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讀《圓覺經》心得

uploads/content/2022/june/17899ccd8983ae488677a8b27a15efd9.jpg" />

  圓覺經講座聽完,對這一部經尚不系統地理順脈絡,僅就我心有所動的一些體會寫一寫。

  一、《圓覺經》講什麼?

  圓覺即法身,講法身境界修法,按三身判教的方法這是關於法身修法的了義經。

  二、學院提倡到極樂世界法身,為什麼還要講關於法身經文

  通過講經,讓我認識到法身境界不可思議殊勝!同時認識到法身修法的不易成就。利用我們的愛慕心求生極樂凈土,在阿彌陀佛的親自教導下,沒有任何偏差修法身法身修法如同挖井,在沒有挖倒水之前,菩薩凡夫是沒有區別的。學院提倡的念佛、念咒、觀想修法,比較適合現在人的根性,念一句佛、一句就有一句功德法身成就好比挖到了水源,以後可以源源不斷地喝水;而我們念佛、念咒的修法,好比我們即使只賺到2元錢,也可以買一瓶瓶裝水,也可以有水喝。只要我們源源不斷地念佛念咒,喝水是沒問題的!

  三、法身境界是怎麼樣的?

  我們的覺性是周遍十方法界的,到了清凈圓覺的法身境界,對一切世界、一切眾生都可以了如指掌。也可以按自己渡化眾生的願力任意造作各種凈土。而且不生不滅,窮遍所有的時間、空間、物質精神…。

  四、輪回怎樣產生的?

  輪回的根本是無明無明的根本是執著有我。佛於清凈圓覺的不二境界中,現諸凈土,是圓覺-凈土的小循環。凡夫清凈圓覺的不二境界中現自己的身心和所居依報的穢土。是六道輪回的大循環,而且如果不修佛法,將永遠回不到圓覺中去。我們的本性是周遍法界清凈圓明。凡夫執取小部身心為我,實為揀芝麻西瓜狹隘之舉。為了這個實際上如空華而以為實有的小身心的享受、存續,做諸如空華而以為實有惡業,循業受報,於六道中輪回不止。我們要破除這個小身心自我觀念

  五、老闆是誰?

  這個身心不是我,知道這個身心不是我的也不是我,知道這個身心不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是主人公嗎?就象一個工廠,天天和這些個廠房設備打交道的工人,並不是擁有者,只是過客。管理這些過客的那個管理者即總經理也不是擁有者。他也會變得,明天可能還張三了。真正的老闆是後面的董事長,他真正擁有這個工廠。但是他也能把這個廠子賣掉,主人又換了。這個知一切法、生一切法的法身,為什麼是不生不滅的。從哪裡開始呢?就象思考這個宇宙的邊緣一樣難以有定理。從凡夫的角度揣摩法身總是不對的,只願這會變成成佛的增上力。

  六、眾生根性的差別

  講義中講眾生根性無差別,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你就是什麼樣的根性。但是你為什麼會遇到不同的師傅呢?造的因不同,果就不同。還是有差別的。

  七、圓覺的修法—頓法

  實際上只有頓法,如同挖井,挖不到水之前都是不成功。止、觀、禪的修法是為了最後的頓成。沒有可能說你修到了50%的法身。漸法如同拿布做衣服,沒做成之前,如果天氣變冷,即使只披塊布,也可以禦寒。法身修法好像編程、或編股票、期貨行情公式,即使有一錯誤它也運轉不了,不能用,一成永成,不成就是不成。頓法佛講的是如幻三昧修法,很簡單: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再就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講義中說真正能用的上的修行方法,就是這個如幻三昧。要求把這兩段話經常背誦,熏習出我們的佛教知見

  八、圓覺的修法—漸法

  即止、觀、禪的修法,修三力,寂靜力、變化力、寂滅力。比較適合我們的是觀的修法。止是取靜,靜極便覺。觀是幻觀。修觀是如苗漸長,每一步都有收獲,修止是挖井,只有挖出水來,才有收獲。但是如苗漸長的修法也是要到最後結果了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要的收獲。修幻觀是修如何說服自己的過程,說服自己一切皆幻。到最後真就可以幻化一切。修禪就是不著一切相,煩惱斷盡,便證實相。三者的差別。止就是把門關上,外面的都不管,讓自己的靜下來。觀就是內心外境不管如何變化,我的那個咒語佛號、佛相,只管提起。禪可比戲水的鴨子,不管水臟水凈,我玩我的,玩夠了,渾身一抖,滴水不沾。夠瀟灑。但是要是你的防水性能不好,可就泡壞了。止、禪靠自力,觀靠自力、還有如來加被力、法界緣起力(我聽說觀氣脈明點就是法界緣起力)。止是減法,觀是加法,禪應該是不加不減。

  九、三身成就

  應身成就如:往生凈土、修成羅漢。報身成就如修成本尊法身成就開悟見性。應化身緣起修,報身以觀想修,法身以不依而修。法身不生不滅,應化身有生有滅,這兩個好理解。報身的有生無滅,不好理解,是不是佛陀利用他的超級般若智慧,創造了一種無窮循環的因緣果報模式!

  十、這一

  在南懷瑾先生著的《圓覺經略說》中,講到禪宗臨濟祖師臨終時留下的一首偈子: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它,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我們的心念流水一樣永遠在溜,雜念妄想永遠停不住。你知道雜念妄想很多的那個“知”,就是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的照,這個“知”它本身沒有雜念妄想………叫它佛也可以,叫它道也可以,叫它是圓覺也可以。但然南老師在別的地方開示了,這一“知”還不是究竟,不過也差不多了。就是看了這個開示後,我才認識到佛教應該是真有其事,不僅是神秘化、宗教化的一面。還有科學的一面。有這麼一個宇宙時空,還有一個“知道”這個宇宙時空的觀察著。如果沒有這一“知”,就是沒有這個觀察著,這個時空存在毫無意義,或者說是不存在。楞嚴經中講最後丟不掉的,就是它。這個覺,不能用因緣和合而成,是本有的。根據講義:“知道一切皆幻的那一知可以認為它是不凈的圓覺心,它是圓覺心的不圓滿的顯現而已,不能說它對,也不能說它錯,也不能沒有它………”。現在的這一知肯定是不究竟的,但大方向應該是對的。搞不懂的是知道自己念咒在打妄想這一知到最後的圓覺心。到底有幾層?知道自己在打妄想這一知是空華,知道“這一知是空華”的第二知也是空華………我們總是通過背後的一個東西知道前面的是幻的,但背後這個東西也不要以為是真的,這背後有幾層?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說法,我們這個生命是我們原始生命的第三重投影。是不是現在的身心是第三重,背後那個知者為第二重,知者後面的知者為第一重?。“遠離幻化世界要有遠離心,這個遠離心也要遠離,離遠離心也要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這麼看好像也是三重。等自己成佛就會全部明白了。有時候看禪宗公案叫你放下,再叫你連以為放下的心也放下,放無可放可能就差不多了吧,看來都是一個東西愛因斯坦晚年好像說過,這個時空是一種錯覺,是不是他悟到了第二重?有時候會覺著釋迦佛太偉大了,他費盡艱辛地發現了這個身心時空的奧秘,又不辭疲倦地說了那麼多的經來教化我們。阿彌陀佛也很偉大,知道法身修法之不易,幻化了這個極樂世界讓我們了無障礙成佛門票很便宜,只要念幾句佛號

  學了圓覺經》,更要好好的准提咒,好好念阿彌陀佛。期望著那一天,在阿彌陀佛的指導下,能明白這個身心宇宙的終極真理。而在當世,有準提咒能增加我們的福報,好好走完最後這一輪迴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