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4章 必要的療愈 身體的療愈

  第4章 必要的療愈

  在靈性道路上,需要發現內心深處的創傷,才能達到真正的成熟:包括來自過去的悲傷、未實現的渴望、一生累積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說:「如果沒有痛哭過許多次,禪修就還沒有真正開始。」

  幾乎每一位走上真正靈性道路的人都會發現深刻的個人療愈是靈性歷程中必要的部分。承認這種需求就能靈性修行導向身體、心和心智的療愈。這不是什麼新觀念,自古以來,靈性修行就已被視為療愈的過程佛陀耶穌都是著名的身體療愈者,也是偉大的心靈醫生

  越戰期間,我在越南看見一個結合這兩位導師的強大意象。雖然當地戰火猛烈,我還是被一間寺廟吸引前去拜訪,它是由著名的大師「椰子和尚」在湄公河三角洲的一座島嶼上興建的。船抵達時,有許多僧侶迎接我們,帶我們四處參觀,說明他們對和平非暴力的教導;隨後他們帶我們到島嶼盡頭的小丘上,那裡有座六十尺高的巨大佛陀立像,旁邊站立著一樣高的耶穌雕像。他們的手臂環繞彼此的肩膀,面帶微笑。當武裝直升機飛過,四周進行著激烈的戰斗時, 佛陀耶穌兄弟站在那裡,向所有願意追隨他們道路的人展現慈悲和療愈。

  智慧靈性修行要我主動處理生活中的痛苦和沖突,以達到內在的整合與和諧。通過有經驗老師的指導,禪修有助於產生這種療愈。如果缺少必要的療愈步驟,學生發現自己無法進入更深階段的禪修,或是無法整合禪修與生活

  許多人剛接觸靈性修行時,會希望跳過悲傷和創傷,略過生活中的困難。他們希望超越自我,進人充滿神聖恩典的靈性領域,脫離一切沖突。有些靈性修行確實鼓勵這種方式,並教導達成此一狀態方法: 通過強烈的專注和狂熱,帶來狂喜和安詳狀態。有些強力的瑜伽練習可以轉換心智。雖然這些方法有其價值,可是一旦結束練習後,必然會感到失望,因為只要修行者的訓練稍有鬆懈,就會再度面對所有想拋在腦後、未解決的身心問題。

  我認識一位在印度修習瑜伽十年的人他在離婚後去了印度。他離開家鄉(英國)時非常沮喪,工作也很不快樂。身為瑜伽修行者, 他有多年深入而嚴格的呼吸練習經驗為他帶來長期的心靈平靜光明。這些經驗都可算是某種療愈。但不久後,寂寞又回來了,他想回家, 卻發現過去未解決的問題再度出現,和離家前一樣強烈。這也是當初使他婚姻結束、工作快樂原因。更糟的是,這也是他罹患憂鬱症原因。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心需要深刻的療愈,他了解不能再逃避自己,於是開始在生活中尋求療愈。他找到一位老師很有智慧地引導他在禪修中接納憂郁和寂寞。他與前妻尋求和解(但不是再結婚),加入能夠幫助他了解童年的支持性團體,還找到一份社區工作和他喜歡的人共事。這些都是療愈心的漫長過程的一部分,印度那一段只是一個開始。

  靈性道路上,需要發現內心深處的創傷,才能達到真正的成熟: 包括來自過去的悲傷、未實現的渴望、一生累積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說:「如果沒有痛哭過許多次,禪修就還沒有真正開始。」

  若要以愛和智慧具體實現靈性生活,這種療愈就是必要的。尚未得到療愈的痛苦憤怒,童年受虐或被拋棄的創傷都會成為生命中強大的潛意識力量。除非我們能覺察和理解舊有的創傷,否則就會發現自己一再重複創傷的模式,包括未滿足的需求憤怒及困惑。雖然靈性生活有許多種療愈,如恩典、靈恩的復興、祈禱和儀式。但在系統化的靈性修行中,會自然發展出兩種最重要的療愈。

  第一類療愈出於我們與老師之間發展出的信賴關系。越戰中耶穌佛陀雕像的意象,提醒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療愈還是可能的。它也提醒我們,療愈不能只靠自己。內在療愈的過程必然需要與老師或指導者發展出一種承諾的關系,因為我們最大的痛苦大多來自過去的關系,要通過智慧自覺關系才能療愈這些痛苦。這種關系會變成開啟慈悲自由精神基礎。過去的痛苦和失望讓我們陷入孤立和封閉,有智慧老師能讓我們重新學會信任。當我們允許自己最深的恐懼和最糟糕的面向被別人看見和慈悲接納,就學會了自我接納。

  我們從與老師的信賴的模式,學會信賴他人、自己、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直覺自己的親身。這種關系讓我們信賴生命本身。教導和老師成為支持我們覺醒的神聖容器(較後面的章節會談到我們與老師關系)。

  當我們以有系統的覺察練習,開始把覺察和愛的專注力量延伸到各個生活領域時,就會產生另一種療愈。佛陀談到在生活的四個基本面向培養覺察力,他稱之為四種覺察的基礎(四念住)。這四個面向是: 身體感官的覺察,心和感受的覺察,心智思想的覺察,管理生命原則的覺察[梵文稱這些原則為法(dharna)或宇宙定律]。

  在這四個領域培養覺察力,是佛教關於洞識和覺醒的所有修行基礎。持續覺察的力量總是能產生療愈和開放,本書就是教導如何把覺察力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以下是把禪修的專注引進生活的四個面向,以產生療愈的方法

  身體的療愈

  禪修常以帶領我們覺察身體的技術作為開始,這種技術對我們特別重要,因為美國文化一直忽略身體直覺生活詹姆斯.喬伊斯描寫過一個角色:「達非先生住在離自己身體有一距離地方。」我們當中有許多人也是如此。在禪修中,我們可以慢下來, 安靜地坐著,和任何生起事物同在。帶著覺察,我們可以培養一種意願,向身體經驗開放,不與之對抗,真的活在身體中。這樣做時, 就能更清楚地感覺到它的快樂痛苦。我們對此所知不多,因為社會文化教導我們要迴避或逃離痛苦。要療愈身體,就必須探究痛苦當我們仔細注意身體疼痛,會發現有幾類痛苦疼痛有時出於適應自己不習慣的坐姿,有時是生病的信號或身體真的有問題,這些疼痛向我們要求直接的回應和療愈的行動。

  禪修中遇到的疼痛大多不是身體的問題,而是情緒心理靈性執著與緊縮,以身體的疼痛表現出來,威爾姆.賴克稱之為肌肉盔甲,是我們在痛苦情境下,為了避免受到生活中不可免的困難的影響,一再繃緊身體各部位的結果。即使是健康的人舒服坐著禪修時,也可能會察覺到身體疼痛。我們坐著不動時, 肩膀、背部、下頷和頸部都可能會痛,以前未發現肌肉纖維累積的結塊,會在我們敞開時浮現。自覺到結塊的疼痛時,可能也會注意到每個緊張部位所聯結的特定感受、記憶和景象。

  當我們逐漸能覺察過去被關閉或忽略的所有部分,身體就會得到療愈。學會處理這種開放是禪修藝術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用開放而尊重的專注力,覺察構成身體經驗感覺在這過程中,我們必鬚髮感覺的覺察,以了解身體真正的狀況。我們可以注意呼吸姿勢, 支撐背部、胸部、腹部、骨盆的方式在這些部位敏銳地感覺到能量自由流動,或阻止能量流動的緊綳和收縮。

  禪修時,試著讓任何生起事物自由地穿透你。讓注意力變得非常溫和,一層層的緊張會逐漸放鬆,能量開始流動,因舊疾和創傷而停滯的身體部位將會打開。結塊放鬆、消融時,身體會得到更深層的凈化,能量的通道也會打開。隨著這種開放,我們有時會經驗到強烈的呼吸,有時是自發性的顫動和其他身體感覺

  讓你的注意力從表層的「快樂」、「緊張」和「疼痛」進入更深層, 檢視常被你壓抑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覺,以仔細的覺察讓各個層次的「疼痛自然展現。首先,我們可以學會覺察疼痛而不感到緊張,體驗和觀察身體的各類疼痛——壓力、緊綳、刺痛、像針在扎、抽痛和燒灼感, 然後就能注意到疼痛」的所有層面核心是燒灼、震動和壓力的強烈成分,外層通常是身體的緊綳和收縮,更外層可能是厭惡憤怒害怕情緒,以及思想態度,如「我希望這件事可以趕快結束」,「如果我覺得痛,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生命總是痛苦的」。我們必須覺察所有層次,才能得到療愈。

  每個人靈性修行中的某個階段,都需要處理身體疼痛。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長期的課題。就我自己而言,我有過多次深刻的身體解放,那是有機而安詳的,但有時也經驗痛苦而強烈的凈化,那時會全身顫抖,呼吸變得急促吃力,灼熱和火燒感覺會流遍全身,強烈的情感影像也會出現,覺得自己好像絞成了一團。留在這過程中身體必定會被大為開啟,通常會伴隨極大的狂喜和幸福感。無論是溫和還是強烈的身體開啟,都是長期禪修的常見現象當你化身體的修行,重視生起的一切現象,以開放和關愛的覺察留在當下,身體就會自己的方式展現。

  禪修也有他對身體態度:禁慾的修行,勇士的訓練,征服身體的內在瑜伽。療愈者有時也會建議用有意識來治療某些疾病,例如讓癌症病患觀想自己的白血球是小小的白色武士,將癌細胞刺穿並摧毀。這對某些人有幫助,但對我和像史蒂芬.拉維等致力於療愈禪修的人而言,我們發現傷口疾病傾注慈悲而非厭惡和攻擊,會產生更深的療愈。無論是單純的背痛還是嚴重的疾病, 我們都太常以憎恨的態度對待。以覺察來療愈的方法,是以慈悲和關愛的專注力,碰觸最深層的創傷而產生療愈。就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需要我們來愛的,並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不完美的人。」有位女學生首次參加密集禪修時,癌症已經蔓延全身。雖然她被告知會在幾周內死亡,但仍決定以禪修為治療工具。她服用極好的中葯,針灸,每天進行療愈禪修。雖然腹部一直因癌症而發熱、鼓脹,但她細心照顧免疫系統,又健康地多活了十年。她認為關鍵在於具有療愈力量專注,使癌症停止發展。

  對身體進行系統性的專注,可以改變我們與它的整體關系。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身體節奏需求。若未以覺察注意自己的身體生活就會過於忙碌,而無法感受適當飲食、運作帶給身體的愉悅。禪修能幫我發現自己如何忽略生活中的身體層面,並發現身體需求。關於忽視身體,可用蘇菲教派智者,也是神聖的愚者納斯魯丁的一個故事為例。納斯魯丁買了一頭驢子,但喂飽它要花許多錢,於是他想出一個計劃:在幾個星期之內,逐漸減少驢子食物;最後,他一天只餵驢子一小杯穀物。這計劃看起來似乎成功了, 納斯魯丁省下一大筆錢。然而不的是,那頭驢子死了。納斯魯丁在茶館朋友談到這個實驗:「真可惜啊!如果那頭驢子再活久一點, 或許我就能讓習慣不吃東西了!」忽視或虐待身體錯誤靈性修行當我們關注身體,就開始重新恢復感受、直覺生活。發展這種注意力,就能體驗感官的療愈, 眼睛舌頭、耳朵和觸覺都會恢復活力。許多人禪修一段時間都有這種經驗。顏色是純凈的,味道是新鮮的,可以感覺雙腳踏在土地上, 好像又變回小孩一樣。感官的凈化使我們體驗充滿活力的喜悅,以及與當下生活愈來愈親密的感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