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奘法師:禪修的目的和意義

禪修的目的意義 2010.2.6

——2月5-7日明奘法師主持靈山靜悟團禪修

【師】好,不要睜開眼睛,大家先試著慢慢地動一動,慢慢的活動下肩和手,然後輕輕的晃晃身子,再慢慢的將雙手搓熱,從臉到頭,從頭往下,哪裡不舒服就搓搓或按摩按摩,前胸、後背、後腰、臀部、膝蓋、大腿、小腿,腳踝,哪裡不舒服,盡量給它搓熱,活動開。你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禪坐是吧?接下來大家是想再坐一次,還是想聊聊天,一起分享一下各自的體驗呢?剛才我聽到誰在哈欠,是你吧?呵呵~
 
學員1】我打坐感覺身體很沉重,剛開始是在自己的呼吸,接下來就感覺比較空,外面發生事情感覺異常明顯,然後再想收回來,就回不來了。剛才好像還聽到沉重的腳步聲。
 
【師】那應該是服務生。你看,我們一直在講解決身心關係問題,結果還是被外在東西分心了。聽到了聲音也是自他關係,是吧?本來要你們看自己的呼吸,並沒有要你去聽別人啊。
 
學員2】我是剛開始腳酸,然後就更酸了,非常酸。(眾樂)真的很難靜心,根本找不到那個呼吸感覺
 
【師】呵呵,你那麼胖,如果還有墊子,你可以兩個,應該會好一些。因為打坐的時候,胖確實會讓你比別人加倍的辛苦。別人痛可能在一點上,胖人呢,會找不到通點,就是感覺哪裡都難受。所以你要先減肥,呵呵。
 
學員3】我想知道可不可以換一種更舒服方式來感受呼吸
 
【師】坐著都打鼾了,要再讓你倒著,非給我鼾聲如雷不可!呵呵。 我有一次馬來西亞,34個人一起禪修,四天結束放鬆的時候,除了一個半人沒睡著,連給我攝像的人睡著了
 
學員4】我想知道我們打坐只為身心放鬆,還是要達到一個什麼狀態,是不是找到這個狀態,我們的意識感覺漂移?那哪一個狀態才是對的?
 
【師】好,就像一隻老鼠木頭,一點點往後拖,然後我就把你們拖到禪修的美妙境界里來了。(厚厚~~大師付變老鼠嘍~~偶們就是木頭,他舅,他舅,木頭,全都是木頭~~:)
 
我問一下,剛才我們打坐時,誰的眼睛看到東西了?我們打坐的時候眼睛是閉著的,但並不表示我們這個看的功能徹底沒有了,只是暫時的先不用它。舌頭沒用到,也暫時關閉。然而我們的耳朵卻聽到了腳步聲,聽到了打鼾聲,聽到身邊人動來動去的聲。那我們的鼻子呢?一直在工作著。可是我們卻觀察不到,看不到,聽不到。科學常常無知的認為看不到,摸不著東西就不存在,那我們看不到,觀察不到的呼吸卻實實的存在著。酸麻脹痛癢,身體感覺,存在著。剛才打坐就是想調動我們的意念在我們的呼吸上,除了心,盡量的讓其它的功能器官暫時關閉掉。所以我們一直講禪修是最好的解決身心關係問題方式,這也是禪修的目的
 
剛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瞬間體會到「飄渺、虛無,空靈」的狀態?――就是不知道此身在何處,不知道此身為何物,有沒有那個瞬間體驗? 當你感覺到身沒有了,但有沒有想過,那個感覺到身沒有了的感知還在,對吧?所以各位越是沒有打過坐的,越容易體驗到這個狀態。因為你們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但當你們被禪修理論充滿了的時候,反倒不容易體驗到這個狀態了。因此我在各地推廣禪修的經驗是:那些老牌的、正統的佛教徒往往不相應,很難跟上課程只會生搬硬套佛教理論技巧來辯論,實修的感受什麼也沒有;反而是那些沒有禪修經驗的,如白紙一張的,沒有什麼這個那個的,就是老師教什麼他傻乎乎的聽什麼的,整天跟一個瘋子一起,不與外界接觸,三天下來卻會體驗到許多深刻的東西
 
所以禪修有個說法叫「至簡至易」:至簡在於它就是我們自己的身心狀態,沒有別人,沒有上帝,沒有神靈,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禪修是至簡至易的。但是它又「至大至難」:就是這樣一件簡單事情,竟然包含了所有生命的,自然的奧秘!透過當下這個呼吸的聯結互動就可以觀察到人與自然的一切關係。但我們卻曾經如此的無知,對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是禪修的至大至難。
 
學員4】我在打坐身體不舒服,所以就很難體會到那個身體不存在的感受,因為身體疼痛一直在打攪我去感受,所以我還是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用我自己感覺舒服姿勢去感受那個沒有感知的感知?還是我必須經歷這一過程,直到身體徹底麻木?
 
【師】打坐的八個現象:酸、麻、脹、痛、癢、冷、熱、凍,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同人可能會經歷不同現象。我呢,因為有關節炎,上大學時,即使五樓我也要分三次上去。在廣州,大夏天都要用兩個熱水袋放在關節上。我可以雙盤兩個小時,但就是這一點痛,每次坐到75-80分鐘時都會痛的不成,如果當時有把刀,我肯定會像日本武士一樣把腿割掉,就是痛到那個程度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但同一人每次打坐的痛點肯定是一樣的。下面的痛還好受些,如果痛點走到上面玉枕這個地方,那個滋味最難過了。吃藥是不管用的,只有等到氣通暢了,真的是神清氣爽!
 
我也希望我們可以舒舒服服的躺著做,可是不行,那樣很快就會睡著了。所以還是要坐著,而且通過打坐可以將我們與生俱來的身體上的不舒服全部的逼出去。
 
學員5】師父我想知道這個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最直接的好處是什麼?
 
【師】你先說下你想得到什麼好處
 
學員6】我就想感受下我身體的不存在。(眾樂)可是我的感受是越往後我的身體越沉重,是不是要到快要崩潰的時候才可以體驗到?
 
學員7】我現在每天都在坐,最長可以坐一個小時,有時也會考量一下我打坐質量發現其中很多時間是在妄念紛飛。
 
【師】即使前面說到攔路虎過了也不是就一定可以體驗到那個天堂般的感覺。一旦身體方面的障礙沒有了,接下來要出現的現象就是睏倦,它不是身體上的,它是自心的睏倦,無論一天睡多少覺都不管用,還是想睡。再有一個也是來自心層面妄念紛飛,從來沒感覺自己會有這麼多的念頭這就是掉舉,掉到一個泥窩里,掉到回憶中,舉是未來中。
 
所以打坐五件事,調身,調心,調飲食,調睡眠,調呼吸要想深入的體驗,你們可以一個月拿出3天,一年拿出20天到寺廟來。可是中國寺廟的現狀是比外面還要熱鬧,明天下午我們去靈山,你們就會看到那個人山人海啊。大家都想到寺廟躲避紅塵、尋片清凈,結果躲的人多了,清凈也就沒有了。
 
至於什麼時候能達到,我只能說,只要你按照正確方向努力,遲早有一天會達到。但是這個遲早是因「認知」而異,不是因人,你會有階段又冷又痛又脹又麻,但是它竟然干擾不了你了,你身體的所有不舒服都在,但它們干擾不了你,你已經可以跟它們和平共處了。像這位同學在家可以坐一小時了,應該有這個體驗。
 
學員7】但我當時是心裡煩,不是身體的這些不舒服
 
【師】當坐到45分鐘而身體哪裡都沒有感到不舒服,但是心裡就是不想坐了,這是一個階段下一階段是在85-90分鐘的時候,也是這樣,身體有一點問題,可以再坐2個甚至3個小時,可是心裡卻煩的要抓狂,真是百兒撓心,盼著趕緊有人打來電話,或者跟人打個架也好啊,只要不再坐這就成。有些人真的會在那個狀態瘋掉。1999年,我在北京長城腳下的山裡面,也沒有任何人打擾我,可是有那麼幾天我坐不住了,就往下跑,恨不得找人打一架,那個躁狂無法形容,但是過去了就好了。在那個時候不要楞坐,我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吃點苦頭,那是個下著大雪的冬天,我就去爬那些未被開發的野長城,因為沒有路,所以在鑽灌木叢時身體都被刮破了,雪很深,回來時都是濕的,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有時候過分的禮教,過分的禮儀會害死人的。所以適當的時候要懂的放鬆,懂得釋放自己。
 
學員8】請問師父修行可以得到什麼,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做到心如止水,讓我不再問這樣的問題?
 
【師】來,讀讀這個小冊子,《心經》第二頁的第六行,「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無智亦無得,無所得是吧?再看第三頁的《信心銘》:「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再往後看,「歸根得旨,隨照失宗。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莫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放之自然,體無去住。任性合道,逍遙絕惱。萬法齊觀,歸復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不可方比就是不可說,不可議。最後這一頁,「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禪修最後就是這個樣子,一無所得。如果你還想所得那就還在「以心來認知身」的這個階段。如果突破了身心的二元對立束縛,那就是徹底的自由自在了。徹底的自由自在不是死亡,也不是毀滅後的什麼也沒有,我,身心自他,已知,未知,空間,時間,在哪裡,做什麼,過去,現在,未來,徹底的一切無所得,你就真正的自由自在了。就像莊子里邊的《逍遙游》,《齊物論》。逍遙是個體的自由,齊物是我們跟各種事物原本一體的,自他沒有對立的。
 
所以禪修的境界就是無所得,因為我們都本來具有的,這也是佛法跟其它宗教的不同之處佛法說我本來就是迷糊聖人,如果能把那些令人迷糊因素剔除了,我們就是聖人了,所以說人人皆可成佛。而宗教講拯救者,救贖者,創造者,守護者,保護者,我們則是生而有原罪的,所以我們得信他,得依賴他的救贖,歸屬他才可以。所有宗教都有它的第一因――比如上帝,真主,上清,宗教主宰,因為他主宰你就要無條件的歸屬給他。而佛教不承認那些,它講自作自受,它講緣起互動,沒有第一因,沒有主宰,沒有神靈,修行的一切從開始到過程到終點全在「自身,自信自心」上,因此把佛教判定為宗教是對佛教的歪曲,因為佛教沒有第一因,沒有主宰神,沒有盲從。
 
而且佛教有很多科學方法,比如禪修,它符合科學幾個根本原則:首先是可重復性經驗,任何人打坐,痛的面前人人平等;而且這個實驗器皿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是眼耳鼻舌身意;實驗步驟也是一樣的,但實驗的結果不一定相同,都非常符合科學精神
 
學員9】但科學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肯定是相同的啊。
 
【師】科學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一定相同的啊,要不怎麼會有質量檢查監督部門呢?同樣機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東西會有不合格產品,是吧?
 
學員9】那我們的打坐瑜伽有什麼不同呢?
 
【師】瑜伽最終要回到「梵我合一」,梵是能所的能,我呢就是被動的所,還是二元對立的,它是讓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力氣徹底的耗盡,叫做「六識短路」――這是我給起的名,呵呵。它的原理就是給六識停電,讓它們徹底沒有動力,當然就定住了嘛。禪定不是這樣的,禪定在不否定六識功能作用基礎上超越了它們的功能作用
 
釋迦摩尼在沒有苦行之前,曾跟隨兩個婆羅門教瑜伽高手練「四禪八定」,三個月內都達到了最高境界。那兩個瑜伽師想勸釋迦摩尼和他們一起作瑜伽師,並分他們的一半徒眾給佛陀佛陀立刻拒絕了,因為他一出定就發現煩惱還存在,所以就放棄了瑜伽修行。又過了六年苦行生活,還是找不到祛除煩惱辦法,然後就去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後悟道成佛了――成佛不是死亡,也不是成神,他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最平凡的導師良醫給我們這些煩惱人類出了祛除煩惱的藥方――眾生平等可用的藥方。並由平等推衍出了向內觀察的智慧大愛慈悲,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現在寺廟或看佛教書籍,感覺都不是這樣的,他們把釋迦摩尼神化了。我們再看下《心經》,這個版本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倒數第三行,「故知波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看看,把一個佛陀導師變成「大神咒,大明咒了,無上咒,無等等咒了,這是整個人類精神世界的退化和損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我們念這幾句話能明白什麼道理,能成為導師我就不信
 
實際上,念經誦咒的目的只是「剿滅情識,回歸自心。」情識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因為情識對我們的作用太強了,我們就通過念咒去轉移,轉移,最後回到本源處,這就是念經誦咒的本來作用我們現在卻有太多人「因指不見月,反而執指為月」,不但失指,而且失去了見到月亮機會。放到這裡就是過於強調念經誦咒的功用,卻與最重要的回歸本心失之交臂,它只是個如道的方便,卻絕對不是道。
 
禪修絕對是件很有意義事情,是值得我們以生命去體驗的。
 
學員10】既然禪修是無所得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無所為呢?
 
【師】舉個例子,如果比爾.蓋茨說他什麼都不幹了,我們肯定相信;那如果是門口的一個乞丐說我放下了,什麼都不幹了,你信嗎?
 
學員10】如果所有人都不幹了,就都不要吃飯了,也不會有科學破壞自然了,這裡面有很多矛盾事情
 
【師】所以說,人活著就是個悖論。達爾文生命的由來是從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水裡到陸上,從四肢變兩肢,這隻代表學術觀點,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的。實際上,事實是所有的生命都是瞬間產生的,它是動態的緣起,瞬間的裂變,一下子就俱足的,這才是生命現象。而我們現在治學,治理的人都搞不太明白,老是一個線性思維,有點過於狹隘了。
 
禪修最後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而活,也就是活著的價值意義何在。禪修告訴我們,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們,無論他們對我們好與壞,那隻外在自他關係,這個關係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身心關係,而身心關係中,解決心靈的問題是才是生命中唯一有價值事情
 
想要解決心靈問題我們一定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看歷史傳記,歷史述說,沒有一個不需苦修磨練上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人。即使是六祖――24歲就得了五祖衣缽,然後為了躲避佛教弟子的追殺,在命運的安排下,他在獵人隊伍中隱姓埋名15載,39歲出來在廣州光孝寺傳法。釋迦摩尼也是一樣。耶穌基督更是可憐,最後的晚餐中他說,你們中的一人會背叛我,他明知道會被猶大出賣,他也可以逃走,但他沒有。
 
禪宗一句話,「不異舊時人,但異舊時行履處。」我們看書時常會看到:老僧30年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有一時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30年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講的就是在生命的實踐中,平常心是道,一點神奇也沒有。但是這個平常心跟30年前那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虛妄分別已經是不一樣的了――它是我們看破了虛妄分別後以平常心遵從世俗的人為約定和自然法則平常心。
 
因為如果不遵從自然法則世界就會太平了,所以佛法絕對不是製造出一個恐怖來嚇唬人,同樣也不給人一個誘惑,讓人相信它就可以得到什麼,它只是如實的陳述了生命生物與所存在的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這個相互關係是沒有主動與被動的,也沒有主觀與客觀,有的是全部的相互關聯性――人要對自己身心負責,也要自他關係負責。這個自他關係就是社會關係――所有的人與人,人與其它生命關係,還有人與自然關係,再有就是人與自我位置的關係――到底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是否存在,無論如何,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是存在的,空間的東西南北,上下左右,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十方這些都是我們普遍認知存在的。所以最後還是要落實到我們生命的行履處――以個人的操守解決自我身心問題,以行履解決自他關係,就是這樣的至簡至易!
 
那這個至簡至易要從哪裡入手呢,就要從我們的禪修入手。以一個二十一世紀和尚的眼光來看,要想拯救這個世界,雖然不可能讓他完全復原到那個「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人間世外桃源社會,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在規避掉不同信仰,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利益集團的歸屬問題後,回歸到一個共同的、樸實的價值操守問題上來,那就是禪修,它能幫助我們突破一切障礙,它有個最大的公約數――就是對自己的心靈負責,對自己的身體與作為和言行舉止負責,讓自己擁有向內的智慧與洞見,對他有一慈悲的相處之道,對社會有一份該承擔的責任義務放在過去,放在未來放在東方,放在西方,放在任何信仰體制下,這些都是人類最樸實的價值這就是禪修帶來的社會價值
 
學員11】那就是說禪修還是有所得的?
 
【師】但是你要帶著所得的心去修就是不對的,還是要無所才可以也就是處於有為與無為之間,才可以找到那個臨界點。當過老師的人都有這個體會,其實他們最喜歡的並不一定是學習頂呱呱的學生,他們更喜歡那些學習中上又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而實際呢,學習尖子生走上社會後也往往不會有太多的作為。所以講處在有為與無為之間,處在進與退之間,處在門內與門外之間,這個點不好把握。但只有在這個狀態下,我們可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禪修說有所得無所都是不對的。
 
真的想化解掉二十一世紀危機是不容易的,因為二十一世紀既不缺乏科技人才也不太缺乏經濟人才,它所缺乏的是可以自然與人相處,可以給予微笑,發自內心無所求的微笑,看到星星會落淚,看到自然界的一切都會由衷感動的這樣的人。現在真的缺少具有這樣心態的人。我們的物質發展過速,而人們的幸福感受卻是越來越少。我在報紙上看到,中國發展速度最快城市前四位:北京上海深圳廣東居民幸福指數卻排在後幾位,而發展速度落後的江蘇,重慶,四川,雲南幸福指數卻位居前面。就是這樣子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