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向四方信眾講授《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今天是第十講。
釋親佛法師開示道:佛當時住世在印度,佛經都是梵文,佛教的經典都是翻譯過來的。佛經有五種不翻譯,即:第一是尊重不翻譯,如般若、佛等。第二是多含不翻譯,如比丘、羅漢。第三是秘密不翻譯,如佛經中的一切神咒。第四是順古不翻譯,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五屬此方沒有的不翻譯,如庵摩羅果。因為這五種不翻譯,所以佛經讀起來是艱澀困難的,需要法師來講解。每當法師講法時,都會感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為生怕講解錯誤,若有差錯果報將是拔舌地獄。我以前曾講過一個「百丈渡野狐」的故事。——百丈和尚每次說法的時候,都有一位老人跟隨大眾一起聽法。眾人離開後,老人也離開。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唯獨老人沒離開,百丈禪師於是問:「面前站的是什麼人?」老人說:「從前的迦葉時代,我曾是此山住持。有個雲游僧人問我:『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入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就因為回答錯了,被罰變成狐狸身落入畜生道輪迴五百世。現在請您代轉一語,為我脫離野狐身。」於是他問百丈:「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入因果嗎?」百丈禪師答:「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說:「我已脫離野狐身了,住在山後,請按和尚禮儀葬我。」百丈真的在後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屍體,依禮火葬。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明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身口意一起心動念,就會有果報產生。《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講「南瞻部洲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佛大慈大悲,怕我們造業,教我們起心動念就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念經念咒等等。我們想想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時中究竟用了多長的時間在念佛呢?我本人就感到很慚愧,因為在一天之中雖然也繞佛拜佛念佛,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造業。
昨天來了幾個請法的居士,其中跟著來的一個小孩,根性大利。他的面相就是一副和尚相,胖胖的圓頭圓臉。有一次他和舅舅出去玩,看到一隻刺蝟,舅舅抓住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刺蝟肉香,而這小孩就告訴舅舅必須放了刺蝟,並且親自監督他完成此事。還有一次父親開車帶他出去,看到路邊的一個乞丐,立即叫父親停車,拿出一些錢送給乞丐。這些都不是別人教的,這些都是天性,是我們的本心本性。要知道眾生本心是善,因為性相近習相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才有了後天的種種惡習。
這個孩子問我:「師傅,請問那些乞討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是不是他們的兒女不孝順?」你看這個孩子,看到這種現象馬上在腦海中進行反射性的思考。我告訴他:「這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有可能因為他們的兒女有殘疾,沒有能力孝養。」從這個孩子的話語和思維中可以看出,他將來長大後必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有居士問我,假若碰到了專門以乞討為生的乞丐,該如何?我告訴他,我們佛教有兩個*輪,一個是「慈悲」,現在好多居士慈悲心都很好,但個別的居士慈悲心只給自己,嗔恨心對大眾。行菩薩道第一條,就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若以這個理念來指導自己一生的修行,決定能夠成就。若一切都為了自己,絕對是地獄餓鬼道,連畜生道都去不了。大家一定要有慈悲心,給人快樂拔人痛苦。另一個*輪就是「智慧」,如果我們把錢給了惡人,他用來行兇做惡,這就是助紂為虐。如果把錢給了窮人或用來救人性命,這就有很大的善果。要知道錢無自性,看你把它用在什麼地方。我們去過五台山,路邊有很多乞討者,這就需要有分辨能力,若是以此騙錢為生,就不要給他錢。但若真是殘疾無助,就要生起慈悲心,進行布施供養。
我們以前講過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見,正見來自於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來自於歷代高僧大德的開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就是正見。若有了正見,必然會有正思維,即對正見作深入的思考。若每天思維貪嗔痴,這就是邪見,將來必墮落於下三途。有了正見正思維,就會有正語,講的話必然如法,他人聽聞定會受益。第四正業,業是事業,除身一切邪業,住清凈正身業。特別對於出家人來講,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即為正業。對於在家居士來講,工人做工幹部管理農民種地等等,這是他們的正業。在佛教中,把販毒、販賣婦女等等列為非正業,甚至把算命等也列入非正業之中。第五是正命,即用正當的謀生方法賺取生活的所需。第六是正精進,像我們夜以繼日地禮佛拜佛、誦經持咒、渡眾生等,這就是正精進。第七是正念,即繫念於聖道的實踐,心不旁鶩,意不散亂。在我們凈土宗,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就是正念。在禪宗無念而念強名正念,這里的無念是指沒有邪念,像我們凡夫一起心動念,就是貪嗔痴啊。第八是最重要的,就是正定。而正定由何而來呢?即由持戒而來。七佛都在贊嘆,「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需要逐步地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然後再升華為佛格。近代太虛大師曾說:「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這是代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思想。生而為人的機會很難得,所以要先把人的本分做好,這樣便可永保人身去力行菩薩道,經過長時間的修行,自然能趣向佛道證果成佛。佛講過,毗尼住世則佛法住世。毗尼就是戒律。戒律是佛法的命脈。戒是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之階梯。我們修行若想成就,就一定要以戒為師,戒即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以法為師,法即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以苦為師,不要貪圖人生的享樂。現在的不自在是為了將來到極樂世界得到大自在。觀自在那是大自在,而我們身處於五濁惡世中是最不自在的。現在的約束是為了將來更大的自由。我們常在放生時念道「一自在一切自在」,確實是這樣的。
如來悲憫眾生猶如一子,恐怕眾生在六道輪迴中頭出頭沒無有出期。所以他講法49年300餘會,講了八萬多法門,用各種方式對眾生循循善誘。《妙法蓮華經》中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乘法就是讓大家都成佛。所以大家要鎖定極樂世界這個目標,好好念佛。現實的功德利益是消災延壽祥和社會,將來必定往生極樂凈土。《凈土聖賢錄》中有很多的例子,每當你念佛時,極樂世界裡就相應地有朵蓮花在開放在放光。你越精進,花朵會越開越大光芒會愈加絢爛,這些都是真實不虛的,因為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中講,六方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要知道人三世不打妄語,舌頭就可伸至鼻尖。
彌勒。若有菩薩。多營眾務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薩。不能令我而生歡喜。亦非供養恭敬於我。
佛教中有《佛說造塔功德經》這部經典,但佛所講的法都是方便之法,究竟之法是不可說不可說,無法表達的。若有菩薩多營眾務,就是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這也是無法令佛歡喜的,因為佛對眾務是不贊嘆不隨喜的。
波羅蜜,即為到彼岸。因為我們眾生在有生有滅六道輪迴的此岸,而彼岸即為不生不滅,在凈土宗來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四句偈在佛經中是太多了,尤其是《金剛經》,就有很多四句偈,都是教人解脫的。從古到今很多人都在誦持《金剛經》,這部經講的就是妙有真空,我空、我所空、空空。
馬勝尊者曾有偈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比如,我們今天聚集在這里佛學講座,有時間、地點、講法師、聽法四眾,各種因緣都具備了,法會就可以成立了。假若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缺失了,這個法會是無法進行的。要知一切法都是緣起法,緣生則聚緣盡則滅。凡夫多執著,對家庭、金錢、地位、財富等都無法釋懷。若你執著時,就會生起煩惱,為了擺脫煩惱就會造業,接著就會產生相應的果報。所以我們不要執著,就不會迷惑造業,不生煩惱,不受果報,就會在一切法中游戲神通,自在無礙。
講法的功德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廣讀經典並按照經中所說的去修行,還要為別人講解。因為佛法是續佛慧命,為了讓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繼而成佛。當你這樣做時,就是在供養佛,要知道諸供養中法供養是最殊勝的。
菩提智慧是從多聞佛法而生起的。就如三昄依中所言:「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有深入經藏,才會有如海智慧。
「勤」是很勤奮;「營」是經營。
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一切皆從智慧而生。是故彌勒。營事菩薩。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三種福業」就是讀誦、修行、演說。也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中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彌勒。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應當親近供養承事。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
「修禪定」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勤修智慧的菩薩,層次是最高的。因為戒、定、慧,因定而生慧,智慧開了,就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應對這樣的菩薩,承事供養。
何以故。智慧之業無上最勝。超過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我們都應發起精進,勤修智慧。智慧從何而來?來自於深入經藏,來自於我們的清凈心。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善說初業菩薩樂於憒鬧、世話、睡眠、眾務、過失。世尊。雲何名為戲論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當得住於寂靜無諸諍論。
戲論,即沒有真實意思的言論話語。若明白了戲論的過失,就會安住於寂靜無諍論處。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雲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
二者增長嗔恚退失忍辱。
增長了嗔恨心,而沒有了忍辱心。說到忍辱,親佛法師講到了曾國藩的故事。
曾國藩的家裡人來信說,為了宅基地和鄰家鬧起了矛盾,讓在京做大官的曾國藩出面擺平此事。但曾國藩沒那樣做,而是在給家人的回信中寫到,「千里修書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以此來說服家人。
我們寺院所在的這個村子,前幾年出過這樣一個事情:兄弟倆,老大經濟條件好,人很蠻橫。老二經濟條件略為次之。倆人相鄰而居。弟弟家的地勢較低,下雨時水常積滿院中,所以弟弟想在院內修一個下水管道,但需要通過哥哥的院子。但老大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樣影響了自己的利益。兄弟倆常為此事起衝突。在一次爭吵中,弟弟一時氣急,拿刀捅死了哥哥,之後逃往外地。他們的母親因為此事,精神失常了。你看,因為一個小小的下水管道,弄得家破人亡。 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高,忍一忍風平浪靜」,這是很有道理的。在六度波羅蜜中,忍辱最為第一,是持戒精進等所不能及的。大家想想自己在忍辱方面做得怎樣,是不是一切都能去忍受退讓呢?
忍辱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常誦《金剛經》,裡面講到,佛做忍辱仙人時,歌利王將其分身,佛陀依舊毫無嗔恨心。
還有一個白隱禪師的故事:從前,有個日本的姑娘和人戀愛,未婚先孕了。父親追問她孩子的爸爸是誰,姑娘說白隱禪師是孩子的爸爸。憤怒的父親便找到白隱禪師,用棍子把他痛打了一頓。白隱禪師面對這種不白之冤,無由之禍,也沒有辯解,也沒有抵抗,就任由那位狂怒中的父親把自己揍了一頓。後來,孩子生下來之後,被扔給了禪師,禪師也就把孩子接受下來,悉心照料,每天辛苦地 各方乞討奶水喂養孩子,日日時時面對大眾的譏笑、譴責、鄙視和辱罵。後來,姑娘的情人從外鄉避過風頭之後回來,看到這種情景,心生負疚。他與姑娘一同來找禪師請罪,並向大家說明了真相。值此峰迴路轉的時刻,禪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只說:"既然孩子是你們的,你們也願 意要了,那就把孩子抱回去好好養育吧。"你看,白隱禪師是一個斷除了我執的人,他的忍辱境界是多麼高啊!
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
諸怨,即冤親債主,冤家對頭。佛教里常講,守清凈戒律的人,龍天護持。破犯戒律的人,鬼神掃其足跡。一個沉忱於戲論的人,諸冤家對頭就會常來陷害他,讓其生起煩惱。
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
要知心魔不起,外魔莫犯。心正邪法亦是正法,心邪正法亦是邪法。十法界唯心所生,心想佛時即是佛,心想魔時即是魔。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把握住自己,一切法都在你自己心中。
七者增諸斗諍怨競之心。
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
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
喜歡戲論的人,會有醜陋的果報。進到寺院的人,看到佛像,就會感覺佛的形相是那麼端莊,儀容是那麼庄嚴。要知道佛百劫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有這樣一個記載: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整整一個夏季,優填王非常想念佛陀,就命目犍連帶引工匠上天造佛像,目犍連恐後世造出的佛像無所表彰,於是親自將三十二位工匠引上天,每一工匠造一相好,用旃檀木雕刻三十二相好的佛像。佛陀從忉利天下來時,優填王將木佛像放在寶階上,木佛像立即自行七步,五體投地迎接於佛,佛即為木佛像摩頂受記:「汝於來世廣作佛事。」並敕雲:「我滅度後,造立形像,一一似佛,使見者得法身儀則,乃至幡華供養,皆於來世得念佛三味,具諸相好。」
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
正念常常忘失。
十二者於未聞經聞之不悟。
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
常常聽到不稱意的言語。
「難」就是三途八難,聞不到佛法。
「白法」是善法。
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
總會招來嫉妒、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