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入流,興建大利
杜柯整理
通俗地講,一個有福之人,他看問題一貫是積極、光明的,以美好為憧憬,以樂觀為底子,常常樂觀其成,心態舒展而柔軟,所以他常常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而一個少福或沒有福氣的人,其注意點總愛在陰暗、消極的一面沉溺,糾纏不清,裹足不前,把不利的一面無限放大,遮蔽了本有的多種可能。因而我們要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有福者,一個有福者,就要有積極向上的心靈動力,和一雙無時無刻不趨向光明的眼睛,這樣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許多人把《金剛經》看做智慧之學,實際上它更是一種福報之學。什麼是福報?即我們如何「看待福報」,這個觀點決定了你有沒有福報。《金剛經》雲「福德非福德,是名福德」、「如來非如來,是名如來」,它告訴我們一個觀點:對某件物事你越鍥而不舍、窮追不捨,往往越不容易得到它;反之,你越放下它、不執著於它,往往越容易得到。就說教育孩子吧,你非常非常在意他,希望他成才,希望他有個很好的前途,希望他以後掙很多錢,希望他光門耀祖……你給他這種希望越大的時候,孩子的壓力越大,並非說所有的壓力都是動力,當壓力到達一定時會變成恐懼,變成害怕,孩子反而不能按照你理想的方向成長,他會逃避,甚至反抗、叛逆。如果你能放開他,遠遠地關注他,看他做的好時去讚美,錯誤時輕輕提醒或鼓勵他,你會發現,孩子反而得到更好地成長。那種被父母捆綁起來包辦式的教育,往往得不到預期效果,因為它違反了小孩自由之天性,孩子的獨立性也沒有得到很好成長,作為個體的情感也未得到應有釋放。
既然今天參加愛心聯盟導師班,我們就要綻放,每個人站在台上完全釋放自己,怎麼釋放呢?你想怎麼釋放就怎麼釋放,想怎麼表現自己就怎麼表現自己。當你在台上完全沒有障礙的時候,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就像在台下說話一樣,你發現這是你有史以來最好的狀態。同樣一個道理放在哪個層面都是相通的,不僅我們培養孩子是如此,我們做企業也是這樣,你去跟別人學,去模仿別人,你怎麼做都很難超過對方,別人是一,你最多是二、三,不可能超越,這時候怎麼辦?要怎麼從自己的內心,自己的企業,自己身邊的人才,對你所做的產品,進行自我解讀和認識。好比大地上的植物,它所處的環境不同,水土不同,氣候不同,最後長出來肯定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做企業亦復如是。
我有次到日本的一個寺院去,剛進去看到裡面的盆景、樹木都十分美妙,每一棵樹造型奇特,精緻、漂亮。後來我們爬到山頂上,發現下面的那些花草很難看,什麼原因呢?我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那些樹啊、盆景啊都是經過人工的雕琢,每一個按照人的意識去改變它,站在山頂看時,盆景、樹木的形態、長勢跟外面的河水、花草樹木不相匹配,跟自然的融合不相應。如果這些樹自然而然地生長,這里有風吹,它就往這邊傾,那裡土層厚,它就長的很高,你就發現它跟房子、山川融為一體,看上去很美。而人經常喜歡刻意去改變一些東西,其結果是畫蛇添足。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用什麼方法去啟迪內心,用什麼方法把你的精神、思想發揮到淋漓盡致,用什麼方法把內心世界跟外界環境合而為一地去鑄造自己的各種可能,這時候,你就可以自由發揮,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時候經常坐下來進行冥想,怎麼冥想呢,感知我的心與我的身體,我的個人與這個環境,我的存在與這個時代,我的生命與整個世界的關係。你如果能把這種關係處理好,你的價值就能做大,你如果處理不好,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跟這世界格格不入,最後變成孤家寡人,做什麼都不順利。修行從某個角度講,即是如何修正自己跟世界的關係,因為世界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們只有修正自己。
我經常無數次問自己,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的存在能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當你跟這個時代貼的越緊的時候,你的價值就越大;你和時代貼的越不緊的時候,你的價值就越小。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如何讓一滴水永不幹涸呢?把這滴水放入大海中。把你這滴水放到大海,你就變成了大海,你就永遠不會消失。當我們跟這個世界做到合而為一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就是你你就是這個世界,是一體的。那麼說白了,所有人的想法都應該是你努力的方向,你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實現所有人的想法,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我們做個人職場規劃或企業願景規劃的時候,最好的規劃也就是這個方向的規劃。所以你未來的努力跟這個社會、跟人類、跟宇宙萬物合而為一去考慮,你的存在和發展才有意義。
佛教裡面講,人要成就佛道,需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去不斷度化眾生。把遇到的每個人都搞定,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一個人的觀點與你不一致,你想把他說服,讓他認同、接受你的理念,有時比重裝系統還難。但是越難的人你把它度化了,說明你自身能量越強,你的成就越大。你可能絞盡腦汁千方百計不斷找你們的共同點,你可能苦心孤詣苦口婆心想感化他,但說不定這個人今生你還真度化不了他,因為他怎麼看你都不舒服,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你給他多少錢他也不認可,那沒關係,今生你沒度化他,只要不斷對他好,來生還可以度化他。
我們有沒有發現,身邊會有一種人,你從來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他卻怎麼看你都不順眼,講話啊、言行啊、舉止啊,就是你說話的聲音都不喜歡,那是什麼原因呢,說明這個人和我們沒有結下善緣,沒有結善緣要度化他就更難了。
前面講到福報,你利益的人越多,你的福報就越大;你利益的人越少,最後發現就剩下了自己,那就是自私自利。你能真正參透這個道理,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可以阻礙你,所有的想法都可以達成,當然,這些想法必定是遵循宇宙的規則。敬天愛人,是宇宙規則,道法自然,也是宇宙規則。遵循宇宙規則,你暢通無阻,背離宇宙規則,你寸步難行。宇宙規則也是老子所說的「道」,我們遵從道的意志,可以無為而無不為,至於人間的小福報,諸如什麼身體健康、家庭和諧、事業興旺、人際關係美好等等,都可隨手拈來。
但是長期以來,很少人去觀照這一點,讓自己個體融入到眾生的洪流之中,把自己這滴水搗騰來搗騰去最後蒸發掉了。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想利益天下蒼生,你的德能需要廣大無涯,這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你有怎樣的德能,便可以做怎樣的事業,就有怎樣的福報。
人之一生,無非追求一種幸福理想的生活,不管亞洲人、非洲人、歐洲人同樣如此。這就是一種「普」的思想,把你追求的個人小幸福變為人間大幸福,你即是幸福的一份子。所以要不斷打破小我,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當中,去擁抱世界。
觀照,爾後轉變
多數人一遇到逆境、苦難就逃跑,不敢去面對,不敢去承擔。不敢去承擔從某種角度講是放棄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其實生活的苦難,正可以不斷錘煉我們,提升我們的境界。一塊鐵,只有經過高溫才可以錘煉成我們想要的形狀,才可以物有其用,如果不經過這些程序,就是一塊廢鐵。
所謂修行,通俗地說是要我們學會轉換,而轉換的第一步,乃是觀照自己。觀照的前提是凝神,就是把自己的妄念全部降伏下來,把所有的思想聚焦到某個問題上,進行深入地思維。
一個人想改變自己要從觀照開始。仔細想想很有意思,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那個太極陰陽圖,陽到極致就是陰的開始,陰到極致就是陽的開始,世事永遠如是。我們看身邊的樹木,有一半長在土上面,有一半長在土下面,上面是陽,下面是陰。樹葉呢,有正面有反面,也是陰陽。人呢,有男人有女人,是陰陽。那每個人來說,也有陰陽,正面是陽,背面是陰,手板是陽,手背是陰。
自然界和人皆是如此,有男人就有女人,有老人就有小孩,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冬天就有夏天,有月圓就有月缺,有生就有死。所以轉換也是這樣,要快樂,就要放下嗔恨,有嗔恨就沒有快樂。要輕安,就要放下糾結,要智慧,就要放下愚昧,要簡單,就要放下復雜……
人常常處於糾結的狀態,是因為很多東西放不下。今天早晨我五點鍾爬起來,趕到機場,已經有幾個人在等著我,我說自己到機場就行了,你們這么早,四個人等在酒店裡,我很不習慣。他們為了表示客氣,昨天晚上陪我吃飯到很晚,早晨又那麼早爬起來,我想他們也很累,當他們很累的時候實際上是給我一個負擔——這欠的人情債怎麼還吶!事實上人情債是最難還的,金錢能解決的問題是最好解決的。我一貫喜歡簡單的生活,發現人生越簡單越快樂,越復雜越糾結,所以長期以來我有一種化復雜為簡單的主旨,但是在往來應酬上有時候真是身不由己。
每逢這個時候我也去觀照,並轉變它。把觀照的概念時刻運用於生活中,你不舒服了,情緒不穩定了,轉變一下,你就能慢慢地接納這個環境,身心和諧起來。
修福先修身
我們都希望提升和改變自己,但是如果不按照這樣一種可能去突破自己,會在那個局限里走不出來。美國有個著名的人物叫富蘭克林,他原本是個平凡人,後來寫了一些文章別人開始關注他,這時候他膨脹了,內心生起不可一世的念頭,於是身邊的朋友慢慢離開他,不跟他交往了。後來他開始反思,把自己所有問題歸結為13項,然後每天對照自己的問題,如果犯了就在紙上打一個叉。第一個月,他發現自己老在犯同樣的錯誤,第二個月,他更加努力地讓自己改變。最終他的缺點越來越少,成就越來越大。在那個時代,美國獨立宣言他是起草者之一,不管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的總統都出來接見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影響的人物。所以,人內心的境界、人格的圓滿,都是自己修出來的。
我們做一個企業,少不了人才,那追隨我們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是這個時代最優秀者還是一些垃圾人,還是一批平庸者?這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思想境界,人格魅力,我們自己的高度和格局,這些都達不到的時候,是無法吸引最好的人來的。所以說產品來自人的創造,人的創造來自企業文化吸引,企業文化吸引來自企業主的使命和價值,企業主的使命和價值背後是福德。假如我們要做一個世界型企業,就要有世界型人才,要做一個國家型企業,就要有國家型人才。所以你有多大福報,就能做多大事業。看看朱元璋、劉邦、唐太宗這些人,他們身上什麼魅力最後能成就一代帝王?你僅僅具有那個雄心壯志,但是沒有相應的福德,很難達到目標。
福德怎麼去修?有空了看看《了凡四訓》,那是在我們生活中一點一滴修福德的方法。厚德載物,只有水越深的時候,承載的船才會越大。
布施,是培福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浪費,然後盡可能去幫助身邊的人,竭盡所能去利益無量眾生,走到哪裡都把這種利益帶到哪裡,那麼你的福報會很快增長。
當然,利益的前提是要有智慧。好比我們去布施的時候同時要用智慧去引導,看怎樣的布施可以產生更好的結果。一般來說,別人沒錢我們給他錢,這最簡單,但有時候並不一定能產生最好的結果,說不定你給他錢時他覺得你怎麼給我這一點錢,不但不感恩還心生抱怨;有的人你布施他,他就產生依賴,反而增加他的貪婪,增長他不勞而獲的心理;而有的老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可能讓他到自己公司去工作,先把錢借他急用,或者給他一個項目、任務,他完成了自己再給他錢作為回報。同樣是幫助人,後一種可能對一個人改變更大,更具智慧。
想改變一個人,必須改變這個人思想深處的原點,這個原點就是你的存在跟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擔心,美國人轉基因食品傾銷到我們國家,最後都讓我們亞洲人不生孩子,無法再繁殖,還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讓這個地球最後剩下三億人。我不知道這種話真假,但是這個世界永遠有個規律:地球就這么大,它不會因為我們人數增加而擴大。想想一畝地可以種200棵樹,你一下子種10000棵,樹小的時候沒關係,但長大了還能存活幾棵,很多樹自然而然被淘汰了,最後還是剩下200棵。地球的資源是一定的,我們最大極限能養活多少人,不是說你想吃多少肉就可以吃多少肉,想開汽車,每個人都有汽車開。能讓我們這么多人在這么小的空間里活的幸福健康,就要減少我們的慾望,戒除人無止境的貪婪。
要時刻關注自己內心是正是邪,是自私的還是利他的,是個人的還是普及的,如果我們沒有去關注自己內心只關注外在,這個原點沒有變,那所有的外在都不可能改變。
什麼樣的文化可以讓企業走的更久,什麼樣的人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文化,最終在於你以什麼樣的心去解讀這個世界、解讀宇宙萬物,它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核心。
把握了核心,改變了原點,你想成功就成功,想發財就發財,想快樂就快樂,想幸福就幸福,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因為「一切」都是從這個「一」生化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人生定位成修行的人生,今天坐到這里幾個小時也不覺得難受,會把它當做一種修行。我經常被拉到許多地方去講課,有時候很頭疼,不知道講什麼好,這時候我就想,這是我的修行!把它當做修行時你就不會產生排斥,接受它,安住下來,自然能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