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十六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16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六面最後一行,「超世希有第十八」。這品經世尊要為我們介紹西方世界正報庄嚴。正報就是為我們介紹導師阿彌陀佛,以及佛的弟子們。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這一段經文很重要,能消除我們很多的誤會。西方世界,我們在佛的四十八願當中,所看到的是平等法界,所聽到的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無論是菩薩、聲聞、天人,乃至於惡道眾生,包括地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我們聽說的。為什麼世尊說經,還常講西方世界有聲聞,有天人、大眾?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來了。
天人、大眾不是真的。『順余方俗』。就是他方世界,在極樂世界的來講,其他諸佛剎土裡面有天人、有聲聞,隨順他方世界說的。這裡面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斷煩惱。像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世界,雖然都做阿惟越致菩薩,那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我們修來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夫,而是佛力加持的,把我們硬是提升到那個境界,自己實在上講一品煩惱都沒斷。從自分上來說,我們是人天身分,被佛一加持,我們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薩,是這么一回事情。諸位要搞清楚,佛這個說法意思在此地。第二個意思是說咱們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我們是從人道去的,佛就說人;從天道去的,佛就說天;從聲聞、緣覺去的,佛就說聲聞,這個意思,而不是在西方世界的稱呼。這個地方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平等世界。
『所有眾生』。這就是我們平常講九法界眾生。這所有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同居土往生的,有餘土往生的,實報土往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這相貌平等,沒有差別,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你看跟佛的本願完全相應,佛沒說假話,佛的大願,願願都兌現了,願願都實現了。這個「超世希有」意思很深,到底希有到什麼程度,下面佛用一個比較的方法讓我們去體會。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這拿世間人來做個比喻。一個乞丐(討飯的乞丐),一個是『帝王』,這兩個人站在一起,你們看看他能不能相比?帝王人間富貴到了極處,這個富貴人他有富貴的相,貧賤人有貧賤人的相,那個相貌不一樣,風采絕對不相同。這個比喻很好,佛讓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人間的帝王要跟轉輪聖王比較,實在講,就跟那個乞丐跟帝王比差不了多少。轉輪聖王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佛在經上講轉輪聖王有四種,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有四種。他統治的這個范圍就大!金輪王統治一四天下。這是一個星系,不是一個地球,一個星系。假如以黃念祖老居士的看法,他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有一篇文章,用科學的眼光來看佛家的世界觀,這一個星系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銀河系,銀河系的王!那我們這個地球怎麼能跟他相比?不能相比的。
為什麼稱之為輪王?他有一個寶貝叫輪寶,這個寶是他的兵器。他的勢力能夠達得到的地方,才是他統治的范圍;他要達不到,那怎麼能算統治?他的武力要能夠達到。這個輪寶是他的武器,就像我們現在的空軍一樣,過去戰爭是以陸軍為主,往後的戰爭已經發展到以空軍為主了。沒有制空權,那你就決定贏不了這一場戰爭。這個輪寶也是他的交通工具。這個東西很像我們這些年來發現的飛碟,可能是輪王或者是輪王派的使者,到這個地方來巡查、來看看,是不是?那輪王我們沒有見過,所以輪王福報之大不是我們世間帝王能夠跟他相比的。
【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這轉輪聖王的福報大,你看統治一個銀河系。統治銀河系的這一個大王。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復丑劣。】
他要跟天王比一比,那他差遠了,他比不上天王。轉輪聖王跟忉利天王要站在一起,就跟人間的帝王跟乞丐站在一起一樣,那他就差遠了,不能為比。忉利天就是帝釋天,底下講的:
【假令帝釋。】
帝釋就是忉利天主。現在很多宗教裡面,他們敬仰的上帝、天主,可能都是指的忉利天王。因為我們看到他們經典裡面的境界,很像佛經上講的忉利天。『假令帝釋』。帝釋就是忉利天王,也叫做帝釋天王。
【比第六天。】
這是欲界第六層天,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層,第二層天再往上去,跟第六層天就是他化自在天。跟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兩個一比較:
【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怎麼比也比不上!你才曉得這個天愈往上去相貌愈庄嚴、福德愈大,不修大的福德,怎麼能生天?生天要修大福德。
【第六天王。】
【光顏容色。】
他的光彩或者說他的光明,就是光彩、容貌。
【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諸位想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相貌真的是不可思議,超過第六天王『萬億倍』。我們在這個世間一生一世的修行,能夠修到忉利天當一個普通的天人都不容易。到忉利的條件要修上品的十善業道,這個業因才能夠生忉利天,還不能當天王。天王那個福報就太大!不能當天王,只能到那裡做一個普通百姓。要用這種功夫,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蒙阿彌陀佛本願威德的加持,使我們的智慧、道力、神通超過第六天王不曉得多少,沒法子計算。這個地方雖然講萬億倍,不相及也,這才曉得念佛往生的好處。這是說超勝,佛的確不用這個方法,我們很難體會。這個超勝到什麼程度,不知道;希有到什麼程度,也不曉得,這樣一比較,我們心裡就會有一個概念了,真的是超勝希有。下面跟我們講依報超勝希有,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所處宮殿。】
居住的環境。
這個福報之大,希有超勝,不可思議。他化自在天就是前面講的第六天,很像第六天,比第六天殊勝太多了,第六天那怎麼能比?哪些地方像他化自在天?一切都是自然的。欲界第五層天叫化樂天,第五層,那個受用就自在,全是變化的。他所居住的宮殿,生活所需的,不需要我們去經營、營求、去建造,不需要,完全是變化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不需要自己變化,第五天化樂天人變化來供養他,他自己變化的不需要。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受用不要自己變化,誰變化供養我們的?不是化樂天,化樂天變化的東西很粗糙,阿彌陀佛變化給我們受用!化樂天的天王怎麼能跟阿彌陀佛比。所以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前面我們讀過,他做大施主,他變化供養我們享受。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享受阿彌陀佛的福。所有一切生活所需,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來供養我們。
往生的人了不起!阿彌陀佛都供養你,你這個福報多大,福報從哪裡來的?念佛來的。所以念佛真的是我們現前來講,念佛是第一德,第一大福報。人不知道念佛,這是業障重。要從心裡面去念,誠心誠意去念,這個福報不可思議。你要感得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的受用,你才曉得這個福報的大,從果上來看就知道了。念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哪有那麼大的福報?一般人都懷疑、都不相信。可是你要看看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受用,那是果現前。果這樣超勝希有,才曉得我們今天念這句佛號這個因,因超勝希有,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底下再說威德超勝。
【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
從這幾個來講,『威德』裡麵包含智慧,包含我們一般講的品德、道德。『階位』,階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地位,或者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說四土九品的品位。他方世界聲聞有四果四向八個階位、八個階級,菩薩從十信到等覺有五十一個階位。西方這個階位是平等的,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圓證三不退,凡夫,惡道凡夫去往生的也是圓證三不退,也是位齊等覺,這都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剛才講不是我們自分的,是加持的。佛加持的,我們可真得受用,我們表現出來這個威德的能力,確確實實就像等覺菩薩。所以古德常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把手同行,手牽著手,地位相同,同學、朋友!你看看一下把地位提升到那麼高,我們才念幾天佛,這才知道名號功德的確超勝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這都是事實真相。『神通變化』都跟這些大菩薩沒有兩樣!
『天人』,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四禪天、四空天,怎麼比也比不上。
【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這是講數量沒有法子比。這品經文裡面,告訴我們往生到那裡,我們的正報,我們生活環境,威德、階位是說我們顯示出能力,都跟等覺菩薩彷佛。
這就是總結。告訴阿難就是告訴我們,經文的意思是極力的勸勉我們,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要知道這個真實利益,趕快求願往生,何必在這個世間天天受罪、天天受氣!這個世界有什麼混頭?不是不能去,要不能去那就不說了,能去,你為什麼不去,還要在這里受罪,還要在這里受氣,你不叫可憐憫者嗎?這真可憐!
第十九章「受用具足」。這一章要說明生到西方世界福德無量!一切受用剛才講了,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佛是大施主,供養我們無不具足,要什麼有什麼,想什麼有什麼,不會有一絲毫的欠缺。請看經文:
『已生』。是已經往生的。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了,這十劫當中,往生的人很多,已經去往生的。
【或現生。】
現在往生的。現在往生就是我們看到很多念佛人往生去了的,就是現在人。
【或當生。】
『當生』。我們現在在念佛想去還沒去的,是不是?這是當生的。那當生也要了不起,雖然沒去,一定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報名、已經註冊了,決定要去,這個早晚一定要去的,這當生,當生是指這些人。那怎麼樣去註冊、掛號?這很重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一絲毫都不懷疑,我這一生一定要生西方世界,決定要見阿彌陀佛,你有這樣堅定的心,這就報了名。能把一切萬緣放下,這個世間不再有一絲毫掛念,統統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想阿彌陀佛,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那你就註冊了。這是早晚一定要去的。現在雖然在人間,要有神通的人看到你,他是阿彌陀佛弟子,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他很快就要去了,所以這是當生。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
【形貌端嚴。】
容貌端正、庄嚴。形是形狀,容貌端正庄嚴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今天造的這個佛像,畫的這個佛像畫不出來,我們造的這個相,跟真正阿彌陀佛的相差很遠,我們造不出來的。
【福德無量。】
這有福,有福、有德,『福德無量』。福德裡麵包含的非常非常的廣泛,我們中國人把它歸納了五大類,常說五福臨門。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福德無量無邊,不止這五大類。
【智慧明了。】
看到福,這又看到智。智慧圓滿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了,不但對於現前,對於過去、未來都能夠明了。
【受用種種。一切豐足。】
『豐』是豐富,『足』是滿足。你一切的受用、種種受用,都非常豐富滿足,沒有缺乏的。這剛才都有說過了,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來供給我們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宮殿。】
【服飾。】
服是衣服,飾是裝飾。菩薩也有裝飾,你看帽子上戴的很多花,胸口配的瓔珞,他也有裝飾。這些裝飾都是無量之珍寶。
【香花。】
【幡蓋。庄嚴之具。】
『幡蓋』,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旗幟,掛的旗子、彩帶,都是屬於這一類。無論室內、室外也都是庄嚴具。
【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這裡面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大的就是居住的房屋,這是大的。小的像香花、幡蓋,說個大、說個小,當中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不必要一樣一樣來細說。總而言之,衣、食、住、行,你沒有一樣不自在,沒有一樣不豐足。
【若欲食時。】
這是講飲食自在。我們這個世間人飲食很重要,你想想看大家每一天用在飲食上所花的時間、所花的精神有多少?特別是比較富有一點的家庭,對於飲食非常講究,花的時間、精力更多。西方世界的人要想吃東西:
『缽器』,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餐具。餐具那個樣式很多很多,質料都是七寶的。我們現在這個世間高級的餐具,銀的那就是很名貴,這個我們還見過的。這是金的,那隻是聽說沒見過。古代帝王有大福報,宮庭當中餐具是用金的。那我們現在,現在人沒大的福報,銀的有,金的就沒有了,其他的珍寶那也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這餐具都是七寶製造的。『自然在前』。用不著自己變化,自己心裡一想,東西在前,誰變化的?阿彌陀佛送給你,送來了,變了送過來。彌陀對我們恩德就太大太大!照顧得無微不至,就像父母對於嬰兒的照顧,全心全力照顧。你這一動念頭,他就曉得,他就變化送到你面前。
這餐具裡面,樣樣你喜歡吃的那些好菜、好飯都盛得滿滿的。餐盤、碗不是空的,都是滿滿的。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
這個東西現前了,不會去吃它。這一些現象都是我們初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天吃飯這個習氣還沒有忘掉,常常在想怎麼好久沒吃飯了,這個念頭一動,這個現象就現前了。到這些飯菜擺在面前,心裡一想我現在不是凡夫了,我是金剛不壞之體,是清虛無極之身,哪裡還要用得著這個東西?這個時候念頭一動,它就沒有了,自然就化去了,所以說『實無食者』。
【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
【色力增長。而無便穢。】
我們這個地方,因為有飲食所以才有排泄;西方世界沒有。這個身體都是透明的,雖然是紫磨真金的體質,它是透明的。
【事已化去。】
到這個念頭明白了,現在不需要了,就沒有了、就化掉了、化去了。
【時至復現。】
如果你再打個妄想,又想起,又想吃了,它又現了,這境界就又會現前。這個地方看到那個自在的樣子。下面一段講衣自在。
【復有眾寶妙衣。】
西方世界無量的珍寶,它寶是軟的,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七寶都有相當的硬度,只能做一些裝飾品,不能做衣服穿,這就是它太硬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柔軟,那個金、銀、瑪瑙、琉璃就像我們這個布料一樣很軟,所以可以做衣服穿。所以他們的衣服都是寶衣,『眾寶妙衣』。這是它的寶柔軟,這個寶可以變得很薄、很薄,像個紗一樣。
【冠帶。】
『冠』是帽子。『帶』是系在腰裡面這個帶子。
【瓔珞。】
這是裝飾品配在身上,這個手臂、這個手腕都可以戴這些『瓔珞』。
【無量光明。】
寶放光。
你想穿什麼樣的衣服,它就什麼衣服,想什麼樣的顏色,它就變什麼顏色,一切隨心所欲。你心只一動念頭,它就自自然然就變化了。不但不需要裁縫,麻煩,穿衣都麻煩!不要穿的,一動、一想,衣自然已經在身了,不要穿的。我們這個穿,還要扣幾個扣子的,這多麻煩!人家那裡沒有,西方世界人的衣服沒有鈕扣的,他不需要,是不是?你才曉得這好處!『自然在身』。
【所居舍宅。稱其形色。】
這一段是講住的地方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住的自在。我們住的房子,這個『舍宅』就是住的房子。『稱其形色』。稱是稱心如願,這房子想什麼樣式,它就什麼樣式;想什麼樣的色彩,就是什麼色彩;想什麼樣的珍寶,它就是什麼珍寶造的,一切都是隨心所欲。
【寶網彌覆。懸諸寶鈴。】
想這個房子外面寶網庄嚴,那外面就有;想裡面樑柱上有寶網庄嚴,裡面就有,一切都是隨心如意,變化現前的。
【奇妙珍異。周遍校飾。】
這是形容不是事實。這個『校』就好像精心設計。這個校是用現代的話來講是精心設計的,其實那個地方沒有人設計。好比是精心設計的,那麼樣的美,那麼樣的庄嚴。
【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樓觀欄楯。】
『欄楯』是欄干,這個台階上有欄干。
【堂宇房閣。】
【廣狹方圓。或大或小。】
【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凈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我們看了西方世界,他們這些大眾生活上的享受,我們有什麼感想?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太苦了,買一棟房子不容易,縱然買了房子,年年還要維修,你說多麻煩,多少精神去照顧。而且還不能隨意,不能稱心如意,我想住個大房子裡面有花園,在這個地方還沒有這個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方便了,沒有一樣不稱心,沒有一樣不如意。這樣好的環境在等著你去,你要是不去的話,你想想看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我們聽了這一句話,才曉得怎麼可憐,是不是?這真的可憐,可憐到什麼程度,我們也能體會到幾分了。等著我們去,完全是事實真相。
「德風華雨第二十」。從第十四品「寶樹遍國」一直到這個地方,都是介紹西方世界依正的環境庄嚴,同時裡面也都告訴我們六塵說法,而這一段,這個六塵說法更為明顯。請看經文。
這個『食時』不一定當作吃飯的時候。因為我們曉得西方世界的人沒有飲食的習慣。剛才所說的,那都是我們初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習氣。這個食時怎麼講法?就是一定的時候,像我們吃三餐飯有一定的時候,這就是有一定的時候。把它看作定時。到一定的時候,它就會有一番新的氣象。這個氣象就是『自然德風徐起』。風也有德,那風之德在哪裡?這個風吹到人身上,不但你感覺到很舒適,也能夠除垢滅罪,幫你開悟。風有這么好處。所以西方世界這個景觀,樣樣都能幫助我們消災、滅罪、明心見性,德是講這個。「徐起」是微風。這個微風吹動,每隔一段時間,它有一陣微風。食時就是有一定的時間,每到這個時間它有一陣風,這個風很微。『吹諸羅網,及眾寶樹』。羅網,網與網交叉的地方都系的有鈴鐸、寶鈴,樹、枝條、華果、樹葉都是眾寶所成的,那個風一吹,彼此互相一碰到的時候,它就有音聲出來。所以底下講:
【出微妙音。】
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的交響樂一樣,它有節奏。它這個音不亂,它有節奏,非常悅耳,不但好聽,它還會說法。它所說的法可以說是無有一法不說,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一切法,那個地方統統都說。實在講,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說之法,西方世界統統具足;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在現在地球上,你能夠聞到的佛法,只是釋迦牟尼佛遺留的這個《大藏經》而已;除這個之外,你就聞不到了。十方世界的眾生,他要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所聞的法音都是局限於一部分,沒有辦法得到全體。唯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聽到、才能夠見到,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都接觸到了。而且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去接受。我們今天不要說別的,《大藏經》擺在面前,你不能消化、不能接受,沒這個智慧,沒這個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你統統能接受,所以到那裡成佛快,一點障礙都沒有。
【諸波羅蜜。】
這一句是包括大乘佛法,這就是全部的佛法。大乘佛法破法執,我執破了證小乘四果羅漢,大乘法執也破了,這就成佛了。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
這底下四句是說明風送妙香。樹有香,花也有香,所有一切珍寶之物是統統放香,風一吹,這個香就遠聞了。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你看看這是風之德、香之德,不都顯示出來了嗎?稱之為德風。因為一切眾生聞到了、接觸到了,業障就消除。塵勞是煩惱,垢習是習氣,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在這個地方自自然然消除了,時時刻刻消除。所以消業障、斷煩惱、破無明有進無退,他不退轉了,這就快速。
【風觸其身。安和調適。】
這是說風的妙處。『觸身』。風吹在身上,身心安和。調適是講心,你的心裡面感覺到非常快樂,煩惱、雜念、習氣不起。
【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得滅盡定』就是證四果阿羅漢,得滅盡定,把見思煩惱統統滅掉了,就像那樣的快樂,煩惱永遠不生了。
【復吹七寶林樹。】
【飄華成聚。】
這個樹上的花被風一吹,飄到空中非常美麗。天空中就像散花一樣的。更不可思議的,它這個花在空中會聚集起來,像後面講的,它會成為一個華蓋,會在空中自自然然擺成圖案一樣。
【種種色光。遍滿佛土。】
那個華蓋的形狀很多、種類很多,光色不同,這是西方世界空中的庄嚴。風吹的這些花,點綴在空中的時候,是說不盡的庄嚴。
【隨色次第。而不雜亂。】
這就是它擺成的圖案很有秩序,並不是人工設計的,也不要人去排列,它自自然然的組合,組合的非常之美。
【柔軟光潔。如兜羅綿。】
這個華蓋會落下來,落下來之後,就像我們現在地上鋪地毯一樣。這個花飄下來之後,在地面上就鋪成了地毯。這個地毯也非常之美,有圖案一點都不亂。『柔軟光潔』,潔是乾淨。我們這邊的花,縱然把它擺成圖案,擺成一個花壇,這些東西並不清凈;西方這個世界乾淨,的確是一塵不染。『如兜羅綿』,兜羅綿是印度的一種植物,就像我們中國的柳絮相彷佛,很細、很軟。
【足履其上。沒深四指。】
【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它有彈性,我們腳一抬起來,它又恢復了,它又起來了,它有彈性。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
這講一定的時候,它每一個時候都有這個現象,這個時候過了之後,花沒有了。
再過一個時候有新的花生了,西方世界它有一定的周期性,我們現在講周期性,一定的,它有周期性。所以說是空中、地面雨華的庄嚴,這一品題目叫「德風華雨」。這就是說落下來。
【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這個『六反』是比喻,因為世尊在我們這個世間說法,我們這個世間一天,在印度是六個時辰,六個時辰晝三時、夜三時;印度一個時辰是我們現在四個小時。這個四小時是周期,每隔四小時有一次雨花,這個時間不太長也不太短,這是非常非常美的景觀,這個世界確實美不勝收。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這品經裡面佛為我們說明寶蓮妙光,現佛說法重重無盡不可思議的境界。請看經文: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也叫做蓮花世界。西方世界的蓮花特別多,周遍國中。
【一一寶華百千億葉。】
西方世界的蓮花,跟我們這邊的蓮花不一樣,我們這邊蓮花,蓮花瓣很大,並不多。經典上常常贊嘆佛的眼睛好,佛的眼睛像青蓮花那個花一樣。諸位想想如果像我們這個世間那個蓮花花瓣,那個眼睛不太好看,是不是?西方世界的蓮花,就像我們菊花一樣,細長而且多,像我們這個世間菊花一樣,所以那個眼睛就很好看。所以他們蓮花跟我們不一樣。它這個蓮花『百千億葉』,這個花瓣,這個葉是講花瓣。
【其華光明。無量種色。】
這是佛跟我們說真話,蓮花是無量種色,而不是四色,青、赤、黃、白,《彌陀經》上講的四色,不止四色,無量種色。
【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
這一句是講妙寶莊嚴。花已經非常美了,這個花間還有庄嚴。花間,花的上面都有無量妙寶,這是『摩尼』。摩尼是如意寶珠。蓮放光,寶也放光。這『明曜日月』。它們的光明超過日月。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之光,所有一切萬物自己都放光,所以那個世界也叫光明世界。佛經上常講的大光明藏,就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
【彼蓮華量。】
【或半由旬。】
這是小的。花之小者,半由旬。
【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七寶池的蓮花大小不一,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到。這個大小不一,諸位要知道功能是一樣的,功能沒有差異,只是大小不相同。大小怎麼來的?阿彌陀佛只變蓮花供給我們,那個蓮花大小是我們自己的心量,我們自己念佛的功德。所以你念佛功夫念得愈深,西方世界蓮花就大;你念佛功夫很淺,你往生的時候,蓮花比別人就小,與你念佛功夫淺深成正比例。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得不到也帶不走,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場空!一場夢!唯有爭取西方極樂世界大蓮花那是真的,那個永遠不會消失的、不會滅的。這一點我們要認真努力,所以一定念佛功夫要深,這是我們帶得去的,其他的帶不去。帶得去的是真的,帶不去的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這個不假。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認真、要努力。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這是蓮放光。蓮放光,放光剛才講了跟大小沒有關係,那個大蓮花放光也放這么多,小蓮花也放這么多光,所以這個功能是一樣的,花的大小不一樣,這個要知道。光都有『三十六百千億光』,那個光明大小想必跟蓮花大小也成比例。蓮花大的光就大,蓮花小的光就小,但是光的數字一定是相通的,這才合情合理。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光中化佛無數億,我們在這看到了,贊佛偈裡面贊嘆的「光中化佛無數億」,什麼光?蓮花放的光。光中化佛這是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統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諸位想想每一朵蓮花,阿彌陀佛都化無數億的化身。西方世界蓮花的數字,等覺菩薩都算不出來,那阿彌陀佛化多少身!世界無邊、眾生無邊,佛要沒有這個能力,怎能廣度眾生?怎能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我們在這里看到阿彌陀佛這個德能的確是超異,超出一切諸佛如來。
【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如是諸佛。】
每尊佛都『安立無量眾生』,光中化佛真的是無量無邊,每尊化佛又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安立於『佛正道』。諸位要知道,這正道就是指西方凈土;換句話說,沒有一尊佛不教眾生念佛求生凈土。求生凈土是成佛的正道!在這品經裡面,深深顯示《華嚴經》上所說的事事無礙,重重無盡不思議的法界,我們在這段經文上看到了,重重無盡,事事無礙。西方凈土以蓮花為佛事,我們在這個地方也看到了,也看出來了。平常我們聽講蓮華藏世界,那個意思我們很難明了,讀這段經文我們明白了,蓮華藏世界的殊勝不可思議,總是體會到一些。我們翻過來,請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這品經,決是決定,完全是肯定的語氣。極果是圓教佛,無上正等正覺決定證得。這就是四十八願第二十九願「住正定聚」、第十二願「定成等覺」的說明,看他這兩願圓滿的現象。在這品經文裡面,經文不長,總結清凈庄嚴,境界、智慧圓融集合。實在講至今亦如,因果如如。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內無取捨,住正定聚,決證極果。請看經文:
西方世界沒有這個東西,我們這個世間有黃昏、有夜晚,夜晚是暗的,有火光、有日月、有星星、有晝夜,有這些現象,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一片光明,沒有這個現象。
我們這個世間今年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星期幾,有這些東西,西方世界沒有,這些統統沒有。還有我們這個的世界,每個人姓什麼,名字叫什麼,西方世界沒聽說過。你居住在哪個城市,哪一條街,門牌多少號,西方世界也沒有。奇怪!所以有些人聽說之後,這個疑慮就很多,那我要到西方世界去了之後,我們兩個都去了,那我找你到哪裡去找?西方世界妙!比我們現在那個電腦還妙。無論你的近鄰、遠親生到西方世界去,你心裡一動念想見他,那個人已經在面前了,哪裡需要去問門牌號碼去找,是不是?那多費事,太費事了。為什麼會沒有了?諸位仔細去想一想,這些現象都是從分別執著心裡頭變現出來的,西方世界人清凈,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沒有了。
有因就有果,有果當然有因,西方世界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這個境界就這樣美好。心地清凈光明,所以感得世界光明之相,沒有黑暗。我們在這里人心有好的念頭也有惡念,好的就是光明,惡念就叫黑暗。我們常講的黑心,不好的就是黑心,感得的就有黑暗了。西方世界的人沒有,都是純善之心、清凈之心,所以感得的是一片光明,沒有黑暗。
由此可知,世尊為我們說這個劫數、這些數字,都是隨順我們分別執著這些習氣而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譬如說佛跟我們說,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經十劫了,這個十劫是從我們這里說的,不是從西方世界說的,西方世界沒有,沒這回事情。這我們曉得這個道理、這個事實,我們也很快樂,也很放心了,為什麼?譬如《觀經》上講的,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十二劫花開見佛。這個十二劫是我們這邊的時間,那不是西方世界的,西方世界沒有,我們這邊的劫數,這個時間就不長。那又說這個懷疑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我們後面會念到,疑心生到西方世界生到邊地疑城,五百歲之後才能夠見佛聞法,那個五百歲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哪來的五百歲,五百歲是我們這個世間的。那我們這個世間的五百年,在西方極樂世界,那無量壽裡頭那算不了什麼,所以即使是疑心生極樂世界也了不起,也很值得人佩服,這個問題留到後面我們再討論。
這是剛才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住著家室』也沒有,這個無並不是你沒有宮殿、沒有居住、沒有身體,不是的。有居住、有宮殿,前面講了飲食起居樣樣都自在。這個無是不執著,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因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那個世界真正平等、真正清凈,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美好到了極處了。『一切處』這總說。『既無標式名號』。像我剛才舉的例子,大家居住在一起,並沒有街道的名稱,也沒有門牌號碼,沒有這些標幟。
『亦無取捨分別』。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這真的符合「永離四相四見」。佛在《金剛經》上跟我們說菩薩這個標準,最低限度的標準要離四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佛不承認的,那不是菩薩,他還著相!他有分別執著!不像我們人間哪個地方傳戒,受過菩薩戒回來就是菩薩了,自己以為是菩薩,別人也稱菩薩,是不是菩薩?他以為是菩薩,你要曉得佛不承認。佛一看到這不是菩薩,為什麼?有四相,分別執著沒有離開!那假菩薩,冒充菩薩,不是真菩薩,所以這要曉得。高等的菩薩還要破四見,《金剛經》的後半部比前半部的境界高,後半部講的是「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此地講的亦無取捨分別,四相四見都沒有了,真菩薩,那不是假的,是真的。
像我們帶業往生去的,這些習氣常常還有,實實在在講是蒙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去了,假菩薩也變成真菩薩,十方世界諸佛如來也不能小看,這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要特別看待,這是與眾不同。你就想到要是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四相四見,難!說起來容易,你想想看你能破得了嗎?這是真正不容易。回想到西方世界這種種庄嚴,不思議的殊勝,真的是難得。在這個境界裡面,也就是常說「心智一如,心境一如」。內心跟外面境界一如,一切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這也就是四土裡面的常寂光凈土。這個經文上雖然沒有這樣寫,這境界已經是常寂光凈土的境界。底下說:
這個樂我們想不到,我們無法體會,為什麼無法體會?因為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我們今天所講的這個樂,都是我們分別執著裡頭的那個樂,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那個樂,你怎麼能體會得到?前面佛給我們做了一個比喻,比喻漏盡比丘,那個快樂如漏盡比丘,漏盡比丘那個快樂我們也體會不到。這是說什麼?說淺的不是深的,在煩惱裡面只是把見思煩惱斷掉,小乘四果羅漢所證的境界,他那個樂就不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此地這是大乘菩薩,即使帶業往生的人,得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一個個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七地以上!超過四果羅漢太多太多,他們那個樂我們怎能想像得到?我們常聽心凈、土凈,土凈就是外面的環境清凈,實際上的境界也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無法體會的,這是真樂,所以稱為極樂世界。
這個我們也在本願裡面讀過,四十八願第二十九願。但是這個地方的正定,我們可以肯定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心就定在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定在西方世界依正庄嚴,特別是講的『若當生』。當生指我們現在。我們現在念佛發願,還沒去即將要去,這當生。我們現在的心就住在正定之聚,這個正定之聚就是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凈土,心定在這上面絕不動搖,決不為世間一切法所誘惑、所動搖,我們心定了。不為佛法其他的法門宗派所動搖,我們心定了;當然更不會被其他宗教、外道所動搖了,這是我們現在住正定聚。心定了,將來就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因為我們現在心定,就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三不退,決定成佛。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這個事實我們也要清楚要明了。『邪定聚』。是你一心一意去學其他的法門,這也是專心,學其他的法門,或者學其他的外道,都很專心的學,這邪定聚,不能往生的。『不定聚』,那就更糟糕,這也想學,那也想學,叫雜修。雜修、亂修是不定聚,這個都不能成就,不能了知阿彌陀佛建立,『彼』是指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的正因。你不知道西方世界真正的情況,你不了解。正定聚的人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底下這一章不多,我們趕出來,現在是要趕進度了。
「十方佛贊第二十三」。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七願,第十七願的實現。
這是舉一方。舉東方世界無量無邊,像恆河沙一樣數不清。恆河沙是比喻,每一個世界裡面又有恆河沙數的諸佛,每一尊佛:
就像東方一樣。
四維上下就是指的十方,東、南、西、北四方。四維是什麼?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角叫四維。八方,上方、下方,十方世界。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贊嘆阿彌陀佛的,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凈土。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今天聽了釋迦牟尼佛的話,發願念佛、求生凈土,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的勸告,實在是十方所有一切諸佛都是這樣勸告的。我們果然依教奉行,佛歡喜,一切諸佛都歡喜,佛護念,佛常常會念著你、幫助你,你在念佛當中不會讓你有阻礙,幫助你這一生當中順順利利的往生。
只要我們自己心定,前面講我們要住正定聚,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我們往生這條道路順順利利,不會有一點障礙。假如你說你念佛往生有障礙,換句話說,你不是邪定聚,就是不定聚,障礙是在自己,不在佛那一邊,這是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曉得這個法門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因為有一些同修,過去修別的法門,現在轉過來聽說這個經好,要想修這個,心裡面憂慮、疑惑怕對不起以前那些諸佛菩薩。譬如說從前念地藏菩薩的,現在我念阿彌陀佛,怎麼對得起他?從前念《地藏經》現在不念了,好像心裡很難過,這都錯了,這個觀念大錯特錯。無論你過去念哪一尊佛,無論你過去念哪一尊菩薩,念什麼樣經典,今天回過頭來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那些諸佛菩薩都鼓掌、都歡喜,你對了,你總算對了。所以不要懷疑,讀了這段經文還有什麼懷疑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
一切諸佛都希望我們歸依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希望我們供養阿彌陀佛。
這是一切諸佛對我們的期望。從迷邪染,歸!我們以前不知道,不曉得事實真相。或者拜鬼神,這個拜鬼神是非常平常的,或者是學外道,或者是在佛門裡面學其他的法門,不如法,不曉得都是迷、都是邪、都是染。要跟這個法門來比的話,那都是迷邪染,我們從那裡回頭,依大覺、依至正、依真凈,覺正凈!十方諸佛贊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是十方所有一切如來給我們,指導我們的,教我們發清凈心、憶念受持、皈依。我們不皈依阿彌陀佛,皈依誰?皈依阿彌陀佛你能說錯了嗎?你要說錯了,那這你要謗佛,不止謗一尊佛,所有一切諸佛你都毀謗了,這還得了,這個罪過可大了!
我聽說有人告訴我,有人對我批評,說我說三皈依,最後都要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他們都說我說得太過分了,說得不對,說得太過分了,不如法。我有根據,我根據這個經上講的,這一切諸佛說的,哪裡說錯了?就是叫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皈依觀音、勢至,這哪裡會有錯?一切諸佛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所以我們從無量法海回頭,皈依《無量壽經》,一心憶念,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在供養當中,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用什麼方法供養阿彌陀佛?就是前面所講的極力的贊嘆、宣揚,勸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真實供養。我們明白了,我們也學諸佛如來,盡虛空遍法界贊嘆、宣揚,到處勸人念阿彌陀佛。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麼樣?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八識田中種子種進去了,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總有一天這個種子起現行,他的緣成熟了,還是這個種子的力量,幫助他發願念佛,得生凈土。他將來往生,那個因是我們給他種的!所以應當到處勸人念佛,勸人求生凈土。自己更要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將來往生,自在往生,欲知時至,沒有病苦。往生的時候,最好開一個往生大會招待記者,這大家都相信了。這方法很多,這都是效法諸佛,怎樣去供養阿彌陀佛,這『願生彼國』。
【隨願皆生。得不退轉。】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一生成就。當生成就的佛法,前面都跟諸位報告過了。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活著去的,一生沒有到第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生成佛,所以統統是一生,沒有轉世,沒有再第二生。這當生成就的佛法,我們一定要珍惜它,一定要把這個機會牢牢的抓住。這個世間什麼事情都是虛妄不實,所以要把這一樁事情當作我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真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應該掛在心上。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17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九面第二行。「三輩往生第二十四」。這下面兩品也是本經很重要的部分,佛要為我們說明往生的方法。全經實在講是時時提醒我們,這兩品是專講能生之因,就是信願持名這三個條件。在這段裡面為我們說明三輩,上、中、下三輩,《觀無量壽經》說得比較詳細,說為九品;我們常講三輩九品,就是把《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經》合起來講,三輩九品。底下一章「往生正因」,特別偏重在修行的方面,這是我們應當特別留意的。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這一段是總說。『十方世界諸天人民』,當然包括我們在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統統包括在其中。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阿彌陀佛願力廣大弘深,神通道力確實不可思議。他不是度一個大千世界、百千個大千世界,不是的,他是普度。諸佛如來對他的贊嘆,稱讚他為「佛中之王」,的確不過分。
這底下講往生的緣熟,這個機緣成熟了。『至心』。真心,這是信具足。我們信願行,這個信具足了。『願生彼國』。這個願也具足了。蕅益大師為我們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如果有真信切願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看他修行的功夫,那有三等,這三輩就是三等。其實這是大分,細分就九品;如果九品再細分,每一品裡頭又有三輩九品,愈分愈細。其實我們曉得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必這么麻煩,用不著去這樣的分別執著。
這個『上輩』是出家求生凈土。有不少同修讀了這個經來問我,他說:法師,我們往生上輩沒希望了?上輩就是九品裡頭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說:那一定要出家才行,這不出家就沒指望了。但是諸位千萬不要忘掉,本經一開端在第二品一開始,為我們說十六正士,「賢護等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薩,都是在家人,而且都是上上品往生的,哪裡說在家人沒分?在家人上輩往生很多很多!因此,此地的出家就另有說法。
這個「家」,大乘佛法裡面跟我們說,家有好多種家!不是一種。我們現在一般人認為這個家,就是你有房地產,你有家庭,家親眷屬,這叫「家宅之家」,現在一般人都看這個形式。佛告訴我們,這個不要緊,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沒妨礙。還有什麼家比這個更嚴重的?佛告訴我們煩惱是家,出煩惱家才行;三界是家,三界就是六道輪迴,這個是家。可見得除了家宅之家,有三界之家、有生死之家、有煩惱之家,還有三種。那個出家,出那個重要,家宅不重要。
那個「出」也有四種說法。一種是身出,出家了,心沒出,身出心不出,這個不管用。像我們很多出家人,剃了頭受了大戒了,身出了,心裡還搞名聞利養,還貪戀五欲六塵,沒出,心沒出,身出了心沒出,這不管用的。第二種心出身不出,這在家的菩薩,賢護等十六正士就是心出身沒出,這裡頭是講這一種的,『舍家棄欲』是講這一種的。第三種身心俱出。身出心也出,這是真正出家弟子,傳法利生這是真正佛弟子。第四種身心都不出。這個身心都不出是不是指外面一般人?不是的,指你們在家居士。身沒出,心也不想出,身心都不出,是這樣的人。身心都不出,上品上輩就沒分了;如果說是我身不出心出,上輩有分!所以這上三品還是有分的。我們先把出跟家認識清楚。
「舍家棄欲」。欲是五欲六塵。三界六道紅塵裡面種種不再留戀了,統統放下了,這就真的出家了,出三界之家、出煩惱之家、出生死之家,這真出。『而作沙門』。沙門,本來是古時候印度修道人的通稱,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差不多已經變成中國出家人的專稱了。但是在此地並不作出家人專稱,因為經是佛在印度講的,沙門當然還是印度的意思,不能拿我們中國意思來說。就是一個修道之人,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在家居士能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稱作沙門,所以這是出家、在家通稱的。但是這個上輩往生的,決定是心地清凈,對這個世間法統統捨棄放下。出家這個意思在此地,與身出家不出家沒有關係,這是我們首先把它認清楚的。修行的綱領,就是底下這兩句:
經上跟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出來,要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是叫我們念其他的佛菩薩,你看這么清楚,這么明白。那什麼叫『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發菩提心就是真正覺悟了,真實覺悟了,也可以說是徹底覺悟了,究竟圓滿的覺悟了。這樣的人才肯定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假如他沒覺悟,他怎麼肯放下?沒覺悟,他怎麼肯專念?覺悟就是明白。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這裡頭的狀況明白了,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情形大致也明白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庄嚴也搞清楚了,這個人覺悟了,他會選擇,他選擇的一點都不錯。一個人能夠選擇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度生,這不是究竟圓滿的徹悟是什麼?所以我說這些話這個語氣,別人聽到好像我太武斷了,不應該這么肯定,但事實是如此,我也沒有過分,我是實話實說!諸位細細觀察經文,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如果說我說得太過分了,那就是講釋迦牟尼佛講得太過分了,一切諸佛如來講得太過分了,那不是我講得太過分了。我們應當曉得千真萬確的事實,這一生要是空過了,那太可惜了。
【修諸功德。】
這句話裡麵包括的意思就非常非常之多。這部經裡面,前面所說的、後面所說的太多太多了,教給我們應當怎樣去修學。簡單的說、扼要的說要讀誦。經不讀誦不行,天天要讀誦,要明白,要隨時、隨處勸導別人,這個就是勸進行者。修法布施,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真實的功德。我們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凈土。
【經須臾間。】
這個『須臾』講時間的短暫,很快!
這是佛力加持的,也是自己修持的功德成熟了。這是把修因得果為我們說出來。底下這一段,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再次的勸勉我們。
【是故阿難。】
『是故』,就是你看前面所說的修因得果,這個利益是無比的殊勝,所以世尊重複叮嚀。
這個上上品往生。沒有往生之前就見到阿彌陀佛,所以說今世。我們看祖師的傳記,我們凈宗初祖慧遠大師,他老人家一生當中,三次見到西方凈土。三次見到,他都沒有跟人說過。臨終佛來接引了,這個境界又現前了,他才告訴學生。他說:我要走了,佛來接引我了。他說:西方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他才宣布說出來,所見到的這個境界,跟《無量壽經》所說的完全相同。因為遠公大師那個時候,《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所以那個時候在廬山建道場,念佛求往生所根據的經典就是《無量壽經》。那是凈土一經,沒有三經,後來才有三經。那個時候翻譯出來就是這部經,他就依這部經修行。所以古人稱《無量壽經》是凈宗第一經,是有它的道理的。當年初祖就是依這部經,所看到的境界跟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這就決定不錯。
所以這上輩往生的,往往在定中、在夢中見到的境界。但是諸位要曉得,所見的境界一定要跟經上所講的相應,這是好境界;如果跟經上講的不相應,那就決定是,這不是真正的凈土。早年我在香港講經,大概總是七、八年前。在香港講經,暢懷法師拿了一本小冊子給我看,說是有一個法師曾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過的,回來之後寫了這個小冊子,也滿轟動的,到處都流通。暢懷法師看了之後懷疑,就拿來給我看。我一看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看到有很多女人,我說這是假的,絕對是假的,這經上本願上沒有的,這經上也沒有。他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還看到很多女人?這不是真的,他跟經上講的不相應,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有標準、有審查的標準,決定要跟經上講的相應。如果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人個子還有高矮不一樣,那也是假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每個人的面貌都跟佛完全相同的,這才是真的;個個都是金色身,個個都放光明,那就是真的。所以佛在這里就說,其有眾生要想在今世見阿彌陀佛,這個事情不是辦不到,辦得到。
這先發弘願。
【積集善根。】
這個專念是正行,前面有願,有信、有願、有行,積集善根是助行,正助雙修。
【應持迴向。】
這是佛特別勸勉我們的。如果我們明白,我們對這個事情清楚,真正肯聽釋迦牟尼佛的話,上輩往生我們有分!不要自甘墮落,「我的業障很重,一身罪業,我念佛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實實在在講,我們應當要發憤努力,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把自己的品位提高,成佛的時間提前!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很快很快。
這個中輩,或者是自己的根性劣,福報淺,障緣很多。你的障礙很多,想修有人阻撓你,你不能大修功德,不能把一切放下,這種情形也很多。一般同修家累很重的,兒子、孫子成群、一大堆的,家業很大,那就很麻煩了。你想放下,你的家人都靠你生活,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就沒有法子在修,就是求中輩往生。
你看在修因上沒有兩樣,其實人人都能求上上品往生。縱有障緣,如果你有智慧的話就能夠突破。所以佛法,古德講的沒錯,西方世界品位差別總在於緣,我們眾生遇緣不同。這個緣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知識,遇到高明的善知識,他一指點你,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遇不到真善知識,這許多障緣就很難舍離。所以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得是非常的圓滿,遇不到好緣分。
不能大修也應該隨緣來修。下面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是隨緣修的。我們不能看到這是上輩往生沒有!上輩往生有,省略了,在這個地方補出來,上輩都有。上輩修的,他是大修功德,這個地方是隨緣。譬如:
【奉持齋戒。】
『奉』是奉行。『持』是受持。『齋』是過中不食叫齋。『戒』是戒律。持戒、奉齋,這個齋戒的功德是身心清凈。我們持戒身清凈,持齋能幫助我們心清凈。這在前面跟諸位同修說過了,齋是齋心,心清凈叫齋。
我們中國古人常說,早餐要吃得好,要講求營養;中午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晚上少吃,你的睡眠一定好,晚上吃得很飽,人會作惡夢、會昏沈,心不清凈。所以佛當年在世是日中一食,我們現在也學日中一食行不行?不行。我們的業障比從前人要深重,以前的人煩惱輕,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餐就夠了。我們現在業障很重,消耗的能源多,你要不補充,你的身體就出毛病,這個東西不能勉強,不是勉強去學的。不可以要面子、要好看,你看我日中一食,我持戒你們都不如我,貢高我慢,不是生煩惱了嗎?一餐怎麼吃?把三餐飯當一餐來吃,不到半年,這一身的腸胃病!什麼毛病都來了,這是錯誤,這個大錯特錯。
這是我們首先明了身體是機器,飲食是能量的補充,就跟那個汽車一樣,它沒有汽油就不行了,它就不能動了,加油的時候也就是它吃飯,補充它的能量。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消耗在這上。從前修道的人心清凈、妄想少、煩惱少,他消耗的就少,所以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我們看到這一天吃一餐的,就曉得他心很清凈。所以我們首先要修清凈心,要把煩惱、分別、執著、妄想放下,然後你需要量自然就少了。所以這也得有這么一點功夫,沒功夫是強學不來的,所以必須要懂得這個道理,這個對於修行很大的幫助。
這個都隨緣做。像前面那些有大福德的人,他可以大修,他可以建一個塔像、建一個道場,他一個人就有力量;我們沒大的福報,看看別人修,我們隨喜出一點功德,這叫隨分,出錢出力隨分的。不像前面,前面的人家大修,人家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去做許多的功德。『飯食沙門』,就像我們一般所聽到的供齋。現在在台灣很盛行千僧齋,就是請客供養法師吃飯,請一千個出家人,打千僧齋,這修福。同時這就宣傳,宣揚佛法。但是現在這個千僧齋裡面,大概都是修福的多。應當這個千僧齋,出家人接受供養之後,一定要說法。出家人用法布施能夠利益大眾。所以現在有這種形式,實質已經大大的不如從前了,比不上古時候。
古時候這個千僧齋裡頭的用意很大,是佛門裡面六和敬的象徵,要用現代的話,就是出家人彼此意見溝通,彼此建立共識的一個好機緣。平常各人在各人寺廟,各人教化一方,現在有這個機會聚集在一塊,聽聽長老開示指導,在這個時代我們應當用什麼態度、什麼方法、什麼法門來指引一切眾生,來對治現前一些弊病,總是開示這些。所以有建立共識、溝通意見,有這樣的功德利益,這個飯食沙門就很有道理,真的有功德了。
【懸繒然燈。散華燒香。】
這個也不僅是形式,大家要都看到形式上去,那佛都流眼淚,都搖頭,你把我的意思搞錯了。要有實質。這個『繒』是什麼?就是幢幡,幢幡是什麼用處?是弘法利生,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隨緣隨分請法師大德弘法利生,法幢高豎,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沒有力量請,我們集合很多人來請,這就是隨分。那個大德的人,大福報的人,他一個人就有力量請,我們沒有這么大的力量,別的地方請,我們隨喜。這種方法,這是修中輩往生的,要懂得隨喜,請這些法師大德來弘法利生。『然燈』。燈代表智慧,代表心地光明,表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