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業報是這樣轉化的!

  如果我們造下定、不定業,是否只能被動地感受果報呢?當然,如不依對治力,業不會有絲毫的減弱,定要毫釐不爽地感果。但如依四種對治力懺悔,則可以使重業減輕,輕業變無。

  四種對治力即: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依止力,如人誤服毒後,需依醫治療,造罪之人應歸依三寶,發菩提心,然後觀想諸佛菩薩的種種功德庄嚴懺悔業障;破惡力,如誤服毒物之人極想將毒物吐出,造罪之人內心深處發露懺悔,沒有覆藏心;恢復力,如誤服毒物的人發誓再也不吃毒物,造罪之人發誓縱遇命難亦不復造罪業;對治力,如誤服毒物的人,為了療毒需服葯物,造罪之人以精勤行善,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等來清凈罪障。

  下面進一步講述四種對治力。

  一、依止力分外依止力和內依止力,外依止力即如理觀想諸佛菩薩,內依止力指歸依和發心。總之,依止力是歸依三寶、憶念三寶功德誠心祈禱三寶清凈罪障。懺悔時當為一切眾生凈業成就正等覺果位發起無偽的菩提心,從而將往昔的一切罪障徹底清凈。如《入行論》雲:「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依靠何者解脫,彼者善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

  二、破惡力:應對自己所造的罪業生起後悔心,發露懺悔,不覆不藏。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悔心,單單口頭上改悔,罪業不能得以清凈。《彌勒獅吼論》雲:「無知所造罪,一切當懺悔智者懺悔不與業同住。」

  三、恢復力:發誓今後不再造罪業,指靜息十種不善業等。《毗奈耶廣釋》雲:「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入行論》雲:「斷盡噁心時,說為戒度圓。」所以防護自心後不再作惡業至為重要。

  四、對治力:指盡力行持善行以對治所造惡業。所依善法分六:(一)依止甚深經典,指受持讀誦般若波羅密多等契經;(二)依勝解空性,指趣入無我空性,安住本來清凈的空性,依空性見可滅除種種罪障;(三)依形象,指對佛、菩薩具足信心,造立經像;(五)依供養,指對佛像佛塔作種種供養;(六)依名號,指聽聞受持念誦諸佛名號、諸大菩薩名號

  初學者依靠四種對治力懺悔,便可將感生惡趣的重業轉變,或令變成感受輕微苦,或使雖生惡趣但不領受惡趣諸苦,或者現身稍受頭痛等即得清凈。又使應長時受報的,變為短時受報或全不受報。消除罪業的程度要看凈修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圓滿具足四對治力,懺悔之力猛烈與否,時間相續是長久還是短促,等等差別有一定

  或疑:經雲:「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此處講所造罪業經由四對治力懺悔,便能清凈,不感果報,如是二者豈不自相矛盾?

  答:如果未以四對治力懺悔對治,無因無緣業果定無空耗之理。但如以四力對治,雖是定業亦能清凈,何況不定業。因由懺悔防護等,能破壞感異熟果之種子功能,雖遇余緣,也必定不能感發異熟果。此與由生邪見或由嗔恚摧毀善根同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