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才看了一個短片《活著》,雖然我們離開家庭、離開自己溫暖的家,來到這里,來到這里聽大師的開示、學習佛法,會讓我們更理解家的含義、生命的意義,更加會拉近我們自己心靈的距離。有時候我們認識天下讀了很多書懂了很多文字,卻不懂得我們自己生命的語言,卻看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佛教這種知識、智慧,能夠增加我們生命的質量。所以剛才這個短片我想讓我們孝心都生起來了。
我們很想給自己、給家人創造機會多在一起,多在一起的時候增加它的質量,怎樣流露我們對親人的感情,去溫暖我們那樣一個家。但是這個孝心,我們還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在父母的膝下、承歡服侍。衣食住行上、讓父母得到便利,可以讓父母感到我們溫暖的生命的存在、體驗到這種幸福,遊子存在膝下的這種幸福。
還有種孝,是實現父母的志向。就像當初的岳飛、跪在地上,媽媽在他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一個男子漢也好,一個有志向的女人也好,如果能夠光宗耀祖,能夠實現一個對社會的責任感,能把自己的生命最大化,利益群體,我想這也是家族的榮耀,所謂光耀門庭。這也是一種孝。而且這個孝的層次就更高。
但作為我們佛教徒來說,還有一種最大的孝,就是什麼呢?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生命究竟的真諦,乃至能幫助父母,超出生命的狹隘,能得到大自由。所謂的生命終極的目標。當然這種是難度最大的。也因為它難度大,所以我們很陌生,因為我們陌生,所以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會出家,為什麼要弘揚佛法。我們下面再看一個短片,《出家的意義》,這也是一個可以引起我們去思考的。
看到這個好像會讓我們想起有一部喜劇片,去年拍的《泰囧》,到泰國去找他老闆,他老闆跑到泰國短期出家。他憑著那張照片找,但是泰國的寺院都造得一模一樣,讓我們想起這些。
我們現在剛轉過頭來,還記得剛才最後一個鏡頭,就是媽媽的眼神,多麼幸福的眼神!大家會理解嗎,媽媽為什麼這么幸福?如果兒子女兒讀書考到很好的學校,大家都很羨慕自己的孩子,請問媽媽會不會很欣慰?(會)當你工作了賺回厚厚一疊的鈔票,請問媽媽會不會欣慰?(會)她不在意你拿多少錢,她覺得你能奉獻了,你能自食其力了,我的孩子站起來了。雖然媽媽也不一定喜歡他兒子馬上就談戀愛,但是有時候會覺得,兒子竟然會有人愛他了。媽媽本來就這世界最愛兒子的,但是她會發現我兒子很厲害竟然有人會愛他了。她為此會讓出自己一個母親的愛。所以那個媳婦叫「新娘」。起初有時候媽媽會吃醋的,你的兒子從你的懷裡跑出去了,跑到另外一個女人的懷抱里去了,但是為了兒子高興也願意。
但請問,這種種的成就,有沒有比一個媽媽親自看到自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聖賢感到欣慰?剛才你看,媽媽端著飯菜,也跪下來在途中等著她的兒子過來。她跪在地上,親自把飯菜打在兒子的缽里,兒子親自給她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給自己的媽媽念的三寶。當兒子念好,轉身離去的時候,媽媽是多麼的欣慰!我們都是惜聖、惜賢的人,我們周圍的家長最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成為一個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沒有哪一個成就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這一生就成為一個聖賢,讓別人去頂禮膜拜。為什麼?因為這需要自己兒子穿著那身衣服,去實踐一個聖賢的思想,降服他內心的黑暗!當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能降服他自心的貪、嗔、痴,那麼祥和,那麼寧靜,成為人間明燈,眾生福田的時候,這個母親是那樣子的幸福!
剛才我看就是那種幸福的眼神,盡管是自己給自己的兒子磕頭。所以這是一種大孝的境界!不僅僅會安撫一個父母死去的靈魂,甚至也可以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能讓他們體驗到人生最高級的幸福。我們在座或許對出家的內容、對佛教的內容還不一定很了解,如果越了解你的幸福感會越強,研究聖賢之教。
星雲大師,作為一個出家人,他是一個傑出的出家人,一個為世界、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的出家人,是一個魯迅筆下所說的,「出家人的這種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脊樑」這樣的出家人的典範。我們看不到玄奘大師,我們也看不到鑒真大師,但我們還可以親眼看到這樣一個如鑒真、如玄奘一樣有精神高度的一位大師。我們眼睛看到,叫有眼福,耳朵聽到,叫有耳福。為什麼連習近平都要握著他的手跟他說,「你的書我都看過了」。短短的一年不到,就握過兩次手,見過兩次面。第一次說,「你的書我正在看」,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就說「你的書我已經全部讀完了」。
像今天送給我的就是那套書,你看那個書是很厚的。要想把它看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我們在座的估計再忙也忙不過習近平吧?他居然會在他寶貴的時間當中抽出時間來看星雲大師的書!
他會給我們人群帶來什麼呢?他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什麼呢?他說「看見夢想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夢想,但是「為事在人,成事在天」。實現這個夢想,是需要去努力、去實踐的。那什麼樣的力量可以實現我們的夢想呢?所以這個話題是一個蠻偉大的話題,因為每一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夢.當然肯定都是好夢,沒有一個人會詛咒自己或詛咒他人。都是美好的夢,我們都想夢想成真。
我覺得今天晚上,我講話好像有一點嚴肅了,有點沉重了。所以我前面打岔,想到那個《泰囧》。但是這個時代,現在是學佛熱。你看不管是馮小剛拍的片子也好,還是這些大師拍的,都有佛教的一些元素在裡面。就連習近平的講話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舞台上,都有大量的佛教的知識。來充斥著一個國家元首,對自己國家厚重的歷史文化的解讀。甚至也給我們布置下功課,說我去西安看過扶風法門寺的出土文物,我希望不管是博物館中的文物還是中華大地上的文物,希望它們活起來。文物是有內涵的,文化是有內容的。我們怎麼解讀這個文化,怎麼讓這個文化活起來,我們理解它、實踐它,讓他深入到我們的血液中去,這就叫活起來了。文化不僅僅是在博物館,我們只是旅遊者,文化是我們的祖先遺留給我們的財產,只有當它們融進我們的血液,變成我們的生命行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很驕傲的說,我是炎黃子孫。
所以習近平的這個功課布置的還是蠻好的。但是這個時代,盡管有這樣一個大的時代潮流的趨向,但是我們的內心都不會接受的。怎麼樣面對明天大師的演講,我們還要做一些心理準備的。
今天我們的見面,我想我不能喧賓奪主,我只是給大家一個引入,我寧願成為諸位腳下的一個碎石塊。希望沒有硌到你們的腳。阿彌陀佛!
信眾提問:傳喜法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是前年讀了《金剛經》,然後覺得自己找到了家。這兩年我一直在讀《金剛經》,但是前段時間有同道的師兄說,因為你剛聞佛法,是不應該讀那麼高層次的經,你應該先打根基,我不知道像我這種情況,一直在讀《金剛經》對不對,還是應該從基礎學習?謝謝師父。
傳喜法師:這個《金剛經》,我們在座不管熟不熟悉的都會知道,我們中國有一個文化人,也是我們佛門大士,六祖大師,甚至大家都知道,毛澤東他隨身帶的書,有可能沒有馬列主義但必然會帶《六祖壇經》。這個著名的文化、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卻是一個不識字的人。我們大家就不會覺得有壓力了,一個不識字的人都可以成為大學問家,成為開千古文化之先河的人。歷代帝王都崇敬他,歷代帝王都追封他。他的肉身,就像他的思想、真理一樣,還留在我們人間,就在現在廣東南華寺。
六祖大師的肉身已經過去了一千兩百多年,他曾經就是因為聽到《金剛經》,因為他不識字他還沒有看,聽別人在讀。他是給員外送柴火,員外在家裡讀《金剛經》,他路過在窗外聽到的。而且只聽到一句話,他就寒毛直豎,久久站在那裡。等這個員外把《金剛經》讀完了之後,回頭一看,「給我們家送柴的這個柴夫,你怎麼站在這里呀?」「剛才我聽到你在讀的是什麼啊?我聽到一句,我整個生命就享受在其中」。他說「你聽到哪一句了?」我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請問這句話,有沒有過失?(沒有)對於我們在座的來說,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是社會上比較成功、已經成功或者在追逐成功的人。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個時代,大家幾乎家喻戶曉馬雲,在座的你們比我更熟悉他。因為他是成功的一個典範。前一段時間媒體暴露他在西湖邊上有個會所,叫江南會。大家很注目的。不單單大家注目他,媒體也注目他,結果現在就關了,太注目了被媒體報道了之後就糟糕了。因為他現在太引人注目了。連總理開會,都指名要他來,都是部長會議,他指名要馬雲來參加會議。
他這個江南會裡面,就有這么一個形式。來到這個會所大家都把心裡的事放下。這個會所的宗旨就是,把心裡的東西都放下。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成功的也好,追求成功的也好,心裡面都是很多事情。
我們見面如果講一些不是關於你心裡想的東西,有可能就沒有興趣或者有的就直接打瞌睡了。為什麼?因為你的心裡長了很多東西。他這個會所,入門費都很貴的。加入它的會員,至少二十萬。還不太公開。進去的人,大家都學著,把心裡的東西放下。
請問,放下對於一個做事業的人來說,重要不重要?很重要的。放下是一種智慧。你這個心靈放空了,它才能夠有智慧。有智慧了才能抓住商機。商機不是天天有的,就是你沒有發現商機的眼睛。講到底,馬雲成功就是因為他抓到了商機的。請問,他是驕子嗎?是天賜給他的嗎?不是。他早就學佛了,大家看到他打太極拳,他很早就是佛教徒的。
他只是把《金剛經》中的智慧運用在他的會所當中。有人說你讀《金剛經》太高,也可以這么說,《金剛經》是很高。但是連一個不識字的慧能,當時還沒出家,他還沒有學佛,對佛教一無所知的一個人都能領悟。甚至連儒家的思想、道家的知識都沒有的。他不識字,是一個打柴的。我們在座的都比他文化程度高。他聽到《金剛經》的一句,都像充電一樣的,寒毛直豎,如醍醐灌頂,那我們每個人都有資格可以學的。他是一個打柴的,恰恰他的好處就是心無所住,心裡面沒東西。所以他遇到真理的時候,這個真理的能量就現出來了。
也有一個人,要到日本那個很著名的禪師那裡求學問。他說,「聽說您有很多智慧,我向您求教」。這個師父給他倒茶的時候。當茶滿出來了還在倒。「師父,您眼睛是不是不好,這茶已經滿出來了」。師父這個時候停下來了,是的,如果茶杯已滿出來了還能再倒得進去嗎?
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話外音是什麼?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空下來,怎麼去學習呢?所以慧能大師他作為一個樵夫,他跟我們比起來,他的優勢恰恰是因為他沒讀書。他腦子裡沒那些雜事,所以當他耳朵里一聽到這個真理的聲音的時候,就撞擊到他的心靈了。我們心裡裝了太多東西,真理一過來,我們心卻已經長老繭了,麻木了。甚至一個聖賢來到面前的時候,我們的心還是沒有觸動的。
所以《金剛經》高不高不要緊,就看我們怎麼樣面對《金剛經》的心態。阿彌陀佛!
首先,我們大家謝謝她的提問。
信眾提問:阿彌陀佛,法師吉祥。剛才在您的的精彩開示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如醍醐灌頂,我也隨喜讚歎。法師剛才在開示的時候,談到這樣一句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說在古代的時候,有玄奘大師、鑒真大師,他們都是古聖賢。而當今,有佛光山的星雲大師。為什麼這句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呢?可能跟我現在參學的地方有關。因為我目前在鑒真佛教學院擔任副教務長,一名講師。我記得在前一段時間,我們的國學大師,余秋雨先生做客揚州講堂,他在留言簿上寫下了八個字,「緬懷鑒真,仰望星雲」。我想請法師慈悲開示一下,您對這八個字的理解和認識。阿彌陀佛。
傳喜法師:謝謝演海法師的發言,余秋雨老師,在座的都很清楚,他是國內取得很高成就的一個文化人,他很多思想是可以讓我們碰撞出火花來的,給予我們靈感,他曾經說過,我的家鄉是出聖賢大儒的地方,王陽明的故鄉,但是我出生的時候,我家鄉的人不單單不知道這里出過王陽明,甚至連識字的都沒幾個,但是那個時代,卻村村家家都會信佛,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可知佛教的信仰,一句「阿彌陀佛」承載了民族的文化傳承。他賦予佛教這樣一種認知,這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佛教。
前面法師說余秋雨先生在鑒真講堂留下了「緬懷鑒真,仰望星雲」這八個字,可以說他是帶著一顆崇敬的心寫下這八個字,魯迅筆下的玄奘大師是我們熟悉的《西遊記》的主人翁——唐僧,我們最熟悉那樣一個形象,在我們看《西遊記》的時候甚至會覺得,當時我們更喜歡看孫悟空,對不對?好像會忽略唐僧,盡管所有的一切故事都是因為唐僧的堅持,他一心要去西天,所以才發生了這么多故事,他如果要像豬八戒一樣遇到困難就回高老莊了,那也沒戲了,也就沒有這個西遊記了,所以這個西遊記所有故事都是在他這種堅持下發生的,甚至當時我們小時候看到他那種堅持都會笑話他,你這種堅持為什麼那麼迂腐呢,但是後來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長大,會發現在西遊記裡面,我們所喜歡的角色,全都是圍繞著核心人物——唐僧而展開的,這個時候越來越會關注,唐僧為什麼會這樣?甚至中央電視台也拍了《玄奘大師》這個片子,《玄奘大師》是根據《大唐西域記》來拍的,《西遊記》是根據《大唐西域記》改編的小說,小說是有文學性的,《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大師自己寫的,祂的原作。
魯迅先生看了這個《大唐西域記》之後,他覺得一個人追求真理,已經到了堅貞不屈,寧死不還的地步,這樣一種生命精神,是一種民族得以延續,國家得以昌盛的最原始動力,不管遇到多少難,境界不管怎麼變化,但是他的心是那樣矢志不渝的,如他道出的那種心願,堅持下去!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有一種人格的感染力,我們在做事做人當中,不管你做什麼都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沒有這種精神的話是不能成功的,成功的必然元素就是這個。不管是個體,家庭,還是公司,團體,集團,乃至國家走向康莊大道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同樣鑒真大師也是如此,玄奘法師是到西天取經,就是現在的印度去求學,歷盡千難萬險,中央電視台放過這個片子,當他走進莫賀延磧八百里沙漠的時候,走了十幾天突然發現馬背上的水袋不見了,當他回頭再去找這個水袋的時候,這個水在沙漠上就是生命,回過頭找了好幾個小時才找的這個水袋,但這個水袋掉在地上的時候口朝下,水全部流完了,他呆在那,在沙漠里雖然走了十幾天,但才走掉一點點路,但水已經沒有了,他想回去吧,但走了幾步又停下來,我曾經發的願就是「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還」。發下這個寧死不回的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寧捨生命,這個是用生命來壓的注,不能因為沒有水我就回頭,
我們佛教里也是,一個徒弟要出去學習,過兩天師父問,你怎麼還沒走啊?他說我在準備鞋子,然後師父說你還需要一把傘,就又給他準備了很多東西,他一看準備那麼多東西,反而走不了,請問你出去學習的時候要不要準備那麼多東西?不用的,準備很多東西你就走不了了,要放下掛礙才能走出去學習,你要帶著你的志向是最重要的,不是依靠物質來完成你的這條路,你有志向才能達到生命的目標,不是確保你行程的物質條件,在人生的道路上,物質是佔次要的,你過分依賴物質的時候,你的人生將達不到目的,註定要失敗的。所以玄奘大師站起來了後又重新提起這個精神,「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還」,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他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甚至會暈倒過去,在清涼的月光當中又蘇醒過來,就這樣堅持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在西遊記里總是這樣想,孫悟空既然本事那麼大,一個跟頭就可以把師父背到西天了,何必要師父這么辛苦一步一步翻山越嶺,我們常常天真地這樣想,孫悟空本事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請問是孫悟空本事大還是如來佛本事大?孫悟空翻多少個跟頭都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當你堅貞不渝,發那麼大的志向去求見如來佛,如來佛會放棄你嗎?如果如來佛伸手相助沙漠還成問題嗎?結果沙漠里,在玄奘大師的眼前出現了一片綠洲。請問這個加油站從哪裡來的?這就是史學家無法剖析,無法解釋的問題!玄奘大師遇到了這片綠洲,重新灌滿了水,不久就走出了沙漠。
在沙漠的另一頭一座寺院里,方丈聽說從沙漠中走出了一個人,方丈衣衫不整就衝出門來迎接他,看到他的臉兩眼流淚,因為能從這個沙漠里一個人走出來,就像從多少鬼門關出來一樣!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就像擁抱一個馬拉松隊員衝刺過來一樣,這是很感人的。
我們同宗同祖,雖然唐僧是個出家人,沒子孫,請問他是不是我們祖先?他是優秀的炎黃子孫,他是在座的生命楷模,雖然他沒生孩子沒開公司,但是他實踐了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精神鼓勵,他給我們實踐了一個成功人士的模範,請問他有沒有他的人生價值?他算不算社會的財富?有的人說出家人也不種地也不做工作,就坐在那等著別人磕頭送紅包,這是剝削階級,在解放之後就把出家人列為剝削階級,列為地主,地富反壞右,黑五類裡面算不上,但是又算黑五類,社會上很多人也會這樣想,出家人到底有什麼價值,他會給我們帶來黃金,石油嗎,他會給我們帶來經濟增長嗎,其實一個出家人他的生命境界,對社會上來說,是起到生命燈塔的作用。
有一個人他問師父,「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工作,學生在讀書,我們在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你們出家人有什麼事?出家人為什麼不動呢?」師父回答他,「你的手錶裡是不是每個零件都在動?」「手錶是在動,我的手錶還是透明的,看到肚腸里發條也在動。」師父說「那手錶當中的軸能不能動?」軸不能動,軸要動那就亂了,表就要進修理鋪了。出家人的智慧,生命境界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一切的生命價值,工作的意義都從這裡面展現出來,如果人心不能像鏡子一樣明亮,沒有智慧,那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將沒有意義。
我們再講鑒真大師,他是到日本去傳法,一個是求法的人,一個是弘法的人,我們在座也看了很多關於他老人家的報道,鑒真東渡!渡了第六次才成功。甚至他徒弟都葬身海中,他自己也九死一生,前面每一次的失敗都沒有打敗他,不管是唐僧還是鑒真,唐僧出去是偷渡的,在當時是死罪,他違反了國家的法律,一個中國人沒有國家的批文是不能夠出去的,但是唐僧他就是冒著犯死罪的危險偷渡出去。鑒真大師也是這樣,他在國內已經是一個著名的高僧,他已經是社會很好的資源了,當時的皇帝也是不允許他出去的,而且還派人看著他,他也是自己偷渡的,一次,兩次,每次都付出很大代價,黃金白銀都沉掉,所有的書籍一箱一箱的東西都沉掉,人都死掉,他自己也九死一生,經過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你想想我們的人生才多長,能經得起幾次的失敗?這出家人真是沒事找事干,出家了還那麼執著!請問弘揚真理要不要那種執著的精神?(要)如果你手中握的是錯誤,會有智者讓你放下你手中的錯誤。如果你手中握著的是人生的指南針,是這個世界的標誌的話,哪怕生命倒下,這桿旗幟都不能讓他倒下,這就是我們出家人的精神和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這裡面鑒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緬懷的,鑒真大師也好,玄奘大師也好,這種精神是值得移植到我們內心去的,成為我們生命學習當中的一部分,所以余秋雨先生說「緬懷鑒真」。我們看鑒真的像就是國寶,日本國寶。他曾經回到故鄉揚州來,是兩個國家外交的一個結果,國家很慎重的在做這個事,當然只能看到這個模型,但是活著的鑒真,具有鑒真一樣偉大精神的人就是星雲大師,所以要「仰望星雲」,我么面對聖賢的時候是要有一個仰視的姿態,虛心是學習最基本的條件,謙虛使人進步,當我們面對聖賢的時候,出於禮貌你也要仰視他,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如果懷揣著一個敬仰之心,我們就需要仰視他,不要說星雲大師明天給我們講話,平時他就是不講話,他就是一個肉身的會走的佛,會移動的鑒真大師,他就是一句話沒說,我們也有必要有一顆追星的心態去靠近他,去仰望這位老人,遠遠比看張學友,成龍他們有意義,當然我不是貶低他們,如果要追星的話,還是需要追我們活著的聖賢。
信眾提問:尊敬的傳喜法師,我現在碰到一些困難,皈依以後發生了一起變化,我原來是比較浮躁的個性,我想看《楞嚴經》但就一直沒下定決心去看,確實是非常非常難,我昨天請教一個朋友,他是修《楞嚴經》修了很久,她說如果有大智慧,根器成熟的人,得放下任何事情六個月,才能把楞嚴咒背下來,我一般是看到前面釋迦牟尼佛開示阿難七個不是的時候,就已經不行了,如果要背楞嚴咒花六個月什麼也不幹,這也不現實,斷斷續續的看,我覺得就很難進入到後面的那個進度上去,特別希望傳喜法師能告訴我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方式。
傳喜法師:經書是真理,換句話說,經書是智慧的載體,怎麼樣通過經書把智慧給下載下來,是有具體方法的,我們學很簡單的一些學問的時候,都需要老師,佛經的智慧也是這樣,佛陀在經典里說「佛法無人說,雖慧亦難了,猶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典里有很多寶貝,但是在黑暗中也是看不到,經書里也有很多寶貝,但是沒有明白經書的人來給你講解,你是不知道去找出這些寶的。所以出家人為什麼有存在的必要,他就是這個文化傳承的持有者,就像法律出台了之後,就會有什麼部門負責解釋這條法律,所以出家人一代一代,向上追溯到釋迦牟尼佛,而沒有中斷,你想想看,這個文化現象是多麼龐大,多麼壯觀!看到長城你嘆為觀止的時候,難道你看到出家人沒有比看到長城更壯觀嗎?
無論你學什麼經典,都要以三皈依為基礎,親近師父,慢慢地從他那裡獲得經典的智慧,這是我們所有學佛的正途,就這一條光明大道。阿彌陀佛!
信眾:非常感恩大師,感恩在座的各位菩薩大德,我是非常慚愧,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學佛的人,我在生活當中有一個實際的困難,我比較願意親近佛法,但是我家人就不是特別支持我,有時候會說一些對佛法不是很敬的話,我心裡面是蠻不開心的,但是因為這件事跟別人去辯論,我覺著這又不是佛法的初衷,我不知道對這種現象怎麼辦,不是說不知者不怪么,他不明白我也不能把他狠狠的說一頓怎樣的,但我心裡又不是很舒服,又都是我很親近的人,這時候我就會想,我沒有這樣的智慧,我該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呢?所以今天就想請教下師父。
傳喜法師:像這種情況,更要把注意力用在怎麼樣獲取佛教的智慧上,佛教的智慧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也沒有障礙的,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學佛的形式上,看得見摸得到,你也拿得到,別人也看得到,所以別人就容易引起分歧,對一件事會有不同看法,這種看法對你來說會有傷害的,就像你自己最孝敬你父母,別人卻指責你父母的話,你心裡會很難受的,因為佛教三寶對我們人類是有恩的,當我們信佛的時候了解這個情況,那別人因不了解對佛教說三道四,輕慢,褻瀆的時候,我們的心會被刺痛的,所以要理解這個,我們更加要了解佛法的智慧,智慧是沒有障礙的,形式是有障礙的,所以你要趕快突破你自己在學佛上的形式教條主義,你要更加去無形無色的去體味佛法,受用佛法,這時候別人並不知道,就像中國有一位禮學大家梁漱溟,大家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大師禮學大家,但是他到八九十歲才告訴大家,我實際上是佛教徒,你看一點障礙沒有。我們工作生活當中善巧方便的運用佛教的智慧,反而會讓我們生命事半功倍。如果你執著在一個形象上的話,就會有很多的障礙,但我們又解決不了這些障礙,所以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困惑,希望你這個困惑早一點消失掉。阿彌陀佛。
信眾:我覺得我回家孝敬公婆。孝敬父母,把這個家搞得和諧一點,我也不說我在學佛或幹嘛,這或許是您的意思,我再說一句,我有時候在家打坐,總是坐到一半腿很麻,我就坐不下去了,今天非常感恩大師,我今天坐在這,從腿麻到剛才我全身都通暢了,這是我今天的一個感受,剛才通暢的時候我給您拜了拜,我看到你看我了,所以我覺得這次對我的開啟是非常大的,感恩大師。
傳喜法師:不管你對佛教有疑惑,還是不理解,不了解,但我們今天共同的話題是這個,所以我們這么多人來討論這個共同的話題,講的人,聽的人都在思維這個話題,這個時候的能量場,共振是非常強的,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你在打坐就會幫助你的氣脈運通,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身上有癌細胞,癌細胞就消失了。我們身上的負能量就消失了,正能量就提起來了,坐在這也不知道多長時間了,有沒有覺得身上暖洋洋的,正能量蠻足的現在,可以給我們帶來身心靈的健康。
查傳倜先生的發言對大家有啟發,他說的我們現在再來回顧一下,雖然我們前面說學這個經學那個經,作為在家人學這個經固然很重要,但是實踐也很重要,査先生就以身說法,他除了自己做企業,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美食,大家都用美食家來稱呼他,他自己現身說法,告訴大家,「我現在開始吃素了。」作為一個愛好美食的人來說,放掉那些雞鴨魚肉各種動物的肉,這是不容易的。但實際上這個時代,還敢吃那些動物的肉,也真夠勇敢的,上海黃浦江發現了幾千頭死豬,中央電視台《事實調查》的一個記者來採訪那些被抓起來的犯人,問他們怎麼回事,他們說,「因為我們被抓起來了,我們沒抓起來之前這些死豬都是我們收的,他們打電話給我,我給他40塊錢,上門就拉走了,」「那你們怎麼處理這些死豬肉的呢?」「我們把它賣掉給上海人吃了。」請問給上海人吃那我們鎮江人沒吃過嗎?現在到處談雞色變,禽流感橫行的時候,大家既然還敢吃那些肉,有時候想想那精神還真是蠻勇敢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這一點査先生提出的很重要,請問現場的你能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嗎?(能)你會選擇一個健康,衛生,科學的飲食新概念嗎?(能)請問柯林頓他女兒結婚辦的是什麼食?(素食)素食轟動全世界。英國女王在皇宮里召開了一次會議,連續七天用的都是素食。奧巴馬全家都吃素。柯林頓全家都吃素。俄羅斯總理梅傑夫也吃素。他們國家好多的部長也吃素。記者問他為什麼吃素,他說一句話很厲害,吃素是當今世界新型政治家的標誌!它除了健康衛生,也代表了人道環保。
我們地球母親要不要保護?(要)從吃素做起吧!我們熱不熱愛世界和平?(熱愛)從餐桌上做起吧!
信眾:您好,傳喜法師,我們是剛剛了解,但一直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懂佛,你們也在弘法,但對於我們陌生人想進這個門檻該怎麼進入?而且你們懂得人,在談高深的《金剛經》《楞嚴經》,對於我聽了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怎麼樣能知道?你們略懂的人怎麼樣來教我們?或者告訴我們怎麼樣走進佛門?謝謝。
傳喜法師:大家在座都知道孟母三遷,環境會影響人的,如果你對佛教感興趣,你就靠近學佛的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多聽多聞,自己也看這些書,慢慢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是可以自我塑造的,我們佛教說人人平等,就是每個人都有佛性。若你願意實現你佛性的價值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當今21世紀,追求自由追求和平的年代,佛教給我們每一個人有充分的自由,每個人充分發揮自我潛力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不但充滿了科學,也充滿了人性。外國很多政治家,科學家,社會商人紛紛的在學習佛法,記者採訪他們的時候,問你們為什麼要學佛呢,他說我看當今世界上的偉人,釋迦牟尼佛具足了智慧和慈悲這兩種人性中最美的特質,我被這兩種特質深深地吸引。這是他學佛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們一進來,首先看的《活著》,你可以思考我們每一位怎麼樣活著,怎麼樣賦予自己活著的內涵,雖然我們每個人不能像看到的第二個片子那樣出家,但是我們可以有這種精神,懷揣著這種精神去活著,不是形式上的出家,而是內在的心靈上的,你不擁有但是要嚮往,敬仰。這種感情也是很美麗的,雖然不懂,但是很嚮往,敬仰。如果是我身生的父母,對我有恩,我對他孝心,這種孝心會感天動地。如果文化哺育了我,賦予我生命,新的境界,也像母親一樣長養了我,我尊重這種文明這種文化,這種尊重也一樣會感天動地。聖賢傳播著這種文化,具有生命的再造之恩,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它超過給予肉體的父母。我們懷揣著這種對聖賢的敬仰,恭敬,這種生命的情感,也是感天動地的。一開始我講到孝心的三個層次,正好現在我們也該結束了,這么多義工明天還有很多事情的。