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126-130集1998-2006年)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六集)  2001/7/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6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二面第二行,經文第二行看起: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凈土環境莊嚴。前面一段世尊為我們介紹那一邊的人事環境,這以下為我們介紹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殊勝物質環境當然好,什麼道理?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因此我們要明了,我們居住的物質環境跟我有情眾生心動念一切的造作,確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佛在經上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現代的科學家也逐漸逐漸發現,所謂的物質事實它是波動的現象,這個發現大乘經論上講愈來愈接近。而影響波動最嚴重的就是有情眾生思想,所以不能說我們起個念頭這是很小的事情,無關緊要,我們這樣想,往往都想錯了,沒有想到極其微細念頭與我們依報環境,依報環境要是擴大,那就是星系,我們講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於影響到盡虛空、遍法界。也許有人說你這個說法未免太誇大。其實這個說法不是我說的,佛在經上說的。如果我們細心的去思惟,去觀察,逐漸我們能體會到佛所說的是正確的,沒有絲毫錯誤

  今天我們看經文一開端,『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四時是指春夏秋冬,新加坡這個地方沒有四時的差別極樂世界也沒有。新加坡雖然沒有四時,它有寒暑,天氣炎熱,生活在這地方並不舒適,不像西方極樂世界清涼自在生活在這地球的人,他應當有春夏秋冬四季,因為有情眾生生活在這地球,千萬年來他已經習慣,養成了習慣;如果到一個地區沒有四季,往往很難適應,這叫習性,這不是自然這是習性,長時期的薰修!太冷太熱,這是寒暑對於我們的健康都有妨害。所以如果一個人懂得調心調身,一般人講的養生之道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人的壽命中國古書裡頭記載,《靈樞》,這是中國醫葯最原始的典籍,告訴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個機器如果你能夠保養得很好,沒有糟蹋它,沒有傷害它,這個機器它的運作壽命應當是兩百年。人活兩百年不算是長壽,是正常的壽命;不到兩百年,甚至於還不到一百年,都保不住,那是你不懂得養生之道你自己把這個機器糟蹋掉,這個很可惜。

  最懂得養生之道的是菩薩,也許有人要問,佛既然懂得養生之道,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住世只有八十年?他為什麼沒有活到兩百歲?佛雖然沒有活到兩百歲,可是佛有一學生,實在講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賓頭盧尊者,一個是迦葉尊者,現在還在這世間。就以外國人講,釋迦牟尼佛入滅,現在是二千五百多年,他們兩位都已經二千五百多歲,確實在世間。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羅漢他們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應化而來他有沒有壽命?他沒有,他住世時間的長短完全看法緣,法緣要是很殊勝,多住幾年;法緣沒有了,隨時可以走。不是像我們這個凡夫業報之身,自己做不了主宰,業報身。可是我們真正懂得養生之道,業報身的壽命自己也能做主宰,不能像佛那樣千萬年住世。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咐囑,要等彌勒菩薩在這世間降生成佛,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彌勒菩薩,他才能入滅;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面說,我們這個世間的歲月,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迦葉尊者要活這么大的壽量,我們看到了,這很不可思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其實要跟極樂世界的人比一比,他還短命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能跟他相比,無量壽!佛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懂得養生之道

  養生方法很多,原理原則有一個,在佛門裡面用輪相來表法,佛家講法輪常轉,輪是什麼?輪是圓,圓有圓心、有圓周,我們這個身是圓周,心就像圓心。養心要靜,心是靜的;養心要虛,心裡面不能有東西幾個人能懂得?圓的周是要動的,不動它就沒有作用。圓周要動,圓心要靜,所以我們養身要動,養心要靜,這是養生的原理原則。人為什麼壽命這么短促?他與這個原則完全相反。現代人他身要舒適,他要不動,心裡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跟這個原理統統相違背;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心壞了,心影響身,身才會生病。我們禁不起外面一點風寒的感染,就會得病,什麼原因?心裡頭的毒素太多,今天講病毒佛說什麼是病毒的根源?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內有貪瞋痴,外面就很容易受病菌的侵擾,你很容易得病。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為什麼不生病?他們把貪瞋痴斷了,心裡面清凈,沒有病毒,外面縱然有干擾,他很不容易被感染。除非他示現,那個示現都是教學的作用都是用來教化眾生的,否則的話,他不可能生病,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所以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我們就不會得病,心地真誠慈悲就能夠解毒。

  我們現在飲食,真是像經上所說的,每天「飲苦食毒」,用什麼來把這些毒解開?用慈悲心,慈悲能解毒,清凈不受感染,這講的養生之道。「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對我就不會造成災害。西方世界這些東西沒有了。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頭講得好,他說:西方世界自性功德莊嚴自性真心也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的;我們這個世間是唯心所現之後又有唯識所變,這麻煩來了。西方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所以是自性功德。性是根本,是虛空法界國土眾生的根源。這幾千年來,我們這個地球上,中國外國許許多多聰明人,在探討、在研究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我們也聽了許多的學說,但是都沒有一種學說能令人心服口服,什麼原因?探索的人雖然多,沒有找到事實真相。真正找到事實真相的只有佛與大菩薩

  就是印度那些宗教家們,實在講也相當了不起,婆羅門教裡面講的冥諦,這個境界我們觀察世間許許多多科學家、哲學家,他們沒有發現,只發現到確實有不同維次空間存在,還沒有辦法超越。婆羅門教在地球宗教裡面講,是最古老的宗教,他們用禪定功夫,突破了時空界限,親證六道輪迴,不是推想的,是親證的。畜生餓鬼地獄,他去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也去過,所以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他非常清楚,他的功力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不能再突破了,於是把這個境界稱為冥諦,把這個境界稱為宇宙的根源、生命的起源,非常難得!佛出世之後,告訴大家,這不是宇宙真正的起源,真正起源跟這個境界還有很大的差距。佛為我們講六道之外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再上面,還有一法界;大乘了義經上告訴我們,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這個緣起是同時的,沒有先後,同時的緣起

  《楞嚴經》、《圓覺經》裡面說得很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所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佛把宇宙生命緣起一語道破,佛這句話雖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凡夫業習深重,聽不懂誰能聽得懂?法身菩薩聽懂了,權教菩薩聽了似懂非懂,沒有真懂,法身菩薩真懂了,這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懂得之後,你一定會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為什麼?不順法性,這個東西是違背法性的,這是唯識所變,就是十法界的由來;真懂得真明白了,一定隨順法性,不違背本性,你所接觸的境界就不是十法界,這個法界叫一真法界,這個法界叫華藏法界,或者叫極樂世界,怎麼肯過十法界裡面的生活?不可能!

  佛法這樁事情,說真的,它是知難行易。正因為這么一個事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凡夫成佛要多時間?佛家講上上根人,上根利智,剎那之間轉迷為悟,他就成就了。凡聖之隔只在一念之間,一念迷這就是凡夫,一念覺就是佛菩薩,所以學佛學什麼?學覺悟而已!我們為什麼不覺悟?天天在學,還是不覺悟,不覺悟原因,未能隨順佛陀的教誨,原因在此地。如果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真的把它做到了,我敢說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不是成羅漢、成菩薩,決定成佛!佛實在講慈悲到了極處。

  修行最根本的一部經,這部分量不大,《十善道經》,修行的根本,我們有沒有做到?不能說佛不慈悲。我們也念過,我們也講過,我們做不到怎麼辦?佛在沒有說十善業道之前,先給我們修行的一個總綱領:「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那個晝夜是一直貫下去的,晝夜思惟善法,晝夜觀察善法,晝夜常念善法,永遠不能間斷。末後又說一句,「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要把佛這一句話做到了,你什麼時候做到,什麼時候成佛了。所以你要問,「我哪一天成佛?」那我問你,你哪一天做到?你現在做到,現在就成佛,確確實實你的身口意沒有一絲毫不善,這是佛。接著佛給我們講善法的標準,什麼是善法?給我們講了十種: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貪、不瞋、不痴,給我們說出十條。這十條每一條境界無量深廣,從初發心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法門。佛慈悲給我們宣說,我們自己不慈悲,不肯依教奉行,那你當然成不了佛,違背了佛陀的教誨,那隻有搞六道輪迴了。這個十善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戒條,來約束我們的,你要這樣想,你就完全想錯了。這個十善自性裡面本具的功德,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本具的。

  《華嚴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十善業道就是德相,自性本具的。由此可知,我們只要能夠隨順十善,就是隨順性本,隨順性德,我們的自性才能現前;違背了十善,天天造十惡業,十惡是違背了自性。我們學佛,不僅是宗門要求的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學的終極目標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宗派不相同,法門不相同,是修明心見性方法不一樣,手段不一樣,這個沒有關係方法手段可以不同,我們的方向相同,我們的目標相同,最後都是明心見性都是見性成佛。佛在《金剛般若經》上才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如果我們自己以為,我這法門高,他那個法門不如我,你違背自性,你永遠不能見性,你自作障礙,你違背了十善業。這與十善有什麼關係?有關係,什麼關係?愚痴。你在那裡分別高下你是愚痴你是傲慢。所以十善統攝一切佛法,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不出十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佛法不出十善,何以故?性德,它怎麼能超越性德?我們千萬不能小看了它,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取得究竟圓滿成就,實在講就是世尊這一句話

  如何在我這一生修成我常說的純凈純善?純凈是清凈,就是這部經的經題,「清凈平等覺」,這是我們一生生活、努力修學、奮發向上的目標,我們就是求清凈平等覺:清凈心、平等心、覺悟的心。要知道有絲毫的妄想你的心清凈不平等你就迷了;有絲毫的分別,有絲毫的執著麻煩大了。所以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唯一的一條光明大道。西方世界,佛在這地方為我們介紹,透露了一點消息,沒有四時,這是天時之利,為什麼他沒有四時?他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復雜的世界

  『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地利!西方世界寬廣平正,琉璃為地,地面上鋪著黃金。那個地方的人,西方世界沒有土著,為什麼?它是新興的世界;不像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歷史太長久了,這裡頭的土著很多。西方世界是法藏菩薩新建立的,建立成功到現在也不過十劫而已,在宇宙之間,這個時間是很短暫的,所以他這個世界沒有原居民,沒有!居民從哪裡去的?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我們現在叫移民,往生就是移民。移民到那邊去,阿彌陀佛設定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心要清凈,「心凈則佛土凈」,心不清凈的人,那個世界不收留你,所以到那個世界裡面的人都是心地清凈的人,我們講純凈純善。我們希望將來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必須要這兩個條件拿到。西方凈土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為什麼會有這么多差別?是我們心地的凈、善程度不同。最低的程度,《十善道經》裡面講的你做到了,這是最低的程度,你肯定生凡聖同居土。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修行要著重實質,不著形式。這個話我在一生當中只聽到兩個跟我講過,第一個跟我的是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我初學佛的時候,還沒有出家,他老人家教我;第二個人跟我講的,新加坡現在的納丹總統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那個時候他還沒總統,我們在一起,他告訴我,他對於宗教最敬仰的就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這句話,真的寒毛直豎,這是我第二次聽到!總統是內行人,不是外行人,這個話外行人不出來的。重實質就是真干,決不是形式上授個三皈、授個五戒那是形式形式不是佛法所重的,佛法重實質,真正做到。「不殺生」,決定不殺害一切眾生生命,我們學了之後,一生要堅持、要奉行,小小的螞蟻不可以殺害,你要真做到,這是功夫淺的;深一等的,不但沒有殺害眾生的行為,傷害一切眾生念頭都沒有,那你往生品位就高;再要往上提升,不但不傷害一切眾生生命,還決定不能傷害眾生法身慧命,那也是命,這一條戒裡頭的禁戒廣大,真的沒有邊際,我們要懂得。

  「不偷盜」,一切有主物決定不能夠動他的,沒有得到他的同意,你把他的位置移動,都是算犯偷盜戒;往深處講,你還念頭占別人便宜,你還是犯盜戒,你有盜心,很難做到!你看看現代多少人,怎麼樣想辦法,我少繳一點稅,的確在法律去找,找到法律條文,他能夠少繳一點稅,這是盜心,把佛的教誨忘得干乾淨凈。佛教你布施國家是一個法人,對於這個法人,你就不布施了嗎?這個觀念錯誤,這個觀念是屬於盜心。如果真的菩薩,不但歡喜納稅,看到國家需要的時候,還要多布施、多捐獻,多做一些社會福利的好事。可是有人說,現在作官的很多都是貪官,我們這個錢納稅給他,他都拿去亂花掉,他用掉了,沒有替社會大眾做事。我們有這種顧忌,這是什麼?這又是墮落了,疑惑!貪瞋痴慢疑,「疑」,《無量壽經上講,是菩薩最大的障礙,你懷疑他幹什麼?

  我們新加坡有一法師我很尊敬他,我大概有兩年沒有跟他見面了,談禪法師,這個人布施供養沒有懷疑,他把錢財布施去了給你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他就交代這句話,交代完了之後,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他心清凈,這個人了不起!布施供養做了好事,心裡還念念不忘這叫有漏善,不是功德這是福德福德不能解決生死問題。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佛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憑什麼跟這些諸上善人能夠在一處?我們的心不清凈心地善良,那怎麼行?念佛念佛是個手段你要會念。佛講的話沒錯,現在許許多多念佛人把佛的話搞錯了,以為只口裡就行了,就能往生,念得愈多愈好,心與口不相應!會念佛人不必一天到晚佛號不中斷,用不著什麼時候念佛?心裡頭有念頭的時候就要念佛,有念都是妄念,不是妄想,就是分別、就是執著,這種念頭一起來,趕快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打掉,這叫念佛。所以念佛是恢復自己的清凈心,恢復自己的善心,不在乎多少,心地果然純凈純善,一句佛號不念,他真的在念佛。什麼是佛?清凈平等覺是佛,十善業道是佛,他在行佛之道,那叫念佛

  所以諸位一定要會念,我們在順境裡面、善緣裡面起一念貪愛的心,馬上「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恢復清凈平等覺,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如果在逆境、惡緣起了一念瞋恚心,趕快「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叫會念,這個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功夫用久了,實在講,用多久?你能夠綿綿密密日夜不斷,頂多三年,你就凡夫地契入法身菩薩的果位,往生西方凈土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不幹?所以西方世界那些往生的人,個個都是清凈心、清凈身,身心清凈,畢竟皆得清凈平等無為法身,何況又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自己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願,沒有這種行持,佛的力量不上。佛對我們的加持跟我們相等的,我們有一功夫,佛加持一分;我們有十分功夫,佛加持十分,佛對我們的加持,決定是跟自己功夫成正比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念佛人要看破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多,經上講得那麼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尊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究竟講些什麼?我把《大般若經》六百卷從頭到尾看一遍,我看出了句話,「不可得」,二十二年般若總結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得你真的了解事實真相,萬緣放下,萬緣放下自己的真性完全相應,你就成佛你就成究竟圓滿佛;如果是個相似的究竟圓滿佛,不怕,到極樂世界相似就變成真實的,因為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加持,你的功力就提升一倍,所以相似就變成真實的。由此可知,我們不能不真干,西方極樂世界天時、地利、人和,十方諸佛世界不能比的。

  也許有人問,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真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世界一般的結構,都是須彌山為中心,而太陽月亮圍繞須彌山旋轉;須彌山的頂是忉利天王宮殿須彌山的半山中,是四天王居住的處所。過去有人以為須彌在我地球上,須彌山從字面上翻成中國意思叫「妙高」,但是我們一般人把妙字疏忽了,只以為高,那這個地球上最高的山,大家曉得喜瑪拉雅山,喜瑪拉雅山是不是須彌山?如果真的是須彌山,那印度是南贍部洲,我們中國就不是南贍部洲;西藏是在它的北方,正好是北俱盧洲,那看看西藏人像不像北俱盧洲人?佛講北俱盧洲的人福報很大,壽命都是千歲,沒有夭折的,衣食自然,我們看了不像

  黃念祖老居士是一個研究科學的,他是虔誠佛教徒他有一個說法他說須彌山絕對不是在地球上,而是一個更大的天體,太陽圍繞這個更大天體旋轉,這個更大天體現在人講的是銀河系,我們知道太陽確實是圍繞銀河系旋轉,也恰恰好在銀河系的當中。銀河系的頂,天文家的名稱叫黃極,我們地球只有南極、北極,大宇宙、銀河才稱黃極,南贍部洲這是佛講的地球地球可能是南贍部洲的一部分,他這個說法很有道理。至於佛在經上講的九山八海,他說海是水聚會的一個處所,佛在經上說法常常有表法的義趣,我們不能不懂,佛所講的這個水不是真的水,流動的,我們現在講氣體,流動的,氣體流動聚集在太空。所以佛經上講的這個海,應當是現在講的太空,佛講的這個水是太空當中流動的氣體,決不是我們地球上的海,這個說法就好懂。

  那我們要問,佛經上講單位世界單位世界到底是指什麼?單位世界是一個須彌山,那這樣說法,以黃老居士的說法,就是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以這樣一個天體,集合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由此可知,一個小千世界有多少銀河系?一千個。再以小千世界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然後再以中千世界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入般涅盤?沒有!在我這個世界這樣表演,他方世界他又示現,他可以同時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現身,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現什麼樣的身?《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也講得好,「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佛菩薩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薩沒有定法可說,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概略的為我們介紹依報環境這是從反面說的。下面經文從正面說: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凈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唯以自然七寶』,這一句我們不能夠疏忽,七寶加上自然,顯然不是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是經上常說的,佛不過是舉我們這個世間有類似的,比較接近的,實際上西方七寶跟我們這里完全不相同,無法想像。我們這個世間哪來的寶物?其實所有一珍寶也是平等的,現在科學家懂得,你把有一物質用精密的科學儀器分析,分析到最後,都是原子電子粒子金銀琉璃、金鋼鑽,跟我們地上沙土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完全一樣,所以它是平等的,平等法界。何以變成這個差別?我們今天講,它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其實基本物質完全一樣。一塊金鋼鑽跟一塊石頭價值是相等的,為什麼一個是那麼樣的名貴,一個是一文不值?同樣的東西,組成的不一樣,把方程式解開,你就真相大白,才知道收藏那些七寶被騙了。如果你有錢,我勸你千萬不要買這些東西,不要貪愛這些東西愚痴!這些東西希有之物希有就變成寶,你愈收藏得多,那些強盜小偷都把你當作目標給你帶來的不是幸福災難學佛要學智慧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那一次去香港因緣是聖懷法師,聖懷法師現在還在,跟謝道蓮居士他們兩位,邀請我到香港講經,那一次去的時間長,講了四個月,講《楞嚴經》。有一天謝道蓮居士發心要買一個手錶供養法師我也就答應接受,難得她的好意,要帶我一道去看、去選,好,我就陪她一道去。首先到她的銀行,看她保險箱裡面那些金銀珠寶,她在銀行地下室有兩個箱子也不是很大,兩個箱子,打開來給我看,我看了之後,我說:「你很可憐!」她說:「法師怎麼了?」我說:「你才這么一點點?你叫我來看,這個不值得一看。」她的臉色就很不好看,「難道法師你比我更多?」我說:「我的太多太多了,不可思議,沒有法子稱量。」她說:「在哪裡?」我說你想一想,你這金銀珠寶不敢戴在手上,戴在手上香有一土匪把你手砍掉,太危險了,不敢戴在手上;又不放在家裡放在家裡又怕小偷來偷,怕強盜來搶,只好放在保險箱,一個星期到這里來摸一摸看一看,這就算是你的?我說所有天下那些銀樓都是我的,我去,「拿出來,我摸摸看看!給我收好!」那不都是我的嗎?你說那個人愚痴到什麼程度!真的沒有智慧。謝道蓮前年過世了。人不覺悟有什麼法子?收藏這些東西,手上摸摸的時候還有一點感觸,現在有許多人在銀行存款,連鈔票都看不到,每天看到什麼?帳單上阿拉數字,比那個珠寶還假、還不如,珠寶還可以摸一下,阿拉伯字摸都不能摸。所以有能力、有機會多做好事,不要把錢藏在那個地方,不要去金銀珠寶,不要搞這些東西

  佛告訴我們,你能夠統統舍盡,你念念都稱性,自性裡面的財寶無有窮盡,無量無邊。凡夫可憐,迷失自性,所以自性財寶絲毫都拿不出來,那隻好去打臨時工,去討生活,過這個苦日子。佛真的是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只要我們真正肯依教奉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得自在。一切放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做給我們看,我們要相信。現在澳洲土著他們也在表演給我們看,美國有個醫生去訪問他們,跟他在一過了個月生活,以後回到美國,聽說現在寫成三本書,介紹他們完全跟大自然相應,他們的生活真正是自在快樂。他們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從報導裡面看,他們一生從來沒有做過傷害一切眾生事情,連這個念頭都沒有。為什麼他們能做到,我們做不到?他們還沒有學佛,沒有學佛的人,他知道,他能做到;我們學了佛,做不到。佛都給我們講了,不是沒有說,說得很多,說得很清楚、說得很詳細。我們要怎樣報佛恩?只有依教奉行。

  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七寶、這些物質,他們排列的方程式不是人為的,自自然都是這樣高密度的組成,與我們起心動念還是有關係。我們這個世間物質排列的方式、結構,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種思想干擾它們、影響它們,我們的思想就是波動,這個波動干擾了它們。如果沒有任何干擾,唯心所現的決定都是珍寶不思議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不好思想干擾,可以說他們是以無漏清凈心所現的。我們這個世界是以「業惑」所感的,這個說法佛學的名詞,我們現在人不太好懂,我們還是講思想波的干擾,大家好懂。西方世界人心清凈、都平等,所以它是清凈平等覺這樣好的波動,造成物質環境都是自然七寶。七不是個數字,是代表圓滿,七的來源是我們中國人講四方、上下、中間,這就全都說到了,七是代表圓滿。西方世界無論什麼樣的物質都是圓滿的,都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一定要懂得「境隨心轉」、「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給我們說了這些大道理。

  『黃金為地』,《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西方世界黃金為地,實際上《觀無量壽佛經》上講得清楚,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的,佛經上講琉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綠色透明的玉,所以西方世界的地,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心,透明的。黃金是鋪在地面,鋪路用的,像我們這個佛堂當中鋪上紅的毯子,在西方世界鋪路是用黃金做地面的。一般這個七寶我們在經上讀到,是西方世界的建築材料,他們所建築的房子都是七寶造成的。七寶是建築材料,大地琉璃翡翠,而且奇妙;我們這邊的七寶非常堅硬,所以它的用途就很有限,西方世界七寶柔軟就像我們身上穿的布料子一樣,黃金也可以做衣服穿,白銀也可以做衣服穿,它是軟的,它不是硬的,琉璃、翡翠都是軟的。一切法隨心想生,那邊不需要製作,你起心動念,外面物質隨你心念起變化,這是科學家所夢想的:哪一天所有一機器的操作不需要用按鈕,我們一動念頭,它就能聽話了。科學家現在有這個想法還沒有辦法做到,西方世界早已經做到。往年我在美國講這個經的時候,聽眾當中許許多多學高科技的,我有一年在舊金山講經,聽眾裡面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學位,我勸這些學高科技博士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那邊是科技的頂峰、尖峰,我們這邊的科技跟他比很幼稚,應當到極樂世界去留學。阿彌陀佛是宇宙之間最偉大的科學家,能將一切物質隨心所欲變化,不要去勞動。

  『寬廣平正,不可限極』,這個要講到理,心凈則土凈,心平則地平,心地平等大地就平正。舊金山那個地方,我第一次去,在街道上走了一走,回來就告訴一些同修們,這個地方不能住,什麼原因?這個地方人心非常不平,他說為什麼?因為地不平。舊金山的地不平,人心怎麼能平?人心不平,招來的災難是地震;貪心的是水災、水患;瞋恚感應的是火災;愚痴感應的是風災。所以不可以自然災害與我們的起心動念沒有關係那就錯了,那佛在經上「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怎麼能講得通?「一切法從心想生」怎麼能講得通?所以依報環境跟居住在那個地方眾生有密切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用現在科學家講的,就是居住這個地方有情眾生,他們起心動念所發射出來的心波,心波的力量比電磁波還要大。

  我們看看澳洲這個地方,最近這幾年澳洲去的次數多,澳洲沒有高山,山有,不高,一般都是很廣大的平原。我們到那裡去一看,佛經上一講,這個地方地平,人心平。澳洲大人稀,它的土地面積差不多像中國大陸、像美國大陸那麼大,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澳洲同樣這么大的面積,只有一千九百萬人,人很少,所以人都很厚道;因為人少了人與人相見都很親切,沒有競爭這一點很難得。世界兩次大戰,澳洲沒有波及,現在的人心風氣都很善良,大概是我們現前地球上最後的一塊凈土,所以澳洲人非常珍惜。他們雖然礦產資源很豐富,他不願意開采,為什麼?怕破壞他現在居住的環境,所以依舊是農業國家,他的農民都非常富有。我們中國人聽到農民一定是很清苦的,澳洲是富農。我也住在澳洲的鄉村,我的鄰居都是農夫,他們不但有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而且很多農夫都有自己的飛機,一問的時候都是百萬富農,他們人少,耕種的面積很大,完全用機械化,所以農夫一定要有飛機飛機播種、飛機噴灑農葯,他農藥用的分量很少,所以他的農產品非常豐富,銷到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都是富農。我們新加坡許多蔬菜都是澳洲進口的,我參觀過他們的農場,參觀過他們的菜園,所以佛在經上說的這些話,我們在世界各個地區去旅遊,仔細去觀察,拿佛經來對照,很有趣味。

  昨天馬來西亞有一慈悲雜誌社,他們來了三個人來訪問,一共問我七個問題,我用一個半小時給他解答。七個問題:第一個是護生,第二個是放生,第三個是自殺,第四個是墮胎,問我這四個問題。最後講到墮胎,這樁事情我很留意,因為我每到一個地區,這個地區社會安不安定,社會有沒有問題,我從什麼地方看?我從家庭看,家庭從什麼地方看?從夫妻看。如果這個地方離婚率很高,這個社會動亂,這個社會有問題,不適合居住。如果這個地方離婚率很低,這個地方社會好,這個地方社會和樂利,我們可以考慮在這里建道場,可以在這地方建立事業。所以要選擇,現在一般人講風水,我們不需要風水先生來看風水,我們選擇什麼?山川壯麗,大地平正,居民厚道,人與人之間有愛心,彼此互相尊重,彼此互相合作,家庭和睦這是最根本這是我們所選擇的對象

  我為什麼不選擇在大都市?大都市非常不適合修心養道,為什麼?誘惑太多幾個人禁得起誘惑?永惺法師香港幾次佛學院都沒有辦成功,我去看過他,他告訴我沒有辦法,招到的學生兩個月就被社會誘惑走了,走上名聞利養,不肯讀書,讀書很辛苦。在香港趕經懺做佛事一個月至少可以賺兩三萬港幣,他看到有這么多的利潤,他就下海賺一筆錢之後回到中國他就變成富僧,所以佛學院都失敗了。我想這個事情葉小文局長知道,他到新加坡來看看,新加坡也是花花世界,看我們辦這個培訓班,他有一次問我他說:「法師你怎麼樣管學生?在這個花花世界你怎麼樣管學生不被誘惑?」我說我不要管,管太操心了,管他幹什麼!他很詑異,我就告訴他,我給學生訂了很多功課,他要是認真做那些功課,人家請他到外面去玩,他都不敢去,為什麼?他去玩一天,回來就趕不上功課兩個星期趕不上,我們這里的辦法就請他回國,不能不認真。當然我們選擇的環境愈是清凈愈好,所以建這個學校,在澳洲學校多半都建在森林裡面,即使都市也是在都市的郊區,在森林裡面,環境非常優美。我們佛教道場,我相信應當跟都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現在交通狀況,能保持半小時的車程是最理想的,半小時的車程。建築在鄉下好,遠離都市,對於我們修心養道有很大的利益

  總結裡面,『微妙奇麗,清凈莊嚴』。妙是很難想像的,稱之為妙,不可思議。「微妙」,那是妙中之妙,稱微妙。「奇麗」,麗是美麗,奇是奇特,這種美麗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形容得出來的,不是言語文字所能夠形容的。「清凈莊嚴」這句非常重要,清凈,永遠離開污染;莊嚴,就是具足無量德能,這是智慧清凈心變現出來的境界莊嚴佛事。古德說,能生的是清凈心,所生、所變現出來的依正莊嚴哪有清凈道理!歸根結柢還在一清凈心,根源是在清凈心,所以經題稱「清凈平等覺」,這是因;前面一半「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無量壽莊嚴」這個果從哪裡來的?是從清凈平等覺」變現出來的。

  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想想就曉得,今天世界人心極不清凈,濁惡到極處,濁惡得令人可怕,所以依報與正報,用現在人來講,充滿了危機其他的宗教,我們看到基督教、天主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都講到世界末日,現在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人心,彷佛就是世界末日的預兆,天災人禍會有空前的大劫難。只有真正少數覺悟的人,縱然我們不能幫助社會大眾,至少要幫助自己,如何安全、安穩的度過這個劫難佛法幫我們很大的忙。由此可知,佛不能不學,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不能不學佛,不能不認真的學佛,我們自己走出一條生路,然後全心全力幫助社會大眾。只要我們自己發的心純正,就有感應,自自然感應諸佛菩薩護念、諸佛菩薩加持,也自自然感應到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善心人士,我們同心同力來做挽救劫難工作從哪裡做起?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人做起,沒有大量弘法的人才佛法雖好,沒有人介紹,大家不知道,所以一切都要從培養人才下手。

  我們來到新加坡,遇到這樣殊勝緣分,李木源居士辦弘法人才培訓班,這是一個開始,雖然是短期的訓練,第五屆剛剛畢業,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鼓舞了我們的志願,我們會接著非常認真努力把這樁事情做好,希望這個劫難能化解,希望這個災難能夠推遲。如果我們這個世間人心都平了,人心都向善,我們這個世界也會變成極樂世界,事在人為,要大家共同努力。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七集)  2001/7/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7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二面倒數第五行,科題是「問答釋義」,請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這個經文緊接著前面而來的,前面佛說過,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乃至於鐵圍、須彌土石等山。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就提出這個問題假如西方極樂世界果然沒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王天、忉利天,住在哪裡?這個問題實在講阿難尊者代我們問的,因為我們聽佛講經聽久了,佛告訴我們,一切諸佛剎土之構成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像一個單位世界以一座須彌山為中心,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須彌山的山腰、山的當中,是四王天居住的處所須彌山頂是忉利天居住的地方。欲界六層天這兩層叫地居天,沒有離開地面,夜摩以上就是空居天。我們常常聽佛這么說,於是產生所知障,分別執著這些境界,所以才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我們看佛的答覆: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世尊沒有直接答覆他,反過來問他。夜摩天、兜率天,上面還有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屬於欲界;欲界再往上面去,色界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初禪到三禪每一個階段都是三層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有九層天,色界總共有十八層天;再往上面去無色界有四層天,所以三界總共有二十八層天。夜摩以上不依靠地居,佛反過來問他,依什麼而住?阿難答得很好:『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業是什麼意思?古大德給它下了一個定義,「造作」名業。造作通常分為三大類。我們一切眾生每天的造作就沒有辦法統計,如果說我們一生的造作,再加上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造作,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所造的業,如果這個業要有形相的話,這是舉一個眾生無量劫來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個比喻過分,確確實實是真的。

  造作哪會有這么多?我們只要看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就能想像得到。衛仲達才三十幾歲的人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一生造作善惡的檔案拿出來,判官把檔案拿出來了,造作惡的檔案把整個大殿都擺滿了,造作善的檔案只有一卷,閻羅王看到很生氣,吩咐判官把他善惡檔案秤一秤,結果這一秤,他造作堆滿大殿那些檔案反而輕,這一卷善反而重,閻羅王的臉色也就轉變了。衛仲達就問閻羅王他說:「我年歲才三十幾歲,我造惡哪裡會造這么多?是不是你們記錄有錯誤?」閻羅王告訴他,他說造業不必等你有行為,你念頭才動,檔案記錄裡頭已經入檔,比現在的電腦還要進步。業包括我們起心動念,一個不善的念頭,雖然沒有行為,阿賴耶識里已經是業習種子,非常可怕。衛仲達就問:「那一卷善,那善到底是什麼?」閻羅王告訴他,善只是一個奏摺而已,勸導皇帝不要興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他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皇帝也沒聽」。「皇帝要是聽,你的福報更大你做這樁事情是發於誠心的,沒有自私自利不為名聞利養,是為社會廣大的群眾,出於真心,所以這個善的力量大!」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正如佛在經典所說的,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雖多、雖重,不怕,怕的是不能夠真心悔改,真誠心悔改,從今而後斷惡修善,決定能夠彌補。人只要肯回頭,真正回頭、徹底回頭,就與佛心相應,就能得到諸佛菩薩加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分,這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所以我們造業,佛在經典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身業,身體動作;第二是言語;第三是念頭念頭造得最多,連晚上睡覺會作夢作夢是在造業,你就想到這個事情多麼可怕!一般人常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由此可知,我們真正講修行,修的是什麼?無非是把錯誤想法看法修正過來,錯誤的說法、錯誤作法,能夠把這四個方面修正過來,這叫真正修行,不再造惡業了。

  善惡標準,佛在所有經論裡面都講到,專門教導初學的有《十善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給我們善惡標準。專門對出家人所講的標準,除戒律之外,《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在《大寶積經》裡面,這部經佛是專門為出家人所說,特別是末法時期出家人,造作許許多多不如法事情,不善的事情,自己茫然不覺。這部經過去我們講過三遍,留有錄像帶、光碟,好像在中國大陸有同修依照錄音帶把它寫成書,這是世尊教導我們的。在中國印光法師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準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提出這樣的教學,深深符合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很容易接受,印祖一生極力提倡。現在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我們修凈宗的同學應當接著印祖的遺志,真正去做法利生、續佛慧命,要把印祖這個教誨發揚光大,確實能夠挽救社會,能夠挽救末日災難。我們學佛四眾同修對於經教,對於祖師提倡的,都應當熟讀,都應當認真學習,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決定得利益、決定得受用。

  這是說明造善就叫善業,造惡就叫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阿難在此地講「不思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不思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此我們常常聽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痴,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沒用處,也無濟於事。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認清因果報應事實真相。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安士全書》裡面,幾乎每一條之下都引用很多的例子來做證明。《感應篇彙編》不是一個人寫的,在過去有很多次的增編。如果我們同學中有有心的人,很可以搜集現代的一些公案,你們在報紙雜誌裡面所看到的這些因果報應報導,可以增補在《感應篇》裡面,將來再印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現代所發生的,許許多多在外國發生的,這樣更能啟發大眾信心。這個事情決定不是迷信它是事實,我們萬萬不能夠疏忽,所以在起心動之處,就要回頭。

  尤其是發心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一定要知道往生條件是些什麼,你有沒有具備?往生條件實在講,最具體的就是在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講善惡標準,跟《十善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跟印祖所講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完全相同,我們不能疏忽。業障現前的時候,念經沒有用,念經消不了業障,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這才管用,這樣才能消業障。諸位一定要懂得,決定不是說業障現前,念幾部經,求佛菩薩保佑,這是迷信,經是佛菩薩講的,你再念回去給他聽,哪有這種道理!我在講台上講的這些錄像帶,我自己看都不看,我都不想看我所講的東西,佛菩薩會聽他講的經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看到你依教奉行,真的回頭是岸,那歡喜;所以你在菩薩面前念經,佛菩薩搖頭,你搞錯了!一定要明理,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叮嚀、囑咐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就是要做到、表演,《無量壽經》所講的道理、所有的教訓,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全把它做到,這個佛歡喜!有人向你請教,你能把它說得很清楚、說得很透徹,叫那個聽的人斷疑生信,也能夠向你學習,這個佛才真正歡喜。所以千萬不能造惡業惡業這個業習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永遠不會消失,什麼時候遇緣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就是果報現前。

  在這地方附帶的勸勉同學們,如果是福報現前,決定不要享受,為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很容易就享完,享完以後怎麼辦?我們很冷靜、很仔細的觀察我們周邊的一些人物,這個社會上得大福報的人,得的富貴、得的財富,你仔細看看這些人,我們清楚,他今天擁有這個富貴福報都是前世所修的善因,可是一享受的時候,他就不再修善,他就不能再修因。縱然他在社會上也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我們明了都是一些小善,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們做了很多,每年也拿幾千萬去做,統統做的是小善。怎麼曉得它是小善?《了凡四訓》裡面有個故事,說有一年輕的女孩子,家境非常清苦,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身上僅有兩文錢,拿出來供養三寶住持和尚親自給她迴向。到以後她發達,作王妃,又到這個寺廟來,帶千金來供養三寶,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就可以了。她非常驚訝,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過去你的兩文錢出自於真心,那個功德大,我不親自給你迴向,對不起你;現在你帶的金錢雖然多,你的心沒有以前那樣的真誠,所以布施的錢雖然多,福報很小,我徒弟給你迴向,夠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什麼叫修大福?真誠心,凡是大富大貴人家做這些好事,所修的都是小福,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心,吩咐下面的人,「不錯,這是好事情,你們去替我辦。」佛在經上講,親手去布施,誠誠懇懇,那個福報就大。

  從事上來講,現代的社會病在什麼地方?最嚴重的病在哪裡?現在社會普遍失去聖賢教誨,全世界教育再發達,科技的教育、工商教育、經貿的教育,人學了這些東西,他有能力社會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那不就變成戰爭了?所以這種發展的趨勢到最後,那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這個世界很危險,天災人禍哪一天沒有?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傷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非常可怕!於是我們曉得,今天社會大眾身口意三業都不善,這還得了嗎?我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在這時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業,是提倡倫理道德教育,是要發揚光大宗教神聖的教學,這個功德一大你做成功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做不成功,也像衛仲達那一小卷一樣,決定抵得過你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我們深深相信,一絲毫疑惑沒有。

  在新加坡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這些年大量的在提倡弘法利生,提供講堂,請法師來講經說法,辦弘法人才培訓班,培養弘法繼起人才,這個功德果報不可思議!無論他過去今生造作多少的不善業,這兩樁事情善行把他那個不善都蓋過了,我們相信。衛仲達的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許多古書筆記裡面都看到,可見得他這個事情流傳得很廣,所以我們要珍重,要認真努力來學習,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我們這一人生的大事。上一個星期天居士林開林友大會,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參加,我想在座有不少同修也曾參與這個大會,他邀我講幾句話我跟林友們提出三樁事情第一個人生目的,第二個是人生意義,第三個是人生價值。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把這三樁事情疏忽了,我們這一次到人間就白來一趟,古人所講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來了,糊裡糊塗去了你說多可惜!我們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究竟是來幹什麼的?目的何在?這個問題很難答覆。你看看這個社會上,我們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財富,天天想發財,忙得不亦樂乎,難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來發財的嗎?這個目的不是真的。縱然你的財富真的發了,你得到億萬,成了億萬富翁你有沒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帶不去,全都落空了,你有再多的產業,全部都要給別人。如果人生以這個為目標,那真是愚痴到了極處,比不上澳洲土著。澳洲土著他們人生目標是什麼?快樂,他們追求幸福快樂,這還能講得過去。

  我們學佛之後,這才真正明了,佛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們生活目標是什麼?給諸位說,「學習」。生活努力目標是一生都在學習,生生世世在學習,學就是覺,我們這才曉得人生正確目標方向是求覺悟,不斷把自己的覺性向上提升,這個目標純正。在大乘佛法裡面,我們今天求的是什麼?求覺,這一覺悟就是菩薩就不凡夫,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再求覺悟提升到二信位,不斷的求覺悟,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覺、妙覺,到最後成佛。佛是什麼?究竟圓滿的大覺,這個目標純正。求覺悟的人決定不墮三途,果然證得圓教初信菩薩的果位,脫離六道輪迴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不但說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也有指望,這個指望絕不落空。我們有沒有確定自己的方向目標?

  人生意義何在?意義就是要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儒家講「仁者無敵」。你在一生當中,心裡面對一切人、一切眾生沒有絲毫怨恨念頭,你這一生過得有意義;你還冤家對頭那就很糟糕。怎樣才能做到這個境界?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你才有能力化敵為友。末後我們講到人生價值何在?在佛法裡面講人生真正的價值,就是在「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個價值真實的,決定不落空,這是真實功德,不會隨我們死亡而消滅。世間一切有為法,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聰明人要為帶得去的去努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功德可以帶得去的。由此可知,人生在世不能不做好事,一定要知道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定有惡報修行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科技發達,物質文明不斷的在提升、在進步,道德滅了,所以有無想像災難發生修行特別是對我們來講,環境影響很大,不受環境影響,那是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不是我們。所以在唐朝時代馬祖百丈兩位大德,他們是禪宗第八代,我們一般俗話說,惠能大師徒孫,提倡叢林中國叢林制度是他兩位發起建立的,那真是無量無邊的大功德

  「叢林」就是辦學校,提倡大家在一起共修,叢林的特色是提供我們完善修學的環境。一般凡夫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業障深重的人叢林裡面住上三年、五年就有相當可觀的成就,什麼原因?佛法的薰陶,這裡面解行相應,定慧等持。解門是研教,深入經藏,深解義趣,解門在這上下功夫;行門,到了末法時期,行門大概只剩下兩種,一種是念佛,一種是參禪。現在講修行,真的不歸於禪就歸於凈,所以叢林裡面有禪堂、有念佛堂,喜歡念佛念佛堂,喜歡參禪進禪堂都有老師在指導。這個制度到今天差不多有一千四百年,在近代這一個世紀裡面,修行確實已經是有名無實。上一個世紀初,禪宗真正修禪的道場好像只有金山高旻寺,真正念佛堂大概只有印光大師靈岩山的道場,所以密集薰修的這種機緣,我們無處可求。可是要想成就大眾,又非此不可。我在學佛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他曾經多次的告訴我佛法要興、要想復興,非叢林制度不可,他非常重視。叢林制度在今天來講,就是辦學校、辦教育,而學校教育一定要用古德叢林精神,如果像現在一般的學校,那個沒有用,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辦佛學院,要辦佛教大學這就是古時候所說叢林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它裡面的執事跟現在學校是相同的,現在學校有教務、有訓導、有總務,叢林制度也分這三個項目,但是它不叫教務,它叫首座首座和尚就是教務長,維那和尚就是訓導長,監院就是總務長,執事他們的工作相同,名稱不相同而已,確確實實是大學

  叢林精神就是密集的薰修,每天研究教理八個小時,這裡麵包括聽經,聽老師講經,研究討論,每天功課小時;另外修行八個小時,這八個小時或者是參禪,或者是念佛,每天十六個小時。我們希望辦佛學院、希望辦佛教大學,我們的教學制度決定採取叢林的老規矩、老辦法,確實幫助同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會有成就。我們有這一點真誠心,希望成就自己,希望成就別人。所以現在我們在澳洲有了這個機緣,我們向政府立案,政府同意我們辦一個「凈宗學院」,我們凈宗學院朝這一方向目標努力四眾同修將來在這裡面修學,最重要你要「真干」,常住寺務方面的這些事情盡量的免除,絕不讓我們同學去做。廚房的工作、清潔環境工作,乃至於同學們自己寮房,整理寮房、換洗衣服,我都不讓你去做我要工人。我們請工人給待遇的,我們雇澳洲人來替我們做,我是想到澳洲有很多旅館雇的這些服務生,我給他們同樣的待遇,請這些服務人員給我們服務,我們自己對於這些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每天把十六個小時功課給我做好,這個重要!這樣才能成就。現在這樣修學的環境,在海內外已經沒有了,我們有這個緣分,現在也有這個條件,創造一個環境

  我們建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我們心目當中是一個示範道場,修學的時間不是六個月,六個月成就不了,那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無濟於事。我們訂的時間是九年,分三個階段,普通班兩年,正科班三年,研究班四年,總共九年畢業。進入這個學院,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安心在這里住九年。儒家《學記》裡面所謂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希望經過這么長的訓練,將來可以在全世界法利生。如果有機緣,你們可以辦學,續佛慧命。學校道場道場學校,恢復佛教教學的本來面目。這個訊息才透出來,就有一些熱心人士響應,我們冷靜觀察,緣成熟了,我們一定要做這是諸佛菩薩加持諸佛菩薩給我們機會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好,才能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否則的話,我們每天念迴向偈,念得冷汗直冒。「願以此功德」,我們拿什麼功德?功德在哪裡?天天在念「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拿什麼功德?這樣的薰修,果德不可思議

  我們可以看到陳光別老林長的故事陳老居士晚年生病在家裡面休養,這是他的一個無比殊勝機會。他把一切工作放下,每天聽經,我們講經的錄像帶全部搬到他家裡,每天聽八個小時。我到他家裡去看過,他把他電視放在他的床角,他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看到了,每天看八個小時四年的薰習,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除了聽經之外,他就念佛,幾幾乎乎到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這樣密集的薰修,四年下來,不到四年,兩年的時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極樂世界。李木源告訴他不行,你不能走,你走了之後,居士林就沒有辦法,沒有人維持了。老居士就說:「好吧!那就再等兩年吧!」果然是等了兩年。往生前三個月,他的兒子媳婦告訴我,老居士有一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看到也不敢問他,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了。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走得那麼樣的安詳,那麼好的瑞相,我們親眼看到的。四年時間,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往生自在了,所以我相信他兩年就成就了,他跟李木源居士說明他想往生,那個時候他就有把握了。李居士讓他再住世兩年,讓居士林換屆穩定下來,李木源居士的聲望兩年當中向上提升了。

  由這個事實我們來觀察,如果我們佛學要用這種方法來教學,九年的制度,哪一個不成就?個個成就!九年畢業的時候,諸位同學可以說都是再來人,為什麼?生死自在往生極樂世界自己有把握,隨時可以去得了;再以大慈悲心,我們把身體在這世間普度眾生,正是小乘經裡面常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個時候自在,多麼圓滿!我們今天如果有這種環境、有這種條件,確確實實能夠達到「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廣度眾生

  我們從這么多年學習觀察,我們有了信心,我們深信三寶加持眾生有福眾生劫難固然是一個事實,可是佛常講,眾生是有災難,佛菩薩在這世間愈多;造作罪業眾生,要不仗這些再來人的福報,這個世間不堪設想。哪些是再來人?我們深深相信,將來能夠參與這個道場在這道場修行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再來人,到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業因果報的理跟事,我們決定要深信不疑,再看下面經文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就看這兩句這是世尊給我們說明什麼叫不思議業』,哪些是「不思議業」。一開端佛徵問阿難尊者,叫著阿難尊者問他:「你知不知道?」阿難沒有回答,佛也不希望他回答。佛接著就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

  實在講佛講了這一句,「汝身」,「汝」就是指阿難,你的身,身也包括心,你的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諸位想想看,這裡面含些什麼意思?佛叫著阿難對他說,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代表,那個意思就是講,我們自己這個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話裡頭有話,用意深廣無盡。果報是指過去所造的一切善惡業,感得的結果跟回報,這裡面是相宗所說的「引業」、「滿業」,引業感得的是果,滿業所感的是報。引、引導,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我們大家現在都在人道都得的是人身,這個業是共同的,是什麼業?佛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業,過去我們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功德引導我們到世間得這個果、得這個身,身是果報。雖然我們人人都是一個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你享受的不相同,貧富貴賤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果報,是什麼果報?你所造的善、不善業,這在相宗裡面稱為滿業。我們的引業不錯,引導我們到人間來,滿業不好,過去生中造的善太少,惡太多,所以我們這一生生活很不如意。不但是一個人不如意,大多數人都不如意,諺語所謂:「世間事不如人意常八九」,能夠滿意的只一二樁事情,不滿意的事情要佔十之八九,這什麼原因?分明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所做的善少惡多,這很有道理

  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心動念離不開八識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心所就是心裡起用。惡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肯定是善少惡多,善的力量弱,惡的力量強大。果報現前的時候,佛在經上常講,「強者先牽」,力量強的先受報,那我們是惡的力量強,先受不善的果報道理在此地。我們不是沒有善業,善的力量弱。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我們那個善業提前來報?行,只要你懂得就行。如何提前?把你的善業,要知道業因它要沒有緣不起現行,你努力培養善的緣,你有善的因加上善的緣,善的果報就現前。這個道理事實,《了凡四訓》裡面就顯示出來了,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的,根本的原理就在此地;《俞凈意遇灶神記》,灶神爺點化他,原理原則也在此地。有沒有效應?有,效應太明顯了,尤其是俞凈意的效應超過袁了凡。所以命運是自己鑄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這裡頭的原理原則,懂得改造的方法,我們可以把過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果報中止。諸位要知道消滅是不可能的,可以把它止住,可以把過去生中造的少分善業提前,讓它形成這個報應,這個方法是斷惡修善。真正覺悟了,讓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修正成純凈、純善,這樣你就把你過去生中造的那些少分善變成大善,可以把過去生中累積那些惡統統蓋覆住,不是做不到。

  為什麼我們做起來這么難?難的原因是你對於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認識得不夠,你了解得不夠徹底;真的明白、了解,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