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第六編(七)

  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第六編(七)01  第六編凈土資糧:信、願、行  第十八章信願與菩提心

  第一節大乘菩提心相狀

  當前位置:無量光明 > 凈土宗 > 凈土經論 > 凈土宗教程第六編(七)

  凈土宗教程第六編(七)

  凈土經論 | 發表時間:2014-07-23

  第十八章信願與菩提心

  菩提善根,是入大乘佛法的正因,不發正覺菩提之心,雖行六度萬行,經恆沙劫,終不成佛,不發菩提心,勤修諸善根,魔所攝持。證知菩提心乃萬善之根本。

  凈宗修持的綱宗亦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菩提心實乃往生凈土之種源。若不菩提心,即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縱然勤修,終不得往生。茲擬就二個問題,一、大乘菩提心相狀,二、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略作討論。

  第一節大乘菩提心相狀

  菩提,梵語,覺義,即佛果之名菩提善根,性德中固有物(正因佛性),久蘊於五陰身心而不自覺,如草種之在地,但有土處,莫不有之。人之佛性,亦復如是。知諸性無常,佛種從緣起,能達緣起無性,即是成佛的真種。下面,就大乘菩提心的內涵、相狀與功能,略施闡釋。

  一、菩提心的內涵

  大乘佛典菩提心的內涵及相狀多有描述。茲就《觀經》、《大乘起信論》、《往生論》所示菩提心的內涵與相狀,圖示並闡釋如下:

  《觀經》三心:1.至誠心、2.深心、3.迴向發願

  《起信論》三心:1.直心、2.深心、3.大悲

  《往生論》三心:1.無染清凈心、2.樂清凈心、3.安清凈

  圓證大涅盤三德:1.法身德、2.般若德、3.解脫

  1.《觀經》三心

  三心是《觀經》上品上生章所載之文三心是三輩九品往生的正因。若缺一心,即無從往生。略而言之,至誠心真實誠心,是往生不偽之心。深心是信自己的根機及佛的願力之心迴向發願心是迴向所修之行,願求往生之心三心謂之安心,是將心安置於所求(凈土)、所歸(阿彌陀佛)、與所行(持名念佛)三者。

  善導大師對《觀經》三心的闡釋詳明而精要,茲錄如下:

  一者至誠心,至是真的意思,誠是實的意思,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為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只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凈土者,此心不可也。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暗,皆須真實

  二者深心即是深信之心,真實信心二種,一者信根機,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就人立信。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者即去,是名隨順佛教,是名真佛弟子。上述二種深信之相念佛行人凈業的第一要義。

  三者迴向發願心。過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所修出世善根,及隨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往相迴向),生彼國己,見佛聞法,還起大悲回入生死稠林,教化眾生(還相迴向)①。

  概言之:至誠心真實誠心,是往生不偽之心。深心是信自己的機根及佛之願力之心;迴向發願心是迴向所修之行,願求往生之心,此三心對治虛假心、疑心、不迴向三種心。三心即是凈宗菩提心之內涵,亦是凈宗總安心三心具足,無行不成,願行既成,若不生者,無有是處。善導大師對《觀經》三心的注釋,彌契凈宗心要,稱佛本懷。

  2.《起信論》三心

  《大乘起信論》所示直心、深心與大悲心,屬信成就發心大乘行人初涉信門,信知因果不昧,勉行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信心成就,諸佛菩薩教令發心,或以大悲故,能自發心

  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意指契向理體真如之心,別無歧路,此即自利利他二行之本

  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意指修具萬德,迴向心源,即自利行本。

  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苦,意指廣拔眾苦,令得菩提,即利他行本。

  古德將《觀經》三心對應《起信論》三心,《觀經》至誠心即直心(正念真如);深心即起信論樂集一切善行;迴向發願心即起信論大悲拔苦,度盡一切眾生

  3.《往生論》三心

  。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中,將菩提心的特質概述為智慧、方便、慈悲(三者亦是成就五念門的前提)。菩提心的相狀則表現為無染清凈心,安清凈心,樂清凈

  一者無染清凈心。意指萬善皆空,纖塵不立,直契真如菩提是無染清凈處。凡能不為自己求名求利安樂,便是破我得無我,無我自然無染清凈,無染清凈心以智慧為本

  二者安清凈心,若一行不圓,菩薩之心則不安隱。菩提安穩一切眾生清凈處,若不發願拔一切眾生生死苦,便是違背大乘菩提門。安清凈心以慈悲為本

  三者樂清凈心,若一有情未度,菩薩之心則不喜樂。樂者廣度有情故,此即普度眾生心。若不發願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不發願與諸眾生,同生安樂國,便是違背大乘菩提門。樂清凈心以方便為本

  上述三心與觀經三心,起信論三心,名殊理一。天親菩薩以此三心作參照系,指陳三種菩提門相違法,會障礙菩薩成佛,應當遠離。「何等三種?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這段法語非常精闢,針砭眾生的弊病,吾人應深加警省。行人如能發智悲方便合一的的大乘菩提門,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而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必可圓證大涅盤三德。此為諸佛一路涅盤門,故名大乘菩提門。反之,如不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的法,則不僅難成佛道,亦不能達成往生成佛願望行人不可不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