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73

學佛答問  (第七十三集)  2001/4/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73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晚上同學們聽經之後有一些問題,要我來為大家解答,這是很好的修學態度,有疑一定要問,斷疑生信,功夫才能夠得力。我們修學多少年,往往功夫不得力,這裡面就是有疑惑沒能破除。凈宗的修學,古大德教導我們,第一個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如果這三條能做到,就決定能往生。所以有疑問一定要提出來。

  第一位同修問:「以前聽過法師演說《阿彌陀經》,永明延壽大師說:『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可是昨天法師講經時說,現在一萬念佛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連下品下生都沒有分。主要是什麼原因?請法師慈悲為我們這九千九百九十八人講解,使我們有所覺悟和警惕。」

  答:你問得很好,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解答。凈宗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稱為「易行道」。易行,我們一定要懂得它是跟其他大乘法門相比是比較容易,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容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跟我們講道理,這個道理多少是要了解一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為什麼會變成十法界,為什麼會變成六道三途?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由妄想分別執著而變現出來的境界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來由

  由此可知,佛教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如果這種煩惱習氣不能斷掉,就決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無論哪一個法門,凈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執著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如果再把塵沙煩惱斷掉,塵沙煩惱是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了,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證得一真法界。最後,能把無明煩惱破盡,你就證得圓滿佛果這是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都沒有例外的,這個事情難!

  凈宗法門為什麼說是行道易行是說它不必斷煩惱,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也能夠脫離六道輪回,這叫容易,易行道。但是你必須要明了,往生凈土雖然不要斷煩惱,可是一定要伏煩惱,你煩惱不能夠伏住,還是去不成。這就是說從前的人能力煩惱,所以「萬修萬人去」,他懂得伏煩惱現代人疏忽了,他不懂得伏煩惱,以為念佛就能往生,這個錯了

  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只要煩惱不現行,就是不起作用譬如說我貪瞋痴沒斷,是非人我、名聞利養沒斷,但是我這一句彌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夠叫我的煩惱不起作用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掉了這叫功夫。不管什麼念頭,貪念、瞋念、愚痴一句「阿彌陀佛」全把它打掉,這樣念法功夫才能得力,念到清凈了,清凈心現前就叫功夫成片順境、善緣不起貪念,逆境、惡緣不起瞋恚,永遠保持平等心、清凈心,這才能往生

  還要具備「三福」,三福是根,這個大家要知道,千萬不要忘記。《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發願求生凈土,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沒有教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這一點可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具備這個條件,這樣念佛肯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再具備第二條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就肯定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再具備第三條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肯定生實報莊嚴土。這不能疏忽,佛說得這么清楚。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一個純善的心。《十善道經》上佛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給我們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我常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跟我們介紹,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往生,所以我們必須要具足善人條件。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要夠得上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裏面一絲毫的不善都沒有,這個人決定往生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與我何干?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惡業。由此可知,李炳南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沒有不善,所以他的條件具足,這樣才能往生。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而把自己的善心破壞了;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頭到處說,把我們的善行破壞了,這個很可惜!我們要常常記住禪宗六祖惠能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了不起!常常見世間過,往生成了問題;幾時訓練到我不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有我自己一個人,我們往生才有把握。好,這個問題就解答到此地。

  下面第二位同修問的七個問題,第一個:「我們香港經濟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在家人學佛就有很大的麻煩。請問在做交易時,應如何存心和作為?自己在做交易時想要說實話,但家中的人都反對、都煩惱家中人做生意是為了自己多賺錢,只圖自家發,哪管別人家。請問老和尚,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隨緣、怎樣存心,怎樣做才如理如法這是我們平時修行不可逾越的實際問題,請老和尚詳細開示一下。」

  答:詳細開示一下,行!《了凡四訓》所講的就全部跟你解答了,你好好的去念《了凡四訓》。我自己學佛是在二十六歲的時候,五0年代,我第一部讀的書就是《了凡四訓》,也可說我基礎就是奠定在《了凡四訓》的教誨上。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是由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他們兩位邀請,在九龍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講《楞嚴經》。我在圖書館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在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又繼續講講了兩個月,第一次到這邊來講了四個月。在「中華佛教圖書館」,我看到印光法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籍,我很留意的翻閱,看到印光老法師一生當中對於《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及《安士全書》這三種書籍極力的提倡,我看書本的版權頁,我略略的統計一下,這三本書大概在當時印了有三百萬冊,這個數量非常驚人。於是我就想,他是我們凈宗一代祖師,為什麼不大量提倡凈宗,而提倡這三本書道理在哪裡?我想了很久,我明白了,他老人家是大慈大悲,救度苦難眾生佛經未必大家能夠理解,這三本書好懂,只要在這三本書奠定了基礎你能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哪有往生道理

  《了凡四訓》為我們說明因果道理事實你真正參透了,你才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做生意,規規矩矩做,你賺的錢命里有的;你用盡欺騙的手段不正常的手段去騙人,賺得的錢還是這么多,你又何苦騙人?如果說我用欺騙的手段賺來的,比我用規矩矩賺來的要多你可以用欺騙手段,佛菩薩也會贊成。什麼樣的手段都不行,你就是偷人、搶人,你搶到的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沒有的,偷也偷不到,搶也搶不到,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懂得這個道理,了凡先生就規規矩矩做人,一個惡念不生。雲谷禪師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想惡念也沒有用。」他懂得了。如果諸位把《了凡四訓》參透了,你就曉得你應該怎麼做生意你會做得一家都歡喜,你天天在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的果報無比殊勝世間人想發財,不懂得發財的道理不懂得發財的理論與方法,造作許多惡業,結果把命中本有的財、福報都折損了,真可惜!你命里有一百萬錢財,因為你用心不善,結果你這一生只能夠發五十萬,打對折了。如果造更大的惡,可能折扣還要大,你說冤枉不冤枉!希望你全家都去念《了凡四訓》,看《了凡四訓》的講演,或者現在比較簡單介紹的,有電視光碟兩片,你們天天看,你就會明白。人不能有貪瞋痴,貪心將來餓鬼,瞋恚將來地獄,太可怕了!我在這一生寧願苦一點,我也不搞貪瞋痴,我也不希望將來墮三惡道,這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第二個問題:「經雲:『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是我們日常工作繁忙,沒有念佛名號時間條件。有人說:『一心一意工作,別打妄想,這也等於念佛一樣。之後再把一天所做成績迴向極樂世界這就等於念佛求往生了。』請問這樣做我們的心真能清凈嗎?」

  答:我想這不用我開示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說也等於念佛一樣。你這一天殺生,你開個海鮮餐館,天天殺生殺了很多,很認真、很用心的在殺,這個功德能回嚮往生嗎?「一心一意做工作」,你是什麼工作如果你工作利益社會、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福報,這個還可以說得過去,「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可是佛經裡面講的功德不是這個,佛經講的功德是純善的心、純善的行為。佛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持戒、得定、開智慧這是功德。如果佛在經裡面所講的道理,我們沒有透徹明白,這是愚痴。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缺德不是修德,這種淺顯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你是個修行人,在日常工作的時候確實要一心工作,你的工作能做好;工作放下之後,一心念佛,佛也念好了念佛的時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時候想到念佛,兩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心不能二用,心要專一,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做一天的成績到底是什麼樣的成績成績裡面有善惡,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後面這一句很好,「我們的心真能清凈」,那就行了,一定要得清凈心。什麼是「清凈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含糊,不能夠誤解了。

  第三個問題:「學佛人壽終之後,請問他的皈依證、戒牒該怎麼處理?」

  答:處理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自己保存,留做紀念。我們先人的紀念,這個很有意義,讓後代的子孫看到: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祖宗學佛皈依三寶的,這是後世子孫善根,這個很好。第二種方式,你不願這樣做皈依證跟戒牒可以隨同屍體火化。但是保留做紀念好,這是非常有意義。像老人照片,我們鑲在鏡框上懸掛,他的皈依證、戒牒可以放在相框的後面,永遠做個紀念,也不容易失掉。

  第四個問題:「新道場建立後,要做一堂嚴凈佛事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灑凈』,是照傳統儀規做還是用稱六字洪名?請老和尚開示其道。」

  答:用一般灑凈的儀規就可以灑凈之後再念佛迴向這就更好、更圓滿了。

  第五個問題:「我們做放生法事時,誦《彌陀經》及傳三皈後念六字洪名,沒有按儀規念大悲咒,請問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你念《彌陀經》之後一定有念往生咒,這樣也可以,顯密圓融。你念《彌陀經》、念往生咒,然後三皈,念佛放生,行!

  第六個問題:「一個人受重戒後,他又嚴重的破戒。因為他現在影響面很大,所以我告訴他在佛前發露懺悔而不要在大眾前發露,以免影響大眾信心,請問這樣做對還是錯?」

  答:這個作法可以。能在大眾之下發露懺悔也是很好;不在大眾之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懺悔也可以。但是發露懺悔之後,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才叫真正懺悔;如果發露懺悔之後,明天還再做,你就完全錯了懺悔著重在後不再造,果然自己明白了,後不再造,不發露也是真正懺悔你真的改過自新。著重在實質,不著重在形式形式上發露懺悔是做榜樣給大家看,勸導大家應當常常懺罪。

  第七個問題:「寺廟裡換新的佛像,請問舊的佛像應該怎樣處理?」

  答:舊佛像要看是什麼樣的佛像。如果是金屬鑄造的,佛像愈舊價值愈高,成了古董。現在有不少人收藏著唐宋的佛像、明清的佛像價值都非常高。泥塑木雕時代久遠價值就愈高,如果是有損壞,應當修補,也可以貼金,所以舊佛像的供奉是非有價值的;你想這一佛像多少人拜過,接受過多少人的恭敬禮拜,為多少眾生種過善根,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如果是彩畫的佛像也要看是不是真跡,如果是真跡,值得收藏,像這種舊的東西,連故宮博物院裡面都歡喜收藏,當作古物來看待,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尤其是名家所繪的畫。如果是我們一般印刷的就不一樣了,用得太舊沒有人願意收藏,不可能有人收藏,這樣的佛像我們可以將它火化。火化在哪裡?最好在寺廟的火化爐裡面將它燒掉,不在普通地方燒。或者是把它埋在地裡面,我們用塑膠袋將它封裝好,到野外去旅行的時候,看到人很少的地方,將它埋在地下,這也行古人教我們這個方法或者是把它綁在大石頭上,沉在水底也行。總是我們對它一番敬意,不是任意丟棄,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這樣就好

  第三位同修問有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恭聽法師幾天講解佛法,甚喜!本人是皈依信佛者,有以下困惑,請開示。第一,半年來,自聞佛法,感其博大精深,至情至理,願多聽多讀,退休在家更有方便之處。但家中親人尚不理解,以其個人理解,以他在世俗未真正聽解佛法層次上,已甚擔心本人走火入魔,迷了的一般關心層次上,有時有不少怨言和爭論,對自己影響了凈心學習聽講。聽了法師講解,對於罵自己、委屈自己的人尚且要感謝他,當他是菩薩給自己一個磨鍊、修行機會,因此我想的是忍之外,尚需化解,度己度人,先解開自己的執著煩惱,有歡喜心後再因緣因機而度他人,以間接的方法度他,自己不生氣。除此之外,我應該怎樣做?」

  答:你能這樣做就很好了。所以你看看,你沒學佛之前,要有爭論的時候你也跟他爭,現在學佛之後他爭我不爭。慢慢他就感覺得奇怪:現在我罵你,你為什麼不回我?我爭,你為什麼會讓?他要問,你就給他解答,這叫隨機說法。一定要告訴他一個真正的道理,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得人身意義價值究竟在哪裡?必須把自己的境界提升,這個人生就有意義、就有價值。向哪一方面提升?向道德這一方面提升,絕對不向貪瞋痴提升。要告訴他貪心是墮餓鬼、瞋恚是墮地獄愚痴是墮畜生,提升貪瞋痴慢,你將來到三惡道的機會加強了。如果我們放棄貪瞋痴,我們勤修戒定慧,向仁義道德這一方面提升,我們的前途無量光明,我們來生即使不念佛、不知道求生凈土,也決定生天道、享天福,這樣我們這一生在人間才沒有白來一趟,來得真有意義有價值,總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具體方法你可以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非常好的教誨,對於現代社會,可以說是通情達理。

  第二:「本人未皈依,很多事不明了,例如道場規矩。」

  答:這沒有太大關係

  又問:「一人在某一個道場辦了皈依,請問是否就屬於這一道場的人,一切按這個道場的吩咐辦事?」

  答:不一定。皈依發願正式做佛的學生,依照佛的教誨奉行,就是學習。就好像我們入學校正式報名注冊當學生,沒有皈依那是旁聽生,皈依才是正式學生。至於皈依之後,也不一定在自己皈依道場學習,你可以選擇道場,可以多在道場參訪,哪一個道場對自己適合,你就可以依止那個道場

  皈依,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到處皈依,每一個道場皈依,每一個法師皈依那是錯誤的。因為我皈依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不是皈依某一個道場,是皈依總體的佛法。所以任何佛教道場都是我們修行地方,任何出家法師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要以真誠清凈平等來對待,這是皈依大意

  至於學道皈依之後我要修學,最重要的就是傳法的老師,這個老師才真正重要。為什麼?我跟他學,他教導我,我選定這個法師,或者你選定這一道場,你覺得這個道場很適合自己,這個法師跟我很有緣分,我願意跟他學,這在佛門裡面叫做「法子」。他把佛法傳授給我我跟他學習,這個關係最密切、最重要

  第二個問題:「如無分別心,請問是否也能在其他正信的佛教道場佛法?」

  答:可以的,可以在任何道場聽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就是很明白的教誨嗎?善財童子,他的老師文殊菩薩,在文殊菩薩那裡畢業了,就到處參學,哪個法師他都去拜訪、去請教,哪個道場他都去,對他自己只有利益沒有損害,這個道理要懂。也就他自己修行的這個法門既然是選定了,要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必羨慕其他法門,不必改學其他法門,但是其他法門東西可以聽,對我們自己有幫助,幫助自己開悟,幫助自己能入甚深禪定。如果自己沒有這個定功,沒有這個智慧,那先是要「一門深入」紮根。先把自己的根紮好,然後再參學。否則的話,聽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好,到最後你無所適從,這就壞了。所以自己堅定不移,學一個法門,然後才可以聽其他一切法門

  第三個問題:「其他宗教,有按年或月繳納會費之舉,請問佛教道場是否也如此?」

  答:有這種情形佛教道場也有這種情形,但是最好是不要。為什麼?如果有這么一個規定,就有很多人不敢來學佛了。我們一定是要以佛法幫助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不能給他做障礙。所以佛教裡面一切的布施供養決定是隨緣的,隨緣好,不要勉強一定要人家繳多少,這個不好。特別是講經的這種道場,從前李老師老人家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講經道場決定不化緣。為什麼?講經道場化緣,人家說:「到那裡聽經要付錢的。」許多人就不來了,把人家聽聞佛法機會掉了,這很不好他自己供養那是他自己事情,那個可以,不能有一絲毫勉強。因此我們對信徒也應該如此,不應該有絲毫勉強,也不可以暗示布施供養不可以。完全屬於自動的,這個供養叫凈財;如果我們強迫他,這個財就不凈

  第四個問題:「供奉三寶是做為一個佛弟子當然之事,供奉和布施在於真誠清凈心,多少隨緣,隨各人的情況而做。在於理於行,有些道場會否少供奉了不高興,如何做?」

  答:你後面的兩句話不太清楚,說「有些道場會否少供奉了不高興」,這個意思我明白了,就是供養少了他就不高興,那就不要去好了。你要去你就供養;「少供養不高興」,你的錢少,你就最好不要去,剛才說了這是如法的。決定沒有分別心,確實是在真誠。《了凡四訓》裡面有個故事說這樁事情,真誠心供養再少,功德真實的,是滿分的功德;如果不真誠供養再多,他所得的福是不圓滿

  下面一位同修問:「有一天主教徒喬遷新樓,叫我去幫他念經,請問我應該怎麼做?」

  答:他請你幫他念什麼經?是念佛經,還是念他們的經?你這個沒有說清楚。念佛經好,跟他結佛緣,若念他們的經也很好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是《玫瑰經》,我們這個地方有個玫瑰經》的講義,這個道場應該還有,你可以拿一份去多看看,也可以贈送你這天主教朋友

  下面一個問題:「四月二十四號晚上弘法,有談到人死之後不要馬上觸動他的身體,怕生瞋恨心。在台灣或鄉下,可以放在祠堂助念;在香港,死在醫院家裡馬上要搬動,否則要剖腹驗屍。請問若遇此事如何做?」

  答:這是現代社會對於人的死亡處置欠妥之處這是現代人的共業,確實是很麻煩。所以在台灣我們學佛同修知道這個事情他在醫院醫院放棄救治,就是不能救治了,他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兩天,或者只有幾個小時了,這個時候我們辦理出院,把他帶回家去,讓他家裡面助念,這是辦法;當病重的時候、彌留狀況的時候趕緊帶回家。如果在寺院裡面,寺院裡面有送往生的,在寺院裡面做當然就更好,這就得很如法。實在不能,帶回家,讓他家裡頭壽終正寢,這個好。

  下面一個問題:「講到奉事師長,請問是否指一定要從頭到尾奉事於原來剃度或皈依師父?」

  答:不是的。原來剃度、皈依師父這是引導我們入佛門,我們應當一生不忘他的恩德這是養我們的厚道。「奉事師長」,我在前面曾經講過,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沒有認真做到,這個就真正沒有做到奉事師長。不是說我對老師很好我對老師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他沒有吃的,我供養他吃的,沒有穿的,我供養他穿的,他沒有房子,我供養房子住,這是形式。實在講,真正修道人他不需要這個,他所要的是你自己能夠依教奉行,你自己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明理,斷惡修善,成聖成賢,這個老師歡喜,這才真正是報師恩,一定要做成績來報父母師長。「奉事師長」有廣義、有狹義,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

  問:「請求法師示範念佛。」

  答:這個不必了,我們念佛堂天天都在念。

  問:「您能否長期留在香港講經?現在還缺哪些客觀條件香港對於中國大陸的佛法振興有關鍵作用,這里有很大的潛力。」

  答:我留在香港講經當然是一樁事情。實在說,一九七七年我初到香港來的時候,法緣就非常殊勝暢懷法師告訴我,在我以前他都沒有見過他說:「法師,你的法緣太殊勝了。」我跟暢懷法師那個時候剛剛認識,在沒有開講的前一天,暢懷法師告訴我:「香港人聽經大概第一天人多,最後一天圓滿人多,來捧場的,平常來聽經的人很少。法師,你心理上要有個準備,尤其是你剛剛出來講經,身分、名望都不高。」在他的估計當中,聽經的人會很少。我跟暢懷法師說:「不要緊,我講經不在乎聽眾多少,沒有人聽,桌椅板凳擺好,我可以對著桌椅板凳來講經,不需要人來聽。生公說法沒有人聽,他對石頭講;我講經沒有人聽,有桌椅板凳,我對它們講。」暢懷法師聽了歡喜。可是從開講那一天起一直到四個月,常常聽眾都坐得滿滿的,沒有椅子坐了,門口走廊都站著人。暢懷法師歡喜說:「法師,你的法緣很殊勝。」這是第一次到香港情形。所以,凡事我們隨緣而不攀緣

  我不常住香港,因為我現在還訓練一批學生這是佛門的大事。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我講得再好,我死了後繼無人,我的成績等於零。什麼樣才算是有成就?我死了之後底下有人接著,代代有傳人,底下一講得我還殊勝,我成功了,我真的做出成績來了。現在在晚年,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多次給我寫信,我們也見面很多次,他老人家常常勸我,叫我不要再講經,不要再到處跑,一定要定下來寫書、教學生,培養繼起的人才我跟老人家說:「這個我懂得,我早就有這個心,緣沒有成熟。」

  因為我自己沒有道場,我自己沒有徒弟,要教學一定要有場所。沒有人請我,請我去講學,我還條件在台灣有些佛學院請我,我不去,什麼原因佛學院老師太多,每一個老師講一樣東西,甚至於彼此都不能相容,這樣把學生學習的情緒搞亂了,所以我都沒有接受。我要怎麼樣教法?像我的老師我一教法。我從前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了十年,一個老師教,學一家之言,我很有受用。兩個人教兩條路,三個人教三叉路口,我到底學哪個好?所以教學,一個人,教私塾的方法,我願意搞這種教學。

  一直到四年前,在新加坡遇到李木源居士,我們談到培養人才,我把我這觀念告訴他,他很歡喜,在那邊辦培訓班,我一個人教。雖然教得很辛苦,每天要上六、七個小時課,我高興,我能夠把學生帶起來,我訓練的,幾乎各個都能上台講演。講得不好,完全他自己要用功,只要他自己肯用功,在講台上千錘百鍊,能夠不間斷,十年就會成就;沒有這么長的時間不行,你這個根不穩。我跟李炳南居士學佛,我到十年之後才能夠運用自如,才得自在,所謂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如果沒有十年講台上實際的鍛煉,難!所以學講經不難。要有耐心、有恆心,決定不間斷,這個事情難,成敗關鍵在這里。

  我們在新加坡這四、五年來,培訓班現在是第五屆,第五屆今年七月上旬畢業。我們培訓大概有六十多個學生,我估計能夠講經的應該有一半。第五屆我就讓老的學生,前面幾屆的老學生來教,教得很成功,教學相長。這一學生將來他自己能講、能寫、能教,以後有因緣,他們來主持佛學院,我們佛教前途是光明的。這一年輕人非常好學,非常難得,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安慰。

  最近我們在澳洲有個道場,也許很多同修知道我買了一所天主教的教堂。這是過去跟著我時間長的,有十幾年的這些老同學,他們雖然長期聽經,沒有上過台,沒有講經的經驗我在澳洲利用這個地方來訓練他們。因為他跟我時間久,我對他要求就非常嚴格,比新加坡培訓班還要嚴格。新加坡的培訓班我們重點是著重在講經技術,我在澳洲這個培訓班我重點是在德行。所以課程從《弟子規》上起,《弟子規》上完再上《三字經》,《三字經》上完,底下一科目,我去上《了凡四訓》,《了凡四訓》上完,再上《感應篇》和《陰騭文》,印光大師給我們這三樣東西。然後我們才會教《十善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於說我們從幼稚園、小學念起,紮根!根要不深,你的德行學問怎麼能夠養成?這些事情必須要我親自去教、親自去督促,至少要用五年時間

  所以我跟你們同學約,你們希望我到香港來講經,我跟你們約五年以後,我把這一學生帶起來了,他們能夠自立了,我可以放手。現在我要不照顧他們,他們要想成就非常困難。所以諸位同修,你們要想佛法後繼的人才,你就會同意我的作法,所以我必須用五年時間來幫助他們。五年之後,我把這個放下了,我就自在了,你們要歡迎我到這邊來,我就可以到這里來長住。我們在這個道場長期講經,這個可以,跟你五年以後。

  下面一個問題:「請問能否調和我國傳統的念佛法門和日本所謂的本願法門?本願法門即使是錯誤的,但是否可以吸收接近的部分?」

  答:這樁事情,你們必須懂得中國凈宗祖師代代相傳的這個法門也要懂得日本本願法門究竟是什麼。跟諸位說,日本本願法門原本跟中國佛法門是一不是二。日本凈土法門是唐朝時候日本一些高僧大德中國來留學,他們拜善導大師為師。所以日本的「善導寺」很多,我在日本看到許多地方雕刻的有善導大師的像,有站像、有坐像,我看到很歡喜,我們在中國很少看到。你只要看到「善導寺」,這一定是凈土道場,善導大師是我們中國凈土宗第二代的祖師

  本願法門是專依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這個風氣在唐朝很盛行。我們在典籍裡面看到,唐朝時代中國法師外國法師,包括日本韓國,曾經很用心的去探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這些經教,哪一種最重要?經過許多法師來研究、來探討,最後大家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就變成中國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輪。往年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跟我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教概論。他老人家是學哲學的,他認為佛教哲學概論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說法也非常好。

  《華嚴經》究竟是怎麼圓滿的?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如果不念佛求生凈土,《華嚴經》不圓滿。於是專講往生極樂的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核心,是《華嚴經》的總結,《無量壽經》就超過《華嚴經》。那個時代的人,所謂:「《華嚴經》、《法華經》是《無量壽經》之導引」,就是引導我們歸《無量壽經》。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這就是《無量壽經》把《法華經》和《華嚴經》比下去了。《無量壽經》裡面全經哪一部分最重要大家都公認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到底哪一條最重要?大家公認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什麼?「十念必生」,這樣才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這是日本人看的。我們中國人也知道,但是沒有像日本人這么重視。

  可是日本人只把十八願這一條看作本願,把其他的四十七條疏忽了,這是錯誤。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日本法師沒有錯誤,現在日本法師有這個錯誤觀念。要知道四十八願每一條都包含其餘的四十七條,《華嚴經》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願如果缺少任何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就不能稱為「本願」。一定要曉得,第十八願圓圓滿滿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第十八願就圓滿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認知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都詳細的講過。所以日本凈宗跟中國凈宗沒有分別,如果有分別,那是人事的分別,在教義上沒有分別,教理上沒有分別,方法也沒太大的分別。要分別,是人為的。人為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沒有辦法了。

  這位同修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法師講到死後小時內,最好是十二小時到十四小時不要動他,因為他神識沒有離開,會有瞋恨心,對他對己都不好,對亡者更是有害。如亡者在家,可以做到。」

  答:對的,在台灣我們一般同修都理解。像「華藏圖書館」韓館長醫院,到病危的時候我們把她移到圖書館。所以最好在病危的時候就趕緊回家,或者跟醫院商量,醫院裡面,在台是有不少醫生學佛的,比較好辦。像台灣的榮民總醫院、台大醫院,還有長庚醫院醫院裡面都有佛堂,這就好辦多了,醫生、護士很多都是佛教徒,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能夠合作。假如不相信佛教,就比較麻煩,所以情理法要互相融通,這個事情就好做。

  第二個問題:「如一般現代城市,病者在醫院治療,如病危時醫院還要搶救。」

  答:搶救不好,搶救是增加病人痛苦,一絲毫利益都得不到。決定不要搶救,讓他心地清凈平安歡喜讓他感覺一點痛苦都沒有,這樣才好。

  又說:「亡者正在醫院床中,醫院會隨即移動亡者,醫院有院規。如果有佛教信仰者在亡者去世前有所要求,而醫院能理解和尊重,做適當處理,那就好了,否則將如何處理?」

  答:否則的話,最好這個事情一定在病重的時候就要跟醫院打交道,醫院同意很好,不同意就要聽醫生的吩咐。如果這醫生說不行了,放棄治療了,那你就趕緊回家,這樣才好。

  這一同修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海外華僑及熱愛中國的人說,中國大陸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發源地,但回大陸尋找時,發現古典文化沒有在大陸,而是漂流在海外。請問正法哪能總在外面漂流,如何回大陸結果?」

  答:你想得很好。但是我告訴你,佛法的根還是在大陸,你到大陸去旅遊你沒發現。因為真正修行人,他都住在深山裡面,他也不下山,他也不名聞利養,絕不貪供養也不知名度,所以你偶爾遇到他,那是你的緣分,遇不到是沒有緣分。大陸上確實有真正的修行人,有真正在埋頭辦道之人不為世間人所知,將來成熟了,自然開花結果。我們流浪在海外,最重要的要依教奉行,我這幾天所說的,你們反覆多聽聽,你就會明了了。

  第二個問題:「當發心行善時,結果眾生所獲的利益並非美滿,這時候自己問自己為什麼,一定是自己所發的善心漏了。一塊田地灑下種子,只要澆水,種子就會長起來,但是雜花、雜草也會和小苗一起生長。請問要如何做,這樣一個園丁在澆水的時候,小苗茁壯成長而雜草不生長?」

  答:這種事情佛家講,總在一個「緣」字,這個緣關鍵眾生善根福德眾生善根有福德,菩薩、有心人來提倡善法、提倡正法,自己依教奉行,給大眾做一個榜樣對他一定有啟發性。如果眾生沒有善根福德,我們做再好的榜樣,他看了無動於心,麻木不仁。在這狀況之下,古人已經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所謂是「進則利益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是告訴我們,如果有緣,我們應當捨己為人,純粹做利益眾生工作;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應當隱居,佛家叫「住山」,住山就是隱居不下山,或者是閉關,完全做獨善其身工作,把自己的德行學問向上提升,等待機緣成熟如果你積得愈厚,「厚積薄發」,你積得愈厚,你發的力量愈強,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他老人家七十歲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做的是獨善其身;到七十歲被人發現,他八十歲往生的,末後這十年利益眾生,所以是兼善天下,那個力量太大大了時間雖然短,他因為積得厚,所以他發的力量強,影響力太大了

  在古時候,我們知道鳩摩羅什大師也是一樣。到中國來的時候,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辦法發揮,他做獨善其身工作,一直到姚興作皇帝,才把他請出來;他在中國法利生的事業只有七年,七年影響太大了。所以大的影響,影響的面大,影響的時間長,一定要積德、積學深厚。所以在沒有緣弘法的時候,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等待機緣。好,這個問題我們就解答到此地。

  這位同修問:「有時候懺摩,或者是聽經,或者是拜佛就會傷心流淚,請問是不是業障重?」

  答:你的問題,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有說明。我不曉得《無量壽經你有沒有念?如果你有念,念的遍數很多,那你疏忽了,這個答案在《無量壽經》。佛怎麼說的?佛說是你的善根發現,不是業障重,是你的善根發現。你聽經、懺悔,遇到之後你會傷心流淚,是你過去生中曾經學過這個法門,沒有學得好,沒有學得成就這一生又遇到,感覺很難過。可能前生在一起很多同學都已經往生,都已經成就了,自己在臨命終時打了一個閑岔,把這個機會過了,沒有能得生凈土。既然如是,你就要更用功,更努力知道自己過去生中曾經學習過,現在繼續不斷努力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要下定決心,不要錯過機會世間不值得留戀。《金剛經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萬萬不可以執著這個東西真有

  我在講席裡面也提過,佛在經上講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說法一般人不太容易懂,我換一個說法,「心性幻化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從哪裡來?是我們心性幻化的。「色身影現國土眾生」,其實還是《華嚴經》上兩句話。我們的色身,國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是一切眾生影現。影現就是《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虛空法界國土眾生都不真實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事上有而理上無,所以我們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執著錯了,要把它作夢境一樣看待。

  住在這個世間,把這個世間看作旅館,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所以我常說,我們有使用權,我們沒有所有權。有人說這個房子是他所有,那是假的,那是迷惑顛倒。「只有使用權,決定沒有所有權」,你把這兩句話參透了,你就得自在,你也能常生歡喜心。佛家所謂是「理得心安」,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是什麼?再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不安。心不安,身也不安,對自己的健康壽命都有很大的傷害,所以理得心安最明顯的是健康長壽。理不能不明白,事相不能不清楚,不可以迷惑,不可以執著,甚至於不可以分別,本來沒有分別,何必要分別?

  好,這個問題到這里統統解答完了。下面還有一時間,聽說今天有同修發心皈依,我們跟大家做一個皈依儀式皈依大意我們有一個錄像帶,好像現在也做成光碟。我曾經詳細講過三次,在新加坡居士林講過一次,在錄影講過一次,在黃金海岸講過一次,有錄像也有錄音,大家可以多聽幾遍。還有同學依照這個錄音帶寫成一本《三歸傳授》,要多看看。我們今天做,只是一個儀式佛教重實質不重儀式,所以儀式不重要,實質重要,你要懂得什麼是「三皈」,這個重要。你從哪裡皈,你依什麼?你把這個搞清楚了,你是真正佛弟子你會三寶護念,得龍天善神擁護。好,我們現在在外面做一個儀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