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法師:如何利益眾生

  文:道生法

  所依經典《八大人覺經》等

  談到利益眾生,我們會馬上想到,他人生病,我們能照顧;他人沒有吃穿我們能夠給予;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能伸手援助,幫忙度過難關。這是利益他人,利益眾生。但是這種利益只是暫時的,只是暫時減輕痛苦,並不能究竟令他人離苦。雖然是暫時的幫助,如同雪中送炭,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如果能夠究竟的令一切眾生離苦,得到幸福快樂才是真實利益眾生

  那麼,對個人來說如何利益眾生呢?我們要知道做任何事,不能自己想當然的去做要學習做事的方式方法利益眾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這個世間佛陀覺悟者,是慈悲智慧圓滿者,佛是因眾生而成佛,目的是度化眾生利益眾生,自己想要利益眾生必須要佛學習,那諸佛菩薩是如何利益眾生的呢?

  諸佛菩薩是如何利益眾生

  《八大人覺經》上講無常,苦,空,無我,多欲,不知足懈怠愚痴等是生死根本,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以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從這裡來看,諸佛菩薩自己之所以能出離苦海,得到涅槃快樂是因為自己覺悟了出苦的道路,努力的實踐,修習智慧慈悲。學教法修法,才進入聖道,證得聖果,首先自己得到了法的利益,發大悲心,不忍眾生苦,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令諸眾生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這裡講的是菩薩度化眾生方法

  諸佛菩薩不是用水洗除眾生的罪業,也不是用手去除眾生痛苦諸佛菩薩度化眾生方法是,示法性諦令解脫,把諸法實相的真實情況告訴我們,把凡夫成佛的路徑告訴我們凡夫通過接受佛陀的教導,學法,修道,認識煩惱,才能斷除煩惱,證的聖道和聖果,從學修當中得到真實利益這是菩薩利益眾生方式

  眾生受苦的根源是什麼?

  我們想要利益眾生,必須要學佛,效彷彿。現在我們依經典,從導致眾生受苦的根源上分析,尋求離苦得樂方式方法

  《八大人覺經》上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種種的希望和欲求,有人貪著錢財,有人貪著名聲和權利。在追求當中不知道滿足,內心當中存在僥幸的心裡,冒著很大的危險,就算傷害他人,也再所不惜,要爭名奪利。在追逐名利過程當中,為了達到目的,自己到處奔波忙碌,身心特別的疲憊和辛苦,佛說,這都是因為多欲導致的!

  要知道:慾望使人苦苦求索,無休無止。慾望使人陷入深淵,無窮無盡。經上說,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快樂,認為有了名聲和權利就會幸福,認為有了極大的財富就會快樂,在追求的過程當中,生起熾盛貪心,讓自己身心安穩,反而承受種種的痛苦

  經典中說,想要身心安穩自在,想要幸福快樂,就要少欲,要認識到多欲的危害,對冶內心當中的貪慾,消減貪慾,像阿姜查尊者說:一切痛苦源於渴愛,意思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己內心慾望堅固執著

  佛經上又雲: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因為慾望的驅使,到處追求,到處攀緣,依著煩惱就會惡業,違背了作為佛弟子的行為標准那就犯戒了,犯了將來就會感苦,在生生世世當中,一直牽纏在三界六道中受苦。

  佛陀要求我們要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這裡說知足才能心安心安才能得定,有定才能顯發智慧,明白了道理就不會造種種罪業,因為造惡自己就會感苦。

  通過對經典的學習,知道了多欲的過患,也明白了少欲知足的好處,我們在生活當中在修學佛法的路上,才能避免造惡業就不會受苦。

  經雲: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愚痴就是無知,不明白道理,因為無知就會煩惱牽引,造種種惡業,由惡業的牽引,讓自己在三界六道當中輪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長劫受苦,不得出離。

  我們學佛是為了離苦,斷煩惱生死,所以一開始要廣學多聞,通過學習,認識了煩惱知道了斷除煩惱方法,想要斷除煩惱有可能成佛

  通過學習,自己明白了道理,依理隨緣地去實踐,增長了智慧成就辯才,能夠和他人溝通,才能引導他人明白道理,他才會得到利益

  佛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這是告訴我們世間真相,我們因為不了解真相內心當中,才會有堅固執著才會生起熾盛煩惱。要知道這個世間,所有一都是無常變幻的,緣份來了相聚在一起,緣份散了各自分離,緣聚緣散這是自然法則,可是我們希望自己永遠年輕,永遠健康有活力,更希望居住的環境美好的,是清新雅緻的。

  五蘊假合 哪裡有我?

  我們可以期望,但是能強求得了嗎?通過對經典的學習,佛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變幻的,就算我和我所擁有的,也不過是自己虛妄執著而已,我是五蘊假合,哪裡有一個我呢?

  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合聚,緣起的顯現而己。佛陀說,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墜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反復思考這個道理,反復誦念真相顯現,就能減輕故有執著就能去除錯誤的認識。

  通過對《八大人覺經》的學習,讓自己明白了痛苦的根源,源於內心當中,多欲多瞋多愚痴,還有虛妄執著,由煩惱造作感苦,一切眾生都在惑業苦的輪轉當中不得出離。

  認識到世間是苦,知道了多欲的過患,再配合禪法的修習,期望認識煩惱,斷除煩惱,只有這樣才能做自利,有了自利,才能利益他人。

  如果自己不學法,不修法無知放逸,充斥內心,說要利益眾生,那比笑話還可笑。

  利益眾生條件是什麼?

  自己明白了道理,是不是可以廣弘佛法利益生了呢?還需要兩個條件:一,以身作則,二,次第引導。

  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就是指依戒而行,經上講,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守道清白,慈悲一切。因為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身份言行一致,才會不信人生信心,己信的人信心增長,如果言行不一致,不依戒而行,想利益他人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也還注意幾點:從態度利益;從方式利益;從內容利益

  1.從學法態度利益

  首先從為了利益眾生要學法修道,從學法態度看,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都要端正態度,現在學習的是佛法是在做斷煩惱成就聖道的事情,更應該努力積極面對才行,經上說,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大人覺,意思是對諸佛菩薩開示道理,要認真學習,納入到自己身心當中,至誠恭敬的反復再反復的誦念,因為自己與生俱來就有我痴,我愛,我慢,我見四種煩惱,這種與生俱來堅固自我執著,在生活當中,表現i為了維護自我特別的注重自已身體感覺心理感受,讓自己目光短淺,滋長懈怠懶惰,做任何事情特別的重視眼前利益,如果看不清學佛法的價值意義就不可能修學佛法,不喜歡學佛法,面對修學佛態度就端正不起來,那就沒辦法利益他人,給人什麼呢?

  2.從方式上引導利益

  從方式上引導利益,現在很多人喜歡自己學習,不喜歡跟隨善知識道友大家一起學習,要知道自己在看書的過程中,受到自己學識和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是很大的,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沒有善道友的幫助和提攜,對經文的理解很容易出偏差,自己也很難錯誤知見給排除掉,在瑜伽師地論上說到預流四支,預流是進入聖流的意思,凡夫人想要進入聖人的行列需要4個條件,1親近2聽聞3如理4如法要想利益眾生學習佛法,一開始就要親近知識。善知識是指自己明白佛法,又能善巧傳達給我的人,行為也符合戒律要求能悲心攝受自己的人,這是自己的知識親近知識的目的是聽聞正法,希望在自己的心裡樹立正確知見,依著正知見去修學,然後告訴別人也這樣做,這個是方式方法上來利益眾生

  3.從成道內容利益

  從內容上來說利益眾生,在內容要學習讓身心安穩煩惱成就聖道的法。用個比喻來說,如果自己是小學生,學習的測重是小學課程,如果自己是中學生,學習重點是中學課程,從熏修清凈法這個角度上要廣學多聞,談到具體的實踐,要修持與自己相應的法,這一點很重要,經上說要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守道清白,這是在講在心裡要憶念出家法,外在的行為要依出家人的行為規範去做

  要想修習清凈梵行,第一步要學戒,像戒律中說的,五年學戒十年不離依止,這樣做的目的是明白出家人的行為規範。戒律是三學的基礎,三學是息滅貪嗔痴的道路,沒有戒想斷煩惱是不可能的,戒如大地萬善由之生長,意思是世出世間一切的善法,都是因為有戒才得以生起,所以想要斷除煩惱,修學聖道利益眾生外在身口行為上必須依戒而行這樣才能讓未信者信己信者增長。

  次第引導

  接下來是次第引導,佛講經是隨機施設的,給小學生講小學課程,給中學生講中學課程,所以想要利益大眾,先要考查身份和根機。

  如果引導在家信眾,希望得到法的利益,測重點和出家人是不同的。經上說,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這是在學佛人的標准。作為在家信眾要知道,親情愛情,友情,種種情執和欲求,會產生極大的過患,對世間美好的染著和貪求,會產生諸多的痛苦,明白了這個道理,消減情執消減染著就會減輕痛苦。可是作為在家,自己的義務責任感要增上才對,古德說在家人求福,出家人修慧,這就指出在家學佛要把和睦家庭,盡心事業放在第一位,行為上要受持五戒八戒,內心當中常常憶念修習皈依,深信業果。

  如果是引導出家眾,就要測重智慧的修習,要廣學多聞,修習禪定,行為上要受戒,學戒,持戒內心安住於法,博聞,盡心儘力實踐。

  通過八大人覺經的學習,給我利益眾生的啟示是,首先端正學習佛法態度再來尋求合理的方法,最後根據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根基學習相應的內容,通過廣學多聞,認識煩惱,斷除煩惱,走上離苦的路,觀察把這些法也告訴別人,自利利他,學佛,效彷彿慈悲一切。

  南無阿彌陀佛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