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166-170集1998-2006年)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八面第四行,第二段徵釋贊意。我們把經文一遍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凈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這一經文跟我們說明,十方諸佛讚歎極樂世界依正庄嚴真正的用意在哪裡。經文不長,可是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何以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為什麼,這是一句問話,為什麼。『欲令他方』,他方是極樂世界以外的都是他方。極樂世界以外的,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眾生』。這個眾生是講九法界眾生,從菩薩到緣覺、聲聞,一直到餓鬼畜生地獄,統統都包括在其中,這所有眾生

  『聞彼佛名』,「彼佛」就是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名號誰知道?十方諸佛替他宣傳,十方諸佛替我們大家介紹,這個介紹就是為我們講這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切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恆順眾生,講無量無邊的經論、無量無邊的法門,各個不相同,每個地方眾生根性不一樣,各個不相同;但是一定會講這三部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一定會講。無論哪一尊佛,就是說這三部經是一定會講的,其他經那倒不一定,要看眾生根性。因此阿彌陀佛名號,十方世界有一眾生都有機會聽到。

  聽到這是緣,緣有了。緣有四種緣,這是經論裡面佛跟我們講四緣生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發生,總離不開四種緣,第一種是親因緣,第二種是所緣緣,第三種是無間緣。這三種都是我們自身的,我們自己本身具備的,最後一種叫增上緣那是外面幫助的,這就不一樣。增上緣,現在我們知道,能夠聽到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增上緣大概是九法界有一眾生都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都在宣揚,所以這個緣太殊勝了。為什麼不能往生那就是我們本身的緣,我們本身有沒有親因緣。親因緣是過去生中有沒有種這個善根,這才是我們的親因緣。過去生中沒有種善根,現在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善根就種了。善根現在種,現在很難結果,所以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都是多生多劫修成的,這不是短時間。所以信願行是累劫所修的,我們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後,如果能夠把它掌握住,緊緊抓住,我們這一生肯定就開花結果,就會成就,所以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

  黃念祖老居士這一經文裡面,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註解,注得非常之好。我們跟他也是非常有緣分,我們能夠讀到的書,能夠聽到他的教誨,這些都是希有因緣。有了緣,最重要的是你要能信。你聽了凈土三經之後,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不相信?如果聽了,「這個大概是神話、寓言,未必是真的」,你說你有沒有善根善根是有的,善根太薄了,不深,所以生不起信心。如果要沒有善根這一生當中你沒機會聽到,凡是聽到的,過去生中都有善根,這很不可思議

  善根深厚的,聽了就生歡喜心、就相信。信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這個很重要。信,不能理解,你的信心堅定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動搖。我們特別是生活在現在這時代,無論是順境逆境都很容易被淘汰掉。順境裡面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把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忽略了;逆境容易生瞋恚心,念念總感覺得這個世間不平,怨氣、抱怨,這個東西也是嚴重的障礙都是障礙我們這一成就的。所以現前這個世界障緣太多。什麼人才能夠在這環境裡面不受障礙?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這個人才能成功。這在佛法裡面講是大善根,很深厚的善根,他一接觸他相信,一聽,這個經文一讀他就明了,生清凈心。《金剛經上講得好,「信心清凈,則生實相」。實相是般若智慧真實智慧清凈才能夠真實智慧真實智慧你才能解,你解得深,你解得廣,當然得受用。

  諸佛如來阿彌陀佛一樣的慈悲,都希望每個眾生聽到彌陀名號都能夠生信發願,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佛心,佛的願。這一段實在講就是四十八願第十八願的成就,十八願是聞名一定得生,這在理論上講一點都不錯,決定得生。但是什麼時候得生可不一定,有的人這一就得生,有的人來生、後生,甚至於無量劫以後才會往生這是什麼原因?這都是緣的不同,總在遇緣不同。由此可知,一切眾生,說實在的話,這前面講,我們上一堂課講我們要學諸佛如來誠實言,這很重要。跟諸位要說誠實言,人的一生、一切眾生的一生,什麼最重要念佛往生最重要,沒有比這樁事情更重要的。凡是與這一樁大事情相違背的、有障礙的,我們要知道遠離;凡是對這樁事情有幫助的,我們要懂得親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要完成這一樁大事情,其餘的不足以為道。

  世間名聞利養,假的,五欲六塵也是假的,記住《金剛經》上的教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這個身體也是假的。我剛剛進門的時候,有一同修來看我,說他有業障,常常感覺到人要剖他的胸膛,他很恐懼這是什麼回事情?確確實實業障現前。我們要怎樣對待這個事實?不要恐懼。真正學佛的人知道,任何一個眾生沒有生死,身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靈性是自己,身不是自己。我造作的罪業,這個罪業要消。你罪業要是不消,罪業是障礙,叫業障你要消罪業。你做了好多好事,做了好多善事這是福,福也要消,你要不消,它也障礙你。所以禍跟福沒有兩樣,無非是消業障而已。福報現前是消福、消善業,三惡道是消惡業,統統是消業障的。業障消除,你的真如本性就現前。

  業障很難消除,原因在哪裡?享福的時候生貪戀心,又造業了。遇到一些災難的時候起怨恨心,所以你的業障永遠消不掉,消的時候又造了。聰明人要懂得消的時候不能造,善福現前的時候,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災禍現前的時候,小的災禍,人家毀謗我、侮辱我、障礙我,這是小的,大的是殺害我,沒有絲毫怨恨心,這叫真正消掉。你看看《金剛經》上舉的例子,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有一絲毫怨恨這是樣子給我們看的。那麼重大的侮辱傷害,你看一點怨恨心沒有,他的業障消盡,消盡了成佛你說歌利王好不好?真好!歌利王要不是那個態度對待他,把他業障消盡,他成不了佛。所以菩薩是個明白人,對於歌利王感恩戴德。他發願:我將來成佛,我第一個來度你。那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以前那個歌利王害他的,就是憍陳如尊者釋迦牟尼佛說話算話,他成佛第一個的是憍陳如尊者這是感恩報恩。

  所以覺悟之後,你永遠生活感恩世界你說你多歡喜。無論什麼境界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永遠是感恩的心,永遠是平等的心,永遠是清凈心。所以你的心清凈,生智慧、生歡喜,法喜充滿。受災難還是法喜充滿,那個喜悅是從自性、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與外頭境界不相干。我們學佛,如果連這一點都沒學到,那就錯了,那叫白學了。所以每堂課你總要學一點東西帶回去,你這一堂課沒有白來。

  修行一定是從妄語下手,就是前面講的說誠實言。說誠實言不吃虧。別人騙我,我不騙人,表面上看到是我們吃虧、上當了,其實我們一點虧都沒吃,為什麼?靈性提升了。我們講是道德提升了,你在道德上加分,你在物質上、名聞利養上是不是被扣分?可能現前看起來好像是扣分,再過幾天不斷給你加分,這就是善有善報。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但是得的善果,你要曉得那善果不能有愛心、不能有傲慢心,一有你又在造業了。這是一切眾生累劫以來,想消業障總是消得不幹凈,總是消不了,原因在此地;也就是你沒有看破,你沒放下。真正看破放下的人才能說得上是積功累德,每天在累積的是功德,不是福報,不是業障,累積的是功德

  『發清凈心,憶念受持』,這是我們這一堂課要認真學習的。什麼叫清凈心?清凈心就是不受染污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境界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就想控制、想佔有、想支配。控制、佔有、支配是造業,你就造業了,業就造成障礙,所以叫業障;你的真心清凈的,本來是清凈的,所以你的真心不凈了,被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就起瞋恚。很難,非常非常之難!所以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被外面環境影響。

  現在人講影響,佛法裡面講所轉,你不能被環境所轉。現在我們講被境界所轉,還有很多人聽不懂,我們用現代的話,你還會受影響你就錯了。怎樣做?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環境當中不受影響,永遠保持自己的清凈平等覺,那就對了。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相當之難,什麼原因?我們的習氣太深,這個習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無量劫養成的。無量劫養成的習氣,在這一生當中想把它斷除,真是談何容易!這是事實。可是我們如果真的要做,能不能做到?那肯定能做到,問題就是你有沒有真正的決心、毅力要把煩惱習氣放下。這個不問別人,問自己。果然真正有這種決心毅力,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這個事情不是求人,求人很難,人家未必同意答應你,這求自己!

  所以只要肯,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凈宗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失掉的。你真正肯。真正肯你就要把往生障礙排除,哪些障礙經典所說都是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經典上統統相應,那怎麼會不往生?所以天天讀經,讀經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檢查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做到沒有?經上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過失?天天讀經,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檢點,這叫用功、真修行這就是上講的「憶念受持」。

  務必使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心,願是一樣的願,言是一樣的言,行是一樣的行,心願言行阿彌陀佛都相應。古德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哪有成佛道理!理我們要懂,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的去做,不要去胡思亂想。為什麼?胡思亂想都是輪迴業。你想善,生三善道,你想惡,墮三惡道,總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教我們憶佛念佛。我們想什麼?又不能不想,不想做不到。所以把這個想換一換,換西方極樂世界,換阿彌陀佛,我們天天想佛,天天想極樂世界,心想事成,就成功了。

  念不是在頭上你看看我們中國文字,這個念字,念是什麼?今心,就是現在的這個心,心上就叫做念,不是口裡頭有。口裡頭有,心裡頭沒有,那個不行,有口無心,決定不能往生;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決定不能往生往生是你心裡頭真的有佛,真的有極樂世界真有佛、真有極樂世界你要不天天讀經怎麼行?不但要讀經,古來祖師大德這些註疏要看,你的印象才深。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現在要回家,回家對於家裡狀況一無所知你就不去。你總得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能回得了家。念念都想到回家,就是你心裡頭真有了。

  這個事情不好講,講的時候不容易懂。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諸位細心去想想。早年,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農曆年),我在台北,那個時候還在華藏圖書館,有一位居士到圖書館來給我拜年,告訴我她說法師我這幾年念佛功夫很得力,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你們想想這是什麼意思?她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了,統統放下了,心上孫子。她不是口裡孫子孫子孫子,不是這么念法,她不是念的,她心裡頭真有;無論在什麼時候,起心動念她沒有把孫子忘掉。這才叫做念,她心上真有。所以那一天我就教她,我說你阿彌陀佛當作你孫子你就成功了。這不是笑話,這是真的。你那麼樣疼愛你的孫子,念念都不忘孫子你把阿彌陀佛換成孫子,成功了。以後她有沒有換過來,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把這個方法給她

  所以「念」這個字我們要曉得,你心上真有;一切時一切處,晚上作夢都離不開,你心上真有。我們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放在心上,這樣念佛,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憶」是想,你常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受持」,這兩個字的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廣。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受持什麼?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我們要接受。不但要接受,而且要保持,永遠不要失掉。他教導我們的,像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總要學幾句。前面這一段裡面,我們學一個「說誠實言」就好,從今而後,對待任何人,坦誠對待,表裡一如,心裡頭真平靜、舒適、快樂沒有任何秘密沒有任何瞞著別人的,你瞞著別人,自己很累。

  我們中國古諺語里頭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固然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要,防人好累!你說在這世界上的恐怖分子,大家在防恐怖你說多辛苦、多累。愈防恐怖分子愈多你不防就沒了你不防的時候一個恐怖分子都沒有。所以用不著防,你防他幹什麼?恐怖分子畢竟是少數又少數,縱然是在這世界上天天有發生你看恐怖分子鬧事有幾個人受傷害?幾個人,幾十個人,這世界上有將近七十億人口,幾個人算什麼,何必要防他?如果不幸,我遇到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把我殺害了,我還感謝他,為什麼?他讓我早一天離開這個極苦世界,我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事實,不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契入佛法的人不懂,我們學佛的人知道。我們天天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德行,認真在經典上跟著佛菩薩學習,沒有生死,沒有災難

  昨天我跟諸位舉的這個例子,六祖大師講的風動幡動,那個意思很深、很有味道。所有一過失,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天下太平。中峰禪師講得好:此方就是極樂極樂就是此方。這個話的意思很深,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地方就是極樂,有妄想分別執著極樂就變成娑婆,就是這么一回事情。你總要懂這個道理,一切法、佛法要從內心裡面求,不從外面求,外面求你就錯了你就煩惱了;內心求,你生智慧,你得到真正的受用。所以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應當認真努力去學習。

  下面要學的是皈依』,這很重要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人,富貴人也好,貧賤人也好,他都沒有依靠,都生活得很辛苦。說句老實話,他在人生這幾十年當中,他沒有安全感這就很可憐。佛法我在這兩年聽說,應該是在世界佛教徒的成長率都在提升,新加坡提升了不少。有些同修告訴我新加坡佛教徒佔全國人口好像百分之五十一點幾,一半多,這很難得。我這兩年住在澳洲澳洲多元文化部的部長告訴我他說最近這兩、三年澳洲宗教信仰速度之增長,佛教排第一,增長的速度很快。是什麼原因皈依你真學了佛,你有個歸宿,你有個依靠。可是皈依這兩個字真正的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煩惱回頭,依菩提;從惡法回頭,十惡回頭,依十善;從破戒回頭,依持戒;從生死回頭,依涅盤。日常生活當中念念都要知道回頭,所以回是回歸。

  佛又給我們立了三個標準,叫三皈依,諸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是現在這皈依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換句話說,我們還是沒有皈,也沒有依。受了皈依,還是沒有皈沒有依,這就很可憐。因為不知道佛法僧是什麼,聽了皈依佛,這個佛像佛像泥塑木雕,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不保,它怎麼能保佑你?你靠它怎麼能靠得住?所以這個東西是表法的,你一定要知道,表法的。佛的意思是覺悟,法的意思是正知正見,就是正確思想正確見解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凈,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所以它是表法,你要懂得這個意思。《壇經》裡面,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傳授三皈,他就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說這個,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他是覺正凈。

  我年輕的時候學佛,讀《壇經》,實際上我第一次讀《壇經》是二十六歲,剛學佛的時候,我很喜歡這部經。以後學了佛之後,才知道六祖這個說法,跟普通人說法不一樣,普通人都是佛法僧,他為什麼說覺正凈?六祖距離我們現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所以我們就能夠推想到一千四百年前,社會大眾形式它所表的義趣已經模糊。如果是很清楚不模糊的話,六祖不應該講覺正凈,應該要說佛法僧,只是社會大眾佛法僧認識不清楚,模糊了,所以才改一個說法,覺正凈。你看《壇經》上講的「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下面他有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他這一註明我們就明白,原來佛法僧解釋覺正凈,佛法僧是形式上的三寶,覺正凈是實質上的三寶。我們要皈依的是皈依實質上的三寶。從形相你就要懂得實質,所以形相很重要

  看到佛,我們就想自性覺,我們自性本來是覺而不迷,所以從迷回頭依覺。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對六塵境界要覺而不迷。覺的心是清凈的、是生智慧不生煩惱的,迷的心生煩惱不生智慧。譬如,我們見色聞聲會生起貪瞋痴慢,那就迷了;會生起七情五欲,那就迷了。我們根塵相接觸,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貪瞋痴,不起名聞利養,不起五欲六塵,這是覺悟境界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動是定,一切作為自自然然就如法,就是戒。所以你生活戒定慧當中,那就是真的覺悟了;你要生活在迷邪染裡面,那你就錯了。這才叫真正回頭,你真正有依靠,依靠自性覺。

  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見正確思想正確見解。邪正的標準是什麼?經典。怎麼知道經典是正知正見經典佛說的,是法身菩薩說的。這些佛菩薩他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些人沒有迷邪染,只有覺正凈,所以他跟我們說的,是從覺正凈裡面流露出來的,字字句句都是覺正凈,我們可以用它來做標準。譬如最淺的,佛教一般人(初學的)十善業,十善是正的,十善的反面是十惡十惡是邪知邪見十善是正知正見十善是覺,十惡是迷。這是舉一個例子,佛在經上講太多太多了。太多,不容易受持,所以我們受持,就現實生活環境抓住幾句綱領,一生受用無窮。

  這裡面最重要的綱領,無過於凈業三福,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教給韋提希夫人的。三條十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四句,絕對標準。這個標準我們怎麼學習?怎麼樣來落實?所以我教同學們,用儒家的《弟子規》,童蒙養正,來修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十善道經》來落實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道經》,這個經我們都講過。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怎麼落實?首先要落實三皈依,要回頭,時時回頭,處處回頭,念念回頭,真皈依了。從迷回頭,我們依覺,自性覺。從邪,就是錯誤思想錯誤的觀察,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皈依僧,是從一切的染污回過頭來依清凈心。心清凈,身清凈身心清凈,我們外面環境清凈,決定不受染污,我們從這個地方落實。

  具足眾戒,眾戒不要說太多,我們只講五戒,只學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到了就好威儀是禮節,處事待人接物應該要守的規矩。這些規矩是活的,不是死的,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禮節,外國人有外國人的禮節,入境要隨俗,大家才歡喜。所以這些都要懂得的。各個族群國家宗教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樣,連飲食起居都不相同。我這一次參加印尼的訪問團,到梵蒂岡去訪問天主教的教皇,到埃及去訪問那邊一個很著名的回教大學,歷史非常悠久。大概我們是十九號啟程,我們預定十七號我要到雅加達去,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講經講到十五號,十六號讓我休息一天,因為歐洲那個地方時差很大,我必須要調適身體,讓我有一天時間休息。

  去參加他們的活動,這都是有助於世界和平的。我這一次去見教宗,我送他四個字,我們做了一個銀牌,我送給他。這四個字第一個是誠,真誠;第二個是愛。這個愛,教宗這兩年講得很多,他肯定愛是宇宙和諧核心,極力在推廣愛的教育。我們比他講得還早,我們那個大的「愛」字,全世界得很多,我們早就在推動這個「愛」了。第三個字是謙,謙虛;第四個字是和,要和睦我就送他四個字我跟他談話也只談這四個字。我們宗教宗教之間要真誠的交流,要發揚光大我們每個宗教所說愛心;天主教基督教都講神愛世人,我們佛家慈悲方便。所以仁慈博愛是一切宗教里頭都講到的,我們把這個看作所有宗教教化眾生宗旨,就是仁慈博愛。任何宗教教化眾生目的都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所以宗旨相同,目標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樣,應當可以合作。所以我們希望大家能合作,來化解社會的沖突,來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們這一次去交流,目的在此地。

  我們這裡小印度那一天的晚會,衛塞節的晚會,納丹總統出席了。我也跟他談了有十幾分鐘,也把這一次的旅行告訴他,他很歡喜他說這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印尼社會能夠化解動亂,能夠安定和平對我們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有好處。所以納丹總統一再囑咐,要我認真努力去做。所以,敬就非常重要。這個誠敬,這些年來(最近這十幾年來)我們提出修行的綱領,「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跟這三皈依內容完全相同,我們念念都不離開這個標準,用這個標準來修心。

  修心,在佛法裡面講從根本修,根本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要是正,沒有一不正,心要是邪,沒有一法不邪;法沒有邪正,邪正在人心,法沒有覺迷,覺迷在人心。三皈依的教導是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所以它擺在第一,然後才教我們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不犯威儀就是我對於不同族群生活習慣禮俗,要懂得、要隨順不可以堅持我們自己的。這些在旅行,我們在心理上準備。譬如到埃及埃及那邊都是肉食,這素食就沒有了,那我們這個素食的,因為這一次在埃及,好在時間不長,大概只有三、四天,我們準備帶一些素食麵,我們看分量自己要帶幾包,不能不準備的。到義大利,我們知道義大利食品很多,義大利的面,蕃茄炒麵還行,還能夠忍受,還可以。所以都必須要準備,我們到那裡才能夠習慣才能夠隨順。希望歡歡喜喜的,我們這一次旅行,能夠達到我們理想願望。這講皈依,一定要懂得,皈依就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

  下面要學的是供養』。盡心儘力多修供養。這供養裡面有財供養,有法供養有無供養,你修哪一種,你就得哪一種的果報,愈修愈多。可是愈多你要發心供養,你可不能貪圖享受。貪圖享受,告訴你,你病就來了疾病是從享受里頭來的。你們看看窮人很少生病的,為什麼?他生不起病,富貴人常常生病,他錢太多了。所以我們是有這個財富,多供養,自己不要積財。佛在經上講「積財傷道」,為什麼傷道?積財生貪心你不你就沒有貪心,所以隨手來隨布施。就是像出家人,哪個地方供養,我都給哪個地方我在居士林,居士同修供養我的,統統給居士林;我在凈宗學會,人家供養的,全部給凈宗學會。在這世間,無論在哪個寺廟道場,人家供養的,全都拿回去,我絕對不帶一分錢走,所以我很受歡迎。我到哪個道場都會帶一些財富給他們,住的時間愈久,帶的財富愈多,所以他們都很歡迎我。法緣是這么結的。你要是把供養統統帶走,下一次人家不歡迎你,不喜歡來了。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法供養很重要,我們懂得的這些佛法,常常跟人講,懂一句一句什麼都不懂,勸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法!我教他阿彌陀佛,也是法供養。法供養果報是開智慧,財供養財富無畏供養健康長壽無畏是什麼?別人心不安,別人心恐怖,你幫助他,讓他心開意解,讓他遠離恐怖、遠離恐懼,這些都叫做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我們中國佛弟子大多數都採取素食長齋,這個素食長齋是屬於無畏布施不食眾生肉了,不再傷害眾生了。所以這是很大的無畏布施素食就是很大的無畏布施。我們自己這樣做

  學佛三種布施都修,你的心情會很舒暢、會很愉快。我們中國古人常說「憂能使人老」。一個人心裡頭有憂慮、有牽掛,就很容易衰老。反過來,常生歡喜心,這個人就不容易衰老。他長年生活歡喜當中,法喜充滿,就能青春常駐,不容易衰老,不容易生病你真正修這三種供養三種布施三種供養,用恭敬心修就是供養,你得的果報果報就在形相,這個形相就能感化很多人這是什麼?證明!

  現在科學什麼都要證據,你修這三種布施有什麼好處?我們這個形相就是證據,這個證據就能服人尤其是我這樣的年齡,我修的時間長,我學佛吃素今年五十三年了,素食就是財布施無畏布施;我講經教學,今年四十六年了,法布施。所以這個身體就是證明。我參加這些國際會議,這個形相服人,因為在一起開會的人都沒有我這么大年歲。他們雖然都是博士學者、專家,大概都是五、六十歲,小我很多,可是跟我站在一起,他比我老很多,馬上就服了。他問我怎樣把身體保養得這么好,我就告訴他,清凈心,三種布施我就教他你要想能學成我這樣子,那你就我這方法做,要修清凈心;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活在這世間不為自己,為自己就不得了。他們都是為自己,所以才不行,我們不為自己,為眾生

  為眾生,這個事情做成,眾生有福,我們自己不居功。絕不以為這個事情是我做的,不是,眾生有福報。做不好眾生有福報,與我不相干,所以我沒有得失。我做事情可做可不做都是緣。緣成熟,我去做,緣不成熟我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隨緣隨緣就得自在。心裡要想怎麼做,那叫攀緣,那就有苦。你要怎麼做,什麼事情讓你想做就能做得好?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隨緣而不攀緣你就得大自在。所以,供養非常重要。

  沒有緣的時候,我們心願供養,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有這種機緣的時候,那我們就要用我們的身體,要認真努力來做。所以我現在在國際上做這些化解沖突、從事於和平工作的這些事,我是代表澳洲國家代表大學。因為他們邀請的都是一些教授專家,我是教授的名義去參加的,他不邀請宗教人士。所以在澳洲大學裡面,他給我這身分校長也講得很清楚,因為我不願意接受,我們出家人要這個名義幹什麼?不需要!早年,這大概在三十年前,日本那邊大學就要送博士學位給我,我拒絕了,我沒接受。到這個年齡我還要來幹什麼?他告訴我,希望你代表學校代表國家參加聯合國的活動,我說這個可以,這個行,所以這樣子我才接受它。

  一接觸之後才曉得,他們聯合國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從事於化解沖突、促進和平工作,投資很大,但是沒有成效。沒有成效的原因,我去的時候我把它們說出,原因在哪裡?念念都沒有把自己忘掉,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是我是對的,你不對,你們錯了。這種心態不是化解沖突,是製造沖突,你處處跟人家對立,製造沖突,你怎麼能化解沖突?所以我們與會同仁就告訴我,那要怎樣做?我說我要把這個念頭理念要換一換。怎麼個換法?我們起心動念為別人想,不要為自己想;為全世界想,不要為自己國家想。符合我國家利益,那就不能符合別人國家利益你這國家國家會沖突。為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宗教面面都想到,這個沖突才能化解。所以我告訴他,我們做這種工作的人,要從自己本身最基本的修養,我們本身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對立念頭要有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物對立,這工作不好,你用再大的力量、再多的時間,收不到效果聯合國搞了五十多年,這大家都看到的,收不到效果

  所以必須把對一切人事對立消除、矛盾消除,使我內心充滿一片溫和,這樣的心態我們來從事這個工作才有辦法把這個事情做成效果。在做法上,那就是要肯定別人是對的,我是錯的。我還加重語氣「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他們聽了都搖頭,這個很難做到。我說是很難做到。難,你能做到,那就是我們對今天世界和平出了真正的貢獻。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如果不是真正契入佛法,他聽不懂,為什麼?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你們學佛少年了,你們能解釋這兩句話嗎?你們能聽得懂嗎?佛法能解釋。

  為什麼別人錯了也是對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的是虛妄,錯的也是虛妄虛妄虛妄不都等於零?他哪有錯!沒有錯,所以他錯了也是對的。蕅益大師得很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環境裡面無好醜就是沒有對、沒有不對,對跟不對是平等的,所以他錯了也是對的,你從佛法里頭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為什麼我對了也是錯的?我對了,試問有沒有分別執著?起分別執著錯了,對了也錯了菩薩在九法界示現,從來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才叫真的對了。你要有個對了、有個錯了你還有分別心,你還執著錯了。所以我們這一開口,我錯了,他沒錯。用這種方式,我們才真正能夠化解沖突、促進和平這就是我為什麼去參與聯合國的這些活動。

  而且我最近在中國做了一批扇子,我扇子裡面寫的字,寫的是老子的幾句話老子曰「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我就這句話,下面有註解這就是和大怨,和是調和,調和重大的沖突,就是化解重大的沖突應該要怎麼個做法。我們用聖人的教誨、用佛菩薩的教誨來幫助這些人。這些學者專家沒有念過孔子書,沒有念過大乘佛法英國湯恩比教授雖然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他是講了很多次,沒有人聽,沒有人相信。所以我們今天有這么一個機緣,我們在這種場合當中,去展現孔孟學說,去表演大乘佛法讓他覺悟到、明白到,我們首先要來學習,然後才來幫助這個世界。這些都是供養。所以學校我對聯合國、對整個世界和平供養機會我有這個機會我就隨緣,所以隨緣去做,沒這個機會我不去做的。所以有這么一個機會我要去做這個工作

  所以供養要會學,要學。無論是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我們每天都遇到的,天天要修!我沒有地方修。你有沒有家?你家裡頭有沒有父母?有沒有夫妻?有沒有兄弟姊妹?有沒有兒女?人人有。有,你在家裡天天為他們服務,不就是供養嗎?機會太多了,你自己不會那就沒有法子你要懂得家庭就是道場我是一個修供養的人,那些都是諸佛菩薩我就供養他們。記住,他們沒有錯,我有錯。這個樣子,這種心態,才能真正促進世界和平,才能化解怨恨,才能化解,決定不能對立尤其是《大涅盤經》裡面講得清楚,歌利王割截身體故事是在《大涅盤經》,《金剛經》是引用,所以你要知道故事的詳細狀況你去看《大涅盤經》,那是給我們很好榜樣。所以這個供養一定要懂、一定要修,要每天認真去做,修福修慧都在這句「皈依供養」這四個字,真正修福修慧。

  下面說,『乃至能發一念凈信』。這一句我們要非常非常的重視。我們對於凈土法門對於阿彌陀佛,要信,要凈信。凈信,這一句里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一念,「一念凈信」。凈信都不難,那個一念凈信就難了。什麼叫做一念凈信?中國禪宗里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識得一,萬事畢」。你什麼時候認識一,什麼事情圓滿了。這話說得好,說得究竟,說得徹底。什麼叫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才叫圓滿

  由此可知,你要真正識得一,你就成佛了,菩薩還做不到。一是什麼?一心,一真法界。我們在講席里頭說了不少次,一心是能證、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證、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宇宙之間只有一是真的,二就變成虛妄一是如如不動,是真如自性,二就落在起心動念,一起心動念,這就落到二三。二三是什麼?就把你的真如本性轉變成八識五十一心所。二是二意,三就是三心三心就是意識、末那、阿賴耶,叫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跟意識,末那叫意根,意識,這三心二意!一動念就變成三心二意,不動念是一。你看看這個意思多深,一念凈信,所以這一句話里頭是究竟圓滿

  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薩還在努力還在不斷的向上提升。我們今天學習一念難,我們從凈信下手。什麼叫凈信?我們對於凈宗,對於阿彌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嚴彌陀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凈土,我們一絲毫不懷疑。我們接受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決定不夾雜。因為到底下一品,世尊就教給我們往生方法往生方法里頭最重要一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此地講的一念凈信。發菩提心是一念,一向專念是凈信。古大德給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教學法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就有分。這個說法都是根據大勢菩薩所講的,我們要知道。

  夏蓮居老居士在《凈修捷要》,也許有同修看過這個本子,在《凈修捷要》裡面講「凈宗初祖是大勢菩薩」。我最初看到這一句,我都寒毛直豎,難得他一語道破,我們想不起來、說不出來,但是他說我懂。我能夠懂是得力於早年學《楞嚴》,《楞嚴經》我大概講過六、七遍,這是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所學的,有這么一點根底,可是始終沒有想到大勢菩薩是凈宗初祖。我們中國習慣講的凈宗初祖是慧遠大師,慧遠大師中國凈土宗的初祖。我們馬上就會想到,《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在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我們就知道,普賢菩薩娑婆世界凈宗初祖,這在華嚴上看到的。大勢菩薩他是法界虛空界的凈宗初祖。所以我一看到這一句,我馬上聯想到三個初祖。那個時候我還在美國,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認識的時候,黃老跟我講:凈土法門法師,你到美國去做初祖去。他叫我到美國去傳凈土宗,到處建凈宗學會,他說你將來美國凈宗初祖。

  所以這個凈宗初祖我們要懂得,大勢菩薩是根本的初祖,遍法界虛空界的初祖。他教導我們念佛方法,就是末後一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太重要了。「都攝六根」,在我們此地講就是皈依供養,都攝六根,把心收回來。「凈念相繼」,凈念,不懷疑、不夾雜就是凈念,你有懷疑、有夾雜,你這個念就不清凈。相繼是不中斷,諸位要記住,這個不斷不是說口裡念佛那個中斷,與那個不相干,心裡頭。我舉那個例子,那個老太太孫子,你們去想這個意思,她心上真有,她心裡頭真的不中斷。你能夠符合這個條件,沒有一個不往生的。至於往生品位高下那就看你念佛功夫淺深。這個淺深不是說你每天念多少佛號,不是這個,不在這裡說的,是你契入的淺深,你放下了多少。真能放得下,真能夠契入,淺深是從這個地方說的,這叫一念凈信。

  『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這裡頭就具足凈土宗三個條件,信願行。所以你一定要記住,真正修凈業的人凈業的人福慧雙修,福慧圓滿,不但是圓滿,究竟圓滿。由此可知,斷十惡、修十善這是決定不能少的。我們在現前階段,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早晨起來要提醒自己,所以早課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當中有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十惡我有沒有犯?十善我有沒有修?這是真正在做早晚課,這種早晚課是真實功德。所以要修自己的善根,斷惡修善,念佛是修定,讀經、聽經是修慧。我們每天念念都在戒定慧之中,天天不離戒定慧的薰修,這才能夠成就

  拿這種心、這種善根至心迴向,至心就是一心,一心才能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你的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心是跟虛空法界相等。如果有分別執著你這個心就小;換句話說,你心的範圍就很有限。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個念,這一念是等虛空法界,這個迴向力量太大太大!不止我們一般講的九法界眾生;我們講九法界眾生,沒有出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知道,像十方諸佛讚歎一樣,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的十法界,你一念統統普遍。你用你的善根,用你斷惡修善的功德迴向虛空法界裡面所有一眾生你說功德多大。

  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懂不懂你會不會做。真懂真會做,不要以為我們在目前沒有這種機緣,比不上從前祖師大德他們修行殊勝,我們怎樣也比不上他們,錯了。我們的機緣實在講絕對不比他們差,我還敢說,我們的緣分比他們殊勝,為什麼?他們沒有遇到亂世,沒有受到這么多苦難,他們要遇到像我們現在這個環境,恐怕也有很多人被淘汰掉。我們在這環境裡面成就那就超過他們,自己要有信心。這個至心,實在講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至心裡頭包括這些,純凈純善。

  迴向迴向非常非常好,我自己所修的,絕不據為己有,不迴向就變成己有了。我修的這個福,我要享這個福,那個福也要消掉,不消掉也麻煩迴向就沒有了。我修的這個福供養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天天迴向,念念迴向,我們這個心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就像六祖所說的,這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斷惡修善要做功德要做,做了馬上迴向掉。迴向菩提迴向實際(實際就是真如本性),迴向眾生,自己一絲毫都不貪著,我們只有一願望,這個願望就是親近阿彌陀佛往生凈土,這樣就對了。

  親近彌陀往生凈土也不要著急,還是隨緣你就決定往生,你真有把握!你現在還沒去,你急著要去,不行,急著要去攀緣,那個急就是分別執著,反而去不成,所以不能著急。一般人往生,這裡頭總有兩個緣,一個是你自己還沒有消完,你的業報、你的業報身,業報身消盡了,你的壽命就到了,這個時候你的緣成熟了;另外一種,縱然你的業報消盡,你的壽命到了,只是學佛壽命增長,它延長了。延長是你有事情要做,實際上講這就是佛家常講的乘願再來你不必到極樂世界再來,現在你的業力消了,願力生起來了那就是乘願再來業力消了你就應當要往生,可是你還往生你還要在這個世間住個若干年,住的時間長短,不是你自己決定,是緣決定。這個世間眾生跟你有緣,多住幾天,沒有緣,少住幾天。所以菩薩在這世間,緣沒有了他就走了,他來去自由。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懂這個道理你就不著急了,著急是煩惱我要早一點去,這是煩惱,去不了反而變成障礙。一切隨緣,所有境界里頭學個如如不動,水到渠成,這是完美的。

  佛菩薩給我們這么一個體例。我跟同學們都說得很多,也說得很詳細。我年輕的時候算命看相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今年七十八歲了。四十五歲以後,那就不是我的命了,我四十五歲死了四十五歲以後就乘願再來,為眾生活的,不是為我眾生有福,還有這個身體,要替大家多做一點好事;一切為眾生,沒有一樣為自己,念念為眾生晚上睡覺都是眾生。這個形相形相是一個樣子中國人所講的樣板,展現給世間一般人看。你覺得這個樣子好,這樣子是修來的,不是業力成就的,這個樣子是修來的。你要真正能夠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你能得到!

  財富,無量的財富不為自己,自己每天還是吃青菜豆腐,衣食住行一絲毫也不考究,一切都隨緣錢財要為眾生做事,常常有人送錢給我,誰送的不知道;送給我的,只有我那個銀行里頭,他知道我的號碼,他會寄到那裡面去,不知道是誰寄的。一般平常人家供養我的,你們都知道,我隨手就布施。只有送到銀行,又不曉得名字那就沒有法子,只好收了。收來辦好事,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最好,沒錢我就沒事做。但是這個錢很可觀,每年以美金算超過千萬,所以要找好多項目,到處去看,哪裡有好事趕快去做。最近我印一千套《大藏經》,因為這個錢很多,可能還要印一千套。兩千套《大藏經》大概需要美金三百萬,送全世界各個道場

  我們提倡讀經,提倡研教,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最後這個目標千萬不能忘記,一定要『願生彼國』,你才能真正證得究竟圓滿,隨願皆生,皆得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當中一定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究竟圓滿佛果。希望我們同學要發這個願,將來個個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我們大家還可以見面。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六七集)  2004/6/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昨天我們將「十方佛贊」這一品經介紹過了,學習的重點我們也提出來了。但是我們看了黃念祖老居士註解註解裡面引用的經論非常精彩,使我們讀了之後欲罷不能,這些地方也應當與我同學們共同來享受。他注得很多,注得非常好。古來祖師大德開示,經論裡面精要的詞句,他都幫助我們節錄出來,這是他對於我們的恩德。這么好的會集本,又有這樣好的註解,我們不能不認真的來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無比殊勝的果德。

  昨天跟諸位講到皈依供養。在法供養裡面,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引用華嚴清涼大師的一段話,這是清涼大師講的。高齊的時候(這是在南北朝時代),大行和尚提倡念佛法門,他以四個字同學們共同勉勵。這四個字就是信、憶,憶佛,念佛憶佛,「信、憶不離於心,稱、敬不離於口」,黃念老說,這句話就是本經所講的「憶念受持皈依供養」。《彌陀疏鈔》裡面說:往生凈土,一定要有信心,千信則千生,萬信則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就護念你。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這幾句話有必要加以詳細的說明,怕的是初學的同學望文生義把意思錯解了。

  什麼叫信?信很難,不容易。我在以前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早年我在台灣學佛二十六歲,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後就教佛學院,就出來講經,我是出家就講經。在沒出家之前,我跟李炳南居士學經教,學的時間不算長,一年三個月,就是一共十五個月,沒有出家之前在台中住了十五個月。可是進度很快,我是一個月學一部經,所以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五部經。以後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在佛學院一門課,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他三年畢業;三年六個學期,只用六部經,我學了十五部經,我還有九部經用不上,所以進度很快。這樣過了兩年之後,我才受戒。照規矩李炳南居士是我的親教師,我的佛法是從他那裡學來的,所以受戒之後一定要去老師這是中國人的禮節。我到台中慈光圖書館,還沒進門就看到老師在裡面,他也看到我了,他跟我招手,指著我你要信佛說了好多聲,一直我走到面前我不懂這個意思。

  你想想看,我出家那時候學佛九年了,也講經、也教學了,現在受了大戒,他指著我說:你要信佛我不信佛,我怎麼會學佛我不信佛,怎麼會出家、怎麼會受戒?所以這個話就把我搞迷惑了。他叫我坐下來,然後告訴我他說你不要為你受了戒,你信佛了,有很多修行人到八、九十歲,鬍鬚白了,還不信佛。這我有點明白。怎麼樣才叫信佛你要真正明白佛所講的道理,真正要理解,理解之後要依教奉行。你要是做不到,你不信。原來這么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

  佛所講的,我們有沒有做?做了,做到多少?十之一、二,還有十之七、八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是什麼原因不信!所以此地講,信憶二字不離於心你要不信你這個憶佛念佛做不到,唯有真正相信,你心裡頭才真的有佛。口裡念佛,一天念十萬聲、念二十萬聲,心裡頭沒有,不信信佛是什麼樣一個情形?你心裡頭真有佛,真的是二六時中晝夜不間斷,你心裡頭真有佛。你真的常常想佛,真的常常記住佛的教誨,你會依教奉行,即使做不到,你會很認真努力要想把它做到,這才叫信。所以不是我們一般普通人講的泛泛之信。

  信佛之人,於此可知,他的心同佛心。佛是什麼心?佛門裡面常講,這兩句話概括了整個的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為本佛心慈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愛心,佛的愛心清凈的,是平等的,是真誠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佛沒有不愛護的,沒有不尊重的,沒有不幫助的,這是佛心。佛的行,那就是方便。方就是方式,用什麼方式幫助眾生使他能早一點成就;便是便宜,用我們現在話是最適合的,方便就是最適合的方式、最適合的方法。這個方法不一定是善是惡,但是這個方法肯定幫助他成就。幫助他,我們現在的話說,快速成長。這個成長是兩方面,福慧要成長,幫助他福慧成長,另一方面,幫助他消除業障業障不消除,福慧不能增長,福慧增長,業障一定要除,這個道理要懂。

  我學佛算是很幸運,沒有走冤枉路親近真正善知識。所以出家師父我只有兩個,前面一個是章嘉大師,後面一個是李炳南居士。章嘉大師生了,我才依止李炳南居士。我學佛的根底是章嘉大師那個地方養成的,我跟他三年,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福慧增長,放下,消除業障,我們的信心從這個地方生的。信心清凈,《金剛經》上說的「信心清凈,則生實相」。所以那個方便是高等的智慧,是無比希有因緣

  我在佛門沒多久,那時在家,我還在工作,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他教我的,我這一生得他的受用,真的得殊勝利益。他告訴我,果真以此深心奉塵剎,奉是奉事,不但是奉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還要奉事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九界眾生,要奉事一切眾生。這個奉事用現在話就是為他服務,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說你要真能發這個心,你這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肯定了老師的教誨,所以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過。為什麼?我用不著想,都是菩薩照顧,一飲一啄都是菩薩照顧到;今天沒飯吃,也是佛菩薩照顧,大概要我餓一頓,看看什麼滋味。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有順境、有逆境順境放下放下貪愛,逆境放下放下瞋恚。這就是我們在講席里頭常常勸勉同學的,消業障。你業障不消除,你智慧不能現前。

  實實在在講,什麼是業障業障就是起心動念。業障消除了是什麼現象?心是平靜的,就是我們在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不會分別,不會執著,不會起心動念,業障就消除了。所以在境界裡面時時刻刻考驗自己、提醒自己,天天在勘驗。我們的心,首先想到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凈,今年比去年清凈多了,進步!這一個月比上個月又有進步;如果做到每天不一樣,那不得了,這個人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庄嚴土上上品往生。這個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我現在充其量只能夠說一個星期跟一個星期相比,每個星期都有進步,但是進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點小進步,所以才有法喜充滿。

  從什麼地方去勘驗?就是逆境惡緣沒有瞋恚心。在初學的時候是壓,佛這么說的,我不不做!可是我這功夫,三十年之後真的壓住了,不要再起心動念的壓了。雖然能伏住煩惱逆境惡緣不會起心動念,可是心裡頭還有微細的波浪,不過它不起作用就是,你就知道多難。四十年之後,我學佛是五十三年了,四十年之後逐漸逐漸平穩了;五十年之後,微細的波才沒有,不但沒有,我感謝、感恩有這么多境界來考驗我,就好像我參加考試。大風大浪,如如不動,平平安安,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這是業障消除的現象。這要感謝佛給我消災、延年益壽,如果真的我要四十五歲死了,那個時候死了,那個時候我那個煩惱壓不住,勉強壓住,不起作用,心不平。所以我們從這個過程當中覺得壽命很重要,就是你薰習的時間要長,你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薰習,你伏不住煩惱順境不生貪愛,一絲毫留戀都沒有,真正做到隨緣而不攀緣

  經本展開,我平常讀經,我天天都在讀經。我很用心,讀得很詳細,你們翻開我的經本,我都用有顏色的筆把它做成記號,但是上台來講未必用得上。前兩天所講的都不是這些註解的,所以今天我要註解裡面東西跟諸位來做一個研究討論。經論當中、註解當中字字句句無量義,你沒有契入境界你看不出來。契入有淺深不同,契入少分,你能看出少分的義趣,契入得深,你就看得深廣。經典的深是沒有底的,我們在《華嚴經》上明白了。

  《華嚴經》上跟我們講,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天眼能看到微塵。但是還有比微塵更小的,更小的微塵叫色聚極微,比色聚更小的叫極微之微,那個阿羅漢看不到。《華嚴經》上講微塵極微之微,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看不到。什麼樣的菩薩才能看到?我們一般的想法,總是八地以上才能看到,八地是不動地。佛說這個微塵里頭有世界跟我們外面這個世界一樣大;微塵並沒有放大,世界也沒有縮小,微塵裡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是一樣的。於是我們自自然然會聯想到,那個微塵世界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里頭還有世界,於是重重無盡。這才講佛法其深無底,我們才真正體會到真的是無底,不是一般講的無底。如果不讀《華嚴》,確實你體會不到這個其深無底怎麼講法。其廣無邊,我們還籠統想像得到,其深無底怎麼講法微塵里頭有世界微塵世界裡頭有微塵微塵又有世界,重重無盡,這叫無底。

  什麼人能契入微塵世界裡面?那微塵世界有無量佛,也去參學;微塵世界裡頭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去幫助佛去度眾生。佛說了普賢菩薩能入。這個普賢菩薩,克實而論,應當是當位普賢,當位是等覺,等覺普賢。可是我們把這個意思引申出來,因為其深無底、重重無盡,我們想像當中,菩薩位次亦復如是。譬如,圓教初住菩薩普賢行,他是普賢菩薩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賢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四土三輩九品,在華藏世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初住菩薩這是最淺的,可能在重重無盡的微塵世界裡面,他入第一層,第二層他就不行了;二住菩薩能入兩層,三層他就不能入了。所以到等覺菩薩能入四十一層,到如來果位,那就重重無盡。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應當是這樣的一個境界

  現在科學家發現,微觀世界發現了,發現最小的物質發現了。但是最小物質里頭有世界,他沒有發現這是科學我看很難做得到的。那裡頭有世界,佛這個說法,我們怎麼能相信?我們在理論上能通,為什麼?理論是法性,法性沒有大小,法性沒有來去,法性沒有前後。正是《中觀論》上所講的,法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凈、不一不異。從這個理論上,我們能夠信得過。那要很深的禪定能把這些障礙突破,才能夠見到事實真相那是普賢菩薩信心

  但是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法界,我們這個經第二品「德遵普賢」,第一句話就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修凈土的人應當要修普賢行。普賢行是菩薩行門裡面最高的、最殊勝的,我們天天念「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天天念,大家都得很熟。念是念了,有沒有想到?先不說做到,你有沒有想到?你有沒有想到我要禮敬諸佛?想都想不到,當然你就沒有法子做到。諸佛是一切眾生,所以普賢行高,高在這裡,圓,圓在這裡。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

  大乘教里頭佛常講,一切眾生跟我們什麼關係?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你怎麼不敬?我們如果說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人我喜歡他,那個人討厭他,你討厭他就討厭佛,你就討厭過去父母,這怎麼行?所以禮敬這一條你永遠修不圓滿,你欠缺太多!不但一切人,人是眾生,一切動物都是眾生,那蚊蟲要來咬你,曉得它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恭恭敬供養它;你要是一巴掌打死了,這佛被你打死了父母被你打死了,這怎麼行?所以首先要有認知你要認識,你要明了,然後你心裡頭就有了,真的是常常念,「我要禮敬一切諸佛」。

  既然有禮敬,你還能害佛嗎?所以慈悲心從這個地方油然而生慈悲心是性德,你的性德就透出來了。大慈大悲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稱贊如來,你還能毀謗人嗎?你還能造謠生事嗎?所以你都懂得這個意思,心上真有了。勉強去做,這個做是要長時間,長時間慢慢就做成習慣了,開始做總是很難,常常犯過失。但是常常犯,常常改,年年有進步,這樣就好我跟諸位同修做的這個樣子我是搞三十年才熟了,會不會犯?還是會犯,四十年犯的就很少,五十年大概就不犯了這就進步!由此可知,「信憶」之難,你看到這兩個字,好像有的時候含糊籠統、馬虎就過去了,這兩個字里頭意思太深太深了。

  稱敬,稱就是普賢十願裡面稱贊如來這是性德圓滿的透露。從哪裡學起?在日常生活當中稱贊別人的善,不要去記別人的不善,要從這裡做起。為什麼?因為善是性德,不善不是性德,不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里頭生的。自性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現在還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永遠不會起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今天要舍假修真,要懂得這個意思。

  舍假修真從哪裡下手?從哪裡入門?贊善,別人有一點點善,我們永遠記住,永遠讚歎。別人有一百個不善,一千個不善,都要把它忘得乾乾凈凈,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這去做,做個十年,做個二十年,做個三十年,你就修成純凈純善。純凈純善,無始劫的業障都消除了,你的智慧福德當然現前。現在世間所得到的果報,就是佛經上常常講的法喜充滿,自在隨緣你在現前所得到的福報身心健康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決定沒有妄求,你所求的一定是為利益眾生,絕對不是為利益自己的,所以感應不可思議這是「稱」這個字

  「敬」裡面,不但有禮敬也包括供養供養是在敬;不但包括供養,還包括懺除業障。這裡面意思很深很廣。希望諸位常常能聽《華嚴經》。現在我們的《華嚴經》在網際網路上,在衛星電視上。在此地網際網路可以收看我們衛星傳播,二十小時不中斷。好像《華嚴經》每天播三次,三次是不同的,我記得不太清楚了,有一次是最近的,前面兩次是過去講的。現在我們已經講了二千五百多個小時。它算集,每一集是兩小時,現在大概有一千二百六十幾集,希望多聽,多聽就明了。

  《華嚴》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契入進去之後,欲罷不能,這個世間什麼你都不會想,為什麼?這裡面太快樂了。古人講的世味不如法味濃,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那種享受快樂,比不上法樂,法樂比那個濃得太多了。你要是嘗到之後,世間世味自自然你會放下你會舍棄,心心念念總希望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身語意三輪教誨跟菩薩沒有兩樣,真有這個心,真做出回頭的榜樣。日常接觸大眾,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只要跟人談話,你所說出來的就是經,沒有一句廢話。無一不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回頭是岸,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叫稱敬。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你真能這樣發心真能這樣做,契入境界他說決定沒有再住娑婆世界道理;換句話說,你在這一生肯定往生不退作佛去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諸位讀《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講義》,你就曉得。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佛,但是那個佛是天台大師講的分證即佛,不是究竟。分證即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分證佛位,所以你就去作佛去了。這個發心你說多麼重要!我們不讀經,不親近菩薩,讀經就是真正親近菩薩。你天天家裡供養菩薩,天天禮拜菩薩,還隔一層,為什麼?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只是修一個恭敬心。那是善,世間善,你不開智慧

  讀經就開智慧,讀不懂不要緊,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研究它,你想它、研究它就錯了。老老實實念,一遍不懂再念第二遍,二遍不懂再念第三遍,一年不懂再來一年,十年不懂再等十年,總有一天豁然大悟。為什麼?你這樣老老實實念就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就是豁然大悟。所以這個慧是從定生的。慧開了之後就通了,不但一部經,部部經都通。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