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好處有哪些?打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介紹

uploads/content/2022/may/31eab93acd7b88cd559a7012414667c6.jpg" />

打坐是什麼意思?

  打坐,指跏趺而坐,使心入定。是僧道修行坐禪的一種方法,即將雙腿按一定姿勢坐好,而雙手結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打坐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

  打坐有好多種層次普通人打坐,叫作靜坐目的在於養生,此可從身心健康長壽為著眼。印度瑜伽打坐目的在於習定,此可包括世間的四禪八定,及出世間的九次第定。禪宗也用打坐方式目的則在利用一個穩妥的坐姿,一味參禪。

  打坐是要慢工出細活的,要有恆心、毅力,要保持每天定時打坐,成為習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積月累,必有收獲。到了那個程度,若有一天不打坐都會覺得生活有些失序。非有長期打坐經驗的人,難以體會到混亂的思緒與井然有序的思惟之間有絕大的區別。

  打坐時如覺得時間得很慢,是因為心不能安定,心裡不自在緣故時間的長短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心不能適應,就覺得時間長,心能適應,便覺得短。所以佛經里說,在地獄覺得時間特別長,在天堂覺得時間特別短。當心不能適應時,便需要予以調整,方能得自在

打坐好處

  打坐的功能有三項:第一是達到身心平衡,第二是達到精神穩定,第三是達到智慧心慈悲心的開發。

  身心平衡: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這就身心健康。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說健康

  精神穩定精神含義比較難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生理,但是跟身心有關,它會產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為表現出來。

  智慧慈悲的開發是什麼?如果有了身心統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統一的經驗精神就能統一。如果把精神身心執著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開發出來。這里說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學問,而是絕對的決斷力。

打坐姿勢方法

  (一)暖身運動

  早上起床後,未活動前勿打坐,應先做一套簡易的暖身運動,讓筋骨松軟後再打坐

  1.扭身甩手:兩腳站開與肩同寬,轉腰甩手,腳不動身體盡量向右後轉,左手掌順手打到右肩上,再向左後轉,做同樣動作,左右分別甩打十次。

  2.腰部運動:雙手插腰,眼睛睜開,先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上半身與腰部,再逆時針轉動,分別各轉十次。3.扭腰畫圈:雙手伸直高舉,身體做三百六十度旋轉,順、逆時針分別各十次。

  4.甩手屈膝:一邊雙手前後擺動,手臂盡量提到與肩平,同時雙腳隨著手的擺動原地踮腳頓腳,做一百次。

  5.擎天觸地:雙手交叉,手心向外翻掌,掌心朝上,手往上抬,腳跟同時提起,越高越好。再向下彎使手掌觸地。

  6.膝部運動:雙腳並攏半蹲,雙手扶在雙膝上先順時針轉十圈,再逆時針轉十圈;最後站立轉動右腳踝,及左腳踝各十次。次數多寡可自行斟酌增減

  (二)頭部運動

  每次坐禪之前,不論有否做上述之暖身運動,均需作下述的頭部運動。

  坐下蒲團後,先將兩手平置於左右兩膝,勿用力,身體坐正,再做頭部運動的四個步驟:⒈頭向下低,再往後仰;⒉頭向右傾,再往左傾;⒊頭向右後轉,再向左後轉;⒋頭以順時針方向,向前、向右、上仰、左轉,再逆時針方向,向前、向左、上仰、右轉。每個步驟身體不動肌肉神經放鬆,各做三次。動作緩慢柔軟眼睛睜開,呼吸自然。頭部運動的目的,在使頭部血液減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動力;使頭腦清新,漸漸寧靜

  做完頭部運動,把左右手掌放在丹田(臍下約三指)處,雙手兩拇指相觸,成一倒三角形,深吸一口氣,接著慢慢吐氣並向下彎腰,雙掌小腹幫助把氣吐出,直至氣完全吐完,連續做三次深呼吸。做深呼吸目的在使體內的濁氣排出,換取新鮮帶氧的空氣,使血液循環順暢。

  (三)七支坐法

  做好預備動作,便可開始坐禪了。正統的禪坐方法,是七支坐法。所謂七支坐法是:

  ⒈雙足跏坐——此有二式:

  ⑴如意吉祥坐——通常是以左腳在下,右腳置於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置右大腿上,稱為如意吉祥坐。

  ⑵不動金剛坐——將右腳在下,左腳置於右大腿上,再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稱為不動金剛坐。這兩種坐法,對於年長及初學的人很難做到。

  初學的人如無法雙盤,可改為單盤的半跏坐,只要將一隻腳置於另一邊的大腿上即可。左腳在右小腿下或右腳在左小腿之下均可。

  對於無法雙盤及單盤的人,開始時還可以採用更簡易的坐法。如:

  ⑴交腳座——兩腳均置於地,向內向後收,兩腳掌向上,置於兩小腿乃至兩大腿之下。

  ⑵跨鶴坐——即雙膝跪下,將軟墊置於骻下,如騎在鶴背上,兩腳的大拇指上下交迭,將臀部坐落在骻下的墊子上。

  ⑶天神坐——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置於身前;另一腳曲向外,置於身後側。南傳上座佛教徒,席地聞法時多用此式,乃至坐禪寺時的初步坐法也用此式。

  ⑷如意自在坐——此式系模仿菩薩八相成道,自兜率天下人間之前的坐姿,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腳跟置於會陰前,右腳垂立、曲膝置於右胸前,左右兩手平覆分置於左右兩膝,或合抱於垂立的膝蓋。

  ⑸正襟危坐——以上各種坐法,均系席地而坐,此式則坐於與膝同高的椅子上或板凳上,兩腳平放於地,兩小腿垂直,兩膝間容一拳的距離,背不可依靠任何東西,僅臀部坐實,大腿宜懸空,與小腿成一直角。

  以上各種坐法,僅坐姿及手姿略有不同之外,其他仍採用七支坐法規定的標準。功效最大最快且能經久穩固的坐姿,仍系最難的跏趺坐。因此,初學的人即使無法雙盤,至少要多習慣於單盤。

  ⒉背脊豎直——腿盤好之後,挺起腰干,勿挺胸部,頭頂天垂直,下顎內收,頷壓喉結。

  ⒊手結法界定印——兩手圈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拇指輕輕相接結成圓圈形,輕輕平置於丹田下的骻部腿上。

  ⒋放鬆兩肩——將兩肩肌肉放鬆,自覺如無肩無臂無手的狀態

  ⒌舌尖微舐上顎——舌尖舐在門牙上齦的唾腺處,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則緩緩咽下肚去。

  ⒍閉口——無論何時,只用鼻息,不可張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⒎眼微張——閉八分開二分,視線投置於身前二、三尺處的地上的一點,不是要看什麼,只因睜大了眼睛,心易散亂;閉起了眼睛,則易昏沉。如果睜眼過久覺得疲勞,不妨閉上一會兒

  (四)放鬆身心

  一般的圓蒲團,不宜整個坐滿,看個人情況可坐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利於腰干之挺直;腿下可置硬軟適中的方墊。打坐身心要完全放鬆,所以身上盡量不要戴項鏈手錶眼鏡等物品,最好穿寬鬆之衣褲,腰帶放鬆,讓身體完全無壓力負擔

  大家坐好之後,開始把身體放鬆,在心裡依序告訴自己頭部、眼球、臉部肌肉、頸部、肩部、雙臂、背腰、小腹、腿部一一放鬆,把重心放在臀部,把氣沉到丹田。任何部位甚至皮膚都要完全放鬆,只要有壓力就會緊張緊張便會影響神經系統,乃至於消化及分泌系統

  身體完全放鬆之後,眼睛微張約二、三分眼,眼球不要用力,頭腦不想任何事,臉部肌肉放鬆略帶微笑,心裡要有喜悅感,舌舐上顎、下巴內收、腰椎挺直,兩個手在臍下結法界定印,左手掌上、右手掌下、雙手兩個大拇指相接。之後便不再注意身體,將重心放在臀部和坐墊之間,開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此時把身體交給蒲團,把心交給方法

  如果有瞌睡或昏沉現象,把眼睛睜開睜大,等精神好了再微閉。注意呼吸是非無聊的事,容易昏沉或胡思亂想,腦中妄想紛飛。我們應該上課的時候專心上課,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專心睡覺,做任何事都要把心專注其上。

  (五)數呼吸

  注意呼吸時間久了,可能覺得很無趣,現在教給各位另外的方法:⒈數呼吸(數息法),⒉念佛號。這些方法同樣是要達到心無二用,令心念專注目的

  先練習數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時間較長,入息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數呼吸時,只數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時候數一個數目,到了吸入的時候,仍停留在該數字上,到下一口氣呼出的時候,才換下一數目

  平常人每分鐘呼吸大約十四至十六次。不能故意控制呼吸,否則胸部會不舒服

  當打坐經驗相當豐富之後,呼吸自然會逐漸慢下來,到每分鐘四至五次,那已經要入定的程度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鐘十次,心已經相當安定、平穩。

  如果呼吸急促必然是非常煩悶、恐懼、急躁、興奮的現象呼吸和脈搏是息息相關的,呼吸有問題,脈搏必然也會有問題;脈搏快,呼吸也一定有問題,所以要用平常呼吸方式呼吸

  數息法是在每一個出息時數一個數字,從一數到十,然後重回到一再數到十,周而復始,反覆地數。數息的時候,一旦起了妄念雜念,無論中途數到多少,都得重回到一數起,因此往往無法順利從一數到十,不是數不到十,就是數過了而不自覺。開始數息可能覺得新鮮,等數了一段時間也會覺得無聊,所以要練習著對於每一口氣的每一個數目,經常保持新鮮感。

  (六)數佛號

  有些人不數息,呼吸很正常,一旦數息,呼吸便急促不自然。如是這樣,可試試念佛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

  念佛之法,除了單純地念佛號之外,也可念佛數數,即念一句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數一個數目,如何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也是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其目的宗旨在讓自己的心念能集中專注

  念佛數數法與呼吸無關,不需配合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疾不徐,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數目的存在,再繼續往下念第二句佛號第二個數目,很清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數的數目上,與數息法在每一個出息數數意義是相同的。

  各位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作工夫,隨意法、數息法、念佛法念佛數數法均可,但最好只選一樣,不要一下用此法,一下用彼法,要專心一意在同一個方法上調心。

  (七)調心方法

  調身、調息、調心的調,就是調整的意思。打坐時候的動作姿勢與調身有關;調息則與呼吸的出入有關。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會平靜下來。心息相通,心能平靜,各種胡思亂想,種種心理活動及衝動,自然也會穩定下來,是為調息、調心。

  念佛呼吸無關,與調心有關。心緒非常昏亂,念佛可以念得急促,心緒相當平靜念佛就當緩慢。念佛數數是從一數到十,再回頭重復的原因,是為防止變成機械式的數數,即口在數數,而腦在胡思亂想,數目卻仍數得很好。我們從小就已會數數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數息時一不小心,一數就數到一百、二百,並認為數到二百比數到十還容易。

  每十個數字要回頭一次很麻煩,但我們的目的不在數數,是要使我們的心隨時隨地專注在一點上,不離開這個範圍。亦即心不離開我們用功方法。數息不離呼吸出入的感覺念佛不離佛號也就是把心收回來攝在一點上。其目的是希望達到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肯定的功能。若對自己的心念活動不清楚,即表示對自己是不夠了解的;若對自己的了解越深刻,則對自己的信心便越堅固,能發揮的能力也越強大。對自己越不了解,越容易做錯事、說錯話,那是因為心不由己地胡思亂想,口不擇言地胡說八道,身不由主地輕舉妄動,這些在在都顯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無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發生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現象,就必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對自我了解越清楚,發生錯誤機會就越少;相對的,自我的思考、判斷及言行舉止,也會正確當我們自己的心念越能掌握,對自己的信心便越加強,就能達到從自我認識而自我肯定而自我成長的目的

  (八)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打坐結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動,告訴自己要起坐了,身體跟著慢慢搖動,雙手合掌,雙手放在膝蓋上,將身體做較大幅度的搖動,把每一個關節都搖動後;把腿放開,然後做全身的按摩。

  按摩的順序是先搓熱兩掌,用拇指背輕輕按摩雙眼眼眶,並用搓熱的手掌心敷壓眼球;再用雙掌按摩臉部、額頭、後頸、兩耳、雙肩、兩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尤其是兩臂腋下多淋巴結處、後腰腎部及命門,多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來右邊大腿、膝蓋、小腿,左邊大腿、膝蓋、小腿及輕柔轉動雙足腳踝。打坐的人,後腰非常重要,應多按摩。

  按摩小腿時從膝蓋骨下三指的足三里處,往下一路按下去,會有點痛,但對胃腸有調節作用

  當生活工作緊張壓力大時,火氣大,肝火上升,容易便秘。在肚臍眼左、右兩側各三指處,用二或三個手指稍微用力壓下去,壓三、五次就有效了,大便不通比氣不通還不舒服也會影響打坐的興趣。

  此自我按摩的運動法,可使初學坐禪而感到的疲勞,完全消除,身心感到柔和溫暖與舒暢。按摩時,必須將注意力集中於掌心或指頭。整套按摩約十五分鐘可做完,如做得簡單些,則約三、五分鐘亦可做完。除了打坐之外,平常感覺疲累、睏倦時,都可做做全身的按摩,對消除疲勞很有功效。

打坐的注意事項

  1.當腦筋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鐘,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2.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喝些溫開水再坐較好,如覺得累,喝一杯咖啡提神亦無不可,沒有嚴格限制,但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使心腦興奮,不易定得下來。

  3.吃太飽、喝醉酒、太疲倦、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行為者,身心均處在乏力狀態,不宜打座。

  4.向來有子、午二個時段不宜打坐說法,但現代人生活習慣與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個時段才有時間打坐時,只要坐的時間不是太長,亦是無妨的。

  5.我們要學習放鬆,隨時練習在使用頭腦時能不用眼睛,用方法使眼睛小腹放鬆,可以節省很多能源,此外,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使能做到「開源節流」。

  6.能源充足能使我身體各管道沒有阻力,氣脈便能暢通,那麼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都能通暢,我們用打坐、運動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屬於健身(調身)。

  7.打坐時腰干原是挺得很直的,坐久了,會慢慢彎了下來,如不是彎得很厲害,不需刻意調整姿勢,那會使自己緊張。如果氣通了,背椎腰背會自己挺直的,完全是由氣帶動,不是人為地操控,這是非常奇妙的現象

  8.不常打坐的人單盤腿就可以了。如果是瘦子,雙盤時雙腿會卡得很痛;如果是胖子,則兩腿的腿肉會把雙腿卡成一高一低,也不舒服,單盤比較平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