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網友留言提問:「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由於很多初學者都希望知道系統學佛的方法,因此在為大家寫了「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文以作響應的同時,我亦很想跟大家淺談一下學佛的目的。
既然大家已經開始學佛了,必然是因為佛法中有吸引我們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想找到正確的方法與方向,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我們又沒有真正思考過,學佛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學佛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了生脫死」──破除無明煩惱的束縛,得到真正的解脫、清涼與自在,亦即是從生死苦痛的此岸,過渡到涅槃極樂的彼岸,從此不再在六道中輪迴流轉。因此,簡單地說,佛法其實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這是佛法的精義所在。
由於佛教常說世間是苦,而苦有四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所以很多人學佛學了半天,總以為佛法都在講苦,就說佛教是「苦教」,其實這是對佛教最大的偏見和誤解;佛陀之所以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是苦,是希望我們不要沉溺於世間五欲之樂,而應該生起真正的出離之心。
世間之所以是「苦」,是因為萬物都是緣生的、都是無常的,由於無常所以是「空」的,也是「無我」的。所以,「苦」其實是一種非常深刻的覺悟。我們試看看慈悲的佛陀,他不但被稱為「大覺者」,而且更被稱為「永遠的微笑者」,為什麼要微笑呢?因為他從煩惱中覺悟,因而離苦得樂;離開了苦,便得到了解脫。「解脫」是沒有痛苦的意思;佛陀得到的樂是沒有痛苦、沒有執著的自然喜樂,所以他永遠那麼安詳自在地微笑。
佛陀只是告訴我們,「苦」是什麼──也就是讓我們明白苦的本質(苦)、苦之所以生起的原因(集),而不要墮入苦中,繼而找到滅苦的方法(滅);我們依著這個方法去實行(道),就能免於苦痛並得到解脫。所以佛法是教我們離苦得樂──如果我們得不到解脫,不管所行是樂是苦,其結果必然是苦的。所以,佛陀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明白一切苦的產生,其實均來自於我執與煩惱;只要遠離我執與煩惱,就能夠得到解脫與自在。所以佛法的核心教義,就是教導我們如何獲得身心徹底的解脫。
因此,一切的法門、一切的方法,乃至每天的早晚功課,無非是為了讓我們離苦得樂、解除煩惱。這里有一個簡單檢驗修行的方法,就是每天臨睡之前,可以問一問自己:「今天的我有沒有比昨天更快樂?今天的我有沒有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的我有沒有比昨天更慈悲?今天的我有沒有比昨天更自在?」
如果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正面的、肯定的,這就證明了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已找到了好的、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且逐漸從煩惱中解脫。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學佛首先要放下;但真正做到放下是不容易的,但起碼要做到放鬆;我們要記住學佛是來解決煩惱的,而不是來增加自己的壓力的。所以,精進努力修行本來是對的,但是不要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當然可以自我要求、努力精進,但是所用的方法、所訂的目標,都是循序漸進的,千萬不要變成生命中的負擔。
希望大家有個基本了解,無論出家、在家都是以斷漏為上,在法上並無高低之別,問題只在於如何有效的修行。希望大家都能「高高興興學佛,快快樂樂成佛」,這不是很好嗎?
很多人學佛之後,感覺很不自在。如果釋迦牟尼佛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臉,壓力很大,你會喜歡他、尊敬他嗎?如果我們不希望如此,為什麼自己要這樣呢?不只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也是這樣,你看他的樣子,也是很歡喜、很自在,就是因為他能照見五蘊皆空,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所以被稱為「觀自在」菩薩;我們實應該向佛菩薩學習。
我們都知道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都曾立過無數的大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葯師如來與觀世音菩薩都是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等等。「願」是什麼?就是一個菩薩的發心,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他主動地去跟諸佛簽約,直到這個契約履行圓滿的時候,才能成佛。
菩薩要成佛都必須發「四宏誓願」,這是一切菩薩的共願。菩薩的宏願基本上是兩個系統:一是庄嚴諸佛凈土,這是「圓滿凈土願」;二是圓滿眾生成佛,這是「眾生成佛願」。一個菩薩要成就佛道,就必須要完成這兩個願,一個是使這個世間成為凈土,一個是幫助眾生成佛。這就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直至覺行圓滿,就能成佛。
什麼是「四宏誓願」?其內容第一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緣於大悲心;第二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為什麼要斷煩惱?就是因為要度眾生,同時也要度我們自己。第三是「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要修習無量法門,除了對治自己的煩惱,也要幫助眾生對治煩惱;最後,第四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才是無上的大菩提心。
「四宏誓願」是我們在佛前發誓,請佛陀為見證,所以稱為「披大誓鎧」──我們的誓願就是我們度化眾生的鎧甲;菩薩就是生生世世穿著這鎧甲,在人間遊行,不被人間的煩惱污染所迷惑。由此可見,願的力量是最大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是依誓願而行。我們發願之後,隨順願力而行,這樣的金剛心就發起了,而且不會斷;同時諸佛還會不斷的提醒我們,菩薩也會策發我們,這時候就如同穿上金剛鎧甲,不會被煩惱所障礙。
希望大家都能以此為勉,向諸佛菩薩學習;學習他們的願心、學習他們的歡喜、學習他們的自在、學習他們自利利他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地學佛、歡歡喜喜地修行;讓我們最終都能了生脫,都能同登彼岸──這是學佛人應有的理想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