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如何自在往生?

問:弟子內蒙古人,特別愚痴執著親近凈公上人。周六入港,師父上人因事不在,周五即要離開,我已經第二次來了,無奈沮喪,無法言表。請定弘法師慈悲開示,像我這執著親近凈公上人執著嗎?如果我下次還來,家裡多方不便,我想在這多待一天可以嗎?今生一定要親近凈公上人的心對嗎?

答:執著親近凈公上人執著嗎?當然算,這就是明顯的執著。這屬於情執,感情用事,不是用理智。佛教導我們四依法,其中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我們親近知識,目的是為了學法,不是要跟這個人建立什麼感情,不是這個意思,是向這個人求法的。求法的心是沒有執著的,而是真正為了覺悟,為了得到善知識的教誨,或者是自己有疑難要得到善知識的解惑。古德也有已經證悟了,要得到善知識的印證。親近知識不外乎就是為這個,為法而來,這個心一定是清凈的,隨順因緣,絕不勉強,勉強屬於攀緣攀緣的心不清凈,心不清凈自然很難法相應。

知識清凈,所以他所說的法是從清凈心中流出來的,覺悟之法。我們的心如果不清凈,對善知識講的法都不可能明白,會錯解真實義,所解的變成是自己的意思了,不是善知識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真實義。所以什麼叫親近知識?就是認真的落實善知識的教誨,老實聽話真干,這就親近知識。不一定要在知識身邊也不一定要常常去拜見善知識,哪怕你一生只見一面,甚至一面都沒見過,你得到了善知識的法了,那你真正是親近知識

像劉素雲老師給我們做好樣子,她不是總在師父人身邊,她在沒成就之前都沒有跟師父見過一面,是她自己在家裡聽我們師父上人光碟,一天聽十個小時,專聽《無量壽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得到念佛三昧了。成就之後,是師父上人把她找出來,給大家做證明,這是師父上人的真正的好弟子成就之後,師父她做印證,她就自己回去了,繼續努力修行,更上一層樓。她沒有待在師父人身邊,她不會因為師父上人贊嘆她,給她一個光環,她就洋洋自得,甚至來顯耀自己,讓大家恭敬供養她,沒有。在師父人身邊,那當然很容易得到名聞利養,但是她離開了,給大家做表法,遠離名聞利養。愈是這樣,師父是愈贊嘆。也有的人看到劉素雲老師這樣,他也來求師父他做印證,師父不會了,你有有求的心,已經不清凈了,那跟劉素雲老師境界是一個天,一個地。人家的心是清凈的,我們自己要想想那個心是不是浮動?是不是感情用事?是不是有情緒?如果見到師父就很高興,見不到師父就很沮喪,這個心不清凈,這波動太大了。

當年,也有佛的弟子很願意親近佛的,釋迦牟尼佛有一次上忉利天為母說法這是地藏經》裡面記載的。佛講經完畢,回到人間,雖然在忉利天上只是一會,時間很短,但是在人間已經過了個月弟子都很盼望佛,知道佛今天要回來,大家爭先恐後去見佛。有個比丘尼特別想見佛,她已經有神通,但是還沒有證得羅漢果,只是她修出的一點神通,她能夠變化,所以她為了想見佛,第一個見佛,她就變成一個轉輪聖王,大家看到轉輪聖王都來了,肯定要讓她,就讓她排在第一個。佛下到人間來之後,她第一個見到佛,結果佛見到她之後就呵斥她,說你不是第一個見我的人,你根本不配來見我。誰是第一個見我的人?須菩提。大家在找,須菩提在哪?找不到。佛告訴大家,須菩提現在正在山中靜坐,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法身,見我了,所以真正見法身的人才是見佛。

金剛經上講若「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希望見佛,用音聲來求,用色相來見,以為見到了佛的身相,聽到佛的音聲這就親近佛,那佛這裡呵斥他,「是人行邪道」,他不是走正道他是走的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什麼?增重執著。佛勸我們要放下分別執著,你偏偏增長分別執著,這不就是行邪道嗎?那何年何月你才能見法身如來這是非常典型的「依法不依人」的教誨。所以你要想真正親近凈公上人,我勸你學劉素雲老師,天天聽師父光碟,經教就是我師父法身你沒有離開他的法身你把他的經教不要不聽,來追求看他的色身,你這親近師父上人嗎?這叫邪道了。所以一定要把這個情執放下
我過去跟你也是一樣,也是對師父有情執。我在出國留學的時候,那在美國,一聽到師父美國了,拼了命就趕過去見他,見到他都掉眼淚,很激動,很感動,師父對我是不理不睬。為什麼我這麼樣的一個熱情,師父對我這麼冷淡?師父是在教化我,不能用感情求法要用自己的清凈心來求法,對師父也不能產生情執。當你有這種執著的時候,聽法也聽不到真實義,所以師父幫我來降溫,把我的情執淡化,等到我自己很有理智很理性的時候,他才來教導我。一個人如果心清凈的時候,他表現都很正常,心清凈平等對我師父是禮敬,但是沒有過分,更不會激動,更不會不自然。心清凈的人,行為一定是自然的,沒有絲毫造作,而且他心裡沒有妄念,有妄念就不自然師父上人清凈他會觀察,看到你心裡有妄念他不跟你講,跟你講沒有用,講了是白講,你沒聽進去,因為你的心全給妄念佔了,法注進來都會流失掉,一定要等到你妄念消除了,心地空寂,他才會給你講法

所以我勸你,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聽經念佛,修清凈心。要見,就發願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師父上人歡喜的。你想你是現在希望先見阿彌陀佛,還是先見師父上人?兩下比較,那當然要見阿彌陀佛,師父可以不用見。我告訴你,你見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也見到師父上人了。所以今生能不能見到師父上人,能不能親近師父上人隨緣,求佛菩薩替你安排。不要執著,不用攀緣,這才是師父老人真實弟子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個兒子十四歲了,自己帶了十一年,他每天也讀誦《無量壽經》一年多了,最近特別喜歡電腦手機,看電視不愛學習。這次我也帶來香港了。我若管他,他就和我大吼、瞪我,非常憤怒,激烈時奪門而走,我非常苦惱。有時想把他給他父親,他爸爸有一女兒,一歲多了,我應該怎樣對他

答:孩子自己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你修得好,孩子也會跟著好。如果看到孩子他的行為舉止不理想,首先我們自己要反求諸己,這都是自己感召。所以自己要認真的檢點反省,改過自新,你自己毛病習氣好了,我告訴你,你的孩子一定好。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憤怒?會不孝順?會那麼情緒化,有這種逆反,為什麼?肯定是自己也有這些毛病習氣。自己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好怒,我自己是不是情緒化,是不是有脾氣?對自己的父母不是真的孝順?能不能包容人,能不能原諒別人的錯誤?改自己的毛病?你從這些方面檢點,你就找到解決方法了。

所以聖賢之學,全都是從自己改毛病習氣下手,這才叫實學。「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能抱怨別人,抱怨別人怎麼對我這樣,很不平,甚至心裡很委屈還會怨天尤人這就沒有真正學到佛法佛法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境由心轉,你要轉變環境,別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那就自己的心,養自己的清凈心,養自己的平等心,養自己的慈悲心,那個外境真的跟著你轉。所以我們師父句話講得好,「別人錯了也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的」,換句話說,別人沒有錯。兒子有沒有錯?兒子沒有錯,他這樣做是很正常,必然如此,為什麼?我自己錯了,我感召的。我改我自己的錯,就能帶動他也改他的錯,當我改好了他也好了。你好好參這個話,真明白了,你知道應該怎麼做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如何自在往生

答:這個話過去我母親也問過師父上人,我媽媽也很希望自在往生什麼叫自在往生?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甚至或坐或站,這樣往生的叫自在往生。現在看到自在往生的人很少,我學佛二十年只見到一個人,一九九八年三月份,在達拉斯佛教會,馬玉葉老居士,八十四歲高齡,在大佛七里往生坐著走的,基本就是身無病苦,預知時至,她事先知道。而且她發願也就是在大佛七里往生,示現給大家看,坐著走的,很安詳穿著海青。我們一百多人打佛七的人來送她,當時是悟道法師主七。

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而且自在往生的人更少?我母親就向師父請教如何自在往生師父回答很簡單說你放下就行。就兩個字,「放下」。如果沒有放下那就不可能自在,甚至可能往生都有問題,放下愈多你就自在放下是說等到往生的時候才放下,現在就要放下放下是說什麼事都不幹了,那你就理解錯了,該干還得干,但是心上執著。真的是什麼牽掛都沒有,什麼願求都沒有,只有一願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現在的境界是苦是樂、是順是逆,都不放在心上,都歡喜接受,都是阿彌陀佛給我安排的,絕沒有怨天尤人,也絕沒有分別執著。這些憂悲苦惱都放下,天天只想著阿彌陀佛,只求早日見佛,早日往生最快樂的就是念佛,這個人間再沒有比念佛快樂

聽經讀經就是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跟極樂世界在一起,什麼苦都沒有了。如果你現在還覺得有煩惱、有憂慮、有苦悶,那正是你沒放下,你趕緊放下,不放在心上,那些都是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它當真了,你就會委屈、有不平,甚至有怨恨你是自己折磨自己,那叫可憐憫者,把虛妄境界當作真實來折磨自己,你說你可不可憐!所以要想真正覺悟,真放下就得多聽經。聽經,真正用真誠心,你才能聽明白。你不用真誠心,經聽的再多也不明白,甚至聽成自己的意思;聽錯了意思,修行也就錯了,變成盲修瞎練,以為自己走的路對,實際上都已經反方向了。

譬如說,有的同修他聽經,聽得很精進,一天到晚看著他是帶著耳機,可能一天有二十小時都在聽經,甚至睡覺了還插著耳朵耳機在聽。結果該做的事情他沒有認真做好,在家裡家裡人的關系也處得很不好,在工作單位領導關系也處不好同事關系也處不好,自己也很苦悶。為什麼學得變成這個樣子?說起佛理,他能講的頭頭是道,什麼都懂,但是就是覺得很苦惱,沒有法喜。不能說他不精進,一天到晚都在聽經,但是沒聽懂,聽錯了意思,這是執著法了。執著文字相,執著言說相,沒有真正把法的意思聽明白,真聽明白了,他一定會做到,沒做到就說明他沒聽明白。真正做到的人,一定是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菩薩所在之處都能眾生歡喜做什麼工作都做得很有頭緒,而且做得很好

所以聽經不能夠光是求數量,要重質量。有時候聽得太多,成天到晚拿著耳機,封著耳朵,可能還聽麻木了,就變成一個佛獃子了,愈學愈呆,到最後人家見到他都覺得很討厭,佛獃子沒人喜歡他。所以這種人就要多在行門上下功夫,不能總在解門上,解門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上不去了,這是瓶頸,因為他只重解,不重行。解門也是指只重在文字相,只重在言說相,沒有真實體會到經的真實義。為什麼?沒有力行,沒去落實。所以就要把經教也可以先放下,去思考思考我怎麼樣落實。

孔子都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在拚命的去聽經,往耳朵里輸入,他沒有去思,就沒有消化,所以他會迷茫。罔就是迷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所以要認真的去思考,我怎樣落實。從哪裡思考起?思考我到底有哪些毛病習氣,反省檢點,先從《弟子規》做起,拿《弟子規》來看看,「父母呼,應勿緩」,我做到沒有?「父母命,行勿懶」,我做到沒有?這一條條來對照,都沒做到,那聽了是白聽了。《弟子規》、《感應篇》、《十善道經這是行門,不能忽略,行比解還要重要,佛法重視行。我經可以不用聽那麼多,但是我都做到了,這個比聽的再多做不到要強百倍。

問:下面一個問題骨灰放在蓮池塔裡面,那個往生者要什麼條件才可以放?

答:這個取決於那個道場他們的規定,經上沒這麼講,沒有什麼規定,你去問蓮池塔的那個主管,他說了算。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理解下列一段話:「不生不滅,非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不滅,非不生非非不生,非不滅非非不滅這一段話?

答:這屬於「四料簡」。《金剛經上講生滅也是假名,其實沒有生滅,那你要執著不生不滅,那又是執著了,所以佛告訴你非不生不滅。用不生不滅對治你的生滅那個執著,因為你執著生滅他就不生不滅;你執著不生不滅,那他就告訴你非不生不滅。然後你又執著有個不生不滅,佛又告訴你不生不生不滅不滅,非不生也不是非不生,非不滅也不是非不滅。你明白了嗎?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回事也非怎麼回事,破你的執著,不能讓你執著。你一執著文字相,一執著言說相那就錯了,把你的執著一層層破掉,破到你最後,不起心不動念就圓滿了。不要動念頭,聽佛講這段話,聽了聽了我這個心也不生不滅,不起心不動念,既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空有二邊都不執著空有二邊不執著了,有個中道中道也不執著,這才能入第一義諦。所以這些話在《金剛經》裡面講得很多,都是破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讀這些經文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用我們的真心去領會,不要用妄心去想,妄心是動的,一動就見不到真相。我們聽經聞法也要這樣,聽經不要用自己的思惟,不要去想,用自己的真心去聽。聽懂就懂,聽不懂也就放著,不要回頭在那想,在那尋思、在那回味,不需要,練自己不起心不動念,專註的聽,這也是修行。所以會聽的人聽了能夠開悟;不會聽的,聽了之後在那想,想來想去都不是那個意思,怎麼想都想錯。如來真實義,不是靠想能想出來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金剛經中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的理解是,我相就理解成我愛我貪,人相是分別,眾生相傲慢我慢,壽者相是我執執著。這樣理解是否錯會經義?

答:這是自己的理解,你想出來的,不是你真心領會到,當然就不真實義了。《金剛經》講這四相,統統是講你的執著有我相,就自然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同時具足,它不是分階段、分次第,不是。不是先破我相,再破人相,再破眾生相,再破壽者相,不是的。它是執著的四個方面,破了執著這四相都沒有了,如果你還有其中一相,那四相具足。破四相,這就是把錯誤見解破除掉,《金剛經上講須陀洹就破了四相,初果,證明這四相是屬於見惑,見解上的錯誤。愛貪我慢,我慢屬於瞋,貪瞋痴是屬於思惑,見惑破除了,人就還有思惑這個習氣,那繼續破掉思惑才能證阿羅漢果。所以破四相才叫入門,不是很高的境界。《金剛經》上前半部講破四相,後半部講破四見,破「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才是明心見性境界也就是把起心動念都放下了。

那我們從哪做起?從放下自私自利做起,把自私自利破掉,你才能到佛法殿堂的門口;進一步破四相才入門。這自私自利是最大的關口,凡夫不能夠登佛法殿堂,就是因為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到我,有我就跟人對立,我的知見,我的見解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我們一般講個性很強佛法個性強不是好事那是我執嚴重。菩薩有個性,跟一切眾生相都能恆順,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工作中與領導同事相處,免不了煙酒肉內心矛盾,這怎麼辦?

答:我勸你,第一內心不要矛盾;第二慢慢把煙酒肉戒除,這就行了。你會問,我這樣跟領導同事相處不來怎麼辦?那是自己的想法。跟人相處最重要是用真誠,不是用煙酒肉,用煙酒肉朋友那就成了酒肉朋友。用真誠心交,那才會成為知己。可能領導同事他一開始不理解怎麼辦?不理解沒關系時間長了,他就能理解。我對人那種真誠,日久見人心。即使是他覺得跟我在吃飯的時候格格不入,沒有關系,你告訴他,我這是健康飲食,勸他也一起用健康飲食,他要是不能接受,但是已經種下了一個善根。而我其他方面能夠讓他佩服,現在人都不真誠我用真誠他會感覺到我與眾不同我對領導沒有絲毫巴結諂媚,但是我做事盡心盡力,做一個忠臣孔子在《論語》上面講,什麼是忠臣?不欺君,而犯之。他對於領導沒有欺詐是用真誠,但是他能幹犯領導,能夠直言勸諫領導錯誤的時候,我要勸諫領導這是忠臣對於朋友也是這樣,自然跟你交往走在一起的都是真誠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為人做事不必要為了討好誰,要講究自己的原則原則就是待人真誠,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別人著想。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讓親人對佛陀信心,獲得福報?

答:你首先做好樣子,自己修好了,親人對你有信心了,他就佛陀信心他對佛陀信心他就能獲得福報,他依教奉行,那自然就獲福報

問:如何侍奉孝敬已故的親人,讓他能得福報?

答:你可以修善積德誦經念佛給他們迴向,這都是幫他們積福,你自己心地善良、愈清凈,他們得到你的加持就愈大。他們為什麼能獲得福報?因為你為他們來修,他們已經故去,所以你因為思念他們,為了他們來積功累德,他們就因為你而得到利益假如他們還沒故去,可能你還不會那樣用功來積功累德,正因為他們已經故去,所以你要積功累德。他們因你來獲利,所以七分功德當中,他們能獲一分,這《地藏經》里講的很清楚。

問:下面問題,女同事懷孕,但不願吃肉家人不同意,該女同事如何處理這件事

答:可以勸她把「新世紀健康飲食」那個光碟家裡人看看,說一下吃肉有什麼害處,吃素有什麼好處。特別是現在的肉都有毒素孕婦吃進去對胎兒發育很不好。還有一些人可能喜歡吃海鮮,以為那個營養價值高,那海鮮毒更厲害。要知道這些生物被殺的時候都有怨氣,那個怨氣很深,它影響人體。印光大師當年就說了這麼個例子,說上海有個婦女,剛剛生了孩子還在餵奶。有次跟她的先生吵了一架,很生氣,結果餵奶餵完之後,那孩子幾天死了。到醫院檢查,原來是中毒身亡。什麼毒?就是因為這個母親發了脾氣之後,血液就有毒,結果那個奶水就有毒,嬰兒很小,吃了這些奶就被毒死了你看發了一場脾氣血液都有毒,那動物被殺的時候,你看它那怒氣有多大,肯定肉里都有毒。沒有一生物被殺的時候很歡歡喜喜的,甘心情願的,沒有!全都是因為它是弱勢群體,沒辦法抵抗,無可奈何被殺,它怨氣之深可想而知,所以吃肉身體不好。有同修醫院去看皮膚科,發現有很多這些剛生下孩子嬰兒皮膚就潰爛,是什麼原因都是這些父母以為要進補,吃什麼海鮮這些東西,沒想到是讓孩子受折磨。所以把這些素食利益肉食的害處說清楚,家人應該會同意,不同意都是因為不明白,明白了沒有不同意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今年升中學一年級了,我想法師學習如何紮根自己對佛教的認識,並將來出家

答:這是一個中學生發願將來出家,難得。現在最重要的紮好德行的根,出家人要做世間人的好樣子古人稱出家人人天師表,不僅人要以他為榜樣,連天人都要向他學習,德高,所以必須是現在要紮好根。德之根在孝道,《觀無量壽佛經》講三福,頭一福都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福,你要做到人天師表,把這一條做到圓圓滿滿,就是人天師表;然後第二福才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學佛了,「受持眾戒,不犯威儀」。出家除了自己要持戒,更重要也要發大菩提心;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要修菩薩道,要講經,讀大乘經,選定一個法門專修,我勸你最好選凈土法門,讀《無量壽經》。你一門深入,必須前面的前提是,要做到三福的第一福、第二福,第一福是做善人,第二福是做一個持戒、有威儀的人這種人大乘才會順利。現在要打好這個基礎,然後什麼時候出家,佛菩薩給你安排。

問:好,下面一個問題他有七個問題。有精神病的患者來道場求解除病苦,我接見後,前兩天我頭很痛,身體很難受,病人我和師父給填寫往生蓮位和超拔單,念佛,然後病人就解除了痛苦。但有的病人病好後,就退心回家生活,應該如何對待?請法師開示

答:這些就隨緣他有善根的他自然願意待在道場修學,他退心了回家自己干自己生活,那也就隨他去。真修行道場絕對不拉攏人,沒有一念頭要有控制人的念頭,沒有,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來者不拒,那是指十方道場,但是如果你不是十方道場,那你也可以有個選定人的標準,也是可以拒絕,不如法的人可以拒絕,去者決定不留。

問:下面一個問題病人哪裡有病在我身體就有體現,經師父開示填單後,我便知道病人哪處的病好了;有的居士難受和受到驚嚇,我用手拍他的頭和身體病都好了。這樣會傷害眾生嗎?

答:這個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的心態,我們自己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最好先溝通,先跟這些病人身上的眾生溝通,勸他們離開,勸他們念佛往生。不要用一種強制驅趕的心理,對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要平等愛護,對病人也要愛護,對病人身上的眾生也要愛護,這是平等,所以幫助這些眾生要用慈悲心。你如果有這樣的一種能力,拍他的頭身體病都好了,這很好,可以幫病人解脫痛苦,但同時也要想到病人身上的眾生,希望他們去好去處,最好你每天念佛都給這些眾生迴向

問:我們這樣幫居士治病是否負因果

答:負不負因果就看我們的心態,就剛才講的你用慈悲心,用對眾生禮敬的心,這就會有不好因果這事反而是功德好事情。

問:有的居士耳邊有念佛聲,有的是腦內有念佛聲,有的是中有念佛聲,但都不自己的念佛聲,請法師開示

答:這些很可能是常常念佛的時候它自然會出來,最好的對付的方法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你繼續念你的佛,它有什麼聲音,它響它的,你不用去理會它,好好的跟著一起念,就行了。不要去想東想西,想這是神還是佛還是鬼?你想那些都是妄想,破壞你的正念,這樣的妄想就容易走火入魔你不予理會,那就沒有問題的,一直念下去,那這些境界都是境界

問:請問有丈夫妻子居士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輕戒嗎?

答:這個是可以的,《梵網經菩薩戒本》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居也能受。菩薩戒比丘沙彌戒不同,它的對象是很廣泛的,不僅人可以受,連天龍鬼神都可以受,畜生也可以受,菩薩戒它的范圍很廣;而且受了一次之後,它這個戒體可以一直保存,一直到成佛為止。它跟比丘戒不同,跟沙彌戒不同,它只是盡形壽,就這一生,一生完了戒體也就沒有了。但菩薩戒不同,菩薩戒一受永受,一直到成佛都是這個戒體,所以菩薩戒殊勝。像五戒是在家居士受的,沙彌戒是出家沙彌戒只能人受,不能天龍鬼神,還有畜生都不能受,這是有一定限度限定的范圍;人中也是要健全的人,它在這受戒里頭特別有講到,不健全的人身體毛病的,或者是頭腦有問題的,這些都不能夠受戒

菩薩戒它范圍就很廣,但是能不能得戒就是另外一回事。能不能得戒就是你有沒有發菩提心,你要發了菩提心,就得戒了;沒有發菩提心,只是受個戒條,沒有用,不是菩薩。所以真正受菩薩戒要做菩薩。什麼人才能夠真正得戒?我曾經問過師父上人師父告訴我,把見惑斷了,就是真正得戒了。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真斷了,你就菩薩。在《華嚴經》五十二個位次里頭,你是第一個位次初信位菩薩,那這是真正得戒菩薩。所以這些菩薩戒建議大家先去學習,不一定先執著那個形式,把這些戒條認真的學習,盡量的去做,做到一條算一條;做不到的,受了也沒有用,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在講,你把五戒做到了,那你就真正佛弟子了,你在這世間你就是聖賢人你要能發大菩提心,自己求生凈土,同時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學佛,也來求生凈土,那你就是真菩薩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居士是七十八歲的老兩口,聽趙老師講《妙法蓮花經》後便觀想不念佛了,請問這樣如法嗎?

答:這樣不如法,要念佛。當然念佛四種,實相念法、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最方便最容易的是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佛號,四個字或六個字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這叫持名念佛也有觀想念佛也可以,就是觀想佛的相好觀想極樂世界莊嚴這都可以,這也是念佛。但是心一定是求生凈土的,如果是不求凈土,說老實話,不管他學什麼法門這一輩子想成就幾乎是不可能。我所說的成就是出三界,不是指人天福果。所以諸佛都勸導眾生求生凈土,因為這個法門最方便、最容易、最安全,我們凡夫一生能成就,唯有靠這個法門

問:下面這個問題是,我在兩年前認識他,並把老法師講經的光碟給他,他看了之後,從此開始學佛在一年前,他請了一套老法師講的《阿彌陀經》,看了之後,他就對我和別的同修講,他已經去了極樂世界再回來,他說他已經是再來佛,只要他見過法師,老法師就要走了他就代替老法師的位置。我心裡一直都有疑問,平常他因一件小事都罵別人要地獄那位同修我說佛學的這麼辛苦,不如不學,昨天他打電話給我,要我跟他去大嶼山拜佛這是香港同修),我沒有答應他,他就脾氣說你們所有人都不是真學佛又說我不禮敬諸佛我很想在家多聽老法師講經,他說我不禮敬諸佛我很想定法師給我開示,我真的不禮敬諸佛嗎?他真是佛再來嗎?

答:佛門有個規矩,就是如果暴露了身分,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必須得走,他得往生;如果他沒往生還留在世間,那肯定是假的。這是佛門規矩,這個我們在習講裡面講得很多了。真正修行人不會發脾氣、不會動怒,即使是他動怒,也心裡是清凈的,他是為了教學做這樣的示現,為了覺悟人,絕沒有自私自利菩薩,現在的菩薩必須是示現跟一切人都能相處得非常和善,這是教導眾生,因為眾生都不能夠跟人和順,所以菩薩現在教人肯定是他做好樣子給大家看,絕不罵人,絕不批評人,只用愛心關懷人照顧人,這是菩薩你在菩薩旁邊你會感覺他對你很溫暖,甚至可能他會罵你,你都覺得很溫暖,他打他罵都是愛護你,你有這樣的感覺菩薩才會打你罵你。你要是心裡有怨,那菩薩絕對不會打你罵你,不讓你造業。所以怎麼辦?對待這種自認為是菩薩的人最好的方式不要理他就好,隨他去,你好好聽你的經,對這種人敬而遠之就行了,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問:下面一個問題,近日義工因為籌備活動而十分忙碌,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減少早晚課的量數,如少讀一部經,少念幾聲佛等?這樣是否會因此而失去修定的機會

答:這個看每個人他的情況不一樣,真正念修行是在平時,不是看早晚課的量數。這個修行質量是我們的清凈心,心地清凈,你平常雖然早晚課很短,甚至可能沒有早晚課,或者甚至沒有固定的功課,但是你心是清凈的,你的佛號隨時可以提起來,這樣的人隨時隨地都在定中。早晚是一種形式,幫助你修定,而最重要修定是在平時你在待人處事接物當中,你能夠處處覺醒,時時反觀自照,不起貪瞋痴慢,沒有自私自利這就是真修行

所以假如說我們做活動,做義工耽誤了自己的修行譬如說在活動當中,在做義工的同時,你起煩惱了,最好是什麼?自己好好多聽聽經,求懺悔要有這樣的認知,凡是起煩惱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能埋怨別人。做義工可以不起煩惱,為什麼你偏偏要起煩惱?你仔細想想煩惱來源,從哪來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自私自利來的,因為你想著自己,你就跟別人有衝突,或者跟事有衝突,所以你就有煩惱你沒自私自利,一切以大局為重,以眾生利益為重,你不會有煩惱。另外就是自己經教修行薰習不夠的話,往往就會把很多事情執著這一執著往往都是自己知見在起作用。所以我們平常聽經就是幫助自己提起正確的觀照,想到眼前所有的境界都是虛幻相,來做義工,來幫助眾生,是做夢中佛事,它不是真的;但是又不不做要做,養自己的福德。看破它,不執著它,養自己的智慧福慧雙修,所以這個是不會妨礙的。

如果你把義工跟自己修行對立來了,認為做義工就妨礙修行那是你自己知見不圓,智慧沒開,自己要努力反省,實際上它會相輔相成。尤其是佛法門,它是世間自在不離世間而能夠證悟佛法。因為念佛平常隨時隨地可以念,不一定說在念佛堂才能念佛,不一定早晚課才能念佛,你日常二十小時只要你不用動腦子想事,你就可以念佛。實際上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動腦子想事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後不用動腦子不用去想事情來了便做,做了便放下,根本不用去想,不用去預計,不用去思惟,完全是用清凈心去辦事,效率很高,又不生煩惱

所以這個平常要練定力,定最重要就是不要起情緒,不管什麼事情發生,我都不能夠起情緒,從這裡開始練起。當你一起情緒,先十句佛號,把情緒壓住把它壓平。要練,不練那個功夫始終上不去你的心練得比較定了,聽經覺悟的也比較多,心愈定,聽經聞法愈能開智慧;心要是不定,聽來聽去,只聽一些皮毛常識,得不到真受用。所以修行還要常常檢點自己有什麼毛病,哪個毛病最重,就在這方面檢點對治。譬如說我常常起情緒,那我就集中一個禮拜之內,對治自己的情緒化的毛病,我拿出七天來穩住自己,爭取不起情緒,我來對治,剋期取證。我這七天之內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就成功了。每天反省,我就專門以這條來反省,我今天有沒有發怒?有沒有罵人?有沒有起情緒哭鬧?就在這方面對治。最重的毛病上面來下手,重病先去了,輕的病就容易治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自小被老師批評容易驕傲,現在學佛有佛友說我傲慢我能看到別人傲慢,說明我肯定也是傲慢。但其實自己在平日里,不是很能觀照到,看來是習氣深重,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何改過?這個問題的根在哪裡?

答:傲慢確實很不容易覺察,但是他修行又是一個極大的障礙修行你看楞嚴經》上也提到,一有傲慢就容易著魔,增上慢是大魔。往往自己有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對,這就是增上慢。發展下去到最後就是自以為是,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人家的勸諫都不能接受,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想的方法去修,修到最後就著魔了。這個情況我們也看到真有不少,我早年認識的一位老修行我是二十年前認識他,那時候他都七十多歲了。他學佛學了很久,一輩子學佛,《無量壽經》背得爛熟,還能講,同修對他也很尊重,因為他是老修行法器也敲得好,能夠帶眾念佛維那。但是最後常常發脾氣脾氣很大,跟他太太經常都鬧矛盾,最後走的相很不好這都屬於增上慢,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所以就不能夠踏踏實實來檢點反省,改自己毛病習氣

不僅佛法強調對治傲慢你看孔子也這麼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你即使像周公那樣的才華,了不起,但是你有驕慢、有吝嗇,那這個人就不能看了,他所有的學問都是假的,不是實學。所以傲慢修行的大障礙,首先我們要發現它,才能夠對治它。這往往是最難發現,但是也不是不能發現你要細心的去體會、去觀察,從別人身發現傲慢就能夠反觀自己身上有沒有傲慢你去留意傲慢的人是有什麼特點,想想自己有沒有,「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別人就自己的鏡子,你從人身上看,反觀自己。

譬如說傲慢的人都有這些特點:第一,比較自以為是,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他也不主動去請問別人,我有什麼毛病,我需要怎麼改進?他不會請問別人,人家跟他講了,他還不服,這是傲慢你自己想想,我近期有沒有跟人家請教過,我有什麼毛病習氣請你幫我改正,請你幫我提,有沒有這樣問過人?如果沒有,那你就想想可能有傲慢。甚至如果有人給你提,你有什麼毛病習氣,你甚至不服,你還會辯解,心裡是抵抗,可能表面上不錯,謝謝你給我提的,心裡不以為然,裝出個好學虛心樣子,實際上還是傲慢。還有在公共場合,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能夠審時度勢,看看講話場合適不適當?喜歡錶現自己,甚至炫耀自己,也是傲慢的特點。還有做事下決定的時候,不會跟別人徵求意見,自己決定了立即就做,不問問別人,特別是有經驗的人長者長輩不去請教,這都是傲慢特點。還有一個,在禮節上有缺失,見到人比較冷淡無禮,更不能夠主動去跟人家行禮打招呼,尤其對長輩,見面的或者離開的時候都不夠禮數,都是屬於傲慢

所以,這些都要細細去思惟,觀察別人,就要想著自己,最重要是改自己的毛病。「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跟一切人交往,別人都是老師好人我要向他學習,別人有毛病習氣我要對照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毛病,這都是孔子教導。孔子又教「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己反省。假如天下來,沒能夠反省出自己的毛病習氣這就是最大的傲慢。為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還沒有成聖成賢之前,肯定會有過失,要是自己沒有過失,那你是自己粗心大意傲慢傲慢障礙自己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毛病

古人改過,像春秋時期的蘧伯玉,二十歲時就能夠反省自己十九年的過錯二十一歲反觀二十歲還有很多過錯沒改,二十二歲又反觀二十一歲還有很多過錯,年年認真改過自新,到五十歲了,反觀自己四十九年還能覺察到很多過錯。天天都在改過,哪有說沒有過錯!覺得自己沒過錯就是最大的過錯了,傲慢。所以真正努力省察自己改過自新的人,他沒有功夫去看別人過錯了,如果還能看到別人過錯的人,這個人就是有傲慢心。真正沒有傲慢的人,他只有自己的過錯,沒有別人的過錯,別人錯了也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的。

問:再下面一個問題弟子念佛時全是佛號,只有很微細妄念,感到一處殊勝地方,相信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請問這樣想對嗎?這就是您所講的念念是佛,決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對嗎?

答:我勸你不要做如是想,你這種想就叫妄想,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地清凈,沒有這些妄想修行,剛才講了,最怕是增上慢,增上慢起源於哪裡?起源於自己有所得的心。我看到了殊勝地方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了,我見阿彌陀佛了,很高興、很歡喜這都是有所得的心。這種心如果不控制,很容易發展成增上慢,甚至會著魔。所以最好的方法,見到了好像沒見到一樣,不放在心上你看過去慧遠大師一生三次見佛、見蓮池海會,他都不說,到最後臨終的時候才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又看到蓮池海會,這個現象我生平看過三次,才告訴別人。何等的定力!見如不見,這就是好境界

楞嚴經》上講,「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就是你看到好境界,沒有覺得很好的這個心,不作聖心,這個境界殊勝聖賢境界,佛的境界你沒這個心,這就是善境界。這個境界好,你心是如如不動它就境界,它感應你要心動了,覺得這個很好,做聖解,你把它理解成這是佛的境界了,好境界了,這個是妄想,一有這種妄想,即受群邪,你受到群邪,入了邪途了,著了魔了。所以修行用心很重要,始終要保持自己的清凈心,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極樂世界的相也是虛妄我還念佛不中斷。無論見到什麼境界都不停止念佛都不雜夾妄想你想這是境界那個念頭就是妄想,不想它,還是念佛念到最後見到阿彌陀佛了,自然阿彌陀佛接引你走,始終都是沒有妄想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有一次坐觀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那十六個字煩惱都沒有了,發現自己是自在,但還沒有主宰感覺請您開示

答:我勸你坐觀也不要有所得成佛就是證無所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成就菩提就是無所得,你還有個所得的心,那是個妄念,你著了相了。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己,你著了這個相,著了這個相也不能證菩提。如果著了這個相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叫增上慢,這就入邪途了。所以有這些感受,不要放在心上,過去就過去了在我修行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悟處,忽然之間你會感覺到自己跟虛空法界融為一體了,這感受好,是善境界,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由它去。境界不斷往上提升,提升也不著,不掛在心上,心還是清凈,這樣就好

問:弟子念佛發現這個世界除了念頭以外什麼都沒有,我們生活在純念頭世界裡,周圍的人竟然也是念頭變的,怎樣快速契入真相?或這急於求成的心理放下

答:確實要放下,不能急,一急就出現問題了。所以悟處它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你修行到了一定階段,你的經教深入到一定程度了,水到渠成。這些你剛才講的,整個世界除了念頭以外什麼都沒有,沒錯,這是對的,但是也不要去住著這樣的念頭,還是老實念佛就好

問:即空即假即中,亦分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念佛中感到即假即空,是否屬圓教的境界?因為念佛法門屬圓教。

答:念佛法門雖然是屬圓教,但是圓教里講的空假中三觀,那不是你現在境界,這個境界你證入境界了你就能體會到了,現在你就老實念佛就好

問:為求正法久住,眾生離苦得樂,求生凈土親侍彌陀,如何將這三種心融合為一?第一正法久住,第二眾生離苦得樂,第三求生凈土親侍彌陀,因為弟子一心一意求生凈土,不能同時又求正法久住,眾生離苦得樂那就不能制心一處了,請您慈悲開示

答:你一心求生凈土,念阿彌陀佛,這全都達到了,正法久住的心在你念佛心中,求眾生離苦得樂的心也在你念佛心中,你老實念佛,全部含蓋了。因為你老實念佛你這功德就能使正法久住,就能使眾生離苦得樂你自己也能夠得生凈土,親侍彌陀如果你念佛還夾雜這些妄念我要希望正法久住,我要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那就沒有功德了,為什麼呢?沒有清凈心了,清凈才是功德

問:弟子懺悔聽經太少,唯求您直接傳授開示幾句,因為這些問題放在心裡很久了。

答:也不開示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老實念佛什麼叫老實有一絲毫的凡情聖解夾雜在念佛心中就是不老實。凡情就是煩惱,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人我是非、五欲六塵享受夾雜在念佛心中,這是老實。那你聖解?《楞嚴經》講聖解,就是你對這個境界有些體會了、有些證悟了,這些也要放下,這些夾雜在念佛心中也是不老實。統統放下,只有一阿彌陀佛念到底。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