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菩薩戒的由來

  說到菩薩戒的由來,可以分為叄類:《瓔珞經》及《梵網經》為一類;《瑜伽論》、《地持經》、《善戒經》為一類;《優婆塞戒經》獨成一類。現分述如下:

  壹

  瓔珞梵網類

  有人以為《梵網經》屬於華嚴部,佛初成正覺,即於妙光堂,誦出《梵網經》。太賢《梵網經古跡記》說:「妙光堂者,即華嚴雲普光堂也,因佛放光而立名也,在摩伽陀國,寂滅道場界,去菩提樹叄里也。」可知梵網戒是在頻婆沙羅王治下的摩伽陀國境內,距離諸佛成道之座的菩提樹只有叄里之遠。《瓔珞經》的說法緣起,也是在「一時佛重遊於洴沙(頻婆沙羅)王國道場樹下,成正覺處,復坐如故」,「復放四十二光」,放光之後,便說出五十二位的菩薩境界,接著於下卷便說受十無盡戒的受戒方法。《梵網經》的說出,在時間上雖早於《瓔珞經》,說出的地點及說出前的放光,則頗相似。《梵網經》也是先放光明,次說菩薩的階位,再於下卷說出十重四十八輕的戒相條文。所不同者,《瓔珞經》沒有輕戒,《梵網經》則沒有受戒方法。但是,《瓔珞經》與《梵網經》,相同之處太多

  梵網戒經是所有菩薩戒經在中國流通得最廣的一種,但對《梵網經》的真偽問題,那也是自古已然,由來已久的事了,諸家舊時的經錄,都將《梵網經》列人疑品。據《梵網經序》中說:「此經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法藏大師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一則說,「若論具本,什公相傳,雲西域有十萬頌,六十一品,具翻應成叄百卷。」因為《梵網經》的大部未曾傳來,中國的《梵網經》上下二卷,是由羅什叄藏,口中誦出全部《梵網經》中的第十品,叫做《菩薩心地法門品》(略稱《心地品》),但因上卷的文字很難解釋,前後序文亦有可疑,戒相條文也很難解,致被學者疑為中國人的偽造,不過這恰是一部很受歡迎的菩薩戒經,所以歷代多有諍論。

  晚近的太虛大師也有《梵網經與千缽經抉隱》一文,他以為《梵網經》上卷所說的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的文字,與《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略稱《千缽經》)之第七卷半到第九卷,所說十發趣等四十心位,文字加詳,而義旨全同《梵網經心地品》上卷。並說:「所謂一百二十卷的《梵網經》,或《千缽經》,亦為《梵網》六十二品中之若干品。……其文既有《千缽經》可證,必有梵文根據,而疑偽之見可祛。」這是主張真實非偽的見解。但是近人續明法師的意見,又是另有看法的。他說:「由於序與後記之文,雷同影附之跡甚多,不似出於肇公之手,故有人既疑經非羅什譯,又疑序非僧肇作,由疑序而更疑經!」

  又說:「《梵網經》上卷,按之文字,與羅什所譯諸書不合,復查與唐譯《千缽大教王經》中之一段文義相同,但以缺乏兩經以外之證據,故難據下任何論斷。」(詳見「戒學述要」)根據續明法師的考證,他認為《梵網經》的序文及後記是有問題的,上卷的經文也不是羅什叄藏所譯的,並比照小乘形式的推斷,以為《梵網經》必定也有大本的根據,同時以為梵網戒的十重四十八輕,並非如相傳所說那樣是出於《心地法門品》的一品,而是由大本的各品之中摘取出來的。這一發明,非常可貴。

  但我希望也來補充一點意見:在前面說過,《梵網經》與《瓔珞經》的相同之處很多,它們同是頓立戒,同是在摩伽陀國菩提道場附近,於一時說出;同是說了相同的十條重戒。那麼,我們也不妨相信:「一卷譯本的《梵網經》,是由羅什法師誦譯而出,二卷本的《梵網經》,則是由受了瓔珞經》形式的影響,而被附加了一卷上卷。又因《梵網經》下卷之中,對四十位賢聖菩薩的總稱為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所以用《千缽經》的一部分作為《梵網經》的上卷。」不過,這也是有問題的,二卷本的《梵網經》,在費長房的《歷代叄寶記》(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就有了,《千缽經》則為唐代的不空叄藏譯出,這在時間上是倒置了,也許《千缽經》或同一性質的梵本早已到了中國?

  另外,續明法師以為梵網戒可能由大本的各品之中摘出,這是聲聞戒的常例。但我們看到大乘戒的《優婆塞戒經》中,六重戒及二十八輕戒,都是集中在《受戒品》的一品之中,可見大乘律與聲聞律的形式是有不同的。所以這尚是個有待研究的問題。同時,《瓔珞經》的十條重戒,也是集中說的,不是分別解釋的。但是任便如何,菩薩戒的存在性與真實性,那是不能否定的。菩薩戒在西域,也是早在流行的。如法藏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說:「又聞西國,諸小乘寺,以賓頭盧為上座,諸大乘寺,以文殊師利為上座,令眾同持菩薩戒,羯磨說戒,皆作菩薩法事,律藏常誦不絕。」

  貳

  瑜 珈 類

  瑜珈類中包括了《瑜伽論》、《地持經》、《善戒經》的叄種。這叄種戒本,同是出於《瑜伽師地論》的同本異譯,也許由於譯者的看法不同,或者所見的梵本不同;所以有了詳細與簡略、偏重與偏輕的不同。不過,這一類系的來歷是無可懷疑的。瑜伽類與瓔珞梵網類的最大不同,是在戒經的緣起與組成,《瓔珞經》、《梵網經》是由佛陀親口於一時之間說出,瑜伽類的瑜伽戒本之末則說:「如是所起諸事,菩薩學處(戒),佛於彼彼素呾纜(經)中隨機散說,謂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今於此菩薩摩怛理迦(論),綜集而說。」換言之,瑜伽是由彌勒菩薩根據佛陀在各經散說而有關戒律的部分,收集編輯而成。所以同為佛說菩薩戒,前者是直接形成,後者是間接編成的。這是成因上的不相同處,不過,仍皆不失為佛所說菩薩戒。

  叄

  優婆塞戒類

  這是由於善生長者的求佛問法,而由佛陀親口說出的,共有七卷二十八品,是為投合在家人乃至當時外道根器而說的。這是一部很好經典,從一個初信的俗人,直至成佛的歷程,都有詳細的指引,但從受戒得戒的因緣上說,這是最最難受難得的一種大乘戒。

  文 / 聖嚴法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