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第14講(共15講)

uploads/content/2022/june/66c128ecae1f09823afd7f197925098a.jpg" width="900" height="506" />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家請看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這是斷第十九種疑,在前面經文中講,無有定法名菩提,實無有法而得菩提,既然無有一可得,難道佛果也是無得嗎?所以須菩提這裡問佛,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這個耶字,雖然看似須菩提心中有疑,其實是須菩提向佛在陳述自己所領悟,自己所悟。所以佛說,如是如是,印證須菩提所悟不謬。

  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佛以自證菩提來顯般若無得之旨。佛說,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少法可得,這裡的少法是相對於多法而說,佛不只是無有三明六通,五眼十力十八不共諸法可得,乃至連少法也無所得,如果有絲毫的少法可得,就是有住,有無明在,則是未盡而理未圓,不名無上菩提。六祖說,「妙性本空無有一可得」,我們的清凈本性,性體空寂,無有一可得要有一法可得的心就不能稱為空寂,所以佛說,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生滅心盡,不生滅心現前,心空空寂寂,我們說湛湛寂寂,就是證道之時,所以名為無上菩提

  好,我們再看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法,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是法,指的是眾生真性般若實相本體也就是說我們每個眾生本具的真性,我們說的清凈本性這是是法、是法的意思。上至諸佛下至昆蟲眾生和佛同具此體。《楞嚴經中說:「眾生本元真如,與諸如來成佛真體,無二無別,故曰平等」,真性,我們清凈本性眾生也不會失去,諸佛也不會有所增,也不是得到,大家這個一定要明白。清凈本性,沒有說我們迷了就沒有了,諸佛悟了他就得到了,不是的,是始終存在,因為真性不失不得,所以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佛證之雖然至尊無比,但是此真性會以此而高而多而大;眾生迷之,雖然沉淪生死,但是此真性也不會低,也不會減少,也不會隨之而沒有。不能因為眾生迷惑,他的真性就沒有,不會隨之而少的。黃櫱禪師說:「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山河世界,有相無相,櫝十方界一切平等無我彼相,此本源清凈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所以佛告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這個是法平等,我們一定要真正的去理會它,就是指我們的眾生本具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剛才我們講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直顯性體,此體每個眾生人人本具,每個眾生個個不無,雖然眾生本具的真性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是諸佛已經親證,而眾生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沒有顯現出來。這段經文就是講如何來修證眾生本具的真性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何來修證呢?就是要離四相,來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包括了我們說的六度萬行,一切善法六度萬行全包括了,一切善法離四相修六度萬行則得菩提,所以我們平時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的時候,如果心裡還有執著、還有名利、還有所求,這種都不是離相修行,不能做到離相修行行的話,說真的,都不能稱為修學佛法。你有我就不能算是佛法裡面的修行師父要用佛法裡面的修行,因為我必須要無住生心,你帶著我執、帶著我有我你去修行,說真的不能了脫生死的。佛在這為我說了,離四相修一切善法,則得菩提,我們應該怎樣具體的去修呢?也就是說,怎樣具體去做才是離四相修一切善法呢?六祖說:「於一切事無染無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於一切法無取無舍,於一切時常行方便,於一切眾生隨順說法,令皆歡喜信服,悟菩提真性,是名修一切善法」。所以我們要在一切時一切處,能離相無住饒益眾生、令眾生歡喜信服、覺悟菩提真性,這樣我們才是真得解脫。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也就是說,我們也是給大家一個提醒,在我修行的時候,你只要住於我相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有相你去修行你去修善,哪怕你去讀經,給大家說不得解脫的,要用離四相的心去修六度,去修萬行,就是這樣。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所言善法者是順俗諦來破眾生執空的,這是破執空的。即非善法,是順真諦來破眾生執有的,一切善法都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是名善法,這是中道第一義諦,離相無住,修一切善法,修即無修,真俗圓融空有同時,會歸中道,所以說是名善法。

  好,我們再看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這是斷第二十種疑。上面說,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佛擔心有人懷疑必須修善法才可以菩提,而經文乃至四句偈,這文句屬於無記法,怎麼能得菩提呢?大家一定要知道,經文乃至四句偈等,雖然是文字名相,但是可以由文字而起觀照,由觀照而究竟成無上菩提,所以受持解說此經,乃至四句偈,能令自他菩提受持解說此經是成佛真因,持說的福德當然超過七寶布施功德。這裡舉出,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來與持說此經乃至四句偈這個福德作校量。

  須彌山王指的就是須彌山,須彌山我們都知道,高八萬四千由旬,是山中之王。每一個世界,每一個小世界有一須彌山,一千個小世界,就有一千個須彌山,這是一個小千世界,這麼個三千大千世界呢,它是三個千位的進位,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我們講過的,三千大千世界會有多少座須彌山呢?十萬萬座須彌山,十萬萬我們今天的數字就是十億,十億座須彌山。就是說,如果把這個十億座須彌山這麼多的七寶來用布施,所修的福德我們看是非常的多,然而把這種十億、十萬萬須彌山這個七寶布施福德的百分不及持說此經福德的一分,此布施七寶福德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不能算之分、譬喻不能形容之分都不能及持說此經的一分。以十萬萬須彌山之七寶布施,來行布施也就是你修的布施再多還是有為法的,而持說此經乃至四句偈是無為法,這裡是以有相福德布施是有相的福德帶著有相的福德和持說福德校量,正顯般若殊勝。此經乃至四句是詮釋之理,就是平等自性稍有相應,則妙覺圓明,因果交徹,理事融通,那麼即使不持戒也是毗尼嚴凈,即使不積福也是萬德庄嚴,即使不出家而出家事畢,即使不求佛而成佛有餘。那有人會問,為什麼此經功德如此超勝呢?這是因為所說法皆從佛心無漏善性中流出,離言說相,所以持說能為菩提之因。要知道不但修一切善法離四相可證菩提,即使是文字名句這樣的無記法,離相也能菩提,所以持說此經之福德不是布施七寶這種有漏之福所能比的。

  好,我們看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有我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這是斷第二十一種疑。上面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那麼法既平等,生佛一如,為何如來卻度眾生呢?為斷此疑,佛勸誡須菩提大眾,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眾生。意思是,你們不要說如來有這樣的念,我當眾生,不但不能說不要說,甚至連這個念都不能有。何以故,以下是解釋原因,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眾生本具的自性如來,只是被五蘊障覆迷了自性,但是自性是障覆不是沒有,被遮覆住了,不是迷失了,所以迷而不失眾生從來沒有失去自性。我們剛才講過的,從來沒有失去過,自性也從未離開過我們,一切眾生自性都不曾離開的。就像梁代三大士之一的傅大士,梁代比較著名的三大士嘛,達摩祖師,寶志禪師志公禪師,還有傅大士達摩祖師和志公都是現的出家人的相,傅大士是現的在家人的相,他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傅大士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絲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住處,只這語聲是」。眾生真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常常是和我們相隨,時時處處與我們常在,和我們同在,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雖然說法眾生,不見能度之我及所度眾生,能所俱泯生佛一如,所謂平等法界,佛不度眾生,就是這個。我們眾生本來是佛,沒有離開我們的佛性,我們睡覺吃飯做種種的事,這個佛性始終是常隨我們的,只不過我們是被障覆住了,大家一定要直下承當,眾生本來是佛,所謂平等法界,佛不度眾生,生佛一如。

  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有我眾生壽者。這是四相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具足,這是從反面解釋佛與眾生原是一體,絕無能所。如果如來眾生中有能度和所度,那麼就是四相未空,四相未空那和凡夫沒有兩樣了怎麼能稱為如來?

  如來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上面說如來無我,為什麼佛又處處說我呢?就比如上面一段經文說,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經文中總有這些「我於」,總帶個我,佛為解釋大眾的這種疑惑,對須菩提說,如來有我,則非同於凡夫執著四大假合的色身的我。如來說的我,不是這個我們執著的我,而是法身真我,指的是法身真我釋迦如來降誕的時候,走七步,步步出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大家都誤會惟我獨尊這個我,指的是什麼我?是法身真我,來給我大眾開示的,這個我不是我們執著的色身的我,而是法身真我法身真我體性空寂無我而我,我而無我,只不過凡夫不解此意,聽聞到佛說我,以為如來和我們凡夫一樣,和我們凡夫一樣也執著這個假我了。這個我,說的不是假我,是法身真我

  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這裡佛又擔心,有人一聽到如來說的我,這個法身我不同於凡夫,會認為佛與凡夫有隔,所以佛又告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這個能聽明白,這個一定要聽明白的,這個我,指的是法身真我,但是如來又怕大家認為法身真我如來和我們有隔,有隔了,所以佛又告訴大眾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來破我們心裡的這種疑的。凡夫是指凡愚無智之人,於五蘊心心緣我,在六塵中念念執我,逢人起慢見物生貪,這些凡夫看似與如來不同,但是若論本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以佛眼觀之,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佛說凡夫如來說即非凡夫。佛都是本性的,我們明白了生佛平等同體,這就是我們說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佛同體就應當知道,修行人雖然發願轉凡成聖,然而一定要在發願之後就必須把凡聖之念拋開,無住,心要無住的,如果不拋開就聖凡永隔。現在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事,學佛的笑話不學佛的,念了兩天佛,聽了一點點的經教,就分別一個極樂世界和一個業障念佛的,我就極樂世界不念佛的,你就業障眾生你就是墮落地獄,毫無慈悲可言,毫無同體大悲可言,沒有一平等之心。我們說為什麼要拋開呢?因為聖人之所以成聖,凡人之所以成凡,正是由凡人有念聖人無念,有念就有高下,有念就不平等,就成凡夫,如果能一念不生自然會相入性,證入生佛平等的實相理體。所以修行人只要明了道理,你認准了方向你就一直行下去,轉不轉凡放下,成不成聖放下,以及一切利害生死一概不掛,這樣就與道相應,與性相應,速能成就,大家能明白了吧。所以說,不要去分別一切的眾生發了願了,把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掛念,不掛念,無念。無念你就是轉凡成聖,有念,你本來的佛性就被障覆住了。有人問師父,我天天這麼掛念對不對?師父說要放下,用無念而念的心,這樣就能與道相應。

  我們接著看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如來

  這是斷第二十二種疑。前面經文中講過,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就是說法身如來不離一切諸法,即諸法平等一如之義,後面的經文又說不可以色身諸相見如來,佛擔心有人執著前面懷疑後面,或者執著後面懷疑前者,所以問須菩提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這裡用的是而不是見,這個觀和見不同,見是現量現量不著意識思索,它能夠直接就能直覺其存在,比如我們的眼識對於色直接就能見到,所以從佛現身來說稱為見,而這個觀,它是比量,比量就是比度而知推理而知,比如我們見到遠處有煙,就能知道那地方必有火,我們聽到隔壁有說話聲音就知道裡面必定有人,所以從學人修觀來說稱為觀,就是觀想。我們說明白一些,見就是眼見,觀就是用心觀。前面說以三十二相如來,這裡說以三十二相如來,眼見和心觀雖然不同,但是從取相上來說都是相同的。佛在這裡問須菩提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意思是可以觀有相之應身來觀無相法身嗎?須菩提是大權示現,為了代那些不能通達法身離相的眾生請法,所以回答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如來。前面須菩提在第十二分的時候說,不可以三十二相如來,而這裡卻說以三十二相如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須菩提前後所說自相矛盾,他其實是為了眾生請法,他這麼來回答是為了作引子來引出下文。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如來

  佛說如果以三十二相能觀如來,我們這個世間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那轉輪聖王也就是如來了,佛的意思是說法身離相不可著相而見,正如前面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果不離相,還取著於佛的三十二相,怎麼能證法身呢?

  我們先來解釋轉輪聖王,這裡的轉輪聖王就是金輪王,轉輪聖王有金銀銅鐵四王,金輪王統領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金輪王統理四洲;銀輪王統理三洲,他不統理北俱盧洲,他只統理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和南贍部洲;銅輪王他統領兩洲,南贍部洲和東勝神洲;而鐵輪王只統領我們南贍部洲,這裡是指金輪聖王。轉輪王能以十善化導世間,四大洲的諸國如果有違抗金輪王的旨意,金輪王乘著寶輪前往,不用大動干戈這些臣民自然賓服。金輪王他有七寶具足七寶,第一寶叫金輪寶,他乘著這個金輪寶,一天可以雲游可以雲行四天下;第二寶叫白象寶,其力勇健善於作戰;第三是紺馬寶,紺馬跑起來速度非常的快,快如風;第四寶是神珠寶,神珠寶就是如意寶珠,能雨一切寶,可以滿足眾生意願;第五是玉女寶,這個玉女不是胞胎而生,是突然出現玉女,屬於化生此女相貌端正,全身毛孔散發旃檀之香;第六是主藏臣寶,這個藏就是寶藏,主藏臣寶,此大臣隨王遊行,轉輪聖王要想布施的時候,需要財寶了,只要有土的地方,這個主藏臣寶挖土就得財寶;第七主兵臣寶,也叫做將軍寶,善識兵法,轉輪聖王有這七寶所以能夠統領四大部洲。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但是轉輪聖王的三十二相是有漏的福業而成他是的是有漏的福業所成的三十二相,而佛的這個三十二相是由無漏法身而現,那金輪王的三十二相就不如佛的三十二相清凈分明。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如來。前面佛說了,如果可以以三十二相如來的話,轉輪聖王那就如來了,這個時候菩提就明白了,就對佛說應以三十二相如來。解佛所說義,就是聽聞佛說若以三十二相如來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從佛所說這句話領納佛所說法身離相之義也就是說不可以相來見法身,所以說不應以三十二相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色是指佛的三十二相十種好的應身,音聲是指說法的四辯八音,見是眼觀色所起的分別眼識,求是耳聞佛說法音聲生起尋求的耳識,我是世尊應身所依的法身真我如來是指眾生本具的法身理體,邪道大家一定注意,邪道是指執著二邊,所謂有邊皆非正,非正便是邪。凡夫著有、二乘人執著空、權乘菩薩執著亦有亦空或者非有非空,這都是邊而非正,如果一切眾生以三十二相之色以為能見法身真我,以四辯八音之聲而求法身真我,那麼這都是取相,都不是正知見,縱然是有修也是偏於有邊,有邊皆非正,所以說是人行邪道,就是這樣。色和聲是外塵之法,見和求是內心執著,法執,這就具足了法執,法執未破怎麼能親見離相法身呢?所以說不能見如來。我們今天學佛就應當明白,法身真我離名相絕能所,就像我們剛才講的,我們學佛絕對不能有我的意識,不能有四相的,一定要離名相絕能所,所以我們修行要舍識用智,離相無住,這樣才是真正的學佛。我們都把學佛搞成迷信,搞成顛倒,你不離相無住,我們怎麼能舍這個妄心呢?你不舍妄心,怎麼能叫學佛呢?所以我們今天還是用妄心來攀緣,用妄心來學佛,還用妄心來攀緣佛的相好庄嚴,這不是學佛的。道川禪師說的好:「泥塑木雕兼彩畫,堆青抹綠更妝金,若將此是如來相,笑煞南無觀世音」。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