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樓的啟示
今天是用功的第四天了。諸位在這幾天的共修當中,有很多的境界現前。但是也有一些人,還在回憶著打七以前曾經出現的什麼境界。有些人知道了用功的方法,卻不能如法地用功,而在心裡想去追求所謂的開悟,或者明心見性,或者去追求一個一念不生,是不是一個東西?是不是一個地點?……太著急了、太想開悟了,會把自己想瘋的,會把自己想傻掉的。
《百喻經》裡面有一個故事,有個人有一天到朋友家裡去玩,他朋友的家,是一個三層樓,就請他到三樓去喝茶。結果他跑到三層樓,覺得以前從來沒有見過,感覺非常的開心。於是回家他也想要一個三層樓。他就請來木匠,告訴這些老師:我要蓋一個三層樓,你幫我蓋吧。那些老師就開始給他打地基,給他砌磚頭。然後這個人就跟木匠老師說:我要的是三層樓,你為什麼要給我蓋第一層?我第一層、第二層我早就有了,我不需要;我只需要三層樓。那個老師說,如果沒有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我蓋不起來的。他說那肯定是你沒有本事。於是呢,到處去找老師,一定要找一個老師過來,直接給他蓋三層樓,第一層和第二層都不要的。
有些修行的人,遇到一位師父,告訴他老老實實學戒律;有些告訴他老老實實打坐,觀心;有些師父告訴他一心念佛或者持咒,不要管那麼多……於是,他找了很多師父,總覺得師父不能讓他開悟,肯定是師父有問題,不想自己從最基本的——安心的地方下手,然後一心就想馬上成佛,馬上成為祖師,成為開悟的人,成為與眾不同的人。他不知道與眾不同的人最大的特點是:他能夠完全與眾相同。沒有一個佛菩薩、祖師大德不能跟我們相同的。先能成就凡夫眾生的一切安心事業,然後才能談得上超拔的見地。所以很多人明白了用功的方法,卻一再地著急,想那個方法用完以後,我這個方法不用,直接就把這個方法用過的境界搬到前面,那有多好啊!這叫「貪看天邊月,失卻手中珠」。感覺開悟離自己太遠,明心見性離自己太遙遠,於是連自己現在的當下也不去看,也不在意。
甚至呢,把開悟和見性想像成一個東西。因為多少也聽過一些教理,就憑自己那麼一點點理論,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畫出一個圖像,認為開悟可能是這樣的,開悟可能是那樣的,有時候打坐坐得好一點,想向師父匯報一下打坐心得。師父一問你呢,馬上就把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想法,腦子裡面精思巧構,構造好了,想來匯報一下。所以如果問你,你不要經過腦子,你能不能講得出來呀;你不要經過思維,你能不能回答?——啞口無言。如果這個時候你還要想一點東西回答,那真的是對不起了。其實這個時候啞口無言才是最對的了。你不要說,哎喲,我回答不上來,這多著急;師父問我問題,我都沒回答。
文殊菩薩跟維摩詰大士討論佛法,文殊菩薩就問維摩詰居士,「什麼是不二法門?」維摩詰居士就啞口無言,坐在那裡,一句話也沒有,良久。不是你著急地在那裡,腦袋東轉西轉,哎喲,這個怎麼辦呢?不知道什麼是答案,傻獃獃地象個呆鳥。他那種神定自在、從容坦蕩,已經向文殊菩薩表示,不二法門不以言詮,不可說。所以文殊菩薩只好贊嘆:「乃至無有言說,才是真正入菩薩不二法門。」
一念不生的當下
為什麼我們最直接的當下,你不能體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這不是明擺在那裡嗎?總想既然是一念不生,是不是有個東西呢?這個東西如果讓我看到,我抓住它,那我就可靠了;抓不住總是心裡不踏實。明明叫你一念不生,還老要用念頭去抓住,不是自相矛盾嗎?就是告訴你,你念頭沒有生起來之前這個樣子。這樣子,你在東方就東方這樣子,你在西方就西方這樣子;你在天堂就是天堂這樣子,你在地獄就是地獄這樣子----你在哪裡都是這樣子。所以,哪個時候、哪個地點,都可以是一念不生的狀態。盡虛空、遍法界,無一微塵,不是體現一念不生的狀態。舉手投足,談笑風生,寂靜禪堂,沉默寡語,全部都是可以一念不生。
所以當你用心,能看到自己念頭未生的這個內在,你是找到了用功下手的地方,還要到哪裡去找呢?因為你想找到的東西,一定是你這顆心向外馳求的結果。心不向外馳求,你到哪裡去找啊?你想確定一個狀態,這個狀態一定是你心裡相對應的。相對應的就是能所建立。有能有所,必定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距離感、有空間感,有時間、有空間。三世十方、六道輪迴就是因此而起的。所以「心外取法求所得,終自辛勞落空亡。」向外求吧,你求到的一定會失去;向外看吧,你無論看到了什麼光明,看到的一定會失去;你向外聽吧,聽到什麼聲音,總會失去。所以,凡所有相,凡所有住,只要你抓住它了,其實你永遠抓不住它;你抓住它的那個,就是你動亂的表現,就是無明緣行,而產生分別、妄想、顛倒的開始。
所以修行要收回來,把心收回來。或者,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看當下,無念無知。無知就是沒有分別。你不需要分別。在不需要分別的狀態,那是何等健康呢。沒有分別、沒有念頭的心,他連快樂都沒有,哪裡還會痛苦呢?他連形相都沒有,哪裡會有生滅呢?這是我們生命本具的內在的真相,它沒有內外之別。但我們凡夫妄想顛倒,以為有我;有我就有你,我你就是對立的。人我是非都是因我而起,就是抓住了這個打妄想的幻覺。大千世界實無有我,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看到無我的這個本來面目,其實並不難。因為我們現在的舉手投足、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建立在無我的本來面目上,不會看的人只看到我,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用功不得力,在那裡著急。你就沒有看著急的那個人是誰?用功不得力的那個「我」在哪裡?其實細細看,根本沒有「我」!我們昨天不是講了嗎?外在的物質它是緣起的,內在的身心也同樣是緣起的。我們所打的妄想,除了緣起的相以外,它內在根本就沒有自我。沒有自我,你卻能夠想,這就是我們最奧秘的地方。所想一切都是無我,無我又不妨有種種想。
狂心若歇即菩提
所以真用功的人,就在兩個地方用功。一個,初步,不懂佛法,或者初懂佛法,在心地上用功,就是在妄念上用功,妄想上。妄想就是第六意識,東想西想,分別善惡苦樂一切法的,這是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妄想。這個妄想它不但是向外去追逐外界的五欲六塵,而且呢,它自己也會編制各種各樣眼花繚亂的世界,把這些世界編織起來,信以為真,然後就以為自己能夠安心在這裡面。但是很遺憾,他從來就沒有安心過。他永遠都是在沙灘上蓋房子,在夢里建樓台。永遠只是想想而已,沒有落實過。這個第六意識所構造的一切境界,也可以構成我們這個世界所謂的文明——文學家、哲學家,甚至有一些宗教人士,把世間想像得特別美好,用自己有限的思維,構造一個理想國,就象桃花源一樣,然後很多人很嚮往,就跟著去學習、去努力。這全部都是第六意識在那裡做怪。
佛陀告訴我們,你這個房子蓋得再好也是海市蜃樓,徒勞而無益,苦多而樂少,似有而實無。怎麼辦呢?佛給我們的方法是:你趕緊把第六意識——非常靈活的、貪得無厭的這個第六意識,讓它休息休息。別讓它那麼累了。既然你要修行,那你要放下世間的五欲六塵,就是平常我們這顆妄想的心,太想貪求外界的支持,好象如果沒有財、色、名、食、睡,就活得太簡單,沒價值,總想貪求外面的東西,越多,越來支持我活著的價值。但是這個第六意識,它無論怎麼去貪求,它永遠也感受不到它所貪到的給它帶來的快樂。它的快樂就只是一種差距的快樂。今天賺一百塊錢很快樂,明天賺九十九他就不快樂;明天賺一百一,那就覺得有點快樂……對人、對事,無不是養成一種貪得越多越好的習慣。當你在向外追求的過程中,自己的身心疲憊不堪。
我們是無量劫來一直是向外追求,到今天還在向外追求。用功的方法,就是把第六意識要轉化為無念,看住一念未生之前,你看它在那裡折騰什麼!我們在轉的過程中,心裡還在想,我還是想得到一個所謂的開悟,或者明心見性,或者某一種禪定……還是第六意識在那裡構造。其實佛菩薩介紹給我們的修行方法,除了你最初想修行的動機明確以外,正在用功過程中,是不再求這些開悟或者明心見性的,也不能在那裡求禪定。你越求,肯定是南轅北轍,離它越遠。所以,第一種方法就是能夠多念一句佛,少打一個妄想;或者多持一遍咒,少打一個妄想;或者讓你修止觀。
止是什麼?就是讓你這顆狂亂不羈的心暫停下來,靜止一下。你如果能夠靜止下來,你生命的層次感自然就產生了。修行不明白方向,是對自己的生命沒有層次感。你這個念頭是貪欲的心、嗔恨的心,是你生命中所有快樂的還是痛苦的,你不知道;你生起善良的心,這個念頭對自己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你也不知道。所以善惡好壞,各種念頭復雜紛呈,毫無把握,因為你沒有看到它們的結果。你稍有注意,看住自己每個念頭生起來和消除,這個過程給我們身心帶來的感覺,是愉悅的還是痛苦的?是輕松的還是沉重的?是有壓力的還是解放的?你慢慢去掉,就會發現,妄想越多的人,一定是越痛苦的;妄想多的人想到壞的,肯定比想到好的人更痛苦。
你抓住這個規律,就看到,沒有念頭的狀態是什麼狀態呢?是沒有痛苦的狀態。沒有痛苦的狀態,諸位,是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呢?當你覺得修行很多年沒有效果的時候,心裡焦慮,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讓你不痛苦一下,不是很好嗎?其實包括打坐,腿痛起來,痛得受不了的時候,能讓你不痛苦一下,馬上能夠在心靈上撫平你各種的創傷。所以,一般的人不知道,持咒、念佛,不但是讓我們這顆妄想的心暫停下來——直接讓你停下來,你停不下來;我們讓你用一句佛號、一句咒,讓你死死地抓住它。不會走路的小孩,或者老人,我們拿一根拐杖,你就可以依靠著拐杖往前走。不惟如此。沒有念頭,只是跟你清凈的、不動搖的這個心相應了;念佛、念咒,它直接跟佛菩薩的果德庄嚴相應,所以這個功德是看不見的。
當你能夠如法用功,不要說十年,就是一年下來,你的身心愉悅、生活順利,各種情況展現在你面前,你的能力是大大地超越,不可能十年、八年沒進步;除非你又用這個妄想替你去想開悟,替你去想修行。
甚至有些人很搞笑,有些人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對他有尊重。你們不要笑,有些人她就跟我說,在家裡她講話不算數,她要修行好了,她老公就聽他的。你看看,這是什麼心呢?有所求的心就是妄想啊!你違背了自己心靈中最清凈、最本來的這種狀態,那你怎麼能得力呢?這一生,最壞的就是這個妄想,讓我們東打西打,從天堂打到地獄,從地獄打到天堂。來來去去,來回地在那裡打。你這個妄想不是很顛倒嗎?但是,這一生寶貴的還是我們這個妄想。它正因為可以停下來,又可以去想;停下來,你一點傷害都沒有,完全放開,不但天不怕、地不懼,就是閻羅王老子到你前面,你也無動於衷。
所以,修行在最初用功的地方,就是你看住妄想,把妄念轉為佛念,把妄想轉為念佛、持咒。在持的過程中,你心裡其實就明明白白地跟沒有念頭相應。比如說念:「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你這個心裡面其實什麼概念都沒有。你念「 嗡巴拉巴拉……」你這一想什麼呢?你聽很清楚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什麼都沒想。沒有想。可是我們第六意識,它可以隨時沒有想,也可以隨時想啊。你看,前面鋪著紅地毯,上面點著電燈,是不是?你不是打妄想嗎?在你認識到妄想可以完全放下,無念,沒有妄想,把妄想轉過來,暫停一下,妄想分別給我們帶來的一切痛苦,你當下就消失。
所以真用功的時候啊,打七之間,最好是沒有問題的。不能問問題的。你問問題,就第六意識、妄想在那裡痛苦了。要懂得這個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問題、所有的思想全部捨棄掉,清清爽爽的,不需要另起爐灶,也不需要去思考什麼問題,也不需要應付考試,也不用陞官發財,也不怕股市跌倒……都不用擔心的。這個世界,有比你這樣更輕松的地方嗎?沒有了。所以,第六意識一旦轉過來,這種清凈的本然就是智慧啊。把妄想轉變為妙觀察的智慧。停下來,這是止;清清楚楚,這是觀。止觀並用,定慧等持。這是一念就能相應的,哪裡有那麼遙遠呢?當你止的時候,你不能獃獃地停在那裡傻掉。身邊一切,不需要起心動念,自然清清楚楚。所以聽課是最好的,反正不需要考試,聽不聽都沒關系。然後你把自己妄想停停掉,把自己妄想就象手機一樣給它關關掉。前面的塵塵剎剎,各種情景瞭然於胸,但是心中,卻依然一無所有。
這是從第一個階段,把咒轉過來,你就不需要擔心你的妄想;但是一定要看到,咒被轉過來,念頭不把你牽到外面去了,你才能看清楚這種狀態。
如果你妄想停下來,還很清楚地感覺我在這里念佛,我在這里聽課,我在這里打坐,把這個「我」,潛意識地牢牢地看住,太在意這個「我」,太在意要「我」開悟,要「我」比別人好——這樣用功,是不得力的。你要能夠最起碼知道,這個世界是無我的,這個身體也是無我的。從感覺有我轉化成無我,這個需要你用第六意識去轉換。說白了,如果你現在在這個世界,一下子就蒸發了,這個世界都跟你無關,你願不願意?很多人就會嚇死了,不願意。不願意你就有我。你真能願意,就讓你從這個世界消失,那這個世界——原來的那個老的世界,真的就消失了;你不要了,它就能消失了。
禪宗祖師告訴我們,這是懸崖撒手。在懸崖頂上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正期盼能夠救我的命,結果你手還撒掉了,一撒開,粉身碎骨,連那點根都要給你拔掉。這個根就是意根,就是我執的根。所以參禪的人,跟念佛、持咒、止觀有所不同。參禪的人,是要上根利智的。我們大家如果捨不得這個我,還是想自己有家,有妻兒子女,還有很多事業要做,還要為這個世界服務,還要做很多好事,甚至還要護持三寶,還要修行,還要等開悟……這個「我」還是很重要的。
不能捨棄,那你就永遠都捨棄不了。你不敢肯定無我,一旦覺得無我了,你會覺得沒著沒落,沒地方著,會哭起來,會嚇哭了。哎,有些人,一不小心打坐的時候打開了,真的嚇哭了。他一看這個無始劫以來,本來有個我挺好的,我在這里用用功、打打坐,還得一點禪定;有時候跟別人講講話,人家還覺得我挺有智慧的。這會連這個我都沒有了,不行不行!嚇哭了,哭得很傷心。其實他不知道,他在那裡哭的那個,正好就是無我的,就是起用了;就那個彎轉不過來,就擔心自己。打開了,看到了,他還哭了。不過哭過了他知道,他的痛苦從此也就一刀兩斷了。
我們大家如果聽了這個法,知道佛法告訴我們認識生命的真相,它的本質就是無我,就是要把我們的第七識的我執,轉化成平等性的智慧。什麼叫平等性?你想我們大家都坐在這里,因為你覺得有一個我,所以我為坐標,那麼就你、他、他、他……就有這么多人。假如你突然發現,你這個「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不存在了,這個「他」,又怎麼會存在呢?
「他」,是針對我來說的。自我消失,你就看到一切眾生的自我,都是可以消失的。所以你才能看到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是無我的。這就平等了。這就不會說那個長得胖一點、這個長得瘦一點了;這個身體好一點、那個身體差一點了。本性就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本性當中,完全消失因為差別而帶來的一切痛苦。我們凡夫是因為差別,而去尋找快樂;也因為差別而產生痛苦。當這個內在堅固的自我消失,沒有人再來跟他比較,他也拿不出東西跟別人去比較。
有些人在對答禪鋒,禪觀的這個公案,機鋒對答之時,以為要比個高低。其實是大錯特錯!如有比較,即落邪道。禪師的機鋒對答,只是順手、信手拈來,如實表現,並無勝劣、好壞之分。假如一落分別,即為我執,哪能是禪宗的公案呢?
所以第七識,這個堅固的我執一旦轉過來,完全平等。如果你平時有一種優越感:我是當領導的,我是有文化的,我是年輕的,我是漂亮的……總有一種優越感在心中,你一旦看到了是平等,恐怕你不願意----平等了多沒意思啊,就突不出你的個性了。事實上,只有平等才沒有痛苦。而我們的智慧的真相,我執的背後,深深地蘊含著無我的平等。只有在這個無我的平等當中,它散發出來的智慧、光明,才是普照大地,普照一切眾生的,才能夠隨圓則圓,隨方則方;才能夠有感即應,無機不被。
假如你有「我」,你心就造一個型在那裡了,讓別人來靠近你,跟你相應。這怎麼可能呢?你先做好一模型放在這里,你說讓別人來按照我這個模型去,這怎麼可能呢?按照你這個模型去的,一定是無常的,不長久。你一定不能普遍地對待一切眾生。
所以有些人他說,這個世界是他創造的,是按照自己的形相去創造的。他創造的結果就是不平等。創造的結果就是產生各種各樣的是非、善惡、好壞----因為他有我執。所以我們把我執打破,見到的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生命真相。無我,才能夠感應一切眾生。而這個離我們遠不遠呢?諸位參禪,就是要參這個;打禪七,就是要把不平等的打掉,成為平等的。你就看自己念頭生起來,在這個世界,或者,在你能夠理解的生命景象中,還有沒有不平等的心態在?還有沒有人我、是非、各種隔閡在?長短方圓,青黃赤白,高低胖瘦,微塵大地、須彌芥子,還有沒有差別在?如有差別,即是有我。
怎麼能認識到無我?其實迴光返照,你就看住自己念頭沒有生起來的這個東西,你平常感覺念頭沒有生起來也是我啊,這就是有差別的。這個我,如果給它粉碎了——虛空跟房子有差別的,所以虛空也不是無我;當你身心真空,連虛空和房子,有相和無相,全部平等平等,不二。這是在打坐當中就可以契入。所以諸位不要小看妄想停下來的這個樣子。你妄想停下來,沒有妄想了,這個時候,你跟平等已經很相近了。起碼你在沒有妄想的時候,能感覺你的心是平靜的。你現在沒有妄想,這個心是這樣的感覺;你等一下沒有妄想,這個心還是這個感覺;你就三歲五歲,妄想停下來,還是這個樣子;你就七老八十,也一樣,妄想停下來,還是這個感覺。所以,妄想停下來的本身,對自我來說,就是平等的。
不覺而覺的智慧
那麼諸位就不要在那裡難過,我用功多少年都不得力——因為你沒有認識到,你當下停下來的時候,就是得力的時候,而且力量無窮。這是要有一定善根的,沒有一點善根啊,他停下來不甘願,心不甘情不願,停下來一會又不想停,還是去跑。這是我們凡夫眾生最無奈、最誤會的地方。你看我們大家不遠千里來這里,從黑龍江到這里都有幾千公里,來幹什麼呢?看到了用功的方法,想得到楞嚴大定,開大智慧;但真正的大智慧現前了,你卻不敢去承當;真正的定慧現前了,你卻又不屑一顧。
有人說,師父,我要出家,出家生活無憂無慮,非常好。跑到我們這里來。當時我師父還在這里。我師父就打一碗飯,還是冷的,打一碗鹹菜,鹹得不得了,端給他吃,說你先吃飯。他拿起來看看說,師父我吃不下。吃不下你回去。也有一個人,看到佛陀身邊跟了這么多弟子,國王將相都向他恭敬頂禮,於是要加入他的僧團,說,佛我要做你弟子,我要像你一樣。佛說,可以,你把衣服舍掉,到那個人,剛剛死掉的那個人,在恆河的對岸,屍體正在燒,你去把他的衣服拿過來,穿在肩上,穿在身上——我們出家人要穿糞掃服。他說你這么榮耀的人,為什麼還要我穿死人的衣服?佛說,那你不要跟著我。
我們現在都在感慨,孔老夫子,中國的聖人,大家都朝拜他,頂禮他。如果有一天,讓你也象孔老夫子一樣,站在大街上,茫然若喪家之犬,你願意嗎?有沒有願意的?恐怕你一百個不願意。你總是看到了聖人的光環,沒有看到聖人平常當中,那種智慧流露出來,完全無分別的平等狀態。他的灑脫,不是讓你有很多的榮耀,不是讓你有很多的錢財,他是大智慧,穿透時空的智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有:「哎呀,如果開悟啦,那多麼幸福啊,是不是風吹來都不會冷啊?刀割下來都感到美滋滋的,很舒服啊!」是不是?不要想像聖人是你心中想像的那個妄想世界。其實離你最近的,就是你的聖人;離你最近的,就是你妄想不打的時候,那種灑脫自在。如果能夠起用呢,就是妄想再打兩個也無妨,因為是平等的。所以此中奧妙,全在當人直下承當。
而遇到一切情景,「但盡凡情,別無聖解。」真正用功得力的,不是看到幾道光,不管是五彩、七彩還是七八彩,你就百千萬億彩,也不是聖人。不是讓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而是讓你看不到什麼,感覺不到什麼。《心經》、《金剛經》都是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相。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生不滅,全部都是告訴你,讓你不感覺什麼,而不是要你感覺什麼。唯獨你不感覺什麼,你才能夠感覺十法界生命當中的,哪怕你的血脈在跳動,心念在微微地動搖,你都清清楚楚。這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又是什麼呢?只有這種無我的心態,無相的真心,才能夠感覺得到你的微細的起心動念,在這個法界當中,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給你的生命,帶來的是傷害,還是健康,清清楚楚;每一人念頭在這個世界上投下來的,是炸彈,還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當你心無我,你看到了這一切,才敢講得出來,世間這一切都有因緣果報。
所以用功真正得力,不是在你求得什麼,而是在你捨棄什麼。真能捨去一切,「萬物皆備於我」啊!你真能捨去一切色塵,你的眼睛、眼根就清凈了,你就能欣賞一切色塵;真能捨棄一切聲塵,你的耳根清凈了,就能聽到一切的聲音。你能聆聽別人的聲音,你就是一個智者;你能分別一切萬相,你就是一個聖者。所以不要「貪看天邊月,失去手中珠。」看住自己,或者把念頭轉為持咒,或者看無念生起來,平等無差別的內心。如此看,如此受用,一切法無相,無所著。
所以六祖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看何等親切啊!只有這樣,六、七兩識,在因中轉化為平等性和妙觀察,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清凈的真心,就展現出象大圓鏡一樣的圓滿無缺的智慧。其實也就在我們的六根門頭,確實是放光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