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現觀庄嚴論》講記五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表示基智的九法,即以九個法相來表示三種智慧中的基智。我們要了解基智,就要通過這九種法。

  表示基智的九法:

  智不住諸有 悲不滯涅槃

  非方便則遠 方便即非遙

  (一)智不住生死基智:以證悟三世為平等性之智慧而不住於或者不受染於諸三有輪迴的基智。

  這里主要講菩薩相續當中的基智。菩薩是有悲心的,以智慧不住三有,「三有」指輪迴。如果不照見補特伽羅為空,不具備證悟無我智慧,就要在六道輪迴

  輪迴從業中產生,業從煩惱中產生,煩惱我執中產生。根是我執,如果不去我執,就無法超脫輪迴菩薩已經證悟了無我,智不住三有,不會墮入輪迴聲聞和緣覺雖然是小乘行人但也證悟了一切法上沒有人我的自性,有人無我智慧,所以不會墮入輪迴

  聲聞、緣覺、菩薩的現觀各不相同,所以此處講的基智也各不一樣。但他們均具人無我智慧,所以都不會墮入輪迴

  (二)悲不住涅槃基智:因證悟有寂平等性,即輪迴涅槃平等境界,而以無緣大悲不滯於涅槃的基智。這是菩薩不共同的基智。

  聲聞和緣覺沒有大悲心,所以墮落了寂滅邊,度化不了眾生大乘菩薩已經證悟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真理,也已經了知寂滅平等真相,所以不會墮入寂滅邊。因為他有大悲心,故而不會捨棄眾生

  (三)遠基智:因尚未如實證達遠離二邊之智慧,而執於有實無實之相,不能成為修持真實遍智佛果之方便。小乘基智是已經證悟了一些空性,但只是將有限的一小部分法證悟空性,還有些法沒有證悟空性,所以會執著於有實無實之相

  小乘的基智不能成為佛果之因。他們墮入寂滅邊,暫時成不了佛,以後入寂滅,等機緣到了,佛會把他們從寂滅中喚醒,再進入大乘妙道修行,最後才能成佛。所以稱為遠基智,距佛果遙遠。

  (四)近基智:不分別於有實無實之相的,證達平等性之方便,即為非遙遠之近基智。

  菩薩不陷入輪迴也不耽著涅槃,具有大悲智慧,對有實無實一切法不起分別,距離佛果已然不遠,故而稱為近基智。

  所治能治品 加行平等

  聲聞等見道 一切智如是

  (五)所治基智(唯品基智):也叫耽執基道果諸法之相即是作為所斷的所治基智。

  這裡間接講的是小乘的基智——聲聞和緣覺的境界他還是有耽執,耽著基道果諸法之相;對大乘行人來說,這是所斷。按華智仁波切說法這是小乘行人具備的基智。但按麥彭仁波切等論師的觀點也可以是大乘的基智,鈍根的大乘菩薩修行中,有時也會有這樣的過患。

  (六)能治基智:即與所治基智相反的能治品基智。

  這是無耽著基道果諸法之相的無緣基智,大乘菩薩所特有的。前面講的是小乘的基智,菩薩有時候也有相似的境界。那些是所知,也是所斷,應該要斷除的。對大乘行人來說,是一種過患。

  (七)基智加行:通過斷除對差別事色法以及差別無常等等的耽著,而能間接引發修道聲聞、獨覺加行的基智加行。

  差別事和差別法是佛教的術語,比如色法是差別事,無常差別法。也可理解為一個是本體,一個是特徵。麥彭仁波切在此處直接講的是菩薩的基智,間接引發修道聲聞緣覺加行的基智。色法是無常的、無我的,聲聞、緣覺對此雖有所證悟,然而還有執著。色受想行識五蘊均是如此。

  (八)菩薩加行平等性:對於色法之本體、相狀、特性以及有境四者無有貪執的基智,便是(菩薩加行)平等性。這也是菩薩的一種不共的基智,對五蘊的能取所取無有貪執。

  (九)基智見道:作為平等境界以及加行之果法的大乘見道,和間接宣說的聲聞見道。直接講的是遠離三十二種增益的大乘見道,以及直接宣說的聲聞見道。

  以上總共講了九個法相都是用來表示一切智或者基智的,可以通過這九個法相來了解基智。其中主要講的是大乘菩薩修行境界,也講了一些小乘境界對於大乘菩薩來說,小乘境界是要斷除、拋棄的。

  表示正等加行的十一法:

  三種智慧講完了,開始講四加行。表示正等加行的有十一種法相,以十一種法相來了解正等加行。此時會分別介紹,但沒有詳細展開,後面的章節會有具體講述。

  行相諸加行 德失及性相

  順解脫抉擇 有學不退

  (一)加行相:即總攝所修三智之一切相,而進行宣說的一百七十三種相的加行相。正等加行和頂加行都是為了自在證得這些相而修行的。在正等加行中,把三種智的一百七十三種相,以總攝的方式修行

  正等加行總共分二十種階段,到每一個階段修行狀態會到最極點,也叫頂點,這就是頂位加行。加行就是修行的意思,修行到最極點就是頂位修行。頂位加行和正等加行都是一個本體,但是正等加行是以總攝,集中、概括的方式修的。

  (二)加行:如果對作為修行內容的加行進行分類,則依照其自身本體,而可分為二十種諸類加行。加行,就是具有方便智慧道的修行

  (三)加行功德:以加行為前行,通過修習上述加行即可獲得的十四種功德。將其解釋為加行之果,較為合適。

  (四)加行過失:對加行修持作阻礙的,作為所斷過失的四十六種魔業。修般若波羅蜜多會遇見四十六種魔業,阻礙修行。這些魔業是需要去除的,屬於所斷的過失

  (五)加行性相:表示加行的所知性相,即以智相、勝相、作相以及自性相四相而進行分類的九十一種性相。這些法都是大乘加行中需要了知的。

  殊勝加行在相續中,是以如下次序生起的:

  (六)大乘解脫分:在勝解行階段,從加行修持的角度而言,以相續作為所依的順解脫分資糧道。這是屬於資糧道的修行,主要修的是解脫分。

  (七)大乘順抉擇分:即順解脫分徹底成熟的順抉擇分加行道這是屬於加行道修行,主要修的是順抉擇分。順解脫分與順抉擇分都是善根

  (八)有學不退轉:即作為加行修習者補特伽羅的有學不退轉諸眾。雖然是有學因地,但是已經修到不退轉的境界

  有寂靜平等 無上清凈

  滿證一切相 此具善方便

  (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有寂平等加行):從殊勝加行的角度而言,作為獲得能依佛陀法身之因法的三有寂靜平等加行。

  這種加行是法身佛的因。「有」是輪迴,「寂」是寂滅,指輪迴涅槃也可以說此岸和彼岸。大家開口即談「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其實這個境界很高,到十地的時候才會產生,一般凡夫不可能證得這種境界

  (十)清凈剎土加行:發願使不清凈剎土成為清凈,以及為了如願以償而積累資糧,作為獲得圓滿受用身之因法的,使自己將來成佛的所依剎土清凈的無上加行。

  「受用身」指報身佛,報身佛只有清凈人才能見到,不清凈的人見不到報身佛。報身佛有五種決定,其中所化是決定的,八地以上的菩薩才是他的所化,才能見到報身佛。

  成佛以後,對自己來說,自己的剎土是清凈的,比如釋迦牟尼的娑婆世界對我們來說是清凈的,但是對他來說是清凈的。同樣,眾生將來成佛,剎土也要徹底變清凈。心凈則土凈——心徹底清凈了,剎土就清凈了。無論你在哪裡,即使在地獄里,也不感受地獄痛苦,因為對你來說都是清凈的剎土。「清凈剎土加行」,加行是要修行的意思,這是需要修鍊的。

  大家都會說「心凈則土凈」,是心凈則土凈,但是誰的心清凈了?心清凈要經過漫長的修行釋迦牟尼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後心才清凈了。如果心清凈,不可能有清凈的剎土。即使你的上師法力再大、再強,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了,你睜開眼睛一看,還是不清凈的。因為你的心不清凈,即使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感覺不到是清凈剎土。如果心徹底清凈了,土自然清凈了,即使在地獄里也感覺不到地獄的不清凈,因為對你來說都是清凈的剎土。

  我們現在是不清凈的,想要成為清凈,是要經過修行的。通過積累資糧,相續就變得越來越清凈,最後徹底清凈了,清凈剎土也就現前了。

  (十一)方便善巧加行:能表示圓滿證達一切相的(加行),這種圓滿一切相,在謀求其剎土眾生之利方面,能了知時與非時,並以千差萬別、形形色色的方式行持的,為化身之因法的方便善巧加行。

  這是度化眾生能力將來成佛後要度化眾生的,現在就要修。「時與非時」,意思是機緣到了還是沒到?眾生以什麼形式度化?是示現為人動物還是魔鬼,要看眾生根基。這些形形色色的方式要在因地的時候修鍊、行持,成佛的時候沒有這些念,是任運自成的,自然就顯現了。

  這是化身佛的因。色身佛分兩種化身佛和報身佛。化身佛是清凈清凈的人都能見到的,但是見到的相也都不一樣,有清凈也有清凈的。

  化身佛有五種,其中有清凈化身佛,還有不清凈的種種化身佛。但是化身佛是應機說法眾生要看眾生根基因緣有沒有到。因緣到了,佛就出現了。比如,額巴拉比丘尼出家前非常絕望,想自殺,這時釋迦牟尼佛出現並度化了她,最後她在佛門出家成就阿羅漢

  若是眾生因緣不到,即使是佛也無法度化。有時候需要以人的形象來度化眾生,有時候需要以動物形象來度眾生,即佛是以各種形象來度眾生的。比如要度化人,就以人的形象度化眾生

  有些人覺得佛肯定是很神秘的。講法的、能吃能睡覺的那個人不可能是佛。這就誤解了佛的意義。佛度眾生時,如果度人類,就以人的形象來度眾生這個時候肯定跟人一樣。當時釋迦牟尼佛也和人一樣,有吃喝拉撒。動物里有沒有佛?有。要度化動物世界眾生,佛不可能顯現人的形象。他要度化一隻老虎,肯定以老虎形象出現。魔鬼里也有佛,如果要度魔鬼,要以魔鬼的形象來度化,否則無法度化。但是度化眾生能力要在因地的時候修行的,等到成佛才有這個能力。若是因地不修,果地的時候就沒有,也是不圓滿的。

  以上所說的十一種主要意義即是表示正等加行的十一種法相

  表示頂加行的八法:

  此相及增長 堅穩心遍住

  見道修道中 各有四分

  四種能對治 無間三摩地

  並諸邪執著 是為頂現觀

  共有八種法相,以八種法相來了解頂位加行。

  (一)暖頂加行:總攝修習而成就的此等以十二相狀所表示的暖頂加行。這是頂位加行,是屬於大乘暖位。

  頂加行的最低界限是從暖位開始,之前沒有。暖位是大乘行道最低的境界,也是修行第一個階段。正等加行是從大乘的小資糧道開始有的,頂位加行是暖位開始有的。修持方法與正等加行是一樣的。

  (二)頂頂加行:以十六種福德增長所表示的頂頂加行。這是大乘頂位的頂位加行。

  暖位、頂位、忍位以及勝法位是加行道的四個階段,四個不同的境界。頂頂加行也屬於大乘加行位的頂位加行,是大乘行道的頂位的一個境界。正等加行達到每個階段的極點,都可以為頂位加行。

  (三)忍頂加行:即以自利的證悟堅穩以及他利的大悲堅穩所表示的忍頂加行。

  慈悲智慧也可以說大悲主要是悲心,也包括了慈心。藏傳佛教主要講悲心,不注重講慈心;按漢傳佛教慈悲是一體的。這也不矛盾。悲心是拔除一切眾生痛苦慈心是給予眾生安樂對於大乘行人來說這都是一體的。慈心也具備悲心,悲心也具備慈心,所以也可以叫慈悲心。

  (四)世第一法(勝法位)頂加行:以無量福德方式所表示的,心遍住於無生之義禪定,為世第一法頂加行。

  這個時候境界高了,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沒有比這更高的境界,所以是勝法位。修行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就快要見性了。

  有些人總是問:「我有沒有見性開悟啊?」連加行道都沒有入,怎麼可能開悟呢?先入資糧道然後再入加行道。資糧道有小資糧道、中資糧道和大資糧道三個不同的境界,然後才入加行道

  加行道有暖位、頂位、忍位還有勝法位四個不同的境界。從世間的角度來講,勝法位是最高的境界也可以從比量見和現量見來講。從比量見的角度來講,這是最高的境界了,沒有比它再高的了,因為接下來就是見道了。大乘的見道,是現證諸法的究竟實相,已經現量見,不是比量見。

  (五)見道頂加行:即作為見道所斷妄念之不共對治的見道頂加行。

  見道的頂位加行,是大乘的見道。見道的時候,修行也達到了最極點,因為要斷見道之所斷——三十二種增益。

  (六)修道頂加行:即作為修道所斷妄念之不共對治的修道頂加行。

  修道也有修道的所斷。在見道頂加行與修道頂加行的每一階段中,各有著作為遍計部分之見道所斷,與俱生部分之修道所斷的能取所取四種分別。見道主要斷遍計部分,修道主要斷俱生部分。能取所取四種分別,是包括實有與假立的兩種能取分別念,以及染污清凈兩種所取分別念。針對四種分別,而分別有四種能對治之法。

  (七)無間頂加行:即具備有學道究竟無量功德的無間頂加行三摩地。這個加行是在十地的末尾,最後要斷極其細微習氣障。

  (八)應遣邪行:由無間頂加行所凈除的,顛倒執著二諦之諸種應遣邪行(邪執著)。

  大乘佛法里講二諦雙運,空即是有,空有是不二的,但是一般凡夫無法了知這樣的真相這是超越的境界。按凡夫思維,空就是空,有就是有空有是不可能並存的。因為這是超越的境界,不是我們見聞覺知的范疇。

  佛說我們的見聞覺知是有限的,以我們的眼識無法照見諸法的究竟實相,諸法的究竟實相就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正如《心經》所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一切法都不離真相,但這不是言思的范疇,是超越的境界。很多外道,以及世間普通的凡夫都不理解而生邪見,有的執著空,有的執著有,有的對這些真相真理產生各種邪見有很多邪說,這些都是要斷除、遮破、凈除的。這是從所斷的角度來說的。

  接下來是次第加行,有十三種法。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不同,正等加行是總攝的方式,次第加行是漸次的方式。前面是為了自在證得這些相,現在是為了穩固、堅定修行的,是有次第、分開而修行方式

  表示次第加行的十三法

  漸次現觀中 有十三種

  在漸次現觀(次第加行)當中,道之本體以從布施直至智慧六度加行圓滿而趨入。加行是行為的意思,指行為方面,我們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等。並且思想意念不離開隨念佛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布施持戒以及天的六種次第加行。隨念天的功德,就是祈禱佛菩薩、天尊遣除違緣,這也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這些加行令道殊勝的所依意樂圓滿,同時在行為上修六度

  加上令道清凈諸法無實性智次第加行或漸次加行的修學。這十三種法,是以攝持的方式——即在一者中具備三智一系列諸相,並具有確定的次第而進行修持的。

  有的人最初修行境界就很高:「不能往外求,不要祈禱,修這顆就行了。」在菩薩修行當中,憶念佛法僧、供養布施戒律和祈禱也是不可缺少的;六度是行為方面的,這兩點是要結合的。

  必須要智慧,無論是修持六度,還是隨念六種法,都不能離開照見五蘊皆空大智慧,否則不可能成為大乘道,也不可能成為成佛的因。「諸法無實性智」即照見空性之意,如同《心經》里講的「照見五蘊皆空」。

  這是漸次加行的學修。行為方面六個,思想上是六隨念,加上空性見——智慧,共十三個。這十三種法是以攝持的方式——即在一者中具備三智一系列諸相,每一個修法具足三種智慧、一百七十三種相,並具有確定的次第——而進行修持的。

  這十三種法,此處沒有展開講,後面的章節會詳細說明。

  表示剎那加行的四法:

  剎那菩提 由相分四種

  剎那加行和漸次加行是一樣的,漸次加行修行到極點、最後的時候,就是剎那加行,法或相到最後的時候就能圓滿,這時候的功夫已經非常深了。密宗生起次第觀想、觀壇城的時候,裡面有很多本尊,觀的時候從頭部開始練,最後練得一剎那就能觀出來,而且觀得一清二楚,一點也不模糊。

  這是功夫,漸次修行,不斷修,最後達到一剎那當中,其實是瞬間,沒有時間,沒有過程,就是如此不可思議。佛的境界里,沒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別。剎那加行也是,照見的方式不可思議的。

  我們表達的時候只能說「剎那」,剎那間觀得清清楚楚。六般若六種隨念,每一個具足三種智慧的一百七十三相都要具備。剛開始一個一個修,最後達到一定程度,達到極點的時候,於一剎那當中,修行都能圓滿

  有的人愁容滿面,因為觀不出來金剛薩埵佛,只觀這一尊佛都很難。觀想的時候從頭部開始觀,觀到腰間的時候,上半身就沒有了;又觀下半身,觀出來的是沒有頭的佛像;然後又開始觀頭部、面部,但下半身又消失了——你才修持幾年?連一個小時都坐不住,怎麼能觀出來呢?如果有那麼容易,輪迴早就空了,眾生成佛了,閻羅獄卒,包括佛菩薩也下崗了,因為沒有事做了嘛!這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觀出來的,要下功夫的。

  「剎那菩提,由相分四種。」本體是一個,反體有四個,反體以分別念可以分,本體是不能分的,是一剎那境界智慧

  加行徹底圓滿的最邊際圓滿智慧,達到最極點,到了輪迴的邊、涅槃的邊,已至邊界了,再邁一步就到其他國家了,再進一層就到彼岸佛果了。

  這里的剎那是指成事剎那。「成事剎那」有的時間很長,有的時間很短,不固定。一個事做完,也就是一個作用完畢,這個過程是成事剎那。一般來說,成事剎那過程的,但是他觀這些相、修這些相是沒有次第的。

  圓滿證悟所知諸法現而平等菩提。雖然就本體而言無有差異,但由反體法相而分,則可分為四種:非異熟剎那加行,異熟剎那加行,無相剎那加行以及無二剎那加行。

  第一個是從福德資糧圓滿的角度講的,第二個是從智慧資糧圓滿的角度講的。無相剎那和無二剎那無相剎那主要是有寂不二,輪涅不二,是一體、平等的,從這個角度講的。「無二」指沒有能取所取,一切分別念都消失了。這是從反體的角度分類的。

  漸次加行修到最極點是剎那加行。剎那加行是界限十地的末端,然後就要成佛了。

  修持四種加行的最終結果即為表示法身的四法,八事當中最後是法身也就是佛的果位。法身四種法相來表示。

  自性圓滿報 如是余化身

  法身事業 四相正宣說

  具體包括:

  (一)自性身:擁有現空雙運、具二清凈法性功德自性身。

  (二)報身:具備五種決定的相好圓滿受用報身,相續清凈眾生才能看見。報身佛有五種決定:住處決定——密嚴法界宮;本師決定——五部如來;法決定——大乘佛法;所化決定——八地菩薩;時間決定——本來常有的相續論。密宗里講五種圓滿,與此所差無幾。

  (三)化身:同前二者一樣,其餘在各個所化諸眾生前隨緣而現的具相好化身是從報身佛當中產生的,無論眾生是否清凈都能看見。化身佛一般具足相好,但是心不清凈眾生看到的是清凈的,心清凈眾生看到的都是清凈相好的佛身。

  (四)法身:即擁有二十一種無漏法的智慧法身二十一種無漏法,後面都會講的,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我們要對無漏的功德產生信心才會追求解脫、追求佛果。否則就是盲目追求。有的人聽說:「成佛了就好了有無邊的神通,可以玩神通,可以掌握一切,別人都可以聽我的……這太好了,我要學佛,我要成佛……」如此發心正確神通也不算什麼。我們對法身佛的二十一種無漏的功德產生信心,然後要成佛,這樣發心如法

  用自性身、報身、化身法身(含事業)這四身來表示法身獅子賢等藏漢很多論師贊同這個觀點法身法身事業都表示法身但也有很多印藏論師持印度解脫部論師的觀點,他們認為應該用自性身、報身、化身,加上事業,這四種法相來表示法身,用法身來做表示不合理,而事業可以用來表示法身眾生因緣到了,佛就顯現了;眾生因緣不到,佛就不顯現。佛的事業是任運自成的,不用特意去做什麼。這兩種觀點矛盾都是可以的。

  《現觀庄嚴論》偈頌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其實都不矛盾這個地方存在很多辯論,雖有辯論,但實際上意義都是一致的。

  本部分中,三種智慧、八事、七十義都概括性地、簡單地講了,是略講,也可以叫總講,後文會詳細展開,分別解釋。這次我們主要依麥彭仁波切的注釋講解,所以比較細,也非常殊勝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6月4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