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在心裡生起一次自他交換法,多劫的罪業自然就能消除,快速得到廣大的福慧資糧

  我們發願要讓眾生離苦得樂,但畢竟還是凡夫還沒有能力真正代眾生受苦,所以練習願菩提心時,在自他平等基礎上,進一步觀修自他交換,配合呼吸來替眾生受苦。

  關於自他平等自他交換的標準,巴祖仁波比喻說:自他平等,就是如果只有一條氈子,是我和他人一起蓋。而到了修自他交換時,就要把氈子給其餘所有人蓋,自己排除在外。或是在大雪過後,自己穿著一雙鞋,有個人光腳,我就脫下一隻給他。於是,我和一隻腳都沒有鞋穿,同樣感受寒冷之苦;而我和他的另一隻都有鞋穿,同樣避免了寒冷之苦。而修自他交換時,則應該是把兩只鞋都送給別人,完全不考慮自己,他的一切痛苦由我承擔,我的一切快樂給他也就是說,在修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時,如果有什麼過失災難,主要由自己來承擔,以自他交換來去我執

  我們可以用呼吸法,觀修自他交換。可以先從今世母親開始,修自他交換。我們先把今世母親觀想在前面,一樣先從知母、念恩、報恩開始觀修。觀修後,生起了強烈的報恩之心,接著,心裡思維母親這一世要受生老病死痛苦,後面等待的,是中陰和來世痛苦,還有貪嗔痴煩惱和十不善的痛苦。過去世,母親為我承擔起所有的虧損失敗,而把一切利益勝利奉獻給我。現在,輪到作為孩子的我,為母親遣除痛苦生起大悲心來代受。

  祈願我現在微小的快樂,直到暫時的人天安樂和究竟佛果之間的一切樂果,以及具足信心出離心菩提心這些樂因,當下快速成熟母親身上。如果她具足這些樂因那該多好;我一定要使她具足安樂之因;為了使她具足樂因,虔誠祈禱三寶

  同時願母親的苦因及苦果,在當下成熟於我的身心。如果能成熟於我身那該多好;我一定要使她的苦因及苦果成熟於我身;為了做到這一點,虔誠祈禱上師三寶,願以大悲威德力關照我。然後配合呼吸來觀修:

  1.吸氣時:母親的苦因及苦果,以黑氣的形象,從自己的鼻孔吸進體內,如此一來,我就具有了苦因及苦果母親開了苦因及苦果。心裡要想母親痛苦我要承受,我在行為上,要努力遣除母親痛苦。反反復復加以思維

  2.呼氣時:我的身體受用、幸福快樂的一切事物,以白氣的形象向外排出,離開了樂因及樂果,同時母親一並向內吸氣,擁有了樂因及樂果。心裡要想:為了母親得到樂因及樂果我在行為上,必須從細微快樂開始去做。然後,再擴展到自己的父親兄弟姊妹等,慢慢依次對四周的人觀修,最後遍及一切眾生。最後,以四個要件發願祈禱:

  1.發願:願一切眾生,遠離苦果及苦因,具足人天果報直到佛果之間的樂果,以及信心出離心菩提心等樂因。

  2.希求:如果他們能夠遠離苦果及苦因,具足樂因及樂果,那該多好。

  3.發誓:我一定要使他們遠離苦果及苦因,具足樂因及樂果,從今天起,這個責任由我來承擔。

  4.祈禱:虔誠祈禱三寶,讓我能圓滿上面的願望

  然後,在這樣感受中不起念頭,在無緣狀態中儘力安住。

  另一種方式,直接觀想前面有一個被苦難逼迫的眾生,和上面一樣祈願

  1.呼氣時:觀想自己所有的快樂美貌健康財富智慧功德種種福報,以白氣的形象鼻孔排出,像脫下外衣送給別人一樣,全部送給那些受苦受難的眾生,由此他們具足樂果及樂因。

  2.吸氣時:觀想他們的病痛災難煩惱,以黑氣的形象自己的鼻孔吸入,由此他們脫離了痛苦,所有的不幸都由自己來承受。

  最後,一樣以發願、希求、發誓、祈禱等四要件祈禱,最後儘力安住在無緣狀態。我們要以觀察修和安住修交替,同時祈禱上師,一再反復觀修。

  人生不可能永遠快樂痛苦,一定是苦樂交替出現,但不管享樂或受苦,都要菩提心攝持,同時用呼吸法,觀修自他交換。當我們生起信心出離心菩提心等快樂的因時,不可以心生傲慢執著不放,為了讓它不失毀,就要提前布施眾生觀想我的一切快樂人天福報,直到成佛之間的樂果,以及信心出離心菩提心等樂因,配合呼氣,全部送給眾生,希望他們完全脫離苦難,得到快樂幸福

  而當處於疾病痛苦,或不幸接續而來時也要像修皈依時一樣,知道這些痛苦三寶大悲加持,心裡想:但願以我一人的這種災難,替代天下一切眾生的所有痛苦

  當自己生起貪心、嗔心等苦因時,也要想到,這是三寶大悲警告暗示我,自己還有要舍棄的煩惱,但願以我這樣的煩惱,承擔一切眾生貪慾煩惱,讓眾生的所有煩惱和業果,都成熟在我身心相續

  例如,頭痛等身體舒服時,想想三界六道眾生中,一定有很多眾生現在所受的苦,和我現在痛苦一樣,甚至比我還要苦。但願一切眾生的所有痛苦,都由我承受,依靠我的這次頭痛,代替一切眾生的所有痛苦。但願以我的疾病,替代眾生疾病;但願以我的疼痛,替代眾生疼痛;但願以我的不順遂,替代一切眾生不順遂;但願以我的煩惱,替代眾生煩惱;但願以我的死亡,替代眾生的死亡。

  進一步觀想,自己不論處於輪迴中的哪一道,不論受到什麼痛苦,遭受生病、失敗、損失等任何的不幸苦難都能承受,並發心希望所有眾生痛苦業報,都成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所擁有的安樂福德,希望眾生都能具足。以這樣的觀想,配合呼吸,反反復復加以思維

  這樣一來,自己不管生起了苦因,還是承受了苦果都能轉為道用,成為修道上的助伴,進而清凈無數劫的罪惡,讓資糧得以圓滿

  有些人擔心修自他交換時,別人的病痛災難,會轉移到自己身上。其實,這隻心理作用。有時修自他交換,身體某些地方好像會疼痛,似乎別人的病跑到自己身上,其實不會的。有一天,當你成就菩薩的果位,有能力幻化千百萬,乃至無量身的時候,真實自他交換是有可能的,但在沒有成就之前,都是在觀修的範圍內。

  自他交換,就是一般人說的換位思考,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學習的精要法門。《入菩薩行論》中說:「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意思是,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樂真實替換他眾的痛苦,則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即使在生死輪迴中,也不會有快樂可言。因為修菩提心,目的就是要斷除我執。在心裡生起一次自他交換法,多劫的罪業自然就能消除,快速得到廣大的福慧資糧。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還是凡夫時,曾經轉生到地獄獄卒要他同伴嘎馬日巴一起拖一輛非常龐大的馬車。他們兩人不動,就被獄卒用熾熱的兵器不斷捶打,非常痛苦

  當時的佛陀就想:「我們拖不動就會被打,與其兩個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來承擔。」於是,他問獄卒說:「可不可以將套在嘎馬日巴身上繩子,套在我身上,讓我一人來拖車?」獄卒一聽,認為各自造業,只有各自承受,誰能違反這個定律呢?就馬上拿起鐵錘,往他頭上用力一打,當下他就被打死了。但因為他發了善心,想代同伴受苦,以這樣自他交換的簡單念頭使他福報現前,死後馬上到三十三天界

  我們知道,地獄眾生是想死也死不了,不論被殺了多少次都會死而復生,不斷重復受苦,直到業力耗盡。所以,在地獄中能夠死而轉生,其實是一種解脫這是釋迦牟尼佛首次利他的開端,發現以「自他交換」利益他人,反而可以利益自己,迅速得到成就

  自他交換是修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過去噶當派的格西們,就是以自他交換為修行核心。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頌》說:「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這種菩提心,以大悲心取受虧損失敗,是以悲心緣眾生;而以大慈心給予快樂勝利,是以智慧緣正等菩提。概括來說,交換的內容,可以歸納四個方面:

  1.執著交換:把原本執著的「小我」,擴大為把一切眾生執著為「我」,三善趣是自己身體的上半身,三惡趣是身體的下半身。或者,一切眾生是我的母親我作孩子,把眾生執為「我所」。

  2.愛重交換:放下以往貪愛重視自己的心態,轉而珍視一切眾生

  3.苦樂交換:以前,是快樂給自己痛苦留給其他眾生。但現在反轉過來,凡是幸福快樂的事,都給予其他眾生,其他眾生的所有痛苦由我來承受,並結合呼吸等觀修法

  4.自他交換:原本無我,卻執著為我今世身心,是前世意識進入到父母精血因緣的和合,而將身體為我。這種我執,從無始以來就一直串習。有了我執就會追求世間八法,所以將利益勝利都歸於自己,虧損失敗都給予其他眾生讓我們漂泊至今。

  所以,我們不能再自私自利下去,一定要好好思考利益眾生功德,以及貪執自己的過患,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進而做到「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如此一來,在擁有樂因和樂果時,以大慈心施捨眾生;在遇到苦因及苦果時,不但不會成為違緣,反而以大悲心取受,可以清凈業力,根除貪執自身的惡習這是痛苦解脫最好的方法事實上,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

  所以,我們身體疾病、心中有煩惱時,發願自己的苦,承擔所有眾生的苦,不但不會增加痛苦,反而能讓病痛煩惱很快止息,心裡得到安寧,身體很快復原。甚至,如果遇到妖魔鬼怪種種的傷害,也沒有比作自他交換的菩提心更殊勝的,可以馬上有效脫離魔障,得到解脫,讓修行達到更高的成就。而且,依靠所有眾生恩德生生世世能獲得具足十八暇滿的人身,究竟能證得圓滿佛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