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禪師,祖上世代以屠宰為業,這位禪師在未出家時,也是一位屠夫。有一日,他拿著一把鋒利的刀,刺進豬的脖子里,豬的鮮血澎涌而出,就在這個時候,這位屠夫突然洞明心地,開悟了。他覺得這個行當再也不能做了,就去出家當和尚,這就是後來的文殊師偃禪師。
師偃禪師的出生地是湖南的常德,常德一帶是古代出大祖師的地方。在他當屠夫的時候,一定聽到過有關禪宗開悟的一些事跡,然後用之於心,天天都在那個地方參究這個問題。所以機緣成熟的時候,見到豬的一股鮮血噴湧出來,大悲心、懺悔心,從內心湧出,促使他一下子打破了漆桶,明白自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他才能夠說得出“菩薩與羅剎,不隔一條線”這樣深刻的話,這是他心地中流露出來的所謂親身體會。所以,他的開悟偈子寫道:
一個屠夫就在殺豬的時候開悟了。可見“百草頭邊祖師意”*的真實不虛。
昨天,自己再次當了一回羅剎,把一個人轟下山去了。這個人來來回回到四祖寺*好幾次,一再地與自己交流,自己當然也會沒完沒了地與他講說,他聽了自然高興。他每次來都想進常住,我們看他年輕能做點事情也就留下來了。然後,他就開始放逸自己,住兩三個月常常不告而別。
他每次再來都講自己的經歷,說自己如何不好意思回家,如何要飯,如何住公園。最後,自己在與他的交流中,發現他的問題是懶惰而沒有工作,又不好直接告訴他不能懶惰。所以,很多次叫他下山,從最基本的做起,先找一份工作,然後再慢慢用功學佛。
昨天,發現他不但不去做安排的工作,連早殿也不來上。自己一發狠,狠狠地把他罵了一頓。直接告訴他,你的問題是懶惰,沒有見過懶惰的人能夠入道的。佛陀要我們修學的三十七道品,其中有五個是要我們精進努力,你這樣懶惰下去,如何能入道?如何能與道相應?
因為我們幾位職事之前開過會,也談到了他的問題。這樣下去,不但他自己墮落了,還會影響到常住人員的心態。所以,昨天自己出面把他轟下山去了,真希望他這次能悔改過來,把握當下,先找個工作安頓自己。學佛連自己的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那學佛還有什麼用?如何能談得上用佛法來解脫自己?
所以,把握當下、將信仰落實於生活是如此的重要。脫離了生活的信仰,不過是空中樓閣。只要我們念念把自己的功夫提起,覺照當下一念,那麼不管做什麼行業,即使天天殺豬,也有開悟的一天。何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自古以來真實不虛。
* 延伸閱讀【四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