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能破報障,業障,煩惱障!

uploads/content/2022/june/3c4c695fb30ebc415da97d7758a736f5.jpg" width="22" height="1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6bd728a5bb80e815cad8bcb5c32f5172.jpg" />

  每一部經都有它的作用,那麼,《心經有什麼作用呢?

  教下講是破三障:報障,業障煩惱障。

  我們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災難困苦,心內各種各樣的無名煩惱,都是由這三障帶來的。

  所以,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們把這三障具體地解釋一下。

  第一障:報障

  報障又分正報和依報兩種

  何謂正報呢?正報指的是我們的身體

  我們人的身體看起來大致相同,都長著頭、胳膊、腿等,但是相貌、體形、身體素質各不相同。有的相貌端正、姣好,健康長壽;有的相貌醜陋、難看,疾病叢生。甚至有的是短命鬼,不到中年,青年少年就夭亡了。為什麼會有這些種種不同呢?

  我們前面講過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今生的遭遇和這個果報身,正是前世所造的業而感的今世果。這是一面鏡子,看看今世果報身,就曉得前世所造的因如何了。

  我們前世做的好事多,今世就感得健康身體、端正的相貌、長久的壽命。反之,前世做了些惡事,今世相貌醜陋身體就虛弱、壽命就不長久。

  依報呢?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環境也就是這個身體生活所需的條件

  有的人住房舒適漂亮衣食豐富俱足,進出交通方便;有的人住房擁擠、簡陋,衣食不周,甚至衣不蔽體,屋不遮雨,飢寒交迫。

  為什麼會有這樣懸殊的差別呢?

  這也是我們前世所造的因所致。

  正報、依報都是根據前世所造的因而感得的果報

  有的人說:『哎呀!我命好苦呵!我永遠都是這苦命了。』錯了!因為因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時時刻刻都在變。

  因感果,果又造因,因又感果,因因果果,循環不已,不是固定不變的。

  這一世受苦受罪,是前世造的因不好這一世多造些好因,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因果就轉變了,惡果轉化了,時來運轉,苦就少受了生活環境身體狀況就會慢慢由壞向好的方向發展變化。

  反過來講,前世造了好因,今世福報就大。

  但若不做好事,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甚至做壞事,那麼這個福報就會減少。一旦把福享完,則惡運就會接踵而至。

  所以,今世享福要惜福,仍要多造好因,多做善事多做好事,這個福才能長久。

  第二障業障

  接下來我們談談業障什麼叫業障呢?

  就是我們做一切事業障礙每個人在干任何事業中,都免不了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阻力、挫折

  生活社會上的任何人,包括出家人都是要做事的。

  出家人要修道、助道、弘法利生。在家人要工作。因此,無論你做什麼,只要對大眾有利,就要盡心盡力,好好地做,盡量把事辦好、辦圓滿這就是善。

  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事情沒辦好,還出了錯誤,甚至做損人利己的事,則是惡。

  所謂人道者,就是過去世做了善事,也做了惡事,善惡混雜。

  因為他貪嗔痴俱全,只是份量少些,所以他因中有善有惡,以致於辦事時,不免會碰到棘手的問題,這就業障

  順便講一下『六道輪迴』的六道

  若貪嗔痴俱足,而且是多份量的,貪得無厭,人有己無就嗔恨,自己不及人家也嗔恨,不如意的時候就光火,貪嗔痴太深了,則下地獄

  若嗔痴少些,而貪心很重,則是餓鬼道,貪火從口裡噴出而不能進食;

  若貪嗔少些,愚痴得厲害,則為畜生道

  若貪痴少些,嗔恨心重,好爭好鬥,則入修羅道;

  若只有少份量的貪,多份量的善則升天道

  因此,我們要從六道輪迴生死流轉中解脫出來,就必須修持,息滅貪嗔痴三毒。

  這樣,辦任何事,遇到任何情況就會理事圓融無礙。

  第三障:煩惱

  因為有前面的報障、業障存在,人在立身處世時,就難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

  一旦不能稱心如意,就妄想紛飛、胡思亂想、煩惱叢生、苦不堪言,這就煩惱障。

  根本的煩惱障有六種

  第一是貪,貪得無厭,要這要那,多了還要多,好上還要好,無有窮盡,慾壑難填。

  第二是嗔,嗔恨心重,剛才我們已講了。

  第三是痴,貪和嗔均來自於痴。

  痴就是執迷不悟,迷真認妄,迷戀於世上形形色色的東西,名、利、財、物、色……,執妄為真,追求不已。

  追求不到就嗔恨,慾望無止。

  倘若我們能明白一切都夢幻泡影、皆不可得道理,正如《圓覺經所說:『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知道世上一切東西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相,實際上並不存在,你還去追求它幹什麼?

  不去追求了,還會有什麼生死輪迴煩惱嗎?

  所以說,痴是產生貪嗔的根源。

  第四是慢,貢高我慢。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正確、什麼都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一等,處處瞧不起別人。

  因有我之故就不謙虛了。

  不謙虛就不能受益,善意聽不進,不能接受人家的意見,不能進步。

  第五是疑,疑惑不相信。疑是最壞的東西。我們知道,要證佛果,必須正修。

  若欲修證成功,第一重要的就是信。

  沒有信,就根本談不到修證。

  凈土宗三資糧,第一就是信。不但凈土如此,別的宗也是如此。

  沒有信,怎麼談得上修證呢?

  不信則疑,一疑就壞了,就不能竭盡全力去修持就不證得聖果了。

  現在的學人往往疑法疑師,學了一個法,他不問自己是否已踏踏實實、不遺餘力、勇猛精進地去修,只修了幾次,就猜想:『哎呀!這個法靈不靈呀?是不是有效果呢?我怎麼一點感應都沒有呢?』

  比如念佛,沒念多少天,就說:『我念佛了,怎麼還是妄想叢生呢?』再說打坐,沒坐多少座,就說:『我怎麼妄念一點都沒減少,反倒越坐妄念越多呢?』等等。

  我們打個比方,你要挖一個寶藏,知道金子在這塊地下,才挖了幾尺,深度還不夠,你就不耐煩了,『哎呀!怎麼還沒金子呢?恐怕不在這里。』

  於是,換個地方再挖挖,還是深度不夠,沒有見到金子,就又換個地方去挖。

  換來換去,挖來挖去,功虧一簣,總沒見到金子

  就是因為你沒有信心,沒有專一地深入下去,所以得不到寶藏

  這就是疑法、疑師的過錯

  常常有人這樣猜疑:這個老師是不是有道行?這個老師傳法好不好?或是議論某某老師已經明心見性了,某某老師還沒有明心見性,妄加判斷。

  殊不知判斷老師,須要超過老師才能判斷。

  你自己還沒有明心見性,你曉得明心見性是怎麼回事嗎?

  自己還是個瞎子,以耳當目,聽了別人怎麼講,自己就猜測、衡量別人,這就是疑師。

  因不信之故,你就不能一心一意地跟著師父跑,師父給你的法,你就不能全力以赴地去修,你就無所證。

  所以,疑是壞事,是根本煩惱之一。

  第六是邪見不正之見。

  如常見、斷見、撥無因果等,都是邪見

  有人認為,人活在世上才是有,一旦人死了,一切也都沒有了,斷滅了

  還有人不知發神通明心見性是兩回事,認為有了神通才能談得上明心見性,沒有神通就不明心見性

  當他明明已經得了根本,已見了性,他還不知道,以為自己沒神通,就沒見性

  非但誤了自己,也貽誤了他人,而且永生永世不能出頭了。

  這些都是邪見。上述是煩惱障的六種根本煩惱

  說到這里,我們還要解釋一個問題

  有些人誤解了『煩惱』的意義,以為煩惱只有貧窮人苦於衣食不周,住行條件差,迫於生活而奔波、辛勞,所以痛苦煩惱不休。

  豈不知富人煩惱比窮苦人還勝一籌。

  富人煩惱雖然與窮人煩惱不相同,他不是為衣食住行而煩惱,但他們另有所愁,另有所苦。

  最近我們這里出了一樁事,不妨講出來,讓大家知道有錢人是怎樣的另一種煩惱

  文革期間,有些工商資本家的資金房屋等被沒收、凍結了。落實政策後,又退還給他們。

  講起來鈔票多,富有了,應該享福了,愜意了,不再苦惱了。但是,有這么一家,退還了十幾萬人民幣和房屋後,父親就把這些都分給了孩子們

  三個兒子各分得幾萬元,最小的是女兒將來是嫁出去的人,所以只分得五千元。

  小女兒看見幾個哥哥都是萬元,而自己卻只有一個零頭,心裡很不滿意。

  後來又分房子,三個兒子每人一統間,是大房間,而且衛生間、煤氣灶俱全。

  小女兒分到後樓一間小小的黑屋,心裡更不痛快了,越想心裡越難受,悲傷地哭了。

  父親見狀,就教訓了她一頓,她心中更來氣了。吃飯時,她因哭得悲傷之故,氣不順,憋得回抽,一抽搐,手一抖,碗『啪』地摔碎在地上。

  父親一看,啊!你還摔碗給我看,啪啪就是兩耳光。這一打,更冤枉了她,悲痛之極,就上吊自盡了

  父親女兒死了,心裡很悲傷,也怨自己處理不當,闖了禍,心裡抑悶,不多久也死了

  你們看,這不是有錢之後闖出的禍水嗎?

  所以富貴人有富貴人煩惱,並不比窮人少,甚至還要多;並不比窮人輕,甚至還要重。

  因為他們有了地位,有了鈔票,就會患得患失

  他們不僅希望現有的地位、錢財不要喪失掉,還想多上加多、好上加好。

  那麼,這當中互相傾軋、勾心鬥角之種種精神上的煩惱就更為難言了。

  更為甚者,有了地位、有了錢,貪心更重、慾望更濃,忘乎所以,不顧一切地胡作非為,花天酒地,狂嫖濫賭,以致最後走到傾家盪產或鋃鐺入獄的下場。我們就不去多說它了。

uploads/content/2022/june/cf314a7d9716fc6739d0c6c28137ae6d.jpg" />

  天人也有煩惱。怎麼會呢?天人不是在天上享福嗎?

  但是天人享完福後,還是要死的。他們不像我們世間人,老了,發須白了,牙齒掉了,最後斷氣死了天人頭上都有花冠,花慢慢地枯萎,一旦枯死了,則天人也就壽終了。所以他們看到花枯萎了,就曉得自己時間不長了,到哪裡去呢?還要聽業的支配。他們也很苦惱。

  六道都沒有離開苦。

  我們人活著,苦多樂少。

  有一位小說家曾經這樣說:人生是一個旅程,坎坷不平的旅途上布滿了各種痛苦深坑

  我們人,剛從第一個深坑裡跳了出來,在還沒有落到第二個深坑之前,這段過渡期就是樂,平坦順利。

  當跳進第二個深坑時,又如從前一樣受苦了,到處碰壁、抗爭,極力想從深坑中跳出來。

  一旦跳了出來,輕鬆一下。過了這段過渡期,又復陷入痛苦的深淵。

  人,就是這樣苦多樂少地走完一生的旅程。

  有的人遇到的深坑又多又深,所經受的痛苦就更是苦不堪言了。

  一般說來,這段過渡期的樂是短暫的,有的還未體會到樂的滋味,就又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中了。人的一生歸根結底還是苦呵!

  佛說一切法,都是讓人離苦得樂的。

  你若能把心經》的義理徹底領悟了,報障、業障煩惱自然也就破除了。

  三障已除,一切苦厄也就消除了,人也就離苦得樂了。這就是《心經》的作用

uploads/content/2022/june/e6a3be01517b8f632fc0d995cb4a0789.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