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微塵眾,乃指吾人心中之種種思想而言,若按佛性而論,本無微塵思想:然依佛性而觀,則一切微塵思想皆是佛性。
圓覺經雲:“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是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具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界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一合相乃無言無說,不能以文筆形容,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惟悟與悟,乃能知之。可是一般人終想看看佛性,然此實不可能。譬如有人未到北京,卻想看看北京風景,縱使望穿眼珠,渴盡思慮,終不可得。
般若經雲:“見無所見即真見,知無所知即真知。”見佛性已,由佛性而發揮,則一切知見皆屬佛性。末見佛性以腦筋發揮,則一切知見具是生死輪回。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體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見者,知見也。佛性本無四相,然由佛性而發揮,則四相即佛性未見佛性時乃錯認四相為佛性,見佛性後,則四相即為佛性,吾人佛性應當如是了知,佛性乃本無法相,若能知此理,則是真知見。所謂法相者,即指人之知見。在佛性中本無若何知見,故曰即非法相,然由佛性發揮,則一切法相皆是真知真見.故曰是名法相。
石霜慈明禪師會下,有僧日誦金剛經百遍,師聞之召謂曰:“當日誦經,究竟經義否?”曰:“未曾。”師曰:“汝當日誦一遍,參究佛意,若一句下悟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誦至“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處,葛然有省,遂以向師,師遂指床前狗子雲:“狗子吠 。”僧無語,師便打出。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法可分無為法和有為法兩種;腦筋所思想者,以及眼所見之宇宙萬象,皆屬有為法,有為者,即有生滅,有來去,有成壞也,無為法者,即指佛性,佛性無生滅,無來去,無成壞。應化非真者,即指一切有為法,皆非真實者也。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佛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明心見性,其福最勝,見性後為人演說,亦不取於相,惟自佛性上發揮,不離絕對,未明心見性者說法,皆是有為法,是相對者。如夢幻泡影,變化無定,故福德有限。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三)依了義(最上乘經及大乘經)不依不了義(中乘經及小乘經)
(四)依義(第一義諦,即佛性由體發用)不依字(又譯為語,即不能照字面解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