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花開花落兩由之

花開花落兩由之

楊柳整理

——2011年12月20日賢宗法師開示於香海禪寺

  一、用心開啟新世界

  各位容大的家人你們好。每一次我為你們講課,感觸都很深。

  從「容大」這個名字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宇宙運行的理則。這種理則就是包容、接納、俯視與海量的思想。這種思想在生活中處處能夠得到運用。如果善於運用這種思想,你的快樂就會倍增,你的工作就會順暢,你的家庭就會融洽。

  當大家每天在容大工作,每處理一件關於容大的事情,每聽到一次容大的名字時,實際上都有一種正面的能量在為各位進行加持。若要覺知這一切,需要你是一個有心人。雕塑家羅丹說,這個世界從不缺少美,而只是缺少發現。用什麼去發現呢?就是你的心

  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寫過一篇名為《道林格雷的畫像》的小說。小說中的畫家曾幫一個美少年道林格雷畫肖像,在繪畫的過程中,他在這幅畫像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欽慕,甚至是自己的整顆心,整個生命。結果,這幅畫不僅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美的效果,並且神奇的事情生了——自這幅畫像誕生之日起,道林格雷向畫像許下的痴願果然實現:即將他自己生命與畫像置換,他自己不再變老、變醜,而畫像則根據他的作為不斷地變換成醜陋、陰險、冷漠或衰老樣子。作品中這個以王爾德自身為原型的藝術家,用心力量,造就了唯美主義理想的成功。這就用心之故

  世界以何種面目呈現,就看你用何種心態去解讀。世界要我用心與心去對話,用心與物去交流。如果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那麼所有和你相左的看法都會被認為是不正確的。

  有一個漫畫家畫過一張很有意思的漫畫:我們看自己,形象是非常高大、非常庄嚴美麗的;而在別人的眼中,我們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普通人而已。這是因為我們愛自己要比愛別人多得多。如果我們能夠像看待自己那樣看待別人,那麼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愉快了。另外,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物是沒有生命的、機械的、無情客體,它們也都有自身的物質組成,人與物在及其微觀的層面來看是非常相似的。古語說「仁者與物無對」,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因此仁者不僅是與物平等的,而且是不分物我的。前兩年我們推薦過的《水知道答案》就用水結晶的圖案向我們展示了水的喜怒哀樂;那麼火、木、金、土等物質是不是也同樣由它們自身蘊含的、不為人知的情感呢?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那麼對於物呢?己所不欲者,是不是也不能強加於物呢?我們願意被殺掉嗎?不願意。那麼為什麼要去殺掉其他的動物呢?我們願意被強制遷移嗎?那麼為什麼要無止盡地填山造海呢?人類之所以會為了自己的慾望而去破壞自然,從根本上講是因為沒有將自然視作我們自身,而將它視作異己,因此不能夠領悟到「與物無對」的境界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並且運用包容、接納的理則,那麼全新的世界在我面前剎那開啟。相反的,如果我們總是對人對物充滿抱怨,那麼終將一事無成。人在抱怨時,容貌就像一朵枯萎的花,一個癟了的氣球,一顆爛掉的蘋果一樣,充滿負面能量,沒有一人會喜歡他。為什麼我們不能變成一朵絢麗的鮮花一顆飽滿鮮嫩的蘋果呢?如果你願意在當下轉變你的心生命就能夠時時綻放。

  什麼東西往上升,什麼東西向下降呢?「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喜樂的、安詳的、愉悅的、慈悲的、舒展的,這些情緒給我們輕安的感覺;而糾結的、嗔恨的、惱怒的、憂心的、算計的,這些情緒都是凝重的。那些輕安的情緒幫助我們上升,那些負面情緒導致我們墮落。天堂在上,輕清者至;地獄在下,凝重者墮。這就是為什麼佛教總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為什麼天堂上聚集的都是喜樂的人,而地獄中則都是痛苦妖魔鬼怪呢?這些講述天堂地獄故事並不是迷信,而更似寓言,它向我們揭示的都是人間世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吸引力法則快樂的人身邊都是一些積極向上者,精進的人身邊都是一些努力不懈者,才德兼備者身邊都是一些事業有成者;而賭棍身邊都是賭棍,酒鬼身邊都是酒鬼……譬之以天堂地獄,豈不是很形象嗎?

  二、用智慧突破人生局限

  心態影響成敗,心態影響格局

  做生意本身的確是一件功利化的事情,那麼大家來這里學習佛學、靜心禪修有什麼意義呢?你需要知道,做生意最高的境界不是著眼於利益的實現,而是忘記利益,僅僅著眼於客戶需求。這個忘卻功利過程,無論對於你的事業還是你的人都是十分重要的。觀音菩薩受到那麼多人的供養,她是否有販賣任何產品呢?當你存在著一種買賣的意識的時候,格局就還不夠高遠。最高遠的格局什麼呢?是「度」。你做每一件事都是為他人著想的,都是利益他人的,這就是度。以上這些心態上的差別,其實也就是一念之間的轉變。

  大家在這打坐時,可以靜下心來,對自己性格上的短長進行反思。我是不是常常對人不耐煩呢,還是我總是能夠笑臉迎人呢?不耐煩是性格上的缺乏,而誠懇則是性格上的圓滿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缺陷並不可怕,懂得對自己時時進行反思、修鍊與升華才是更為重要的。

  當我們遇到問題,開始抱怨「太困難、我受不了、我不行」時,之前所有通過修行打開的門全部就又都重新關上。這就是自己將自己的出路堵死。魯迅說,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些道路都是我們自己通過實踐得來的,得自於自我突破與自我超越。弱者屈服於困難,而強者戰勝困難

  生活莫不是一個過程。我常常想,如果我來到香海時,起初就具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輕易地建成這個理想中的道場,那麼它便不像如今那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正是因為這里有你捐贈的一滴水,有他揮灑的一滴汗,香海才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與喜愛。因為對於每一個來到過這里的人而言,它都像是一個與你深交的朋友一般,誠摯地歡迎著每一個人的到來。

  我是一個教書匠,到香海禪寺的時候不名一文,那麼我們怎麼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通過各方的樂助,修建成今天的香海禪寺呢?在這里,有一很重要思想,就是「與人為善」。我們沒有金錢布施給別人,那麼我們就把自己的知識布施給大家,把一切能布施的都布施出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心靈建設的人恢復心靈寧靜,幫助每一個渴望求知的人獲得知識,幫助想要禪修的朋友們做禪修訓練。

  生活中,金錢對於人重要嗎?它能夠使一個人安身立命,怎會不重要呢?然而,它是最重要的嗎?金錢既非眾善之門,也非萬惡之源,只看你如何對它加以利用,怎麼合理地支配它而不成為它的奴隸。多少人因為一夜暴富而弄得妻離子散,因為買了一輛高級的新車急於炫富而遭遇車禍呢?20年以前,英國有一年輕的小夥子中了六合彩,以後就一個人獨居在豪宅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被別人發現他突然猝死家中了。若是他不要中這個六合彩,依舊和家人快樂樂地同住在家中,怎麼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呢?沒有德行的人,並沒有足夠的能量去享受巨大的福報

  我曾看過一本名為《智囊》的書,其中有一故事講古代時有一家三口非常貧窮,他們住的房子漏風透雨,每次一下雨,就是外面大雨裡面小雨的情形,要動用所有的鍋碗瓢盆才能把雨水勉強接住。有一次風雨如晦的天氣,狂風驟雨瞬時吹倒了他們屋裡的牆。牆塌下來了,這家人見到牆裡的東西時,大吃一驚:原來牆裡面藏了整整六大缸的黃金。如果是你,見到這么多黃金有什麼反應呢,會怎麼處理呢?的確,許多生處困厄之中的人一定會馬上為自己發了橫財而感到驚喜無比,幻想用這些金子從此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是這家人並沒有這樣做,他們自己修好了牆,假裝什麼事情也不知道的樣子,繼續過著清貧的日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飛來橫財即飛來橫禍。來路不明的錢財,實際上是殺人的利器。如果這家人用了這些金子,馬上就會被官府抓起來砍頭,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孔子反對一切的「不義之財」,什麼是不義呢?不勞而獲,不法而獲,不明而獲,這就是不義。那些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都非你的福德所能承受。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才德,憑藉自己的勞動所獲得的東西才是相對而言能夠長久的。

  三、用精進求得自他圓滿

  進一步的,做事情僅僅用蠻力也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要多用心,尋找最適合客戶的那一種方法現代人都很講求個性,特別是當下的年輕人,都喜歡宣揚自己的個性,唯恐與別人趨同。那麼,大家在做美容行業過程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客戶之間的差異性,按照其不同的肌膚狀況健康程度以及需求來進行服務,最好為每一位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設計美容產品時,不僅要考慮到安全性、適用性,而且也要考慮到不同客戶群體之間的差異。一個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和一個長期面對電腦的人他們的肌膚狀況是不同的;一個習慣化妝保養的人和一個從來不接受保養的人他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年齡層美容養生的要點都不盡相同,需要大家切實站在客戶的角度上,用心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個客戶在使用某種產品時確實是無效或收效甚微的,那麼不要等到客戶來投訴時再被動應對。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及時修正來優化的,為什麼要等到結果出現以後才做出反應呢?

  服務行業學問之大,是值得窮盡一生來加以研究的。只要你願意去想,永遠都有更加深層、細微的問題在等待著被發現

  我以在一本書上看中國的空姐與外國的空姐的區別。中國的空姐發完飲料和快餐以後就坐回去休息了,旅客有什麼需求,如果你不主動離開位子去找她們,基本上是不會得到解決的。而外國的空姐在發完餐飲之前之後都會一直在走廊上走來走去,隨時為乘客提供服務。這就是被動與主動差別

  主動的人積極向上,永遠能夠找到事情做;而被動的人自心沒有渴望,其實總是被人所驅役,那就會覺得上班很痛苦、乘客很麻煩,各種消極情緒一起來,哪裡還能夠保持燦爛的微笑呢?唯有主動的人才能夠成為生活的強者與主宰者,自發地尋求自己的生活

  《大唐西域記》載,釋尊誕生時,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而唱詠之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常常被誤解為是妄自尊大的說辭。其實,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命運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主宰者。

  你敢不敢面對自己,想不想挑戰自己的極限,能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而不被驅役呢?佛陀的話引發我們進行如上的思考。這句話中的「我」其實是指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天真佛性。這種佛性每個人都有本來面目期待著我們自己通過不懈精進去實現它。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除了上班的時間以外,我們都去幹什麼了呢?可能和幾個小姐妹嗑瓜子,一聊就是三個小時;聊的無非就是哪個人又買了什麼新車,哪個人換了一套大房子,哪個人又買了什麼奢侈品,哪個人有了外遇,哪個人又去整容了……許多女孩子都想讓青春永駐,但是如果大家都是在用青春談論這些東西,那麼青春停不停駐又有什麼意義呢?青春停留下來無非也就是讓你多磕幾百斤瓜子,多說一些八卦而已啊。這些時間為何不用來仔細思考一下客戶需求,或者為自己充充電,學習其他的知識與技能呢?

  我曾經聽說,有些老演員真的是什麼技能都去學的,炒菜、修馬桶、電焊,他們什麼都會。為什麼要學習這些技能呢?因為作為一個演員,他有可能會演到任何一個角色。他們是在自己的將來做好打算。

  有人會說,我又不是演員,我學這些做什麼呢?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角色的轉換:作為父母,難道不應該去學怎麼教育孩子嗎?作為員工,難道不應該去學習業務技能嗎?作為上司,難道不應該去學習新的管理知識嗎?作為壓力沉重的現代人,難道不應該去學習怎樣獲得積極健康身心狀態嗎?

  我們作為和尚,是不是真的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過得過且過的生活呢?是不是只要好好念經就可以了呢?其實不是的。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必須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了解各種先進的技術與理念。這樣,我們才不會和時代脫節,才能夠和大家處在同一個平台上溝通交流,更好地實現寺廟的教育功能

  只要你想去學習,永遠都會有學不完東西。我經常對一些從事美容行業女士說,其實你們日常所服務的對象,往往都是當地一些最為優秀的女性。你們有沒有從她們身上學到什麼或者得到什麼啟發呢?有沒有覺得這個客戶特別善良,那個客戶特別敬業呢?如果你們從來不向自己的客戶學習,而總是將她們當作案板上的肉一樣進行無差別、無意識的對待,那麼你們自己如何才能成長起來呢?

  只要你有學習的心,學習的機會就無處不在。我把「不恥下問」四個字貼在自己的床前。作為一個常常在講台上講的人放下自己的身段,走下講台向同學學習,這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也許我在佛學方面懂得稍比你們多一些,但是在護膚美容或者營銷方面你們可能懂得更多,那麼我就很應該在這方面向你們學習。

  朱熹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看上去像是描述自然美景的,但它的題目卻是《觀書有感》。這是什麼呢?朱子筆下的自然巧妙地象徵著我們學習的過程池塘為什麼得以清澈如許呢?這是由於池中之水為活水之故

  那麼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何以能夠進步呢?與人交流、與書交流,自出機杼、自鑄偉詞,這就是「活法」。如果只是一直埋首故紙堆,而不思、不問、不寫、不做這就是「死法」。

  四、用死亡觀照生命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我每次站在鏡前看到自己日復一日漸漸老去的樣子時,我深深明白《匆匆》所言非虛。時光這樣東西,是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挽留的。每一天臨睡,我都會對自己說:「今天結束了。它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明天我不一定能夠醒來。」當我們時時觀想自己的死亡時,便不會感到無法面對它了,那你每天都能喜樂地活著。

  有人說,逾七成的癌症患者之所以在被確診以後很短的時間去世,很大原因是被嚇死的。如果能夠及時調自己的心態,敢於面對死亡,那麼他們存活的時間可能會長很多。精神的崩潰是導致身體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心態生命可能會更加快樂幸福

  有一隻狗總是覺得尾巴長得離自己很遠,怕自己控制不了它,尾巴會跑掉。於是它拚命想要咬住自己的尾巴,可是無論如何努力都咬不到。它咬累了,於是很疲憊地向前跑著,可是它回頭時驚訝地發現,無論它怎樣跑,尾巴始終都在自己的身上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有用。事業家庭人生都是一樣,有時候隨順一點、看開一點、寬容一點、放下一點,就會幸福一點、開心一點、灑脫一點、成功一點。這就生命真諦這就宇宙規律。潮汐漲漲落落,月亮圓圓缺缺,溪流走走停停,人聚聚散散,珍惜當下,一任自然,就自然能夠天空海闊,自在無比。

  用死亡來面對生命,這是一種藝術化、哲學化的反向思維方式。它教我們跳脫出無限繁蕪的世間,用凡人眼中的終極痛苦來面對人生中的一切苦難

  《功夫熊貓》里最高的武功秘笈就是一張白紙。這種境界什麼呢?就是你心中沒有可對待之物,這「無」中包含無限生機:什麼想法都可以在這里升起,什麼方式都能夠得到運用。人出生時的狀態就是這樣,一張白紙,因此老子嬰兒階段比喻「道」。為什麼嬰兒百獸不欺,百毒不侵呢?因為他柔軟,最沒有分別和對待。為什麼狼會吃掉大人,卻不會吃掉嬰兒,反而會將他養大呢?這就是「柔」的力量,歸根到底,就是「無」的力量

  日本武士道在對招的時候,首先要打坐,要觀空。他靜坐不動象徵著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因為有招就一定有對治的方法,唯有無招,才是無敵。

  五、用空性追問究竟解脫

  佛教里最高的境界就是「空」。「空」是什麼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色」,它們無一不在流動生滅,並沒有其穩定自性。因此說「色即是空」。

  有一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嗎?大家在公司里上班,客戶在變化,同事在變化,老闆在變化,產品在變化,市場在變化,理念在變化?那麼你能不能積極地面對這些變化呢?家庭也一直都在變化:一個家庭成立以後,丈夫在變化,孩子在變化,你自己也不斷在變化。這些變化中,我們所要記住的,是「無常」的道理。世事無常,所以得到了不要太高興,失去了不要太悲傷。只有真正明白這一規律的人,才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才能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有些人在遇到人生的問題時就不知道如何應對,哭爹喊娘是沒用的,靠人幫助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靠山山倒,靠牆牆塌,只有你自己獨立起來,才能切實解決問題獨立需要你面對問題有獨特的方法,考慮問題有深入的見解

  面對問題,一般的人會用單向思維,稍好一點的人會用雙向思維聰明人會用多向思維,而智慧的人則懂得「空性思維」。「空性思維」就是超越有無之上的「不二思維」。作為一個領導者,思維需要超越於是非之上,清凈染污之上,唯有如此,才能俯視問題,使問題不解而解。

  當我們具有智慧的高度時,格局便會無限打開。我們還是會積極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但不會糾結於任何的成功或失敗。而不懂得智慧的人可能會「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今天人雖然來到了香海,心卻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也可能每天像牛和馬一樣地努力,但卻並不明了自己之所以努力原因

  我們都有我執、我見我愛、我慢,但是「我」的想法、姿態、存在無疑都是在自鑄牢籠,限制著我們發展的格局

  唯獨具有智慧者,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灑脫清凈的究竟解脫。想要在生命中做出大業績者,必須要有這樣的胸懷格局來看待自己的一席生命

  一個人的心小了,問題就大了;一個人的心大了,問題就小了。如果我們的心量如同恆河沙一般廣闊,那麼什麼問題放不下,什麼問題不能面對呢?否則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在我們的心中興起波浪。

  人生幸福格局,歸根結底就看我們的心量。而修行則就是一個不斷打開心量的過程。惟其如此,才能坦蕩從容,獲得究竟解脫。當然這是一個漸修的過程是一個培福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改正自己的弱點,慢慢達成心中圓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