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切記不要生嫉妒心,否則將來就受愚痴的果報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了,又要覺悟他人。好像我們學佛法,我們自己學了、明白了,這不算,還要使令一切的人都明白佛法,乃至於一切的眾生成佛了,這叫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種妒嫉障礙心。

  對佛法,我們明白了,如另外一個人我更明白,切記不要生一種妒嫉心,你若妒嫉人,自己將來要受愚痴果報。在佛法裡邊,自己盡自己的心,切記不要生妒嫉人的心,不要生障礙人的心。

  不是說有一個人開悟了,我沒有開悟,喔,氣得不得了:「唉呀,真是!佛都不公平,怎麼叫他開悟,不叫我開悟呢?這真是!」就生出一種無明來了。或者有一個人聽講經聽得很明白,他的智慧也很高,很聰明,學東西也學得快;念〈楞嚴咒〉,他幾天就念會了——幾天念不會的,大約念兩個月也念會了。「哦,我沒有念會呢!」這妒嫉得不得了:「啊,你怎麼跑到我前頭去了?你怎麼先念會了?」這都是一種妒嫉心。

  切記!切記!千萬不要妒嫉心,要生一種歡喜心:「啊,他念會了,就是等於我念會一樣;他開悟了,也就等於我開悟一樣。」要生一種隨喜心、讚歎心來慶賀他,不要妒嫉障礙

  學佛法最要不得、最不可以有的,就是妒嫉障礙。你若妒嫉人,將來你就愚痴愚痴到什麼也都不懂了,連吃飯都不吃了你說那時候糟糕不?蠢得連吃東西都不曉得吃,寧可餓死,有這一類的眾生

  所以不要妒嫉人,不要生一種嫉妒障礙心。要隨喜讚歎,有人比我好嗎?我要生一種歡喜心。

  「得無違拒」:自覺覺他,得到一種沒有違拒的這種法。

  什麼沒有違拒呢?

  這就是忍辱。順的境界來,我也高興;逆的境界來——就是不順境界我也高興,我也不拒絕你,我不違拒。不違背你的意思,這就是忍辱。前邊第二個,是持戒度;第三就是忍辱度,要忍耐,要修忍辱波羅蜜,什麼事情都要忍,這叫得無違拒。

  我前一堂不給你們講過彌勒菩薩說的那首偈頌?說: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 憑它自乾了

  我也力氣 你也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 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襖」,老拙,就是很愚痴老頭子。「淡飯腹中飽」,吃得那個沒有滋味的,平平淡淡的飯,可是吃得飽。「補破好遮寒」,我補這個破衣服,可以遮寒,凍不壞我。「萬事隨緣了」,什麼事情都是隨緣的,我不對你們講「everything, i'm ok (我怎麼樣都可以)」,也就是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這是彌勒菩薩說的,不是我說的;你們現在不能罵我的,我還沒有到這種程度上,我們先講明白了。老拙就說:「好,好,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打我,我自己睡到那個地方了,什麼也不知道。

  「唾在我面上,憑它自乾了」,你吐一口口水到我的臉上,我都不用手抹它,我要它自己乾了。「我也力氣你也煩惱」,我也省抹擦口水的力氣你看我這樣子你也就沒有煩惱了。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這樣的忍辱波羅蜜,就是妙里頭的一個寶貝。「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若知道這真正的消息了,你怎麼會不成佛,怎麼會不成道呢?一定會成的!所以這第三,就是個忍辱行。

  這個忍辱行,就說「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沒有瞋恨這種行為,這種行門就沒有瞋恨,遠離瞋恨。你無論對我怎麼樣子我也不瞋恨你,這就是三種,離瞋恨的行。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