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五會講記【上冊】

  凈土法門:《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五會講記 【上冊】

  (老法師 主講)

  【說明】:老法師這個《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共計講述了二十五會。每一會少則三講,多則七講。末學這次整理編輯這個講記,特此標注說明。阿彌陀佛。

  【目錄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一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叄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叄)(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叄)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叄)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四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四)(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四)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四)(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五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五)(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五)(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五)(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六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六)(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六)(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六)(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七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八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八)(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八)(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八)(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九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九)(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九)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九)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一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二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二)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二)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二)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叄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叄)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叄)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叄)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叄)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四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五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五)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五)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五)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五)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六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七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八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十九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十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一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五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一)  (第六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十二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五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六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七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十叄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五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六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叄)  (第七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十四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五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六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四)  (第七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二十五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一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二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叄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五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六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七集)

  凈空法師:《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五會講記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一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第一集)

  1998/5  香港九龍  檔名:12-019-0001

  青年協會的梁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承蒙「香港佛教青年協會」邀請,到這個地方來給諸位結一點法緣。青年協會跟我緣分很深,記得一九七七年,我在佛教圖書館講經得到青年協會熱烈的支持。往年,袁文忠會長、李倚芬、蕭會長跟我都非常熟悉。在最近八年當中,我沒有來到香港。去年香港回歸的時候,我到這邊來參加慶祝,遇到這些老同參、老朋友。他們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已經七年沒有到香港來。」

  我說:「好像沒這麼長的時間?」以後算算確確實實是七年沒來了

  「為什麼沒來?」

  我說:「沒人請我,我自己總不好意思要來。」

  大概去年說了這個話,他們現在來請我、來找我。他來找我,我就來;他不來找我,我也不好意思來。所以,因緣從這個地方我們再續起來。

  我已經到了晚年中國古人常講「古稀之年」,所應該做的差不多都做了。晚年時間,在佛法裡面最重要無過於幫助年輕法師使我佛門後繼有人,真正有年輕人起來續佛慧命,這是晚年最重要工作

  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在世的時候,給我說過很多次,也常常寫信提醒我,跟我講:「法師,你講經講了這麼多年,夠了!不要再講了,不要到處跑了,你晚年工作最重要的有兩樁大事,一個是培養人才,一個是寫書。」

  我說:「我知道,我很清楚。可是佛法裡面一切都因緣,緣不具足,想做也做不成。緣在哪裡,也不是我們自己說喜歡在哪裡就在哪裡,這辦不到。」

  我記得好像是十二年前,我在香港講經,那一次有叄位新加坡居士來聽經,我們是在界限街的佛教圖書館。他們聽完之後非常歡喜,一定要邀我到南洋去。南洋我沒去過,他們非常懇切我說:「好!去玩玩。」第一次到新加坡去玩了十天,做了六場的講演,跟新加坡就結上法緣。當時「新加坡居士林」有一居士,同時也是「新加坡青年弘法團」團長李木源居士,我們在那一次認識。認識他之後,李居士是非發心,熱心於弘法的工作,以後每一年他都邀請我,至少有一次,或者是有兩次。於是我在新加坡(今年是十二年了),沒有中斷過。

  在過去新加坡念佛的人很少,不知道念佛,我們在這段期間把凈宗帶過去,不但新加坡現在念佛的人多,念佛往生的人很多;乃至於馬來西亞、印尼周邊這些國家地區,念佛的風氣完全都帶動了。現在馬來西亞已經有八個凈宗學會成立,還有十個凈宗學會現在正在籌備當中。我們在南洋以新加坡這個地方作為中心,帶動整個南洋凈宗的教學,凈宗的修持有了很好成就

  李居士在九五年發起培養弘法人才他來我說。「好事情!你要做,我一定來幫助。」所以他就創辦「凈宗弘法人才培訓班」,培訓的對象都是中國大陸年輕法師我說:「這個構想非常之好。」我一定協助他、幫助他來教學。今年是培訓班的第四屆,這些年輕法師都非常優秀,現在在國內到處講經弘法。我們實在都沒有想到黃念祖老居士願望會在新加坡落實,這是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的。我塬先就常常打妄想,希望這個理想能夠在中國落實,沒想到李木源居士搶先一步。所以現在我在新加坡居住的時間就比較長,一年至少要在那邊住八、九個月

  尤其從今年起,第四屆培訓班開《華嚴經》。這是一部大經,塬本是想對學生們教學,後來一想這部大經自古以來講這個經的因緣就非常希有,這個經如果每天講兩個小時,大概要四年五年才能夠圓滿,要這麼長的時間,同時說、聽都是非常希有。所以我就想到與其對二十幾位學生來講,不如我們對社會大眾公開的演講。李居士也非常歡喜,提供居士林的講堂。那個講堂很大,有兩層;上面一層,可以容納八百人;下面一層就用閉路電視,他用叄個一百多吋的大電視、大螢幕,效果比現場還要殊勝。這兩層大概可以將近容納兩千人樣子,這樣殊勝的一個法會。他把這兩層樓重新裝修,花了新加坡的錢一百六十多萬。我看他是真肯花錢,真正肯熱心去做,那這個經要不在那裡講,都不好意思了。他那麼熱心,這麼多人聽,對我們的要求他完全做到,這是一個希有因緣

  講經的總題目,現在在新加坡也好,到此地來講也好,還有其他的國家地區,凡是請我講經,題目就是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做總講題,確確實實大乘佛法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題目是我在去年五月間,在中國大陸訪問北京師範大學,北師大大廳的門前有這八個字我一進門看到這八個字我就非常歡喜校長陪同著我告訴我這八個字是全校老師共同擬定的。我回頭向校長跟幾位教授報告我說大乘佛法就是這八個字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華嚴經》講的是什麼?就是教我們作師作範,所以諸佛菩薩是九法界眾生最好的模範、最好的榜樣。他們學校裡面標榜這八個字是教導學生的,因為它是師範學校,是國家最高培養師資的場所,希望將來這些老師都能夠做學生的模範,學生的好榜樣很難得!

  可是佛陀的教育這個意義更廣更深,佛是教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發心作師作範。師是什麼?群眾的表率;範是社會的模範。在近代,我們佛門四眾弟子最景仰的一位大德印光大師(近來這一代提到印光大師,沒有一人不是肅然起敬),對於其他的大德們,印光大師一生教人什麼?他老人家自己修學,他修什麼?他教什麼?我們不能不懂。其實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就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他常常說,《文鈔》裡面說了幾十遍,我們將《文鈔》瀏覽一遍其他的話會忘掉,這四句話不會忘掉。為什麼?你讀過幾十遍,你的印象非常深刻。「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信願念佛」,就是這四句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註解;不過他老人家註得很深,不是註得很淺。

  「敦倫」,敦是敦睦,敦是恭敬的意思;倫是同類的。我們在我這一同類,現在社會上講同行,我們的行業同一個行業,在同行裡面我們要尊重,彼此互相尊重,要相親相愛,互相合作,這叫敦倫。「盡分」是盡我們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就是榜樣。「敦倫」就是師的意思,師就是表率;「盡分」就是做模範。豈不是印祖就給我們圓滿滿說出來了嗎?所以佛法講作師作範範圍非常深廣,我們無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要在生活當中作師作範。在我們同一個、同一類生活方式當中,或者是同一個行業當中,同一個族群之中,都要懂得怎樣作師、怎樣作範。

  作師作範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了。作師作範,諸位要曉得,就是過佛菩薩生活。佛菩薩生活你想想看,多幸福!多美滿!凡夫生活太苦惱了。我們要過佛菩薩生活,是不是把我現實生活就改變了?確確實實現實生活,給諸位說,形象沒有改變。絕對不是說我們過佛菩薩生活我們現在生活貧困,一下就發了大財,不是這個意思,你這想法那就完全想錯了。佛菩薩生活,沒有改變我們現實物質生活,可是我們的精神生活完全改變了。精神生活改變了,縱然我們過得很貧苦,貧而樂。從前我們貧而苦,現在貧而樂。

  貧怎麼會快樂?貧而快樂的人很多。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有一個很窮的學生,顏回,這是孔老夫子非常讚嘆器重的好學生,可是沒福報這是我們佛門講,顏回大概前生修慧不修福,所以他很聰明,他沒有福報。生活貧窮,但是他有高度的智慧,雖然很貧窮,可是很快樂你看看書上所記載是真實的,不是假的。顏回貧窮到什麼程度?一簞食,一瓢飲,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簞是什麼?竹子編的,像個竹簍一樣編的,拿那個來盛飯;喝水沒有杯子,用個葫蘆瓢來飲水,貧到這種程度夫子感嘆的說,一般人過這種生活憂慮煩惱給別人來說那人是不堪其憂。可是顏回怎麼樣?不改其樂,他每一天活得快樂樂,這就是學作師、學作範。他這個樂從哪裡來的?這樂是從智慧裡面來的。佛教給我們作佛、作菩薩,佛菩薩不是神仙,佛菩薩是人。什麼樣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的人,明白就快樂,不明白就很苦。所以明白人,乞丐也有佛,也有菩薩他也快樂的不得了。諸佛菩薩,《華嚴經》裡面所說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華嚴》完全將諸佛菩薩生活,落實在一切群眾當中,讓我們來觀察,讓我們來學習,這個經是我們佛法圓滿法輪

  我晚年在全世界弘揚佛法我就用這八個字做總題目,然後再加一個副題,加一個小題目,再講哪一部經。在香港這一段期間當中,大家有這麼一個殊勝因緣,我們就講《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叄參。這裡面趣味無窮,完全是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在這裡面學作佛、作菩薩;就在前生活上學,就在現前工作裡面去學,不需要改變我們生活方式,也不需要改變我們的行業工作人人都作師,人人都作範,人人都作佛,人人都菩薩香港就變成佛菩薩世界,真正的佛國土;佛國土大圓滿真實圓滿

  但是我們要講「五十叄參」這個題目之前,首先必須對佛法有個認識。如果我們把佛法錯解,那就太難了,那真的不曉得從哪裡講起了。不但要認識佛法,還要認識《華嚴經》,也就是認識佛家經典,我們才有個入處。

  今年四月初我到澳洲去辦點事情,在澳洲有一機會去訪問黃金海岸的一所大學,邦德大學,這個大學澳洲第一所私立大學學校辦得非常好,在澳洲是個著名的貴族學校。我們聽到貴族,收得學費很貴,到那裡面去念書的學生,那當然都是有地位、有財富才能夠上得起這個學校。我到學校裡面去,承蒙這個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院長澳洲人,保羅‧威爾森,他來接待我。他給我介紹他們學校的概況,這個學校現在有兩千多學生,來自全世界叄十幾個不同的國家,就等於一個小型聯合國一樣。因為這種狀況,他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而且澳洲人對這個問題相當重視。現在由於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捷,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現在一下接觸之後,這裡面矛盾衝突在所不免。所以學校要研究怎麼樣能夠叫這些不同的背景的學生,能夠和睦相處,能夠互助合作,達到社會的繁榮安定世界的永久和平

  他們今天把這個問題列入教學的一個中心問題。保羅院長問我有什麼方法?我就告訴他,《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解決這個方法的。他聽了之後很歡喜,雖然他接觸佛教不太深,向我表示他對佛教很有興趣。我把《華嚴》概略的,用很短的時間給他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融合盡虛空、遍法界,還不是地球上,這一點點這算什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九法界眾生,怎麼能夠和睦相處,如何能夠彼此互相尊重而沒有歧視。真正能夠坦誠的互助合作,能夠捨己為人大家都心動念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著想,唯獨佛法的教學才是真實圓滿

  保羅院長很客氣,就有意思希望我到他這個學院裡面去辦佛學研究所。他提出這個意思,那我就要打聽打聽,我說:「你這個學校一個學生,一年在你們學校讀書,學費、雜費、住宿大概要多少錢?」他給我概略的估計一下,一年一個學生大概要澳幣叄萬塊錢;叄萬塊錢,差不多是合美金兩萬元,在澳洲確確實實是很高的學費。我聽到這個樣子,這麼一種狀況我就想到辦佛學研究所不是容易事情。而且我孤家寡人去也不行,現在要辦佛學研究所,我連個助教找不到這是很苦的事情。為什麼?研究佛學的人很多,在外國拿到佛學博士學位的人也很多,可是他那個佛學跟我講的不一樣;他講的是學問,我講的是生活。他講的是談玄說妙,跟我生活脫節,那個佛學我不想學它。為什麼?學了沒用處,浪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精神,我干那個不值得。我們今天學了學了馬上就有用處,我要學這個東西。所以佛學生活教育,不是高深的哲理。這裡面確實有高深的哲理,高深的哲理融化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學了才有用處。可是找一個跟我相同理念、相同認識、相同見解助教我一個都找不到。所以想到最後為他們開課這個事情好辦,我要時間澳洲住的時間長一點,可以在學校裡面一個星期就講兩次給他幾個單元,這就輕而易舉,頂多他給我找兩個翻譯就行了。

  由此可知,現在這個世間,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遭遇到社會困難的問題幾乎是相同的。而這些困難,唯有大乘佛法、唯有《華嚴經》真能幫得上忙,真正能啟發我們的智慧幫我們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特別是《華嚴經》最後這一部分,五十叄參。所以這一次到此地來,我們今天是開端,開端先要對佛法正確的認識。一般社會大眾佛法看成宗教佛教世界六大宗教之一,這個看法錯了。如果我們用宗教的眼光來看佛法你在佛法裡頭是一無所得

  佛法到底是什麼?在現前社會裡面,我說這個話很早,一九八叄年我在美國紐約講經,沈家楨居士邀請我到那邊去講經。我告訴大眾,現代的世界四種不同形式佛教,我們必須辨別清楚。第一種就是現在大家都佛教當作宗教宗教佛教這是第一種,變質了,變質的佛教。第二種變成學術,變成哲學,海外許多大學裡面研究佛教哲學,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看,也是變質了;佛教不是哲學佛教裡面有哲學,它不是哲學。第叄種,這是最近叄、四十年我們才發現,邪教,專門拿著佛的招牌欺騙眾生,傷害人心,傷害社會,這變成邪教。最近這幾年我又發現一種,哪一種?作秀的佛教,表演,搞一個什麼佈教大會,又唱歌,又跳舞,佔去一大半的時間法師上來講個幾分鐘的話,然後又唱歌、又跳舞;表演的佛教,作秀了。人挺多,作秀觀看的上萬人都有,很熱鬧。這四種都不佛教,說實在話,跟佛教的邊都沾不上

  難怪歐陽竟無居士(這是我們佛門的一位大德對於中國近代佛教有很大影響力的一位大居士)他在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發表了一篇講演,講題:「佛法宗教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民國十二年我還沒出世,這篇講演詞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我記得那一次是講《楞嚴經》。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在「中華佛教圖書館」住兩個月,以後在藍塘道壽冶老和尚道場住了兩個月。我在圖書館看到歐陽竟無這個講詞,是他學生王恩洋把它記錄下來的。圖書館有好幾本,我就請了一本帶到台灣我就把它印出來流通。他講得好,「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學」,那到底是什麼?他沒說出來,只說「而為今時所必需」,現代人人所必需要的。

  我們仔細再觀察,佛教究竟是什麼?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學。佛是什麼?佛是老師,我們不是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嗎?什麼叫本師?根本的老師,就是這個教學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稱學生、稱弟子弟子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諸位要曉得,師生是平等的。宗教裡面是人跟神的關係,人跟神不平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各個都要作佛。宗教裡頭不可以人人都上帝,那還得了,那不造反了。說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平等法。

  作佛,佛是什麼?佛就是成就圓滿智慧。任何一個人你成就圓滿智慧你就稱之為佛,所以佛是一個圓滿智慧的人菩薩是在修學圓滿智慧,但是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所以菩薩學生人人都應當作菩薩,作菩薩就是作佛的學生。我們今天講佛教徒,實實在在講是佛門菩薩菩薩畢業了,就叫佛。就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你上學念書,沒有畢業,這就菩薩;畢業了,拿到學位就叫佛。所以佛門裡面,我們要把它本質認識清楚,它是教育,它是教學,與宗教、與哲學不相關。它是一個完整的學校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各種科系都有,它裡面有哲學它也宗教;宗教哲學是它的一個科系。一個科系不能代表整個學校,整個學校裡面有這門課,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的。

  為了讓同修印象深刻起見,不能不多說幾句話。我們剛才是從稱唿上來講,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諸位要曉得,菩薩就是學生。在大乘佛法裡面,菩薩一共有五十一個等級,就好像念書一樣。在我中國通常分小學、中學、大學,分得很清楚。但是在美國的學制,它就不是這樣。美國譬如說,一年級到六年級是小學;中學,不叫初中一年級,叫七年級,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是初中,十年級、十一年級、十二年級是高中,他們是這麼演算法。用這個方法來算,我們佛教裡面是有十二年級。佛法裡面也分五個階段就好比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在佛法裡面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好比我們分小學、中學、大學這個意思。每一個階段裡面有十個年級,叫初信、二信、叄信、四信,一直到十信。這是五十個階段,就是五十個位次,五十年級。五十年級再上去,那才真的叫研究所,我們稱為等覺,等覺是五十一年級。等覺往上去,那就圓滿了,就成佛你就拿到最高的學位。諸位要曉得,佛門裡面有修學的課程,有學位,你把哪一個階段課程學完,你拿到一個學位。

  佛法的教學,教學的宗旨也就是教學的目標經書上常常講「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這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不是不能翻,是能翻。能翻為什麼不翻?古時候翻經,體例上有五種不翻,這是屬於「尊重不翻」。這是世尊教學他的目的目標對它非常尊重,保持梵音。它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它可以翻。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句話裡面就是佛法教學的叄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正覺,第二階段正等正覺,最高的最後一個階段是無上正等正覺。覺是覺悟,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的覺悟了。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本人。你才曉得佛教的是什麼?佛教的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真相。諸位想想,還有什麼樣的教育比這個對我們更親切的?沒有了。換句話說,你對於你自己跟你自己生活環境真相,明白認識清楚,再不迷惑了,你就拿到學位。

  第一個學位是正覺的學位。這個「正」,不是邪,沒有錯誤你是正覺。學位的名稱叫什麼?叫阿羅漢,阿羅漢正覺學位的名稱。現在把他當作神明看待,這不叫冤枉,哪有這回事情!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佛說世間也有不少聰明智慧的人,他也有覺悟,但是覺悟不正佛門裡頭立一個正字招牌,這個正字招牌不容易拿到的。這個正以什麼做標準?以斷煩惱標準你在這個世間再有學位、再有智慧你還是非人我,你還有貪瞋痴慢,你這個就不正覺,佛是用這個做標準。用我們現在話講,就是有德有學。學是智慧,德是德行你真正斷煩惱心地清凈,那個智慧是真的。如果你煩惱不斷,你還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起心動還會為自己,你雖有智慧你這個智慧裡面有染污智慧裡面有障礙,不是無障礙智慧,所以就不能稱為正覺

  這樣一來,正覺實在講只有佛門有,佛門有這個學位。除佛門之外,其他的沒這個學位,連上帝都沒有拿到這個學位。為什麼?上帝是他信徒才愛他,不是他信徒,再好的人他都不愛他。你看他不正覺,他這個學位都沒拿到,上帝還要到佛門裡面來上課,來念書。拿到正覺學位去當上帝,那這個上帝是值得人尊敬,真正叫愛世人。現在愛世人是有條件的,這就是剛才說,他喜歡的他愛你,他不喜歡他不愛你,他有分別心,他有執著

  第二個學位,再向上提升。第一個標準是斷煩惱,第二個標準比這個更高,要破塵沙無明,就是要破迷惑。迷惑,實在講也是煩惱,但是沒有我們現在煩惱這麼嚴重,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是很嚴重的煩惱。迷惑是什麼?雖然煩惱斷了,可是對於宇宙之間許許多多的事物還是不明瞭,還是不清楚,依舊要發憤努力去修學、去求學。學習的方法,《華嚴經》上講得非常具體,講得很透徹。等到你這個迷惑都破了塵沙惑斷了,你從阿羅漢再往上提升,就稱為菩薩,所以菩薩佛門學位的名稱。

  通常我們也可以稱這五十一個階級都是菩薩菩薩學生的意思。但是它另外一個解釋,那是學位。我們學佛發心都是發心菩薩,是可以稱菩薩。你們受了菩薩戒不就是菩薩了嗎?但是那個菩薩學生的意思,不是拿到學位。如果拿到菩薩學位,這就高了那就是真的菩薩,不是假菩薩

  菩薩這個地位一直到等覺,等覺菩薩他們所修學的都是正等正覺。正,揀別不是邪知邪見,他的智慧覺悟有一絲毫錯誤,決定與宇宙人生真相相應,這才叫正。所以正的標準事實真相。並不是說釋迦牟尼佛以「我的知見」為標準,不是這樣的,那釋迦牟尼佛不值得我們佩服。他是宇宙人生真相標準他自己修學也是以這個做標準

  到菩薩修行圓滿菩薩畢業了;畢業了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他智慧覺悟達到頂峰,再沒有人能夠超過他,這個時候就稱之為佛陀佛陀是我們佛教育裡面最高的學位,相當於我們現在學校裡面講的博士、碩士、學士。如果用學校這叄個學位來比對,那佛就是博士學位,菩薩是碩士學位,阿羅漢是學士學位,佛門裡面有這叄個學位。

  諸位不要把佛、菩薩、阿羅漢都看作神仙,那你就全搞錯了。作神仙,我們每一個人不一定能作,但是作佛菩薩,確確實實是人人都可以做,這不是假的,所以佛門平等法。《無量壽經》經題上「清凈平等覺」,佛法清凈法,佛法平等法,佛法正覺之法,我們對它的本質要認識清楚。

  佛門裡面我們常常供奉的佛菩薩形像形像是教學,這個意思要懂。譬如說,我們今天借這個場所,場所當中我們供養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像,供養他是什麼意思?不忘本。佛陀真實智慧,究竟圓滿的教學,我們今天有緣能夠遇到,能夠聽到,能夠發心學習,我們對於創始的這位老師恩德念念不忘你看心地多厚,中國人講厚道。最初的老師不忘歷代祖師大德、現前的老師,那怎麼會忘記?當然不會忘記。所以供養菩薩形像是返本報始,是這個意思,不是把他當作神明來看待,不是這個意思。那你這說法錯了你就不曉得供養真正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教我們見賢思齊。佛菩薩形像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要作佛、要作菩薩。看到佛,我要作佛;看到菩薩我要菩薩。提醒我們自己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用佛菩薩形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是這個意思。

  佛菩薩名號很多,造的像也很多,所以一般社會他不明瞭,誤聽人言,那叫真的迷信。不是我們迷信是他迷信他對佛教沒搞清楚,他就佛教宗教佛教是低級宗教,說這個話的人迷信,迷得很深。為什麼說我們是低級宗教?低級宗教是泛神教、多神教,什麼都是神,什麼都拜,這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拜一個神,創造宇宙的一個真神,所以他們認為他們是高級宗教佛教是低級宗教。低級宗教是沒開化的,野蠻人拜的宗教你說這個誤會,誤會到哪裡去,差得太遠了。

  佛家佛的名號是表我們的性德,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每個人都有本性真心本性裡面有無智慧、無量德能,用一個名稱說不出來,一種形相表示不出來。正如同我們現前社會社會上有才藝的人很多,有智慧有能力、有才藝,交際應酬的時候,名片一拿出來頭銜幾十個,一面寫不完還寫兩面。他為什麼那麼多頭銜?表示他多才多藝。再多才多藝也比不上我們自性,我們自性的才藝,佛菩薩在《大藏經》裡給我們名號就是我自性的才藝,講了一萬兩千多個頭銜,後頭還很多說不完你看看我們的名片拿出去不是一張,是一本一大本。諸位要曉得,統統是自己一個人。

  菩薩名號是修德,佛的名號是性德,本性裡頭本具的。本具的德能,如果你要修行,你雖有,透不出來;你一定要修,菩薩名號代表修德。看到菩薩我要學,看到佛那是我的果報,全是教學的工具,教學裡面的表法。這種教學法,就是今天所謂高度藝術的教學法。我們要說連這個道理都不懂,佛法殊勝功德利益,我們只聽聽而已,你怎麼能得到?所以要曉得它是教學的工具。

  譬如,我們看到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教你什麼?大慈大悲。不是觀音菩薩對我慈悲,那你就錯了。我們見到觀音菩薩我就觀音菩薩,我學觀音菩薩我以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你在觀音菩薩學到東西。你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什麼?孝親尊師,聽到這個名號,看到這個形相,要曉得我要孝順父母我要尊敬師長他是教你的,你莫名其妙把他神明供養,天天燒香磕頭,在那裡求他保平安哪有這回事情!它本來是教育、是教學,你把它變成宗教你把他當神明去看待,給諸位說求不到的。你如果真正學觀音慈悲,學地藏孝順,學文殊智慧,學普賢的落實,你這是有求必應,你什麼都得到。你要懂得佛門教學高度的智慧藝術,我們才能學到東西

  佛家有一經典都是給我們講這些道理都是說明真相,說出我們無始劫以來,各種不同階層的社會,不同的生活狀況,裡面所產生哪些問題。九法界裡面問題多了,這些問題怎樣來克服,怎樣來對治,怎樣來轉變,那就是高度的智慧佛家講轉煩惱菩提你有高度智慧,有高度的藝術你就會轉了。剛才我們說過,顏回他有智慧他會轉,他能一生過得那麼快樂,過得那麼幸福他會轉。在《楞嚴經上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跟諸佛如來、佛菩薩沒有兩樣,你就是佛菩薩你就諸佛如來

  這樣的教學,這樣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我們確確實實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學裡面都沒聽說過。所以這一次有這麼一個機緣澳洲這個學校邀請我,我很歡喜去。這個院長難得他有這個覺悟,有這個認識,希望全世界能夠達到永久和平,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能夠消除歧見,互助合作,共同創造安定繁榮的社會,讓大家都享樂,大家都享福。這個見解了不起這就佛心,佛菩薩的心。我們能把大乘佛法介紹到學校,他們學校如果校長、這些教授們聽到這個課程,我肯定相信大乘佛法將來大學裡頭是最重要一門課程,會變成必修課。因為對我們人切身的關係,任何一個學術都沒這個學術對我關係這麼樣的密切。我雖然年歲大了我也願意盡這一分的力量

  所以我們所學的是教育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其他的學術,我們是來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肯定佛教佛陀對於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開頭這一步走正了,往下這就正法正道;開頭這一錯了,就一錯到底,那怎麼行?所以今天第一堂課,我們要把佛法認識清楚,我們是學什麼的?我們在小的傳單上、張貼上也寫得很清楚,我們今天所學的,就是要學自己這一生過得非常幸福,「幸福人生」,我們學這個;「美滿家庭,成功的事業」,無論你是哪一行、哪一業,你都能做得成功。為什麼?你有智慧你有才藝。所以佛法裡頭門門都是第一,人人都是第一,沒有第二。你們看《楞嚴經》,《楞嚴經二十圓通章》中二十菩薩他自己修行證果都說第一,沒人說第二,我們中國諺語裡面所講「行行出狀元」,就是這個意思;佛法門門第一,就是行行出狀元世間考試狀元有一個人,我們佛法是各個都是狀元,這個妙不可言!所以《華嚴經》稱為大不思議經,大不思議就是人人都考第一,沒有考第二的,這個不可思議世間人考試第一名有一個,沒有兩個,我們佛門人人都第一,行行都第一。成功的事業

  「和睦社會」,社會我們其他的不談,和睦最重要,只要和睦會有安定,才會有繁榮,這才會興旺。「富強的國家和平世界」,我們佛法的修學目標在此地。從哪裡做起?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不要去要求別人,一定要從本身做起。社會動亂,誰造成的?我造成的,我沒學好,我沒做成好樣子。能夠回過頭來責備自己,不要怪別人,不要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我沒有做好,我不足以成為社會大眾的一個好樣子,一定要從內心裡面真正的去反省,去改過自新,然後我們修學的目標才能真正圓滿達到,而且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達到。

  這個經典你愈深入,你的信心愈充實,你的願力愈堅固這一點就非常非常的難得。要不從這個地方認識清楚,講什麼經大家都自然把它歪曲,歪到宗教裡面去了,那我們的利益達不到。所以一定要曉得、要明瞭,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我們的善友,是我們的學長他是佛的學生,我們也是佛的學生他是早期學生,我們是後來的學生,我們稱他老學長關係要搞清楚。

  佛法一定要講求現代化與本土化,這個觀念要從我們本身認真來建立,從現在起要建立。否則的話,佛法就不能普度眾生佛教是佛滅度之後一千年,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之後,當年最早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他們到中國來,立刻就中國化,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穿中國人的衣服,吃中國人的飲食。他並沒有到中國來之後,還要吃印度飲食,還要穿印度人的衣服,他沒有這樣。他馬上就改裝,他這一改裝,我們就歡喜。他若還要堅持一定要吃印度飲食,穿印度服裝,我們看到總是彆扭,總是跟我們不同一個文化,當中當然就有隔閡,我們接受他的教誨就產生困難。所以他們聰明,他們是真正有智慧,高度藝術,到中國來穿中國的海青,跟中國人生活打成一片,我們非常歡喜,我們就接受了。他懂得,反而現代人不懂得,難怪他們有智慧,現在人沒有智慧,只有煩惱

  我在美國住了十多年,我們中國有不少的法師美國傳教。可是這麼多年來,我們所看到到道場裡面來香燒拜拜的都是華僑,一個外國人都沒看到。你要問什麼塬因?佛教傳到美國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什麼外國人沒有走入佛門?塬因很容易看出來,那就是這些法師到了外國之後,一樣還過中國人的生活飲食起居把中國這一套統統帶到那邊去。西方人中國菜他吃不慣,我們堅持不肯改。他的東西有什麼味道不好吃,我們不願意吃他東西;不願意吃他的東西就不能度化那一方眾生。佛菩薩要到六道裡面來度我們要示現人身,度畜生要示現畜生身;他要去度豬,他不變成一個豬,他跟豬就不講法。我們到外國去想外國人,都不肯捨棄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過他的生活方式外國人怎麼能接受?不能夠捨己為人這是一個難處,外國人不容易接受。

  另外一個,把這個不同的文化帶到人家國家,自自然然產生了隔閡。譬如建築,道場的建築一定建中國宮殿式的,外國人一看是外國文來了佛像中國請過去,那個佛像一看是中國人,這怎麼行?諸位仔細想想,假如當年摩騰、竺法蘭到中國來,建個道場印度式的,我們中國也不會走進去;塑的佛像印度人,我們也看不順眼。他們很厲害,到中國來建道場宮殿式的。那個時候是帝王時代,人民對於帝王是最尊敬的,見不到帝王,在皇宮裡面看一下,外面轉一下,就感覺自己很榮耀,我這一生曾經看過皇宮。皇宮這種形式平常百姓不可以有這種建築。佛是皇帝老師,行!這個皇帝答應,於是所有的道場都建成宮殿式的。百姓一看到宮殿式的建築,不信也得要進去瞻仰瞻仰。你才曉得落實在本土化,要落實在現代化,才能普度眾生

  所以在美國要建道場,我早年就向一些我們熟悉的法師建議:你們到美國去,建道場不要建宮殿式的。建什麼樣?建白宮,建美國的國會。有財力的話,建美國國會那個樣子;如果財力不夠,建白宮比較簡單。讓美國人一看,這是我們自己地方,他非進來不可,不學佛也會進來。裡面的佛像,面孔一定是美國人的面孔。我們招待他的生活方式跟他生活方式完全相同,你說他進不進來?我們連這點的智慧、這點的技巧都做不到。摩騰、竺法蘭到中國是度中國人,不是度印度的僑民。我們今天到外國很糟糕,是度我們華僑,不度外國人。佛要度一切眾生,我們把一切眾生捨棄了多少,百分九十九都捨掉了,就度那一小撮。那一小撮還產生誤會,還搞得迷信你說有什麼法子?連這一點都不能夠認識清楚,怎麼能談到修學佛法,怎麼能談到把佛法發揚光大,真正利益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幫助世人解決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的困難,那我們佛教是在講大話嗎?所以今天我們第一堂課,要把我們的觀念修正過來。

  現代化。我們是現代人,我們要學現代人的禮節,現代人禮節見人敬禮是叄鞠躬,我們問訊就好。見到法師要不要拜?不要拜。那個拜是古老的禮節,過時了。我們見佛要拜,為什麼?佛是古人,佛不是今人,我們用古禮對待古人,用今禮對待今人。你要見到法師,你跟他問訊,不拜他。「你為什麼不拜我?」「你是現代人你是古人我一定拜你。」這有道理的。為什麼要變更?你要曉得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人,看到學佛見到佛像要磕頭,他不學佛了。「這個不行,這個事怎麼可以?」如果你見到出家人合掌問訊,「這個可以,這行!我也可做得到。」你就接引許許多多人來學佛你這一拜、一頂禮,嚇得好多人不敢來學佛你是個好意,可是你要曉得你影響多大!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好的影響,不要讓發生錯誤,不要叫他感覺到困難

  所以學佛第一個法師不要磕頭,第二個不要勸他吃長素,第叄個不要勸他受戒,那他就好辦,他就很容易來了。至於吃素、受戒,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學到一個過程當中,「我覺得有這個必要」,他自然來了自然來的,我不拒絕你;不是自然來的,我絕不勉強拉你。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學佛佛法布施,決定不能要錢。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人,特別是在歐美的國家有很多人不敢進廟門,一進廟門要錢。自己生活得好睏難,賺錢好不容易。到處要錢,把他嚇煺了心,不敢進門。決定不能問信徒要錢,決定不募捐,決定不化緣,決定不要去信徒。我們是正法,有緣自然來了。沒有緣,你拉他來幹什麼?沒有意義。這些都是障礙大眾佛門的一些忌諱,我們都忽略了,所以阻礙了許許多多真正有善根的人,沒有機緣聞到佛法你說這個多可惜!

  印光大師跟我們講「深信因果」,這個意思講得很深很廣。我們發心出家,不化緣、不募捐、不接受人供養,那不餓死了嗎?如果你真的會餓死,以後就沒有人敢出家了。你決定餓不死,為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是餓死的命,到飢餓的時候會有人送飯給你吃;你不是凍死的命,到挨凍的時候會有人送衣服來,一定的道理。怕什麼?為了這個也怕、那個也怕,想盡方法去巴結別人,你的品德已經讓人家輕視了,決定不能幹這個事情。貧,貧而樂,自在快樂!這個世界,我最快樂,我最幸福,還有誰能比得上?不是說有錢、有地位就樂,不見得;有錢的人得很,有地位的人也很苦。佛是教我們生活快樂生活幸福生活自在,我們在佛門裡頭要學這些東西,所以說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現在在中國,我們再要建立道場也不必建立過去那個形式,那個時代去了。從前是帝王時代,現在是民主的時代。現代要建道場,應該怎麼建法?科技發達了,建道場講堂這種形式很好。在外國學校裡面上課的教室,視聽教室,都是這個作法我在學校時間也很長。另外,念佛堂共修,我們只要這兩個場合就行了。

  宣揚佛法,一定要利用高科技。現在的電腦網路,衛星電視的傳播,把佛法送到每個人家庭,不必他辛辛苦苦跑到這個地方來聽,浪費很多時間。把佛法送到你家裡面去,送到全世界這是將來必然的趨勢。所以以後建道場是建電視廣播電台,這是我們的大道場,天線豎得很高很高,全世界都收得到。我們自己講經場多大?這麼大就已經太大了。現場這邊錄影,錄完之後就上衛星傳播去,既經濟又實惠。不要建什麼叢林,那種用不著。你建那個大的寺院,那個錢都埋到地下,我看到好可惜,都埋到地下去了財富要活著用,要活用,發揮它最大的功能,這才有意義

  人人都能夠明瞭佛法佛法覺悟之法。佛是印度話,意思是覺悟,意思是智慧,翻譯成我們中國意思,佛法就是智慧之法。怎樣獲得智慧?怎樣得到覺悟?覺悟之法,智慧之法;大家都有智慧,大家都有覺悟,這個世界當然就和平社會自然安定了。所以這個教學,歐陽竟無大師說得沒錯,真的是「今時所必需」,不能缺少,每個人都需要,這是迫切的需要。

  我們再說佛法是表法的,期望大家這個概念決定要有。佛菩薩形相佛門這個藝術的教學,幾千年前就做得很徹底。藝術化,二次大戰之後西方人才提起,各行各業裡面都講求藝術,沒有想到藝術化在叄千年前,佛門裡頭已經做得很徹底。佛門藝術來表法,做為它教學的工具,用美術、用音樂、用雕塑、用建築,所以一個大的寺院叢林,無有一物不是給你有智慧的啟示。

  我們看建築,大雄寶殿,這是任何一個道場一定有的,裡面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紀念老師地方,也是大眾集會的地方。你從外面看兩層,裡面一定是一層,這代表什麼意思?代表佛為一切眾生說法,依據真俗二諦,佛是依真俗二諦而說法。真俗二諦就是宇宙人生真相真諦諸佛菩薩所見到的真相,俗諦是我們凡夫以為的真相,這兩層表這個意思;進到裡面是一層,真俗不二。佛法講一真,表面看是兩層,裡面看是一層,連這個形式都是教學的意義在裡頭。兩層代表多,一層代表一,《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看,它多有味道!

  所以每一尊佛像,每一尊菩薩像,每一尊佛菩薩名號都是教導我們,都是啟發我們智慧的,都是幫助我們念念當中要覺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時時刻刻念念都不迷惑,念念都長智慧這叫學佛學佛哪裡會有迷信?

  譬如,我們進入一個道場,你一進入第一眼見到的是天王殿,這是正規建築裡面第一個建築物。天王殿裡面供養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那是什麼?自己。護法,護誰的法?護自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你要怎樣自重,你要如何自愛天王殿就是很具體教給我們自愛自重的教學法。

  當中彌勒菩薩沒有造印度彌勒菩薩像,造的像是中國布袋和尚,用他來代替彌勒菩薩形相布袋和尚的特徵非常明顯,第一個是滿面笑容,那就給我們什麼?你做佛的弟子,見到任何一個人笑面迎人,歡喜迎人。你不能看到別人,就好像賭氣一樣,好像討債一樣。這不行!肚皮很大,代表什麼?能包容。佛家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要能夠容忍,要能夠忍辱,要能包容。他這個像擺在那裡,就是給我們上這個課。我們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為家庭這就跟他相違背;一定要學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代表慈悲,又稱慈氏菩薩慈悲,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你能夠愛護別人,你能夠關懷別人,你能夠照顧別人,這是彌勒菩薩教我們的。

  四天王,他教我們什麼?東方天王名字叫「持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你從持國這個名號去想,你怎樣能保自己的身,怎樣能保自己身一生不敗,不至於到最後身敗名裂;你如何能保持你這一家,家道不衰;你如何能保持一個社會長遠安定繁榮興旺。這個天王給我們負責盡職。你能夠負責任,能夠把你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很好,那個目的就達到了,這是真叫護我們自己。他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是不是持國天王喜歡唱歌?那你就完全錯了。它這個也是教學,告訴你什麼?負責盡職要講求中庸之道儒家中庸佛法中道,琵琶是弦,很明顯代表這個意思,弦鬆了就不響,緊了它就斷了,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音色才美。就是教你人對事對物要做到恰到好處不可以過分也不能不及,表這個意思,這個形相在那裡就是教學。

  南方天王叫「增長」,意思很明顯,增長什麼?進步,社會永遠是在進步的,沒有倒煺。我們的智慧要增長,我們的德行要增長,我們的才藝要增長,我們的生活條件也要增長,儒家講「日日新,又日新」,佛法講「精進不懈」。現在有人說:「我們要趕上時代。」我聽學佛的人、我的學生給我講這個話,我當時就指責他:你這個錯了什麼叫趕上時代?我們佛教領導時代。趕上時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現在還趕不上,落在時代的後頭?這不糟糕透了!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要刪掉?精進,就是領導時代,增長天王就是領導時代。怎麼說趕上時代?這成什麼話!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每一位學佛同修就在你自己生活上,在你自己工作上,在你自己行業上,都是領先。不但是不能落伍,說「趕上」已經錯了你這個觀念錯誤了;觀念錯誤,你的事業也就錯誤你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精進,天天提升。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劍代表智慧,慧劍。有智慧才能進步,沒智慧不能進步,所以佛法智慧的教學。

  智慧從哪裡來?下面兩位天王就教給我們,西方天王是廣目,代表多看,北方天王多聞代表多聽,就是我中國古人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在人講觀光考察。我們到處去看,人家的好處我們學來,人家的缺點我們把它改掉,我們不就比人家在先,不就超過別人嗎?常常到世界各個地方去看,採人之長,捨人之短,建設自己的社會,建設自己的國家你這個國家你這個社會世界第一。哪有迷信?並不是叫你在家裡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想不出來,所以佛教我們多看多聽。多看,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拿的是蛇。龍、蛇代表什麼?變化,這個社會變化多端,你要看清楚;變化裡頭有個不變,珠在此地掌握是不變,變化當中掌握到不變的塬理塬則,你就解決問題,全是教導我們。北方天王的是傘蓋,傘是代表防止污染,現在講環保。天王殿這五尊像塑在那裡,上了一堂課,大學問。你去燒香磕頭拜拜,冤枉!叄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搞錯了,佛不是這個意思。

  明天再跟諸位繼續報告,我們開頭這叄天,要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後面佛法真正殊勝利益很難得到。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  (第二集)

  1998/5  香港九龍  檔名:12-019-0002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昨天我們將什麼是佛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既然明瞭佛法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學,必須要認識清楚,它不是宗教,確確實實不是宗教;它也不哲學它是圓滿的教育,教導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就在自己生活當中,工作裡面,去修菩薩道,去作佛、作菩薩

  佛跟菩薩的意思,昨天跟諸位都報告過,他們是人,不是神仙佛教既然是教育,佛教育的內容是什麼?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沒有中斷過,所說內容實在講是非常的豐富。在我們這個世界,自古至今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釋迦牟尼佛,天天說,說不厭,說不倦,他真做到了。

  四十九年所說這一切經法,世尊滅度之後,大家知道阿難尊者這一些大弟子們,來從事於集結經藏的工作。集結的再完整,也沒辦法世尊每一天所講的都記錄下來,這是我們能夠理解,不可能做到的。只可以說把每一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每一個單元,做一個概略的覆講,而不是完全的覆講,完全的覆講做不到。要是完全覆講,世尊說四十九年,那阿難尊者覆講也要講四十九年,這個我們在史傳裡面沒有看到。世尊四十九年所說阿難尊者決定不可能在兩、叄年當中就講完這是絕對做不到的。所以我們要明瞭、要清楚,不要迷信阿難尊者與大阿羅漢所集結的經藏,是世尊每一會所講的重點,我們聽了會點頭。阿難報告這些綱要、重點,都經過同學們給他做了印證,證明阿難所說的沒錯,這樣才流傳於後世

  當年集結經藏是用古印度梵文寫出來的。佛滅度一千年之後,佛法流傳到中國,這些經典有一些是印度高僧帶過來的,有一些是我們中國高僧前往印度去求學帶回來的。所帶回來的分量,我們也能想像得到,決定不可能把印度所有的這些佛經全部帶過來,這也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如果要想將所有的經典帶回來,都要抄寫,那個時候沒有發明印刷術。這個抄寫,諸位想想,需要多時間?多少人工?縱然你雇很多人你要花多少的成本?我們要想想這樁事情,就知道非常非常的艱難。所以高僧大德帶到中國來的經典是在印度那邊選了又選,選重要的、選好的、選適合中國人根性的,選這類東西帶過來。所以經過了一次的篩選,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大概真正傳中國來的經典不過是十分之二、叄而已,十之七、八沒有辦法傳過來,分量太大了,交通運輸極不方便。

  十之二、叄傳到中國來了,通過中國的翻譯,翻譯也不把他們帶來的所有經卷統統翻譯,也做不到;翻譯的時候,再經過一次的篩選。所以傳到中國來的經卷,沒有翻成中文的,實在講也沒能保存下來,兩千年來也都失傳了,非常非常的可惜。這樣把它譯成華文的經卷,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藏經》,大家看到這個數量非常可觀。其實你要知道這一套《大藏經》,是經過多少次的篩選,是佛經裡頭的精華,並不是世尊當年四十九年所講的完整的經卷。我們今天能夠得到,應當值得慶幸,確確實實是如開經偈上所講的「百千劫難遭遇」。雖然不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全部,可是在這一部分當中,我們就能體會到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中國古聖先賢常講「舉一反叄」、「聞一知十」,這是會讀書、會學習的人,從點點滴滴就能體會到世尊所說的全貌。

  四十九年所說這一切法,如果我們用一句話說出來,成不成?成。哪一句話合適?太多了,隨便一句都能代表世尊四十九年的圓滿教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這一句很好!「諸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實相」就是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是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我們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這個說法大家就更好懂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講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這多親切!這多重要!

  如果我們依《無量壽經》叄種真實來說也行,實在講也是這個意思。「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般若》講的「諸法實相」,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這是第一個真實。第二個真實,教我們「住真實慧」,我們的心安住在如來智慧。又教給我們「惠以真實之利」,惠是布施給我們,佛布施給我們真實利益真實好處

  《無量壽經》上這叄種真實,實在講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就是這個意思。十住是什麼?住佛之住。佛住在哪裡?佛住在真實智慧。行佛之行,佛的行是什麼?佛的行是「上求佛法,下化眾生」。十迴向是什麼?十迴向你自己。十信、住佛之住、行佛之行達到圓滿之後,倒駕慈航,廣度眾生這就迴向。不再為自己了,起心動念為社會、為佛法、為眾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方叄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修學成就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佛教育裡面的宗旨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悟了,明白了,在佛經裡面稱這個人,稱作菩薩,稱作佛。菩薩、佛,昨天給諸位報告過,是佛教學裡面叄個學位的名稱。如果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不覺悟,佛稱這一的人凡夫凡夫是人,佛也是人,菩薩也是人,佛菩薩人做的。佛的教學,就是希望我們從凡夫位轉變成佛菩薩,佛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這種教學的說法中國古人講法,沒有兩樣。我們中國古人的教學常講「讀書志在聖賢」,古人確實如此。古人讀書的目的何在?目的是作聖、作賢。作聖作賢就是作師作範,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很好榜樣很好的模範。又說「讀書在變化氣質」,我們佛門裡面講「轉凡成聖」。我們今天讀佛經、讀佛書,讀佛書的目的何在?目的要轉凡成聖,要將我們現前過的這種凡夫生活把它轉變成佛菩薩生活,我們修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佛的經典概略的說四種,任何一部經裡面都含四個意思,我們不能不懂經典文字是教經,教學,語言文字都是教學的工具,我們稱它作「教經」。文字裡面有很深的義理,很深很廣的道理,這個理我們稱之為「理經」,理要明白。明白道理之後,佛又教給我們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這叫「行經」。你在生活當中應該怎樣去做要把它做到,這一部分我們就稱之為行經。最後一部分叫「果」,你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你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所以那一部分叫做「果經」。經有「教、理、行、果」,一部經有一部經的教理行果,一品經有一品經的教理行果,乃至於一句經文一句經文裡頭也有教理行果;乃至於一個字,我們說「佛」這個字,這個字裡頭就有教理行果,佛法的是非常微細

  我們要跟同修們介紹,自己要修學也有四種方式。經有四種,我們講解修學也有四種,這四種就是「信解行證」。我們對於教經要相信;對於理經要透徹了解,佛在經上常教給我們深解義趣,你要了解、要明白;行經要認真去做;果經我們要把它證實,要去證明。

  經的四個意思與我們修學的四種方式是交叉的,這一交叉裡面,就像佛經比喻,如同大梵天的羅網一樣重重無盡。經裡面「教理行果」重重無盡,我們修學的人,或者你講解的義趣,也是重重無盡。這一個景觀,《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顯示的非常圓滿。所以這種經教,人一入進去之後,就不想走出來,法味之濃,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