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七字是別題,經字是通題,為通別一對。別題又分二重能所,佛是能說之佛,無量壽佛是所說之佛;觀字是能觀之智,無量壽佛是所觀之境,是為能所一對。“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梵語佛陀或佛陀耶,中國話譯為“覺者”,大覺大悟的人,就叫做佛。社會上有大學問的人叫學者,佛非迷愚之人而是覺悟之人,故雲覺者。為何不直譯作覺者?因佛字的覺義,含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諸義,故不翻。凡夫不能自覺,正所謂不覺不知;聲聞雖能自覺,而無悲心,不能覺他;菩薩雖能覺他,覺行欠圓滿;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成為超出九界之上的大覺者,故名為佛。世間人凡事好起分別,若勸他信佛,他要問問:佛比天公、仙公誰大?須知佛比天公和仙公都大,又比羅漢、辟支佛、菩薩大。佛是最高無上,故曰:“天上天下無如佛。”這個佛即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出生在印度迦毗羅國,父號凈飯王,母名摩耶夫人,但是此示現印度之佛是化身佛,化身佛是度凡夫二乘人者。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理體,理體無相,雖是無相,但是凡夫若想成佛,非證得此理體不可。如何證法?必須修行用功,修行用功是因,結果證得的佛果,即報身佛──修行之果報。此報身佛,唯菩薩能見,二乘凡夫無法見到。佛是大慈普利一切,為使二乘凡夫能見到佛,故有化身佛──乃變化出來之佛身。此三身,非一非三,即一即三。若是菩薩根機者,所見的是報身佛,二乘根性人見化身佛。化身從報身出,報身由法身來。故法、報、應三身,即為一身。十六觀經屬大乘經,是報身佛所說之法。剛才說過三身即一身,亦就是生於印度之釋迦佛,你是個大乘,看見佛是報身佛;你若是小乘,則所見為化身佛──但見他是一個老比丘而已。
“說”者說法,世尊成道之後,即說法度生,說了四十九年法,一直說到入滅之時還在說。凡佛所說之法,就是法語。法是何義?即教眾生了生脫死之方法也。佛愈是說法,眾生就愈得了生脫死之利益,我們凡夫雖然說了數十年,但很少有利益眾生者,儘是說些空話,為何不學講經呢?佛說者,即說法也,上次講彌陀經時,講過,說者悅所懷也。佛說法為何欣悅?佛說之法能度眾生轉凡成聖,了生脫死,故胸懷歡悅。
“觀”者觀想、觀照。能觀之智慧,須大悟之後,智慧才能啟發,在未開悟之前,此名為識。為什麼作觀想,得轉識成智?因所觀者為阿彌陀佛。觀想阿彌陀佛,妄識即轉成智慧。我國八大宗中,有唯識宗,唯識宗講究用功,轉識成智。今此十六觀經之觀字即是轉識成智之法。這個妙極了,你觀想阿彌陀佛,你的妄識,就轉成智。因為識是妄想心,妄想心想的是凡夫境界,天天想凡夫境界,故為妄識。現在叫你觀想佛的境界,你的境界就變成佛的境界,佛境界那還有妄識呢?當然已轉識成智了。觀字之妙,妙就妙在這裡。
“無量壽佛”即梵語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之教主。此經內容令觀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今僅雲觀無量壽佛者,舉正報以收依報,述化主以包徒眾也。
“經”字梵語修多羅,此雲契經。契者,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下契眾生之機者,每部經有他所契化之機,唯有凈土經,下契眾生之機,則三根普被,最為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