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現觀庄嚴論》講記二十八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

  庚一、(廣講自在之因——正等加行)可分為二:一、相續所生殊勝加行;二、相續生起殊勝加行之觀修次第。

  辛一、(相續所生殊勝加行)可分為四:一、加行之相;二、加行修持者補特伽羅;三、加行之自體;四、加行之前行法。

  壬二、(加行修持者補特伽羅):

  昔承事諸佛 佛所種善根

  善知識攝受 是聞此法

  「加行」是修持的意思。般若修持者補特伽羅是怎樣的呢?即什麼樣的人可以修持般若波羅蜜?我們要了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持般若波羅蜜修持般若波羅蜜也要具備很多的因緣

  往昔以及現在,通過親見或者觀想諸佛,供奉佛殿等行持殊勝的承事行為。以前佛在世的時候,很多施主給佛供養花園、供養講堂講法地方。還有以佛教為對境,比如修建大殿宮殿,這樣與佛有甚深緣分的人才可以修持般若波羅蜜才有這個福德

  除此之外,以供養佛陀僧眾飲食財物等而種植眾多善根,以佛為所依進行的供養,包括供飲食,供齋,供物。佛和僧眾都屬於是殊勝的對境,無論是以佛還是以僧眾為所依進行供養,都會有不可思議福德

  另外,大乘知識攝受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大乘知識攝受就不可能修持般若波羅蜜。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自認為是利根者,不需要知識的指導,僅靠自己的禪定修行就可以獲得成就這是不可能的。有大乘知識攝受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大乘知識必須是具有菩提的人

  符合以上條件的人,便是聽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法器。如果他沒有福德,也不可能獲得大乘知識攝受;若是沒有大乘知識攝受也不可能證悟般若智慧。如果要修持般若波羅蜜,想獲得這種究竟般若智慧,就要具備這些條件,這樣的人才可以成為法器。成為法器很重要很多人今天聽這個法,明天聽那個法,即使聽了很多甚深的法,但是都沒有真正融入相續。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成為法器

  親近問答 及行施戒等

  諸勝者許此 是受持等器

  親近眾多佛陀親近眾多具德的善知識,依靠自己的身體等侍奉而起歡喜的承侍,而令佛、善知識歡喜對於一個具德、合格的弟子,這些功德必須要具備的。若總是讓善知識操心,是很難得到善知識的真正攝受

  在諸佛、諸善知識前詢問般若之義,並消除疑問。具德的善知識代表佛陀,在他們面前聽聞般若波羅蜜,甚至對於自己產生的疑惑諸佛、善知識詢問,並且得到了答案,消除了疑惑,亦即請轉般若波羅蜜法,令諸佛、善知識歡喜心。以及通過依止諸佛,在諸佛、善知識面前,行持布施持戒六度

  不僅依次聽聞,並且在聽聞之後,也無有恐懼,領會其意義並牢記其語句。聽到了這些甚深的法義,心裡無有任何恐懼感覺,非常歡喜還能牢記在腦海里。我們現在根性不夠好,學完以後忘得一干二凈。其實還是我們的意樂不強,福德不夠深的緣故。否則,可能一聽到或者聽一遍就能記住。如有事情,可能當下對我們的觸動很大,所以會立即記在腦海里,一輩子都忘不掉。其實,真正的見性開悟都是一瞬間的事,可能都是突然發生的。

  以內心不忘其義的思維與觀修而受持方式,通過如理作意與實修,從而生起證悟,佛陀等諸聖者即承許此等之人是堪證達之法器。能聽到般若波羅蜜多這種義理都是往昔親近佛陀,承侍過佛陀,積累過無量福德的人。否則,不可能遇到這樣無量的法門。比如我們今生遇到無上密法,也不隨便遇到的,所以自己應該珍惜

  佛經所說的:「若諸有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經耳者,皆於往昔承事諸佛如來善根所生」等等,即是對上述諸義的詮釋。

  壬三、(加行之自體):

  大乘的一切修持都是智慧和方便雙運的方式修持的,此處也是一樣。但是大乘的一切修持都是不著任何法的,不管是屬於有境精神方面的能取的法,還是屬於對境物質方面的所取的法,都一樣不可得

  依靠佛經所說的:「菩薩摩訶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住於色,何時不住於色,爾時能行色瑜伽。」 「不住」是不執著的意思。不住色,指對色等一切法、一切對境都不執著。不執著,才能真正與色等一切法的自性。遠離一切邊戲,才能行色瑜伽。「瑜伽」是相應的意思。

  佛經里還說,「菩薩摩訶不作色加行,何時(不作色加行,爾時即能觀行於色)」等內容,從而宣說了加行之自體。此時「加行」指境界,講的是有境方面的。內心對這種有境智慧執著,對所有的境界都不執著。主要是對境,對基道果一切法,也不執著。對有境三種智慧也不執著

  二十種加行中的前五種,是以加行自性來進行分類的。但只有無住加行和不行加行這兩個才是真正的加行自體,是從智慧的角度來分類的;另外三個不是主要的分類。之後的十五種則是通過界線來進行分類的,從不同階段、角度講的。具體包括:

  不住色等故 遮彼加行故

  (一)無住加行。因不住於耽執從色法等直至一切種智之間諸法緣故,為不住任何外境的無住加行。「色」代表輪迴法,「一切種智」代表涅槃法,指輪涅一切法。不住任何外境,這是從外境對境的角度來講的,不執著於輪涅一切法。不墮入任何邊,遠離一切邊,所以不住。「不住」是不執著的意思,這里講的也是修持修持肯定是內在的境界,跟諸法自性要相應,諸法自性、究竟實相本來就這樣,我們的境界也是這樣,二者是一味一體的。這是從究竟實義上講的。

  (二)不行加行。因遮破了對外境彼法,或者以有境而耽執的此等行為之執著加行的緣故而不執著於任何法。

  沒有外境,也同樣沒有有境。有境智慧也是不可得的,遠離一切邊的。最終無論能取所取,還是對境有境,都是一味一體的,以這種方式修持。最初肯定也有不究竟的時候,但是大乘菩薩肯定是以這種方式修持的。

  此處主要講的是有境,比如三種智慧說的境界。對境不存在,遠離一切邊;有境也同樣不存在,也是遠離一切邊的。既不能對外境有任何執著,又對有境——內在的境界也不可以有任何執著。最後修到十地末,成佛的時候就徹底一味一體了。之前在三清凈地時的境界跟佛的境界很相似,也是已經將能取、所取一切邊融為一味一體了,不執著所有的境界。這是從有境的角度講的。

  以上二者的內在含義是說,由於境與有境無二的般若波羅蜜之相,就是無分別之智慧,所以也是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真正加行。加行的自體就是這樣的。

  彼真如深故 此等難測故

  此等無量故

  如果以基智、道智與遍智三者的反體,來對般若波羅蜜多進行分類,則包括:

  (三)因基位色等彼法之真如法甚深之故,為證悟彼等的基智甚深加行。

  基是五蘊、十八界、十二處,它們所涵蓋的一切法叫基。「彼法之真如法性」,指大空性,也叫如來藏,這是遠離言思的,所以也可以說「甚深」,即遠離二邊。以我們的思維方式思維都會墮入二邊,無法超越二邊,但諸法的法性真如,是遠離二邊的,是超越的,叫甚深加行。修行的自體是以無住、無行的方式修持基智的二十七相的。

  (四)因此等道法難以測度之故,為證悟彼等的道智難測加行。

  道智是菩薩境界,以我們的分別心來觀察,很難了知,所以叫難測加行。與前面講的一樣,加行自體是無住、無行,以這種方式修持道智之三十六相

  (五)因遍智所攝的此等自性無量之故,為證悟彼等的遍智無量加行;

  甚深、難測、無量的意義是等同的。佛的境界,難以衡量。別說普通凡夫,連登地菩薩都無法衡量,所以是遍智無量加行。此處也是以不住、不行的方式行持遍智之一百一十相。

  這是從三種有境智慧的角度做的分類,都屬於加行自體。接下來從界限的角度做的分類。

  劬勞久證故 授記不退

  出離及無間 近菩提速疾

  (六)因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等產生畏懼的資糧道鈍根修持外境的加行,所以通過長久的艱辛勞累劬勞精勤,從而生起證悟的,故稱為劬勞久證加行。

  這是大乘資糧道階段修持。處於資糧道的菩薩兩種:鈍根者和利根者。鈍根者對空性義理有畏懼。

  這里與華智仁波切的觀點是一樣的,其實麥彭仁波切的講解里有很多都是華智仁波切的觀點,但與俄巴活佛觀點有很大區別。他的講義很簡單易懂,但是印藏很多論師,尤其是藏地的論師不一定認同他的觀點。麥彭仁波切主要是以華智仁波切的講義而寫的,麥彭仁波切和華智仁波切的觀點很多都是一致的。

  (七)因對三無生(基、道、果)不畏不懼而完全無有恐懼,即使在夢中,也以六度作意的資糧道利根以及獲證暖位者,在不超過一佛二佛三佛期間,將獲得授記的獲授記加行。

  此處提到兩種菩薩,第一種是屬於資糧道,但是個利根者。利根者對般若波羅蜜、空性的義理沒有任何畏懼的。還有,他根性特別好,所以他在夢中都能作意行持六度。第二種是住於大乘暖位的菩薩。此二種菩薩都可以得到佛的授記:不超過一佛二佛三佛期間,將來在某某地方,在某某剎土,以某某佛陀的名義成佛。即使處於資糧道,但若是利根者也能得到授記,所以叫授記加行。

  (八)加行道頂位之際,因在聽聞般若之後,受持真實之義並如理作意的緣故,為不退轉加行。

  到頂位時不會退轉。因為已經聽聞般若波羅蜜多,受持真實之義,並如理作意般若波羅蜜之意的緣故

  (九)加行道忍位之際,必定出離於障礙遍智之法——聲緣諸地的定出離加行。

  前面也講過,忍位時再也不墮入三惡道,也不會墮入聲聞緣覺之道聲聞緣覺是遍智之障礙將來還要進入大乘修持大乘成佛

  (十)加行道世第一法位之際,入定修持離戲,後得受持並行持般若等。因緊接世第一法位,便即將生起見道,就要親見諸法實相,故為無間加行。

  加行最後階段叫勝法位,這個時候,入定的時候可以修持離戲,即遠離一切戲論分別。之前菩薩也有入定,不是不能修離戲,但是還是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勝法位在世間是最殊勝、最高的境界,緊接著就要見道了,所以他入定的狀態是非常好的。在此處講,入定修持離戲還是屬於世間的,入定的時候還沒有徹底熄滅能取所取,但已經很細微了,因為緊接著就要入定了,入定狀態是非常善妙的,後得位的時候以如夢如幻的方式修持

  見道之前沒有其他法,緊接著就見道了。勝法位結束的同時產生見道,中間沒有其他道的間隔,所以叫無間加行。

  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徵,以這些特徵來命名的修持修持的自體是以無住和無行的方式修持的。

  (十一)新近獲得大乘無漏道之所依——見道,為修持般若的近菩提加行;

  無漏道指的是諸法的究竟實相。證悟諸法的究竟實相,是新見、新證悟的。親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大空性,跟之前相比離菩提果就近了,叫近菩提加行。之前還是很遙遠的。

  從二地直至七地的加行為:

  (十二)因現前成就加行之果法——法身與報身,故為以極大精勤而迅速獲證菩提的速疾加行;

  迅速可以獲得菩提果,所以叫速疾加行。我們最終要獲得的果位,也叫果法,是二身——法身和報身雙運。色身包括報身和化身都是針對所化眾生而現前的。報身是清凈的顯現。

  利他無增減 不見法非法

  色等不思議 色等諸行相

  自性無分別

  這里講了五種加行(修持),都是八地菩薩的行持,也可說是八地的境界,從功德的角度而宣講為五種

  (十三)為了利他而轉妙法輪之利他加行。

  住於七地的菩薩也會法輪利益眾生,但跟八地以上的菩薩相比差距非常大。八地以上的菩薩——三清凈地的菩薩境界都一樣,跟佛很相似,雖然沒有正式成佛,但是離佛的境界很近,也有跟佛類似的功德,比如,觀察眾生的根性、應機說法是從這個角度講的。

  (十四)因修持般若圓滿方便法相無增無減,而不生滅、染凈等等的無增減加行。

  很多人喜歡談高深的法,經常說「不減不增,不生不滅」,這都是八地菩薩境界凡夫根本無法了知,無法掌握這些境界。到八地菩薩的時候,因修持般若圓滿方便法相而不生滅、染凈等等。這個時候沒有染凈——不垢不凈。染凈是,輪涅一體。

  現在學空性的人都說「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也是輪涅不二之意。輪涅不二是八地菩薩境界。沒有染凈,不生不滅,生即是滅,滅即是生,這也是遠離二邊的不二法義。其實凈和垢,從諸法的究竟實相——大空性的角度,都是不增不減的。並不是說我們沒有見性的時候,就減少了,變成染污了;我們見性的時候,就增,變得清凈了,是始終都是一個狀態,不會變的。所以諸法究竟實相——大空性,是遠離二邊之意。

  (十五)不見作為白法以及黑色之非法的,三界所取所舍等等之不見法非法加行,或者不住二邊之加行。

  善業和惡業,沒有所取,沒有所舍,遠離任何的得舍。從諸法的究竟實相——大空性的角度沒有取捨,善惡自己的作意,即分別念。我們分別念沒有消失的時候有善惡,所以需要取捨。分別念消失的時候沒有善惡,所以也不需要取捨。

  也許有些人想,成佛了以後不用取捨善惡成佛了以後是不用取捨善惡,但是成佛以後的色身是為眾生顯現的,眾生有分別念,有善惡也有取捨。

  (十六)現見對色法等不可思議以及不可測量的片面無思也不可耽執的無住法相,為不見色等不思議無執加行。

  (十七)對色法等諸行相,以及彼等有法之自性無有分別或者無有耽執的行相無分別加行。

  之所以如此宣說以上五法,是因為在八地階段徹底成熟不分別諸相之智,而於入定出定的所有時際,都安住於平等之性的緣故。其實還沒有真正達到平等狀態,但是已經很接近、很相似了。

  能與珍寶

  九地修持般若之加行:

  (十八)被稱為「能與珍寶果」的加行。所謂「六種珍寶果」,是指預流等(一來、不來、阿羅漢)四果加上緣覺阿羅漢以及圓滿正等覺的此六種果位。

  雖然在初地也有彼等(諸菩薩)向他眾宣講正法等等的所謂「能與」,但只有在此階段,才能以四無礙解之智,根據所調諸眾各自的緣分層次來宣說正法,從而令其獲得各自相應之果位的緣故,所以才賦予其這樣的名稱;

  九地的菩薩能力宣講種種的法門,可以觀察根基,讓種種根性的眾生獲得六種聖者果位——珍寶的果位。一地到七地的菩薩,他們也有能力向他眾宣講正法,但跟九地的菩薩不一樣。九地菩薩有跟佛相似的智慧,比如四無礙解,雖然是佛不共的,但他也具備,只不過不是真正的,而是相似的。

  清凈結界

  (十九)「清凈加行」(十地菩薩的行持):下地(十地以下)未能清凈的諸種取惡趣之細微障礙在此地得以清凈,在有學道清凈當中,沒有更為殊勝的法,所以稱之為「清凈」;

  障礙之前就斷完了,此處斷的是細微的。墮落惡趣的因是很粗大的障礙在這里粗大的肯定沒有,但是還有細微障礙習氣

  無學道是佛的境界。有學道里,十地是最清凈的,習氣障也斷了。習氣障是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殘餘。比如蒜放在一容器里,時間久了,雖然蒜已經拿出來了,但容器里還有蒜的味道。十地的時候,習氣障也清凈了。

  (二十)長年累月精勤不懈,在座中與座間都堅持閉關。這樣的修持方式,只能以修與不修作為劃分界線,如同愛惜珍寶一般,故稱為「結界加行」。這種修持方式,是成就諸加行的方便。

  比如用幾個月、幾年固定的時間閉關精進修行,是時間結界,以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境界修行很有幫助的,不同於一般的短期閉關。還有一種是入定和出定的結界大乘修行人出定也以如幻如夢方式修行,但是此處主要講的是修持——入定的狀態。我們入定的時候是修,出定的時候是不修,有這種界限我們現在也要求大家每天修,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做總結。意思是相同的。

  精進而且劃分界限,有修持的時候,有不修持的時候;有入定的時候,有出定的時候;有閉關的時候,有出關的時候……嚴格劃分界限修持就是修持不修持就是不修持;精進就是精進,不精進就是不精進,以這種方式修持。按俄巴活佛觀點,從資糧道到十地末都有這樣的修持。但是按華智仁波切的觀點,資糧道直至七地有這種修持,八地以上就沒有了。因為八地以上的菩薩是任運自成,根本不需要劃分界限修持。三清凈地的菩薩境界是很高的,雖然跟佛相比還有一點區別,但跟七地以下的菩薩相比,沒有出定入定的區別。所以八地、九地、十地沒有這樣的修持

  以上所述,為二十種加行。加行是修持的意思,是以這些方式心態般若波羅蜜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8月24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