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浪海擷花

浪海擷花

宗法師於上海交大開示

杜柯整理

  今天讓我來講課,實在誠惶誠恐。本人對教理既不通達,學識也很淺薄,只能從自己的理解出發,做一點簡單的分享,如有諸多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和指正。

  下面,分享主要從六個方面展開:

  一是怎樣打破宗教間的隔閡;二是如何去創新,使現實中的佛教既繼承傳統,又能走向未來三是如何跟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的正能量;四,如何挖掘宗教中適合這個時代教義;五,如何引導信教群眾更積極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六,每個教職人員如何提升自己的學識素養和胸襟。

你把別人關在門外,就把自己關在門里

  說實話,這幾年我在外面走得多了,見慣了宗教界之間存有的相互隔閡和排斥,有時覺得實在可惜。法國哲學家、文學家薩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獄。為什麼他人是地獄呢,因為人心是地獄一切都是從心裡發出的。所以儒家一貫呼喚人心善良仁愛光明是為了 制約和抵消人心的另一面,這和我們佛教相一致。實際上,宗教間最大的隔閡,即來源於我們的內心,是我們人為造就了障礙當你把別人關在門外的時候,也把自己關在了門里,當你畫地為牢的時候,也就樹起了一面牆,這面牆,阻礙你去了解別人,和更好地了解自己。因為自身的局限和狹隘你就不可能心平氣和去評判問題,其實是把自己的心封閉掉了。目為心之窗,心為目之本,心一封閉,當然目盲,再美麗的風景和色彩,也全然被過濾掉。

  在幾年前,我們寺院就買過不少「異教徒」的書,包括《與神對話》、《德蘭修女傳》啊,等等,有段時間,我們僧眾在吃飯前集體念誦道德經》,這使我們受益匪淺。我認為佛教能在中國生根發芽,第一個不開老子思想,他的無為、守柔、清靜、虛無、牝母等等,現在都成為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的一部分。這個時代,追求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那麼,老子的《道德經》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論述,它將發揮更大作用

  前一陣子我們這有個老師他說自己最近一直在看禪宗的書籍。我說你如果想做這個年代優秀的禪宗導師,除了了解禪宗外,你還要了解《聖經》、《古蘭經》,了解西方的哲學藝術文化,這樣你才能勝任。因為現在我們很多80後90後,都有留學背景,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你有這樣一種準備和儲存之後,才能找到共同點,契入要旨,度化他們。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其實是非常包容的,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黃老之道,不僅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現實中,一個人能包容一切,就能成就一切,包容就是肚量,就是胸襟,就是理解,就是慈悲。人低為王,水低為海。大海之所以是大海,乃因為有無數的涓流投奔其中,成為一部分,「故能成其大」。相反,你不能包容,就等於給自己設置各種障礙,這些障礙或者是人際關係障礙或者是事業工作上的障礙或者是人生觀、價值觀障礙或者是信仰宗教上的障礙。有障礙你就不能一帆風順,有障礙你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有障礙你甚至會寸步難行。所以,我們作為宗教界人士,就要有這種高度和廣度,眼光和胸襟,去化解、突破這些障礙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面對自己,挑戰自己,或者說從心出發,不斷地自我超越和蛻變。

  世界上很多宗教來到我們中國,要麼是靠槍炮開路,要麼是靠強制施行,唯一佛教是被請進來的。佛弟子都知道,漢明帝時,夜夢金人,最後派人把兩個出家人請到我們中國佛教中國也是目前接受最廣,信仰最多的宗教。而佛教,是最講究包容的,它的圓融無礙思想,究竟圓滿境界,可以極大地造福人類,教化眾生

  有時候我想,21世紀被認為是東方文明復興的時代未來我們東方的文明,包括儒家道家大乘佛教思想會影響世界,作為每個出家人,我們要做好什麼準備呢?我們能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益,並影響身邊的人?作為一個引路人、一個老師,如果我們自身的素養和知識都不夠,怎麼去指導別人,度化別人?當我們自身都很匱乏的時候,拿什麼給別人

  眾所周知,習主席上台後提出一個「中國夢」的概念,我們非常喜歡這個「中國夢」,那這個夢怎樣才能實現呢?不是說我有多少錢,gdp排名多少,這個叫中國夢。當然物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每個公民自身的素質、道德精神境界,如果跟不上,我們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不能用自己的文化影響世界,那所謂的中國夢就是虛幻的,是一個泡沫,一個夢而已。

  上次有個老闆對我講,自己以前胡吃海喝,浪費奢靡,現在想起來很後悔。我說你意識到這就是一個轉機,把握住轉機,以前的錯誤就成為走向正確的墊腳石,成了好事事物都是辯證的。有的人犯了錯誤,不斷在那裡後悔,悔得肝腸寸斷,一直走不出來,有什麼用呢,過去不可追,未來可得,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當下,人生是由一個個當下組成的,關鍵是「轉煩惱菩提」,把過去的錯誤受益於當下的轉變,才有價值

  任何時候,都要學會面對陽光,面對陽光的時候,陰影就在面前消失。好比我們出家人殺生,如果要細究起來,那是寸步難行,因為你一邁腳,就可能有無數的微生物死掉,怎麼辦呢,難道就不走路了嗎,當你永遠顧忌這些的時候,你就不可能往前走。

佛陀為什麼要我們明心見性,為什麼要我徹悟自性禪宗思想很清楚,「明心見性」,「直下承擔」,「即身是佛」,其實就是要我們當下面對自己,改變自己的心,以心轉境,這樣心境合一,心境不二,就成功了。

  我們寺院長年開設有禪修班,老實說,禪修是沒有宗教隔閡的,我們的學員,有基督徒,有無信仰者,有各黨派人士,還有的信仰科學信仰馬列主義者。這些人在接受禪的思想智慧後,人生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前有個基督徒,他反對打坐,但打坐之後反而愛上了打坐,還介紹他的牧師打坐禪修。

  所以我想宗教間的隔閡到底是一個什麼隔閡?——就像對同一事物,有人這樣看,有人那樣看,正如諸子百家,每個思想的創立者都有一自己的看法是他們解讀宇宙社會人生得出的不同結論。宗教也是如此,所不同者,如一幢樓,有人站在5層,有人站在8層,有人站在10層,站的高度不同,視界和風景當然不同。隔閡由此產生了

創新的本質是菩提

  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講創新,我們佛教流傳了兩千多年,其實佛教傳到中國本身就是創新,你看,不通過乞食,住在廟里,農禪並重,建叢林,立規矩,這些都是創新。當時百丈懷海的一些舉措也是受到了傳統出家人質疑,但是它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所以一代代傳了下來。佛教傳到日本,可以結婚生子,傳到韓國又有諸多不同,這都是創新。至於泰國緬甸斯里蘭卡,他們還是托缽乞食,繼承原有。事實上,釋迦摩尼佛涅槃百年後,佛教就分裂成了大眾部和上座部,此後它一直在變化。

  這個年代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的選擇格外多,心中也分外迷茫,不知何去何從。中國傳統文化要不要繼承,西方現代文化要不要接納?這就要站在一定高度去審視它,以博大的胸懷去接納,去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不管是經濟管理,還是人文藝術,能接納就能咽下去,能咽下去就能消化,能消化你就能結出果實來。所以我們首先要有一副強大的胃。

  不過,我也經常給企業家講,我們現在接受的管理都是西方的,難道我們中國就沒有管理嗎?我們就沒有管理學?其實從從秦始皇大一統中國以來,延續到現在兩千年,我們這個國家,就是一個最好的管理,在《資治通鑒》中,這種智慧有集中的體現。所以我們企業家要學管理,要跟我祖宗學,先看《資治通鑒》,治企如治國,治國如治家,都是相通的。就是純粹的商業,我國古代在春秋戰國時期,貿易已經相當的繁榮,還有後來的晉商、徽商都影響甚巨,歷史悠久,從陶朱公到胡雪岩都有極高的智慧在裡面,我們有沒有繼承,有沒有細心去思量、學習和借鑒?這個年代是一個難得的大融匯大交鋒年代,抓住此機遇,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西方文化的汲取結合起來,一定能結出新的奇葩。

  現在,我們中華文明要經歷一次新的飛躍,這首先感謝西方文化對我們的沖擊,十八大以後很多新東西來了國家強大,內心開闊,自信心加強,對西方文明我們就不完是一種奴婢思想去對待。過去我們積貧積弱,對西方文明不免卑躬屈膝地崇拜,如今在這個風雲際會,全球時代,一定要有自己的自立自信。而我們宗教界人士,更應如此。繼承和創新並舉,承其內涵,新其外延,不變的是利益眾生、究竟解脫思想,變的是恆順眾生、隨機應化的手段方法。我常常講,出家人是什麼?——是人天師表。不是一般的人,是人類天人老師,所以是代聖人言,是傳道者。如果我們每天還在為財色名利困擾,執著不放的時候,就被五欲遮蔽,失去清凈光明本性,自己都污染很嚴重,如何去教化別人?自度度人,自達達人,自凈凈人,所以我們每天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這個資格去做人天師表?不是說我把頭剃了,把袈裟穿上,就是出家人出家人你的心在何方?在家裡還是家外?如果你的心還在紅塵里、以紅塵為家,那你就是在廟里住一輩子也不出家人

  當你沒有站在人間至高點看待問題,就不可能進入那個「三昧境界,進入如來藏的世界,你永遠在紅塵中打滾,成為金錢權力,名望、情感的奴隸,被它們驅役著走。你只有放下這些,內心足夠虛空,才能獲得極大的自由和自主。故而有時沒有創新,沒有獨立思想,乃因為有太多在意太多放不下,常常患得患失,顧此失彼。因此修行便是關注每一個當下,當下你是否做到了解脫?——解脫了,內心虛空的,就能生起智慧

  一次有人請我住在上海的金茂大廈,88層樓,那天站在樓頂上,俯視整個上海,心想這裡面有多少房子多少機構多少人啊,突然間,我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城市有多大,建築設施有多少,它永遠都是圍繞人轉的,人要吃飯,就有飯店人要住宿,就有了賓館,人要生病就有醫院人要上學,就有學校……如果沒有人,這一切還有意義嗎?不就是一堆沒有生氣的建築嘛。那麼我們的僧人辛苦奔波,要把寺廟蓋起來做什麼呢是為了香火錢嗎?不是。是為了眾生服務,為了給眾生一個安放信仰道場,你服務的人越多,服務的越好,這個廟的香火自然興旺。

  同樣大家做企業企業怎樣才能興盛呢?——你的產品好,你的服務好,人家都認同你。換句話說,你服務的人越多,服務的質量越高,你自身的價值就越大,你的企業自然興盛。錢是在服務中獲得回報的。換句話說,錢只是副產品。當你明白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確定自己的目標就有無盡的創意出來, 反之,所謂的創新便很難

  所以,創新的本質是菩提心,有此大船,法力無邊,滄海橫溢可渡,金山迢迢可至。

發揮自身優勢,與時代共進退

  第三,如何與國家共繁榮。

  佛教中有「上報四重恩」的說法,其中之一是國王恩(國土恩),亦即國家恩。國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保證,國家強大,我們就安樂,尊榮,國家衰弱,我們就憂患,受欺凌。如果國家出問題了,生活在裡面的人還能安樂嗎?正如一池塘水渾濁了,裡面的魚蝦能受活嗎?因此,社會上只要有違反國家、民族、社會穩定的人,永遠不是我們的同仁。這樣的人,必將成為人民公敵。

  想一想,原始社會為什麼要有部族,因為部族能保護大家,大家可以共同防禦天災人禍我有一個朋友,曾被公司派到緬甸去了,前一陣跑回來驚恐萬狀,說這裡真舒服啊,在那邊,一天到晚搞謀殺,炸彈地方和政府沖突,人的安全沒有保障,那時候發現再多的錢都沒有用,就像你在沙漠中快渴死了,攜帶再多的金條也無濟於事。我們在一和平年代,體會不到動亂年代不幸,不知道一個炮彈掉下來是什麼感覺,那都是生死一念之間。

  你不站在這種高度看待問題,各種抱怨就出來了,一個國家這麼大,人這麼多,必定有它不如意處,必定非常難治理。只要一個國家在進步,一個民族在進步,我們就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善念,善意對待這個世界身邊的人,一天到晚在那發牢騷,怨天尤人,攻擊謾罵,是不可取的。古代一個大德講過:佛法不能大於國法。他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是不要與國家對抗,佛教能流傳幾千年不曾滅亡,佛教徒沒有發展成幫派被滅掉,就是因為佛教的與世無爭,與世無忤,所以佛教團體再多,也不會造反。

  不要總是站在個人角度看待問題,你要站在大部分人角度去思考問題,心中眾生你就眾生連為一體,眾生樂是你樂,眾生苦是你苦。這樣,你的心情就平和下來,看問題也能盡量客觀。

  出家人心中只有國家、民族還不夠,還要站在人類未來持續發展的立場上,胸懷世界,擁抱世界。因為有世界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宗教這個平台,有這個平台才有我們個人。另一方面,我們心中不僅要有眾生,還要有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對所有的動植物懷有平等心,包容心,這是一個佛教徒基本的情懷。如果所有的樹木都砍光了,生物鏈被打破,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存,不要認為自然保護跟我信佛有什麼關係佛法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眾生我一而不二,什麼是眾生花草樹木蚊蟲螞蟻都是眾生

  作為一個道場的負責人,如何建設自己的道場,這也相當於一個企業工作我覺得關鍵是把心打開。你弘揚佛法,販賣信仰,也是一種營銷,如何讓一般的民眾變成信眾,信服你、歸順你,是需要智慧的。我們香海禪寺是個小廟,我來的時候可以說一窮二白,在香海禪寺八九年時間籌集了8千萬資金,靠什麼,我們沒有自己的產品,連流通處都沒有,我們只有自己的理念信仰,還有服務。

  聽人說廣東有個山寺,每次打佛七,全國各地來的人多時達到9000人,所有的大殿、廳堂都睡滿了。像磁石一樣,把大家吸引過去,為什麼呢?據說南山寺師父以前得了癌症,已經晚期,醫生判他最多活三個月他就閉關念佛,在念佛過程中感到自己死掉五個小時,後來又活過來。現在他當然好了,把這種念佛方法告訴大家,並且經常舉辦佛七,這裡面就有許多癌症患者,還有傳染病人,奇怪的是傳染病人到那去以後也不傳染了,每次打完七,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人疾病得到了好轉。

  當你疾病放下,一心懺悔念佛,把生命完全交付阿彌陀佛時,氣場就得到了改變。這就信仰力量

  南山寺之所以興盛,之所以來的人應接不暇,因為他著實給眾生帶來了利益,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接眾生。像我們寺院,是禪宗,所以主打的就是禪修,提高、改變現代人心靈這一塊,正好契合當下人浮躁心態。現在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心理諮詢師和醫院遠遠不夠應付,我們就做這方面工作,讓他們的心靈回歸寧靜,重新拾起人生信仰

  總之,利益眾生之路有千萬條,方法不同,路徑不同,都可以達到山頂。不要別人做什麼你跟著去做,跟著做你也不一定能做好。你做,一定是來於自己的興趣點和自身優勢,這一點又和經商相同。

倒果為因,缺什麼補什麼

  四,什麼樣的教義適合現代社會

  我們應該考慮現代社會需要什麼,從這種結果去找我們應該種的因。現代人內心浮躁你就給他禪修,現代人愛美,你就教他瑜伽現代人偏激,就讓他凈土法門讓他安定下來,找到歸宿。現在人很多都貪得無厭,我們就教修六波羅蜜,第一要學布施

  以前有人送我一本《保富法》,那時候我們寺院缺錢,資金十分緊張。他對我說,師父,你蓋廟現在沒有錢,但別人蓋廟時你要辦法去送錢。我想這不是南轅北轍嗎?當時也不認同這種思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人我有智慧,比我還了解佛法佛法對於布施早就這麼說的,但我們沒有力行。當你去力行了,真的是這樣。

  上次我到北大去講課,老總給我一萬塊錢,我轉手交給了李米老師說你拿去印書吧。現在我口袋裡只要有錢,就源源不斷布施出去,我越布施,錢越多

  布施,絕對不會讓你貧窮。當然,這種布施一定來自三輪體空的布施,無你、無我、無物。佛法最基本的思想是破除貪嗔痴,你拿著東西不放手,就是貪婪,慳吝愚痴,這些東西佔據了心靈,就蒙蔽了你的佛性,在修行路上,是一大障礙

正念可以改變磁場

  第五,如何引導信眾建立起他們的信仰道德,為社會發揮正能量

  雖然儒家認為「人本善」,但是告訴我們需要教,因為「性相近,習相遠」。壞人是壞的榜樣,好人是好的榜樣,一個社會壞的榜樣多了,大家就覺得這很正常,壞才是正確的。邪風一盛,正氣不立,就禮崩樂壞,此時要從頭改造,非常不容易。

  因此,樹立榜樣非常重要。一個宗教界幾個高僧大德就可以給很多信眾信心禪宗傳到現在興盛不絕,與虛雲和尚有莫大關係,他當初也是建立了無數寶剎,挽救了無數人心。那些在中路迷茫徘徊的人,看到一個真正修行人,猶如暗夜望見明星。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是榜樣,這個榜樣不僅僅在宗教界,還是凈化人心、凈化整個社會的神器。

  我們海寧,有個海港超市,他們董事長叫朱正耀,前兩年成立了海寧義工,我曾送給他一本書,上面寫著:厚德,正念,利他。後來他劃了四千畝地,建立起一個孔子學院。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寧義工,上至企業家,機關單位,甚至學校學生一到周六周日,大家自動組織到街上撿垃圾,幫助老人,做一些公益活動。影響非常好。

  無論在家出家,都需要榜樣,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榜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正念力量本來強大,多一些這樣的人,一定可以改變磁場

上求下化,自度度人

  六,宗教界人士自身素養的提升。

  第一,當然是學習。學習沒有止境,沒有隔閡,只要是有益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為我吸收。這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如果不跟著擴充自己、爆炸自己,勢必造成固守一隅的淘汰,與眾生失去了對接。

  我們寺院每次吃飯前都要念誦十分鐘的錦文,以前念《道德經》,今年又念儒家很多典籍,像《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等等,念三五個月就能耳熟能詳出口成章。我們平時沒有時間學習,就把生活中攔截一個時間點讓大家去學習,這就是強迫學習。如果每天一個小時積累起來,以後你也能成為專家。

  我本來比較忙,為了擠出時間學習,在口袋裡裝一本道德經》,走到哪裡帶到哪裡,抽空拿出來閱讀。大家要給自己訂一個讀書計劃,比如我今年要讀50本書,每月要讀幾本,每天要讀多少,不讀完就不睡覺。這樣日累月積,你的思想境界跟以前當然不同,和別人談論什麼問題,都能發表一點意見。

  你的思維觀念在變,人生軌跡就跟著變,所以不要小看每天讀幾頁書的習慣。我們出家人不僅僅是念佛坐坐禪,還要多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引眾生。這幾年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學習,不學習,我沒有現在充實,沒有現在豐盈,也沒有堅強,沒有現在豁達。換句話說,我的境界遠遠跟不上現在。

  比如講《心經》,今天這樣講,明天那麼講,而萬變不離其宗,不悖旨意,能在不同的場合講出不同的新意來,這種人一定是有思考,能不斷吸收新知識的人,否則他只會照本宣科,只會一成不變地講。此即常學常新。

  這個時代出家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使命,所以,第一不要瞧不起自己,我們是人天師表,那身份尊貴,從本質講當在國王皇帝之上,過去很多皇帝國王都虔心向僧人請法。關鍵你是否做到人天師表的本分,自正才能正人,自達才能達人,自己信仰都不堅固,如何引導度化別人,自己都是一顆貪心見了財色名利垂涎三尺,那跟俗世中人有什麼區別?所以,自尊者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自賤者,別人當然賤之。道理如此。

  第二,要學會提升自己,不斷學習,把眼界放寬,把心胸打開。真正以一個佛弟子姿態灑脫地面對人生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權貴折腰,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毀之不加沮,寵辱不驚,花開花落,做自己該做的事,吃自己該吃的飯,那麼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