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諸相非相是名真相

  諸相非相是名真相

  賢宗法師於般若禪修營開示

  楊正雄整理

  威儀寂靜

  《金剛經》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經雲:「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弟子看到他在說法,就問他:在我對面這個人是不是如來佛說:不是。如果有人認為如來是若來若去,若坐若卧的,那這個人一定是不理解佛的義理如來無所來也無所去的,他沒有身體,沒有生死,沒有念想和生滅,如如不動,是名如來。佛的名號有十多種,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等等,這十個是比較常用的名號

  如至而來,如至而住,如至而行,如至而化,從來沒有來過,也從來沒有去過,本來如此,如如不動,就是如來,這實際也是世間萬物本來面目。比如你的痛苦來自哪裡,是別人給你的還是從你的內心升起的?為什麼別人罵你的時候你會生氣,而別人誇你的時候你會高興?你的那種喜怒哀樂情緒是誰把它掀起來的?你內心的不平衡是誰引起的?為什麼外界會干擾到你?

  禪宗有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我非常喜歡這句話,經常把它寫下來掛在房間里,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時刻朝著那個方向去做了。慧能大師離開世間時給後人留下一首歇子: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盪盪心無著。

  《六祖壇經》背後就有四句話。意思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善了,心裡不要想這件事心中自在坦然,不造惡,要念念清凈,心不染著。在一開悟人心中,世間沒有善惡好醜生滅有無和真假之分,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妄的,這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意思。本來你的自心清凈圓滿的,怎麼會被外境所染著呢?為什麼內心會升起無限的痛苦那是為你內心被外相牽著走了,你對好的東西生了貪戀,對壞的東西生了嗔恨。

  我們做企業表面上是產品和人才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企業內心競爭。一個企業的領頭者,他內心世界的解讀和他人生價值看法,決定著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認知往前推,就是使命感和文化,什麼樣的文化吸引什麼樣的人才,什麼樣的人才創造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產品創造什麼樣的市場,同樣的,什麼樣的使命感決定著什麼樣的方向和規模,所以究根結底,真正的競爭力是企業內心的強大和高遠。企業家要朝這條道上不斷去修鍊自己,你的道行有多高,你就能打開多大的市場。很多企業家都沒有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修養上,而是絞盡腦汁做價格上的競爭,看見別人降價,他也跟著降,而且降得更厲害,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競爭,爭到最後,大家魚死網破,虧得血本無歸。

  有些行業人滿為患,大家還在拚命往裡邊擠,不斷勾心鬥角,而有些行業卻無人涉足,大家都不去分那一杯羹。如果涉足一個對手較少的行業,沒有人跟你競爭你自己跟自己競爭自我革新和進步,這樣你就是在修鍊自己。所以如來所蘊含的世間真諦就是要我們透過事物的相來看它的本質,事物的相都是虛妄的,其本質才是真是的,這是所有人都應該去修行過程

  以上是對「如來」這個名號的闡釋,如來還有別的名號。第二個:應供,意思是受人天供養如來消除人的煩惱使人擺脫六道輪回,擁有無福報如來是三德的圓滿,三德是指佛果位所具足三種德相,「智德、福德,厚德」。因此他值得人們去供養,他的福報像海水一樣,取之不盡,世人去供養就會得到巨大的福報。第三個:正遍知,又叫正等正覺如來不但知諸法相空,也了知一切因果世間之內,世間之外,宇宙中的一切他都無所不知。第四個:明行足,即三明、五行都圓滿具足證得三明以後,就能智慧具足修持五行以後,就能福德具足如來福慧雙運,究竟圓滿。第五個:善逝,如來成就極樂安穩,無艱無難,往趣妙法;又教化一切眾生,能為之說法,斷除世間一切煩惱愚痴根頂,使其永不生法,所。

  第六個,世間解,如來具足徹悟宇宙一切真相智慧,對世間萬物的理解都達到了究竟圓滿境界。第七個:無上士如來具有至高無上智慧,在眾生中沒有能超過他的人他在諸法涅槃無上,在諸果中無上正覺。第八個:調御丈夫丈夫就是這個世間的濟度者,是無量的象徵如來柔軟剛強並用的方式調御世間一切可調御之人,那樣一個丈夫世間一切都能最好的方法進行協調和駕馭。第九個:天人師,如來不僅是是人類最好的導師,也是天人最好的導師,在他生前十四五年的傳教生涯里,他教導度化了無數弟子使他們徵得解脫。第十個:佛,佛即「覺者」,是自覺,覺他,覺行的三覺圓滿如來別的名號由於時間關係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對此有個了解就行學佛最重要的還是學習佛的真諦

  佛是世間的覺者,作為一名佛弟子,我們要向著佛的方向努力,做到自覺,覺他,覺行的圓滿學佛要學佛的智慧學佛布施,去圓滿完成自己的人生。可以說,佛教既是宗教,又是非宗教,既是哲學,又是非哲學佛教告訴我們的是人間真相,我們要走未來,就要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真相,這個真相是什麼?就是宇宙萬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我們要打破事物的相,去看它們的本質,以獲得無上智慧,達到正等正覺境界佛法就是這個探索過程中的一個有效的指引,我們應當遵循佛陀教義,沿著正確方向去前進。

  《金剛經》從始至終都是在教導我們如何破除法相使我們達到覺悟,所以你們來這裡聽課,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佛教,更要讓自己有所覺悟,要對人生有一種新的認識,回去後還要不斷改變和提升自己,學佛是一生的修行要把它當成一種習慣每天加以堅持。我年輕的時候每天都會把它讀上一遍,那時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從它裡面得到的收獲越來越多,當我給你們講這門課時,實際上又把它從新解讀了一遍,對裡面的每一句又有了深刻的體會。這就經典經典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的,它像美酒佳釀一樣越沉越香,你無論身處何種狀態都能從裡面讀出新意,得到益於人生的收獲,而《金剛經則是經典中的經典

  一會理相分

  《金剛經》第三十品:一會理相分。經雲:「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者何?」「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這段經文裡面涉及兩個概念微塵和一合相。微塵就是對世間萬物相上的認識,我們看到房子桌子、椅子等等,所有的物體,都是微塵眾。物質世界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可以把它無限分割下去,以前人們認為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後來證實原子還可以分解成誇克,按照這個原理分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誇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所以相上的東西是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存在的。物理學上說,這個世界每天都會有千萬個弱小粒子從我們的身體里穿過,速度很快,體積很小,靠人的感覺器官根本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有些科學家就根據這個原理構想出了人體發射機,就是把人的身體分解成無數個微粒,通過特定裝置,從一個地方發送到另一個地方,再組裝起來,像發微信一樣,這邊發了,那邊就能收到。其實類似的東西佛法裡面也有,中陰身大家知道嗎?他投胎的時候能穿越一切障礙物,以超越光的速度瞬間抵達任何地方

  我們沒有見過東西,很多人就認為是假的,不可信,那些古代神話小說里描述的東西,我們也認為是迷信,其實那隻是我們沒有認識到它們的存在而已,就像科幻電影里描述的那些東西我們現在認為是虛幻,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就會變成現實佛法里講的東西大家不要覺得奇怪,其實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只不過現在的科學還不能一一去證明,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真相會漸漸浮現在我面前

  現在有個問題,這個世界很多固有的東西,比如房子金錢名利、地位、身體親情等等,本來是變化無常的,卻被我們當作固定不變的,是虛妄的,卻被我們當作是永恆的,總是執著於它們。當你執著世間一切事物的相時,它們就成了人生枷鎖,緊緊捆綁著你,使你的身心得不到自在。人的不快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錯誤地解讀了這個世界當我們認為一個東西是永恆的時候,我們就會貪著於它,造成身心的極大束縛。

  我前兩天看過一篇科普類文章,說銀河系的結構跟我頭腦的結構非常相似,有人推斷說我們的頭腦其實就是一個完整世界,它跟千百萬億顆星球所構成的宇宙規律是一樣的,這其實就是宇宙萬物歸於一的道理,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這個叫做世間萬法存在之「道」,一即是道,道即是一,事物的面目本來如此,當你認識到「道」的層面,你就能通達一切,所以說,我們要讀懂《金剛經》,就要讀懂世界本來面目,讀懂事物之間相通的那個「道」。我們如果能參透這個道理,從今天開始,我們的人生將會煥然一新。當然你首先要有這個福報,沒有相應的福報你證悟不到那種狀態,你達不到那種高度,打不開那種嫌疑。

  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不管世間法還是非世間法,有相無相都是這樣,所以叫一合相。我們人體的「色受想行識」,也是因緣和合的一個組合體,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每一樣的事物都是因緣合和而成的,就像我們住的房子你要它是水泥的,不是;說它是木頭的,不是;說它是磚瓦的,也不是;它是諸多因素共同構成的,少一樣都不可以。我們所認為的家,就是一棟房子下面住著幾個人。事實上家的含義遠不止這些,它是一個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小團體,是溫暖的港灣,是人生的避風港,生活是一個修行道場,做每件事都要把它當成一種修行

  我無數次地思考,人的一生,吃飯用得幾個碗,睡覺用得了幾張床,穿得了幾套衣服,有的人衣櫃里的衣服多得下輩子都穿不完還在不斷去買新衣服。我常常跟我師傅講,如果我不在香海禪寺,去外面當個乞丐,我也能生存下來,我去撿垃圾也可以養活自己。可能有人會問:你老了沒有人養老,生病了沒錢治療怎麼辦?其實養老也好生病也好,如果你命不該絕,生病可以自愈,如果你命到盡頭了,就這樣安然死去,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這是生命過程的坦然接受。當你內心沒有任何擔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天空是最開闊的,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倒你,也沒有什麼東西讓你放不下,如果你真正領會到這個道理,你根本不會被下半生的問題所困擾。

  我們所有的擔心,都是自己找的,你們不要覺得師父這句話很輕佻,其實這些問題我都做過千百次的思考,我有時開車上高速,都會想,如果出了車禍,四肢沒了,以後像個易拉罐一樣活著,我該怎麼辦?當我的父母和我最親的人離我遠去的時候,我怎麼辦?這些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當有一天真的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你現在不管走到哪裡,都有給你掌聲、鮮花和贊美,你孤獨的時候,你的父母朋友總會不辭辛苦地問候你、關心你。可是無論再多的掌聲、鮮花和贊美,終會成為泡影,離你而去,或者在一夜之間,它們轉身變成唾罵和鄙夷拋向你,那時你又該怎麼辦?

  當我們生活所困擾的時候,可以把世間有可能遇到的事情都想一遍,這個叫做參悟,當你一切都想明白了,你自然就能放下了,放下了,快樂和坦然自然而然就從你的心底升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是因為我們放不下放不下我們的地位、學歷、金錢情感和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看不破這個世界華麗的外表。這些東西像吸毒一樣會讓人上癮,一旦執著於它們,要放下很難這對大家來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這個挑戰需要我們用般若智慧來指點和武裝我們。只有真正認識到世界本來面目,你才能坦然面對一切。今天你們來聽這一堂課,希望你們能從中獲得智慧去面對你們的人生

  三天不洗澡你就會覺得難受,可是即便你天天洗澡,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天使,可是終有一你會發現你不是諾貝爾獎得主你沒有特權。我們看不到自己死後是什麼樣子,我們想像不出死後全身腐爛的過程,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身邊有一個人死掉了屍體放了一個月,漸漸腐爛發臭,渾身爬滿蟲子,要是你看到這個情景,你心中是怎樣一種感覺?是不是惡心得想吐?你再把他年輕時候的照片翻出來對比一下,他曾經是那麼的英俊瀟灑,可如今變成這樣一坨臭肉,你會不會覺得人一生的榮華富貴、英俊外表,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真的是不堪回首。

  哪一天我們能勘破自己,不自以為是,哪一天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到世界本來面目不過是一個生生滅滅的過程,那時你面對世間一切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就會是另外一種境界如來說:「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它就是在告訴我們世間萬物本來面目是什麼,世間存在的真理是什麼,告訴我們要怎樣才能得到這個世間究竟圓滿智慧。得到這種智慧不等於認清了這個世界,我們只是獲得一顆純凈的心靈來認識宇宙萬物的成住壞空。今天這個人跟你在一起,熱火朝天,哪一鬧翻了,就反目成仇,見到對方就恨不得把他殺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為什麼有的分別能夠安安靜靜,有的分別卻要反目成仇呢?這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也許你們之前雖然交往密切,但是並沒有交心,你們沒有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對方,彼此之間出現錯覺,產生出錯誤的好感,等到你們最真實的一面暴露給對方後,彼此之間就無法相互接受,於是就反目成仇了。所以我們要打破事物的相去看它們的本質,對自己的內心常行觀照。

  世間的很多學問讓我們疑上加疑,有的書告訴我們要如何聚財,有的書告訴我們要怎樣謀劃愛情,但是佛法告訴我們,要不斷地「舍」,舍包括施捨和捨去,事實上很多東西我們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如果你能把「要」變成「舍」,你會得到更多,舍並不是意味著一無所謂,它一樣會讓你獲得成功,只不過這種成功跟今天賺了一筆錢的成功不一樣,這是一種利益眾生的成功,佛法可以作為這種成功的理論指導和後盾,所以我們今天接觸到佛法,是一件幸運事情

  一個有大成就的人,一定要讓自己的內心達到一種般若境界。當然要想有大成就,還要先有大福報,沒有大福報很難達到這種境界,所以我們要培養常行觀照的修行方法,我們要每時每刻觀照自己,就像隨時隨地有一鏡子在照著你,照出你的貪嗔痴慢愚,讓你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一目瞭然。我要祝福大家,能夠用佛法來讓自己達到一種究竟圓滿人生境界

  知見不生

  《金剛經》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經雲:「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我們要破除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人家所看到的世界眾生、壽者所看到的世界都要破除,放下。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用這種方法不斷去觀照它,打破它,重新認識它,然後坦然面對它,拿得起,放得下。這其實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是對事物的一種從否定到重新認識的過程是一種螺旋狀上升的過程世界的一切事物,你們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看待它,經歷過這個過程之後,你對事物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你所得到的收獲跟平時得到的就會不一樣,我們之或以世間的外相所迷惑,是因為只看到它們的一個面,或者只看到它們的表相,沒有看到它們的全部。

  我們沒錢的時候,可能會想等有錢了以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當真正有錢了以後,你會發現,此時你所處的狀態跟之前你所想像的那種狀態是不一樣的。你生病的時候想著到醫院治療了就會好,可真正到了醫院你會發現,越治你的病越多,老的病還沒治好,新的病又出來了就像有的單眼皮喜歡雙眼皮,覺得只要自己變成雙眼皮一定會很漂亮,於是花很多錢去割眼皮,等割好以後,發現那個雙眼皮越看越不自在,一點都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美。我們期待一種結果,可當結果來臨的時候,卻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結果。又比如幾個朋友合夥開公司,錢還沒賺到就天天爭得頭破血流,爭這個公司誰說的算,誰的股份多,這跟你們創業時的初衷完全不一樣,勾心鬥角並不是你想要的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你努力追求,最終得到的卻不是你想要的那種結果?我們很少會冷靜地思考這些問題,只是不斷被問題推著向前走,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出來了走到一個結果,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果。

  《金剛經是為了讓我們正確的理解世界讓我們獲得究竟圓滿的終極智慧。終極智慧是什麼?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唐伯虎又叫六如居士,就是取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中的六如。從現在開始,大家要把這句話深深印在你們的頭腦中,時刻觀照自己,用這種思想來看待你的生活和解讀世界,如果能做到這些,以前所有困擾你的問題,從今以後都會迎刃而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