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心香遍滿 祈福福至──佛教的香供養

心香遍滿,祈福福至 ──佛教的香供養

農歷辛卯年正月初二日,西方寺滿園綠意,百花盛放,橘樹含芳。一年一度的新春祈福法會,於上午九時至十一時舉行,約五、六百餘信眾參與,善信們清早即滿懷歡喜來到山上,一片誠心,禮佛參拜,希望為家人許願祈福;法堂內,庄嚴殊勝四眾齊集,法喜充滿,誦經念佛之聲,和諧悅耳,氣氛融洽。方丈寬運大和尚,祝願與會信眾佛光護佑,常隨佛學身心自在智慧開啟,增福增慧,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所求順遂,如意吉祥。並為大眾開示「香供」的意義,現刊錄如下,以饗讀者。

供養」,又稱供施,是以香花飲食等各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供養,供香,既是對佛菩薩恭敬,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修持;香代表清凈,能凈除一切污染垢穢,令行者煩惱止息,得到清凈自在

禮佛中的供香,也稱「上香」、「拈香」、「燒香」,是香事中的一種。最早焚香之舉,是與印度的地理氣候有關,當時,夏季的印度受大西洋的暖濕氣流侵襲,溫疫疾病較多;人們為了祛病和凈化空氣,需要點燃一些香草木料,特別是在聽經或打坐的時候蚊子較多,需要燃香驅蚊、潔凈空氣,以便能夠保持平心靜氣。

之後,佛教即形成焚香的習俗,據《賢愚經》載:佛陀在袛園精舍的時侯,有一個名叫富奇那的長者,建了一所佛堂,准備禮請佛陀前往說法;他手持香爐,登樓遙望袛園,並焚香禮佛。這時,香煙裊裊,飄往袛園,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長者心意,即赴其佛堂說法。後來,印度成為產香的大國,出產的香料品種極多。

我國對香料植物的利用,則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漢傳佛教香事發展的由來是從武帝時期開始的,當時大規模開邊,產自西域的「香料」傳入我國,使香事繁盛起來,檀香沉香、龍腦香等香品以及香爐等香具應運而生。但是,當時香的使用還只限於宮廷、貴族之間,民間百姓尚未流行。直至隋唐時候,香事方慢慢得以普及,並影響到祭祀文化,形成廣泛的以香作為供養的習俗。而焚香烹茶、焚香讀書,成為文人墨客優雅生活的表現。對於佛教而言,焚香逐漸向儀式化發展,成為信眾敬仰佛、菩薩並與之交流的一種途徑。

佛教有所謂「六供養」以喻「六波羅蜜」;塗香比喻持戒、花鬘比喻布施、香水或凈水比喻忍辱燒香比喻精進飲食比喻禪定、燃燈比喻智慧等。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及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解脫知見香,即自心無所攀緣善惡亦不可沉空守寂,且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五分法身」的觀念來自原始佛教。當時舍利尊者涅槃後,他的弟子非常傷心,便前去請問佛陀舍利弗滅度之後,大眾將何所依恃?
佛陀慈悲地告訴他們:舍利弗雖然滅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還存在著。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來。雖然舍利弗經己滅度,乃至一切諸佛、一切聖者均已滅度,但是他們的五分法身仍永遠存續著,永遠令人崇仰。而從五分法身所散發出來的香,非世間的香,而是心香。所以說,心香一瓣,遍滿十方,一切諸佛悉能聞此。如《水陸儀文》中說:「香從心生,心由香達,不居三際,可遍十方。是故,諸佛聞之而加護,群生於此已蒙熏。」

依照佛教說法,佛前供香,一支或三支即可,代表禮敬佛、法、僧,或代表去除貪、瞋、痴。不過,我們要知道,敬三寶,戒三毒,均在心上,並在平時修行之中,而法無定法,法無執著心誠為要;佛教隨緣隨順,禮佛、敬佛方法眾多,獻花、供果、合掌、頂禮、誦經、坐禪、轉經、繞塔均可,不必過於執著,以虔誠心意、平和的心態焚香禮佛才是最重要的。

經中常以香比喻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經》載:在世間的香中,多由樹的根、枝、花所製成,這三種香只有順風時得聞其香。當時佛弟子阿難欲知是否有較此三者更殊勝之香,何者不受風向影響而普熏十方,於是請示佛陀佛陀告訴他,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寶仁慈道德、不犯威儀,則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風、無風及無勢、順勢的影響,且能逆風而走,這種戒香乃是最清凈無上的。這說明了嚴守戒律、廣修善行是如何的重要。

由此可見,焚香禮佛的意義在於:一、表示上香虔誠供養三寶之意;二、表示傳遞誠懇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三、表示燃燒自身,無私奉獻,普香十方。而其根本意義在於表達對佛菩薩尊敬、感激與懷念──有形的敬香是攝心的表法,而內心清凈虔誠,比形式上的敬香更為重要,故稱心香」。因此,經中亦常以心香供佛比喻精誠的供養;所謂「回熏反聞」就是要將有相的供香,遞升到無相境界;只有心香永不耗滅,芳馨不退才是真正的供養。是故古德有雲:「願我身清凈香爐,願我心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諸。」所以,在供香之時,我們不妨將身心靜下來,讓香成為我們與佛菩薩之間,最真誠寂靜的交流方式──我心如煙,心香一瓣,虔奉至誠,如此敬佛,自然福慧具足善根增長。

唯願與會善信,發清凈心,念念不忘三寶心心趣向菩提,如是心香遍滿,自然祈福而福至,念佛而佛來,所求順遂,一切如願,這就是祈福法會之最勝妙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