則是、逆我則非。一個解脫者不是按照眾生所制定給他框框,然後套在那裡,因此永嘉大師才講「順行逆行天莫測」。解脫者的內心世界是充滿著感恩慈悲,如果你的心行證量不夠,很難看到解脫者的內心世界很難體會到。因此,大家不容易看到老子的足跡。

  (第五節)「世尊默然而住,如是摩訶男第二第三問,佛亦再三默然住」因為在佛陀生了一場大病之後,還在恢復之中,因此體力也差、身體不好,還需要恢復,所以不要以為佛陀就不生病眾生常常把佛陀想像得連吃飯也都是假的,認為他是示現給你們看而已,以為佛陀不用吃飯、佛陀不用睡覺、佛陀不會生病……,這樣都離開現實、離開實相。因此你就會認為佛陀不用吃飯,我卻還要吃飯,因此我不成佛佛陀不需要睡覺,我卻還需要睡覺,所以我就不可能成佛,於是我就努力修、修得不必睡覺……。那些都是眾生一直在構築一個夢幻世界,能不能回到平凡、平實、平淡?回來看實相的世界,不要一直在構築夢幻世界。所以,這一章是成道成佛解脫自在,後面第三十五章還有「至人只是常—返璞歸真」,是凡夫才一直想要成聖成賢,真正的解脫者是返璞歸真,回到成為一個平凡、平實、平淡的人,含意很深!大家慢慢去體會。

  佛陀也是一樣,《阿含經》裡面都把佛陀如實的記錄,佛陀一樣會生病,這時候有人來問問題,佛陀還是不回答,因為我佛陀實在有夠累,你們還要在這裡一直吵,還好佛陀不會抓狂啦!就感覺到這個會吵,你們就沒辦法看清這些,又在那裡一直吵,我就保持聖默然。你要認為我不慈悲,也隨緣啊!這時候阿難就出來代答:「尊者阿難作是念:釋氏摩訶男以此深義而問世尊你這樣一直在刁難佛陀,因為世尊佛陀「病差未久」,佛陀剛生過一場大病,現在才在康復中、調養中,因此我想說出來代答。「我今當說餘事,以引於彼語」、出來代答,用一些把他引導開來,「摩訶男!學人亦有戒……」阿難就開始把佛陀所講的過這些,再搬出一段讓他聽。

  因為阿難講一些關於「有學位」與「無學位」方面,「有學位」要學的是什幺,「無學位」是怎幺樣的境界,因為這時候阿難還不是一個羅漢阿難講這些也是一個代答,一方面他就錄音機一樣是播放,於是這時候摩訶男就問阿難:「雲何學人戒?雲何為無學人戒?雲何學人慧?雲何學人慧?雲何學人解脫雲何學人解脫?」一個「有學位」的戒、定、慧,跟「無學位」的戒、定、慧,有什幺樣不同呢?「有學位」要學的是什幺呢?「無學位」要學的是什幺呢?

  此時,尊者阿難就告訴他:「此聖弟子住於戒波羅提木叉律儀」「波羅提木叉」就是戒,也就是你有持戒,「威儀行處,受持學戒;受持學戒具足已,離欲、惡不善法」當你有持戒之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於是你的善緣增加,就能夠「離欲、惡不善法」,就是進入禪修、實修的階段,這裡就是來到初禪,「離欲、惡不善法」就是可以修禪定。像我們這幾次的禪修,能夠有因緣三次都參加的,真是要具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這三次都能夠參加,整個的聞、思、修、證,就會有不同的質量,所以你這樣有戒,然後你又繼續再修定。「乃至第四禪具足住」初禪到四禪,「如是三昧具足已」在定方面也具足了,然後「此苦聖諦如實知」有持戒又有修定,再來能夠「如實知」,就是止觀雙運,如實看清世間苦海的實相,包括對自己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都清楚如實的來面對、來了解,這樣苦、集、滅、道,就可以一一清楚,慢慢把它釐清出來了

  「如是知、如是見已,五下分結已斷已知」「此五下分結斷,於彼受生,得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彼當爾時成就學戒、學三昧、學慧、學解脫」如果能夠這樣,基本持到戒律核心,然後又有修定,一方面能夠「止觀雙運」,這樣就能夠見到法。見到法之後,體悟三法印,然後又會不斷的反觀,照見自己貪、瞋、痴結縛,你的各種結縛就會一一斷除掉、一一的剝落掉,這樣就能夠見法,然後再來斷三結、證到初果。當證初果之後,你會繼續用功努力再來向二果、三果邁進。當你來到「斷五下分結」,證到三果之後,這時候就成就學人所應學的這些,但是這還是有學位的階段,之後呢?「復於余時盡諸有漏」證到三果之後,你還是會繼續的用功、繼續的努力,把五上分結那些,把深層裡面的那些煩惱啊!苦啊!不安啊!又徹底的解決,這時候就會來到「無漏解脫、慧解脫,自知作證:我生已盡」「無漏」就是所有的煩惱、不安通通消失了。

  如果在法界大海裡面,「自我」還存在,主、客又是對立、分開,「六根」就是六個孔洞,再怎幺防堵,再怎幺防、再怎幺堵,都是有漏的,含意很深啦!有漏、無漏方面,以後再深入解析。只要你還有「自我」、還要抓住,六根與六塵沒辦法溶為一體,這時候不管你再怎幺修,就算修到三果,還是在有漏的世界。當你有一天,「自我」完全消失,跟整個法界溶為一體,主客雙泯、、能所消失,就是《心經》所講的一體的世界,這時候的「漏」,才會完全的消失,才會來到「無漏」。所以,所謂「無漏」,不是把各種洞一直堵、一直堵,全部都堵起來,認為我們的「眼根」在看境界,然後「眼根」會引起漏,於是就把「眼根」堵起來,喔!我出去的時候,眼睛不可以看,耳朵聽人家是非、好壞,就會境界轉,我就把耳朵塞起來、不要去聽,這樣就會無漏……,不是這樣啦!

  就算你這樣一直把六根都堵起來,眼睛不看、耳朵不聽,不敢去碰觸各種境界,把六根的這些孔洞都堵起來之後,你的身心也都僵化了,你的命也都死了半條了,你的生命不會活起來的。所以,「無漏」不是在防堵那些,而是要了悟整個法界實相,自我臣服、自我消失,然後跟法界溶為一體,這樣才會真正來到無漏,因此這時候就能夠來到四果無漏的境界就會「慧解脫,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彼當爾時成就無學戒、無學三昧、無學慧、無學解脫」這時候四果阿羅漢的戒、定、慧這些一樣具足,一樣有啊!「五分法身」都具足啊!但是這時候他是來到「無學」。

  前面還是要有作為、有為法,這裡是無為、無學的世界,不要從文字上面去推理、去想像,都是要實際去證悟的。我們一般以為的有學到無學,用頭腦去解讀就會認為說「喔!我只要好好認真的學,有一就會來到無學……」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情況,我們想說「學富五車」,當我飽學之後,就可以來到無學,然而你看很多博士,他們學富不止五車,可能五十車、、五百車都有,但是他還是怎幺樣?還是要學啊!只要你沒有真正大安心、大自在,不是說你累積很多的學問、很多的知識,就來到無學了,那些最偉大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只要你還沒有解脫,還是不斷的在尋覓,包括愛因斯坦也是一樣,只要你還沒有解脫還沒有自在你還是一樣啊!感覺你不足的地方

  你以為說我學很多、學很多,我努力修、努力修到後來,我就不用修,好像世間學問,很努力學問之後,將來就可以不用做……。表面上是這樣,但是如果關鍵沒有掌握到,你就一直在「有為法」的世界裡面。關鍵就在於有學到無學,我們要有透過很多的法或是竹筏竹筏是幫助我們渡過,從有學的初果、二果、三果,都在有學位的階段,但是到後來很重要關鍵,就是你要懂得放,就是三果到四果的一個很重要關鍵如果你一直抓著、抓著、不願放,還是沒辦法上岸,縱使用盡了各種方法,還是沒辦法上岸。只要你還在「有為法」,就沒辦法上。至於要契入無為,直接協助大家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你要法界、從大自然裡面去見法,最後這一關一定要深入這裡,如果你不深入這裡,「自我」絕對不會消失。不管你在五蘊心上面,怎幺會看、怎幺樣精通,或是「四念住」怎幺樣會修、修得多幺精通,修得幾十年,還是一樣。

  如果你最後沒有從法界,沒有從大自然裡面去深入,「自我」不會消失,就沒辦法來到「無為」,沒辦法來到「無學」。所以,也不一定說要懂很多的學問,你才能夠解脫,不是!而是你要懂得解脫方法、要訣。《永嘉大師證道歌》都是直截根源,能夠從這裡切入很快。

  【法義分享】三果以下,包括向阿羅漢果,都是仍然在「有學」位的階段。到達究竟的解脫方稱為「無學」。就算證到三果的阿那含,也還體會不到「無學、無修、無為」的深義。一般都是語言文字相上,用頭腦去理解、去推理、去想像。瞎子要看陽光,不是飽學經論就能夠知道陽光;不是努力修行陽光就會跑出來;不是努力想像、造作,陽光就會被創造出來。陽光是否存在與瞎子本身的努力學習、努力修行想像、造作,都沒有關聯。所謂瞎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