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開悟了,自己即時就明白自己已經開悟。如虛雲和尚56歲在高旻寺打禪七時,開水燙手,茶杯落地粉碎,「當下大悟」;六祖在袈裟遮圍下聽五祖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楞伽經》稱此為「自宗通」和「悟通」。我們把它們統稱為「自明悟」。
二、自己沒有立刻明白,但有禪師在旁邊,他知道你已經開悟,於是問你一句:「你知道如來真性是什麼嗎?」你立刻就明白剛才那種情況就是知道了如來真性,就是入了無分別境界--無我、無人、無內、無外......,證到了空性,當然也就明白自己已經開悟。這種情況稱為「他點悟」。
三、自己已經開悟,但不屬自明悟,又無禪師在旁點撥,自己不明白自己已經開悟。此稱為「未明悟」。這種人過一段時間,就會達到自明悟,或者有緣遇到禪師,達到他點悟。這沒有什麼奇怪,因為這種開悟,畢竟只是人生的第一次,沒有經驗,致使某種根器的人不可能當即明白。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他在未明白自己開悟時的開悟,不是開悟。恰如某人從未見過和吃過芒果,有一天朋友請他吃了,但不告訴他這就是芒果,他不知道自己吃了芒果,能說他沒有吃過芒果嗎?
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這三者的差別,是意對開悟這件事的認識的差別,決定這種差別的是悟前六根修行基礎的差別,與開語本身的程度無關。
開悟是一個人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大過程。同樣是開悟這個詞、這件事,程度的差別非常大。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空是一種存在。但它不是物質,當然也不是意識。空有個體與總體之別。無數個空個體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組成空的總體。空的個體,其小無內。物質則不然,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無論多麼小,都有內。這是空之為非物質的原因之一,也是空與物質的本質區別之一。空的總體,其大無外。空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沒有不運動的空。
只要想一想,物質的運動形式是多麼豐富,就可以推測空的運動形式更是多麼豐富。確實,空的運動形式,比物質運動形式更深邃、更玄妙。
悟的證空,以眼的見形色來比方,就是開眼見到形色,雖只看見一個極小范圍內的形色,只看到一秒鍾甚至只1/10秒的形色,就算開眼見到形色;看到無限空間中的全部形色在無限時間內的全部運動情況,也稱為開眼見形色。想一想,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多少?同樣,一個人開悟證到一個空的個體,證到這個空個體在1秒鍾甚至1/10秒鍾內的運動情況,就叫做開悟證空。我們稱之為最初級悟。最初級悟是開悟的最初級階段,是最起碼的開悟水準。證到空的總體的全部運動情況,也叫做開悟證空。我們稱之為徹悟。徹悟是開悟的最高最終階段。
對物質運動形式的認識,沒有窮盡。關於物質運動的絕對真理、終極真理,存在於無數的相對真理之中。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人類永遠也達不到絕對真理,只能逐步地靠近它。人類對非物質空的運動的認識,是有窮盡的。徹悟就是達到了對空運動真理的終極認識,即達到了關於空的絕對真理。物質運動的真理是越認識越多、越複雜、越深奧,空運動真理是越證越少、越簡單、越淺顯。認識物質運動真理的工具是六根,證空運動真理的工具是悟。
在最初級悟和徹悟之間的全過程中,可以劃分為好多階段。至於是劃為 84000個階段,還是劃為108個、劃為55個、劃為3個,全依劃分的標準為轉移。譬如一個人讀小學六年時間,按年級分是6個階段,按學期分是12個,按周(每學期20周)分是240個,按天分是多少?按課時分是多少?一個階段就是證空的一種程度。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又叫做一定果位。證到某個果位,就是證到空數量、空運動的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六祖賣柴時聽人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即開悟」,是證到了一定程度。後來聽五祖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是又證到了一個更高的程度。
證空的階段、程度、果位,就是開悟的階段、程度、果位。證到阿羅漢果位,就是開悟到阿羅漢階段;證到等覺菩薩果位,就是開悟到等覺菩薩程度;證到妙覺菩薩果位,就是開悟到究竟佛的程度,即徹悟的程度。
在開悟的每一個階段上,都存在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三種情況。只要是悟到某個果位上,無論是這三種悟中的哪一種悟,都不影響悟到那個果位上。
五、初悟
初悟,系指一個人身的第一次開悟。許多人的初悟只能達到最初級悟的程度,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修行,再一級一級開悟上去。有些人的初悟一下子就達到徹悟。目前地球的人類中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在初悟時即徹悟的人是釋迦佛,後面將是彌勒佛。在此兩佛之間,沒有一名地球人能夠做到初悟即徹悟。其他初悟就直接達到最初級悟以上各級悟的人,就絕不止他們兩個了。
然而有人往往不知不覺地用徹悟來衡量開悟。聽人說某人開悟了,就用釋迦佛的標準來看待他,見他沒有能「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就斷定他沒有開悟。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問題在於,為什麼不同的人初悟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差別源於這些人在以前生中不同的修行基礎,或者說不同的悟證果位。
眾所周知,六祖初悟時的程度就相當高了,已經基本達到能做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的水平了。待五祖用《金剛經》印心獲得大悟時,已經是菩薩的水平了。六祖在以前世已經達到什麼程度?六祖自己沒有說,也沒有別人說過他,我們無從知道。
釋迦佛則清楚地介紹了自己在以前生中的修行證果水平。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釋迦佛說:「我從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我常在此娑婆世界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袛國,導利眾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釋迦佛作為悉達多太子出家後,初悟即達到徹悟。
一般來說,以前世達到什麼果位,今世的初悟就能達到那個或略低於那個果位。怎麼會略低呢?因為他前世在這個果位上的修行不夠堅固。釋迦佛的佛位極其堅固,所以他能初悟即達徹悟。如果初悟只達到略低於前世那個果位,那麼他很快就能達到前世那個果位的。然後依各人的進一步修行情況,決定他在以後能達到何種果位。
然而,為什麼釋迦佛在徹悟前,還要經過那麼多的千辛萬苦呢?這是人身的障礙呵!對於從三惡道未得人身的情況說,真是人身難得,人身是學佛修行的有利條件。對於從佛菩薩、緣覺、聲聞為教化超度眾生化為人身的情況來說,人身是得道的大障礙。要擺脫人身的束縛,必須經過種種努力。相對來說,果位越高,人身的束縛越厲害,要擺脫就越困難,但他在這一生中必定擺脫得了。(信息來源:摘自《廣東佛教》)
問:請問如何知道一個人已開悟?——恩師凈公上人慈悲答疑 08-11-10 10:21 發表於:《西方凈土》
問:請問如何知道一個人已開悟?
答:一個人的開悟不必請他人印證,自己應該清楚明了。判斷標準是斷除了貪瞋痴煩惱,如果還有貪瞋痴,還有是非人我、種種分別執著的存在,決定沒開悟。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斷除了,你的心地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見色聞聲,你能體會到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界;你對事物能觀察得非常深遠,清楚明了。所謂得「甚深的禪定、甚深的智慧」,明了過去、現在、未來,明了眾生的心念。此時你便開悟了。所以,覺悟的現象是恢復了我們自性中本來的能力、智慧。。
附貼:
開悟後個人的內在特點
綿延不斷,用之不竭(本不生滅)
隨機應變,運用自如(能生萬法)
影響巨大但不強加於人,剛毅果斷但不自以為是,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騖遠,持之以恆但不愚頑固執,
精力旺盛但不亢奮激越,通觀全局但不粗枝大葉。
開悟後,當事人獲取事業成就過程會更加精準高效與輕鬆快樂;小孩的簡單快樂,老人的智慧充盈,壯年的旺盛精力將同時具備;無論在生意場、社會交往中還是在家庭生活、親人共處中都更加自在釋然、遊刃有餘;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兩個選擇,完全可以做到兼得與貫通,而且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自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