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西法師:對全體志願者的開示(上)

  對全體志願者的開示(上)

  ——怡西法師講於揚州祇陀林

  2017年夏安居

  尊敬的諸位志願者們、居士同修們,大家好,阿彌陀佛!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大家一起來討論有關「志願者」的主題。近年來,從事志願服務的人越來越多出現在我身邊,他們有不同的身份職業、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種種不同,但有一個相同,那就是他們都叫做「志願者」。

  志願者(volunteer)聯合國定義為「自願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行動的人

  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志願者是這樣定義的:「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不謀求任何物質金錢及相關利益回報的前提下,合理運用社會現有的資源,志願奉獻個人可以奉獻的東西,為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愛心性服務活動的人。」

  我們看到這個定義的時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收任何物質報酬的服務人員就叫志願者。實際上不收報酬這是個基本條件,志願者,也叫也叫義工義務工作者或志工,當然是不收報酬。但是不收報酬不是志願服務內涵的全部。

  其他的是什麼呢?

  一、我是志願提供服務的人我要比收取報酬還用心做得更好。

  有些事,不給錢的反而要更用心。因為志願是自願的,既然自願,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你的理想,那無論怎樣用心,怎樣精益求精都不為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因為我是志願者,所以任何事,我要以身作則。

  如果我們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外表的威儀不嚴整,內里的恭敬心不足,每一個旁觀者會有想法的。

  什麼是影響力?其實就是以身作則的行為。

  從世間法來講,有原則有紀律,從佛門來說,要懂戒律,懂因果

  三、志願者稱號無上光榮,我要倍加珍惜

  穿上志願者的服裝,佩戴上志願者的標記是不容易的事。不是臨時弄幾個人來,發放衣服,臨時組合一下就行了。

  奧運會的志願者經過層層選拔和培訓,其他成熟的志願者服務團隊同樣也是這樣,有嚴格的學習和晉升制度。有的組織規定服裝還需要自己買,很貴,但是大家努力學習,參加培訓、考試,就是為了穿上那身衣服,為什麼?光榮啊!

  所以對於這次參與學習的所有志願者來講,你們是大家推選出來的代表,是群體里的榜樣,能參加學習、培訓,這是很光榮的事,相信大家會倍加珍惜

  未經培訓的隊伍很難體現紀律性和專業性,也無法提供有質量的志願服務,你站在那裡大眾看到也沒什麼吸引力,人家也不願意來參與。

  四、雖不要報酬,但回報很豐厚。

  物質上來說: 各國、各地區都有對志願服務人員的優待。例如享受免費乘坐公交車、地鐵,免費進公園及旅遊景點。實際上比物質優待更難得的是那種自豪感,當年北京奧運的時候,有不少人參加志願服務,他們很辛苦,但是他們穿上志願者標記服裝,佩戴胸牌,個個都有自豪驕傲寫在臉上,我們是東道主,我們來服務。

  大概是今年的3月23號,揚州舉行國際馬拉松比賽,稱為「揚馬」。媒體方面報道很多,當時我在北京也看到了盛況。志願者同樣是穿著明顯標記的服裝,佩戴胸牌。他們的辛苦,誰都看在眼裡,有很多不是志願者的志願者來給他們服務了,就是老百姓看到了,拿著水,葯品、點心來送給這些志願服務的人

  為志願者提供培訓成長的機會是另一重回報,如果說只是讓他們服務,沒有培訓方面的提升和幫助,時間久了就沒有動力了,而且提供服務的水平也沒有上升空間。讓每一位志願者在公益事業中得到成長,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心理境界,再把這些提升反哺回公益事業當中,這是良性循環。

  我一直都主張為志願服務提供系列的培訓,支持、幫助大家做得更好,更開心。以前我不會打掃衛生,效率不高也不很乾淨,於是我去尋求專業的幫助。專門提供家政服務的專業人士告訴我如何做。真是大開眼界!有專業的工具,有普通常見的東西神奇變身,幾分鍾就能搞定原來一個小時搞不定的事,這就是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經過培訓與一無所知的區別。

  還有另外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以前做志願者的時候,隨著其他志願者一起探訪敬老院、福利院,經過培訓的那些志願者給人理發,速度很快也不會夾頭發,我沒做過看著簡單,自己一動手就發現來用電推剪理發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後來就跟老師學了,學會了之後得心應手。即使是理發這么簡單的事,也只有學會了才能提供服務,這是對志願服務負責任

  結合前面所講的,真的不是不要報酬就稱為志願者的,沒有專業性和負責的精神,對方接受到的是不合格的所謂「服務」,加諸到對方身上有可能造成身心方面的另一重傷害。

  志願者服務是一個城市國家的標簽,社會進步的標誌。擁有有素質的志願者隊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精神風貌,這是了不起的事。

  在國外,志願服務非常普遍,志願者很受人尊重,貴族、皇室、社會精英都在參加志願服務。大學錄取的時候,參加志願服務的背景也被考慮在內,不是單純只依靠分數就能決定是不是被一流的大學錄取。所以在這氛圍中,從事志願服務,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是社會大眾的普遍行為,幾乎每個人都有從事志願服務的紀錄。我的鄰居學生同事人人都是志願者,不是稀奇的事。

  在我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志願服務當中,我很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畢竟一生當中,遇到不求任何回報,心甘情願付出的機會並不多,你為他人這樣付出,他人也為你這樣付出,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時刻。

  再不要抱怨沒有人真心愛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簡單,去參加志願服務吧,那些人都是真心愛你的,否則他們為什麼為你甘心付出呢?

  也不要再抱怨找不到能令你真心付出的人,去參加志願服務吧,有抱怨的功夫,幹嘛不去做一名志願者呢?只要去了,立即就能發現你願意真心付出的人你會發現你願意為那些需要你的人真心付出,即使是陌生人,你也願意。只要參加了就會愛上那種感覺這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體驗。

  談到志願者,我們可能只想到人,其實不止人類會當志願者,動物也會去做志願者。例如瑞士阿爾卑斯山地區,聖伯納犬就是用於搜救的優秀志願者。它們會在嚴寒惡劣的條件下搜救發生事故、遇到雪崩或是其他意外傷害的人,在等待進一步救援的寶貴時間裡,用爪子從厚厚的積雪中把人趴出來,用自己的身體來溫暖他,往往因為聖伯納犬第一時間的營救,很多人死裡逃生。聖伯納也因為長期以來卓越的表現,被瑞士稱為「國寶」、「功勛犬」。當然動物志願者不止是犬類一種,很多動物都是優秀的志願者,它們的付出也同樣不可忽視。

  當你發現了你願意為之真心付出的人為之真心付出的事,為之真心付出的物,當你想要真心付出的時候,恰好有機會真心付出,想想看,多麼幸運美好!世間一切美好發生都在「恰好」二字,從佛法來講,「恰好」就是「吉祥」。

  我們幫助其他人,我們保護動物,我們愛護自然,我們樂此不疲的做著這些事,想要盡所能維護好每一個有情無情眾生,使大家共同展現生命最恰當的和諧狀態中國傳統文化里稱為天人合一,佛教稱為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以上大致將志願者的情況作了簡要的介紹,我接下來要說的是志願服務是付出,在佛門講是布施

  布施分為三種

  一、財布施。這裡面又包括錢財、物品和勞力。

  二、法布施。向人演說善法,把你知道的那些善好的道

  理說給其他人知道,哪怕你只會一句都沒關系半句也沒關系世尊當年在因地曾經為得到半句偈甘心讓夜叉把他吃掉,可見半句都極為珍貴。

  或者你知道一個很好的葯方,你沒有獨佔,而是把它告訴給大家知道。我在《太上感應篇》當中曾經講過孫思邈千金方的來歷,大家都知道的。

  有些居士志願者們,隨時隨處口稱「阿彌陀佛」,這是最善好的法布施,同時也是對於對方最美好的祝福。我在這里講了一上午,你一句阿彌陀佛」,福慧具足,把無量光壽的祝福布施出去,比我更厲害的。

  三、無畏布施。如果他人遇到恐怖的事、糾結的事、擔憂的事、想不開的事,你能善於傾聽,化解他的恐怖擔憂,讓他不害怕了,這就是施於對方無畏。比如說對方受了五戒,但他懷疑自己犯了戒,很恐怖,不知道怎麼辦,但是你學了戒律,知道他所犯的罪名、罪種、罪相,你就他說懺悔方法,他一聽,原來可以這樣懺悔清凈的,他就照做了,就沒有恐懼了,這是無畏布施

  最近發心受戒的很多,有受五戒的,有受八關齋戒的,今天早上我們也是先傳了八關齋戒才開始講課。對於八關齋戒,在座的諸位都很熟悉,那你遇到其他人,把受戒功德利益持戒方法告訴他,那就是法布施,如果他沒持好,有所違犯,你再告訴他懺悔方法又是一次法布施,他犯了戒,很擔憂很恐懼,由於你告訴他如法懺悔就可以清凈恐懼沒有了,這同時無畏布施成就了。

  或者是戒殺放生,使對方免除對於死亡的恐怖或者是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哪裡需要就去哪幫助,總之讓對方免除恐怖憂惱,這都是無畏布施

  以上簡單講了布施,並不難,只要時刻有布施的心,隨處都能成就布施的事,當然同時也成就布施功德利益

  那麼布施有哪些功德利益?

  大家都知道,佛門掃地的很可能不是一般人,武打片里邊,少林寺那麼厲害的地方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但最厲害的是誰?你們知道嗎?是方丈嗎?方丈往往是「捨生取義」的那一個,不是武功最厲害的那一個。最厲害的是「掃地僧」——掃地的那個僧人,連名字都不知道,就知道是掃地的。他為什麼那麼厲害呢?金庸也不是交待的很清楚,總之就是說他特別厲害。

  這個事還是偉大的佛陀說清楚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這部書當中,佛告比丘:[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一者自心清凈;二者令他心清凈;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

  佛陀告訴比丘,掃地有五種功德

  第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地清凈沒有煩惱

  第二、可以讓他心地清凈沒有煩惱

  第三、可以使諸天天王天人對你歡喜心,喜歡你這個愛好清潔的人

  第四、喜歡掃地的人來世會長的漂亮端正,從事清凈吉祥的正業。

  第五、死後會生到天上享受天福。

  這里講的[掃地],不要單單理解就是掃地,反正佛說了掃地功德大,我就掃地,桌子都不要去擦。這里的[掃地]是一切清潔活動的代表,所有清潔活動都具有以上五種功德善果,比如洗衣服、整理房間、幫助打掃寺廟殿堂、把佛像的灰塵擦乾淨、把經書上的灰塵擦乾淨等等。所以,你如果只是理解掃地有功德,只去掃地,其他什麼都不做,那就是錯解了,佛法的原理是通達的,這里指的是一切清潔活動。即使不是清潔三寶地,無論打掃哪裡,使其乾淨整潔都是有殊勝善果的事情,何況你如果打掃的是三寶地,令其潔凈,那是更大福報

  我們再看為什麼那個「掃地僧」那麼厲害?因為他福報大啊!佛門公案當中,往往在廚房幹活的、默默無聞掃地的、淘糞的、在藏經樓管理經書的,這些人福報修得特別大,其中一些是大菩薩甚至古佛再來,示現在這地方干最臟最累最苦的活,為大眾僧服務,世尊不放過穿針這么一點點積福報機會,佛菩薩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進了僧團,這些最修福報的位置是讓給沒受大戒的小眾來服務的,為的就是讓他們迅速積累福報這是個熱門的職位,就是為大眾僧服務,做最累的工作。其實分配到這樣的工作,是對我們的照顧,別人積福報很重要,但是人家讓給了我們,這是照顧。

  我剛受完大戒到天湖凈寺學戒,分配的工作兩個,一個是掃地,掃寺院最長的一段路,從山門一直掃到看不見寺院的一座橋。還有一個是給大眾師父們燒開水,用三個很大的灶來燒,燒柴的。當時分配工作的傳慧法師就說這是難得的積福報機會,要好好做,我一直干到離開天湖。要說有點福報,跟那時候積累有很大關系

  有句話叫做「有福報,摔倒了都能撿到黃金」。

  《地藏經》當中,世尊摩頂贊嘆地藏菩薩神力、慈悲智慧辯才不可思議,因為地藏菩薩無始劫到現在,不間斷的度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所以才有今天這樣不可思議果報,有因就有果。所以諸位仁者,福報是靠人修出來的,我們想獲得相應的果報,就要趕快去做,認真做,堅持做。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有福的人走到哪個地方吉祥如意,沒福報的,那真正是喝涼水都塞牙。

  有一同修講了一件事,說農村有兩家鄰居種田,一家發財,一家貧窮貧窮的去問發財的鄰居到底怎樣才能把田種出收成來。鄰居告訴他:「我今年要種大豆,其他都不種」,他說:「行,我跟你一樣全部種大豆」。鄰居澆水他也澆水,鄰居施肥他也跟著施肥。等大豆成熟了,鄰居告訴他:「我家要在今天早上把大豆全部收割」,這人說:「可以,我今天下午也收割」。結果鄰居家早上開始忙到中午十二點,全部收起來賣掉了,他准備下午開工,到了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只能等天晴,反正今天不收,明天再來。可是天不遂人願,雨下了將近半個月他家所有的大豆都爛在地里沒有機會收回來。就相差兩個小時鄰居家獲得了全家辛苦的收成,而他仍然兩手空空,全部毀掉了

  諸位仁者,有福報摔倒都能撿到黃金,沒福報干著急也沒辦法你說要怪誰呢?佛說善因善果,如果今生福報不夠,那就想辦法多種善因。現在所能享受到的福報,是前生種善因的結果。

  佛世的時候有一國王,他有個公主特別有福報,住最好宮殿,穿最美的衣衫,享受最好的食物國王對她女兒說:「這一都是為你有個爸爸,你才有這樣的福報」,公主說:「這一切是因為我前世所修」。

  國王一聽就不樂意了,你這個不知道感恩女兒我要讓你嘗嘗苦頭,於是把公主嫁給乞丐乞丐家確實太窮了,但公主很豁達樂觀公主說:「今生一切所有都是前生所修,我確信我們不會受苦。我們先動手把房子修理一下,先容身吧」。兩個人一修房子,剛挖了一點土,就在土裡挖到了大量黃金。原來乞丐祖上也是當官的,家道中落才淪為乞丐祖上曾在宅子里埋有黃金,但是乞丐原來並不知情。他們夫妻於是又有了大量的黃金,他們所蓋的房子比原來公主住的宮殿還要壯觀,一切的享用又是那麼美滿國王看到公主開皇宮之後,不但沒有破落,反而又過上好日子了,感到不可思議,於是帶著公主一家去問佛。佛說:確實如公主所說福報前生修來的,如影隨形。福報是跟著這個修福的人的,不是因為公主待在有福地方有福是因為她本身有福,她所在之處就是福地,破屋子也能宮殿。至於她那個乞丐丈夫,他本人也是修了福報的,只是修的不如公主那樣圓滿,他要獲得還需要藉助一番波折,藉助公主因緣才行

  那麼我們就明了這一生當中的福報前世修的,這一世繼續很努力的修福報,當下這一就會顯明到自己身上,除了當下,正如佛所說「如影隨形」,來生還會繼續會顯明到自己身上

  不論你信不信佛,人生都是無常的,終有一口氣上不來要離開人間的時候,那時候帶著所修的善業離開,終是心安理得,世間稱為五福之一,叫[善終]。

  對我們凈宗弟子來說,來生去處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福報給我們享用,那是無與倫比的最上上的功德福報。即使是這樣,今生我們仍然要努力的修善業,修功德福報,不是為了給自己享用,而是把它留給法界眾生共享,就像阿彌陀佛把果地上的功德福報給我們共享一樣。我們當下所修的所有功德以及點滴福報,毫無保留,統統都迴向法界眾生將來我們回來度眾生的時候,這些眾生都和我們廣結過善緣,我們就有因緣來度化他們,這也是諸佛菩薩菩薩道時所做的,為日後成佛廣度眾生留下了能度所度的因緣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是菩提心的表現。我們努力修善業、修福報,不是因為貪戀人天福報,而是因為我們以佛為師,知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以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

  那麼或許有人要問:我修福的事也做了不少,諸如布施供養放生施食、做義工等等,為什麼福報沒見增長,看起來反而還越來越小了呢?

  不少人都有這個疑問,也可能有人因為這件事的影響退失信心就不去做修福的事了。遇到這樣的事,不要去佛陀,而是要問自己:我們積極修福的同時,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損自己的福呢?所積的福已經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中被折損了,自己還不知道。正如《俞凈意公遇灶神記》當中,灶神菩薩向俞凈意公指出的那樣,表面上善事作了不少,實際上不善約束內心,沒有觀察到自己內心充滿懷疑、嫉妒、埋怨,爭強好勝情緒

  看到別人陞官發財的時候,心裡酸溜溜的,而不為他祝福;吃飯的時候,經常埋怨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而從來不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做飯人的辛勞;看到行乞的人第一個念頭是認為他在行騙,即使布施給對方一點錢,也有懷疑的心態;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後來生了一場大病,心想口言:「活該,報應,行惡之人終有惡報。」而你並沒有覺知此時的你已經在興災樂禍之中了

  此心到底是刻薄還是仁厚?這種種的念頭、行為、語言都在折損福報福報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還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是另一重嚴重的折損。

  破了的桶,倒再多的水也會流失,會造福,還要善於把福留住。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報的積累,一定大幅度地提升。

  守護好心念,守護好身業和口業,既然都是來修福的,那就愉快地修福好了帶著愉快的心,少說話多做事。不要帶著挑剔的目光和居高臨下的姿態來修福,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做。之所以講「福是修來的」,這裡面關鍵在「修」字,如果說「福是做來的」,或許你來做了就行了,可偏偏福是修來的,一字之差。無論是中國傳統當中,還是佛法的教育當中,關於這一點都相同,《地藏經》中說即使是國王,想要修福、布施的時候,還要[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這樣去修,才能有[宿福深厚]的結果。

  不管做什麼事都帶著感恩愉快,想到我所做的善業,我所修的福是能夠給一切法界眾生共享的,我是多麼富有的人啊!

  想到這些,怎麼還會抱怨?也不覺得累,就是在愉快當中修福,微笑著做事,也不會看別人都不順眼,這時候其實你已經把你的喜悅善良慈悲布施大眾了,他們看到你這歡喜,他們也歡喜,接收到了你喜悅善良慈悲布施

  所以諸位仁者,一定要注意守護好身口意三業,特別是口業,不講有益處的閑話,一切以[六和]為准,大家一起修善積福。

  布施,我們講了三種布施,不是只有錢財一種,六和也是布施,將和諧的氣氛布施出去,將我們以往還不夠仁厚的存心轉為仁厚,仁厚的心一定是寬闊博大的,這就應了那句話: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

  量大福就大。看到別人好,我們高興,看到別人不好,我們替他們難過,並且,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哪怕與自己有過節,也義無反顧去幫助,這是仁厚之心。若能時時長養自己的善心,念念成就他人的善行隨喜贊嘆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盡心盡力,這本身就積累了大福。

  特別要注意時時去體諒他人,縱然是惡人,也希望他能回頭改過,不應該再說「活該」、「報應」之類的話,而是要像佛陀一樣慈眼視眾生,他確實受到了報應,但是他因為惡事而受到的苦,仍然是我們要憐憫幫助的地方

  有時候你認為自己發心是好的,是為了對方好,是想讓他好,這時候一定要記得我今天所說的,馬上觀察自己的內心,到底是不是真的為了讓對方向善,還是以為人家好為名而發泄自己的情緒,強行讓人家同意你的觀點?

  所以,時時守護自己的善心,守護自己的清靜心,先做好自己的護法,保持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進而再去安護他人,讓他人感到舒服自在這是義工團隊要知道的。

  遇到與自己性格、想法和願力不一樣的,不強求苟同,也不標新立異,只是相互的尊重與關懷。因為這種不一樣是怎麼造成的呢?是個業力因果造成的,如果暫時不同,那就允許這種不同存在,以善巧的方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必然有一天會消除不同而走向大同。我們心中明白這個必然的最終結果,也明白當下不同的原因,兩邊都清楚明白,再多的不同當下都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與關懷。這是心量大,心量大福才大,以大心量修福,越修福越大。

  進入佛門的人,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善根之人佛門講奉獻,就是讓人心量變大一些,眾生痛苦就在於心太小儒家的那些大儒,心量都是很大的,像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何況佛家祖師大德

  心量的打開是個漫長的修行過程,所以要先融入大眾,為大眾服務。我剛開始念《地藏經》的時候,看到里頭講到種種神,種種天,種種鬼王,覺得太不可思議了,《華嚴經》更是浩瀚,當年讀《華嚴》,讀了兩天經文開頭序分部分所說到的種種佛菩薩名號還沒讀完。

  通過佛經,我們了解到不僅有人道,還有鬼神道,還有天道修羅等等,六道都有形形色色的眾生六道界限,有界限是心量的原因,心量大到無有界限,就無有六道,就是一真法界了。修心量是一輩子修持功課,佛告訴我們說自性圓滿的,是具足一切的,但還需要去修證。通過奉獻,擴大心量,增長福報

  關於窮人富人,不是說錢財數量的絕對值有多少,錢很多的人,往往開啟的是窮人模式,而錢不怎麼多的人,往往開啟的卻富貴模式。

  富貴模式的人,有兩個特點:

  第一、總是把好處給別人而不是分分鍾想要從別人那裡得到好處。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平常讓路、讓位、開車、吃飯等等,舉手之勞的小事,都練習著希望把好處給別人,這已經在開啟富貴模式,一定會富貴起來。

  第二、要懂得惜福,愛惜所獲得的一切。無論是人、事、物,常懷以愛惜感恩心態,不慳貪是對的,但是要知道不愛惜和不慳貪是兩碼事。

  那貧窮模式是什麼樣呢?貧窮模式剛好相反,總是想從別人那裡獲得,喜歡小便宜,哪裡有便宜的東西,排隊幾個小時要去好處沒落到自己頭上,給了他人的話就會很不舒服,會郁悶很久,憤憤不平,這個心態是很不好的。現在很多人為什麼會活得那麼累,跟這個心態有關。

  有一故事,說兩個死了,到閻王那裡去。閻王說:「給你們自主選擇下一做什麼人的機會有一個是要不斷的地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另一個是別人把東西給自己,你們選哪個?」其中一個人馬上搶先選擇了別人把東西給自己,另一個選擇了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結果怎麼樣呢?選擇別人把東西自己的那個下一世生為乞丐乞丐當然是別人都給他東西了,沒人會從乞丐那去要東西的。另一個選擇把東西給他人的,下一世生為大富長者,他樂善好施,不斷把東西施給他人。

  從佛法的角度去看更深一層的意思,當初他們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已經選擇了開啟富貴模式或是貧窮模式,當時的一念心決定了下一世的生活環境。想給予別人安樂的,自然為自己積累了福報,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把好處給別人,反而對自己是最好的這是所說的[捨得]的智慧

  佛說要證悟到自性圓滿需要福慧雙修。志願者這個身份,可以有機會很好的修福,利用這個機會,任勞任怨地做,自己生活所需盡量節儉,會讓你成為有福的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