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幸好有佛法,給我們指明了解脫的道路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能量  

uploads/content/2022/june/298448a614c7a8c1a2c05bab9b5545a3.jpg" />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幸好有佛法給我們指明了解脫的道路

  在兩千多年的佛教歷史中,出家修行是一個重要的形式。當年,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放棄王位出家求道,最終在菩提樹悟道,成為了釋迦牟尼佛。密勒日巴尊者遠離人群,閉關苦修,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大手印成就惠能大師在他人的資助下,安置好母親後離家求道,成為萬世景仰的禪宗六祖。這些聖者都是放棄了世俗生活而獲得了成就。那麼,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在家居士,有沒有機會獲得成功呢?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是對症下葯的,因此,每個人都有成就機會關鍵是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身為一個奔波忙碌的居士,並不具備佛陀、密勒日巴尊者、六祖大師那樣的因緣根器。而佛法同樣給居士們提供了成功的竅訣,這就是龍樹菩薩在《智慧百論》中所說的偈頌:

  善行人法規,天堂不遙遠,

  登上人天梯,解脫近在前。

  「人法規」是指做人的標准和規則,也就是傳統文化所說的「仁義禮智信」,諸如孝敬父母、教養子女、文明禮貌、從事不傷眾生職業、忠於職守等。遵守「人法規」能獲得天道福報這就是「天堂不遙遠」。「登上人天梯」是指取得人天道的成功,這屬於暫時的安樂。「解脫是指修行的成功,屬於究竟的解脫簡單來說,這段偈頌告訴我們:只要做人做得好,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都可以獲得。古往今來,無數在家居士都沿著這條道路而獲得了成就

  因此,居士們應當對自己有信心,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首先不要在毫無意義事情上浪費時間,諸如玩手機、玩游戲、熬夜打麻將等,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來修行

  其次,要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理念。在努力工作過程中,不要有「我必須賺多少」的想法,要捨棄過多的慾望也不必有很強競爭意識。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壓力很大,不是因為錢不夠花、生意不好做,而是要競爭,要戰勝對手,要更快、更多、更好,給自己背上了毫無必要的沉重負擔世間人往往把賺錢當作生命意義,而佛弟子應該把賺錢看成是生存的手段,而把解脫成佛當作生命意義工作上只求不賠錢、能養家糊口就知足了。這樣壓力會減小很多。

  在忠於職守的同時,每天要保持適量的功課,並利用周末、休假等空閑時間,盡量多去聽聞佛法,獲取佛法加持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這樣做,既有利於工作生活,在修行也不容易退失。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家庭工作當作行持菩薩道的一部分,做到以身弘法。在工作中,沒必要讓同事知道自己是佛弟子,更不必主動勸導同事信佛。但在實際行動上,要體現出佛弟子應有的胸懷,做到寬容、和善、開朗等,要經常面帶微笑,即使在情緒低落時,也不給別人難看的臉色、說粗魯的話。要讓家人同事感到溫暖、親切,覺得你值得信任,是一個陽光的人。更要勇於面對挑戰,如果同事對你說:「哇,你壓力這么大心態怎麼還能這么好?怎麼練出來的?」這時你才可以介紹一點佛法:「我是信佛的,我學的是菩提心的修持之道。」等等。

  總之,要用佛法見地發心,勇敢承擔起家庭工作責任,在現實中豐富自己的修行經驗,在逆境中磨礪自己的菩提心,這才是「善行人法規」的含義

  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了利益自己,在忙碌中、迷惑中度過了一生。有時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人這一輩子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呢?我們在輪迴中流浪了那麼久,又得到什麼有價值東西了嗎?什麼都沒有。」可我們偏偏又放不下。有時候面對人生,真的只能付之一嘆。

  幸好有佛法,才給我們指明了唯一的希望。

  在家居士要發起大心,投身於偉大的佛法事業。從事這個事業,成功的條件兩個:第一是無私。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名利,純粹是為了法利生。第二是勇氣。眾生六道輪迴中生生死死、顛沛流離、受盡折磨,他們茫然四顧,找不到輪迴的出口。只有佛法才能夠幫助他們。為了讓佛法常住世間、普度眾生,我們願意麵對、承擔所有的困難挫折,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勇氣。有了這兩個條件,無論出家是在家,任何人都能承辦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的偉大事業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