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出家有四種,到底是出哪個家?

  答:一個有智慧頭腦清醒的人學道要緊!佛在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生最大的幸運也可以說最大的幸福就是得人身與聞佛法

  至於說出家出家是個形式形式不重要。何況佛跟我們講「出家」,家有四種家,出也有四種出,你到底屬於哪一種?說到「出」,為什麼有四種?第一種是「心出身不出」,第二種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種是「身心都出」,第四種是「身心不出」,你屬於哪一種?講到「家」,有「田宅之家」,現在我們講出家,就出了家嗎?出了你的小家,進入大家,這是屬於形式。第二種,佛跟我們講「煩惱是家」,第三種三界是家」,第四種生死是家」,你到底出的是哪個家?

  田宅之家不重要,重要的是煩惱之家,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個東西麻煩!佛教我們出家,真出家是要心出,身沒有關係。心出家對於三界六道裡面的榮辱永遠舍離了,這叫三界六道煩惱之家。「生死之家」,生死兩種:一種叫「分段生死」,一種叫「變易生死」。六道裡面兩種生死都有,超越六道之後,往上去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的佛,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還有。在大乘佛法,像《華嚴經》所講的,等覺菩薩有一次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完全斷掉就成佛了,那叫出生死之家。出生死之家有一人就是圓教的佛,圓教裡面等覺菩薩變易生死還沒有斷盡。

  你把這些都搞清楚、搞明白,你這三個問題都解決了。為求道,不算對不起老師如果你怕對不起老師好了,你道業就完了,這個道就學不成,你縱然是出家,依舊搞生死輪回,這個就錯了。所以我們為了求佛道,為了求智慧,為了求解脫,只要我們的目標純正,決不是求世間名聞利養,也不是求來生享受天福,這就對了,這個要用智慧去辨別,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自己的例子也可給你們做參考。我學佛七年,出家因緣成熟出家之後也有障礙。我的剃度師、常住,不希望我去學經教,希望我留在寺廟裡面做經懺佛事。這不是我的志願,我就常住師父講:「我出家是求智慧、是求佛法,我的願望是弘法利生。如果叫我去做經懺佛事做法會賺錢,我沒有出家的必要。我在家有正當職業工作,我可以還俗回去工作,我不願意搞這些。」所以我還是毅然離開僧團,到台中親近李炳南居士,我出家之後再回去跟他,前後算起來整整十年。

  我離開僧團之後,就沒有辦法再回去了。我遭遇很大的困難,那個時候面臨的抉擇,一個就是還俗,我還是回到台中跟李炳南居士,以居士身分學佛他不會反對我;第二個選擇,就是聽從常住去趕經懺佛事,把經教完全舍掉。這個時候正好遇到韓館長,韓館長成全我,「你已經走投無路寺廟都不收你了」,要我住她的家裡。我把這件事情,特地到台中,我也帶著她一起到台中見李老師,問李老師這樣作法行不行,李老師同意說:「可以。」所以我住在她的家裡。她替我找道場,替我找聽眾,我講經將近五十年沒有中斷,這是得力於韓館長的護持。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我們自己才有個圖書館,才有個道場,我才離開她的家庭住在道場里,不容易!

  我在學經教的時候,老師就講得很清楚,就告訴我說:「你將來出去講經,講得不好還沒有問題;如果講得很好,聽眾都讚歎,你就走投無路了。」老師的話一點都不錯,果然是走投無路。遇不到韓館長,我們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也就沒有今天這一會。我得力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我深深體會到護法功德超過弘法。古人有個比喻,所謂是「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這個意思我們引用到學佛亦復如是,弘法的人才常有,護法的人沒有。

  你們想想看,我們今天在新加坡,如果沒有李木源居士這樣真誠的護持,我們在新加坡機會講經,有機會來辦學共同來學習嗎?不可能!如果我們做經懺佛事做法會,搞水陸法會,放焰口,行!新加坡許多寺廟都歡迎;「我們要到你這講經說法」,沒有一個人歡迎,都搖頭!由此可知,講經的人很多,護持的人沒有。我為什麼這樣感念韓館長?無非是提醒護法大德。我們弘法的人知恩報恩,永遠不忘護持的功德。希望這個世間,多有一護法的人,弘法人才能夠大展鴻圖,光大佛法利益眾生。如果沒有護持的人,你縱然學會了,沒有講台給你講,沒有機會給你發展,你依舊是一籌莫展。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明了。

  到我們自己年歲大了這一生弘法利生自自然也會有一福報福報現前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退出來做護法,希望你們年輕人做弘法,我來護持你們,讓你們身心安穩,無後顧之憂,給你們製造講台的機會,幫助你在講台上長期的鍛煉。我懂得了,我若不護法,誰做護法?所以我們在世界各個地區建立了許多凈宗學會,跟我們有密切的關聯,目的何在?希望我們同學學成,別的地方不請,那些凈宗學會來請,你們就有地方講經,你們也會有很多人照顧。不講經的時候,沒有人請的時候,我們自己有道場,回到自己道場天天來鍛煉,我們的講台一天都不空過,天天都在練習,這樣才能夠成功。自己要有毅力,要有決心,不畏艱苦,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要克服過去,這才能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