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賢宗法師開示

杜柯整理

  佛法是必須實修體證的學問

  提到修行,多數人有一恐懼,覺得這是一個道士的行為,住在深山老林里,不染人跡,或者一個老和尚,整天青燈木魚,嘟嘟嘟,嘴裡念個不停……所以對這樣的人,要麼害怕,覺得他們是怪物;要麼鄙視,覺得呆板枯燥、無意義;要麼是害怕兼鄙視,覺得他們既是怪物,又感到他們在故弄玄虛。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修行,不過不一定是那樣的修行。正如剛才這位同學所言,能到上海來討論佛法是一個福報。許多人對這句話不以為然,這也正常,因為接受福報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我們看《西遊記》裡面,那個人蔘果掉下來,如果沒有相應的器盤去收,就掉下去被大地吸收了。福報也是一樣,當你善根因緣沒有成熟,再大的福報也可能失之交臂,沒法消受。

  佛法裡面有句話,「萬法唯識,唯心所現」,意思是說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世界心靈的圖像。

  比如,你的心喜樂的、積極的、慈悲的,你會發現身邊每一個人都特別好,環境也十分稱心。反之,你感到身邊每個人看上去都不順眼,環境也令人心生齟齬。前兩年流行過一本書叫《秘密》,它裡面講到最多的就是吸引力法則:我們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便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你心術不正便會感召到邪人邪事;你心地光明正大,便會吸引到正能量事物,這個和我們佛教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是一樣的道理

  不了解佛教的人,認為佛教迷信,是低層次、帶有原始意味的多神教,或者是沒有文化的一些老太婆老太太搞的行當,這個誤解太深了。其實從唐代開始一直到明末清初,中國主流的哲學思想是什麼?是佛學。但是到清末民初這一階段,由於民族存亡、國難當頭,大家救亡圖存的心情極為迫切,所以一下子拜服在西方洋槍洋炮的物質文明之下,把自己本來具有的東西一股腦扔完了,覺得這些都是無用的玩藝兒,把佛教鴉片迷信女人的裹腳聯系在一起,等同視之,於是,佛教本來的面目就被遮蔽了。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把思想打開,破除一切柵欄,嘗試性地去了事物,不僅應該了解佛教,還要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了解馬列主義學說,中西方哲學,了解文學藝術……只要是知識都應該多了解一點,多學習一點,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接近真理。在沒有了解一門學問的時候,不要人雲亦雲地發表對它看法,不要輕易地、武斷地下結論。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態度。作為一個登樓者,當你在一樓的時候,不要想當然地說三樓的風景是什麼樣的,因為你還沒有親證到三樓的風景。所以,佛法是非常注重實修體證的學問

  修行的本質是改變因果

  今天早晨,我還寺院裡面的義工講,你們來到寺院就是修行這是唯一的目的。因為在這里,得不到物質金錢方面的滿足,吃的是粗茶淡飯,也沒有錢花,還有很多社會上沒有的規矩。所以,做義工,你內心深處必須要有信仰,才能安住在這里,否則,就會覺得枯燥無趣。

  修行是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在寺院里需要修行,就是在社會中每一個工作崗位,我們都需要修行。只有修行才能達到那種理想圓滿境界

  修行,首先是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觀念就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改變我們的人生,就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很多人不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他信奉八字,說命運是被八字決定的。但你想想,八字是怎麼來的?還不是自己造的嗎?佛教講三世因果、三世輪迴,所以,你今天的結果就是前世種的因,這一點,只有開了天眼和得了宿命的人,才能明白,才能親證。

  實際上,道理簡單,沒有什麼深奧,——只要你當下改變自己的心,就可能改變一切。因為心是一切的根源,一切唯心造。比如說對於一個工作,你的方法改進了,行為就會跟著改進。行為改變了,身邊對你的認可就改變了。身邊的人對你的認可改變了,自然而然會有更多人來擁護你。領袖是怎麼產生的?就是很多人認同他的觀點,認同他的行為,願意跟著他赴湯蹈火,願意跟著他追求光明的前途。領袖就是這么來的。

  如果你不具備做一個領導者的素質,就應該多多學習,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從身邊一點一滴學習。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他是多麼善於學習,吸取別人,以提高自己。要注意和你交往的人,他的思維、行為、境界有哪一樣東西值得我去學習,甚至他優雅的笑容,得體的舉止,不俗的談吐,都值得我們去借鑒,見賢思齊。只要哪方面比我強,他就是我老師

  如果每一天,你都能夠從身邊的每件事物上去學習、成長,最後自我超越,那麼,你的生命每天都在蛻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的世界就會日新月異。反過來,倘若覺得身邊每個人都不如自己,他身上都沒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那是為你看待事物的視覺出了問題,羅丹說,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同理,他們不是缺少優點,而是缺少發現當你總瞅著別人缺點的時候,把人家缺點無限放大的時候,怎麼可能發現隱藏在缺點之後的優點呢?你以挑剔的眼光看別人,正說明你有顆挑剔的心,你以狂妄自大的眼光看世界,正說明你有狂妄自大的心。當心殘缺的時候,看到這個世界就是不圓滿的。內心悲觀,這個世界就是灰色的,內心快樂,這個世界就是彩色的。所以,心凈則國土凈,這個世界只是心的投影而已。

  我們修行,首先就要修一種「靜」的狀態。靜,指的是心靜,如何讓我們的心靜下來呢?就像我們坐在這里,把六根關閉起來,眼不看,耳不聽,腦子不想,盤腿打坐,把手機關掉,切斷外面的一切聯系,把家裡單位的事全部放下這個時候,你感受一下,是一種什麼狀態

  佛法裡面講,「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要想智慧,非定不可,而要「定」,非「戒」不能。有人一聽到「戒」,渾身都發麻了:佛教這些清規戒律多難受呀!實際上,「戒」是為了保護我們,就像一個孩子早晨出門,父母叮囑他,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啊,不要亂闖,這就是「戒」。

  佛教修行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最簡單的可以總結為「六度修行」,也就是「六波羅蜜」。什麼叫波羅蜜?翻譯過來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到什麼彼岸呢?從生死涅槃,從痛苦快樂,從煩惱解脫,從污濁清凈……

  這「六波羅蜜」包括哪些?——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也就是佛教常說的「戒、定、慧」外加「布施忍辱精進」。

  若想圓滿我們的人生,解脫我們的生命,就需要實踐這「六度修行」。大家每個人都想快樂,都想身體健康,都想家庭幸福,都想工作業績好,都想事業興旺發達,都想有超人的智慧,都希望自己的美名遠揚,都希望走到哪裡受人尊敬,都想擁有足夠的財富……這就是我每個人內心需求

  可這些需求怎樣去達成呢?只能靠修行。以前我講過,一個德性淺薄的人,是無法承載巨大福報的。「厚德載物」即是此理,你累世修行德行就是水,你的福報就是船,你的財富、美名、健康等等都是船上的貨物。當水很淺的時候,上面只能放一艘紙疊的小船;當需要承載萬噸巨輪時,那個水就需很深很深,因為只有水深浮力才大,浮力大才能承載重物。

  我們看到很多莫名其妙中了六合彩的人,他們本來很窮,一眨眼成了千萬富翁,這么多錢就不知道怎麼花了。有的買房買車之餘,還剩下很多,怎麼辦,拿著吃喝嫖賭,每天卡拉ok到深夜,酒氣熏天地回來,或者在賭場輸個一干二凈才回來。有的還包二奶,有的夫妻兄弟子女為了分錢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本來一個很和諧的家,有了這筆錢,就像扔進一個炸彈,最後家破人亡的,並不鮮見。像這種情況,就屬於主人德性淺薄,沒有能力去享受這個福報,這筆財富對他來說就成了凶財。

  很多人不相信這個道理,我經常給企業朋友講一個邏輯:企業是靠產品去佔領市場的,產品的開發又是人才人才的背後呢,其實是使命,價值。這個企業創立者他怎樣來解讀這個世界,怎樣做人,怎樣開發產品,怎樣來定位自己的東西,這與他的胸懷福報,是密不可分的。

  有人認為福報迷信,你仔細想想,身邊的那些領導,那些有魅力的朋友,他們是怎樣成就自己的?他們有什麼特點?建議有空去看看電視劇《楚漢戰爭》、《楚漢傳奇》,去看看朱元璋這個草根皇帝、這個叫花子,是怎樣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國的?如果我們沒有這些特質,就應該去修行。也許今生太短,還不足以成就自己,但相信這些結果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生顯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一生下來就很有智慧原因,從此岸到彼岸,人家一直在修行。好比一張銀行卡,人家一直往裡面存錢,你呢,存一點用一點,或者掙一個花兩個,賬戶裡面是空的,你怎麼跟人家比?所以,修行的本質就是改變因果

  放下,才能真正解脫

  幾年前,一個從小照顧我的老伯伯生病了,第一次動大手術,搶救過來。後來我發現,這四年時間,基本三分之二他都躺在醫院裡面,肝、心臟、肺、胃,不斷地搶救,他身上插滿十幾根管子,這種煎熬、難受的滋味,恐怕是健康的人沒法想像的。我當看著他,這種用現代醫學延續下來的生命質量,真的感覺生不如死。所以那時大逆不道地想,應該在他第一次生病的時候就讓他走掉,這樣他就不會受這么多年的痛苦了。

  若是能坦然地面對生死,人便少了許多煩惱。對人生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放下。正因為能放下,你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生命特質就異於常人,因為別人老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擔心領導,擔心客戶……身上有無數的擔心約束著,而你,把生死都置之度外,都可以放下的時候,對於世間的一切名利瑣事自然更是不介於懷。

  此時,你對生命的認識和解讀,就跟常人不同。只有把一切難以割捨的東西放下生命的那種獨立性,那種倜儻和從容,才能表現出自我主宰品質,你的生命之花才能真正綻放。我常說,即使是夫妻之間,也不要認為這個人永遠屬於你的,他只是和你在人生路上相伴一段而已,「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東西」,用這樣的思維去解讀兩性關系,解讀家庭問題,去看待子女問題,看待長輩、晚輩問題,你會豁然開朗。這就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別人沒有站到的高度,你站到了,別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你得出的結論就會與眾不同

  沒事時要多讀讀《金剛經》,裡面有句話值得反覆體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到的一切,聽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都是剎那生滅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種蟲子叫浮游,朝生暮死,壽命如此短暫,我們覺得它可憐,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講,我們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隻浮游呢?一切皆是眾緣和合而生,你的身體,你的家庭,你的事業,無不如此,因緣具足則生,因緣離散則滅,誰能抗拒這個規律呢?

  為什麼這個世界智慧的人鳳毛麟角,而愚痴的芸芸眾生多如恆河沙數?因為他們看不透,沒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或者看得透,但放不下,仍然被「我執」綁架。佛教,便是站在生死的高度、宇宙的高度指出人生實相。正因為眾生放不下,所以才不斷輪迴,不斷接受生老病死的折磨,從這個角度講,佛教是人世間最終極的智慧。因此,能接觸這個的,都是有福報的人

  布施波羅

  關於「六波羅蜜」的意旨,我們先從布施說起。布施,這個大家很好理解,別人沒有鞋我給他鞋穿,沒有飯我給他飯吃,沒有錢我給他錢花,這個就是布施。但在佛教里,布施分為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剛才說的這些,基本上屬於財布施的范疇。在佛教里,最殊勝的是布施

  佛陀有次走到路上,一個窮得一無所有的貧民對他說:「請問智者我這貧窮,如何才能富有呢?」 佛陀跟他講:「你要學會布施。」 他疑惑地問:「我什麼都沒有,怎麼布施呢?」 佛陀說:「你可以拿很多東西布施啊,你用語言真誠地贊美別人,是布施;用臉上的笑容,友好地面對每個人,也是布施;用健康雙手去幫助別人,是布施;把座位讓出來給別人,也是布施你和別人在一起時,讓人家覺得快樂心生歡喜,也是布施。你只要擁有一布施之心,時時處處都可以布施的……」

  所以,布施不僅僅是指給別人錢物,如果那樣,窮人就沒法布施了。人家生病了,你去安慰他、照顧他,這叫無畏布施。有人不佛法,你給他講解,把經書給他讀,這是布施。法布施,在諸布施利益最大,為什麼?因為你給別人傳授的是出離的智慧,是解脫之道,是促使人成佛因緣,這個果報大了

  布施關鍵要有布施的心,我們常說有的領導很有魅力,別人都擁護他、願意跟著他,這是因為身上具有布施功能,他身上散發出跡象,就是一個布施的跡象。我經常跟一些老闆講,如果你有顆布施的心,你的員工是趕不走的,你的人也會源源不斷被吸引過來。

  一個人有這樣的魅力,他身邊就能聚集一個巨大的磁場。所以,我們沒做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抱怨別人,應該好好地觀照自己,看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當問題越來越少的時候,你的事業會越來越順利。

  一個人要是在第一層樓,你跟他用第十層樓的思想去對接,他是不能接受的。一個內心狹隘思想層次很低的人,你跟他講話就要非常客氣,非常注意禮節,用百分的恭敬跟他交往,否則,一不小心就把他得罪了。反之,一個心胸闊大、視覺高遠的人你就很難傷害到他,因為他宰相肚子好撐船」,心的畛域非常大,一般人在裡面怎樣游泳都無所謂

  所以,一個真正的布施者,他的內心是空闊的,無著的,因為他只求付出,不求回報,「三輪體空」地布施這是布施最高境界

  所謂布施,換個角度說,就是不斷地把愛奉獻出去,當你給予愛的時候,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愛就像火炬,點燃別的火炬時候,自己並不因此而減少火量,它可以一十一百地傳遞下去。你奉獻的是愛,收獲的也一定是愛。這種人到哪裡都會成為焦點,在家裡,他很幸福,在朋友之間,會得到信任,就是一個生人,面對他第一印象也一定給他以善意的微笑,因為他那顆布施愛的心,天長日久,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

  有個故事說,地獄裡有兩個小鬼要到人間去投胎,臨行前閻羅王跟他們講,人間兩個工作崗位,一個是不斷地得到東西,一個是不斷地給予別人東西,隨你們選擇。第一個小鬼馬上就跳下去說,我要第一個崗位。結果他發現,自己成了乞丐。因為乞丐無所有,無法給予別人東西,只能接受。第二個呢,他發現自己成了富翁,因為他富可敵國,不需要別人的任何東西,所以就不斷地向外施捨。最後,成為乞丐的那個小鬼,實在追悔莫及,就抱怨閻羅王戲弄他,閻羅王說,這不怪我,是由你自己貪欲造成的!

  因此,一個真正的布施者,他的內心是博大的,仁慈的,無我的。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一點點修布施,培植自己那顆慈悲、無私的心,就等於是在培植自己的福報。有怎樣的布施就有怎樣的福報布施,永遠和福報聯系在一起。

  持戒波羅

  我們再講持戒。「戒為無上菩提本」,要修行,不持戒,就無法入門。我們知道,戒生定,定生慧,所以無戒便無慧,永遠愚痴不開悟,生命呈現愚昧執迷的狀態,這正是輪迴之本,苦惱之因。

  在佛教里,最基本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誑語、不飲酒。殺生,是佛教里第一大戒,它不僅僅指殺人,還指一切微小的有情生命,包括飛蟲螞蟻都不能傷害。有人說,這太麻煩了,走路不小心踩死個螞蟻,喝水不小心淹死個蟲子,怎麼辦?——沒有辦法,我們只能盡量小心。凡是無心之失造成的罪過,當然比起故意殺生要小的多,所以,佛教教我們要時時懺悔,就是因為我們在無意中會傷害到很多其他生命

  別說殺生,其實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在現實都不與人有敵對之心,「仁者無敵」,他會不斷轉化這種與自己相忤的局面,從而反敗而為功。有一句話說:一個人要想成功,靠朋友要想成大功,靠敵人!一代聖君康熙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敵人,不是他們我們不會有今天的勝利,不會開創今天的局面,所以第一杯酒要敬獻給我們敵人事實上,這時候,那個敵人就成了你的密友,為什麼?他不斷折磨你,激勵你,使你強大,不斷超越自我,戰勝自我,磨礪自我,這個人實際上就是來修鍊你、成就你的。

  我認識一個女老闆企業做的很好,但有個老公令她太難受。他是個監獄長,可能長期養成的職業習慣,對她非常嚴苛,隨時用命令的語氣說:你在哪裡,趕快回來!一個董事長老公這樣使喚,她受不了。我跟她說:「他就是上天派來磨鍊你的。你看林肯為什麼能當上總統呢?因為他有個壞老婆,這個老婆每天讓他活得生不如死,他寧願整天呆在辦公室加班,通宵加班,也不願回家聽她河東獅吼。所以林肯最後取得了那麼大成就,沒有這樣的老婆他還不一定能當上總統呢!因此,事情要一分為二地看,這世上的事,哪有絕對的好壞,就看你怎樣轉化!」

  說到河東獅吼,我又想到「吃醋」這個詞的來源。唐朝的宰相房玄齡,有個老婆以強悍出名。可能她太不像女人了,所以生不出兒女來,房玄齡於是想娶一個小妾以做傳種接代,但這個女人鐵了心的死活不答應。最後弄得唐太宗都很頭疼,便把她找來,對她說:「我今天給你兩種選擇,第一,答應你老公娶姨太太。第二,要麼馬上把這碗毒葯喝下去。」這悍婦也真是好樣的,聽後毫不猶豫把那碗毒葯吞進去了。原來皇帝是為了嚇唬她,裡面並非什麼毒葯,而是一碗醋,酸得這女人直打擺子,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所以「吃醋」這個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這個事說明什麼?想一想,堂堂一朝宰相在家裡還如此受婦人之氣,還要「絕後」,從這個角度講他和林肯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偉人不是那麼好當的,他們取得大成就,在輝煌的表面下,吃了多少苦,消化了多少磨難,一般人不會知道。

  《聖經》上有句話說,上帝把一扇門關上的時候,會偷偷把另一扇窗打開。因此,不要抱怨自己的命運,無論你面對的是多麼惡劣的人都要學著去接受他。從佛法來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無緣無故來到你身邊的,他們要麼報恩,要麼報仇,要麼還債,要麼討債。報恩和還債的當然是善緣,而報仇和討債的就是惡緣了。所以遇到惡緣,你要想那是前世自己欠他的,這么想的時候就心裡平和了,你的思想觀念就會有180度轉變。看開了一切都能接受,看不開每天都在糾結,生活就是如此,當你能主宰自己情緒的時候,就能主宰眼前的世界,因為境隨心轉,最後,一切便能轉化過來。

  剛才講到殺生,以及如何與人相處之道。現在再講第二大戒,偷盜。就是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愛佔便宜,是人性的弱點,由佔小便宜,到佔大便宜,最後發展到不佔便宜心裡難受,佔便宜天經地義,到這個程度,他身邊的人就會越來越厭惡他,因為他越來越自私身上的正能量越來越少,所以他的人就會越來越弱。偷盜的概念非常廣,不僅僅是我們俗稱的做賊。愛佔便宜,是偷盜,貪污公款,是偷盜,現在有很多人做「小三」,那也是偷盜。因為這個老公並不是你自己的,你沒有經過允許而使用。所以,像這種情況,破壞人家庭幸福,既邪淫,又偷盜,數罪並罰,果報是非常慘烈的。

  第三大戒,邪淫。什麼是邪淫?它有個定義,就是凡法律允許的正常夫妻關系以外的男女關系,都屬於邪淫這一點,在如今社會表現得尤為突出,現在為什麼離婚率這么高,為什麼每天都有那麼多家庭破裂?與此有很大關系古人君子三戒:年少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年青時,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年老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佛陀早就告誡我們:淫慾生死輪迴之本。「淫心不除,如砂蒸飯,終不可得。」,由此可見,淫慾之心,是人的根本大患,古人連「正淫」,就是夫妻之間必不可少的淫慾接觸,都很講究,都是為了「傳宗接代」而行男女大事,何況邪淫?而現代人,我們看看,所有的媒體、宣傳,都是教人如何恣意行淫、如何享受人生的。「熾盛世間,廣行貪淫」,身處末法時代,群魔共舞,顛倒黑白,把魔鬼的邪知邪見、墮地獄的行徑竟然加以推崇,追捧,我實在為無明眾生感到悲哀。

  第四,妄語。這裡面還包括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今天的人誠信是越來越差了,騙子滿地,有人說謊已成為習慣,一天不說幾句謊,總覺得對不住自己的舌頭你看佛陀為什麼有「廣長舌相」,可以以舌覆面?因為他從不說謊。所以,我們造口業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很多女同胞,最容易犯這個毛病,所以她們死後,說的可怕一點,就在拔舌地獄

  最後,飲酒。它在佛教中屬於遮戒,不是性戒。遮戒是什麼意思?比如,在懸崖邊拉一個圍欄,當你走到圍欄邊時就不能再走了提示你下面有危險。所以飲酒本身罪惡不大,只是因為酒能亂性,喝酒後有人把其他戒律破了,為了防止這種連鎖反應,佛教就把酒也作為五戒之一。

  不過從世俗的角度看,你會發現,愛喝酒的人身體沒有好的,一個酒鬼,家庭也沒和睦幸福的。有的人喝酒上癮後,成了一條酒蟲,天天泡在酒壇里,最後就死在酒里。所以,對於酒,還真是少喝為妙。

  好了,由於時間有限,這次「六波羅蜜」只簡略地講了布施波羅蜜和持戒波羅蜜,希望我的這些瑣碎觀點,能給你的人生帶來一點助益和啟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