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禪宗常用的話頭

uploads/content/2022/may/ee24c3ba3209890b824d8628720d3c20.jpg" />

  參任何話頭,千萬不能和自我中心連在一起,若是參到最後總是圍繞著自我,將會成為一個傲慢心、自私心非常強的人。所以如果自己發明了話頭,要先去請教師父這句話頭能不能參?否則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用師父建議話頭。以下是四種禪宗常用的話頭

1.念佛的是誰?

  習慣念佛者在開始參話頭之前,可以先念佛,但是念了幾句之後,便要提起話頭連續地問:「念佛的是誰?」但是當你在問「念佛的是誰?」時,卻自我回答:「念佛的是我!」雖然常識上是自己在念佛,但這個「我」是妄想執著煩惱的我,不是智慧清凈無我的「我」,所以這個答案毫無力量,不是正確的。此時該怎麼辦?還是要立刻提起話頭

  若是感覺問「念佛的是誰?」問得很無聊,或是自己已經沒有在念佛,所以對於問「念佛的是誰?」覺得奇怪時,可以改念佛號,直到無聊感覺消失後,才再提起話頭。若是又覺得無聊,就再念佛,但是念佛時間不要太長,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念佛之後,即提起話頭來參。

  念佛者參的話頭是「念佛的是誰?」。這是因為宋朝之後,許多禪修者也念佛,稱為「禪凈雙修」――以念佛求生凈土,以參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者同樣發願往生凈土,而發願往生凈土者也需要明心見性,所以參「念佛的是誰?」。

2.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

  另外,習慣數息者若是一開始無法馬上參話頭也可以先以數息法來放鬆身心,在數了幾次之後,便開始參話頭。不一定要等到完全沒有妄念才參話頭,否則,整個禪修期間可能都只是在呼吸,而沒有機會話頭了。當你清楚知道自己在數呼吸心念比較平穩時,就可以開始參話頭。此時心裡也許仍然有雜念妄想,不過沒有關系,要以話頭來替代妄想。數息者所參的話頭,我的建議是「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

  何謂「未出娘胎」?不要自以為:「未出娘胎前我是個鬼、是個靈魂、是中陰身、是第八識……」或是認為需要去神通,修成神通後,就能知道過去世的自己究竟是誰,或是去問能知三世的算命仙,這些想法都是妄念、是魔。所謂「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的意思是「沒有生與死的本來面目是誰?」。

  何謂「沒有生與死」?「出娘胎」是生,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後可能又會再出娘胎。「娘胎」指的是什麼?人的娘胎是胎,動物的娘胎也是胎,眾生生死之中打滾,即是出娘胎。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有生命,那麼,我們在無始以前是什麼?所以,參「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是要參「無始以前還有什麼?」、「還沒有開始生與死之前是什麼?」,若是自問自答:「無始以前是真如、是佛性、是如來藏……」凡是給話頭任何答案或名詞,都是錯的。既然任何答案都是不對的,那還要繼續問下去嗎?要。用話頭將一切執著妄想雜念全部打得粉碎,在毫無餘地、沒有退路的時候,本來面目是什麼?像這樣問下去,就是在話頭

3.拖著死屍的是誰?

  另一句話頭是「拖著死屍的是誰?」。我們這個身體只要一口氣上不來,就成為死屍。而當身體正在動的時候,到底是誰在動呢?如果是身體,可是身體常常在變化,如果是心念心念也常常在變動;也有說是靈魂、有人說是元神,更有說是佛教所謂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或稱為神識,但是這都不能解釋拖著死屍的是誰,那麼究竟是什麼在拖著死屍走?其實問這句話目的,並不是要問你的神識是什麼,或者你一生又一生的業力是什麼,而是問拖著這個死屍本來面目是誰?這與「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問的是同樣的東西

4.什麼是無?

  若是覺得「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或「拖著死屍的是誰?」句子太長,可以參比較簡短的話頭,例如「無字公案」的「無」,也就是「什麼是無?」。

  「無字公案」源自唐朝趙州從諗禪師弟子的應答。有一天,一位弟子趙州禪師:「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狗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只回答一個字:「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狗也是眾生,當然也有佛性,但是趙州禪師卻回答「無」,為什麼?這個「無」究竟是有佛性還是沒有佛性趙州禪師不再回答,而是要弟子自己去參。其實,趙州禪師所說的「無」,指的是佛性。但是,真的有佛性這樣東西嗎?沒有。這是因為眾生執著,為了方便度化眾生,所以才權巧方便說有佛性事實上沒有一東西叫做佛性。「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執著佛性,要斬;說「無」就是佛性也不對,只要有任何回答都是魔,都要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