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華博士:郭耀華講《金剛經》

郭耀華講《金剛經

時間:2007年10月7日 14:00

地點北京海淀區肖家河西山庭院

參加者: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研究會社員

主講:郭耀華 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 牙醫學士

      北京中醫大學 醫學士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法學碩士

      中央民族大學  宗教博士

[熱身] 大家好!很高興大家來聽《金剛經》講座,隨意坐,《金剛經》除了大乘佛教很重視之外,就當代新興宗教而言,我們也看到台灣宗教里,有些有自己的教義教理也有儒釋道融合思想,然後產生了新的教派,這種的宗教非常多。修行人也非常多,這類新興宗教,像台灣一貫道信徒台灣地區差不多超過100萬人,但他們佛堂,比較虔誠信仰佛堂,裡面都在做講座啊禱告啊,他們應該有一二十萬人修行,單是這個教派有一二十萬人修行。所以我們今天講的《金剛經》,在台灣的新興宗教一貫道裡面是被提出來研究必備的一門經典課程台灣有一天帝教,首任首席師尊李玉階老師是從大陸華山上海過來的。民國時期蕭昌明師公創立天德教,1948年天德教的弟子中國大陸過來到了台灣,天德教後來總部在香港發展,台灣信徒很少,至今幾萬人,後來的天德教徒李玉階老師1980年在台灣復興天帝教,這個教至今在台灣日本美國有一二十萬人,而李玉階老師也常提《金剛經思想這一二十萬人中有靈修修行的超過5萬人。所謂修行是有打坐啊、讀經啊、禱告啊,這樣正規修行的至少還有5萬人信徒。此外,一貫道這個宗教已經傳播到美國日本、東南亞啊,傳播到全世界已超過有100個國家了信徒比較龐大,可能整個一貫道在全世界有幾百萬人,有人統計至少三、四百萬人,主要都是台灣發展出去的。

(學生一貫道是屬於佛教嗎?)答:它是從儒、釋、道文化融合提煉出來的獨立教派

(學生天帝教呢?)答:天帝教也是儒、釋、道融合傳播出來的,但是天帝教跟道家比較有關,跟華山、昆侖派的道家比較有關,跟宇宙銀河繫上帝有關。一貫道的第十八代祖師佛教比較有關,跟濟公活佛比較有關。所以一貫道這個道場、道脈實際上是濟公活佛的道脈。濟公活佛的主要道脈在台灣就是一貫道這個法門,一個宗教常常會有一個法脈,就是發起人,他是從哪個源頭慢慢出來的,要深入了解的,現在我們只簡單了解一下。(註:一貫道法界明明上帝彌勒佛人間天堂、佛國弘法也息息相關)

(學生濟公他應該是和道教比較接近的吧,還是跟佛教?)答:跟佛教比較有關系

(學生他是一百零八羅漢)答:相傳他是十八羅漢之一啊。

(學生:我看羅漢堂門口立了一個濟公,不讓進去敬拜)答: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因為濟公活佛是最調皮的,是比較開悟的,所以一般人進去以後,佛教對他對他這個人不是很了解。但是濟公活佛法力很好,到後世是有很大的靈力,所以台灣有很多三教合一小廟也有濟公活佛,但主要還是一貫道這個道場,裡面有濟公活佛幫忙。

(學生:它在台灣道教的傾向嗎?)答:不是道教它是獨立的一個宗教一貫道一貫道老師師尊就是濟公活佛。所以,現在只是做個開頭。像一貫道里這個《金剛經》是必備經典。那麼,新興的宗教中國這邊都不是很理解,因為中國不開放這種新興宗教進來。我們中國這個地區啊,北京這個地區啊開放的只是傳統的儒、釋、道、耶、回基本的大宗教,所有的新興的小宗教現在都不開放,一般的年輕人也不認識。但是他們在全世界有的已經發展的很好了,勢力也都很大。我講的勢力不一定是道場,因為一貫道他們好多是家庭佛堂,大大小小的家庭佛堂。有時候幾家道親聯合組成佛堂組織,就到家裡面坐坐啊、禮拜或做儀式,或在家裡面講經,一般的公共佛堂也有敬拜神明拜佛儀式,有的大佛堂外觀也很驚人。我們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我們這個講課的地方是很禪宗化的地方,看不到任何偶像、看不到任何宗教東西

(學生:這些小宗教是屬於大宗教一支還是已經獨立來了?)答:是獨立

(學生:不能歸到儒、釋、道任何一個地方)答:是獨立宗教。比如說一貫道世界有將近三百萬到一千萬人,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道場,它主要是獨立的一個新興宗教

(學生它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還是東亞文化圈子裡面)答:不是,他們全球都有,華人區多一些。

(學生:包括外國都有)答:所以它的勢力是很龐大的。因為依照我們了解,傳統宗教都發展幾百年了,上千年,幾千年了,都是這樣傳統宗教概念。但是現在新興宗教發展速度非常快,也許他們某些經典啊、某些教義啊現在人比較容易接受。像美國有些新興的宗教啊或什麼新時代運動啊人數也在向全世界擴展,人數越來越多。像印度他們一些新的瑜伽老師教派系統已經擴展到全世界,發展的很快。

(學生:為什麼這些新興宗教會發展得這么快呢?)答:它們新的教義教理,新的解釋,新的學說比較能適合當代人接受的觀念。所以我們講教義經典啊是2000多年前留下來的東西,那麼2000年留下來的東西如果他們沒有新的解釋新的詮釋,也許它的教徒就不能夠接受,然後它就比較沒落。但是如果有新的解釋新的詮釋新的人才出來,若他們有很大的作用力,社會影響力的話,慢慢就會發揚光大然後擴展磅礴勢力。中國的新興宗教很多,那些新興宗教都已經向全世界擴展。那麼中國這些新興宗教主是從台灣,少數從香港中國大陸都有,但是從台灣比較多,他們正在向全世界擴展他們的勢力。

(學生:您用擴大勢力來解釋這種擴展。)答:我們講宗教之間有時候是真理的傳播,但是有時候宗教真理傳播過程中也是信徒的擴張,那信徒的擴張以後呢,經濟各方面能力也跟著擴張。當然這個擴張也影響了一個交流,也就是說,譬如我到一個地方去傳法,本來的宗教信徒逐漸減少了,但後來的宗教是新興進來的。那麼彼此要互相融匯、溝通了解,新興宗教跟當地的居民不能互相沖突。所以才會產生一個互融現象,現在全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宗教的互融。

(學生:現在是一個瀆神的、沒有信仰時代大家都是拜金主義,經濟宗教政治宗教,為什麼您覺得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會有那麼多新興的宗教會興起?)答: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21世紀的人類在一個反思回歸期,宗教復興期,也就是說,現在新興的宗教已經可以將科學的內涵掌握進來,尤其是傳統的東方宗教掌握的還不錯。

(學生宗教有一個特質,它是個神秘主義的東西,如果說宗教擁抱了科學,您覺得是宗教的發展還是一種妥協?)答:不是,是因為宗教已經掌握住了科學語言功能。以前有一時間掌握不住,以為是宗教宗教科學科學,那現在宗教來了,一些新興宗教出來的新人才已經掌握住了這種科學法則。看起來歷代經典講起來都是科學東西,很靈性東西,很多深入科學東西,所以它現在去發揚,用科學語言去溝通去發揚,所以現在倒過來很多人突然接受。但在100年前,宗教掌握不住科學語言,所以宗教宗教科學科學。學科學的人認為宗教是很迷信語言,還有他們也會認為一些很奇怪的儀式現象是反科學現象

(學生:以前大家不承認宗教是因為有時候它不符合科學,現在有人承認宗教還是用科學語言去證明,是不是還是一種科學本位主義?就是用科學去衡量)答:宗教要符合時代精神,現在講科學,像在中國科學更明確,我們要用科學精神科學觀產生時代進展,所以那是一個時代造成的一個事實。在以前修行的人藏族人,我們講藏族文化藏族人他們小時生下來就是佛教文化,他跟本不需要科學證明就去信仰,去拜拜。當然也許我們說他是理性的行為。不過我們現在知識分子普遍信仰文化思想的傳播的時候,宗教的實踐過程裡面的語言文字經典必須有人用科學觀點來解釋,我們大家會比較容易接受。心理學的發展也是一樣的過程,它在進入超心理學過程,從普通的心理學轉變到集體心理學到超心理學,就是一個演變過程

(學生1:可是在我們這個社會,只有我符合了科學標准,才能被更多的民眾去信服,我覺得這是一種宗教的妥協。學生2:其實我覺得宗教科學,像有人相信科學,那怎麼來證明科學呢?比如講宇宙宗教也講宇宙科學也講宇宙,那麼科學沒辦法解釋宇宙之外還有什麼東西,所以我覺得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東西。不能說我很信賴科學,這種觀念是因為在大陸這邊沒有宗教信念的教育,我看的一些宗教的書它不談什麼神啊,只談心靈上的東西科學只是講物質上面的,那麼我心靈上的修鍊啊,這些不是用科學能夠完全解決掉的,宗教科學並不是矛盾東西學生1:我的意思是現在的人信仰宗教的,可能他們發現很多現象可以被科學所解釋,所以就信仰宗教了,覺得宗教道理。中世紀有很多經驗哲學家,他們乾的一件事情就是想用哲學去解釋宗教,不想用科學去證明宗教的合理性,不是科學是用哲學的思辨繁瑣的論證去證明一種宗教的合理性。後來有些人說你這樣做不對,因為宗教哲學、邏輯,人的邏輯思維和人的宗教思維本身就是兩塊的,不能用我的理性東西去證明宗教東西有個叫德爾圖良的人說「因為它荒謬所以我信仰」,很震撼的宗教句話。現在很多人說沒有信仰,基本上就是科學主義、科學宗教經濟宗教政治宗教、拜物主義。老師說現在宗教復興了,因為有了科學的證明,所以現在開始有人在信宗教我在想到底是宗教的復興還是什麼?)答:講的很好我現在把它分為兩種趨勢,早期精神層次物質層次是分開的,我認為心靈信仰科學不一定是相關聯的,科學信仰者科學的研究者認為心理的問題歸心理科學沒有關系我現在是說時代的演變使得心跟物這兩個趨勢合一,越來越合一,越來越可以互相解釋,互相理解。特別是有誇克波動理論之後,這個世界中整個能量心理狀態有了更新的解釋。所以現在新的心理學應該從波動的法則去溝通、理解。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變動,包括我們的意識也有波動,從波動裡面去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波動;還有宇宙外面萬事萬象、大宇宙銀河系都有它的波動,這波動裡麵包意識停留在這裡面,很多有靈魂概念宗教都可以從這種波動或能量概念作為連接。早期的信仰,人們在求心理上的安定、安慰和宇宙的大力量的時候,認為心理狀態科學可以分開;但現在有個新的狀態心理狀態身體物質狀態不是完全分開的。萬事萬物存在都有一能量狀態,這個能量狀態有高的能量狀態、低的能量狀態,有高的意識狀態、低的意識狀態,而且它們之間有一能量互動關系,互相交流的關系,這種互相交流的關系就是未來宗教一個新的趨勢。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記得。全世界新興的宗教、新的考慮觀念都是這種心跟物跟能量或者心物波動 (振動、共振)互相交流的關系,這牽涉到去解釋宗教的輪回觀念的問題。宗教天堂地獄概念都跟這個有很大關系,高振動、低振動,高天界、低天界,或者佛教講的不同的天界這都能量頻率不同狀態階段有很大關系。為什麼我們要修行、修鍊跟這個能量的振動有很大的關系。高修鍊的人跟低修鍊的人氣質有什麼不一樣、質量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不同的差別這是時代科學給我們的好的工具。所以了解這個人修行很好,也許不止語言講的很好智慧很高,能量表現的也很好能量表現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宗教上本身具備某種神通神通是一種能量的表現。所以展現出超特異能力的時候,和科學是有關系的,只是以前不好解釋,什麼叫神秘主義不好解釋,好解釋以後就不神秘了。我現在的是一種趨勢,導致人類心理狀態信仰狀態發生了改變,也許新的宗教是一種單一宗教的偶像崇拜是一種融合。了解一種概念概念決定了大家未來對各宗教的理解,對修行的理解,我講這個趨勢非常重要。

[主題前言] 《金剛經》裡面其實有講這個東西我現在開始講主題,新興宗教講的很多了。佛法這個概念裡面就是在講這個東西,因為佛法是講宇宙論的東西佛教在從印度發展的時候,本來釋迦牟尼他就是從宇宙論開始講的,《華嚴經》本身就是一種宇宙論的概念宇宙天象就像一個網路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切換網線,這網路系統分布在大宇宙裡面,非常的複雜(註:大幻化*輪常轉)。所以佛教把它稱為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世界不是講地球太陽系,它是宇宙宇宙這么複雜的反反複復的生命空間。所以我們今天坐在這探討什麼叫佛法真理它是這樣來的。我要開悟開悟什麼,開悟一個宇宙法則開悟宇宙生命現象,所以我才成為一個悟者,一個開悟的人,或成就一個佛菩薩等級的人。你對宇宙人生道理,對物質界、現象界、生命界有某種提升和了解,不但能了解而且能掌握,對法則透徹了解以後你還可以滲透它、使用它。掌握法則的人不被法則束縛,不掌握法則的人永遠在法則的束縛裡面,所以佛教叫什麼,叫最大的自由者。自由是什麼意思?它突破了法則的束縛,掌握了法則,所以他擁有這法則。我們中國古代的像道家莊子思想都是很類似的,都是掌握法則。我們說「道」,古代的「道」很難理解,實際上是一種法則的意思。對於宇宙生命現象不論是因果法則,或是因果法則之外的法則你要掌握到某個程度,你的生命現象就擁有在這裡面了。所以即使有因果輪回,但是不會被因果輪回束縛住,這是蠻重要的概念。我們講六道輪回,為什麼佛教徒修鍊比較高的層次的時候就不會在六道輪回,因為他掌握住了法則。所以從這個生命現象變遷到另外一個生命現象,或變遷到另外的天界的時候,他的這個靈魂能量本身就是自由自在的。他已經智慧開悟到了掌握了這些法則,不會被這些生命現象束縛住,不會被周遭的生命現象束縛住,不會被周遭的環境束縛住,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佛法講這個東西。不要被周圍任何物質束縛住,不會被周圍的生命現象束縛住,不被周遭所有的生活習慣束縛住,所以它是完全突破這種生命現象的。那麼,突破生命現象方法有一種是「忘我」的現象,好像無我,跟外界隔離。佛教羅漢修行,跟外界完全隔離,凡是跟外界現象有關的我就隔離,我的心就把它關起來,我就學我自己的,我知道社會的變遷,我就是不管。隔離開也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方式可以脫離痛苦。那麼大菩薩不是,他們投注到那些有束縛的東西裡面,束縛的東西不影響我,我完全都開悟,它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掌握住生生滅滅、因因果果,我就在這裡面,大菩薩在這裡面悠遊自在,所以他是活在所有的環境裡面不被所有的環境束縛,這就是菩薩道。所以佛教兩種趨勢修行,一種是羅漢修行,一種是菩薩修行菩薩道管你生管你死,管你什麼愛啊,恨啊,我就在裡面不被你束縛住,他掌握住一切,然後不被一切束縛住,這就叫大菩薩。而羅漢是非常怕這些東西的,愛、恨、因果、瞋恨,人世間萬事萬物嚇得不得了,看這個生命現象、這個東西啊,窮苦、困頓,初期他很怕這些東西的,所以我盡量躲在廟裡面、山裡面、山洞裡面這樣忘我修行、休閑自在,反正我也不用管你們,你們也不用管我,各自分離。(註:易入頑空境界)

我們今天講的《金剛經》屬於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是講跟眾生在一起的,在眾生裡面修的,叫大乘經典,是大乘般若經典其中一部分。大乘經典是要跟生活結合在一起的,不是脫離生活的,所以佛教有時候被分為大乘小乘原因就這里(註:大小乘差別是否具有慈悲心,有慈悲都是大乘)。大乘人不生活小乘的人生活,就差在這里。大乘人不污濁地方污濁地方他覺得很乾淨,小乘的是看到污濁地方污濁,看到很清潔就很清潔。大乘的人心態的轉變,不只是心態的轉變,是能量的轉變。所以我跟大家說不是心改變就改變了,心改變了能量還沒有改變就是什麼還沒有改變。中國道家講氣,氣沒有改變,心雖然改變,在污濁地方你還是很痛苦。可是我跟你說如果你的氣也改變了,能量振動也改變了,那麼你生活在很污濁地方就會不一樣,不但不一樣,你還會把污濁地方改成乾淨的地方這就更厲害了。大菩薩是行動派,他到污濁地方不是怕被污濁,而是進去污濁一下,而污濁半天你會發現他周圍已經變乾淨了。他是方便運用提升周圍振動,提升周圍智慧方法這就是菩薩道。他越是險惡的地方不好地方他越去,去了以後發現,只要他去那個地方就會變得光明,所以菩薩叫什麼,光明道。我們佛菩薩佛教里稱為光明道他是代表光明,他的心很光明,所以他到那個地方就會光明。他也不污濁,他到污濁地方能把污濁現象變成乾淨的現象。我們所謂污濁乾淨也是我們的感覺,但對於他們一體化的人沒有特別感覺,因為他掌握了法則以後我們所謂的污濁和不污濁是一種心境感覺,或者他認為是一種能量感覺,所以他有辦法,有毅力,菩薩都是很有毅力的人,有願力的人,能夠把一個地方慢慢改變,也許這個時間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但他有辦法。但是小乘人不喜歡眾生接觸的人就沒有辦法他就是管自己,他沒有能力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改變周遭,這點是最大的關鍵菩薩是有潛移默化改變周遭力量的人,自己修阿羅漢的人是不想改變周遭的人,所以我們有能力在改變周遭的人就是在菩薩道。不過,開悟境界是有層次之分的。有的佛教經典是對大菩薩講的,有的對普通的修行人講的,有的對天人界講的,有些對我們人世間的人講的。釋迦牟尼佛講佛經歷代有變,佛經也是演變來的。大乘佛法比較興盛是在公元200年的時候才轉變,早期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大乘佛法還沒有那麼興盛,那時候傳承大乘佛法的人非常少。即使禪宗,我們講禪宗的傳承,在禪宗的歷史裡面,禪宗的傳承都非常的少,都是少數幾個祖師在傳承。人數這么少,禪宗大乘佛法,人數很少在傳承,所以早期傳承裡面大乘佛法很難普遍性的。一直到龍樹菩薩的時候,公元200多年的時候,才慢慢有一批人出來開始有更大的弘揚。所以即使是大乘佛學也是演變的,我們今天講的《金剛經》、大般若經雖然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講的經典,但懂的人有多少?然後有傳承的有多少呢?後來才把它寫出來,通過弟子傳出來。所以一個宗教思想的傳播跟根器關系,跟緣分關系,跟當時聽道的人關系。大家智慧沒有那麼高,思辨能力也沒有那麼強,而大家修行能力也沒有那麼強,影響接收程度就非常大。所以今天講《金剛經》這個空慧,這個般若思想它是漸漸演變的,是釋迦牟尼佛在中期的時候講到東西釋迦牟尼佛弘法他講道四十九年,《金剛經》是大般若經中的其中一部分,是在釋迦牟尼佛中期弘法的時候講的。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到中期講般若空性的觀念呢?因為釋迦牟尼剛開始講道講太深的話比較聽不懂,他的學生程度沒有那麼好,所以他開始從小乘佛學《阿含經》類似的觀念開始講。先從簡單的講,慢慢的開始講深了,然後再講更圓滿佛教思想給大家。所以《金剛經》的思想及相關的大乘思想佛陀逐步透露,因緣成熟才講。我們現在詮釋《金剛經》,它是中國禪宗從六祖慧能大師以後,開始當作傳承思想經典。六祖之前達摩祖師他們傳承的是《入楞伽經》,就是達摩初祖到後來五祖弘忍大師,全部的傳承要看這本《入楞伽經》。到了六祖慧能大師用更簡單一點容易懂的《金剛經》傳承,你們就知道佛法基本的空性是什麼。《入楞伽經》的內容比較多,讀起來資料數據比較多,變化比較多。《金剛經》更簡單,但是我們要了解以佛教經典來講,《金剛經》出現比較早,《入楞伽經》出現比較晚,所以《金剛經》是更早期的,第一批大乘佛法佛經,先有這樣的概念。《入楞伽經經典的補充是比較多的,因為它裡邊已經有如來藏的思想,有般若中觀思想,還有少數唯識思想佛法的精要、精髓這本都有達摩祖師可能認為說也許掌握更多佛法精要的話要看這本,那六祖慧能大師可能認為說我們不要那麼多讀書,讀那麼多資料,我們先簡單掌握住基本的語言是方便傳承的,後來又多了一本,他的弟子神會的時候出現了《六祖壇經》。我們把《六祖壇經》跟《金剛經》互相對照,我們就會知道空性的基本思想是什麼,大家記得這是連接。如果你要對這套思想有所理解,對中觀思想我們現在中觀都講龍樹大師的一些著作《中論》或者《大智度論》幾部經論,但是我們要講更早,原始的思想就是《金剛經》(註:之後發展成《入楞伽經》),然後講中國傳承出來的《六祖壇經》。我剛講了思想中一個很重要的,在講《金剛經》之前要跟大家提的,佛法思想裡面禪宗思想後來傳承產生一種類似於空觀,空觀意思是說我們要解脫就是坐在那裡不動解脫了。後來很多的禪宗祖師就誤會,說你在那裡不動解脫了,當時懷讓禪師馬祖討論過一個東西,坐禪跟磨鏡故事,將磚頭磨成鏡子一般你就成道,那樣會成就,那怎麼將磚頭磨得那麼明亮有可能嗎?所以坐禪也是一樣類似的觀念,你坐在那打坐就能成道嗎,那不是完全這樣的概念。還有就思想而言,你認為我有思想容易成道呢,還是沒有思想才可以成道,這觀念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剛才翻了一下《六祖壇經》,其中有一句話,當時《六祖壇經》紀錄的時候,一個卧輪禪師說:「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鏡心不起,菩提日日長」。他說這樣子開悟,六祖慧能大師他說,你絕對沒有開悟你這樣搞下去絕對不會開悟慧能當時對他怎麼說呢「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鏡心數起,菩提作么長」這是什麼觀念呢,大家以為禪宗是在那坐坐,頭腦不動什麼都不想坐在那裡成就了,不是這個樣子。六祖慧能當時先給他破這個觀念真空妙有的佛教你沒有突破真空靈性概念你就不會達到妙有,在打坐過程中你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是沒有辦法達到的。但是佛法又講坐在那裡真的心不動才能體悟到感應啊,跟中國易經概念類似,我們就是什麼都不動心,你坐著動心就能感應而通天下,因為能感應到遂通天下就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個概念佛教裡面修行很重要的。也就是說一個打坐靜坐的人他不是坐在那一點想法都沒有,他是感應而通天下,跟易經是一樣的概念,所以才菩提作么長。他也不是每天坐在那胡思亂想,他是自然而然就感應打坐的人經驗就會知道,往那一坐就往往會胡思亂想一大東西。那麼怎麼從胡思亂想一大東西中提升自我,得到一種清靜心態,一種不振動的心態,不中斷的調和心態,一種心境的平衡,這就是一個修鍊的功夫

我在講《金剛經》之前首先提這個概念,因為《金剛經》裡面有一概念「應無所而生其心」。佛法裡面講空、中觀思想,在空的思想裡面,從空發展到真空、妙有的真空。那什麼叫真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不是頑空,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概念。因為一部分修道人把他修成頑空,什麼都沒有了,那就不是大乘菩薩道、大乘佛法講的空。以真空解釋空,如何了解真空呢?這里有本《維摩詰經》,大家有機會讀讀維摩詰居士的對談經典,這不是出家人經典維摩詰是一個居士,是普通人,但他是一個道人修行人、修學佛法的人開悟的人,所以特別有這本經典(維摩詰居士 註:來自東方佛國妙喜世界。本經注意佛道品第八、觀眾生品第七及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從古代就有,早期的時候就有這是我們修鍊密宗使用得很重要的一部經典,特別是大乘菩薩道,怎麼樣掌握住,在最污濁環境中對自性自在有很大的影響。第二再講般若法門,最高的心法有時候講不出來,但是我們盡量講,文殊師利菩薩這本經,對大家講道,了解智慧怎麼轉變,靈性怎麼轉變,空性怎麼轉變,最污濁環境怎麼轉變這樣一個方法我先說到這里。

然後再印度從最早期的宗教發展,大部分人強調了我們經常聽到的十二因緣法,常常聽到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你的修行必須有這些基礎,做好事。如果為非作歹要開悟一些道理不容易,你老是做壞事會形成一種習慣,我們做好事壞事其實是一個習慣,記住這是佛教的一個概念。要養成做好事習慣,小的好事也要養成習慣中國古時候劉備教導阿斗的時候「勿以善小而不為」記住這句話,在佛教裡面,這樣的話,你的心量會一天一天慢慢擴展,你會跟人家不一樣。老是講經說法,講做好事好事,自己從來不做那是不會變化的。變化的氣質要從小的地方做起,所以佛教里為什麼重視很簡單方法,不是一開始就給你講高奧的智慧解脫啊,講得很深奧。你要先從小善去做這是最基本的,做一個善良的人你要先從簡單善事做起,你要培養功德。很多學佛人翻譯功德兩個字,有功有德才有提升,沒功沒德要提升就很難中國道家就有這個想法,如果沒有功德那提升太困難了。因為你沒有變化,習慣沒有變化靈魂就沒有變化,靈魂沒有變化靈性就不會變化,智慧很難變化。產生的智慧是歪東歪西的,就是一種邪慧,佛教叫邪慧,邪慧叢生,老是想東想西都不正道,講邪道東西佛教要做正道利己利人東西什麼叫正道,就是一生中做人做要走正的方向。大家以為我做一個壞事沒有關系那大家不了解宇宙是一個自然的反射體。你們做出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就種了一個因,那個因在宇宙中就存在了,也許有一就會結果,只是果大跟果小而已。種善因得佛果,種善因就會得到佛菩薩善的教導,所以為什麼最開始一些小善事都要做。菩薩道一般有六度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聽過佛法人就會了解有六度波羅蜜,追求智慧解脫過程中前面五個要做好,才能使你的善良的心,智慧的心擴充為宇宙的心,才能使你的心慢慢擴展的像太陽一樣大公無私照亮別人。佛就是無我的人,佛就是照亮眾生的人,佛不是什麼事都不幹的人大乘佛法講大菩薩、佛菩薩就是為眾生、為宇宙眾生做事的人。如果為宇宙眾生做事的人有「我」這個概念那就不是佛菩薩了,所以大菩薩有「我」在做事,但絕對不是他自己就會變為太陽和星星一樣,「我」就不見了,變成「無我的人。所以佛教講的真空妙有的真空是變成「無我」的意思,這個概念一定要先建立起來。「無我」的意思是沒有我執,所以我今天講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我執,應無所而生其心就是無我執的意思。佛法非常重視種因,你不能有「我」,不能有我執,不能有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又是一個概念。從做善事開始,六度波羅蜜做一些好事情,然後做一些修行事情,然後慢慢擴充自我

這個「我」在佛教叫「如來藏」,佛教如來藏經》、《勝鬘經》都是講這個如來思想,不增不減,特別《入楞伽經也有如來藏。我跟大家介紹如來藏的概念,就是阿賴耶識,即清靜本性也就是最原始源頭佛性。那麼這是一個源頭自性成佛自性,阿賴耶識是唯識派發展出來的一個名詞,早期沒有這個詞。我只是把類似的概念跟大家講解一下,以後你們讀佛經會常常看到這類的名詞。佛性、阿賴耶識、如來藏、自性,我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大家讀《金剛經》要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後看《金剛經就會懂。然後你們有這些基本的概念就去修行,就是把這個本性自性、阿賴耶識的阿賴耶超過前七識,超過感官之外的那些阿賴耶,還有如來藏,佛性的本質,法性的如來藏的藏性把它發揮出來。在發揮的過程中還有「我」、有我執阿賴耶,最後破除我執就會成就變成無「我」了,它就進入真正的佛性

佛在《金剛經》里常常講你講這個就不是這個,它的基本的公式定理就是這個意思。我說什麼,就不是什麼,一定要記住這個基本公式、定理,掌握住這個法則我說什麼就不是什麼,如果你認為我說什麼你就是誹謗我。所以你說佛說就不佛說,佛絕對沒有說,誰說我講了一部《金剛經》,我根本就一個字都沒講,就是這樣的結論。記住這個公式,我說什麼就沒有什麼,一定要開悟這個東西,要回去想。大家今天回去就想這個觀念我說什麼就沒有什麼你不要以為就是這個,講這個就是有問題。你講這個東西你有執著你有執著沒有辦法無所而生其心就有問題,所以他的基本功,《金剛經》里就是講這個。你可以從頭翻到尾都是反覆強調這個公式,這部有一個重點,「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是講無為法不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一個定義,無為法就是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沒有他已經講完了,所以我們有一個修鍊過程。都是有,最後要講沒有,沒有不是亂講說我真的什麼都沒有,是修鍊到最後的無我了。它就像太陽合一了,我釋迦牟尼佛不叫釋迦牟尼佛,你講錯了我不是。你指著他說你是釋迦牟尼佛,他會我不釋迦牟尼佛哦,你不要亂講。文殊師利菩薩跟我們講的這個觀念說:文殊師利菩薩正講道講智慧,有人說你是文殊師利菩薩。你回答說:「我不是,您錯了哪有文殊師利菩薩啊,只有宇宙的法性,我代表的是宇宙的法性,我不文殊師利菩薩,您不要亂搞,我沒有定義的,我身上沒有定義的,您認為我是誰就大錯特錯了,您誤會您執著我不是我,我根本沒有我啊」。佛教大乘佛法就講無我,做很多事情說有做嗎,沒有啊,誰說我做了。說你這功德好多啊做了好多好事,有嗎?沒有啊,忘記了,他是這個意思。說你在一百萬年前貢獻好多啊,他說有嗎?我在一千萬年前貢獻更多,他在一千萬年前是誰?不知道。也許他自己知道,佛教講累世靈魂轉世的,一千萬年前的事他還記得,在某個時空某個佛國他做了哪些事情我講給你聽,我以前在那個時代,在幾千劫以前我曾經當過哪個大菩薩當過哪個佛,我做過某些事情他說我這輩子講了很多道理你說他叫文殊師利菩薩他說不是,我叫某某某。為什麼?因為一千萬年前我叫某某某,只是這輩子叫文殊師利,你就為我文殊師利,你就大錯特錯。佛說我講法半天,講法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話,記住這是金剛經》的基本精神。有說法等於沒有說法的意思,你誤會我有那就錯了,因為「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是金剛經》的基本精神正法最後也要舍,何況不是正法,捨棄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有了,圓滿了,但是他已經空性了就變成無我了,沒有一個專有名詞可以定義它了,這叫佛,佛的一個精神

所以學《金剛經》的空性論就是要先建立起這個觀念,任何萬事萬物可以做,但是是不執著的,都是一個過程都是像「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是變化無常的。萬事萬物變化無常過程中,你也轉變了,所以你不是原來的你,他也不是原來的他。你們趨向宇宙的真善或者說宇宙的最圓滿狀態。我把他圓滿,其實真善有時候很難定義,也許更圓滿,也許智慧解脫了,也許更不束縛了。再三強調佛法是追求自由的,追求解脫的,解脫的意思就是自由。追求靈性自由個性自由,這個自由圓滿自由,不是你的自由妨礙別人的自由,不是你追求圓滿妨礙別人的圓滿他是圓滿,追求一起圓滿、一起成就這是空性的基本精神。所以叫真空進入了妙有,妙有就是大圓滿。                 

剛剛跟大家講了《金剛經》里的句子,都講過了。但是講得比較快,你們要好好聽這些佛法的基本概念,因為從這裡面《金剛經》引進來,你們將來讀別的經就容易懂,佛經沒有很難。也許我的緣分就是接觸《金剛經》很早,二十幾年前(註:1981年)就開始接觸。接觸後有時候就翻翻翻,想想裡面的概念是什麼意思。在台灣地區,《金剛經》一般跟《心經》常常連在一起,後面都附《心經》。所以你去想「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又是那一套,他有一套公式。空色不二圓滿,心物合一圓滿佛經是一兩千多年前寫出來的,那時候只有到空色不二,以後還會多加一個能量能量不二,現在新名詞會加進去。不過,講的概念是類似的,從心出發、從物出發、從能量出發、從波動出發都會導致同樣的概念,最後概念說你一定要到無我狀態才會圓滿你有我,有執著就會痛苦佛教是教人解脫痛苦的,要記住這也是重點。他不讓你依附一個東西,真正佛法不強調你一定要解脫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東方極樂世界,到中天極樂世界,到哪個極樂世界或到天堂地獄,就是你只到天堂這樣的意思,他不是專門解決這個東西他是讓你圓滿,你到東到西到哪裡都可以去,自由解脫自由解脫所有痛苦解脫圓滿,所以哪裡都可以去,可以去救別人。你有能力去佛國做主持人,你可以到其它地方救人,他這一世變成一個救世主。佛經好多這樣的故事,變成救世主的特別多,到另外一個星球變成救世主,因為他解脫了,它變成光明代表,沒有執著代表我再解釋一下,佛經裡面雖然沒有講到上帝概念,但佛教講法性的概念法界觀念,最高的佛法做一個法界、法性的概念,與上帝概念類似。所以佛法裡面講的上帝有非常多的名詞定義,為什麼?因為在欲界天,天界有很多天王上帝,所以誤認為是欲界天的上帝還是色界天的上帝還是無色界的上帝。我們的地球一般叫欲界天,就是物質界的,到色界天是能量界的,無色界天幾乎都看不到了。到了無色界天純能量波動微細波動那都是更難理解。在宇宙裡面有這種不同生命現象事實上現在在科學上講宇宙裡面不但有現象看得到的,有的紅外線看得到的,有的紫外線看得到的,有的是在x射線看得到的,有的是黑暗物質,有的是物質修行的人進入神秘境界慢慢感受這個東西,尤其在宇宙時空里這個東西太複雜、太多了。佛法講這個東西,這個變異性大了。那我們的科學在這邊慢慢摸索,因為科學也在追求真理,一樣的,宗教修鍊神秘主義最重要修行在追求真理。那麼解脫痛苦得到最大的解脫自由自由實際上也是在追求真理如果你達不到這個真理你不會達到完全自由。你的智慧不到那裡,開悟不到那裡,你不會完全自由,一定有束縛。因為宇宙自由麵包含了很多的障礙,我們在地球就有人情障礙生命障礙家庭障礙國家障礙,在太陽系有太陽系的能量障礙,你從這個星球到另外一個星球都有能量障礙。我們以為靈魂掉了靈魂一般脫離不了太陽系的能量,你出不去,修鍊不到那裡,只能在太陽系,永遠在著六道輪回。在欲界天,你修半天能量不去你說你可以到另外一個西方佛國,或到東方世界,那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一般的修鍊根本就不到這里,永遠就在這里混日子,就在這轉轉轉,死了靈魂在這里,又到了這個國家,又到了另外的國家這是佛家講法,轉過來轉過去。有的人不信啊,做了不好事情轉生到畜生動物去了,有的在地獄待很久,把靈魂洗乾淨一點,因他的本性已經蒙蔽太久了,本性壞了,本性很難把它提升,所以要在地獄磨練很久再放出來。其實地獄是一個教育的場所,為了教育那個壞的人,教教教教教,你怎麼那麼壞,每天想事情都是念頭,想從別人那裡撈利益啊,為了享受、享樂到別人那裡撈利益,想犧牲別人成就自我,歷史上有些人好像就是這樣子,但這樣子宗教上不一定是好,而且對個人成長很不好。我只能跟大家解釋正確宗教智慧的理解,是我們今天用正確方法提升自我(註:佛教講八正道),所以我們要勤勞努力,要奮鬥,我們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結果。你不要想著不勞而獲的,想著利用別人的。為什麼你一生會遇到很多障礙和壞因果?因為你利用別人,以前別人也利用你,這輩子也還會利用你。你越善良善良也是要智慧哦,不是善良的人都不智慧了,佛法智慧解脫,所以善良人做事情很有方法,但他有正道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用正道方法我們可以達到解脫,他用邪的方法他想解脫就很困難,也許他周圍的環境都是黑暗面,宇宙在一種什麼法則呢,叫物以類聚法則。類似的概念就會在一起,比如交朋友你是那樣法則的人啊,你的朋友也是那樣法則的人。你的想法善良也許你的朋友都是善良的比較多,他都是有一種很奇怪的吸引的力量,物以類聚是宇宙一個很奇怪的法則。當然大家學習科學宗教,有的法則有特異性,但那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有規律性那樣。大家可以觀察,物理學實際上是宗教學的一種看法、一種延伸。物理學不只是物理的想法心理學也有類似的概念的,你可以找出很多的規律的。你要把握住規律才能提升自我,我們修行就是找很多規律。我們中國道教的「道」,就是古代講的規律,有的講法是逆的,反的方向反而是順的,中國古代的修行人懂得一套道理,順著走不通都是逆著走,逆著走最後才圓滿。為什麼事情要想逆的、想另外的角度呢?很奇怪,中國古代就想來了他說陰陽兩面,所以任何事情有陰有陽,從陰的走不動了就從陽走,陽的遇到障礙又從陰的走,然後陰陽再調和。然後八卦,它有不同的卦位顯現,不是簡單的64卦,它也是類似的概念,一個角度走不通,從另外的爻位去走。所以中國是比較有憂患意識的一個民族。古代聖人,做任何事情他知道憂患意識,他們不僅知道憂患意識,並且掌握了一套原則。那麼萬事萬物都有變化變遷,你要掌握住變遷的道理,掌握變遷的道理就是修行。所以我們在人體上做實驗,修行是在人體上做實驗,從人體上做實驗掌握變遷的道理。真正修行的人說我佛法,我觀察自己發現智慧有沒有開悟進步,我學禪定我有沒有從禪定中更解脫。那麼開悟解脫有一過程,自己慢慢掌握這個過程,然後從古代聖人的話,或從佛經里去印證,或從不同宗教經典去印證,印證的意思是了解自我我有沒有提升,了解我的靈性這一時間有沒有進展,有沒有成長。這是地球人的智慧通過宗教家留下來的,通過科學家利用新的概念來解決,來給大家留下經驗。但是科學家通常都是只能掌握住一小部分,很少有整合性的科學家,什麼都懂,太細了,太多東西了,所以從個人身上修行掌握的速度會更快,從身體上印證科學會更快。科學都是摸索一小部分,所以稱為某一小部分的專家,整體上他很難掌握。真正修宗教的人,學物理學化學,學科學精神的人也可把它掌握的比較好,要互相印證會更好。(註:中國中醫整體整合調整,頗具特色,可以參照)

今天大家到這里來研究佛經道理,但佛經裡邊一些基本概念先弄懂,以後看一些相關的思想會覺得比較自在一點。佛法學習讓大家學習自在,學自由自在啊,觀自在菩薩不是自在嗎,自在就是你跪著做、盤腿坐、或者以觀世音菩薩自在坐,隨便你怎麼坐都可以。你們要學打坐也沒有什麼固定坐,愛怎麼坐就怎麼坐,能提升就好你自己做實驗。觀自在菩薩的坐姿,如果你看過佛經菩薩坐姿多的很,這樣坐、那樣坐、觀音坐什麼都有的。所以剛剛有人問打坐是不是要盤腿阿,單盤啊、自然坐或怎麼坐,沒有這些規定的。在密教修鍊裡面有好多坐法,氣脈自己知道,這樣坐坐久就會怪怪的,氣脈就會束縛住,腳就會動一下,不動一下就會不舒服你要是雙盤坐很久,氣脈都打通了坐很久不會不舒服啊。所以他會穩穩地坐著,坐個三天也沒有問題,氣脈沒有流動障礙的問題。所以每個人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能坐得最舒服,心在清靜中禪坐。還有中國道家講的道理跟《金剛經》講的道理很像,我現在是用別的不同的觀念來印證《金剛經》。「常應常靜,常清靜」,應是感應的應,常常安靜就會常常有感應,就是常常清靜,這樣的人心就會比較平和。那個也是《金剛經》里講的「無所而生其心」。還有儒家講的,孔子子罕篇第九說子絕四「無意、無必、無固、無我」那也是心裏面的狀態中國思想裡邊也有「無什麼」,沒有執著想法。我們做任何事情也是不要把它固定死的,中國現在的思想家比較彈性。你看改革開放後他們都很彈性,所以中國發展很快,發展快就是有彈性,速度非常快,但是它也有個原則,發展快為大家好的方向沒有變,但是有彈性,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它要轉變。學佛法也是一樣,他是流動的,不是固定的。因為佛法固定了被人套固定的方法就絕對錯誤了,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法。但是有觀念,比如講空,這個觀念大家慢慢去體會,什麼是空的概念。也許很多經典都講一樣的概念,小方法沒有大的變化,因為它是原則。然後掌握空性裡面的空就是智慧,如果你不你有執著,你的智慧就出不來,因為你想像一個事情的時候你容易把它固定一個模式一個想法一個格式,智慧的轉變方法就想不出來,這也是一個很重要概念

(休息三分鐘。)

(學生:《金剛經》是不是闡述空很系統的,它本身已經很系統的闡述空還是只是闡述空的一部分)答:空沒有辦法完全闡釋,空代表智慧。《金剛經》是解釋空的基本精神而不代表了空的全部。因為大般若經那麼大,般若代表智慧智慧經典在解釋空,《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一小品。如果看了般若經的其它經典就會更了解這個類似空的概念佛陀只是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空,《金剛經》是用比喻的手法在解釋空的基本概念的一種講法。其他大、小、密乘經典也反覆強調空性。

(學生問:金剛是什麼意思?)答:金剛石是一種很堅硬的東西,用來表示堅固不壞。在密教里被稱為金剛乘。金剛是比金、銀更硬的東西。比如說你求佛求道的心非常的堅硬,第二個,表示你成就了的德性、空性的智慧已經達到了金剛那樣堅硬不會被摧壞。無論誰來攻擊你,你都不動的。宇宙中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掌握了金剛法則也就般若法則(智慧法則),你就會像金剛一樣永摧不壞。到任何時空都不會怕。大菩薩啊無論到哪兒,邪門歪道根本就不怕的,因為菩薩智慧已經到了最完整的狀態了,非常的堅硬,怎麼也摧不破。所以密教裡面的成就者稱為金剛。五大金剛的金剛,金剛是摧不破的。我已經完全開悟佛性了,在宇宙中我長存了、自由了。

(學生您是否可以再說一下佛教自由概念?剛才您說了兩個詞「自在」和「自由」。我的理解是「自在」更多的指的是自己的感覺,而「自由」有點政治學的概念很多人像盧梭那些人論述政治都是自由為出發的,人們如何能達到一個社會自由就像佛教大家都希望達到的那種自由,但如果說我們的自由妨害了別人的自由,那該怎麼辦?要讓出一部份權利,國家有這樣的政體。總之剛才你所說的達到的這種自由是不是像佛教自由更多的是內心狀態來說的自由?但如果說,我的內心自由的,但外界的社會政體無法給我自由,自己很不自在,自己就比較混亂,一直在思考自由自在的問題。我自己很自在,但是外界不給自在。我該怎麼辦?一個是政治概念,一個是哲學概念,我真的混亂,該怎麼辦?)答:在古代,「freedom」,這個詞在翻譯的時代沒有用自由這兩個字。現在的字典裡面自由概念佛法裡面的自在的確有的時候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那剛才為什麼用了很多自由呢,因為很多的自在實際上是一種自由,不過現在的觀念喜歡認為自由外在周圍環境要完全配合好才會有自由,但對於修鍊佛法的人來講呢,自在是心的自由,心的解脫。如果心沒有自由自在,不可能追求外界的自由自在。所以解脫是先從自心做起,不是先從外面做起。以佛法概念來看,國家是暫時的,社會是暫時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都是一百年、兩百年都是暫時的,但是對於生命的、永遠的靈魂來講,對這個永遠的靈性來講,是可以追求內心先求自在自由。這個國家自由,會追求到另外一個國家去,人不同,命不同。但是,他可以追求當下的心的快樂自在。那麼,什麼又叫心的自在自由呢?只要你對有的東西沒有完全執著念頭隨順因緣,在因緣中追求解脫,在因緣中追求突破,那麼,你就自在自由也就是說你不會被外界環境干涉的太厲害。佛法希望的是,很多追求這種概念的人多做好事善事,第二個就是多從自己內心的不執著內心自在先做起。如果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的話,這個世界會越來越好。因為很多做菩薩道做善事的人他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也會考慮比較多,不會妨礙小的個體的自由自在。現在的社會環境沒有辦法配合自在自由的時候,表示我們很多的東西還有待改進,很多菩薩要做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環境還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在還沒有到那個階段之前,應該先從提升自我做起。它的修鍊過程佛法一般來講是自性成佛,一般來說,它不先管外面的完全解脫,要先管自己的解脫。個人解脫了,也就能幫助外界了。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只能說儘力了。所以一般菩薩都會發願說儘力。就是說,我自己解脫了,周圍的環境雖然在黑暗中,我們一般的觀念是講在污穢中,黑暗污穢中,我能盡量發散自己的光明,發散我的好的,給周圍的人好處,改善周遭環境,這樣就行能做多少就算多少,就是盡心。菩薩有願力說盡心就好他不會說我現在就一定要完全改變它,推翻它,變動,不一定有這樣的能力。即使很有能力也不能有這樣的能力(註:因果是漸變)。所以好多菩薩是志同道合的一起來做菩薩道,幫助這個世界人類。還有我再強調一點,歷史、朝代、國家都不是永遠、永久的,在佛法來講,不是永久的。但是解脫確是永久的。如果能夠解脫提升自我,到那個時候,把你放到美國去,放到歐洲去,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黑暗的一面,你就會去幫忙解決那個黑暗地方。現在中國黑暗地方還很多,所以,中國有很多可以工作地方,可以成為菩薩的人修行的人努力自我解脫快樂以後,看外界不要太悲傷,有時候會有因果現象。所以,自在解脫的人,他的智慧解脫到那裡的時候,看外界痛苦事情,可以透過事件發射慈悲心。他是不會痛苦的。所以,佛法解脫痛苦你也許會悲傷,但你不痛苦。也許黑暗面很多,我們儘力就好。但自己一定要先自在。自己不自在沒有辦法救別人自在。你先一味的改善自我,要先提升自我,提升自己的綜合的實力,自己綜合的素質,把菩薩素質提升好,你才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概念還是蠻重要的。這樣的回答還可以么?

(學生老師才有講到禪定,關於禪定該如何入門呢?)答:禪的方法非常的多,你可以找一個你最適合的方法,先從書上或從不同的派別的資料上查詢。查詢一個你最應機,對你最適當的方法。因為方法有很多種,如你的興趣、喜好來決定它的因緣

(學生老師能不能推薦一本修禪的方法的書或資料?)答:可以啊,下課的時候拿給你看。禪坐的書我們一定要看,禪坐的書要選其中一兩本來看,因為禪宗公案對禪修有幫助。如果你要進入禪修還要讀一點易經的書易經對禪修幫助也非常的大。我們知道南傳佛教的內觀,大乘的禪法,在中國發展的禪法到密宗裡面的禪修,大圓滿法裡面的澈卻的禪修,都是禪。方法有很多種,你可以應機的先去看,你覺得對哪一個比較有興趣。有興趣你和我們討論的時候,我們可以講一些相關的細節,找相關的人教你,或者說你要學這種方法我有興趣,我也可以講一些。

(學生:據我所知,如果要修密的話,要經過金剛上師灌頂之後才可以修。我在漢地找不到上師也沒機會接觸灌頂,這樣還可以修密嗎?)答:密一般分為唐密和藏密藏密一般是藏族在傳,由唐朝傳下來的密宗叫做唐密,書上基本上都有資料。你有機緣接觸到也可以學,但是沒有傳承的人學的東西比較慢。我們所謂傳承有的時候是從靈界傳承,靈界在修鍊過程中從無形進來傳承。(註:學密宗要謹慎是否具備好的功德加行,不要盲目偶像崇拜,師徒是形成生命同體,慎選老師,不要執著,發菩薩願力比灌頂更是基本功修行時常會有結緣灌頂機會,想找老師一定會遇上。)

(學生:我沒有拜上師,沒有接受灌頂,是不是可以學顯宗的禪定呢?)答:學顯宗的比較好辦,顯宗跟密宗禪定在最究竟上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是相通的。密教裡面強調氣脈能量的拙火,跟瑜伽術比較有關的,應該先從印度瑜伽術學,先吸收書上的思想概念。再學密教就會比較精進、比較深入,但是密教念很多咒語要長期的學習,有時候你還要有願力,咒語是方便法。

(學生:是不是念真言不用灌頂也可以修?)答:很好你可以常常念六字大明咒「嗡(om) 嘛(ma)  呢(ni) 叭(bei) 咩(mie) 吽(hom)」或「嗡(om) 啊(a) 吽(hom)」三個字咒語,就這九個字你沒事乾的時候就常常念。這九個字宇宙的很多仙佛都相通,我們在密教的根本咒語就是這些,不經過灌頂有緣也會修的很好,因為這是普傳性的咒語。但是你要會念哦,你要從頭頂開始念,念到最後到丹田你不要亂念。

(學生:如果沒有人指導的話自己修是不是會不懂?)答:是,要請教相關的人,而且跟你的人他修過就會你說修道的重點和細節。有時候老師是結緣的,結緣老師就是跟你講一下,有的是很慎重的,叫教派傳承,那就非常慎重,因為你是這一派傳承命脈的。但教派傳承有時候會很束縛,所以你要看將來因緣教派束縛,有時候那些金剛、護法神會束縛住你,有時候你學別的法門會有障礙,限制你不能再拜其它老師,所以看你自己將來因緣你現在剛開始入門,顯教的禪、瑜伽概念先建立起來,那些都是跟禪有關的,最後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修好。因為禪修是空性,金剛的空性,最高就是《金剛經》,我剛剛念的那一段,要「應無所而生其心」。古代禪宗老師的傳承一定是很嚴格的,永嘉禪師跟六祖慧能對話一宿覺,他一下子就想走了,驗證一下就走了(註:永嘉從《維摩詰經》入門)。學習傳承不是你想得那樣跟在上師旁邊跟很久的,有的是你修很久去找他驗證一下,驗證一下一天就結束了,或一個小時就結束了,然後回家去自己修。中國禪也很自由,這跟民族性有關系中國很奇怪,人比較活潑啊,還是不錯的。也許從印度傳到西藏這一代的禪法,因為古代密法的傳承,選擇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傳承人數很少,不是普傳的,所以才要求這么嚴,老師要親自灌頂親自教導,他才能成就。到後來普傳後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繼續講,「波羅蜜」三個字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是妙智慧智慧解脫的意思。《金剛經》的「金剛」兩個字是解脫的等級。菩薩道里的菩薩是分等級的,有初地菩薩、高級菩薩佛法分十地菩薩,在密教里分十五地、十三地,有不同分法,一般分十地。第八地菩薩以上是不動菩薩,永遠都不會倒,轉世也不會倒。他從小智慧就非常的高,悟性很強,想什麼東西都透視很厲害,能夠掌握比較多的法則不動地以上的菩薩是大菩薩

    《金剛經這本是在孤獨園,印度的舍衛城sarvasti那個地方講道,須菩提尊者問法。在早期的小乘佛學都要講,「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常常都有這種基本的想法。因為佛法的發展曾經從痛苦過程,苦集滅道的過程慢慢轉到樂修。世界的演變也是這樣的。以前的古代人常常戰爭痛苦,比較多從痛苦中去修行,現在的人比較多享樂,常在樂境中去修行彌勒佛是在比較享樂中修行釋迦牟尼是在苦中修行,苦修的比較多,那時候應那個緣分,應機是苦修。但這個時代應類似彌勒佛那樣在娛樂中修行,當然對於菩薩、大菩薩來講他沒有什麼分別,不論是痛苦修行是在污穢的環境,或者在歡樂的場所修行都一樣的。你們不要以為歡樂的場所就一定很快樂哦,那種快樂也許是假相,舞廳不一定就快樂,娛樂場所不一定都是絕對快樂的,也許心情快樂一下,後面是痛苦過程。人際關系比較複雜也許會有痛苦的時候,不要以為大家親近接近就一定很快樂,分離的時候就會痛苦。因因果果,在這過程中有時候不要以為那個樣子就是那個樣子這就是金剛經》。不要以為快樂就是真的快樂痛苦就是真的痛苦,有時候只是一個假相,也許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過去就過去了。但是你要從裡面得到教訓跟思考、啟發這是很重要概念

   (學生:在印度壁畫彌勒佛挺瘦的,到了中國就變成那樣了,這個更加強調了在享樂中修行)答:是,我們知道早期佛學都是苦修,苦修是比較瘦的,中國彌勒佛形象是按照古代的布袋和尚造的。現在密教的扎什倫布寺,彌勒像是中等的,不是很胖的,中亞一帶有了彌勒佛像以後,也有許多是瘦的,所以也不一定。中國後來胖的形象是因為布袋和尚的造型,變成大肚子。中國喜歡圓滿,而且笑眯眯的像個元寶、金元寶,所以彌勒佛財神。以後去廟裡注意看他手上托的是元寶,拜他就會有錢,所以中國人更喜歡,窮怕了。                 

(學生彌勒佛印度本身的哲學里是不是也是強調在享樂中修行阿?)答:他就是在享樂中修行。(學生:到了中國就被發揚光大了,越來越誇張了!)答:你不能講他誇張了,他就是在享樂中修行,享樂中是可以修行的,痛苦中可以修行。但一般來講,在享樂中修行會比較難,我覺得比較難,為什麼?享樂中常常一個人忘記了自我,忘記自我以後思考就不會那麼深,一些痛苦思想比較深,想的東西比較多,所以在樂中修雖然好修,但是要成就起來智慧沒有那麼高,想不到那麼深的東西,這很奇怪,以後你們多觀察。在享樂的時候你雖然可以到忘我無我境界,忘記自己在想什麼,很快樂的沉浸在那個境界裡面,可是你就會再想很多東西。但在痛苦中的無我呢,有的時候受盡折磨和痛苦,也是無我,到精神恍惚狀態他會想到更多無我東西、變化的東西。所以早期那個時代苦修的時候成就的人比較多,後來享樂的人修行速度比較慢。

     (學生:我感覺痛苦修行比較壓抑,享樂中修行比較好,本來都是無我佛性就是無我,為什麼不在享樂中修行呢?我覺得有人痛苦是太感受他自己了才痛苦,有句話叫看的高興的都忘我了,這個怎麼解釋?) 答:高興的忘我就忘我,我剛才說在享樂中可以修行,可以從中達到忘我狀態如果你能長期保持忘我狀態是非常好,就是接近完全禪定境界。無論你用哪種,用快樂方式你能達到忘我你就會成功的,不過你要常常保持這種成功的狀態也就你能保持做很多事情都能樂觀方式。這也是時代的演變,因為古代的戰爭比較多,常常民不聊生,他不痛苦也不行,是時代背景造成的。他就是那麼痛苦,今天這個國家打那個國家,那個國家打回去,哪天又叛變、兵變,人民長期在流離失所的狀態,不是他想舒舒服就能舒服服,第二天就來一個軍隊家裡掃蕩一空。

    (學生:既然你說佛能夠把污濁地方變成乾淨的地方,那麼佛能夠把有戰爭地方變成和平地方嗎?) 答:我剛才說了盡量做,即使釋迦牟尼佛那麼偉大的一位修行者,他的釋迦族都保不住了。當時佛陀還活著的時候,釋迦族就被滅掉了,只剩幾個人。釋迦牟尼佛當時就說,我們這個民族以前曾經傷害過那個民族,早期,某一輩子,佛經裡面講的,所以這一輩子被因果討回來了釋迦牟尼佛曾經阻擋過三次,第四次以後就擋不住了,釋迦牟尼佛曾經用生命去擋住那個軍隊,對那個國王說,你要殺我族人你先殺我吧。釋迦牟尼是一個得道的人很有成就的人,那邊的國王為他關系退兵,擋住了三次,第四次擋不住了。釋迦牟尼也沒辦法,因為他因果業力大了,殺戮的業力大了,所以這次他擋不住了。他的慈悲努力、影響力也沒有完全能解救族人,佛陀透視很清楚因果無明啊,有時候也有時代背景的關系。我們說做菩薩盡量做。

     (學生也就是說佛還是擋不住現實的。) 答:有時候業力連佛都擋不住哦,尤其是共業,一個人擋不住,他的弟子跟他一起做也擋不住。所以業障的業是絕對可以挽回的,有些都挽回不了,他能夠做到多少盡量做,他教導弟子說我這樣做了,也明白這個是什麼道理造成的,擋不住那個結果。第二個,我們努力做的時候,業力有時候可以減輕,我做善業的時候它是會影響反作用力的,因為你努力它可能減半,減成三分之一,或減成四分之一,不一定,會減輕。所以這一世的努力會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