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善導大師用「二河白道喻」來守護念佛人的信心(十九)

  【觀經疏三心釋】善導大師用「二河白道喻」來守護念佛人的信心(十九)

  三、白道清凈往生

  「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凈往生心也,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中間白道四五寸,是形容白道非常狹小,也是說我們念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善心非常微小,所以中間白道四五寸,是譬喻眾生的貪瞋煩惱之中,能生出清凈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如果將我們的貪瞋煩惱心,與願生極樂的心做一比較,哪一種心比較熾盛?貪瞋煩惱心。

  確實,你我無始劫以來,貪瞋煩惱非常重,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打妄想、起雜念,連晚上休息的時候也會做夢,也是妄念起現行,這就是煩惱凡夫眾生生死輪迴,就是因為煩惱業力深重所造作的。所以我們現在得遇佛法,遇到六字洪名,世尊在《觀經》告訴我們,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我們一定要有願行之心。願就是發願求生極樂,行就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有願行之心自然具足往生之因。

  在前面〈玄義分〉,善導大師跟我們講了六字釋,就是每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稱念,都具足信、願、行往生三法。所以當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名號目的當然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這樣你自然就相應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絕對救度。但是凡夫的道心非常的薄弱,煩惱心非常的強盛。凡夫的道心,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比喻,「菩提心如畫水然」,凡夫的心猶如在水面上寫字畫圖,隨寫隨消失。凡夫的心,雖然有一念佛求生極樂的願生心,但是這份心猶如露水道心,露水只要陽光一出來,馬上就消失了。所以善導大師才會將貪瞋煩惱譬喻水火,將願生極樂之心譬如白道

  「能生」,指的就是,在凡夫眾生的貪瞋煩惱之中,能產生清凈願生極樂之心。「清凈往生心」,就是因為阿彌陀佛慈悲招喚,使得我們凡夫在貪瞋的煩惱心中,生出念佛求生極樂之心

  「貪瞋強故喻如水火」,貪瞋的煩惱非常強盛,覆障了清凈本性,如水火非常的盛,交濕燃燒白道。「善心」就是清凈往生心,我們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的好,所以稱為善心;不想要往生極樂世界還想繼續在六道輪迴,這種心不好就叫惡心。所以想要求解脫、想要念佛、想要求往生,這樣的心都叫善心;不想求往生、不想求解脫、不想念佛,這樣的心都叫惡心。

  「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水波就是水河的波浪,經常的淹濕白道,就是譬喻愛心常起,貪愛之心經常起現行。貪愛的心譬如貪吃貪睡、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貪世間的五欲。

  「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火焰」就是火河的火焰,「經常燃燒白道」,就是譬喻瞋恨之心,燒掉功德法財。我們每天很精進念佛修行,累積了許多的福慧功德假如你瞋怒心起來了就把這些功德法財全部燒毀掉。《普賢行願品》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起來的時候覆蓋念佛之心這就是燃燒的意思。當我們在起無明的時候,那份念佛心就消失了。所以師父鼓勵大家,經常藉助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來降伏貪瞋煩惱當你心生起的時候,趕緊念佛;當你心生起的時候,趕緊念佛。先念南無阿彌陀佛讓你煩惱慢慢的降低降伏。如果你遇到不如意事情,想要發脾氣了,先等一下,念十句佛號生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十句佛號念了之後,你想生氣就氣不起來了。這時候就要念慢一點,你不要念的很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慢一點,很快就把你的煩惱壓制下去了

  想一想,當你起貪愛之心、瞋怒之心的時候,就好好瞻仰阿彌陀佛慈悲聖像阿彌陀佛非常的慈眉善眼,慈眼視眾生,站立等眾生阿彌陀佛是如此的慈祥,我念阿彌陀佛名號,我怎麼可以像一個魔鬼這樣生氣呢?不行!所以我一定要慢慢的藉著阿彌陀佛名號,來降伏自己的脾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你孩子在忤逆你了,你非常生氣,這時候要修理他,還是應暫時停止,去阿彌陀佛的佛前,拜十拜念十句,等一下再去修理他?拜阿彌陀佛十拜,念了阿彌陀佛佛號十句,你的氣就消了。當你本來非常生氣,看起來就像魔鬼一樣,拜了阿彌陀佛十拜,念了阿彌陀佛名號十聲了,就變成了菩薩了。你的孩子看了:「媽媽!剛剛是魔鬼,現在是菩薩,怎麼差這么多?媽媽!阿彌陀佛怎麼這么有神通力,一下子就把你改變了,從地獄把你救到天堂媽媽!你好了不起。」你的孩子跟你鼓掌(掌聲)。慢慢藉助佛號,來降伏自己的煩惱脾氣,這樣修行就會慢慢進步。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也。」「人行道上」,就是這個行人白道上,「直向西」,就是沿著白道向西方直進,「即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也」,就是譬喻回諸修行功德,直向西方。如果他力念佛行者,就是信心迴向,一心念佛,作諸功德信心迴向也就是領受阿彌陀佛迴向名號功德,作為往生西方清凈報土的真因。如果自力念佛行者,就將自己所稱念名號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這就是迴向行業直向西方。在這里,「回諸行業直向西方」,是因為這個二河白道行者受了釋迦世尊的發遣,以及受了彌陀世尊的招喚,生起了一心念佛、行在白道真心。所以行在白道直向西岸,就是一心念佛。因此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將名號功德迴向給這個行者,所以在這里有自力也有他力。

  善導大師開示是他力的涵義,因為名號的法體,本來就具足眾生往生行業,所以當眾生一念歸命佛願的時候,即成了往生行業名號六字具足信、願、行往生三法

  「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東岸聽到有人勸勉發遣之聲,尋著白道,向西一直前進,就是譬喻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後來的佛弟子不能親見釋迦牟尼佛,但是還有世尊所留下來的經典教法,可以依教奉行,只能聞聲不能見佛,所以才叫做東岸聞人聲勸遣。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福報可以親自聆聽世尊說法教誨,但是有經典可以奉行,所以身為末法的佛弟子,修學佛法,不論修持哪一宗、哪一派,一定要每天研讀本宗本派所根據的經論,因為世尊已經入滅了,我們只能從經典了解修行的要領。

  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要往生西方清凈報土的行者而言,每天除了研讀凈土三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彌陀經》之外,每天研讀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法師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道綽禪師的《安樂集》、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些經論都能夠幫助你對於阿彌陀佛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時間,再研讀印光大師的《文鈔》。這樣有這些經論來幫助,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的了解,對於阿彌陀佛本願的了解,夠了!對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絕對足足有餘。

  四、外賊:妄說見解 迭相惑亂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回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

  這位行者走了一步二步,東岸的群賊等就招喚他回去,這就是譬喻別解的人、別行人、惡見人有很多,所以用「等」來形容。

  「妄說見解,迭相惑亂」,這些別解、別行、惡見人等,所說念佛見解道理,是虛妄的、是錯誤的、是邪知的,所以善導大師才會用「妄」這個字形容。「迭相惑亂」就是更相惑亂,這些別解、別行、惡見人說了一些似是而非道理讓你對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出迷惑、擾亂、不安、彷徨、恐懼、驚慌:「念阿彌陀佛,到底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內心忐忑不安。

  所以聽經聞法你一定要很小心。你修學凈土法門,就聽聞凈土的經論;你修學禪宗法門,就聽聞禪宗的經論;你修學密宗法門,就聽聞密宗的經論,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修學地藏法門不好好的聽聞地藏經》的真義,卻是每天聽聞金剛經》,這樣解行不相應,這樣是修學不相應教,這樣的修學態度錯誤的。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求生極樂世界,要每天讀介紹阿彌陀佛教法的經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樣才對。如果你南無消災延壽葯師佛,要求生東方琉璃世界,就要每天研讀《葯師經》,了解葯師佛,禮拜葯師佛,也了解東方琉璃世界的依正庄嚴,這樣才對。你如果修學《地藏經》,當然每天念地藏菩薩的聖號;每天念地藏菩薩的聖號,當然要去研讀《地藏經》,這樣行解才相應。可是很多學佛弟子們,卻是連這最基本的都不會,都做不好。所以你要修什麼法門,研究什麼經論,千萬不要混淆不清,否則你就容易產生修學的盲點,然後造成內心的迷惑彷徨。

  五、內賊:自造罪退失

  東岸的群賊還包括自己,自我障道。「自造罪退失」,就是自己造了許多的罪業,產生疑退之心

  「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妄說見解,迭相惑亂」,是他人障道;「自造罪退失」是自我障道。自我障道是內賊,他人障道是外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