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真實的修行,一定是從內而外,不能從外而內!

  凈界法師

  第八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面,辛二、勸修直道。

  佛陀在破除阿難尊者妄想之前,他先講出二種根本。佛教的根本理論是講諸法因緣生,一個人會生死流轉,另一個人會產生涅槃安樂,背後都是有它的原因的。當然所謂的原因,主要的就是我們那一念心,就是我心態的不同。

  如果我們今天是用一種攀緣外境的妄想來修學,我們可以創造一種非常殊勝的善業,成就一個安樂果報。但是這果報有個問題,它不會持久。你看生到天上的人他不會持久,他享受天福,總有一天他一定要從天上掉下來。為什麼?

  因為他剛開始的時候是用生滅心來攀緣殊勝三寶境來修學,它的本質是生滅的,所以他的果報有一定的期限。

  但是我們看佛陀成就佛陀以後,我們沒有看過哪一個佛陀又掉下來,沒有過!他成就佛陀他永遠是佛陀他不會受時間空間的障礙,因為他剛開始的時候就依止不生滅心,這就是問題點。

  我想我們在座很多人學過唯識學,《八識規矩頌》、《百法明門論》、《唯識三十頌》。唯識學跟《楞嚴經》的確在思考模式上不太一樣。我們可以這樣講,《楞嚴經》是在唯識的。我們剛開始依止唯識學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要怎麼修學呢?這要根、境的和合才產生識,所以第六意識一定有外境的刺激,才能夠產生心識的活動。

  學唯識的都知道,我們的心不能單獨存在,沒有外境就沒有內心。我們剛開始在修唯識的時候,是有一個外境的刺激產生一個善心,由這善心再創造一個外境,由這一個外境再產生另外一個善心,然後才能夠所謂的斷惡修善,然後才能夠輾轉增勝。

  所以唯識的第六意識是受阿賴耶識的影響,阿賴耶識要變現好的因緣,第六意識就能好好的修學;阿賴耶識變現一個不好因緣,第六意識就開始造業放逸。

  唯識的思考是這樣子,心隨境轉。《楞嚴經》它否定這種思考模式,它說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楞嚴經》的心它不是從外境,它是你的心,你開始迴光返照你的真如本性,我的真如本性沒有惡法,它是清凈的,所以我應該斷除惡法。為什麼?因為我本來就沒有這個東西,我的內心本來就沒有這個東西我就不應該存在這東西這是我捏造出的,所以我應該舍掉,我的內心本來就具足無量的功德,所以我必須把它開顯出來,所以我要修善。

  所以它整個修學是稱性起修,它是從內心發動出來,然後再創造外在因緣

  我希望大家內心要分清楚,我們這一念心,一個是從外面來的,這就叫生滅心;一個是從內心發出來的,這就是生滅心,這是容易判斷的。

  所以真實修行,你一定是從內而外,不能從外而內。

  如果你現在的修學,整個功德是從外而內,那你這修學不會持久,絕對不會持久!因為你是生滅心,而且你這樣修學也不能了生死,因為你的本質是生滅。以生滅心不可能得到不生滅果,因為本質不一樣。

  所以佛陀說: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你拿一盤沙,你煮了三小時,頂多叫做熱沙,只是溫度增加而已,沙本質沒有改變。我們一定要將心地法門弄清楚,你到底是依止妄想還是依止真心,這樣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