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雅·凱瑪:禪與自在解脫 第二章 禪坐的重要與方法

禪與自在解脫 第二章 禪坐的重要與方法

禪坐為什麼重要?既然大家來到這里,想必之前都有了某種程度的了解。但我還是想要強調,禪坐不是用來打發時間的,禪坐的重要在讓我們擁有美好生命

人類習於不斷地思索未來及回憶過往,這正是我們認識的一種荒謬。年輕人大多會思索未來,因為他們認為有很多未來等著他們;而年長的人容易回想起過去,因為他們已經經歷了很多的時光。然而,只有生活在每個剎那,才能算是真正地體驗生命生命是不會在過去進行的,因為那隻記憶生命也不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那還在計劃。我們能夠掌握的僅有現在,就是這瞬間;而我們「必須」學習活在當下,這也算是一種荒謬!不論你已經生活了六十、七十或八十個年頭,現在都必須重新開始學習如何真正地體驗生命。如果能好好學習,很多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了。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是有困難。只要嘗試過的人就會知道,而還沒有嘗試過的人早晚發現的。像這麼簡單的論點,卻是一點也不容易做到!除了借著禪坐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學習生活在每個當下。禪坐有各種的觀點層面對於學習活在當下有很大的幫助。

只有禪坐者懂得照料心靈

要是說到照料我們的身體,大家馬上都變得相當能幹、相當有效率。我們一天至少洗一次身體--或許還洗更多次。我們出門要穿著整潔的衣服,到了晚上我們會讓身體好好休息。每個人有一張床。如果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我們也就無法再為生活奮鬥。我們給身體一棟用來遮雨、擋風、避日、祛暑和防寒的房子,不然我們沒辦法好好地生活。我們用營養豐富的食物來喂養身體,沒有人會想到要吃毒葯。除了給身體吃好的食物之外,我們還要讓身體運動,至少我們會散步。如果不走路,我們的雙腿會萎縮而無法使用。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如此呵護我們的心靈

事實心靈主人身體只是僕人,所以,對於心靈的照料更為重要。如果這個僕人有著完美條件--年輕、強壯又精力充沛,而有一個孱弱、無能又不知所措的主人,勢必無法完成令人滿意的工作主人必須指示僕人,即使僕人軟弱又無精打采,只要主人做事有效率又睿智,整個家庭也會井然有序。

心靈身體就是我們的家庭。如果說內在的家庭雜亂無章,就不能期望外在家庭有條不紊。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正是依靠著這個有秩序的內在家庭。這個主人(負責人),必須儘可能地保持最佳的狀態

宇宙中,沒有什麼能和心靈相提並論,或是能取代它的地位,所謂「萬法唯心造」。然而,我們如果將心靈視為永恆不變的,那也是另一種荒謬!沒有人會認為身體永恆不變的。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會趕緊去看醫生;當身體飢餓的時候,我們會趕緊吃東西;當身體疲累的時候,我們會趕快休息。但是,心靈呢?只有禪坐者懂得照料心靈

如果希望生命的成長能夠更有深度,有更寬廣的視野,那麼心靈的照料就是不可或缺的,否則生活將停留在二分法的層面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生活在過去與未來、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擁有與非擁有、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局限中。只有學習過的心靈才能夠讓我們看見其他的層次

心靈也需要鍛煉

心靈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凈化心靈讓它向上提升。但是,並非如同我們洗澡一般,每天一次或兩次,而是要趁著我清醒的時候,時時刻刻地凈化它。為了要踏出這第一步,我們必須學習凈化心靈方法。清洗身體非常簡單,只要使用肥皂和水就可以辦到,這是我們從小就學會的。然而,能凈化心靈唯有心靈心靈里所存有的一切,只有心靈能夠取出。在禪坐中,一秒鐘的專心有一秒鐘的凈化,因為幸好心靈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做一件事情。雖然,像佛陀所說,我們在一眨眼的片刻就有三千個念頭,不過我們通常不會感覺到那麼多,而且它們也都在瞬間消失,心靈念頭是一個個飛快地相續不斷的。

當我們專心的時候,對我們造成染污五種障礙(五蓋),就沒有蠢動的機會,因為心靈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專心的時刻漸漸增長,就能夠漸漸凈化粗糙的污垢。

我們的心靈,是宇宙中最特殊的工具,也是我們唯一所能擁有的。如果我們有了一個精巧的工具,我們會細心地照料它。我們會將它擦亮,去除所有銹蝕,還會將它磨利,上點油潤滑它,在不用的時候,我們會好好地保存它。現在,我們擁有能夠實現(包括開悟等)所有願望完美工具,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妥善照料它。否則心靈將無法有完美的表現。

在禪坐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去除心靈里我們不想保留的部分。在我們的心靈中,只要保留與禪坐相關的內容當我們的學習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相同的方式幫助我們去除心中所有不善的念頭。如此的禪修,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助益,而且日漸專註於善念,也對禪修有深刻的影響。當一個人,無論是先生或是女士,只要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心靈主人,而且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們就有資格稱得上是阿羅漢--一位了悟的聖者

如果上述的方法不是隨時都有效的話,也請不要感到驚訝,給心靈一點時間,一定會有效果的。只要不讓心靈主宰我們,而是我們成為心靈主宰,即使片刻如理如法的起心動念,都將是無限的釋放和解脫。無論是怎麼樣的念頭痛苦或是快樂,在持續不斷的時間長流中浮現,這些都是我們專心於禪坐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學習將之去除的部分。

第二個步驟,就是讓心靈保持靈活。一個未經訓練的心靈如同鍾擺,總是從一個主題擺動到下一個主題,而且你會發現很難讓它停在某一點。以讀書為例,當你讀完某一頁的時候,常常會發現知道自己剛剛讀了些什麼,常常需要整頁再重讀一次。心靈鍛煉必須像是在做俯卧撐、舉重訓練一般,鍛煉心靈肌肉,讓心靈能夠專註於某一點。只要進行正確的訓練,教它動就動,教它靜就靜,這樣就能夠發揮出心靈力量

因為心靈的訓練還包括學習去除染污的部分,所以心靈也因此產生了力量。我們之所以還不能成為阿羅漢,就是因為我們存有相當程度的「自我」。這種「自我」和「我所有」的症狀,與「如果可以的話,請你離開,這東西要了」的態度,造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問題。當我們在思考、講話、閱讀、看電影是有意欲的時候,「自我」是如影隨形的。在禪坐的過程中,最需要去除的就是所有包含「自我」的思想。若是朝著去除「自我」的方向來思考,就可以沒有「自我」的存在了。

只要開始學習去除這些包含「自我」的思想,就算只有片刻的時間都是朝向正確的道路邁進了一步。首先,在精神上必須先平靜下來,心中沒有任何的欲求。雖然這些說辭常常為人所用,但是我們能用的方法也只有這些。其實,這精神的道路,是一條借著去除所有建立於「自我」的思想,能舍、平靜的道路。建立於「自我」的思想,包括「我」的所有,不同的習慣、意見、信仰思惟模式等等。想要在禪坐中完全停止思想是很困難的,頂多隻有在「自我」的感覺漸漸不那麼強烈的片刻產生「舍」的感覺。不過,當這種「舍」的感覺生起思想立刻會反應說:「哦,那是什麼?」當然,這表示又開始思考了。

心靈若是能夠專註一心而不散亂就如同鍛煉心靈肌肉,讓心靈充滿了力量佛陀教導的內涵是極為深廣、非常人所能及的,因此也只有極為深廣、非常人能及的心靈,才能如實了知佛陀所傳遞的深邃的涵義。因此,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來鍛煉心靈

身體力量,使它有能力完成我們交付給身體的任務。心靈力量,也同樣能夠完成我們交付給它的任務。充滿著力量心靈,是不會受到無趣、挫折、失望和不悅的影響,因為心靈已經有能力排除這些負面情緒。學習禪坐,正是鍛煉心靈所必需的肌肉

作為宇宙最有價值也是最復雜的工具,心靈當然也是需要休息的。我們打從嬰兒時期開始,以及累世以來都不斷地在思考。我們整天在想事情,整晚都在做夢,沒有片刻的休息。我們應該給心靈一段假期,但是,心靈要做些什麼消遣呢?在身體的假期中,它可以去沙灘、到海濱、爬山郊遊或是出國遊玩,但是心靈呢?就算不去想那些繁瑣的家事也會在其他地方想著所有的景觀、聲音味道。如此一來,心靈只是改想著其他的事情,而沒有真正的假期。

如果我們沒有讓身體在夜晚得到應有的休息,它早晚生病的。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需要休息,但是睡覺不能讓它得到休息。只有心靈完全停止思考的時候--就算只有片刻的體驗--才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休息,就好是在連續播放的影片中,出現了一段空白的畫面;因為念頭像底片一樣是連續播放的。別忘了,就算沒有拍攝,底片也有基本的畫面

如果於禪坐中,讓心靈的膠捲停止播放片刻,我們就能身體心靈最純凈的部分,那是充滿法喜的片刻。這一片刻的法喜是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也是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達成的。這種法喜與外境完全不相干,只有借著心靈專註才能產生。無論是美食、晴朗的天氣、種種娛樂或良好的人關系所帶來的愉悅心情,都完全無法令感覺法喜,因為這一都是變動不居的。如果用心學習,那麼,專註心靈就能給你法喜。

片刻的靜默,不只是感覺平靜,而且有一種滿足感,就像心靈終於找到了家。如果沒有辦法身體一個家,我想沒有人會感到快樂。同樣地,若是心靈有一個家,我們也不快樂平靜與祥和,就是心靈的家。在經過一天辛勤的工作之後,我們可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輕松輕松,到了晚上就有張床可以好好睡覺。現在,心靈也有了休息的處所心靈本來就不是用來思考的,無論所想的內容是什麼,思考本身就是一種苦。思緒的游移總伴隨著摩擦,任何移動的事物都會產生摩擦。

經過片刻的鬆弛和休息,心靈除了獲得新的力量外,也因為找到了回家的路,而隨時都能感到歡喜。在禪坐時所生起的歡喜,可以充滿一整天,而我們將領悟到世上再沒有任何事,能夠比得上在心靈家中所得到的祥和與平靜

這就是為何除了禪坐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生命真正感到滿足的原因。雖然生命可以從外在環境獲得部分的享受,但是由內在心靈所得到的滿足感是更加深廣的。這份隨緣、捨得的心境,帶來了心靈的洞察力,也就是領悟力--這是自我」憑著思索而長期追尋的。所以當「自我」停止了追尋,思考就不需要存在;當「自我」停止了追尋,不知足感會完全消失。這就是我們需要禪坐的原因。現在我們來談談「如何」進行禪坐。

禪坐的方法

禪坐時必須全心感受著呼吸也就是將注意力放在鼻尖。當呼吸的氣流接觸到鼻尖的時候,就會產生感覺。借著那種感覺讓我們能夠學習如何專一心思。對初學者來說,這可是不簡單的。

呼吸代表生命,而且有很多的理由顯示,呼吸非常適合成為禪坐的重要主題。首先,我們隨時隨地都要呼吸,無法停止呼吸。我們都知道呼吸很重要,但是除非窒息、溺水或無法呼吸時,我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快要窒息時,哪怕只一口的呼吸都是價值連城。漸漸地呼吸正常了,我們又馬上忘了它。呼吸和我們每個人關系都是最為親近的,呼吸代表生命,它和心靈是一體的。當人們感到緊張或受到刺激時,呼吸就變得急促。當心靈平靜祥和的時候,呼吸也一樣柔和平順。當呼吸微細到難以覺察,就表示禪坐真正進入了專註階段。將呼吸當作禪坐的訓練方式,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呼吸身體所有功能之中,唯一可以自動調節又能夠受意念控制的。我們有些時候能令呼吸更深、更長,或者令呼吸漸慢,乃至於暫時停止呼吸

雖然訓練專註呼吸方法有很多種,其實在一呼一吸之間能夠清清楚楚就夠了。不需要刻意在呼吸上耍花樣,只要依照自然節奏即可,這樣一來就比較容易訓練專註。比起要求心靈專註在鼻尖的訓練,這方法是稍微容易些。

或者,你能呼吸的同時借著聲音來輔助,舉例來說,可以念「普陀」(buddho)。在吸氣的時候念「普」,呼氣的時候念「陀」。呼吸加上聲音,相輔相成。對受用的人來說,「普陀」可是意義深長的。

你也能在呼吸的同時計數,吸氣時數「一」,呼氣時數「一」;再吸氣時數「二」,再呼氣時數「二」。計數以多於五,少於十最為恰當。當數到了十,再從一開始數起。每次心神散亂時,也再從一開始數起。剛開始時,如果你一再地從「一」開始數起,也不要太在意

所有的心靈都是相似的。你不必認為「我」不適合這種方式所說的「我」到底是誰呢?只是一個未經訓練的心靈而已。比如馬拉松賽跑,任何人只要受過訓練都可以跑得又好又快。如果還沒有接受訓練,就認為「我不行」,「我根本跑不快」,這就叫做愚蠢。

不論是計數、念「普陀」、專註鼻尖,還是在呼吸之間清楚地覺察,在這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精進學習。如果你能夠感受到腹部的起伏,就表示你的學習有了一些成果,要好好保持下去。禪坐的時候將雙腿固定放好,這可以讓我們坐久一點;背挺直,但是要放鬆;肩膀、腹部以及脖子都要放鬆。當你發現自己向前傾倒的時候,趕快再坐正;頭部也是一樣,當你發現頭垂下去的時候,立刻再抬起頭來。如果猛點頭而且頭向前倒下,這表示你已經睡著了,或至少有睡意,對禪坐而言,這些都是不應該的。禪坐需要完全的清醒

給思緒一個名字

或許你會發現,不管如何嘗試,無論是念「普陀」、計數或是隨著一呼一吸專註於鼻尖等方法心靈就是無法專念於呼吸上。想要讓心靈專念於呼吸,至少要訓練好幾年,因為種種思緒會像影片一樣地播放。想要克服這些如潮水一般湧來的思緒,方法就是當思緒一湧現就立刻給思緒一個稱謂。但是如果覺得太困難也可以稱謂為「這是思考」、「有點混亂」、「正在回憶」、「計劃計劃」或是「真無聊」,等等。怎麼稱謂都沒有關系,因為就在稱謂它的那一剎那,你已經離開了思緒並且觀照著它。除非你如此觀照,否則你將會因為思緒紛亂而精神衰弱。在家裡,你可能因擔心亂跑的貓兒被鎖在卧室里,或擔心孩子們晚餐吃得不夠營養。無論所想的是什麼,你都不斷地在思考和擔心,而且還會將這些思緒合理化:「你說的是沒錯,但是我不能不去想這些事情啊!」不過,在禪坐的當下是無須思考任何事情的。生命一直都在進行,不需要我們去擔心。而念頭剎那間,也都不斷地生生滅滅。

念頭一出現的時候就看住它們,並且取一個名稱,名稱取得恰不恰當都沒有關系。在禪坐的當下,任何的稱謂都代表著那個需要除去的念頭如果你已經能夠在禪坐時給念頭一個稱謂,你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看住自己的念頭,比如說善的、有益念頭成熟態度,等等。當你發現自己有著不成熟或不健康想法,你就能夠除去這些念頭只要你可以隨時導正自己的念頭,就再也不會不快樂了。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自覺地鬱鬱寡歡。

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看住念頭的益處,但是在禪坐中能夠看住念頭,就意味著你的觀照力已漸漸深入了。觀照力的加強正是初步所要達成的目標佛陀曾說:「唯有觀照力能夠凈化人心,能夠摧毀貪念,能夠步入聖道,能夠真正度脫一切苦厄。」觀照力能夠令人清楚了知「我正在思考」、「我心思雜亂」、「我正在煩惱」、「我感到憂慮」、「我在夢想未來」、「我正在期待祈願」,等等;觀照到念頭之後,再將注意力回到呼吸上。就算你有一千個念頭也要給它們一千次稱謂。這是學習觀照力的方法。除了知道思緒的內容也要清楚產生念頭過程這就是觀照「四念處」的基礎,只要精勤學習,就是邁向解脫的唯一道路。

平常身體習慣一直坐著不動,所以禪坐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其實,主要是由於我們在嘗試著讓身體保持不動緣故。不管時間長短,身體本來就不喜歡靜止不動。即使你有最舒適的床墊,而且又能夠好好睡覺,整個晚上身體還是一直在動。因為身體固定不動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受,所以它會移動好讓自己覺得舒服。即使在睡眠時只有些微的意識身體也會不舒服而移動。當我們靜坐、禪坐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情形出現。如果覺得不舒服,與其順著身體逃避辛苦的習慣性、自發性和反射性的反應而移動身體,還不如仔細檢視這種現象,真正清楚知道產生不舒服感受的原因。看看是因為坐墊、地板還是另一條腿所引起的。因為接觸產生感受,而感受產生反應。(順便一提,這就是令我們一直生死輪回的原因,針對感受所產生的反應,就是生死輪回的主因。)

觀照你的感受

有三種類型的感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如果心靈觀照出有苦受浮現,就可以如此分析:「啊!這是被稱為痛苦的苦受。我不喜歡這種感受,我要除去它。」從早到晚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作如此的觀照。當苦受浮現,無論我們遠離、排斥這種感受,試著改變外在因素,還是各種努力消除苦受的嘗試,都無法真正消除它,除非我們能夠將心中的渴望去除。無論我們如何善待身體,無論我們如何移動它,身體還是會一再地感到不舒服,那是因為我們總是渴望著舒適。

注意一下這個順序:接觸、感受、反應。當出現「這是痛苦我要遠離它」的念頭,與其試著去遠離痛苦,不如全心觀照這感受的所在,如此就能明了感受的本質是無常的。無論是感受的內容或強度都會有所變化。隨著念頭的轉變,你們應當就能夠了解,感受是不堅實的。

有一事實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就是並非是這身體在受苦,而是身體本身就是苦。只有了解這個事實,我們才能開始深入探討人生受苦的本質。因為我們不是只有偶爾感到不舒服,而是這個身體本身就是由苦所組成。身體如果一直坐著躺著不動,一定會感到不舒服。要知道無常和不知足,本來就含藏在人類身體中。所以,當身體不舒服的感受出現,如果真的要移動身體,也必先經過如上所述的認知後再移動,而不要不自覺地移動。就算檢視過理由,要移動身體也要輕輕地移動,必須不會對自己或鄰座同學產生干擾

如果咬緊牙關地坐著,並且想著:「就算會很苦,我也要坐下去。雖然討厭吃苦,我還是要坐。」這樣做早晚會對禪坐、對整個學習造成厭惡,這和不自覺地移動一樣是錯誤的反應。一個是為了貪圖舒適,而另一個則是對不舒適感到厭惡這是一體的兩面。只有深入觀察種種感受的本質以及所產生的反應,才能獲得解決之道。當感受和思緒出現時要面對它們,了解到它們都只是暫時的,是生生滅滅的,所以怎麼會認為那是你們的感受和思緒呢?你有要求它們出現嗎?當然沒有。你是心來禪修的,不是嗎?然而坐著坐著,滿腦子都是這些思緒。它們是屬於你的嗎?這不是在受苦嗎?

無常」、「苦」和「無我」,是世間一切的真理。除非我們從內心認知這三個真理,否則將無法知道佛陀所教導的真正內容。其餘都只是文字,唯有禪坐能帶領我們向前邁進。這可不是紙上談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