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佛法修學目的

   在四十卷《華嚴經》中,世尊為我們說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種種心量」,這是很復雜的現象。種種不同的心量,從何產生?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心量塬本是相同的,佛法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無不如是。而塬本這么大的心量,現在變成這么小;塬本單純的心量變成這么復雜,這是我們要深深去省思的。

  塬本的心量顯示出來的境界,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作用,《華嚴經》稱作「佛華嚴」,凈土經稱作「極樂世界」。這些都是我們本有的,正如馬鳴菩薩所說的「本覺本有」。一真本有,極樂本有,包太虛、周沙界本有,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教學,就是教人恢復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不度眾生是指佛沒有能力幫助眾生多添加一點,完全是恢復自性而已。要知道,恢復本性才是大圓滿、大自在。佛的圓滿自在快樂,是我們永遠無法想像得到,而這些都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

  「阿彌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量」。心量是無量的,智慧是無量的,德能是無量的,才藝是無量的,壽命是無量的,享樂是無量的,無一不是無量的。而且這些無量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向自己真心裡面去求。若能恢復自性的無量,就稱作佛菩薩,稱作法身大士;迷失了自性的無量,就是凡夫眾生。由此可知,整個佛法歸納起來,只不過是迷悟的問題而已。

  佛法教學的目的有叄:一、「斷惡修善」,這是最初方便,是學佛入門手段。希望你做個純善之人清凈善心善行能幫助你覺悟;噁心惡行決定是迷惑,不可能開悟。二、「破迷開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大道理、事實真相,逐漸明白了,就有可能脫離六道輪迴也可能脫離十法界。現在我就在這個邊緣上,有時醒過來,但是醒過來的時間不長,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境界一現前,立刻又迷惑。這個現象雖然不算成就,但是也相當可貴。世間有幾個在一生當中能夠覺悟一次、兩次?像黑暗當中放出閃電的光明,雖然極其短暫,但非常可貴。我們希望這種閃光能多閃幾次,密度愈來愈多,光度愈來愈強,這是現象、好徵兆

  叄、「轉凡成聖」,唯有真正覺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學佛菩薩;真想學,就能成就佛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決定能成就,問題在於肯不肯認真。夏蓮居老居士在《凈語》裡講「真干」,只要肯真干,一生就能成就。《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世尊舉出這些例子是說明,我們也能做到。舉童男、童女是表示,用赤子之心才能成就小孩的心還沒有受過污染,不受污染的心就能成就

  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污染;於一切法還有好惡,心就污染了。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清凈平等的,若在境界裡,起好惡愛憎、控制、佔有的念頭這是嚴重的污染。我們要學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境界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依正庄嚴,美不勝收。雖然他們有種種享受,但是沒有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念頭念頭都沒有,何況是行為?那才是真樂。我們現在無論是樂也好、苦也好,都有控制、佔有的念頭與行為,那是造業。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想佔有、想控制,就是造業。造業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何謂善業?偶爾短暫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點,就是善業;抓緊一點,又造惡業了,善惡無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講,叄惡道是六道眾生的老家,叄善道是六道眾生出來觀光旅遊。我們冷靜仔細去觀察,佛所講的確實是事實真相

  我希望同修們要覺悟覺悟一定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佳的榜樣。我們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做為基礎這是我們根本的模式,然後才有定力定力就是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誘惑、動搖,逆緣、逆境不生煩惱,善緣、善境不起貪愛。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達明瞭,這樣就可以菩薩行、修菩薩道。

  所謂道,就是存大菩提心,以大慈大悲心,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有這個心,若沒有行為,心是空的,必須以行為去落實,就是菩薩行。菩薩在一大乘經裡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華嚴經》講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度、願度、力度、智度,說得詳細、圓滿。其實,六與十的內容是一樣,十度歸納起來就是六度六度展開就是十度。十度,是把「般若」展開,般若是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是後得智,所以有方便、願、力、智。後得智是智慧作用用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所以說十度,只不過是般若智慧詳細說明而已。

  我們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要真正做到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圓滿六種圓滿布施要無條件不著相,就是圓滿。《般若經》上講的「叄輪體空」,就是不要執著我做了多少好事也不執著別人得了多少好處;圓滿一定是叄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布施離四相,持戒也離四相,忍辱也離四相,精進也離四相,禪定也離四相,般若就是離相,這才稱作波羅蜜,這才是圓滿。希望同修們要細心去體會,放下自私自利,念念為社會、為一切眾生條件的服務,盡心儘力幫助法界一切眾生這一生修學,向諸佛菩薩學習,決定得到殊勝的結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