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佛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九講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九講

8月23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向四方信眾講授《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今天是第九講。

在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念佛開經偈之後,釋親佛法師講道:本師釋迦牟尼代表我們的清凈自性。通過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顯現出我們的清凈自性,同時也是請他老人加持。我們要認識到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之法」。而如來真實之義,就是讓眾生成佛。佛即覺悟圓滿,一切種智。無論大家是初發心還是已有多年修行都要重視聽經聞法。佛教是以人為本佛法就是針對人所講。當然心佛眾生無二無別,佛法也是對佛所講。大家一定要多受教,多看經藏光碟,踴躍聽聞法師講法

戒律來講,四十里之內有法師講法,若得知而不去聽聞就是犯戒。現在皈依信眾很多,修行居士很多,但是精勤聽法深入經藏靜心修行的卻不多,鳳毛麟角啊!昨天一個老居士來找我,她問我:「師傅有一個來自五台山法名釋某洪的僧人,是不是經常在咱們寺院掛單,他是否和您很熟?」我回答她沒有此人她說這名出家僧人自己的女兒治病,聲稱不收費,但此人就是住在自己家中不走給他錢以後,這僧人就走了。可是沒過幾天,又返回來賴在家中。並且這名僧人聲稱,以後還要經常回來居住。她問我,若是這名僧人再來怎麼辦,我告訴她去派出所報案,找人民警察解決問題

各位,這就是不聽經聞法帶來的愚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佛教協會規定「出家人不允許在外化緣」。我們周圍有很多假冒出家人進行詐騙的例子。前十幾年,羅城頭有一個老居士老伴去世多年,靠一點微薄的養老金渡日。有一個所謂的二僧上門,告訴老居士,她家要有禍事臨頭。然後問她有什麼貴重物品,可以用消災。老太太有什麼錢,只得把積留的一些金首飾拿出來了。這個二僧說把這些首飾供在家中的佛前,一個月後即能去災免難。可是這個二僧來了個調包計,用一包石頭偷換了首飾,悄悄溜走了。老居士發現後,後悔不迭。報紙上還曾刊登過,南方某村,農閑時村裡人就會把頭剃了穿上僧服身揣戒碟,出來騙錢。

要知道「慈悲出禍害」。居士們對出家人都是很友善慈悲的,但是經常會上當受騙。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智慧也不懂得國家宗教部門規定的相關政策法規。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讀經少、看國家的政策少。大家一定要多聽經聞法才能有般若智慧。要知錢無自性,把錢給了三寶可以用來印經書光碟、建寺院、渡眾生。而把錢給了壞人壞人用它來做惡。本來惡人就是往下三途地獄走的,你卻還給了他助力,在背後推上一把,這不是慈悲

現謹取親佛法正文如下: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身重無儀檢 懈怠少堪任 顏色無光澤 是樂睡眠

家人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本身就可用來渡眾生。相傳,舍利弗和目健連原來都是六師外道之一,也都各領有一百個徒眾。雖然如此,他們心中乃因未能找到解脫而不安,於是各自出外尋找善知識,而且相約誰先找到好師父,一定要互相告知。有一天,舍利子到王舍城,看見馬勝比丘迎面而來威儀庄嚴,就問他:「你的師父是誰?他都教了你們什幺?」馬勝比丘就告訴他佛陀名字,並說了一首偈誦:「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子聽了所感悟,就到竹園精舍聽佛親自說法,得到法眼凈的悟境。他於是告知目健連,兩人就一起歸依了佛,他們的二百個弟子也都入了佛們。後來舍利子知目健連都成為佛弟子很重要的人物。

佛制比丘,前夜後夜用來辦道,中夜休息。前夜是指晚上六點至十點,中夜是指晚上十點至凌晨二點,後夜是指凌晨二點至六點。

彼人常病惱 風黃多積集 四大互違反 是樂睡眠

人體是由地、火、水、風四大組成,若其中一大有病就會產生100多種疾病

飲食不消化 身體無光潤 聲嘶不清徹 是樂睡眠

其身生瘡皰 晝夜常昏睡 諸蟲生機關 是樂睡眠

退失於精進 乏少諸財寶 多夢無覺悟 是樂睡眠

佛教導我們,修行要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印光大師講過,行住坐卧二六時中,一句佛號無令間斷。而我們現在一切時中,多是妄念不斷,所以大家要盡量糾正過來。

痴網常增長 樂著於諸見 熾盛難療治 是樂睡眠

諸見,即邪見

損減於智慧 增長於愚痴 志意常下劣 是樂睡眠

彼住阿蘭若 常懷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 是樂睡眠

蘭若寂靜之處。若寺院中的常住們不精進修行寺院也不能稱為阿蘭若處。有句古話:「天下名山僧佔多」。佛寺多依山而建,同秀麗的山色融為一體。佛教禪宗主張從「物我同化」、「萬物我為一」中尋求佛的境界。這種追求人與自然的「物我同化」境界,在居住上,禪僧必然喜歡生活在「幽澗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中,以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修心養性,體悟禪門" 物我合一" 的境界

過去稱之為「阿蘭若處」有一標准,即牛叫聲傳達不到地方。因為牛叫聲音域寬廣,可以傳至很遠。可現在這樣的地方少了,像五台山,五個檯子已通公路,汽車可以直達上去。一路上去,人車川行,已有喧鬧。但是終南山是一個僻靜的地方,有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這可以稱為阿蘭若處,有很多苦修的人就選擇終南山作為修行之地

蒙憒失正念 諷誦不通利 說法多廢忘 是樂睡眠

憒,即糊塗正念很重要,在凈土宗一句阿彌陀佛即正念,在禪宗中,心清靜妄念但不頑空即正念

由痴起迷惑 住於煩惱其心安樂 是樂睡眠

例如大安法師法名代表大安大安穩。而若睡眠過多,是無法得到安樂安穩的。

功德皆損減 常生憂悔心 增長諸煩惱 是樂睡眠

遠離諸善友 亦不正法 常行非法中 是樂睡眠

非法,即貪嗔痴慢疑,五欲六塵。

不欣求法樂 損減諸功德 遠離於白法 是樂睡眠

法樂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們常說的「法喜充滿」,很多人其實並沒有達到。心清靜無有分別,即可做到法喜充滿。白法,即正法善法。

人心怯弱 恆少於歡喜 支分多羸瘦 是樂睡眠

自知身懈怠 嫉妒精進者 樂說其過惡 是樂睡眠

本經開始即講過,不舉人罪不說他過。樂說其過惡的人是無法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

我反覆講過道宣律師的偈子「應世天下,如是拭巾,推直於他,引曲向己」,大家要按照偈中所講,把好的東西都讓給別人不好的留給自己,像擦桌布一樣,把桌子擦乾淨了,污垢自己留下。

大家都知道道宣律師持戒精嚴,感得天人送飯。有這樣一個道宣律師和窺基法師故事——

唐朝玄奘法師印度取經時,於途中見一位老修行打坐小鳥在他頭上築巢,衣服都已破。玄奘法師用引磬為老修行開靜。老修行問:「你從何處來?」玄奘法師答:「我從唐朝來,現在去印度取經。你在這裡做什麼呢?」老修行說:「我在等待釋迦牟尼佛出世,幫助佛弘揚佛法。」玄奘師說:「怎麼你還在等佛出世,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一千多年了。」老修行說:「真的嗎?既然這樣,我只好等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降世吧!」老修行準備再入定,玄奘法師對他說:「我有跟你商量。」老修行回答:「你不要再打我閑岔,我不管閑事。」玄奘師說:「這不是我私人的事情,雖然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但佛法仍然住世,我要你幫助弘揚佛法,續佛慧命。你現在到大唐國去等候我取經回來,一同弘揚佛法。你從這裡向東行,托生到有黃琉璃的人去吧!」

玄奘法師於出發往印度取經之前,曾對唐太宗預言:「松樹的樹枝,現在朝向西方長,等朝向東方長時,我便取經回來。」有一天,唐太宗看見所有的樹枝,都朝向東方長,便知玄奘法師將要回國。玄奘法師回到長安時,太宗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門歡迎,儀式非常隆重,可說車水馬龍,萬人空巷。玄奘法師見到唐太宗,便立刻對太宗說:「恭喜陛下,添了一位皇子。」太宗說:「我沒有多添兒子,仍然只有一太子。」玄奘法師立刻觀察究竟怎樣一回事?原來他叫老修行托生到皇宮,老修行走錯門,跑到尉遲敬宗家中,作為尉遲公的侄兒(出家法名為窺基)。玄奘法師乃令尉遲公的侄兒出家,但被他拒絕。於是要求唐太宗下詔書,命令他出家,並且對唐太宗說:「只要他出家,無論要求什麼條件,皆可答應。」唐太宗即時下聖旨,命令尉遲侄兒出家。他奉旨出家,便向皇帝要求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本來佛教不允許喝酒,可是我不願戒酒,我希望不管到那裡,要有一車酒跟著我。」皇帝知道佛教五戒中,有一戒不飲酒。但玄奘法師曾說,他有任何條件的要求都要答應。於是皇帝准許第一個要求。「第二個條件我生在武將之家習慣吃肉,以後每天要有新鮮肉供我吃。」本來出家人不吃肉,但玄奘法師聲明在先,請皇上答應他所提出的任何條件,於是唐太宗答應他第二個要求。「第三個條件我有生以來,便喜歡美女,不論到哪裡,也要有一車美女陪同。」唐太宗滿他的願,答應他第三個要求。

尉遲侄兒出家時,朝廷文武百官皆送他到長安入興善寺出家。是日,寺中鍾豉齊嗚,他聽到鍾豉聲,頓然開悟。記起他原來是老修行,為了幫助玄奘法師弘揚佛法而來的。自證得宿命通後,他便放棄醇酒、鮮肉、美女三車,所以窺基祖師(法相宗第二祖)又名三車祖師

這位祖師可以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聲。窺基祖師幫助玄奘法師翻譯法相宗諸論,功不可沒,有「首論疏主」之稱。

窺基祖師生於武將之家性情豪放,身材健碩,表面看來有點粗豪。雖然吃齋,仍很肥胖。他聽說終南山有位道宣律師精進修行,嚴持戒律,德行感動天人送飯。這位律師具足四大威儀,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他日食一餐,持戒清凈天人向他求福報,故每天供養為他送飯。

窺基祖師聽到這個消息,動了一念,希望能嘗試天廚妙供的滋味,於是便往道宣律師處趕齋去。佛教里的規矩,出家人供養,必然大家分享,有地方大家同住,不分彼此。當天未到中午時,窺基祖師已到達終南山,來到道宣律師所住的茅蓬,說明來意。道宣律師表示歡迎,大家分享天食。在往日,天人定準時把供養送到,可是這天遲遲未來送飯,等待到天黑了,始終不見天人供養。窺基祖師很失望,發嘮騷埋怨道宣律師律師遵守戒律,沒有反駁。

晚上住在律師茅蓬中,大家相對無語,窺基祖師不久便睡著了,鼾聲如雷,把道宣律師吵得不耐煩,心想:「什麼修行,呼呼大睡,鼻鼾如雷,吵得我不專心打坐,早知如此,不要他留宿!」道宣律師繼續打坐,忽然覺得身上有點癢,伸手往癢處一摸,摸出兩隻虱子,為持戒不殺生,把它放在地上,又繼續打坐

翌日早上,道宣律師不高興地責備窺基祖師說:「你整夜呼呼大睡,一點也不知道修行,還打擾我不打坐,那有資格當論師呢?」窺基祖師回答:「你昨天晚上,從身上摸到兩隻虱子,雖然沒有殺死它們,可是把它們摔到地上,一隻的腿斷了,一隻被摔死了。摔死的那隻虱子,它到閻羅王處告你一狀,說你破戒把它摔死,我卻為你好話說你無心殺那虱子。」

道宣律師聽了之後,覺得這確是不可思議境界。這位法師睡得鼻鼾如雷,竟然知道他從身上摸著兩隻虱子回事。窺基祖師不等待天人供養,只好離開終南山,返回長安去了

這天午時,天人准時把供養送來,道宣律師天人:「何故昨天不送供養來?」天人立即跪下答道:「昨天我依照時間來送供養,可是在十里外,便見金光閃耀,照得我無法看見前路。我曾問當地的土地神:「這是什麼緣故?」土地神告訴我說:「有一肉身菩薩到你的茅蓬來了。」金光閃爍,所以我無法給你送飯。今天金光消逝,我才可以供養來。」

道宣律師聽後,生大懺悔懺悔自己見到肉身菩薩不知景仰,反責怪菩薩鼻鼾如雷,從此之後,這位律師更加努力修行,成為南山律之初祖,撰《高僧傳》流通於世。

智者了其過 常離於睡眠 愚人增見網 無利損功德

智者精進 勤修清凈道 離苦得安樂 諸佛所稱嘆

對於凈土宗,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勤修清凈道。

世間諸伎藝 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進智者應修習

若人趣菩提 了知睡眠過 安住精進覺悟慚愧

印光大師別號慚愧僧,他在慚愧開示中講道:「慚愧是入聖初步,慚愧心是真佛弟子慚愧心與凈土相應,無慚愧有礙往生,大慚愧方能解怨業,不生慚愧是無志之人。」我們看到,凡夫多是驕傲自滿的,所以大家要常生起慚愧之心

是故諸智者 常生精進心 舍離於睡眠 守護菩提

菩提種,即覺悟心性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發起精進。當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薩。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於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菩提分。無有是處。

既然已知睡眠有如述二十過失,就應生起憂悔厭離之心精進修行。像凈土宗二祖善導和尚修行是非精進的。他每次長跪念佛,非力竭而不休。即使天氣寒冷,也念佛至汗流浹背,以表至誠。他念佛一聲,就有一道光明從口而出,十聲百聲千聲,聲聲有光出現,人們都能看得見。修行須制心一處,才能與佛相應。為什麼我們念佛不得受用?因為妄念太多功夫不到。功夫是需要時間來保證的。大家想想自己,一天之中究竟用了多少時間念佛,而有多少時間在打妄念呢?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眾務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眾務,即與修行沒有關係事情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彌勒雲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耽著世間下劣之業。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三者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五者虛食居士婆羅門凈心信施。六者於諸財物心懷取著。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八者念其家業常懷憂嘆。九者其性狠戾發言粗獷。十者心常懷念勤修家業。十一者愛著諸味增長貪欲。十二者無利養處不生歡喜。十三者多生惱害障礙之業。十四者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晝夜。十六者數問世間所作事業。十七者常樂發起非法語言。十八者恃營眾務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過不自觀察。二十者於說法心懷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營眾務二十種過。

佛法師詳細講述了樂營眾務的二十過失。(具體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